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心得感悟(精選3篇)

讀《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心得感悟(精選3篇)

讀《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心得感悟 篇1

麥克尤恩進入中國的順序,像是一種倒敍,20xx年由其同名小説改變的電影《贖罪》大熱,人們在牢記凱拉奈特莉被釘在書架上做愛,兩人四肢像蜘蛛般延展鏡頭的同時,也深深記住了“伊恩 麥克尤恩”這個在英格蘭早已紅得發紫的名字,《水泥花園》、《阿姆斯特丹》、《夢想家彼得》、《在切瑟爾海灘上》... ...一部部作品溯源變成中文引入,而3月末剛剛發行的《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中文版雖是新書,但恰恰是作者寫作生涯的第一本作品。

讀《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心得感悟(精選3篇)

這部短篇小説集發表於1975年,當時麥克尤恩從東英吉利大學的寫作碩士班畢業不久,這門碩士課程不要求學生提交畢業論文,而是以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做評。《First Love, Last Rites》中的好多作品,正是研究生麥克尤恩同學的習作。這些用來攢學分績點的作業不僅僅給他賺來了碩士學位,而且一炮而紅贏得了平生第一個文學大獎毛姆獎,更重要的是,以這八個故事為基點,麥克尤恩開啟了他以少年、青春、愛慾糾纏交織的文學生命。

與時年23歲不到的小麥同學相差不大,小説的主角都是年齡在青春期上下浮動的男性形象,在故事中,這些自身面目並不明朗的男生們,遊走在成熟與幼稚的邊緣,自作聰明地作出了許多蠢不可及或駭人聽聞的事件。《家庭製造》裏,“我”抑制不住突然意識到的情慾,哄着妹妹過家家地破了處;《化裝》中失祜的男孩在姨媽的強迫下穿上女裝,性向選擇和男性自我意識受到嚴重的衝擊;一個被媽媽當成嬰兒養到17歲的男人,最後只有在櫥子裏自我禁閉才能找到安全感;始終隱藏的噴薄性慾,終於在《舞台上的柯克爾》裏得到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爆發... ...少年們急於掙扎出幼稚的束縛,但面對成年人的性、死亡和責任時,卻被嚇得束手無策。

按照喬納森·拉邦(Jonathan Raban)的説法,麥氏筆下的少年們永遠“對自己也有愛他人的潛能極為不安, 這種愛的本能有時悄悄襲來, 像躡手躡腳的入侵者闖入他們空蕩蕩的房間。他們對世界抱着永遠的好奇, 但這好奇卻像動物園中動物的目光一樣, 中性而猶疑不定。他們不屬於任何社會, 他們的雙手沾滿血跡與滑膩的青苔”... ...這“血跡與青苔”被早期的讀者所不能接受,故事引起了人們極度的不適感,提煉出箇中亂倫、孌童、溺屍的因素,連同之後的《水泥花園》等作品,將其標上“震盪文學”的驚悚標籤,進行種種憂心忡忡泛道德化的解讀。

時光流逝三十年,今日用淡藍色繪畫封皮印出的這本書,必定不再會有七十年代那樣痛苦的反響了,如果不是刻意強調,各種的“不適感”也許並沒有強調中的那麼明顯。所謂的異端早已變成了常態,就像中國的餘華和蘇童,經歷了20xx年的爭議—接受—商業認可的階段,前者的《兄弟》上下冊火熱大賣,創造了純文學虛構作品的商業奇蹟;後者的《河岸》被冊封上各種獎項,默許為社會的主流讀物。可事實上,餘華和蘇童延續的仍然是當年的書寫慣性,只不過當今讀者的胃口更加多元和寬厚,昔日的先鋒化成了主流而已。同樣,從“恐怖伊恩(Ian Macabre)”的黑色稱謂,演化成當今頭一把交椅的“國民作家(National Author)”,麥克尤恩漸漸被讀者接受,迅速升温直到紅得發紫,以至於當同樣是表現青年人性與愛苦悶無門的《在切瑟爾海灘上》,可以被熱烈接收到倫敦地鐵裏如同通票一樣人手一本的地步。

