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策劃書 >校外活動策劃書 >

“心繫目連 戲起情生”創意項目策劃書

“心繫目連 戲起情生”創意項目策劃書

項目名稱(預賽)心繫目連 戲起情生

“心繫目連 戲起情生”創意項目策劃書

項目信息

學校

預計團隊大小

黃山學院

3

創意類別

文化 其他

實施地區

安徽( 曾住地)

創意

當前,如何關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不僅僅是部分社會羣體的責任,而是一項“全民”行動。目連戲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着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意義且瀕臨滅絕。徽州目連戲在我國整個目連戲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鑑於此,作為當代大學生,利用所處古徽州的地利優勢,在我們前期已經初步調查的前提下,瞭解到目前整個黃山市五個演出地點的老藝人年齡均已超過70歲,隨着他們的相繼逝去,目連戲的一些傳統唱腔、表演技藝等將無從保存,這一“非遺”將會逐漸消失,為此該項目重點是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採用錄音、錄象等多種形式保存珍貴的老藝人資料,建立一批完整的老藝人檔案。不僅使以後藝人們學習目連戲有重要的依據參考,更為歷史留下一批珍貴的音像資料。其適用範圍不僅對目連戲的保存和恢復具有價值,且對保護地方特色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意在尋求一條對傳統文化、民間文化的搶救、保護之路,故具有較為廣闊的推廣價值。

*創意亮點

(創意亮點是由參賽團隊提供給評審人員的參考信息或需要在決賽階段前保密的核心創意,不予公開。)

詳細計劃(複賽)

開始日期

截止日期

xx-07-05

xx-08-31

輔導老師/顧問:

張孝進

黃山學院文學院

文學院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

項目時間表: 3月01日――3月20日調查地點和各地點聯繫人的確定(已完成)

4月01日――5月10日招募志願者和諮詢相關學者(目前正在進行中)

5月20日――6月25日前期準備(培訓志願者、蒐集資料、諮詢相關學者,製作相關的調查問卷等)

6月25日――7月05日聯繫各調查地點,確定調查路線和調查方式

7月05日――7月31日深入全市7個調查地點進行全面調查,(包括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錄製老藝人唱腔等等)

8月01日――8月31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及其相關資料,製作老藝人檔案,在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並總結相關經驗,為以後開展此類活動提供便利。 詳細計劃: 此項活動的開展是繼XX年春節幫助慄木恢復目連戲演出,以及全面調查馬山目連戲現狀後,並結合我們專業自身實際以及所處古徽州的地利優勢,對徽州地區目連戲現狀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查,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一類文化遺產的生存現狀,以期引起為保護瀕臨滅絕的珍貴文化遺產作出貢獻。

一、相關背景

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載於佛家經典,到了明代,祁門清溪人鄭之珍,為借戲曲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之風氣,在這些雜劇、變文、傳説的基礎上,於1579年撰寫《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3卷100出。它描寫了傅相一家人的命運,傅相行善而升入天堂,其妻劉氏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卜孝母情真,地獄尋母,歷盡艱險,終於感動神明,救母脱離地獄。

着目連戲“出在環砂、編在清溪、打(即演)在慄木”的説法。即目連戲的故事是以祁門環砂原形,由清溪人鄭之珍撰寫,慄木村最早搬上舞台。鄭本目連戲一經產生,就在原徽州所屬的六縣流傳,且流傳到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被許多地方劇種移植上演,300餘年經久不衰。

XX年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由安徽省祁門縣等地申報的編號為231ⅳ?87的目連戲即是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典型代表。目連故事在南北朝時期即隨佛經一起傳入我國,在北宋年間即有目連戲演出。目連戲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在南北各地廣為流傳。該戲講述的是傅相之妻劉青提褻瀆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卜(即大目犍連,佛弟子)入地獄救母的故事,以一齣戲成為一個劇種這在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劇中吸收了許多民間傳説和故事,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演出中將“唱、做、念、打”融為一體,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壇等雜技表演,在戲曲表演藝術上獨樹一幟,不僅對其他劇種產生較大影響,而且目連戲對於戲曲、小説、宗教及民俗等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被相關學者形象譽為“戲曲界大熊貓”、“戲曲界活化石”。然而,由於歷史和現實種種因素的限制,目連戲已瀕臨滅絕的邊緣,可以肯定地説,如果不進行及時普查、搶救,該劇種數十年後將不復存在。故“發掘出、保護好、傳承好”這一燦爛輝煌的文化,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確定調查地點

