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精選16篇)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精選16篇)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

莫言的《生死疲勞》是一部奇作,之所以説它“奇”,不僅僅表此刻它以中國古典小説傳統的形式——章回體——來接撰這部洋洋百萬言的著作,更是奇妙地結合了中國古人的六道輪迴的宗教觀和現代美洲作家的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將一部中國社會自解放以來的50年的漫長髮展史,借地主西門鬧及其死後相繼輪迴的驢、牛、豬、狗和猴的眼睛,以一種不一樣尋常的藝術形式,一一呈現於我們的面前,讀來既令人興味盎然,又能使我們對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有一個更為直觀和清晰的認識,因而,不能不説這真是一部只可有一不可有二的奇作。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精選16篇)

上個世紀的後半個世紀是中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一段不尋常的時期,五十年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可是彈指一揮間,但在充滿苦難和傳奇的近現代中國史上卻又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其間該上演着多少人間悲喜劇,能夠説,西門鬧及其輪迴後的變身歷史,每一次都是充滿着多災多難和荒誕離奇的經歷,他(它)的每一次死亡,都充滿着憂傷和痛苦的氣息,這些,都大大強化了全書的杯具氣氛。譬如,靠勤勞起家又樂善好施的地主西門鬧在解放後被當作反動代表遭人民“革命”而被槍斃,他的死後冤魂不散,在冷氣森森的閻羅殿裏鳴冤叫屈,得到的不是這另一個世界對他公正的評價和由衷的同情,他在陰間的悲慘遭遇,只會讓人感慨身受不公正待遇的痛苦是無所遁逃於天地間,這一段描述的慘況讓我自然聯想起《聊齋志異》中的席方平的故事。

只是席方平最終還能否極泰來,終有正義之神為他伸張了正義,平息了冤屈,而我們可憐的西門鬧生活在這個天翻地覆的時代裏,恐怕就連閻王爺也對他愛莫能助,甚至助紂為虐般地將其不斷戲弄,讓他在為驢、為牛、為豬、為狗中繼續體味世事的艱辛。西門驢雖風光馱縣長,但最終卻落了個折斷前蹄而成廢物的下場,並在58年的大饑荒中淪為一羣災民的口中美食;西門牛與合作化改造中冥頑不化的藍臉相依為命,最終卻慘死在時為藍臉之子實為西門牛的前身西門鬧之子藍金龍的鞭下,更是讓人有捶心之痛;西門豬的命運更是充滿着戲劇性,從一隻被人視為神奇的配種公豬到最終落荒而逃變身為一頭與人為敵的野豬,人豬大戰的過程既讓人忍俊不禁,又不由得為人的殘忍狡詐和濫殺生命而造成的野外生命的毀滅而悲哀;相比起這幾個前身的生不逢時,西門狗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裏,可謂正逢其時,但全書卻轉為對幾個主要人物之間不幸的婚姻感情的描述,而西門狗正見證着這個讓它矛盾並令它痛苦的故事過程,它成了以西門金龍為中心的幾個主要家族間成員杯具命運的見證“狗”,讀到這一段,頗讓人產生生命無常的幻滅感。

至於西門猴,則繼續着這個杯具的延續和結束。西門金龍在為母親送葬時遭他的“政敵”、業已瘋狂的洪泰嶽炸死,他的情人,呼風喚雨的縣委書記龐抗美鋃鐺入獄,被判死緩;藍解放愛美人而棄江山,他的結髮妻子黃合作因癌症死亡,而他的情人之後自然就成了他繼室的龐春苗也不幸遭遇車禍而亡;西門金龍的養子西門歡和龐抗美的女兒龐鳳凰淪落為臨街耍猴的乞丐,並且西門歡在與地痞流氓的衝突中死去,藍開放在得知自我和他已不顧一切瘋狂愛上的龐鳳凰實際上乃是同宗兄妹後開槍自殺,龐鳳凰則在生養下藍開放的遺腹子(大頭兒藍千歲,實為西門鬧的又一次輪迴)後流盡了鮮血而死,全書就在這樣一種大毀滅中結束。時代在浩浩蕩蕩地前進,社會在日新月異地發展,而以往的風流人物卻或死亡,或淪落,這個完美的世界,這塵世的幸福,好像已不屬於他們!

