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精選20篇)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精選20篇)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

當我看完《孝在我心中》這篇文章時,張洪彬的行動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絃,他居然可以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他這種超越親情的愛,難道不令人感動嗎?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精選20篇)

張洪彬,一個平凡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他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事,説着平凡的話,但他心中有一種不平凡的愛。他每天只要有空,就到一位無親無故的阿婆家裏跟她聊天,陪她吃飯,自然而然地成了親戚。

當我讀到張洪彬因為阿婆的雞而被火星濺到自己的臉上,並不是一味地怪罪阿婆,而是笑呵呵地對阿婆説沒事,對這件事一笑置之時,我心中像觸電一樣。我也遇到過類的事:又一次,我和同學們站在操場上聊天,有一個人跑了過來,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腳,他已經説對不起了,可我還是不依不饒地罵着……現在想起來,真是面紅耳赤的,覺得很羞愧呢。相信同學們也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被老師、同學、朋友、父母無意中傷害或誤解了,可你是不是像張洪彬那樣一笑置之呢?

當我讀到張洪彬送阿婆去醫院,不顧自己衣衫單薄,坐在迎風處,緊緊摟住阿婆,為阿婆擋寒風時,腦海裏立刻浮現出當時的情景:小時候我經常生病,有一天夜裏,我突然發燒了,爸爸媽媽來不及穿衣服,只穿着單薄的睡衣,給我拿上衣服,不管三七二十一,騎上車子就走了。我家離醫院雖然不是很遠,但我覺得非常漫長。後來,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病好了,可爸爸媽媽卻因太過操勞成了“大熊貓”。是啊,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偉大的,張洪彬對阿婆的愛也是偉大的。可我們真心回報他們了嗎?生活地中,我們常常會要求父母親幫我們買這買那,不買就對他們慪氣;父母批評一句就會發脾氣……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我們應該自己的事自己做,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我信的父母親開心。

看完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張洪彬可以照顧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我們怎麼就不可以幫助身邊的人?看見同學忘帶筆了,可以把筆借給他;看見同學鬧矛盾了,可以去調解,看見一位小朋友摔倒了,可以過去扶他;看見村裏的某位老人行動不方便,可以幫他做些家務事……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如果每個人都是能這樣做,獻出一個微笑,一句温暖的話語,一個細小的幫助,世界將是多麼和諧美好!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讓我們從我做起,孝敬長輩,關愛他人,做個講文明有道德的小公民,做個讓父母放心的孩子,做個讓老師值得驕傲的好學生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2

小説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欺負: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温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裏。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説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説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羅斯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至今天還在繼續……

而我所要説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3

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曾着書、譯書無數。他關心下層勞動人民;他那無數着作像茉莉花香一樣,隨風飄過,但卻讓有幸聞到花香的人一輩子回味它,記住它。他那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曾影響過無數學者,而我也深受其之薰陶。

《狂人日記》主要描述了在舊社會時,“我”覺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團”的下一頭獵物,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哥哥就是他們的老大,而自己雖然要被吃,卻永遠也要揹負一個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想吃自己時,發現孩子也想吃人,也吃過人。“我”不由得發出感歎:“救救孩子!”

我看完這一篇日記,很傷心,也很驕傲。傷心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揭露舊社會的醜陋,在抨擊舊社會。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眼中的舊社會,這也是廣大窮苦勞動人民眼中舊社會的寫照。雖然文中的我是一個不吃人的人,可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謂吃人,其實吃人指的是剝削百姓,魚肉百姓。而雖然“我”不是幹傷害百姓的人,但另外的失敗官員卻幹了昧良心的事兒,而他們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雖無直接的血緣關係,卻還都是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這時魯迅先生的無奈,也是廣大愛國者的無奈。兄的的脣邊不但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這怎能不叫人悲哀,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但我也驕傲,因為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救過英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人。他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精神喚醒了多少刀俎上的中國人。他就好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讓中國人看清前面是萬丈懸崖還是燦爛陽光;他就好像一根靈魂都是堅硬的棍子,幫助國人打退了一匹又一匹眼中冒着綠光,直勾勾看着國人的狼,勇哉,英雄!

在舊社會,也許有人會認為安是的,但我卻認為不安才是的。在祖國危難之際,在人民危難之時,前者安是苟安,後者是大愛,比小愛更偉大,更樸實無華。只有在祖國危難時,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的《狂人日記》筆下的我對吃人的人説:“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的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這不是鬼話,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話呀!即使亡國奴再多,但救國的人會更多,把亡國奴給消滅、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從華夏大地上真正“吃掉’。其實人要以樹為榜樣,樹的葉子就像各種挑逗你內心底線的誘惑,雖然樹在平時都在猶豫,就像葉子雖長在樹上,但風兒一吹,會顫動,有時甚至會掉落下來一樣,但一旦到了危難之際——冬季,樹就會把葉子脱落,只剩主幹和樹枝,就像把各種誘惑搜甩掉一樣,這時,即使再下雪,也打不到主幹了。魯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樹,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欺負和誣陷所妥協。魯迅之妻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中説:”魯迅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確實就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狂人日記》中的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確實,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沒有受舊社會影響的孩子,或許還有。從此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對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説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廣大窮苦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不朽的,永遠是嘴高尚的。

魯迅先生的偉大,深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魯迅先生的作品,已成了我靈魂之中的中流砥柱,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4

