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精選12篇)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精選12篇)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1

《發現母親》這是當代中國最具有影響的原創著作之一! 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所著的。是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精選12篇)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然而現在很多家庭一直埋怨孩子學習不好,孩子太笨,孩子弱智……作為父母對孩子有多少了解呢?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傻子”嗎?孩子從小到大你們作為家長,又為他們小小的心靈填補了多少的愛呢?我們有的孩子甚至一直生活在單親家庭裏,有的是隔代教育,還有的乾脆給孩子弄個周託,甚至月託,一個月來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還認識不認識他們?有的孩子説,在他記憶裏,對爸爸媽媽的印象就是:只要你聽話,好好學習,爸爸媽媽就給你買好吃的,或者帶你出去玩!

像這樣的家長,尤其是做母親的,你認為你的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他們能撐起祖國的未來,能迎接明天的太陽而含苞欲放嗎?能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裏“鶴立雞羣”嗎?

孩子的素質,更多地出自家庭而不是學校,沒有父母親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孩子素質的提高。中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説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的方法,花才養好;養蜂的人先要懂得養蜂的方法,蜂才能養好。要想教育取得

真正的成功,那麼必須從家庭着手,

教育的起點不是國小,不是幼兒園,而是家庭!

而家庭中尤其是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最依賴的一部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做母親就應該有足夠的自我認識,教育好孩子,讓他們能真正健康地成長!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2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

這是一部能夠引人共鳴共思共感共歎的書,閲讀之後讓人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的書,因為教育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強盛興衰密不可分。的確是一部天下人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

全書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闡述了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親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書中作者從古到今,從中國到世界旁徵博引用許許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證了母親的偉大和母教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閲讀的過程就如同是在瀏覽一座關於女性關於教育的博物館,作者像一名講解員,深入細緻的講解女性作為母親在教育方面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現代女性應該怎樣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同時也分析了現代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作者經過認真考查發現在唐宋時期女性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甚至高於現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幾手每個人都有一位識書達禮的母親,他們的成名與母親從小的教育不無關係,歐陽修之母更被稱為千古名母,歐母畫獲的故事流傳至今。

在唐代上至妃嬪下至百姓之女多能讀書識字,能詩善文,就連當時的名妓也都是以才情出眾而不是以色情。作者認為那時的國富民強與重視女性教育有直接關係,因為母親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着對孩子的教養。

但中國畢竟是個男尊女卑極其嚴重的國家,唐宋之後女性教育與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為了男性的利益,之後女子無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智識發展,用束胸束腰纏足束傅女性身體的發展,女性不能受到良好教育整體素質不斷下降,導致整個民族素質的衰退,其實“東亞病夫”的歷史就是“東亞病母”的歷史,沒有聰慧健康的母親就沒有智識超羣身體強壯的孩子,一個民族的未來就是暗淡的。

作為新中國的女性應該是極其幸運的,現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的程度卻並不是普遍的。許多女性在社會所承擔的諸多角色中恰恰忽視了母親的角色,接受過教育的母親只是為了自身能在社會上和男性一拚高低,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

在《發現母親》中,作者提出:“女性的特點適合人口再生產,男性的特點適合物質再生產,人口再生產的重要性遠遠高於物質再生產。”“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親,母親能頂半邊天。” 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教育孩子如此重要它關係着國家的興衰,作為社會中的男性應該尊重女性創造條件讓女性的功能迴歸,讓女性都成為出色的母親,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日本是一個極其重視母教的國家,許多女性專職在家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日本戰後的迅速掘起和全國上下重視教育是分不開的。而在我國女性和男性一樣在社會上平等競爭,讓女性忽視了自己最重要的職責,耽誤了孩子的教育。

這是嚴重的錯位,女性可以工作但絕不可以忘記自己是母親。母親不論事業多麼輝煌都不應放棄母親的責任,許多成功女性以孩子的不成才為代價而倍受人尊敬,其實這正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居里夫人的成功無人能比但依然把女兒培養成了諾貝爾獎獲得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於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於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個好母親並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餵飽這麼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便命。