小説雖用的是中國傳統小説的章回體,但在寫法上卻並非是傳統寫法的翻版,倒毋寧説更為西方化和現代化,環境和心理描述十分細膩,且兩者常水乳交融般融合在一齊,構成極富詩情畫意的情景交融的一幕。譬如作者對西門屯杏樹環境的多次描述,對豬十六追月成王那一段極富詩意的描述,都在在顯示了鬼才莫言的非凡筆力,給人留下賞心悦目的閲讀享受和經久難忘的深刻印象,從中也能看出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藴和有意吸取現代西方主流文學創作的多樣化嘗試,可謂中西結合的經典範本。

總之,這是一部以新異筆法和不一樣尋常的視角,記錄了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社會波瀾壯闊的發展史的具有史詩氣質的鉅著,我對它的服膺是毋庸置疑的。但我還是略有缺憾,我覺得全書的精華部分在西門鬧輪迴到驢、牛和豬的這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對應着解放後合作化改造和生產的全過程,從中我們能夠看出我們國家在探索社會建設上所走的無數曲折和磨難,以及在這個荒誕歲月裏種.種人性的淪落或張揚。而在西門狗的部分,故事對應的時代是八十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時期,在這個社會大轉變的十分時期,其實最能看出人性的沉淪與掙扎,看出官民之間、官商之間以及商民之間的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看到這個社會大動盪中許多富有張力和衝擊力的故事。然而,作者卻陷入了描述一場忘年之戀的俗爛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好像對複雜時世中人性、人情的把握僅有對性的描述才能得到保證似的,整個故事完全陷入了一場另一種形式的“風花雪月”中,並在這種風月中見證人的沉淪與毀滅,書中很多人物的杯具命運也不由稍顯勉強。

這或許是時代太近,作家還不能及時審視我們正親身經歷的這個時代的本質,而只能捨本逐末,另闢蹊徑,從較易把握的地方入手,以完成對這段歷史和故事的記錄不管怎樣説,這是我們的遺憾,這也或許正是作者的遺憾。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2

適逢春節。帶着這本磚頭一樣重的書到鄉下奶奶家過節,閒來無事便上閣樓讀上一時半會,或是早上伴着鴨子下塘的嘈雜,或是在鄉村冬夜特有的寂靜之下,七日之後最終讀完了這本大書。

《生死疲勞》從1950的高密縣講起,以千禧年為終點,莫言鄭重地將土地放在記憶的豐碑前,對半個世紀的土地做出重述。書中最吸引我的不是別的,卻是高密縣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些在如今中國大地上以極快的速度褪去的別樣景色總是最容易喚起我懷舊的情緒。

堆得老高的稻草,曲折蜿蜒的田埂,村邊斑駁的老樹,家門前的溝渠…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我對這些懷着“濃得化不開”的情感,而今卻道時過境遷。我也曾回到我生長的小鎮上,可是找不到一條走過的路,住過的庭院,爬過的老牆,認識的墳墓,更看不到一叢似曾相識的野菊花。以前總是抱怨社會發展太慢,這個時候才覺得它的腳步太快了,現代城市的各種因素春風化雨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把我的村莊改造得面目全非。那是一樣中規中矩的樓房,一樣“灰不溜秋”的馬路,一樣高聳的路燈,一樣的“千城一面”。

每一座村莊都是一個盧浮宮,裏面都有珍奇異寶,需要保留。請不要説這是我個人不切實際懷舊的毛病,你為什麼至今還保存着年少時夾在書頁裏的銀杏樹葉?多年後的某一天,當枯乾的樹葉不經意地落下的哪一刻,難道你沒有對人生有什麼新的感悟?

一片銀杏樹葉就像一座村莊,一座村莊承載着無數份魂牽夢繞的鄉愁。以至於每次經過以往生活過而如今蓋頭換面的小鎮的時候,心裏總是空落落的。雖然我也期望牽着幼兒的手走下一階又一階的青石板,帶他去我以往嬉戲過得田野裏拾起遺落的稻穗,雖然我也渴望老得走不動的時候依舊能聞見池塘邊飄過來的淡雅的金銀花香氣。

藍臉的碑文是這樣寫的:一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生命就是這樣充滿着厚重感地輪迴,而我們對鄉村的記憶最終也只能隨着時間的流逝埋入黃土之中。我所能做的只是祈求這個過程越慢越好,越慢越好。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3

有朋友曾戲言這部小説是一本魔幻現實主義的“變天賬”,這雖有些戲謔,卻可謂一個精準的概括,魔幻現實主義指其藝術風格,“變天賬”則指其思想意識,相對於《創業史》、《豔陽天》的思想意識,這本書自然可稱為“變天賬”,但顯然這些小説都走向了極端,如果説《創業史》、《豔陽天》的出現有當時的侷限,那麼《生死疲勞》則還侷限在80年代的主流意識形態之中,沒有正視90年代以後農村中出現的新問題。

