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我們也在潛心的學習真正的教學之道,但是總是很片面很膚淺,光有理論是不能完全做到的,但是沒有了理論確實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師問,光是用温和及鼓勵的方式把教具呈現給孩子就足夠了嗎?在他的學校裏不是這樣的。在蒙台梭利的學校裏,教導孩子的是環境本身。老師只是讓孩子和環境直接互動,示範引導孩子該怎麼使用其中的道具。這樣的學習方法,如果只用在其他教學法裏,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我們只會聽到老師不斷的大喊“安靜”“不要動來動去”這些是我們的教學用語嗎?這些命令式的教學能收到多大的成效。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我們當然要相信教育應該是尋求適當的方法,我們總是在埋怨現在的孩子太難管教,其實是我們沒有找到適合當代孩子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學法的成功,就在於它可以讓孩子自動自發的操作學習,從認真勤快的學習新技能的態度裏得到肯定,服從命令必須以完備的人格為前提。

“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會把教育的職責定義在“教”上面。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和事實大相徑庭,因為每個老師的職責遠比這個更重要。由於老師有責任引導孩子的精神發展,因此在觀察孩子時,他們不能僅限於瞭解他們。老師的觀察最終應當輔助孩子的能力呈現出來,而這也是觀察的唯一目的所在”。

我在思索作為老師究竟要怎樣做?怎樣做才能符合老師的職業要求。我想身為新時代的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覺得老師必須懂得分辨孩子的注意力之所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完全正確。其次,就是要做到尊重學生。對於教師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要隨時的留心觀察孩子,謹慎的安排學習環境。愛心和洞察能力無疑是教師制勝的法寶。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2

蒙台梭利創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當代幼兒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以孩子為中心,批評成人自以為是做法,呼籲成人尊重孩子,讓孩子自由的成長,不能剝奪孩子做事的權利。認為成人一切阻礙孩子發展的行為都是犯罪,孩子的權利應有法律的保護。蒙氏教育早期智力開發,她認為嬰幼兒時期的教育很重要,能夠決定孩子的一生。

因此強調成人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需要,通過滿足孩子的需要促進他們的健康快樂塑造自己的獨立個性。寒假期間我閲讀了《蒙台梭利家庭教育全書》中的《發現孩子》部分,雖然閲讀了兩遍,但是覺得自己並沒有真正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真諦,下面我就淺談我學習後獲得的一點點感受,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讓孩子自由的做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權利。然而,家長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認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比小孩好,於是強迫孩子按照他們的方式去思考、觀察、行動和創造。學校也以成人的思想方式為孩子制定一系列自認為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制度,往往卻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麼,使孩子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

一個在受成人約束和限制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的身心需求在很多方面都是無法得到滿足的。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發展。在成人的束縛和限制之下,孩子失去了表現自己的權利,也失去了真實的自己,此外還不得不去適應處處壓制他們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在成人看來是孩子在社會上生活首先應該學會的。然而,對於孩子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而言,這是絕對不公平的。因此,成人應該尊重孩子自由選擇做什麼,怎麼做的權利,讓孩子在這方面的到充分的自由。

2、尊重孩子的生命,愛護孩子

孩子的生命和心靈都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成人悉心的呵護。剛剛降臨至這個世界的孩子,他們是十分的無助和脆弱的,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適應這個世界。自孩子從母體出來的那個時刻開始,孩子就脱離了母體安全舒適的環境,從而進入一個非常陌生的、充滿了危險的世界。對於生理和心理沒有發育完全的嬰幼兒而言,這樣的環境令他們非常的恐慌,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適應這個完全陌生的世界。這就需要成人的幫助,盡心的呵護他們,為他們提供適合他們生存的條件。此外,還要為他們提供清潔的環境。

3、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

孩子在0—6歲的早期教育史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對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孩子們就有可能很好地適應這個世界,並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為世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個適合道德環境包括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精神生活環境。這個環境能夠使得孩子收到最小的限制,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

