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關於大淖記事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大淖記事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大淖記事心得體會 篇1

汪曾祺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薰陶的作家。他的作品充滿了地道中國味的審美風格,在總體創作傾向上,他“追求的是和諧,希望容奇崛於平淡。”,“一般不寫重大題材”,主要從其豐富的人生閲歷和故鄉的民風習俗中發掘素材,傳達自己對悠久中國文化和自由人生境界的理解,顯出濃厚的書卷氣。在任務塑造上,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不求形似,而球“神似,輕輕幾筆,神全氣足”。他在作品中表達的常常是一種意境和氣氛。他的文風以雅彰顯,深得詩美。

關於大淖記事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淖記事》描寫的是小錫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兒巧雲的愛情故事,挺拔廝稱的十一子和心靈手巧的巧雲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感情,他們不顧阻攔,執着地堅守着那份屬於他們的愛情。

小錫匠十一子與挑夫巧雲本是“不同的人”,只是因為美貌、唱戲兩人互相傾慕,相互依戀。但十一子家有快瞎眼的母親,巧雲家有半癱的父親,兩人的愛情無法實現,只得將彼此的愛慕隱藏在心底。接着,巧雲不慎落水,十一子捨身相救,義俠型的男英雄形象得以完成,佳人愛慕的正是這樣的英雄。這就為下文二人最終的完滿結合埋下伏筆。但是故事並不就此結束,英雄佳人的結合還要經受挫折與考驗。於是,惡人角色出現了,這就是劉號長。他深夜拔開了巧雲的門。巧雲破了身,又屢遭惡人的羞辱,但她不想死,她舍不下十一子和半癱的父親。這時,“拯救者”十一子勇敢地接受了她的愛,以一種無聲的行動對抗劉號長的暴力。劉號長不肯善罷甘休,糾集同夥打擊十一子。錫匠們幫助十一子,巧雲也站在十一子一邊。錫匠們以沉默無言的遊行抗議着惡人的暴行。縣長不得不出面調解。最後,劉號長被驅逐出境,十一子的傷也終於要好起來,有情人終究結成眷屬。

由這些都可以看出,《大淖記事》的敍事採用了傳統文學、民間文學中的一個經典模式——“有情人終成眷屬”+大團圓的格局。這是傳統文學及民間文學中常用的一種"情愛模式"。本文敍事的民間性特徵由此亦得到印證。

大淖這帶地方就像一處“世界大舞台”,而作者就像一位高明的編導,佈置好一舞台奇異而古樸的道具,指揮着各種人物活動起來,使這舞台充滿生氣。本文一、二、三節對大淖環境及在這一空間裏生存、活動的人物的敍事,恰好對應於曲藝舞台上的道具佈景與序幕説明。而那一片白亮的大水似乎是舞台的中心,扮演着一個無聲的重要角色。

大淖中央是一條狹長的沙洲,沙洲上分佈着幾家雞鴨炕房,養着松花黃色的小雞小鴨,往東是一座漿坊,幾家買賣荸薺、茨菇、菱角、鮮藕的鮮貨行、魚行的草行。大淖北去是鄉下從事耕種的農村,東去可至一溝、二溝、三垛、樊川、界首,直達鄰縣興化。大淖南岸,是一家輪船公司,輪船公司往南,是一條深巷,深巷過去便是北門外東大街了。輪船公司往西,住着各種小本生意人,往東住着世襲的挑夫。序幕拉開之後,各式人等都在忙碌着自個的生計賣天竺筷的、賣眼鏡的、賣山裏紅的、打製錫器的、挑稻子的、抬桐油的……熱鬧非凡,生生不息。也有那些淘氣的小孩,在碼頭上站成一排,齊齊地往水裏撒尿;有那橫溢的炊煙,在大淖的水面上飄散不去;有那挑鮮貨的姑娘媳婦,風擺柳似的嚓嚓地走過;還有那個"老騷鬍子",跟小媳婦賭餃面,讓她們脱光了衣服跳到淖裏撲通撲通洗澡……

之後他讓主要角色出場了。作者導演的這一場大"戲",無疑是相當精彩的,也相當引人入勝。他通過類似曲藝的手法,營造了一個美的舞台。美的空間。作者正是通過本文敍事努力追求的一種美的意境,美的境界。在作者的眼裏,大淖的一切都是美的,景色是優美的,人物是優美的,勞動也給人美感。