書,是人類知識的寶庫。不但要好好的利用,還要盡情的去開發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擁有它。所謂: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睿智高尚的人對話。就在睡覺前,我又情不自禁的拿起了一本好書——《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姆的代表作,這是一本活潑生動的書籍,作者的奇思妙想,奇特的想象力,把一本童話故事書變得更引人注目。在作者的妙筆生花下,把主人公和故事情節的重點,淋漓盡致的表現了出來。作者正是老一代的美國“童話之父”他叫佛蘭克。鮑威,他可以説是一個童話天才,在有生之年寫了近100多篇童話作品。真是令人讚歎不已。

《綠野仙蹤》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美麗善良的小女孩多蘿茜和亨利叔叔、艾姆嬸嬸居住在堪薩斯大草原上。一天,一場龍捲風把她刮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奧茲國。在那裏她結識了稻草人、鐵皮伐木工和膽小的獅子,他們為了實現各自的心願,互相幫助,互相扶持,攜手共度一切艱險,遇到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後,他們憑藉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都如願以償。

生活是塊七色板,在這,需要頑強的毅力,需要照亮心房的陽光,需要大海般的胸懷,需要……但更需要真心朋友的鼓勵與幫助。正如孫武説的一樣:上下同欲者勝。多蘿茜與稻草人、鐵皮人和獅子,從不相識到朋友,然後一同共度難關,互相幫助,結果實現了他們的心願。假如多蘿茜到了沒有遇到稻草人他們,或許她就永遠回不了亨利叔叔和艾姆嫂嫂身邊了。朋友很重要。在你遇到困難時,需要朋友的幫助;當你遇到麻煩時,需要朋友的幫助,那麼你就能很好地解決困難。朋友很重要,你得珍惜他:大家應該互相幫助,建立友誼,互相友愛,團結一致,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爭吵,破壞了朋友之間的友誼。

在讀書的過程中,多蘿茜佔據了我的`思想,多蘿茜似乎就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心也隨着多蘿茜的經歷不時地歡喜、緊張、驚異、難過。她那勇敢的表現、善良的心地、堅強的意志,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不已。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果我是多蘿茜,我會不會像她一樣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難,並幫助其他人呢?”看完這部童話後,我決心像多蘿茜一樣鼓足勇氣,用不懈地追求和奮鬥的精神來面對各種困難,克服學習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戰自我,要實現理想,是不容易的,達到每一個目標,是必須付出艱苦勞動的,要不怕困難,帶着一顆善良的心,與同伴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那麼,你心中所想的美好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那麼,朋友就是你生活中的一支擎天柱;就是當你耗盡一切時挺身而出的一絲希望;就是當你徘徊在孤獨邊緣時,温暖你心的一束陽光……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5

《紅樓夢》讀後感我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感情的,還是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在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很感激續者高鶚,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讓她別了寶玉,我覺得很好。

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杯具,可是不是有句話説:賽翁失馬,焉之非福嗎?對於黛玉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的杯具結局,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睡時,看着寶石仍在凡是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是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也是不贊成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當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地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顎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地指天憤恨,氣極至亡。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到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甚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我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種幸福。寶玉自我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的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樣説,寂寞地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的所謂寶二的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問題。

我一向疑心寶玉並不是因為黛玉二離開賈府的,否者他不會娶寶釵。他最終的出世是因為他的世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最終明白他的鬥爭,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麼思想鬥爭,統統沒了。他不得不離家出走,也許是為了避禍。

能夠試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感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黛玉的感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如既往地愛着寶玉嗎?

我想不會,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龍王廟的。然後寶玉最終受不了家庭的壓力,還是一走了之。這是很有可能的,他沒有照顧好寶釵,負擔不起生活,同樣對於黛玉,他也可是如此。

其實感情就是很短暫的,至少這橫刀截斷的感情給了我們很多完美的幻想和期待,就像傑克之於羅絲,他是她生命中最完美的回憶,卻不是。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6

《茶館》非常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瞭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櫃、常四爺、鬆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櫃,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説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櫃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櫃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櫃要硬,骨子裏有那麼一股傲氣,怎麼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麼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麪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裏,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幹活就有錢拿。後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並沒有像他的好朋友鬆二爺一樣捱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於生活條件優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茶館》裏的道理可真多呀!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7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著作,是本膾炙人口、家喻户曉的名作。

以法國人民無法長期忍受苛捐雜税---政府抽税、地主抽税、地方税、一般税的壓榨剝奪,引發_為背景,描述一個愛恨情仇的纏綿故事。貴族艾雷蒙特兄弟搶奪良家婦女,造成家破人亡,名醫瑪瑞德無端捲入而形成冤獄,他於獄中留下遺書,見證事情的經過,卻幸運獲得生還。且在其愛女露西的悉心照顧、親情的撫愛下恢復正常。

貴族的遺族艾雷蒙特,在母親的遺言,要其盡力為這個殘酷不仁的家庭彌補一切的罪過,免受天譴和詛咒。他囑咐家僕將其家產救濟貧苦的人,而改名為達雷,遠走英國倫敦自立更生。被殘害家庭留下一女孩,長大成人後嫁給狄華奇,從事酒店生意,為報家仇而精心策動革命。