小樹苗只有紮根土地才能長大,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於土地是否有是夠的營養,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不能教育出一個聰明而具豐富精神素養的孩子的。今天的母親在現在這樣好的條件下如果還不能為孩子的成長負起責任那就是不能原諒的錯誤。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也是必不可少的,父親是房子,父親是大樹,為母親和孩子撐起一片天,給母親和孩子一個温馨可靠的家,讓教育得以在家庭中順利進行下去。雖然歷史上有許多的名人都是由寡母一手教育長大,但沒有父愛畢竟是人生的遺憾,如果有父親的扶持他們也許會有更出色的成就。父愛母愛是不相同的,父親的教育和母親的教育也是不同的,父親是孩子走向外面世界的橋樑和依靠,他的教育讓孩子認識社會溶入社會,父親以他的人生經歷和不屈的奮鬥精神教育孩子引導孩子走進陌生的社會。從《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到,當傅聰長大成人走向社會之後,遇到的許多人生問題都得到了父親很好的幫助,傅聰的成功與父親有直接關係。父親和母親的良好合作能讓孩子得到更完善的教育。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沒有不是的孩子—母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崗位,她站在整個民族的最前端。”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3

一本由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發現母親》深深地打動了我,引起了我的沉思。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讀罷這本書,這兩句話久久在我心中迴響,作為教師同時又作為一個母親,我深深地感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

我們常説:“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可是這個未來跟我們的母親是分不開的,這個花朵的開放離不開母親的澆灌,早晨的太陽仍然需要母親來托起!教育的藝術便是風箏線的藝術,即使遠在天邊,那風箏線還緊緊地握在母親和教師的手裏。只要稍微注意我們所熟悉的偉人和名人的成長經歷,我們不難發現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回想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對自己人格發展的重大影響。母親雖然學歷不高,卻十分重視對我們的教育。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日常學習,她都能身體力行,用行動教育我們凡事都要認真做,來不得半點馬虎。現在回頭再想,她雖然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卻用勤懇工作換來的讚譽和無數獎狀影響着我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可以説是我們心目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從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得到了這樣的啟發:身教重於言教,身教是告訴孩子怎麼做,言教是告訴孩子為什麼這麼做。我們還要重視“習育”——行為上的培育和“化育”——精神上的培育,從最微乎其微、最司空見慣的事情入手,培養孩子最根深蒂固的習性,用愛心與耐心去感化孩子的靈魂,使孩子能茁壯成長。

“我要做一個向偉大邁進的母親!我要做一個向優秀看齊的教師!”這是我讀完《發現母親》後心底發出的最強音。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4

今天,我們學了第六課,是作家季羨林的《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5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偷懶,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説:“我一生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後悔的竟然是沒能孝敬母親,這太不可思議了!

我在生活中要向季羨林學習,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能作一些複雜的家務了。不然,如果她像作者的母親一樣早逝,再想孝敬她也沒時間了。《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中,作者對母親的愛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母親的殷切懷念和對祖國母親的濃濃的眷戀思念。雖然他報答母親的極少卻對祖國母親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做為一名學生,我要努力學習,以優異成績像季羨林那樣報效祖國,為祖國母親的繁榮富強做出貢獻!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5

父母對我們的愛總是難以回報的,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人的父母不偉大?偶讀老舍的《我的母親》深有感觸,老舍以其平實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意味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形象,激起了我內心的共鳴。不住寫下這篇讀後感,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鑑。

在老舍的文中,這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親,這是一位善良的母親,這更是一位堅強的母親。

她的母親“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要用單薄的身體保護自己的孩子”。在老舍眼裏“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實生命的教育”,“她是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

母親“最會吃虧”,遇到困難都是“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裏落”!

在母親那裏,他看到對一切人和事都應採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當作當然的,他繼承了那種“軟而硬”的性格。當他的三姐出嫁時,“母親的手就和冰一樣涼,臉上沒有血絲-那是陰曆四月,天氣很暖。大家都怕她暈過去。可是,她掙扎着,咬着嘴脣,手扶着門框,看花轎徐徐地走去……”當老舍入學時,母親“而後含淚把我送出門去”。

然而,當老舍再次想起他地母親時永遠是歉疚地,永遠是恐懼。“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香有色,卻是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溉的”。當再次回憶起母親,老舍只能以“心痛!心痛”結尾,無言以對。

“兒女的生命是不依順着父母所投下的軌道而一直前進的,所以老人總免不了傷心”。我們作為子女的,應時刻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感謝父母,感謝他們所付出的,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即便身在遠方,也要常回家看看,畢竟那是你永遠的根。不要讓老人操心,也不要讓老人孤獨,因為他們付出的夠多了,因為你是他們的命。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6