1,調查地點:黃山市祁門縣慄木、馬山、歷溪、樵溪四村,歙縣長標、韶坑兩村,以及《新編目連救母勸善記》的作者――鄭之珍的故鄉清溪村,以及目連救母故事發生地――環砂村,所以此次調查的地點共8個!

2,各調查地點的聯繫人都已經聯繫好(除樵溪外,其為新增加的調查地點,但聯繫不是問題),如果項目獲得實施,我們就可以直接聯繫並實施,開展公益活動。

三,招募志願者和諮詢相關學者

1,志願者的招募

a)首先得吃苦耐勞,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溝通能力強,並有相關社會實踐經驗。

b)考慮到目連戲是由方言演唱,且徽州方言“十里不同音”的特點,要和老藝人交流,所以在招募志願者時,我們適當選擇考慮會説當地方言的同學。

2,諮詢相關學者

a)我們黃山學院有徽州文化研究所,有着一批知識淵博的徽學專家,向他們諮詢相關知識。

b)我們的輔導員張孝進老師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並幫助恢復了慄木目連戲,向其諮詢、瞭解。

四,前期準備

1,和志願者一起蒐集相關資料,讓大家儘可能多的瞭解目連戲的一些情況。

2,向相關研究學者請教,討教調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根據先前已有的相關資料,製作一些關於目連戲現狀的調查問卷(包括大家以前對其關注程度,藝人們的看法等等)

4,在已初步瞭解的前提下,根據各個地點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調查計劃,力爭做到有所側重,不疏漏。

5,小組成員充分討論,確定調查路線,確定調查方式(羣眾座談,逐一走訪,問卷等方式)。

五,執行方案

由於實施地區主要集中在祁門縣和歙縣,所以我們針對這一情況,準備了兩套方案。

方案一:調查路線為先到歙縣再到祁門,縣內的調查路線可以隨機確定,調查的質量可以絕對保證。

歙縣地區:考慮到該縣兩個目連戲演出地都有20多年未演出,其中長標更是長達40年沒有正式演出了,據瞭解,老藝人們還有演出意向。蒐集劇本和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成了我們的重中之重。

祁門地區:對演出地慄木、馬山、歷溪、樵溪目連戲的歷史傳承、生存現狀等問題開展調查,對於環砂和清溪,我們則針對其特點進行特殊調查。

方案二:兩個地區同時進行

把調查人員分為兩組,分別對兩個地區進行調查,並進行資料彙總,爭取組織最大範圍的搶救性演出。

六,調查內容

具體情況如下:

1,對於演出地,我們主要從考究各地目連戲的起源、近期演出情況以及目前現狀這三個方面着手:

(1)考究起源方面:試圖通過尋找有關文獻資料以及詢問老藝人和長者,以期獲得有用的線索。

(2)近期演出情況方面:向團長以及藝人瞭解其近20年的演出情況,包括演出時間、地點、劇組演員、演出數量以及內容等。

(3)目前劇團情況:其中主要調查劇本、演員、樂隊、道具以及目連戲儀式等現存狀況。

a劇本方面:瞭解各演出地木刻本以及手抄本存在的數量以及所藏人家;

b演員方面:瞭解各藝人對劇本的掌握程度,演出生涯,初步建立藝人檔案;

c樂隊方面:調查現有樂器的數量以及樂隊對目連戲樂調的掌握情況;

d道具方面:主要是瞭解現有的數量、殘破程度以及初步計算出整場演出所需各種道具的總量;

e目連戲儀式:由於其儀式特殊,目前保留甚少,主要了解其儀式過程和形式。

(4)積極動員老藝人,在逐個採訪並錄音的基礎之上,我們還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保留一些表演技藝,並進行全程攝像。