4、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的願望是簡單而平凡的,他們希望能夠憑藉自己的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能夠以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從孩子的各種行為表現上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希望自己能夠模仿成人的行為習方式,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人”。這也是他們的天性和使命。成人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促使世界進步的內在驅動力,往往都隱藏在人類的心靈之中。”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一個的兒童,不是一羣動物或一片植物。興趣和熱愛猶如陽光和空氣為教師的工作供給營養。

教師必須喚醒心中崇拜自然的愛意。喚醒心中觀察兒童研究兒童的興趣。喚醒心中從事工作的目的——為兒童未來的生活做準備,而不是為兒童學科考試分數或等級做準備。當然,在兒童適宜的成長環境裏,教師有責任指引兒童的行為,讓兒童處於停頓靜等未來生活的狀態是錯誤的。

“兒童正處在一個建立教育和文化基礎的時期。”教師應該具備科學家的精神觀察和研究兒童行為直接信息,觀察兒童智慧生命被喚醒時的表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育好兒童。

教師應到當允許兒童自由發展,不應打亂兒童順應心智發展規律的的成長秩序,認識到兒童”身體和精神層面的解放‘’才是自由最根本的因素。

獎勵與懲罰是教師用來束縛兒童“迫使孩子鞏固認識世界規則”的權威,“使孩子們遵從自己的意願。”容易激發兒童的畸形心理。在學校裏,只有表現良好的兒童才有可能得到獎勵。“這隻會造成孩子們的驕傲、嫉妒和敵對心理,不會產生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的努力、謙虛和愛。”教師應該‘’以愛和啟示來引導孩子”,“任何兒童都應得到獎勵。”

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嫉妒和敵對心理如何激發兒童畸形心理。一個學生考了一百分,回家大哭一場。母親問她:“考了一百分為什麼大哭?”女兒説:“因為還有一個同學也考了一百分。”這種嫉賢妒能的心態讓孩子丟掉了謙虛和愛,教育也失去意義。

透過孩子,審視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

“他將從孩子身上學習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説,他將從孩子身上學習如何完善自我,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4

兒童,孩子,幼兒,看到這幾個字眼時,我們常常會聯想到他們往往是需要被照顧、被包容、被保護的對象,但其實並不然。孩子“真實的一面”應該是怎樣的呢?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我們又如何做好一個幼兒教育者呢?在讀完蒙台梭利的《發現孩子》這本書後,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瑪利亞·蒙台梭利,出生於意大利的安科納地區,意大利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第一所“兒童之家”的創辦者。她的教育方法源自於其在幼兒工作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兒童自發性學習行為總結而成,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

在《發現孩子》這本書籍中,它揭示了了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她描述了兒童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

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着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這應該就是孩子“真實的一面”—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

很多時候作為成人的我們,常常會忽視幼兒的生命力,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為是任性的表現,其實孩子一點也不任性,只不過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

在本書“對兒童的家庭教育”這一章中也指出,任何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實施之前,都要先觀察和了解孩子,在此基礎上通過不斷的試驗才能總結出來。在這章的後半部分中中也清楚地描寫了真實案例,在一些言傳身教中,父母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有些大人的行為極有可能給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賦帶來負面的影響。在與兒童的溝通中要尊重孩子正在進行的所有合理行為,並設法瞭解孩子的活動目的。走進幼兒內心,善於觀察發現孩子的真正需要,給予孩子充滿愛的關懷。

其實,作為教師的我們常常也會找不到作為教育者與兒童內在發展的平衡點。在這本書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答案——教師並不是幼兒成長中的領導者,而是陪伴者。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我們必須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應儘可能地把一切留給自然,才能為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其身體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自由還要求我們教育者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自由的原則並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導我們從幻想進入現實,指導我們積極有效地照顧兒童的原則。

如果教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師能夠把自己的所學暫時放置—邊能謙虛一些不把自己的指導當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師懂得耐心等待,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

《發現孩子》這本書帶我真正地瞭解到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學之道的老師,才更懂得用比強迫壓制更有效的辦法來陪伴孩子,毫無疑問,這有賴於隨時的觀察以及持續的付出努力。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5