與《生死疲勞》相比,賈平凹的《秦腔》沒有迴避這些問題,甚至沒有迴避自身的矛盾,這在當代作家中是難能可貴的。在賈平凹的眼中,改革開放後仍堅持合作化的夏天義並不僅僅是一個被嘲笑的對象,而是一個失敗的杯具人物,他也展示了另一種可能的未來;而堅持市場利益的夏君亭雖然在現實中有着生機與活力,卻也有着重重危機,並不必須有前途。小説中有着對革命與改革的雙重反思,同時也是賈平凹的自我反省。在那裏,賈平凹並未給我們供給一個明確的答案,但他對現實的體驗與思考,對土地的貼近,對人物內心的把握,卻能給我們以廣闊的思考空間,讓我們瞭解到當下農村的破敗景象和農民的命運,農民的心靈。《生死疲勞》給我們展現的,則是一些破碎的家族故事,越到最終,小説越偏離土地,或者説土地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之物。

《秦腔》在表現形式上也有所突破,他是從表現生活的自身邏輯出發,尋找到了《金瓶梅》這樣展現生活全貌的“奇書體”加以借鑑,結合以往的創作經驗進行創新,才寫出了這部描繪當前農村整體面貌的作品,雖然它不無細碎、瑣屑,因而讓某些批評家不得不“硬着頭皮”去讀,但正是這些細碎,呈現出了鄉村世界從傳統到現代、從社會主義到市場經濟等多重轉變中的細微之處,也是“宏大敍事”解體之後知識分子心靈的微妙寫照,是作家基於個人經驗去重新把握整體的努力,它的破碎感來自當前農村的破碎和作家內心的破碎,這兩方面都體現出了時代的症候,值得人們關注與探討。而《生死疲勞》,更像是描述六道輪迴這一觀念的作品,作者從抽象的觀念出發,以之剪裁生活與素材,構成了一個故事,在那裏作者並沒有去探討輪迴對農民的影響,所謂“東方想象資源”只成為了作家的框架,只成為了“剪裁”的一把剪刀,而與現實生活無關,與農民的命運、農民的心靈無關。或許這仍延續了作者“魔幻現實主義”的追求,小説中“種的退化”的隱性結構,結尾處殘疾人大頭兒的出現,都顯示了《百年孤獨》的深刻影響,莫言多年來對馬爾克斯的學習與模仿已受到了不少批評,其實學習也並非不能夠,但如何將之融化為自身的血肉,還需要更

多的功夫,莫言曾表示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現實主義作品的高度已無法逾越,故而選用了此刻的寫法,但馬爾克斯不一樣樣是不可逾越嗎?僅僅是“東方”的思想資源就能區別或趕上馬爾克斯嗎?何況莫言並未深入到思想對當下民眾影響的層面,在這方面,賈平凹對民間巫術、風水等神祕事物的描述似乎更勝一籌,更有東方的特色。

小説當然也有精彩的地方,流暢奔放的語言,豐富細膩的感覺,狂歡的情節,這些具有莫言特色的藝術仍不遜於以前的小説,其中對動物與人意識交匯處的描述頗見功力,西門牛夜巡、西門狗對味道的敏感等一些細節,也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小説前半部對小厭惡鬼“莫言”的描繪中既有調侃,又有挖苦,但不乏可愛之處,能夠見出作者心態的放鬆、自然,可惜到之後這一形象也模糊了。小説可圈可點之處還有很多,但總體讓人覺得華麗而蒼白。以我們善意的理解,精彩之處當然是莫言的功力之所在,至於華麗而蒼白,畢竟這56萬字的作品是42天寫出的,也情有可原,但我們也會有疑問,為什麼不花一些時間,多思考、多修改一下呢?這自然是庸人的問題,或許“大師”會不屑一顧的吧。

《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説和民間敍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在這次神聖的“認祖歸宗”儀式中,小説將六道輪迴這一東方想象力草灰蛇線般隱沒在全書的字裏行間,寫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這篇《生死疲勞》讀後感,在小編看來對於一個作家而言,任何一種有益於書寫、有益於生存的思考、有益於歷史反思的“野心”都不是可恥的。更何況這是人到中年的莫言,以“好看”的方式,以43天的寫作,以極端奔放的語言,以瘋狂的人物塑造來呈現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使莫言創造出如此的奇蹟。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4