富有正義感的希裏柯頓暗戀露西,但露西選擇了貴族遺子達雷,柯頓不僅沒有惱羞成怒而有所怨恨,反倒宣稱:「為你和你所愛的人,我願意做任何事。」達雷向露西求婚,露西的父親--醫生瑪瑞德明知過去的恩怨細節,但為了女兒的幸福,認為只要女兒必須和達雷在一起,才會得到快樂和幸福,就把她託付給他,甚至對自己曾失去的那些歲月的回憶和生平的憾事(冤獄)。尊重兒女的抉擇與考慮女兒的幸福,所顯現的包容、寬宏胸襟的涵養修維,值得稱頌和尊敬。

達雷和露西結婚後,育有一可愛女兒,生活美滿幸福。然法國爆發革命,其家僕因執行他的命令而身陷囹圄,捎來書信求援,他不顧己身的安危,毅然決然趕回巴黎,深入險境而被囚禁在監獄中。露西與父親聞訊趕赴救援,細節曲折,高潮迭起。最後因醫生在獄的一封遺書而判定上斷頭台,執行前,追求露西不成的柯頓,為踐履當年的,善謀入獄營救。由自己取代達雷上斷頭台,掉包救走了露西的丈夫----達雷。

求仁得仁、慷慨就義的柯頓,上斷頭台前心情十分的平靜,內心的話語,也是故事的結語如後:

「……看見一座美麗的城市在這可怕的地點建立起來,而且看到這些罪惡漸漸消失。在我看不到的英格蘭那裏,我看到以我自己生命換取的那些生命多麼可貴、有用而且快樂。我看見露西在喂一個男孩子的奶,這孩子的名字是用我的名字取的。我看見露西的父親老到腰也彎了,但很平安很健康。

我看見露西成了一個老太婆,當她回憶到今天時,為我而哭泣。

我看見她和她的丈夫,到他們死後,並排躺在墳墓裏,我知道他們兩人在對方的心中所佔的地位,都不會比我在他們倆的心靈中所佔的地位更榮譽。

我看到那躺在她胸前和我一樣名字的男孩長大成人。他正在我昔日走過的人生旅途上努力前行。我看見他的成績那麼好,使得我的名字因他而響亮起來。

我看見他帶着一個金髮的男孩子到這裏來---我聽到他用温和的聲音,告訴他我的故事。

比起我以往所做的事,我現在所做的這件事是好多了;比起我所知到的安息來,我現在所得到的安息是更好多了。」

柯頓高尚而偉大的情操,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了悟,和認知態度,令人崇敬、感人肺腑。其實我們都不會活着回去,當我們做完我們來世上的工作,我們將擺脱病痛、恐懼和一切煩惱,宛如一隻彩蝶飛回上帝身邊……

假如我們一生沒有得到別人的敬愛,而且也沒有做任何一件讓人惦記的有意義的事,我們的生命就只有詛咒和遺憾。怨恨使人變得大膽、喪失理智;而愛卻使我們心中充滿勇氣,無怨無悔,坦然地去接受命定的結局。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8

這是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題記

眾所周知,法國_是人類的一個血的印記。而《雙城記》真實地描繪了統治階級的兇殘和腐朽。通過閲讀《雙城記》,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法國_時期法國統治階級與廣大人民之間的尖鋭矛盾,體會到了作者狄更斯的思想“鮮血無法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愛”。

《雙城記》以法國_為背景,描繪了十八世紀的一位醫生梅尼特從監獄中重獲自由,和女兒一起到倫敦生活,五年後,他們在法庭上為名叫代爾納的法國青年作證,露西和代爾納因相愛而結婚。1789年,法國_爆發,代爾納因身為貴族後裔而遭逮捕並判死刑。在千鈞一髮時刻,一直愛戀露西的英國青年卡爾登代替代爾納上了斷頭台。

卡爾登是書中最富魅力,也是最為複雜的一位人物,他頹廢消極,渾渾噩噩地生活着。求學時,他只替同學寫作業,工作後,即使擁有一身才華,他仍然選擇默默無聞的打工。但是,在他冷漠的外表下,沒有看到他有一份深沉的感情。他温柔的,執着的愛着露西,甚至最終為了露西願意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讓我們看到了他對露西那深沉的愛:用自己的性命換回自己心愛的女人的家庭幸福與她的笑顏。無論在哪個時代,卡爾登對露西的愛都顯得那麼珍惜和高貴。

相較於卡爾登所代表的温柔與愛,得伐石太太則是殺戮和血腥的象徵。因為親人慘死在代爾納叔叔與父親的魔掌下,所以她一生只為仇恨而活。得伐石太太的嗜血固然使人不寒而慄,也叫人不禁感歎仇恨的力量。18世紀末的法國,就被這種執拗復仇的火焰燃燒成了修羅地獄。

小説同樣也讚美了其他角色:梅尼特醫生正直高尚,且善良寬容,是仁愛的理想化身;露西則是愛和温情的化身;代爾納是給統治階級指明出路的人。這些人物表現出來的種種美德,都是作為人道主義者的狄更斯所熱情讚頌的。

作者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他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緻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着稱。他所着的《雙城記》以法國貴族的荒_殘暴、人民羣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_的歷史,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着這嘲恐怖的大火“也將在法國上演。

我完全贊同卡爾登在臨死前説的:”復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這就是狄更斯為”最壞的時代“開出的良藥,然而這畢竟是一種理想。有人説,《雙城記》作為一部不朽的着作,如果沒有卡爾登的存在和所作所為,這部小説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和光輝。