《發現孩子》是我在這套書裏看的第一本書,所以對書中提到的蒙台梭利的那些革命性的兒童教育理論格外深刻。書中描述了孩子的各種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的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祕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與個性自然發展。她還利用第一手觀察資料和兒童之家的實驗,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兒童發展的規律。

再想想我們所身處的教育制度與教育環境,我們並沒有提高一個好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我們並沒有根據兒童發展的規律去制定相關的教育理論與方法,而是根據大人的意願,用自以為是的方法來解釋孩子的行為,用自認為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有些家長抱着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觀點,從小就開始為孩子制定一個所謂培養成材的計劃,他們想方設法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早教班或者各種興趣學習班,提早給孩子進行語言、數學或其他能力的培訓,而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在身體及心理上是否足夠成熟去進入早教班,從未考慮過他們的孩子是否願意或者有潛力參加那些興趣學習班。

相反,這些行為更多的是出於他們的一廂情願,或者是對他們未實現的理想寄託在他們的孩子身上,而從未考慮到孩子的發展需要。而在這樣違反孩子身心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家長的這種行為甚至影響孩子日後智能和道德精神發展。

我們的孩子總是被力量比他強大的多的大人壓制着,不能依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一些所謂的教育活動,都不約而同的採取了命令的形式,甚至可以説暴力式的方法,以此來強迫孩子來適應大人的生活世界。看了《發現孩子》讓我明白,這種方式等於否定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這對於孩子來説是絕對不公平的,甚至是對孩子人格的一種毀滅。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一個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性情,也很少去思考他們所應具有的特別需要。孩子其實總是期待有人能夠聽聽他們的意見,但他們弱小的心靈卻總是碰壁,受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順從,而有時是另外一個極端叛逆。

而這些,我們大人總是歸錯於孩子,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為。曾經有個外國教授在中國的高校演講,當演講結束後,外國教授的一番話很是發人深省,他説:我覺得很困惑,為什麼沒有學生對我的觀點提出質疑,為什麼當我提問時沒有人回答,為什麼我演講結束後問大家有什麼問題時大家都鴉雀無聲。也許是我們的教育已經把孩子的個性都磨滅掉了,他們已經習慣於成為服從的羣體,因為大人們很少顧及他們的意見,甚至認為對他們的質疑是挑戰他們的權威。

所以,不當的教育行為會使我們成為孩子人格形成過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發展的人,因為,我們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們既是母親又是老師。因此教育問題的根本解決,第一步決不是針對兒童,而應針對我們自己。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應轉而以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假如大人做得不夠,孩子可能就不能順利地發展,但如果大人做得太多,可能就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使孩子的創造力無法發揮。還是引用蒙台梭利的話,我們教育的任務是,創造合適的環境來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自由的發展。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發現孩子》這本書介紹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讓我知道了更多瞭解孩子、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方法。在蒙台梭利的觀念裏,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做反應、去學習、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這本書讓我瞭解更多的兒童特性,懂得怎樣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努力地去學習,下面摘錄一些讓我受益的觀念。

“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為他們上學做準備,而是為了他們的生活”,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建立一個保護孩子的環境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為是任性的表現,但事實並不是這樣,有些時候孩子並不是任性,只是因為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大人的行為極有可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孩子的模仿力很強,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被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蒙台梭利主張“大人絕不應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成人在指導孩子時,總會把自己的方式用在孩子身上,這是不對的。對孩子的行為活動、舉止,成人都不應過多去幹預,應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尊重孩子的想法。如因為孩子不聽指揮、吵鬧而訓斥孩子,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這就是對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中,讓大人覺得歡心舒適的事對孩子也照着做準不會錯,這樣想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我們必須儘可能的把一切留給自然,讓孩子自己選擇,才能為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他們身心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我們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發現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儘量放開手讓孩子自由探索。

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孩子的自由並對孩子有信心,孩子越專心越能控制自己,教師需要的是引領開發孩子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真正理解教學的道理比強制孩子學習更有效,更能引導孩子全面發展,以上是我的收穫,感謝大家的閲讀。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進步,可為什麼蒙台梭利提出了100多年前的教育法仍經久不衰,風靡世界呢?她的教育思想又究竟又怎樣獨特的魅力呢?