讀完《生死疲勞》,我能感受到莫言在小説裏的大悲憫,就像他説的一樣: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並且也同情惡人。《聖經》是悲憫的經典,但那裏邊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場面。佛教是大悲憫之教,但那裏也有地獄和令人髮指的酷刑。如果悲憫是把人類的邪惡和醜陋掩蓋起來,那這樣的悲憫和偽善是一回事。

《金瓶梅》素負惡名,但有見地的批評家卻説那是一部悲憫之書。這才是中國式的悲憫,這才是建立在中國的哲學、宗教基礎上的悲憫,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學和西方宗教基礎上的悲憫。長篇小説是包羅萬象的龐大文體,那裏邊有羊羔也有小鳥,有獅子也有鱷魚。你不能因為獅子吃了羊羔或者鱷魚吞了小鳥就説它們不悲憫。你不能説它們捕殺獵物時展現了高度技巧、獲得獵物時喜氣洋洋就説他們殘忍。僅有羊羔和小鳥的世界不成世界;僅有好人的小説不是小説。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鳥,也要吃昆蟲;即便是好人,也有惡念頭。站在高一點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

這是一部寫作難度很大的傑作。其難度在於必須要應對那半個多世紀的複雜難解的大背景,同時也是構成今日我們這個鉅變中的世俗世界的基礎、我們中國人重回現代生活的史前時期。對於過去很多試圖以某種觀念化、道德化甚至歷史化、人性論的方式呈現或借它説事的小説家們來説,這五十多年既是誘人的礦藏,又是不能承受的重負迷宮,結果不是被它輕易地淹沒,就是無門而入,不是被事件的沉重所累,就是被人情世相的繁雜所困。如果以人性杯具的角度來看它,就會輕易陷入宿命論的狹隘泥沼;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又會拘泥於大的事實而忽略了眾生細節;如果從佛家輪迴的角度來理解它,那所謂的現世生活又會顯得太過無謂。

作者不僅僅要擁有極強的文字本事,還要有能超越那諸多陳舊角度的闊大視野,將以往發生未曾發生可能發生的一切都變成小説的構成因素熔於一爐貫通一氣,於是那些點點滴滴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才都能夠拿來翻出無數新鮮的色彩與花樣;它要求作者找到一個生髮與回落的基點,無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構建起一個飽滿鮮活的世界來。莫言畢其十多年間積累的功力,緩慢而有力地克服了這部小説所要面臨的難度,從而才造就這本書的十分精彩之處。

事實上,從西門鬧在閻羅殿飽受油炸煎熬的那幾頁精彩的文字開始,就已經充分地透露出從容、大氣、厚重而又簡練的特質。這是一部從始至終都體現出十分的自信心與文字運用本事的作品。尤其是當莫言的筆觸從牛頭馬面皮膚的高貴藍色轉到高密東北鄉沼澤中的一種上午開放午時凋謝的小花朵的時候,一股輕靈的氣息和光澤便暗自流動起來,使小説肌體充滿了深層的柔韌和靈性。

莫言是個洞察人心、物性和世理的小説家。無論是所謂的人性、還是動物性、甚至是草木性,都被他融會貫通於他的文字裏。他既能超然冷眼應對這一切生靈的際遇,又能與之同喜怒哀樂、共悲歡離合。向來被視為萬物靈長的人與驢牛豬狗猴齊物相論。從西門鬧的死到驢折騰、牛犟勁,再到豬撒歡、狗精神,到賣藝用的猴及西門後人、相關人等直到最終的世紀嬰兒,那麼多沉重而苦難的七情六慾的事,於實虛真幻間相互滲透、自然呈現,其中的輕逸狂想與冷調敍述、幽默詼諧與戲擬反諷、殘酷呈現與深層抒情交相呼應,使那些沉重不堪坎坷多變的歷史情境轉化成了一個虛構而又現實的鮮活世界,為我們供給了前所未有的閲讀、回憶與想象的多重而廣闊的視角和經歷。

即使再過若干年,相信莫言也不會像對《豐乳肥臀》那樣去重新修改這部小説的,因為其中幾乎沒有他過去的小説容易出現的繁雜之弊。這部小説的出現,意味着極富韌性與耐力的莫言已抵達其創作的巔峯狀態。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5

看莫言的書一向是件很過癮的事情,同樣的感覺在賈平凹那也能找到,讀老賈的小説,讓人忍不住想大口抽煙大口吐痰,而莫言的小説,則使人大口吞口水,並目瞪口呆到汗流浹背,這個小胖老頭太能侃了,簡直就是天生的傾訴狂,他要是不寫小説,去講評書也絕對會是個好手。