卡爾登的死,就像是羽毛輕柔地飄落水面,沒有水花,卻漣漪陣陣。它提醒了我們:真正的自由與平等是無法用斷頭台建立。

我們不能因為歲月而忘記《雙城記》給我們帶來的教訓,我們要從中獲得,學到點什麼,希望兩百年後的我們能創造出真正平等、自由、博愛的新世紀,希望卡爾登臨死前看到的世界,將會是我們未來的世界!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9

簡奧古斯丁的力作《傲慢與偏見》在將近220__年的歷史中,折服過眾多的善男信女,通過解除傲慢與偏見給正常溝通造成的障礙,最終演繹出有情人終成眷屬,在世上傳為佳話。

起初讀《傲慢與偏見》是為了消除人們對我的偏見,尤其是剩女們對我的偏見。

昔日的堂堂清華博士後怎麼做起剩女的文章?淪落到這地步?鄙視之意溢於言表。

曾經我從事水資源項目的時候也有不少人疑惑,為什麼不為諾貝爾努力,做沒有技術含量的水?我當時回答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能給國家和社會帶來多大的效益?我就算獲得諾貝爾獎能夠創造這麼大的效益?

知識的價值在於它能夠給社會帶來多大的益處,而不在於榮譽、科技水平等,雖然也有這種因素,但畢竟不是核心的價值。那麼給國家帶來1-2萬億直接經濟價值的水問題的解決應該遠遠超過獲得諾貝爾獎的價值了!如果考慮間接價值恐怕怎麼也有5-6萬億吧。所以,我當時就能夠義無反顧地執着地追求。

對剩女的問題而言,雖然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也許婦女的婚戀早已經不是的生活目的。但是在任何社會,尤其在現在的我國,婚戀仍然是大多數女人的生活最主要的部分,甚至是全部。最少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果在很多方面很出色的女孩因為各種原因一時嫁不出去甚至終身嫁不出去,那麼可以肯定地説耽誤她的終身。如果我能夠幫助找到意中人,過着美滿的婚戀生活,那麼在某種程度上説挽救了她的一生。因為婚戀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使她享受天倫之樂,也可以幫助她在事業上更有信心。如果我解決一羣人甚至一個羣體的問題,那麼這一事情的社會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

當然,我相信絕大多數剩女是最後不會選擇嫁不出去甚至終身嫁不出去的!那麼在大多數剩女認識到婚戀在她人生中的價值的一天,客觀的經濟效益也是可以預期的。這樣通過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的同時不僅可以挽救我,也許還能夠挽救我的事業。

在《傲慢與偏見》文中,我沒有想到自己也受到很好的教育,原來我自己的傲慢也是溝通的主要障礙之一。雖然我也是時常告誡自己儘量避免無謂的錯誤,消除不該有的誤解和損失,但是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最要命的是我自己有足夠的理由並且確信我的觀點的時候就是很難做到給人不“傲慢”的印象。我只好更努力學會傾聽的藝術消減不良後果了。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0

自古以來,狼一直扮演着一個兇惡狡詐的角色,什麼狼狽為_、狼心狗肺,好像只有狼這個字眼才能更好地詮釋“壞”的含義。而《狼圖騰》卻不一樣,它沒有通過人們長期形成的偏見來看待狼,而是描繪了一個獨有魅力,一個雖聰明但不狡猾,一個神奇讓人驚歎的草原精靈。

剛剛拿到書的我,已被書封面上的那雙幽幽的眼睛,深深地震撼住了:那是一雙多麼冷的眼睛,綠瑩瑩的,射出來的目光像錐子一樣,讓你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你彷彿從其中看到了草原深處的祕密,和它那種天生的深不可測和強者的威力。封面的黑色彷彿給它蓋上了一層迷霧,但那雙眼睛卻是那麼清晰,那麼明亮,那麼讓人感到一種壓迫感······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漢族知青——陳陣在蒙古的額侖草原,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和狼圖騰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在這個山美水美的地方,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窺視狼羣狩獵、見識狼羣偷襲羊羣、挖狼洞、養狼崽、面臨了狼災······這些讓陳陣記憶猶新的事情慢慢扳轉了長期對狼的不良印象,他彷彿看見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忍耐、謹慎、有冒險精神的一個似乎有形卻無形的靈魂。這靈魂讓他着迷,讓他不停地探索狼的奧妙。

當他看見老練的狼王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羣,彈無虛發地狩獲大量的獵物時,他被狼羣的超羣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羣種種奇怪的舉動所迷惑;當他看見狼羣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不退縮,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他又為狼羣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智慧而讚歎。狼是一種多麼神祕的動物!它的智慧無人能比,它的組織能力超於尋常,它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彷彿與生俱來!它並非人類所想的那麼壞,其實,在蒙古族人的眼裏,它是毅力、勇敢、智慧、團結等眾多品德的化身。

陳陣模模糊糊地看到且領悟到,狼圖騰是一個強大、神祕、極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圖騰,它能在冥迷之中影響着一個人的信仰,讓狼——這個並不兇惡反而能讓人痴迷的靈魂鑄進人的心。