2,對於非演出地,我們根據實際來確定調查方向:作為目連故事發生地的環砂,我們主要尋求有關該故事的傳説以及尋找目連故事在環砂的遺蹟;對於劇作家鄭之珍的故鄉――清溪,關於鄭之珍的情況就成為我們調查的重點。

(據初步瞭解,全市共有老藝人20多人,調查期間可以適當地給老藝人們帶上一點禮物,價值在30~50元之間)

七,調查方式

1,逐一走訪老藝人家,瞭解老藝人情況;

2,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大家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關注程度,及其現狀;

3,現場採訪當地羣眾和村幹部;

4,通過和老藝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個別交談,全面瞭解現狀;

5,照片、圖片,保留一批藝人圖像資料;

6,爭取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對老藝人唱腔進行錄音,保留音像資料;

八、活動總結

1.蒐集並整理本次活動的材料,組織志願者總結與分享;

2.聯繫報紙、電視等媒體,報道和宣傳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在調查過程中也同步宣傳)。

3.積極總結,撰寫調查報告,製作老藝人檔案。

4,及時地將恢復演出的dv製作成光牒,給每個老藝人分別寄送一份,並把相關信息反饋給他們。

5,向有關部門提交我們的調查報告,以利於該文化遺產的保護,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九,項目實施意義

目連戲作為我國首批目連戲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以一齣戲成為一個劇種這在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對於戲曲、小説、宗教及民俗等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徽州地區是目連戲的發源地之一,學界公認,目連戲的直接源頭為明代劇作家鄭之珍所作《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然而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目連戲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對徽州目連戲的生存現狀展開調查,以期初步瞭解徽州目連戲衰落的原因、過程,通過論證、分析而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對恢復目連戲演出、保護古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當地特色旅遊、振興當地地方經濟發展均具有比較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十,住宿、交通及安全

1,各地點聯繫人負責幫我們聯繫住宿問題,已協商好了。

2,各調查地點都有班車到達,交通基本,沒問題。

3,根據以往經驗,團隊基本不會出現安全問題。

十一,團隊優勢

1,與相關政府、學術機構相比,完成此項目的優勢。

a)我相信我們有更加務實的精神,這一點是我們在以前的調查過程中老藝人對我們的評價,因為在這幾年也有學者去採訪他們。

b)相對於政府和學術機構,我們更容易讓老藝人們接受。

c)由於專業的原因,可能我們關注的範圍會比他們更加地廣闊,他們可能只是關注到他們所需要的方面。

d)與他們相比,我們會及時的反饋信息。

e)從經濟角度來説,我們進行全面調查的經費完全可以比他們少。

2,團隊自身優勢

1,申請人曾於XX年寒假期間協助老師恢復慄木目連戲,且是馬山目連戲調查活動中的主要成員,對於目連戲現狀調查有着相關的經驗。

2,成員中有的是院系學生會幹部,負責暑期社會實踐這方面,相關經驗也十分豐富。

3,我們黃山學院有徽文化研究所,有着相關研究學者的支持。

4,團隊成員多為徽州本地人,可以避免因方言不通帶來的語言障礙,有利於調查活動的開展。(因為老藝人年事已高,基本不會普通話)

5,調查的重點地區??祁門,是申請人的家鄉,而且這幾個調查地點離他家很近,並且還認識不少調查地點的人,所以更有利於調查的開展。

附:調查時長的確定理由

在先前已經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對於演出地點,我們只需3天的調查時間,第一天個別走訪,錄音,拍攝。第二天拍攝劇本,動員老藝人蔘加搶救性恢復演出。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第三天就可以組織搶救性演出了;對於非演出地,我們主要針對調查,最多隻需兩天。故主體調查時間定為26天合適。後期資料核實可以在整理資料階段。 博客

(項目博客屬於可選補充信息,由各團隊提供、負責維護,大賽不對其內容負責。)