再次翻開蒙台梭利的《發現孩子》,又有了新的體會。蒙台梭利關注兒童、欣賞兒童、培養兒童,首創“兒童之家”,系統進行教育實驗,不愧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教育家”。她認為“天性的全部祕密就在於孩子的心靈”。在本書中,她努力尋求瞭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方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傳授瞭如何更充分地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

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通過蒙台梭利系統的的教育實驗,產生了驚人的變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教育效果,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而今,我們的學校教育對象大多是正常孩子,那麼他們的發展水平是不是應當遠遠超出他們呢?可實際情況呢,制度與應試的枷鎖、個性與情感的忽視、實踐與創新的缺失、重認知輕情感、重精英輕大眾……現實問題深深困擾着我們,我們的教育應該怎樣達到最優化?

班級授課制下,幾個老師負責一個班級裏的四五十個孩子的教育教學,要求孩子們遵守相同的制度,學習相同的課程,接受相同的測試。這些孩子有的乖巧懂事,有的熱情大方,有的調皮頑劣,可謂是個性迥異。在相同教學模式下的每個班級裏,每個老師也都可以毫不猶豫地説出幾個耳熟能詳的後進學生名單,然後從各個側面剖析其種種行為和表現,以及給教師留下的深刻印象。仍記得剛剛工作的幾年,為了讓孩子服從學校各項規章制度要求,我常常會利用老師的“權利”,重複着“我是為你好”的論調,對屢次犯錯的小朋友,時而苦口婆心式的説教,時而狂風驟雨式的批評,力求去主宰孩子的外在行為,目的就是希望看到他們表現得守紀律,但效果卻不明顯。自己筋疲力盡,孩子卻依舊老調重彈。一次,老師不在,孩子們表現出來的自由散漫讓我大為吃驚。和兩個男孩交流,終於弄清了為什麼老師在時他們會温文爾雅,老師不在時就會“大鬧天宮”的原因。他們認為,要守紀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不守紀律老師要批評的。”看來,一味要求孩子遵守規定,而不去了解孩子的心靈,不但不能促進孩子的發展,還會失去與孩子交流親近的機會。這,一定不是我們教育者希望看到的情形。

我們必須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因為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或希望獎勵才去做。我們更應該努力探索智慧的藝術的教育方式。當孩子言行出現偏頗時,觀察、理解、引導和幫助他們,而不是再以建議、勸告、命令和質疑等方式橫加干涉。

蒙台梭利認為,真正的教育目的就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所以,我們必須從長遠考慮,轉變教育觀念,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由關注知識轉變為關注孩子情感、品行發展,為孩子一生的成長奠基,為孩子的未來生活做準備。而不是隻看到眼前,只關注學習效果和外在表現。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尊重與平等的方式,像引導成人那樣,盡力通過內在指引來征服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針對他們的需要,採用適合的教育方式。比如,低年級孩子情緒變化大,老師可以將教育內容滲透到無微不至的關愛中,再加上藝術化的教育方式,力求達到教育的最優化。“親其師,信其道”,當孩子認為老師很在意自己的時候,他們的行為上會更加努力。愛和教育是孩子成長必要的“養料”。

蒙台梭利還認為“如果身體上的關懷能令一個孩子享受到身體健康帶來的快樂,那麼智慧和道德上的關懷就能將其引領到更高層面上的精神快樂。”作為教育者,我們不但要像親人一樣關心孩子身體的健康,更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世界。傾聽他們的想法,瞭解他們的需要,認同他們的脆弱和不完善。同時,教育者應當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不斷探索引領孩子智慧成長和道德養成的策略。精心設計各種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活動中矯正他們的各種不良習慣,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發展。

相信只要我們教育者善於去發現孩子們的“祕密”,那麼最終,每一個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8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獨創的“蒙台梭利幼兒教育方法”也深深地影響了全世界。

最近,我還仔細閲讀了她的經典早教書籍《發現孩子》,這本書揭示了理解和愛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台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需要觀察、反應、學習、專注,甚至獨處。她描述了孩子的特點,以及如何更充分地激發和利用他們天生的學習熱情。