世上曾有一個未解之謎:為什麼成吉思汗只有區區幾萬大軍,卻能夠橫掃東亞,建立一個強大而神祕的王國?許多蒙古族人都毋庸置疑地認為:這是因為成吉思汗是草原人。一個草原人,是必須與狼打交道到的,而與狼打交道,不知不覺中,狼的智慧就慢慢融入了成吉思汗的思維中。無論是狼訓練的方式,還是狼打仗的計謀,或者是狼的毅力、勇敢、思維方式,都將給成吉思汗帶來不可小看的威力。

這就是狼啊!雖然狼會偷食人類的牲畜,但這絲毫不能掩飾狼的非凡的威力,它捉食草原上的鼠類,使草原的鼠災得到大大的緩解;它運籌帷幄,使人類學到了大量的計謀;它堅強現實,不白日做夢,只為目標而奮鬥,比起這一點,我們人類遜色了很多。可許多人類不肯正確地面對狼的優點和缺點,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絕不可能絕對,如果只死拽着狼的缺點,瘋狂地消滅狼,恐怕,不久的不久,也將是我們人類的末日了。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1

前幾天,我讀了冰心奶奶寫的《小桔燈》這篇文章,心裏十分激動。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戰期間革命者在國民黨_統治下的艱難處境和對光明的渴望,讚揚了他們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

文中描寫的中心人物是一個地下黨員的女兒。當時國民黨_殘酷地逮捕屠殺地下黨員,白色恐怖籠罩着重慶上空。這姑娘的父親因黨組織遭到破壞而離開了家。母親也因受到追蹤特務的毆打而吐了血,然而,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樣驚惶失措,而是能夠幫着或替着大人做事。這對於一個___歲的小女孩來説,該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當我讀到小姑娘獨自一人上山,到鄉公樓上打電話給媽媽請大夫,遇到作者後,平靜地回答了作者的問話這一段時,我感到她是多麼的勇敢,鎮定啊!正因為她堅信:總有一天革命會勝利的,總有一天父親會回來的,到那一天,人民羣眾就可以翻身做主人了,大家的生活就會好了。所以,她有這種勇氣,有這種膽量!

在讀到作者問她吃過東西了嗎?鍋裏是什麼?她笑着回答説:“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心裏感到一陣酸楚。年夜,這是多麼誘人的時刻呀!我已經度過了12個年夜。每當這時,我不僅能得到親人的疼愛,全家人一起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還觀看五光十色的焰火。想到這些,我就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可是,這些東西對小姑娘來説卻一樣也沒有。她的母親被打傷,父親出走而不知下落,過年只能吃紅薯稀飯。然而,她仍充滿着樂觀精神。這是一個多麼堅強,多麼了不起的姑娘啊!

文章結尾細緻地描寫了小姑娘給作者做了一盞小桔燈。這盞小桔燈發出的朦朧的橘紅的光,實在不算明亮,但是卻象徵着革命的前途是無限光明的!所以作者每逢春節,都會想起那盞小桔燈。

抗戰期間的鬥爭是殘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通過本文的學習,我更深深地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為祖國的繁榮而學習呢?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2

相信不少人都拜讀過魯迅先生的《五猖會》,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當大家都在歡天喜地準備去東關看五猖會時,“父親”卻要求“我”必須將《鑑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仍然對此十分疑惑不解:為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我去背書?

其實,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經歷,大部分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已經忘記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時,孩提時的“沉重”經歷又恍惚在腦海中縈繞着。

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玩少一點,多點學習。作為父母,這種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如今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一對_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想讓孩子成為出色的人才,自己則成為最棒的父母。

造成這種後果的,看來不是單純某個人的問題了,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埋下了這顆種子。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覺得可能是《鑑略》很重要父親才會讓我背,可是為什麼偏偏會讓魯迅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寫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着,讀着,強記着,──而且要背出來。而後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後導致了在上船之後“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裏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孩童時的想法,而_魯迅去背什麼《鑑略》,扼殺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魯迅的父親尚且如此,又何況是我們的父母呢?

中華民族有許多的優良傳統,有一些思想的精華,也有一些糟粕謬論。讀書固然可以出人頭地,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吧,家長是時候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

讓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3

去年,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我可喜歡這本書了。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個小女孩騎在一隻鴕鳥的背上,微風吹拂着她的頭髮,她微閉着雙眼,沉醉在大自然中。這個小女孩就是本書的主人公——法國女孩蒂皮德格雷。

翻開圖書,一幅幅生動的照片映入我的眼簾。這些照片上都記錄着十分有意思的內容。瞧!有的是蒂皮給一隻斑馬餵奶喝,有的是她出神地觀察她的變色龍朋友萊昂,有的是她和小蜥蜴嘴對嘴親吻,還有的竟然是她和可愛的小獅子穆法沙一起睡午覺,真是有趣極了!其中最令我不可思議的就是蒂皮和她的大象哥哥阿布一起玩的場景:蒂皮整個人都坐在阿布的長鼻子上,雙手緊緊地抱着阿布的鼻子,開心地笑着。而阿布,它就像一個耐心的大哥哥,乖乖地把鼻子舉成一個“u”字形,像是給蒂皮製造一個舒適的搖椅。他們融為一體,相處得像一對親兄妹一樣。

蒂皮似乎天生就有和動物交流的神奇本領。害怕人的羚羊看見了蒂皮並沒有逃走,而是靜靜地讓蒂皮把手捱得很近很近。蒂皮在書上寫道:她當時正在和羚羊説話。難道她真有和動物説話的本領?我好羨慕這個神奇的小女孩啊!