複賽評語/修改意見項目的實施時間可以考慮適當延長,能夠更充分利用整個(兩個月的)暑假的項目會有更大的社會效益。為了保證公平性和可比性,項目實施的主體應該在暑假的兩個月內,其之前和之後的計劃僅會作為參考。

項目成員的家鄉為目連戲演出地之一,並有協助老師動員老藝人恢復演出的經歷,團隊之前做了很多相關的調研。

博客內容較豐富,展現了團隊成員對此項目的熱情。

詳細計劃書框架較完整,然而內容略顯單薄,可以對每個部分進行更詳盡的描述。

可以在計劃書或博客中更詳細的介紹目連戲本身,以及項目成員自身對目連戲的瞭解和關注它的原因。

闡述作為一個學生團隊與相關政府、學術機構相比,完成此項目的優勢。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00多個,對一個“非遺”來説,因為它有“非遺”的名號、因為它即將流失和滅絕,所以倡導社會關注或者強調社會應該關注不一定有足夠的説服力。為了搶救而搶救,為了宣傳而宣傳並非是解決“非遺”問題的有效方法。一個文明的產生與發展是因為在某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它成為某個羣體生活的一部分,而當此種文明遠離羣體生活時,它會自然而然的演變,甚至消亡。在這個項目中,一個想法是針對目連戲的搶救性演出,留下錄音、錄像等資料,這些舉動的價值要比號召大眾關注“非遺”的行動更有直接社會效益。

項目預算(決賽)

項目

金額

説明

餐費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8個調查地點 = 2240元

交通費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費

1600(元)

50元/人x4人x8個調查地點=1600元

dv及相機

1500(元)

包括帶子,機器租借,後期製作等。

資料費

500(元)

前期以及調查過程中的資料收集

禮物

1000(元)

用於慰問老藝人們(視情況而定)

電話費

200(元)

主要是和調查地點人員的聯繫

雜項

300(元)

應付一些零散的開銷

預算總額:

8540(元)

終審項目預算(6月25日)

項目

金額

説明

餐費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7個調查地點 = 1960元

交通費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費

1600(元)

50元/人x4人x7個調查地點=1400元

dv及相機

1500(元)

包括帶子,機器租借,後期製作等。

資料費

500(元)

前期以及調查過程中的資料收集

禮物

1000(元)

用於慰問老藝人們(視情況而定)

電話費

200(元)

主要是和調查地點人員的聯繫

雜項

300(元)

比如説洗照片,信息反饋等等

感謝恢復演出的老藝人

2500(元)

500元/調查地點x5個調查地點=2500元

預算總額:

10560(元)

項目信息

學校

預計團隊大小

黃山學院

3

創意類別

文化 其他

實施地區

安徽( 曾住地)

創意

當前,如何關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已不僅僅是部分社會羣體的責任,而是一項“全民”行動。目連戲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着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意義且瀕臨滅絕。徽州目連戲在我國整個目連戲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鑑於此,作為當代大學生,利用所處古徽州的地利優勢,在我們前期已經初步調查的前提下,瞭解到目前整個黃山市五個演出地點的老藝人年齡均已超過70歲,隨着他們的相繼逝去,目連戲的一些傳統唱腔、表演技藝等將無從保存,這一“非遺”將會逐漸消失,為此該項目重點是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採用錄音、錄象等多種形式保存珍貴的老藝人資料,建立一批完整的老藝人檔案。不僅使以後藝人們學習目連戲有重要的依據參考,更為歷史留下一批珍貴的音像資料。其適用範圍不僅對目連戲的保存和恢復具有價值,且對保護地方特色文化,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亦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意在尋求一條對傳統文化、民間文化的搶救、保護之路,故具有較為廣闊的推廣價值。

*創意亮點

(創意亮點是由參賽團隊提供給評審人員的參考信息或需要在決賽階段前保密的核心創意,不予公開。)

詳細計劃(複賽)

開始日期

截止日期

xx-07-05

xx-08-31

輔導老師/顧問:

張孝進

黃山學院文學院

文學院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

項目時間表: 3月01日――3月20日調查地點和各地點聯繫人的確定(已完成)

