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德育十論》從十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德育的主要理論,讀者可以從閲讀中形成德育的全面清晰的理論結構框架,談談讀書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德育十論》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閲讀。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篇1

有關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文件綱要中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學生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德育十論》讀後感.”雖説有將近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經歷,但是“德育”一詞在我的大腦中始終是一個若隱若現的影子,彷彿就在眼前,伸手卻不可及.十年的學生工作經歷讓我也有了一些小有成效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有一種沒有做到更好的感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沒有更高的提升.《德育十論》讓我有了頓悟的感覺,才知德育工作還有更廣泛和深厚的知識,不是單憑一點經驗就能做到很好的.

《德育十論》從十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德育的主要理論,讀者可以從閲讀中形成德育的全面清晰的理論結構框架,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本書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問題來引導讀者來思考德育的各個方面的問題,使讀者置身於百家論壇中一起參與討論、辯論,最終讓讀者瞭解了德育的熱點問題,主動的行成了有關德育的觀點和完整的理論.並且在本書的第35、36、37頁作者在論述有關德育功能的爭鳴所暴露出來的思想方法問題時,作者還專門用了兩段文字來論述“如何提出問題”――“要有學習,要有調查,要了解本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現狀,這樣才有發言權,才有參加學術討論的資格.”從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如何正確的質疑,如何做學問.因此《德育十論》不僅是關於德育理論的一本專著,更是一本如何研究德育的方法論的專著.

二,從本書中我知道了“德育的個性享用性功能”――“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到求知的樂趣;學得愉快;在教育過程之外,要讓學生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讀後感《《德育十論》讀後感》.”從此中我明白了自己所謂的德育工作為什麼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經常強調的是學生的服從規則、利他、集體主義等等,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需求.所以從表面上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是不可能有可持續性的和穩定長久的效果的.

三,在《德育十論》第161頁,作者提出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是,第一,批判社會的道德合理性;第二,對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制度來一番道德審視.”高中階段的青少年處於道德觀和價值觀基本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中的有些制度和他們所接受的道德要求是相背叛的,所以由此產生的衝突讓他們感到一種無助.讓他們一味的對權威制度的服從是社會道德倒退的表現,不利用未來社會道德建設.我們應該教會讓他們用道德標準來看待學校和班級制度,保留道德的制度,對不道德的標準和制度進行討論修正.然後把遵守這些道德的制度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這樣才有利於形成一個積極的有生命力的集體.

針對我自己的閲讀特點和理解水平,我對《德育十論》有兩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在書中用黑體字或其他字體或者其他形式凸顯作者自己的觀點.如在書中第3頁,文中提到了學術界各種對德育外延的理解,而作者提出“德育即是道德教育,而不能是其他的.”如能將這句話在文中凸顯出來,我認為能更加突出作者明確的觀點,也能讓充滿的質疑的文章內容更有重心.

第二,在書中第40頁第二章關於“德育功能層論”,有關“德育功能與教育功能”的論述中,我建議作者給“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下個定義或者像解釋“享用性功能”一樣告訴讀者該詞的基本涵義,這樣可以方便讀者很快的掌握該段論述的主要內容,形成清晰的輪廓.

後記

《德育十論》是我的教育碩士導師杜時忠老師的論著,以上也是我一些心得吧.杜老師是一位優秀的導師兼朋友,在碩士學習期間,從他身上學習到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求學的方法,對我來説終身受益!

《德育十論》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篇2

有關學生管理工作的各項政策、文件綱要中提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把學生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雖説有將近十年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經歷,但是“德育”一詞在我的大腦中始終是一個若隱若現的影子,彷彿就在眼前,伸手卻不可及。十年的學生工作經歷讓我也有了一些小有成效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有一種沒有做到更好的感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效果沒有更高的提升。《德育十論》讓我有了頓悟的感覺,才知德育工作還有更廣泛和深厚的知識,不是單憑一點經驗就能做到很好的。

《德育十論》從十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德育的主要理論,讀者可以從閲讀中形成德育的全面清晰的理論結構框架,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本書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問題來引導讀者來思考德育的各個方面的問題,使讀者置身於百家論壇中一起參與討論、辯論,最終讓讀者瞭解了德育的熱點問題,主動的行成了有關德育的觀點和完整的理論。並且在本書的第35、36、37頁作者在論述有關德育功能的爭鳴所暴露出來的思想方法問題時,作者還專門用了兩段文字來論述“如何提出問題”――“要有學習,要有調查,要了解本門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現狀,這樣才有發言權,才有參加學術討論的資格。”從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去思考,如何正確的質疑,如何做學問。因此《德育十論》不僅是關於德育理論的一本專著,更是一本如何研究德育的方法論的專著。

二,從本書中我知道了“德育的個性享用性功能”――“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體驗到求知的樂趣;學得愉快;在教育過程之外,要讓學生懂得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此中我明白了自己所謂的德育工作為什麼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在我的德育工作中我經常強調的是學生的服從規則、利他、集體主義等等,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需求。所以從表面上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是不可能有可持續性的和穩定長久的效果的。