我還讀了蒂皮寫給讀者的一封信,上面寫着:“讓我們告訴所有的大人們:盡一切努力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讓後人們將這種意識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吧!……”看着這些天真又富有道理的話,我想:是呀,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必須從小事做起,也要呼籲他人保護環境,才能讓這顆星球更加美麗。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也開始學着關注環境問題了。我媽媽一直想買車,我堅決反對!於是每到颳風下雨、寒冬酷暑時,媽媽騎着電動車接送我上學、放學,總是用有車的好處來誘惑我。我不為所動,對媽媽説:“我們並不一定需要以車代步,更多的是虛榮心在作怪!如果人人都買車,空氣都被污染了,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媽媽保證説一定買最環保的汽車,我説:“別的家長不知道這個道理也就算了,你還是品德老師呢,光教育別人愛護環境,自己卻沒有做到!”在我的強烈反對下,媽媽放棄了買車的計劃。

上週六,媽媽騎車送我去上興趣班,看見二中附近的路邊,一個人在捧着一隻超大的烏龜,第一眼看上去還以為是海龜呢。媽媽説,這隻烏龜是野生的,至少活了有三四百年才會長這麼大。我問媽媽:這個人想幹什麼啊?媽媽説:賣錢唄!我和媽媽討論了一會,一致同意如果這隻烏龜要幾百元的話,我用我的零花錢買下來,然後給它放生。一問嚇一跳,這隻烏龜叫價4千元呢。我和媽媽買不起,於是我們就失望地走了。後來,媽媽來接我時,説剛才又看見那個賣烏龜的。媽媽覺得他不該這麼做,立刻打了110。可110説這事應該是動物保護協會來管。於是媽媽又打了114,可是動物保護協會沒有在114留存電話,只好作罷了。我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動物不是我們的朋友嗎?為什麼要拿它們作為賺錢的對象呢?現在野生動物越來越少了,可有些人就是要吃它們的肉、用它們的皮,正如蒂皮所説,這種事太令人傷心了!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4

《五猖會》記敍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十分急切興奮。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父親讓魯迅讀熟,並背下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指出了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以及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體現童年魯迅對“五猖會”的嚮往和背書時的無奈。

有趣的是,魯迅長大以後並沒有忘記背書時的痛苦,反而忘記了那一年五猖會是什麼樣子,這體現了當時父親的做法在魯迅心裏留下的陰影,想必那次的五猖會魯迅過的也不是很開心。

每次賽會的簡單使充滿期望的孩子十分失望。為下文寫自己想看賽會蓄勢、作鋪墊。也為了襯托下文自己背書的那種受壓抑的心情。文章反映了父親在我興的時候叫“我“背書是對孩子心靈的傷害,壓抑了孩子的個性。作者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強烈的感染力。語言生動、貼切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內藴,諷刺得十分形象。

在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叫《五猖會》,記敍了作者兒時看到五猖廟會。難逢的盛大的廟會,笑着,跳着,興奮的不得了。但在出發的時候,父親卻讓魯迅背誦一字也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吧。他的父親説:給我讀熟,背不出來就不準去看廟會。一盆冷水把魯迅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了。魯迅回憶到:“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小經中的風景,罈子的點心,以及到了車關的五猖會的熱鬧,

對於我似乎都沒什麼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讀書”

文章所敍之事非常簡單:一次千呼萬喚而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制攪得索然無味,表現了家長與兒童在心理上的隔膜。然而在平淡的敍述中,可以感受到了作者受傷的心靈。

本文的結構很有特色。前面的寫沒有看到神像、明時的賽會等內容,並非閒筆,而是從正反兩方面為這一次來之不易的賽會做鋪墊,以突出主題。文章語言簡潔,於平淡見神奇,不愧為大家之筆。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5

《茶館》裏有的對白能引人一笑,但是這笑中更多的是苦笑,是無奈的自嘲。這些發笑的對白,要麼出自那些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人無奈之下説出的無奈之話,要麼就是那些令人厭惡的角色的溜鬚拍馬。笑過之後,不禁感到一絲悲涼——“人活着總得有條路走啊,可是哪有路可走啊!”願為國家排憂解難的人們飄零四方,一輩子只想太太平平的老掌櫃被逼上吊自殺,見風使舵溜鬚拍馬毫無良心的人卻有錢有勢,不惜讓別人用命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打學生的老師追殺愛學生的老師,給官差兩個洋錢就能免去殺身之禍,官差指誰就殺誰——“這什麼世道啊?”