“母親,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她是悲痛裏的慰藉,絕望時的希望,軟弱時的力量。她是憐恤、慈悲、同情、寬容的源泉。誰失去了母親,就失去了枕靠的胸膛,失去了祝福的手臂,失去了捍衞的眼睛……”這席話出自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散文《母親》。我有幸看到這篇文章,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全文。掩卷長思,也為“母親”這個詞深深感動了。是啊,母愛是無私的,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也讓我們更懂得去珍惜這份愛。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母親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她高興時會跳起來,傷心時也會偷偷地哭泣,我倆就像一對知心的好朋友,互相幫助、互相體諒、互相學習。

一天晚上,我們兩個一起去散步,微弱的路燈把我悲傷的心情升到了極限。媽媽關切地問:“怎麼了?”我愁眉苦臉地説:“我最好的玩伴陳曉歡被轉走了!”媽媽體諒地説:“她轉走了又不是不在了,你還可以跟她聯繫,約她出來玩呀!”“可是,我們在一個學校可以天天見面,天天講話呀!”“但你不是隻有一個好朋友,你還有喻文芳、葉旋呀,而且會轉來新同學,你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啊!人要和睦相處,每個人都要玩得好!”我這才懂得什麼叫友誼。

還有一次,很晚了,天氣很冷,我們一起步行去姑姑家送鴨蛋,要15分鐘才能到達。風一陣一陣地吹着,吹得我直打哆嗦,媽媽也冷得全身發抖。可她看見我冷成那樣,馬上停住了顫抖,把自己穿得熱乎乎的外衣給我披上説:“暖和些了吧!”“嗯!”霎時,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我至今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作家都寫母親,因為,母親給我們的愛如浩瀚的宇宙,帶給我們那麼的幸福,那麼的快樂!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7

母女緣分的最後160個日夜,兩代人各自跋涉的人生追憶

至親至情,生離死別,深切真實,感人至深

《我和我母親的疼痛》,一本引起兩代人共鳴與反思的話題書。每個人和自己的父母,都有相伴一生的愛與痛。

十四歲就失去父親,一心想要獨立生活的女兒,放下自己的事業與理想,告別愛人,從北京回到家鄉小城,陪伴身患絕症的母親,並記錄下她生命中最後的半年。本書不僅僅是病中生活實錄,更是通過親人病危這個特殊時期,深刻反思了中國父母和兒女之間的愛與矛盾,控制與掙脱,以及家鄉與他鄉這個永恆的話題,足以引起兩代中國人的共鳴與反思。書裏有兩代人的愛與痛,兩代人的堅守與逃離,兩代人的反抗和叛逆,更有一輩子的守候與不離不棄。

母親:知青,家鄉聞名、備受尊重的婦產科醫生,年輕時糾纏於一段三角戀情,後放棄了省城的優越條件和工 作機會,放棄了身邊苦戀她多年的“優質男”,遠離父母,和一個一見鍾情的“文藝青年”私奔到一個小縣城,從此開始了坎坷的命運。她非常希望女兒能聽從她的安排,按她的意願挑選伴侶,在她身邊過上一種穩定幸福的生活。母親的控制、佔有背後,是深深的強烈的孤獨和依賴,渴望被呵護,被疼愛,但是過早失去丈夫,只能讓她保持強硬的外表,哪怕只是硬撐着,也要一直撐下去。母親享受着別人對她聰慧、能幹、美麗的讚美,但內心卻始終有一種無人能解的痛苦和灰暗。最終被心病和癌症擊倒。

父親:年輕時多才多藝,也有醫學上的才華,但英年早逝,在女兒十多歲時患絕症去世,給妻子留下巨大的悲痛與生活壓力。

女兒:一直生活在母親巨大的陰影之下,潛意識裏處處拿自己與母親相比,覺得自己從外貌到能力上處處不如母親,同時極力想掙脱母親的控制與束縛,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後來和當年的母親一樣,選擇了自由戀愛,嫁給了母親討厭的詩人林木,逃離了母親的懷抱。在母親的軟硬兼施下,更多的是因為母親的病情,女兒終於回到了家鄉,重新開始與母親朝夕相處的生活。

甄醫生:年輕時和母親戀愛多年,卻被拋棄,母親患絕症後,他不離不棄,一直在身邊陪伴,給予細緻入微的關懷。

作者簡介

趙敔,祖籍四川,生長於雲南,一個有四分之一羌族血統的漢人。生性貪玩,以遊走異鄉為人生目標,用識得的幾個漢字寫些旅途見聞,因此誤入圖書編輯行列,也參與過一些旅遊指南圖書的編寫與出版。年過四十,再遭人生大變故,提筆記錄日常過往,以抒發個人情感,紓解內心壓力。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8

今天,我讀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感觸頗深。文中母親的形象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母親的好脾氣,她温和、善良、容忍的性格,寬容的度量,以及她人格的剛氣,時時鼓勵着我,給了我做人的啟迪!