三,在《德育十論》第161頁,作者提出了“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是,第一,批判社會的道德合理性;第二,對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制度來一番道德審視。”高中階段的青少年處於道德觀和價值觀基本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中的有些制度和他們所接受的道德要求是相背叛的,所以由此產生的衝突讓他們感到一種無助。讓他們一味的對權威制度的服從是社會道德倒退的表現,不利用未來社會道德建設。我們應該教會讓他們用道德標準來看待學校和班級制度,保留道德的制度,對不道德的標準和制度進行討論修正。然後把遵守這些道德的制度變成他們自覺的行為,這樣才有利於形成一個積極的有生命力的集體。

針對我自己的閲讀特點和理解水平,我對《德育十論》有兩個方面的建議:

第一,在書中用黑體字或其他字體或者其他形式凸顯作者自己的觀點。如在書中第3頁,文中提到了學術界各種對德育外延的理解,而作者提出“德育即是道德教育,而不能是其他的。”如能將這句話在文中凸顯出來,我認為能更加突出作者明確的觀點,也能讓充滿的質疑的文章內容更有重心。

第二,在書中第40頁第二章關於“德育功能層論”,有關“德育功能與教育功能”的論述中,我建議作者給“德育的自然性功能”下個定義或者像解釋“享用性功能”一樣告訴讀者該詞的基本涵義,這樣可以方便讀者很快的掌握該段論述的主要內容,形成清晰的輪廓。

後記《德育十論》是我的教育碩士導師杜時忠老師的論著,以上也是我一些心得吧。杜老師是一位優秀的導師兼朋友,在碩士學習期間,從他身上學習到了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求學的方法,對我來説終身受益!

《德育十論》讀書心得篇3

拓展《大教學論》讀書心得

潘聰聰

誇美紐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張,認為“所有男女青年,不論富貴和貧賤,都應該進學校”。為了實現這一主張,他創制了學校體系,發明了班級授課制,這種主張和體系至今為我們所沿用。

現就讀書後做如下幾點體會:

一.對於教育力量的堅信

他認為人心如同樹木的種子,樹木實際已經存在種子裏面."我們不必從外面拿什麼東西給一個人,我們只須使他的固有的、藏在身內的東西展露出來."這就是説,人有發展的極大可能性,但是這咱可能要靠教育才能變成現實,正如玉石要經過雕琢才能變成飾物,牛馬要經過訓練才能為人服役一樣.人心又如土壤、白紙與蠟,只要園丁當心,土壤可以長出各種賞心悦目的植物.白紙上什麼都沒有寫,但是什麼都能寫上.蠟能變成各種形式,人腦也是一樣,它能接受萬物的影像.這就是説由外力加以鑄範的.這外力有兩種:環境和教育.但教育可以左右環境的影響.具體到每一個人時,他認為幾乎沒有教育不好的兒童,他滿懷信心地説:"我們差不多找不出,我們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

咱們的學生正是像誇美紐斯先生所描述的那樣,他們並不是“一塊晦澀的鏡子晦澀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影像的田地”,也不是“一塊粗糙的木板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我們要像園丁一樣耐心的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發現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這些,鼓勵學生,賞識他們。

二.對於教學方法的重視

誇美紐斯對於舊時學校缺點的體會是很深刻的.他説,舊時學校"教導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嚴酷的,以致學校變成了他們的才智的屠場.他自己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悲慘地損失了一生一世的最甜美的青春,在教育的小節上面浪費了青春的鮮美的歲月." 所以他決心寫出《大教學論》來"闡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們的全部藝術",使青年們能夠"迅速地,愉快地,徹底地進行學習.因為,既然人是一咱可教的動物,教育的力量又是十分巨大的,可見教育辦得不好的原因是教學方法不好,不是人的智力不夠,也不是學科太難."世上也沒有一座巖石或高塔,高到了在合適的位置放了梯子,或在石上合適的地方鑿好了台階和裝上防止跌落的欄杆之後還沒有人爬得上去的."固然,"在智慧方面,快樂地加入旅行的人很多,而能登峯造極的人是很少的.但這並不證明人類的心智有什麼達不到的目的,只是證明階梯安排得不好,或是數目不夠,有危險,沒有修理而已――換句話説,就是方法有困難".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咱們的學生基礎太差了,什麼也學不會……”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好好考慮下自己給他們搭建的梯子或台階是否合適啊。這令我想到了咱們學校的教學,以學生的性格,以學生的特點為中心,因材施教。比如我們的教學改革,教材瘦身等等,不正是沿着這條誇美紐斯之路走嗎。

三.對於道德教育的意見.

他認為道德教育是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當然他所説的道德教育的涵義不可能跟我們所説的一樣;但是他所提出的進行道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卻依舊是正確的.如:預防,實踐,榜樣,紀律等.

説的太好了,這和我們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思路恰恰是不謀而合的,我們的“以剛性的制度和柔性的人性化結合來管理學生”的理念不正是這樣的嗎?

標籤: 十論 德育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kyzd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