4月01日――5月10日招募志願者和諮詢相關學者(目前正在進行中)

5月20日――6月25日前期準備(培訓志願者、蒐集資料、諮詢相關學者,製作相關的調查問卷等)

6月25日――7月05日聯繫各調查地點,確定調查路線和調查方式

7月05日――7月31日深入全市7個調查地點進行全面調查,(包括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錄製老藝人唱腔等等)

8月01日――8月31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及其相關資料,製作老藝人檔案,在資料整理的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並總結相關經驗,為以後開展此類活動提供便利。 詳細計劃: 此項活動的開展是繼XX年春節幫助慄木恢復目連戲演出,以及全面調查馬山目連戲現狀後,並結合我們專業自身實際以及所處古徽州的地利優勢,對徽州地區目連戲現狀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查,讓更多的人瞭解這一類文化遺產的生存現狀,以期引起為保護瀕臨滅絕的珍貴文化遺產作出貢獻。

一、相關背景

目連救母的故事最早見載於佛家經典,到了明代,祁門清溪人鄭之珍,為借戲曲宣揚佛理,勸人為善,以正社會之風氣,在這些雜劇、變文、傳説的基礎上,於1579年撰寫《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3卷100出。它描寫了傅相一家人的命運,傅相行善而升入天堂,其妻劉氏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卜孝母情真,地獄尋母,歷盡艱險,終於感動神明,救母脱離地獄。

着目連戲“出在環砂、編在清溪、打(即演)在慄木”的説法。即目連戲的故事是以祁門環砂原形,由清溪人鄭之珍撰寫,慄木村最早搬上舞台。鄭本目連戲一經產生,就在原徽州所屬的六縣流傳,且流傳到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被許多地方劇種移植上演,300餘年經久不衰。

XX年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由安徽省祁門縣等地申報的編號為231ⅳ?87的目連戲即是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典型代表。目連故事在南北朝時期即隨佛經一起傳入我國,在北宋年間即有目連戲演出。目連戲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在南北各地廣為流傳。該戲講述的是傅相之妻劉青提褻瀆神明,被打入地獄,其子傅羅卜(即大目犍連,佛弟子)入地獄救母的故事,以一齣戲成為一個劇種這在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劇中吸收了許多民間傳説和故事,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演出中將“唱、做、念、打”融為一體,穿插以筋斗、跳索、蹬壇等雜技表演,在戲曲表演藝術上獨樹一幟,不僅對其他劇種產生較大影響,而且目連戲對於戲曲、小説、宗教及民俗等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因而被相關學者形象譽為“戲曲界大熊貓”、“戲曲界活化石”。然而,由於歷史和現實種種因素的限制,目連戲已瀕臨滅絕的邊緣,可以肯定地説,如果不進行及時普查、搶救,該劇種數十年後將不復存在。故“發掘出、保護好、傳承好”這一燦爛輝煌的文化,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確定調查地點

1,調查地點:黃山市祁門縣慄木、馬山、歷溪、樵溪四村,歙縣長標、韶坑兩村,以及《新編目連救母勸善記》的作者――鄭之珍的故鄉清溪村,以及目連救母故事發生地――環砂村,所以此次調查的地點共8個!

2,各調查地點的聯繫人都已經聯繫好(除樵溪外,其為新增加的調查地點,但聯繫不是問題),如果項目獲得實施,我們就可以直接聯繫並實施,開展公益活動。

三,招募志願者和諮詢相關學者

1,志願者的招募

a)首先得吃苦耐勞,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溝通能力強,並有相關社會實踐經驗。

b)考慮到目連戲是由方言演唱,且徽州方言“十里不同音”的特點,要和老藝人交流,所以在招募志願者時,我們適當選擇考慮會説當地方言的同學。

2,諮詢相關學者

a)我們黃山學院有徽州文化研究所,有着一批知識淵博的徽學專家,向他們諮詢相關知識。

b)我們的輔導員張孝進老師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並幫助恢復了慄木目連戲,向其諮詢、瞭解。