《茶館》最後的一部分,三位氣數將盡的老人碰在一起,回顧自己的一輩子,讓人頗感心酸:心懷浩然正氣的常四爺幹了一輩子的活卻“一事無成”,心懷實業救國理想的秦二爺耗了四十年心血建的工廠“拆了”,安分守己的王掌櫃“做了一輩子順民”,到了(liao)讓人趕出自己開了50年的茶館。這就是“愛國”“順民”的“下場”……

“我愛咱們的國啊,可是誰愛我啊?”常四爺在同一地點時隔五十年兩出此話,着實讓人嗟歎不已……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6

這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小布頭奇遇記》。書中講的是一個叫小布頭的布娃娃的故事。

新年到了,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新年禮物。豆豆因為分到的玩具太小了,很不開心,熱心的蘋蘋將自己的大洋娃娃和豆豆的小布頭交換。小布頭的新主人對小布頭很好。小布頭過着開心的日子。有一天,小布頭為了練膽子,從醬油瓶上跳下來,弄得好多飯粒灑在了桌子上。蘋蘋責備小布頭不真心糧食,小布頭不但不聽蘋蘋的話,還下定決定要離開蘋蘋。

離開家的小布頭開始了自己的”歷險“和”奇遇“。坐上了火車,認識了小電動機;來到了鄉村,交了小蘆花、大鐵勺等好朋友,感受到了友誼的温暖。大鐵勺告訴小布頭過去的事,小布頭認識到了就應珍惜糧食。小布頭又遇上了鼠老大、鼠老二和鼠老叁等壞蛋,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幫忙好朋友小蘆花逃離了危險。小布頭開始想念蘋蘋,後悔自己不理解蘋蘋的批評。之後,在一個老鼠洞裏,小布頭又遇到了好朋友小黑熊、小布猴和小老虎,他們齊心協力徹底打跑了作惡多端的老鼠,小布頭也轉成了一個真正勇敢的孩子。最後,最開心的是小布頭又回到了蘋蘋的身邊,和好朋友們幸福的生活在一齊。

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懂得了要珍惜糧食,不能夠浪費。我還懂得了犯了錯要知錯就改,並且要做一個勇敢的人。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7

《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憶少年時代。兒時的記憶猶如清晨綻放的花而作者到傍晚才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書中共十篇“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可是《五猖會》卻令我反覆品讀,久久沉思。

五猖會是“我”兒時的一件罕逢的盛事。“我“的內心十分的激動、興奮與期待。但是父親卻突然要“我”背《鑑略》,“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我”的期待與興奮立刻減弱了一大半,心中掃興、痛苦、無奈。而當”我“終於完成了“任務”之後,參加了“我“夢寐以求的五猖會後,可是“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結尾作者發出疑問: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讀了數遍後,我在同情作者的同時,也悟出了這篇文章在控訴着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其實造成這種後果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裏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其實魯迅先生文章最後的問題並不難理解,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少玩多學甚至一直學習。對孩子天生的玩性嚴厲斥責、打擊,甚至讓孩子美好無彩的童年變為枯燥無味的黑白色。孩子從小揹着難懂拗口的《百家姓》、《唐詩三百首》、《論語》……如魯迅先生在文中寫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孩子們根本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是認為,只要背完了,就可以玩了。我小時候背誦的《千字文》,至今一個字也記不起來,而且在我的學習與生活中沒有任何益處。而我記住的,就是書中那精美有趣的插圖,而已。

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在魯迅先生的《五猖會》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為他這種敢於批判傳統思想的勇氣感到佩服,也許正是這份勇氣造就了他的成功。

孩子和家長都需要成長,我們中華民族還有許多的優良傳統需要發揚,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拋棄,我們應深深思索、探究。隨着時代的發展和閲歷的增長,我們的教育方式會更加成功。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8

《活着》敍説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誼,這是最為感人的友誼,他們相互感謝,一起也相互仇視,他們誰也無法扔掉對方,一起誰也沒有理由訴苦對方,《活着》敍説人怎麼去承受巨大的磨難,就像危如累卵,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分量,它沒有斷,《活着》敍説了眼淚的豐厚和廣大,敍説了失望的不存在,敍説了人是為了活着自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從前嫖賭輸光了家產,可是親人並沒有扔掉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分他理解只需活着赤貧未必欠好,只需有愛,有關心。可是妻子抱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端去世,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全部全部的杯具連續產生,最終只留下自己活着,可是閲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曩昔可以鎮定的回想與論説。他在剩餘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思念,與對日子的感謝,雖然不幸產生在自己身上,但卻幸虧自己從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明理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惋惜!作者沒有宣泄,沒有控訴或許揭穿,而是向人們展示崇高。那裏的崇高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全部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天公地道,用憐惜的目光看待國際。

主人公福貴閲歷了終身的磨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失望的邊際徜徉,可是他卻有對磨難的承受潛質,對國際的達觀情緒。當他發現直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舊日同甘共苦的春生是他選取了掩埋仇視,他們之間相互感謝,相互仇視,可是誰亞無法扔掉當地,一起誰也沒有理由訴苦對方。即使是在絕地面前他仍舊勸慰朋友要剛強地活着,只需活着,只為可以活着。

咱們此時的日子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波折,有的時分咱們確實很難以承受,可是每逢我想當福貴他仍舊感恩日子的時分我就會妄自菲薄,覺得自己與福貴的距離,或許我無法在閲歷這些磨難之後得到心裏的提高,可是我卻可以透過對福貴閲歷的友誼感同身受,活的相同的慨歎!