胡適的母親馮順弟,從小手腳勤快,為人賢惠,是父母的好女兒。十六歲出嫁給比她大三十二歲,人稱“三先生”的胡傳。當時,胡傳的大女兒和大兒子都比順弟大好幾歲,這樣的人家做晚娘不容易呀!

胡傳在上海任職的時候,順弟生下了她的唯一骨肉小胡適。後來,胡傳到中國台灣任職,他們老夫少妻稚子三口,在那裏享受到了人間最神聖的天倫之樂。

然而,幸福是那樣的短暫,在小胡適三歲零八個月的時候,胡傳病死在廈門。當時,順弟虛齡只有二十三歲,便青年喪夫,做了寡婦,這又是多大的不幸呀!

而她又“以少年作後母,周旋諸子諸婦之間”。

四十六歲,她歷盡了寡居的艱辛,離開了人世。

正如胡適在文中所説的那樣:“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我不禁感慨:人在旅途,每走一步,多難啊!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9

讀到《懷念母親》,我就想起了遠在他鄉的母親,我的母親在我兩歲時就離開了我,也離開了那美麗的家園,在她走後的第年中,有時會回來看看我們。在我八歲的時候,我已經忘記了她,我的思念也和時光走了。

在這十幾年時光中,我有時也想過她,回頭一想她那麼狠心,可又一想她是我的生身母親,我不能這樣把她忘記嗎?不、不能,這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人在一聲又一聲的説。

當我讀完《懷念母親》後,我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那樣後悔,我能知道他內心深處的思念母親,才能知道一個沒有母愛的人是真正靈魂不全的人。

這就是我讀《懷念母親》的感受。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10

讀了《我的母親》之後,我發現,不單單是艱苦。故事的開頭,作者首先介紹的就是母親的家境。有些時候種田人手不夠,婦女必須也下地幹活。在老舍還沒有出生之前,他們家的家境也還馬馬虎虎:大姐與二姐都嫁了不錯的人家。但是,生下老舍之後……那一天,母親暈過去半夜,才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父親則在老舍一歲半的時候,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其實老舍父親的死我認為與老舍沒有多大的關係,但在文中,老舍卻説他把父親“克”死了。我不清楚他是在什麼心情下寫這句話的,也許是淡淡的憂傷吧。之後描寫的便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的形象。在父親的死後的日子裏,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着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便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她這是為了什麼?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母親從小到大對作者的無盡關懷,指明瞭作者老舍的人生道路,讓其成為了一個素質人格品德都健全的人。

老舍的母親從不會埋怨什麼,即使在過年那麼喜慶的日子裏隻身一人度過。在七七戰後,老舍每逢接到家信都不急於拆在一時,因為他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怕他失去那一份依賴,怕他是失了根的花草。當老舍給家中寄去給母親祝壽的信,給他的回信卻是母親已經去世一年了。老舍在結尾重複了兩個字:心痛。是啊,誰不會為此潸然淚下?一位偉大的母親,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誰人能不心痛?!母愛如水,母親是源,無論你奔騰到哪裏,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盡的源頭之水;心裏念着的,永遠有對母親的感激,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關心着我們,沐浴在母愛中的我們真正瞭解自己的母親嗎?