《生死疲勞》的莫言的新書,延續了莫言一貫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什麼叫魔幻現實主義呢,遠一點,得扯到馬爾克思的《百年孤獨》,這本書以往獲得諾貝爾獎,近一些,大概是《封神榜》。一提《封神榜》,大家恐怕也就是明白了,魔幻現實主義,其實就是上天入地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百無禁忌,《生死疲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書中主人公西門鬧生前是個地主,死了以後,轉世,分別成為驢、牛、豬、狗、猴和大頭嬰兒,雖然經受了六道輪迴,卻依然堅持了人的思維,並經過他的驢眼、牛眼看到了世間的事,有夠詭異,由此可見,莫言的想象力也有夠豐富。

在當代的小説家裏,莫言大概能算最土的一個,其作品,很少涉及到城市題材,除了《師傅越來越幽默》,也就是之後老張拍的《幸福時光》以外。拿評論家的話講,莫言是個很民間的作家,近年來,這個趨勢好象更加明顯,從《檀香刑》開始,莫言就開始嘗試用民間的藝術形式來寫小説,這部《生死疲勞》走得更遠,乾脆就是評書的章回體,其語言也是評書的風格,大段大段的獨白,大片大片的描述,氣勢恢弘,連綿不絕,要是拿來朗讀的話,保證能讀得唾沫橫飛,等到上氣不接下氣之時,再大吸一口氣,這種感覺,比較類似於剛吃了一盆水煮魚。

在《生死疲勞》的封底,印着一些文質彬彬的廢話,“《生死疲勞》是一部向中國古典小説和民間敍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大書……”這話很愚蠢,除了冠冕堂皇以外,根本就沒説對事情的本質。莫言這個人其實就是個天生的傾訴狂人,他只是喜歡講故事而已,而中國評書的章回體與説書人的氣質又正好適合他,於是他便拿來一用,《生死疲勞》也就這麼誕生了。莫言的幸福之處,就在於他能將自我的傾訴慾望轉換成文字,於是,他就成了作家,寫書賺錢,這等好事,旁人是羨慕不來的。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6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文學巨匠海明威的文學鉅著《老人與海》中的一句至理名言,這條格言陪着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歲月,伴着人類度過了無數艱難的時刻,毫不誇張的説,這句話一直是鼓舞着人們勇往直前的不懈動力。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漁夫聖地亞哥的故事。聖地亞哥和一位名叫馬洛林的小男孩成為了忘年之交,在歷經八十四天還沒有捕到魚之後,兩人毅然決然的相約出海。出海那天天氣很不錯,而蒼天也很眷顧他們,兩人很容易就釣到了一條巨大的大馬林魚。兩人原以為他們能就此返航龍龍,可不幸的是,他們捕獲的大魚引來了鯊魚的圍擊,兇狠龐大的鯊魚一直在猛烈進攻,似乎在逼迫着,威脅着聖地亞哥放棄這條大魚。不過聖地亞哥也不是一個懦夫,身處危險之中,面對巨大威脅,面臨死亡氣息,這位老漁夫一直在頑強抵抗着。儘管最後那條肥大鮮美的大魚被鯊魚啃食破壞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聖地亞哥也沒有放棄輕易放棄這條來之不易的大魚。

讀完這篇小説後,我的感觸頗深,尤其是那一句“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緊緊牽動着我的心,而聖地亞哥那臨危不懼,無謂抗爭,永不言敗,永不言棄的精神更是深深震撼着我,感動着我,啟迪着我,教育着我,指導着我,鼓勵着我。

人類很偉大,很堅強,很有潛力,很有毅力;但是人類又好渺小,好脆弱,好容易言敗,好容易妥協。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身處困境時,覺得害怕並不丟人,感覺恐懼也並不失常,但是我們一旦有了放棄的念頭,有了逃避的想法,有了妥協的行為,那就是膽小鬼的表現了,那樣只會讓人寒心,讓人小看,讓人唾棄,讓人遠離。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7

小説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欺負: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羅斯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至今天還在繼續……

而我所要説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8

朱永新老師的書有理論的高度,也能結合教育實踐,可讀性很強,對於一線的老師而言,他告訴大家如何做一位幸福的教師,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如何在工作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如何以積極的心境、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生活,尋找內心的寧靜。