全文所呈現出來的“美”,是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的:自然美(包括景色美,色彩美,如那片沙洲、飄散在大淖之上的炊煙)、人情美(美好的人際關係、鄉俗風情)、人性美。而人性美是作者企圖抵達的最高目標。大淖人古樸純真的生活,自然無拘束的男女關係,要多野有多野的女人,開放的性愛觀(原則是"情願"、樂意),小錫匠與巧雲那一段動人的愛情……所有這一切,經由作者以淡淡的語調娓娓地敍來,從而籠罩上了一種素樸清雅的優美。

除了這一切的美,小説中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大淖人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於傳統的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他們順應生命和個性的自由舒展而自在地活着,不受傳統的道德貞操觀束縛,只用一個標準“情願”來決定感情的是非,這為巧雲性格的形成,以及她與十一子曲折的愛情故事的發生做了必要的鋪墊,這不僅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由本質的重要性,而且也體現出作者對民間文化和道德意識所持的審美立場。他作品同時以散文的筆調,細膩的描寫了大淖的風光、世俗和人情。

人是環境的產物。巧雲的行為植根於大淖的特殊社會環境。婚娶不用媒人,對所愛的人情願在經濟上“倒貼”。因為愛情不是施恩的謝禮。這裏的風氣與街裏相比,哪裏更好?確實“難説”。大淖的風俗和人物的行為當然不全是金子。金子混在砂子裏,一切都還是一種混沌狀態。巧雲被劉號長強行破了身,媳婦們只罵一聲“這個該死的!”巧雲對自己愛情的執着追求,也不是意識到自己奴隸地位的自覺反抗。那是環境造成的,人物的行為擺不脱環境的制約。

礦砂並不就是金子。金子卻在礦砂裏。《大淖記事》不是人物帶出環境,而是從背景中推出故事。它像剝筍。不,在剝之前,先是連根帶泥都掘起來。然後再一層層剝下去,最後才見到那透明純淨的筍心。在這浪淘沙式的選擇裏,作者找到了對待生活應有的態度。應該積極向上,面對挫折時也不該放棄的精神。

小説不是沒有缺點。將大淖的風氣與街裏那些沒有愛情自由的封建婚姻形態相比,優劣自無需評説。但大淖的風氣裏畢竟羼雜着渣滓。違背生活真實,人為地加以淨化,固然不必;要求作者生硬地加以議論,於藝術也屬無益。但作者的態度終究太過客觀,這可能使一些鑑別力不高的讀者,良莠不分。個別細節描寫,如巧雲對劉號長勉為其難,也損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藝術對結構的要求,是佈局的勻稱。《大淖記事》從環境中推出故事,這無可厚非。但作品對大淖風俗鋪述過多,進入情節較慢,前後篇幅的安排,使人略有失重之感。儘管如此,《大淖記事》仍是一篇優秀之作。

讀了這篇文章,感動於巧雲對十一子的愛,感動於巧雲的堅強,在被劉號長強行破身後不是頹廢,反而後悔沒有給了十一子;不是沉淪,反而是更加堅強地照顧癱瘓的父親。故事的中國式結局也讓我們感動欣慰,他們的愛終於有了個好結果,而在《大淖記事》裏汪曾祺用文字搭建的這個亦真亦幻的民間,讓我感受到一種不一樣的風情,他們不同的風俗,造就了大淖的人物風情。

關於大淖記事心得體會 篇2

仔細品讀汪曾祺老師的《大淖記事》,小説中所描繪的大淖縣,靜謐而幽美,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小説所講述的挑夫的女兒巧雲與小錫匠十一子的愛情故事,悽美婉轉中卻透露出堅韌與頑強。我覺得自己從文學方面品味出的味道是單一的,如果可以,我想從法律層面來闡述我的想法。

小説中的劉號長隸屬有武裝性質的水上保安隊,背靠縣政府,還有當地的財閥撐腰。在大淖這個平靜的地方,打土匪是一件主要的公共事務。作為保安隊的一員,劉號長本應該保境安民,卻狗仗人勢的欺男霸女,縣政府一開始也持置之不理的態度。在我看來這是公權力嚴重侵害了公民的個人權利。巧雲的個人權利在在劉號長的公權力面前是渺小的,進入家中猶如無人之境,連反抗都只是內心活動。仗着自己能夠行使公權力,繼續任意妄為,聚眾毆打小錫匠十一子,導致巧雲的命運進一步坎坷,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真是一種悲哀。