在這本書中,讓我感受到的是“新時代教師”該如何做,作為一個初學學前教育的人,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不是誇誇其談的長篇大論,而是貼近我們教育生活的實例,在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有了這樣的指引,就像在黑暗中有一盞燈照亮前方的路。書中提到“教育應探索合適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自然學習。”雖然我們也潛心學習教學方式,但總是片面和膚淺的。當然,我們必須相信教育就是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我總是在抱怨今天的孩子們是多麼的難教,因為我們沒有為孩子們找到正確的方法。

蒙台梭利教學法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能讓孩子自發地學習,且是建立在孩子性格的基礎上。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會把教育的責任定義為“教”。事實上,這一觀點與事實大相徑庭,因為每個老師的責任遠比這更重要。教師有責任引導孩子的精神發展,所以他們在觀察孩子的時候不應該侷限於理解他們。教師的觀察最終應該幫助孩子的能力呈現出來,這也是觀察的目的。

我認為在新時代當老師是不容易的。首先,我認為老師必須知道孩子的注意力在哪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完全正確。其次是尊重學生。對於教師來説,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觀察孩子並謹慎安排學習環境。愛和洞察力無疑是教師的法寶。所以在活動中如果老師能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師能把他所學的知識暫時放在一邊;如果老師能謙虛,就不要把他的教導當作必要;如果老師有耐心,他一定會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變化。只有當老師等待孩子發現他自己未發現的潛力時,孩子的不安才會平息。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9

瑪利婭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傑出的幼兒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她所創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着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先進國家的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響整個世界的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她在總結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兒童觀念,其中《發現孩子》也是她的著作之一。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難管。其實,這一切源於我們不太瞭解孩子,孩子就像新大陸,早就存在,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已。《發現孩子》一書就介紹了了解孩子的方法,揭示瞭如何培養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展現了蒙台梭利的兒童觀。在該書中,蒙台梭利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為他們上學準備,而是為了他們的生活。”

蒙特梭利認為,在成人的嚴格控制下,孩子的大部分需求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滿足的。孩子的要求不僅包括身體上的,還包括心理上的,只有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了,孩子以後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精神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然而,在物慾橫流的今天,很多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延伸,自己實現不了的理想,自己做不到的優秀,通通期望孩子替他們完成。孩子在他們眼裏是沒有想法,沒有自己理想,沒有自己性格,只是實現他們理想的工具。他們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早教班和興趣班,全然不顧孩子的身心發展究竟適不適合上早教班,也從未考慮過孩子對特長班有沒有興趣。當然在意識上,他們認為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只要按照他們説的去做就能夠成為人生贏家。然而結果往往是,越是聽話的孩子的人生越是慘不忍睹。由於受到成年人的忽視和壓抑,很多孩子都不能自由健康的發育成長。正因為如此,父母和教師必須努力去了解未被自己認識的兒童,並解除自己對孩子的壓抑,把他從所有的障礙物中解放出來。成人只有對兒童進行了足夠的瞭解,才不會誤解兒童,也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式對待兒童。

在這本書中,讓我頗有感觸的是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這一章。幼兒園活動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新教育主張以個人為本位,使每位幼兒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致力於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注意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使他們全面、和諧發展。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首先,要求我們對待孩子的時候要去除不適宜的干預和指導。此外,我們還要做到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一個沒有被尊重的孩子學不會尊重別人,一個沒有被愛的孩子學不會愛別人。這是如今父母們都瞭解的道理,然而卻仍有那麼多人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只看到所謂的“道理”和“規則”。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説過: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他人。在家裏,父母要從小就把孩子當做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會就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並具有“後生可畏”的勁頭。