開篇《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人的生活會一帆風順,無論大小,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束縛每個人的枷鎖,不是周遭環境,而是自己的心魔。擺脱這樣的枷鎖我們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確實如此,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誰的生活都不會風平浪靜,教師更是如此。我們每天面對都是上百張面孔,他們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境,到學校學習目的也各不相同,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高興順心的事情肯定是有,但大部分都是需要解決的麻煩事。如果把這些處理不完的麻煩事當做負擔,變成自己的心理壓力,那麼我們每天就都生活在壓力下,生活在困境中,長此以往,就難以自拔,那麼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呢?如何幸福的生活呢?所以,解放自己的思想,解放自己的心靈,別給原本疲累的身體再加上沉重的枷鎖。就如曼德拉所言“自由不僅僅意味着擺脱自身的枷鎖,還意味着以一種尊重並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解放自己的心靈,解放自己的思想,自己才能獲得自由,那麼才能更好的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把他們當麻煩事。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不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9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着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着正當理由的:一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後來才添加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裏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為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着一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為什麼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説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麼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着玩的情形,而不至於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捨。然而人卻偏要説“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説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着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展到其他生物上,指桑罵槐般戰鬥,未免有點放肆。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一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鬥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一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一份尊重。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0

《小布頭奇遇記》讀書筆記在我生日那天姑姑送給我一本特別漂亮的故事書,剛拿到手裏,我就被漂亮的封面所吸引,飯都顧不上吃就纏着媽媽跟我一起讀。

這本書很厚,裏面有拼音,我看着拼音也可以自己拼讀,可是我讀的速度比較慢,我很着急想知道後面的情節,所以媽媽同意跟我每人一個自然段的讀。就這樣,每天放學我一寫完作業就讀這本書,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故事的結局。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小布娃娃,他的名字叫“小布頭”,膽子特別小,總是想決心做個勇敢的孩子,可是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呢?他就從醬油瓶子上跳下來,還打翻了他的主人蘋蘋的飯碗,蘋蘋批評他不愛惜糧食,他還生氣了,從蘋蘋家跑了出來,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小布頭很可愛。他能發現自己的缺點並努力改正,他從開始膽子很小變成了勇敢的孩子,他從不愛惜糧食到懂得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我也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做一個善良、勇敢、可愛又充滿智慧的孩子。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1

近日閲讀季羨林先生八十年散文作品的精選集,耳目一新,感觸良多。季先生堪稱學界人瑞、文壇常青樹,其寫作期之長、創作生命力之旺盛,舉止無雙。

該散文集收集了季老先生80年散文之一部分,從處女作開始一直到新作《憚巴老》,按年代順序排列。細細閲讀,可略見其創作的線索和思想、生活、情感世界的歷史變遷,顯示“世紀老人”的風範,表現其高尚的精神世界。季先生身處校園、情繫世界,他的社會活動、足跡遍世界,個人生活方面既出入人民大會堂,又住過“牛棚”,基於豐富的閲歷,智慧老人散文中的許多內容,絲絲淡泊中放出智慧的光芒,對於後來人,這是最好的、最活得歷史。更突出的一點,就是其散文知識之豐富性、活動領域之廣闊多樣性和個人體驗之深切性無縫地融合在一起,讀來不忍釋卷,季先生的散文更是反映時代風雲的鏡子,也是抒發人們心聲的畫卷。

首先,季先生散文的風格更是平實、誠摯,是不屈不隱的本色寫作,讀其文,可見其人。文章平白淺近,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輕易表露深愛和沉痛。他晚年與貓為伴,其中一隻心愛的貓叫咪咪,是一隻渾身雪白的波斯貓。有一天走失了,他心中的難受和思念可想而知,但落在筆下的只是淡淡的一句話“它從我的生活中消逝了,永遠的消逝了……至今回想起來,我內心還顫抖不止。”

中國近代外交家黃遵憲倡導“我以我手寫吾口”,季先生則是“我以我手寫吾心”,文字雖平淡如水,而其中的對生活的感悟卻醇厚如醴。他的文章缺少棒喝、頓悟的譏諷,也沒有驚世駭俗的警句,是本色的,不以機智和才智取勝,但文章處處閃現其真情、真實、真摯、真切,這是季先生散文的第二個特點。如季老寫於1991年的散文《八十抒懷》,讀後為之動容,他寫道:“十年浩劫後,我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詩我很欣賞: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我一定要做一些對別人有益的事,絕不想成為行屍走肉”。這就是一任愛國老人的心聲。又如在《悼巴老》一文中寫道:“……在學習你的作品時,有一個人絕不會掉隊,這就是九十五歲的季羨林”。這是季老寫於20年的散文片斷,展現了一種知識分子孜孜以求的風骨。