不論怎樣,日子總要持續。只需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自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許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19

朱永新老師的書有理論的高度,也能結合教育實踐,可讀性很強,對於一線的老師而言,他告訴大家如何做一位幸福的教師,如何在繁重的工作中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如何在工作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如何以積極的心境、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面對生活,尋找內心的寧靜。

開篇《為自己贏得心靈的自由》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人的生活會一帆風順,無論大小,每個人都會遭遇困境。束縛每個人的枷鎖,不是周遭環境,而是自己的心魔。擺脱這樣的枷鎖我們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確實如此,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誰的生活都不會風平浪靜,教師更是如此。我們每天面對都是上百張面孔,他們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心境,到學校學習目的也各不相同,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高興順心的事情肯定是有,但大部分都是需要解決的麻煩事。如果把這些處理不完的麻煩事當做負擔,變成自己的心理壓力,那麼我們每天就都生活在壓力下,生活在困境中,長此以往,就難以自拔,那麼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呢?如何幸福的生活呢?所以,解放自己的思想,解放自己的心靈,別給原本疲累的身體再加上沉重的枷鎖。就如曼德拉所言“自由不僅僅意味着擺脱自身的枷鎖,還意味着以一種尊重並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解放自己的心靈,解放自己的思想,自己才能獲得自由,那麼才能更好的處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把他們當麻煩事。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不

高中教材閲讀心得 篇20

讀完《生死疲勞》,我能感受到莫言在小説裏的大悲憫,就像他説的一樣:大悲憫具有拷問靈魂的深度。小悲憫只同情好人,大悲憫不但同情好人,並且也同情惡人。《聖經》是悲憫的經典,但那裏邊也不乏血肉模糊的場面。佛教是大悲憫之教,但那裏也有地獄和令人髮指的酷刑。如果悲憫是把人類的邪惡和醜陋掩蓋起來,那這樣的悲憫和偽善是一回事。

《金瓶梅》素負惡名,但有見地的批評家卻説那是一部悲憫之書。這才是中國式的悲憫,這才是建立在中國的哲學、宗教基礎上的悲憫,而不是建立在西方哲學和西方宗教基礎上的悲憫。長篇小説是包羅萬象的龐大文體,那裏邊有羊羔也有小鳥,有獅子也有鱷魚。你不能因為獅子吃了羊羔或者鱷魚吞了小鳥就説它們不悲憫。你不能説它們捕殺獵物時展現了高度技巧、獲得獵物時喜氣洋洋就説他們殘忍。僅有羊羔和小鳥的世界不成世界;僅有好人的小説不是小説。即便是羊羔,也要吃青草;即便是小鳥,也要吃昆蟲;即便是好人,也有惡念頭。站在高一點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壞人,都是可憐的人。

這是一部寫作難度很大的傑作。其難度在於必須要應對那半個多世紀的複雜難解的大背景,同時也是構成今日我們這個鉅變中的世俗世界的基礎、我們中國人重回現代生活的史前時期。對於過去很多試圖以某種觀念化、道德化甚至歷史化、人性論的方式呈現或借它説事的小説家們來説,這五十多年既是誘人的礦藏,又是不能承受的重負迷宮,結果不是被它輕易地淹沒,就是無門而入,不是被事件的沉重所累,就是被人情世相的繁雜所困。如果以人性杯具的角度來看它,就會輕易陷入宿命論的狹隘泥沼;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又會拘泥於大的事實而忽略了眾生細節;如果從佛家輪迴的角度來理解它,那所謂的現世生活又會顯得太過無謂。

作者不僅僅要擁有極強的文字本事,還要有能超越那諸多陳舊角度的闊大視野,將以往發生未曾發生可能發生的一切都變成小説的構成因素熔於一爐貫通一氣,於是那些點點滴滴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才都能夠拿來翻出無數新鮮的色彩與花樣;它要求作者找到一個生髮與回落的基點,無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構建起一個飽滿鮮活的世界來。莫言畢其十多年間積累的功力,緩慢而有力地克服了這部小説所要面臨的難度,從而才造就這本書的十分精彩之處。

事實上,從西門鬧在閻羅殿飽受油炸煎熬的那幾頁精彩的文字開始,就已經充分地透露出從容、大氣、厚重而又簡練的特質。這是一部從始至終都體現出十分的自信心與文字運用本事的作品。尤其是當莫言的筆觸從牛頭馬面皮膚的高貴藍色轉到高密東北鄉沼澤中的一種上午開放午時凋謝的小花朵的時候,一股輕靈的氣息和光澤便暗自流動起來,使小説肌體充滿了深層的柔韌和靈性。

莫言是個洞察人心、物性和世理的小説家。無論是所謂的人性、還是動物性、甚至是草木性,都被他融會貫通於他的文字裏。他既能超然冷眼應對這一切生靈的際遇,又能與之同喜怒哀樂、共悲歡離合。向來被視為萬物靈長的人與驢牛豬狗猴齊物相論。從西門鬧的死到驢折騰、牛犟勁,再到豬撒歡、狗精神,到賣藝用的猴及西門後人、相關人等直到最終的世紀嬰兒,那麼多沉重而苦難的七情六慾的事,於實虛真幻間相互滲透、自然呈現,其中的輕逸狂想與冷調敍述、幽默詼諧與戲擬反諷、殘酷呈現與深層抒情交相呼應,使那些沉重不堪坎坷多變的歷史情境轉化成了一個虛構而又現實的鮮活世界,為我們供給了前所未有的閲讀、回憶與想象的多重而廣闊的視角和經歷。

即使再過若干年,相信莫言也不會像對《豐乳肥臀》那樣去重新修改這部小説的,因為其中幾乎沒有他過去的小説容易出現的繁雜之弊。這部小説的出現,意味着極富韌性與耐力的莫言已抵達其創作的巔峯狀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nmmz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