在第14章新時代的老師中,蒙台梭利提出教師要給孩子以正確示範,在這裏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的作用,給孩子提供並教他們使用教具,之後,孩子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思維和意願主動學習了。她還認為尊重孩子不是放任自流。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所提倡的尊重,可不是無條件地包容孩子的胡鬧和許多錯誤的行為。她認為,幼兒必須在自由的基礎上培養紀律性。自由和紀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自由活動是形成真正的紀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紀律也必須建立在自由活動的基礎上。蒙氏教育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尊重兒童的自由發展,重視兒童成長髮展的各種敏感期教育,藉助蒙台梭利創立的適宜兒童成長的教具,激發幼兒天賦本能。而中國國內目前的教育環境不鼓勵大膽創新質疑,大多數老師過於迷信權威。老師不應再集威嚴權利於一身,而應用謙和的態度來幫助孩子。

我們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更需要好好學習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時刻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只有在全面觀察兒童,真正瞭解兒童之後,才能給予兒童適時必要的幫助。此外,我們還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有關兒童身心發展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質。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我有幸閲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作為雙重角色——教師、媽媽的我受益匪淺。

對孩子,作為老師或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潛質與特長,給他們創造充分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土壤,使他們能夠成為一個人、一個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個女孩,很有才氣,只是有些膽小、不自信,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聲音極小,説話就臉紅。為了讓她有信心,根據她愛唱歌的特點,在一天上午,我對她説:“老師知道你很喜歡唱歌,能表演給大家看嗎?”她靦腆地看着我,不表態。我用充滿信任的語氣對她説:“你的聲音最好聽了,我們都很想聽呢。”她點點頭。放學的時候,我請她上台來,她聲音雖然還是小,臉紅紅的,但她認真地去唱歌,我藉機表揚了她,並讓同學們為她鼓掌,從此她變得大膽自信多了。

關注孩子的成長時,作者總結的“精神上的力量”,不僅僅指你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範,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為老師,因為你就是學生的一本教科書,你的形象始終給孩子提供着最貼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為和精神情緒,以及你的人格品質,這些都構成了一種豐厚的精神內容,會不知不覺地成為無處不在的暗示教育,成為孩子的課本,孩子們時時刻刻在閲讀着我們,當他們越長越大時,他們的閲讀能力和參照能力就越強,所以孩子時刻注視着我們,你是什麼,要比你説什麼更有力量。

讀了這本書,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成長是誰也無法代替的,我們要想辦法激活孩子的內因,張揚其個性,促使其發展。因為所有的教育資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語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薰陶,心靈之間的交流,彈鋼琴般的點撥,使孩子健康成長,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師們,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孩子們的祕密,那麼最終,每個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一、《發現孩子》內容簡介: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響整個世界的教育體系,關鍵在於她在總結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祿貝爾等人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兒童觀念。她認為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的、發展着的存在,它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教育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揮,使其按自身規律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展。她主張,不應該把兒童作為一種物體來對待,而應作為人來對待。兒童不是成人和教師進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劃的木塊;也不是父母和教師培植的花木或飼養的動物,而是一個具有生命力的、能動的、發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師和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和研究兒童,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發現“童年的祕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的個性,促進兒童的智力、精神、身體與個性自然發展。她還利用第一手觀察資料和“兒童之家”的實驗,提出了一系列有關兒童發展的規律。

二、《發現孩子》精彩分享:

1、雖然兒童不記得前3年發生的事情,但他所創造的能力卻已“進入”到了他的意識中,並在活動中表現出來。他們可以通過手,在智慧的引導下,藉着玩遊戲來執行自己的意志。就好像,兒童在3歲之前靠心靈來吸收事物,而現在則是靠雙手探索世界。這個時候,兒童要完善自己之前獲得的各種能力,雖然兒童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這種發展還要持續到大約4歲半。3歲後,兒童的心靈仍然像心理胚胎時期那樣具有吸收的能力,而且吸收外界事物時會不知疲倦。這個時候,兒童的雙手成了探素事物的重要器官,也就是説,兒童此時的發展主要是靠他的雙手來進行的。如果這個年齡孩子子可以用雙手不停地進行工作、持續地玩要,他就會像魚兒遇到水那樣快樂,人們們會説這個年齡是“幸福的遊戲時代”。