執着地追求真知,崇尚真理而不圖虛名,這種精神成為一種性情、一種風範、一種北大人的精神,季老就是其中優秀代表之一。季先生散文的第三個特點,是一種中國真正知識分子正直和責任的自然流露。如季老在文章中寫道:“我爬格子爬出來的東西不見得都是精金碎玉,都是甘露吃了能讓人昇天成仙。但是其中沒有毒藥,決沒有假冒偽劣的東西,讀了以後至少能讓人獲得點享受,能讓人愛國、愛鄉、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總之一句話,能讓人在精神境界中有所收益……”字字句句表現了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和潛心探索社會和人類未知的精神。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小布頭奇遇記》。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小布頭在一個老師手裏誕生的。那一年,新年禮物都準備了99個,可幼兒園有100個小朋友呢,本來想拿那隻舊的小狗就行了,可它太舊了,小朋友玩膩了,誰也不會喜歡的,就這樣,小布頭誕生了。第二天,在分禮品的時候,老師把小布頭分給了一個叫蘋蘋的小女孩,她很喜歡小布頭,所以待它很好。可是有一天,他們在吃晚飯時,小布頭打碎了醋瓶子,因此被蘋蘋講了一頓,所以他要離開蘋蘋。這期間,他遇到了很多的事,有趣的,糟糕的,開心的,傷心的。但他最後還是回到了蘋蘋的身邊,和它的朋友們幸福快樂的過日子。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裏面的小布頭在旅行中學會了勇敢,而且它還記的它的朋友,想念着它們,我也要做像小布頭那樣的人,但是,小布頭不節約糧食,這個壞習慣可得改呀!可喜的是小布頭最後認識自己不節約糧食是錯誤的,我們從現在開始,應該從小做起,不挑食,不浪費。我懂得了:批評不見得是什麼壞事,有些時候,我們必須接受批評,改正我們的錯誤。

小老師曾經講過:“要是有九十九個朋友都快活,只有一個小朋友不快活,那該多不好啊!對,不管怎麼樣,總得再做一件新玩具,好讓所有的小朋友都快樂!”你們看小老師多為小朋友們着想啊,我喜歡這個小老師,你呢?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3

朱自清大家因該都瞭解他,他是著名的作家和學者,他寫了許多有名的文章,都是以敍事的抒情為主。我讀過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和《槳聲中的秦淮河》。這些散文都有同樣的特點,素樸,慎密,語言洗簡,文筆清麗,讀完以後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在《朱自清散文精選》中,有他三十五多篇散文,這本書中第一篇散文就寫了他最有名的一片的散文,《匆匆》。這篇散文寫出朱自清面對“逃走如飛”的匆匆時光而產生的無奈,悵惘,比切還有對未來的追求和探索。

我最喜歡邊讀《匆匆》邊思考它所表達的意思。在《匆匆》裏一句話是這樣的“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表面上是疑問句,但實際上卻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已逝去的的深深遺憾這句話一直印在我的腦子裏反覆回味,總覺得有無窮無盡的含義包含在這句話中。

當我讀到最後一段時,我又在細細的回味,原句是“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和前面的那句起到了呼應作用文末和文首的提問在文字上看是一樣,但是在表達的感情上卻不一樣了,文首的提問是強調一種無奈和悵惘,而這句的提問是一份激情,是一聲吶喊,我們要區分這兩句,在讀這兩句話時語調是不一樣的。

時間,它本身是看不見的,又摸不着的,可是在朱自清的筆下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力,將事件的形象描述出來,為我們捕捉了時光逝去的蹤跡。他把時光比作針尖上的水滴,青煙等,表現出時光的無聲無息。

在文章倒數第二段,作者又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無形的時光不做他朝夕相伴的朋友,這樣可以表現時光的一往無前轉瞬即逝的態勢,還可以極其傳神的表現出作者面對匆匆流逝的時光欲留不能,欲追不及的惋惜和悵然。

讀完朱自清的散文,我突然明白時間是寶貴的,不要虛度光陰,一定要珍惜時間,盡力做好買一件事。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4