八個故事的結尾,各個都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麥克尤恩用平靜的筆調,超然物外冰冷無感的口吻來敍述每一個故事,緩緩地做漫長的鋪墊,在這種冷加温的速度下,讀者不會像看歐亨利那樣去趕着追結尾, 而是沉溺於這種優雅、乾淨的文字中,由作者帶領着去觸及人性更深的層面。在這樣避重就輕的講述中,一切不可思議的情節都變得理所應當,以至於最終意識到,那些亂倫、溺屍等情節或許並非為讓人震驚而設立,只不過作為愛慾和狂躁最高級的表現形式,不是它們先預設於故事,而是自然而然地,故事走向了它們。

所有主人公的外貌描寫都完全被略去,他們是面目模糊的,模糊到讓人不能分辨,不能分辨是哪一個故事裏的人物,也不能分辨是過去還是現在,是虛構還是真實,是他,還是我們自己。那些躁動、情慾、不安全感,是剛剛跨過青春期的小麥最熟悉的感覺,也是我們身體中尚未散盡的潮汐。另外,我始終認為麥克尤恩的作品中,有一個頑固的時間意向,甚至因此懷疑老麥是不是每天都是中午起牀、傍晚幹活,所以才對那無數個安靜得凝固的下午時光如此熟悉,那些帶有“陰沉沉向晚暑熱”的午後描寫,召喚着每個人身體的記憶,如同是讀者自己那一個無聊週日的復刻。只是在麥克尤恩的筆下,它們變得無聲又危險,戲碼正在從各個角落緩緩蒸騰而起,默默翻滾,開始驚人的匯聚。

夏天就要來了,我非常建議大家在第一場雷陣雨前搶收這八個故事,而當鳴蟬開始枯燥,在某天午睡過後,你揉了揉睡眼獨自走過幾條“由女貞樹籬和滾燙的泊車分割而成、每條街上都聞到同一股煮午飯的味道。敞開的窗户裏傳出同一套電台節目的聲音”一樣的街道時,相信我,一定會有那麼通電似的一刻,身體中的少年,會突然被似曾相識的一激靈喚醒,那感覺,將是如此地熟識。

讀《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心得感悟 篇2

終於看完了《愛情睡醒了》很好看的一部電視劇、“劉小貝”、一個平時有點瘋瘋癲癲的、卻很可愛、很善良、對愛情很執着、我覺得唐嫣演劉小貝演的很好、大眼睛傻傻的很可愛、唐嫣的演出增添喜劇的特色。

説實話通過這部電視劇我越來越喜歡唐嫣了、“項天琪”“劉小魚” 我覺得 邱澤 吧這兩個角色演繹的非常好、兩種不同的人、兩種不同的神態、“季如風” 我覺得演季如風的人演的非常好、我很喜歡這個角色、確實演的好、 儘管我還不熟悉那個人、 這部電視劇裏 我不太喜歡“沐之情” 説實在的對於戚薇這個演員我已經比較熟悉了,之前有看看過她演的《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 我覺得她演的“葉小柔”要比這個“沐之情”要好、對於“沐之情”這個角色我有不同的觀點、比如、為什麼在項天琪第一次離開她時她卻沒有發現她的最愛是季如風呢?可是、如果在項天琪第一次離開她的時候她發現她最愛的人是季如風、那麼之後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還有 “劉小寶”“美秀媽媽” “雷大古”..... 等等 都演的不錯、

桃李村這個劇情不錯、桃李村一個很幸福的村莊、也是以個很美麗的村莊、不知道海南是不是真的有桃李村這個地方? 總之,《愛情睡醒了》這部電視劇是非常好看、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

讀《最初的儀式,最後的愛情》心得感悟 篇3

1、編輯MM給我寄了麥克尤恩的《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説我應該會很喜歡,還説讓我看完給寫兩句。我一邊看的時候一邊就想,為什麼認為我會很喜歡啊。我又不是變態。為什麼我會喜歡這種東西?好吧,我現在要很正式的説,這本書我一點都不喜歡,甚至有些厭惡。