母愛是如此的深沉而不張揚,平凡得讓人熟視無睹,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對這些,母親當然毫無怨言,可對我們來説,不能體驗到母愛應該是多大的不幸呀!我們丟失了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從文中的字裏行間,我都能注意到母親對老舍濃濃的愛,同時也在點點滴滴中發現老舍對母親的愛,更多的是歉意。

剛開始,我還在想老舍寫這篇散文的用意,但看到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老舍寫了這篇文章,就是為了告訴我們一個簡樸的道理:失了慈母的人像插在瓶裏的花,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已沒了根。這是老舍他自己的感受。他用最最樸實的字句來訴説他的母親,用最真摯的話語來打動每個人的心。回想起以前對母親種.種的不尊敬,真是太不應該了。母親,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米爾説的沒錯,母愛是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沒有了這股力量,就沒有了依賴,沒有了任何時候都可以靠的肩膀,再堅強的人也會脆弱!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11

《我的母親》是老舍先生為紀念自己的母親而寫的,是一篇催人淚下的摯情之作,也是其最為優秀的散文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讀了《我的母親》。這篇散文主要講了:老舍自幼喪父,由母親獨自哺育,與母親有着無比深厚的感情。在老舍母親過世後,家人為了不讓老舍先生擔心,直到第二年母親壽日前夕,才讓老舍先生知道。於是,他以一個失去母親的兒子的心,向讀者傾訴對母親的愛、感激和懷念,寫下了散文——《我的母親》。

老舍先生憑着對母親真摯的愛,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敍述了母親短暫的一生。他毫不吝筆墨細微地描寫,突出了母親勤勞、善良、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優良品格和偉大無私的母愛。文章最後以“心痛!心痛!”結束,卻讓讀者落淚!落淚!

與老舍先生愛母親產生鮮明對比的,是街頭上那些流浪的老人。

街頭上流浪的老人,衣衫襤褸,頭髮散亂,駝着背,揹着一個麻袋。他們在夏天頂着烈日,冬天冒着寒風朔雪,在又髒又臭的垃圾桶中翻找着一些有用的東西來維持生計。他們有的是沒有兒女的,有的是失去兒女的還有的是被兒女拋棄的。老人們整日遊蕩在街頭,有時一天也撿不到多少紙和罐頭,他們可能餓一整天,也可能吃了上頓沒下頓。一些兒女是因為貧困而無法贍養老人,被迫將老人拋棄;還有一些老人的兒女家境並不貧困,但他們不想贍養老人,將老人遺棄了。我認為無論是家境平寒,還是不想贍養,這些都不是理由,他們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父母,父母其實是最希望和兒女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呀!

我從報紙上看到過一幅漫畫,雖然作者只用了寥寥幾筆,但意味深遠。漫畫題目是《媽媽的印花布》,大意是:一位母親用自己最漂亮的印花布包着自己的孩子抱在懷裏;孩子長大了,卻讓年邁的母親用印花布包着東西離開了家,那位母親是含着淚、全身顫抖地離開家。母親在過去用漂亮的印花布包着孩子,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父母不求回報,只求孩子長大後對自己好;而那個孩子,卻將自己的母親狠心地趕走了,這個孩子良心何在?父母養育了你,供你讀書,供你吃飯,可你卻將他們拋棄了,本來一家老少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可老人卻在街

頭流浪,你還有人性嗎?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給了你生命,你應當一輩子孝敬你的父母,鳥都可以反哺自己的父母,更何況我們人類呢?我們應該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這篇散文不僅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明白了,以後一定要對自己的母親。

發現母親讀書心得 篇12

《我的母親》是篇叫人落淚的摯情之作,這篇文章讓我很受感動。文章作者老舍主要記述“我”的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非常辛苦,整天都為人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父親的姐姐與我們住在一起,她脾氣很壞,常常欺負母親,母親卻任勞任怨。而姑姑死時,母親一分錢也沒有分到。日本鬼子進城搜家,母親一點兒也不害怕,卻堅強地護着“我”。母親在“我”出國的時候病死了。文章以“心痛!心痛!”結尾,讓讀者們落淚。作者怎麼能不心痛呢?

文章通過記敍母親一生的身世、經歷、性格及遭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無限敬愛和無以報答母親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東方女性性格特徵的平凡而偉岸的母親形象。首先,這篇文章多處運用了刻畫人物的寫法,使母親的形象活靈活現.此文章能感動我,是因為文中列舉了老舍母親的生前往事.沒有普希金的波瀾壯闊,也沒有文一多的特殊見解.有的,只是對母親一顆真切的心.

母親非常窮苦,但她還要養着自己的兒女,她整天為人們洗衣服,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從手終年都是鮮紅微腫的這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母親的辛苦。天天為人們洗服裝,母親為了什麼?母親為了兒女的生活,甘願受苦,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標籤: 讀書 精選 母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vqlp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