2、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環境應該是優美的。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它們更要具有教育性。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瓷碗、瓷板、玻璃杯、玻璃吸管等,這些物品很容易被打碎。但若它們被打碎,這種結果就是在對孩子們粗魯的動作提出警告,警告他們要小心行事。這樣的話,這些傢俱就能引導孩子們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教育他們要謹慎、準確地行動,讓他們學會不碰撞、不打翻、不碎這些物品。在這些物品的“教育”下,孩子們的行為就會越來越文明,他們也會逐漸像主人一樣更負責任地保護和管理各種器皿、用具。同樣地,孩子們會小心地使用其他各種潔淨、漂亮的物品,不弄髒、不弄壞它們,養成愛護物品的好習慣。

3、若用“自由就是指身體的自由”這種觀念對待小鳥,我們就會做出對小鳥有利的安排。比如,我們可以在小鳥的籠子裏架上一根樹枝,讓小鳥可以自由地在枝上跳躍。但是,對鳥籠子裏的小鳥,不管我們如何精心地安排,它都不會感到幸福。它並不是自由的,因為對它而言自由是生活在廣袤無際的天空下,盡情地飛翔。

所以,我們們要打造一個適宜的環境,它能指引孩子,能給孩子提供鍛鍊能力的機會。同時,我們要求老師暫時離開,退居幕後。這樣的環境的建立,是教育上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發現孩子》讀後反思:

這個月我讀的是《發現孩子》這本書,隨着第二個孩子出生,我想在與她成長中的過程中需要學習一些科學的方法,當然不管是學齡兒童的教育還是幼兒的,本質上應該相通的——人的教育。

從書中我知道孩子的心理髮展具有“胚胎期”,也就是説孩子在0-3歲心智的發展是零散的、分散的。特別是教學一年的學生時,是不是學生也處在“學習的胚胎期”,對於一些知識的理解也是零散的,“一下子”沒辦法理解呢?等到了一定階段會出現“大器晚成”的現象。

第二是我們的教學中是不是出現了“保温箱”的現象,總讓複習鋪底“一應俱全”,新授講解“無微不至”,鞏固練習“鋪天蓋地”,學生在這“保姆”式包辦的教學下少了一些糾正的機會和動機,所以正確的教學是給學生提供“出錯”再“糾正”的機會。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你有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規定什麼時候必須做功課,什麼時候才能玩,什麼時候必須睡覺。我們自認為這樣是愛他們,總是振振有詞,能講上一大推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道理......可是,我們似乎很少想過孩子實際上是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內心有一個“老師”引導着他們。

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我家孩子稍有不如意就會發脾氣,甚至號啕大哭,我不知道為什麼,很無奈卻不知道怎麼做,不到一歲的孩子給她講道理也聽不太明白,只能從書中找答案豐富自己的。從噹噹上買了蒙台梭利全集《發現孩子》、《童年的祕密》、《有吸收力的心靈》、《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兒童教育手冊》,帶着疑問去閲讀這些書,剛看完第一本《發現孩子》。

新生兒的誕生,原來一直在媽媽肚子裏安靜成長的胎兒,不得不經歷一次辛苦而艱難的生產戰鬥,而且沒有任何適應的時間,最後帶着傷降臨到我們懷中,就像經歷了長途跋涉的朝聖者一樣。打破自己原來的成長狀態,開始接受我們成人所謂的愛,裹上襁褓一天天長大。

當孩子慢慢成長,有了自己主見和行動力時,我們就會開始去約束他們,可是我們的約束真的不全都是正確的。比如,孩子想自己學吃飯時,很多家長就會覺得弄到全身很髒很亂,不讓孩子碰勺子和碗,殊不知孩子內心是有一個“老師”,一直正確的引導着他們,他們看到我們在吃飯他們就會不自覺的去學。當我們拿拖把拖地,孩子也想去拿着拖地,很多成人認為這是淘氣不聽話的表現。當我們想想,如果我們成人的世界介入了巨人,所有的生活指令都要聽巨人指揮,那我們是有多麼厭煩,這樣一想,我們應該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我們沒有必要去打斷或者限制孩子,他們也擁有權利去探索世界,當成人干預和入侵孩子的生活領地時,孩子會鬥爭和反抗。如果我們不是打斷而是正確引導,孩子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尊重他們,快樂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4jy6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