由此可見公權力的泛濫是可怕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將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一種必然選擇。當今中國法治的進步,使得巧雲的悲劇難以再次重演,公權力難以再隨心所欲。可這就足夠了嗎?在構建社會主義法治中國的道路上,幸福的中國人民顯然需要更多的民主與自由,以此激發民智,為實現“中國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由此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職業,人民警察。在柳州所,每天都要從事大量的執法辦案工作,面對當事人,如何更好的保障他們的權益是一個我們急需要思考的問題。保障案件當事人的相關權益,絕不僅是我們的義務,更是我們自身執法安全的保證。

在每一個案件中,當事人對於我們來説,都是屬於弱小的地方。他是一個人在於與一個強大的國家機器進行抗爭。在資金、人力、物力、法律政策上,我們顯然處在一個高位。任憑我們調動各項資源對案件進行處理,對當事人的人身自由、財產予以處置,這樣與劉號長就極為相似了。我認為應該規範執法行為,並實實在在的給予當事人相關合法權利。在詢問、訊問期間給當事人必要的休息,保證基本飲食;將執行拘留的時間、地點、事由通知當事人家屬……

關於大淖記事心得體會 篇3

當我第一眼接觸到這篇小説時,題目中的“淖”字便把我的目光給緊緊揪住了。

大淖,據説是作者汪曾祺的故鄉高郵的屬地。“故鄉的土比他鄉的香,故鄉的水也比他鄉的甜。”也怪不得作者對大淖的環境描繪特別地細緻執著,而且字裏行間總有意無意地溢出對故鄉的歡喜之情。

乍一看下來,這篇小説與沈從文的《邊城》在風格上略有相像,兩者皆以故鄉的水土帶出故鄉的民俗風情,引出既平凡而又吸引人的小地方的故事。再細細品讀下來,這樣的想法卻被推翻了。

如果説《邊城》中的鳳凰古城是與與世無爭得一塊淨地,那麼這裏的大淖,便是通往北鄉的各村的通道上,大小林立的炕房、草行,南岸碼頭供野孩子消遣的候船室,東邊的深巷大街,還有西邊低矮的瓦屋。除了本地人,大多的都是來自下河一帶的客户。正是這熙熙攘攘的地方,造就了一個又一個極具鄉土情趣的故事。

除了環境不同以外,作者設置文章架構的手法也很精妙。他把本地人與外地人的隔膜不是單純地表現在空間上,而是從心理上的屏障來引出。小説第二節中最後一段老錫匠告誡十一子,不要和東頭的姑娘媳婦勾搭,“她們和我們不是一樣的人!”便清清楚楚地顯示出“本外”之別了。

再説與《邊城》最大的不同,就要歸結到人物角色的區別了。《大淖記事》中的巧雲是非常討人喜歡的,對於小時候她的媽媽蓮子跟別人私奔的事也不甚在意。當她十七歲,卻要擔起照顧家庭和殘廢爹的重擔時,毫無怨言。這樣一個純真美好的形象,誰會不喜歡呢?與她一道的,還有一個男主人公——十一子。小錫匠十一子人長得結實耐看,為人熱心善良,不乏愛慕他的姑娘。就這樣看來,巧雲與十一子應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而且作者也是這樣安排的。然而巧雲被劉號長給破了身子!面對這種事,巧雲沒有淌眼淚,而是更為忠貞的表達她對十一子的愛,而十一子也沒有辜負她,甚至到了後來,他被劉號長一票人打得半死,也絕不退讓。巧雲的忠貞、堅強,十一子的善良、正直,都為這美麗富饒的大淖更添一道風采。

《大淖記事》的“大”令人着迷,《大淖記事》的“小”也同樣令人拍案叫絕。先前老錫匠的一段話便區別開了本地人與外地人,而到了後面,巧雲的媽媽和別人私奔了——這種事情在大淖這個地方不值得大驚小怪;巧雲破了身子——這種事在大淖也不是第一次發生;這都給讀者留下了深思。小説裏融合着對社會狀況的批判以及對人性的思考,使我們在其中不僅僅是看一個故事,而是延伸得更遠。隨之,這個故事的精神價值也提高了不少。

品讀《大淖記事》,不可能單純地閲讀而毫無驚喜。從環境、人物、結構等方面來看,它就像一個多面體,綿綿俱到。認真斟酌其中的章句,我找到了自然美、人性美的極致融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4j83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