2、我看了幾個書評,然後就看樂了,因為覺得大家寫得都有點難受,當然了,也許是我看本書的書評僅限於我自己的朋友的,大家物以類聚。不過要説其實贊這本書真不難,因為年輕的麥克尤恩的確是相當的有天分,20幾歲能把文字駕馭成這個樣子真不簡單。而且故事也夠哥特,夠暗黑變態,冷酷無情而詭異。因此反正你要想贊點它什麼能寫得出來的不是一點半點。

3、餘華在序裏感到納悶,為什麼中國讀者對這麼牛B的小説卻可以視而不見。嗯。你得承認人家的確是很牛。不過,畢竟不是每個普通的讀者都是拜牛B教的。但作家有時候會喜歡文本意義上的評判標準大於其他,文字牛B就可以惺惺相惜,完全不在乎其他。但是普通讀者不是這樣的,除了牛B,還是需要點別的,所以就連我自己有時候也很感情用事,一時忘記了自己也是個寫東西的人,由着自己的性子説討厭就是討厭,直接無視那些牛B轟轟的才華橫溢。

4、如果一本書就是一個人,有他自己的氣息的話,我討厭麥克尤恩這個人和他的這本書。這和他的寫作水平,這本書的水平無關。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經常想起一連跟了五季的《犯罪心理》,那裏面的犯罪心理小組專門破解連環殺人案,麥克尤恩故事中的那些“我”,也許是他們骨子裏散發的那種氣息,常常讀着讀着,就讓我想起那些可怕的面孔。他們很多人也都是天才,都是藝術家,他們精心策劃殺人,沒有同情心,拿人的生命如草芥,他們犯下的罪惡就是他們的傑作。他們高高在上,自鳴得意。

5、這本書讓我想起他們,就好像在看一個連環殺人犯早期的日記一樣。當然了,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殺人狂很酷,他們進監獄之後也會有無數粉絲給他們寫信。同樣的道理,麥克尤恩的小説也會讓一些人感覺很酷。但是我真的無法忍受和這樣的人呆在一起。讀《蝴蝶》的時候,我一直想起的,就是《犯罪心理》裏Hotch説的那句話,這種人,一旦開始,就永遠不會停止。你説這是不是人性?當然是。但一個人還可以選擇喜歡或者討厭另外一個人呢,何況令人討厭的人性。

6、就短篇小説的敍事語言和技巧來論,麥克尤恩的敍述可以和卡佛不相上下,但是卡佛的孤獨,是內斂的,安靜的,不傷人的,甚至是讓人心疼的。而這本書裏的孤獨,那種陰鬱的孤獨氣質,不是那種善良無害的孤獨,這種孤獨,是那種陰溝裏的,見不得光的,髒兮兮的孤獨。是咄咄逼人的,有進攻性的孤獨,是那種守在你的身邊,默默的注視着你,陰沉的監視着你,心中懷着仇恨,伺機就會咬你一口的孤獨,讓人感覺毛骨悚然。我不喜歡它不是因為它邪惡,而是因為它髒。

7、我並不迷信那些温情脈脈的東西。也很少用厭惡這個詞兒來描述一本書,但是這次我真的要感情用事了,我的確厭惡這本書,厭惡他的冷酷孤傲又得意洋洋,沾沾自喜的變態。沒有同情心卻渾身噼裏啪啦的往下掉才氣給你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種情感的表達,不代表人家文筆水平不好。我想我和這本書的相遇就是一種錯誤。如果我不讀這本書,就不會忍不住在這裏表達我的厭惡了。

8、當然了,這世界上有的人就喜歡髒兮兮,陰乎乎的東西,所以誰要是想體會一下什麼是髒兮兮的孤獨,倒是可以去讀一讀這本書。和這本書乾乾淨淨又清新的書封比起來,這到也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很有諷刺意味。

9、我想我得和編輯MM説聲對不起了,但是我一向只説實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jdl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