前幾天,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心裏十分激動。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_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讚揚了他們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文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時國民黨_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着重慶上空。這姑娘的父親因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追蹤特務的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驚惶失措,而是能夠幫着或替着大人做事。這對於一個___歲的小女孩來説,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當我讀到小姑娘獨自一人上山,到鄉公樓上打電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後,平靜地回答了作者的問話這一段時,我感到她是多麼的勇敢,鎮定啊!正因為她堅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的,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到那一天,人民羣眾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好了。所以,她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

在讀到作者問她吃過東西了嗎?鍋裏是什麼?她笑着回答説:“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心裏感到一陣酸楚。年夜,這是多麼誘人的時刻呀!我已經度過了12個年夜。每當這時,我不僅能得到親人的疼愛,全家人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還觀看五光十色的焰火。想到這些,我就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可是,這些東西對小姑娘來説卻一樣也沒有。她的母親被打傷,父親出走而不知下落,過年只能吃紅薯稀飯。然而,她仍充滿着樂觀精神。這是一個多麼堅強,多麼了不起的姑娘啊!

文章結尾細緻地描寫了小姑娘給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發出的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不算明亮,但是卻象徵着革命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所以作者每逢春節,都會想起那盞小桔燈。

抗戰期間的鬥爭是殘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通過本文的學習,我更深深地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為祖國的繁榮而學習呢?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5

前一段時間,老師讓我們讀一本席慕容的散文集。我讀了一本她早些時間出版的《成長的痕跡》。老師還真沒選錯書,這本書確實讓我深有感觸。

讀完席慕容的前幾篇散文,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對親人的思念。她前幾篇散文寫的是對從前的記憶,都寫出了自己對遠在他鄉的母親的思念和對已故奶奶的不捨。作者用一些很短小的事通過細緻的描寫把那份感人的親情充分、實在地呈現了出來,她那份對親人無比的真誠打動了我。這不禁讓我想到我自己的母親,在家裏她是在怎樣地關心着我、無時無刻地牽掛着我呢?想到這兒,我心中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突然振奮起了精神,就像為了我自己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失望,我要幸福快樂地活過每一天!用成績回報她為我所做的一切。

越往後,對青春對時光的不捨就越多,深奧的哲理體現得也就越多。有一篇名叫《荷花七則》的散文,作者就通過她開畫展後發生的一件事表達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她的一位朋友看完她的畫,十分羨慕她的生活。可席慕容的微笑消失了!要知道,完成一副畫是需要多少心血多少時間去完成的,哪有一個人的成功是與生俱來的呢?席慕容當時的感悟真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洗滌,她的用詞十分自然、恰當,每一個字都沉重地抨擊了我以及每個人心靈中的那些“邪念”。“選擇了這樣的生活,我並不後悔。我悲傷的只是,為什麼很多觀眾都喜歡把畫家當作是一個天生異稟的天才,卻不肯相信,在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輕鬆或瀟灑可以換得來的。”每讀完這篇文章,那顆浮躁的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平靜。

也有些文章是作者對青春與生命的看法。這些文章的景色描寫都相當生動,讓我不知不覺進入了一種意境,進入了和作者一樣無邊無盡的回憶。這種回憶有時真讓我感到快樂,但也時刻警示着我們時間的珍貴,我經常在想:如果所有人都來讀讀她的文章,世界上那些浪費時間的人還會多嗎?

讀完整本書,我的心變得更堅強和明澈了,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這本書對我來説真是受益匪淺呀!

生死疲勞閲讀心得感想高中 篇16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其最大問題就在於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有時則跑題,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則削弱了教材資料呈現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夢想的效果。閲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教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到達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資料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目標明確。

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教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資料,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資料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能夠的。可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定,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發覺並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二、資料正確、重點突出。

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資料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資料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能夠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貼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貼合規範,並且應當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教師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教師能夠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構成科學的態度。

三、方法得當。

教師應當根據教學任務、資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一樣的方法有不一樣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能夠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四、清晰授課

一向以來,我以為清晰授課只是講在上課時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有活力,能做到抑揚頓挫。原先這只是清晰授課的前提,是基礎,是一小部分。僅有標準的普通話距離清晰授課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更為重要的是資料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的選擇等要做到清晰授課,更多的功夫是在課上。

對於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學大綱,經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瞭解教學資料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各部分資料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閲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地位和體系,掌握其中心資料和中心思想,確定教學目的,研究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説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資料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資料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本事,能夠將自我對知識的理解準確的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並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我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理解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能夠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經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構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經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到達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一樣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裏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到達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五、組織嚴密。

課的進程次序分明、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一樣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

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必須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進取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六、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課堂上學生的進取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我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經過調整資料、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進取狀態,如果資料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6d684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