四,前期準備

1,和志願者一起蒐集相關資料,讓大家儘可能多的瞭解目連戲的一些情況。

2,向相關研究學者請教,討教調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根據先前已有的相關資料,製作一些關於目連戲現狀的調查問卷(包括大家以前對其關注程度,藝人們的看法等等)

4,在已初步瞭解的前提下,根據各個地點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調查計劃,力爭做到有所側重,不疏漏。

5,小組成員充分討論,確定調查路線,確定調查方式(羣眾座談,逐一走訪,問卷等方式)。

五,執行方案

由於實施地區主要集中在祁門縣和歙縣,所以我們針對這一情況,準備了兩套方案。

方案一:調查路線為先到歙縣再到祁門,縣內的調查路線可以隨機確定,調查的質量可以絕對保證。

歙縣地區:考慮到該縣兩個目連戲演出地都有20多年未演出,其中長標更是長達40年沒有正式演出了,據瞭解,老藝人們還有演出意向。蒐集劇本和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成了我們的重中之重。

祁門地區:對演出地慄木、馬山、歷溪、樵溪目連戲的歷史傳承、生存現狀等問題開展調查,對於環砂和清溪,我們則針對其特點進行特殊調查。

方案二:兩個地區同時進行

把調查人員分為兩組,分別對兩個地區進行調查,並進行資料彙總,爭取組織最大範圍的搶救性演出。

六,調查內容

具體情況如下:

1,對於演出地,我們主要從考究各地目連戲的起源、近期演出情況以及目前現狀這三個方面着手:

(1)考究起源方面:試圖通過尋找有關文獻資料以及詢問老藝人和長者,以期獲得有用的線索。

(2)近期演出情況方面:向團長以及藝人瞭解其近20年的演出情況,包括演出時間、地點、劇組演員、演出數量以及內容等。

(3)目前劇團情況:其中主要調查劇本、演員、樂隊、道具以及目連戲儀式等現存狀況。

a劇本方面:瞭解各演出地木刻本以及手抄本存在的數量以及所藏人家;

b演員方面:瞭解各藝人對劇本的掌握程度,演出生涯,初步建立藝人檔案;

c樂隊方面:調查現有樂器的數量以及樂隊對目連戲樂調的掌握情況;

d道具方面:主要是瞭解現有的數量、殘破程度以及初步計算出整場演出所需各種道具的總量;

e目連戲儀式:由於其儀式特殊,目前保留甚少,主要了解其儀式過程和形式。

(4)積極動員老藝人,在逐個採訪並錄音的基礎之上,我們還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保留一些表演技藝,並進行全程攝像。

2,對於非演出地,我們根據實際來確定調查方向:作為目連故事發生地的環砂,我們主要尋求有關該故事的傳説以及尋找目連故事在環砂的遺蹟;對於劇作家鄭之珍的故鄉――清溪,關於鄭之珍的情況就成為我們調查的重點。

(據初步瞭解,全市共有老藝人20多人,調查期間可以適當地給老藝人們帶上一點禮物,價值在30~50元之間)

七,調查方式

1,逐一走訪老藝人家,瞭解老藝人情況;

2,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大家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關注程度,及其現狀;

3,現場採訪當地羣眾和村幹部;

4,通過和老藝人以及相關人員的個別交談,全面瞭解現狀;

5,照片、圖片,保留一批藝人圖像資料;

6,爭取組織搶救性恢復演出,對老藝人唱腔進行錄音,保留音像資料;

八、活動總結

1.蒐集並整理本次活動的材料,組織志願者總結與分享;

2.聯繫報紙、電視等媒體,報道和宣傳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在調查過程中也同步宣傳)。

3.積極總結,撰寫調查報告,製作老藝人檔案。

4,及時地將恢復演出的dv製作成光牒,給每個老藝人分別寄送一份,並把相關信息反饋給他們。

5,向有關部門提交我們的調查報告,以利於該文化遺產的保護,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

九,項目實施意義

目連戲作為我國首批目連戲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劇種之一,以一齣戲成為一個劇種這在世界戲劇史上絕無僅有。對於戲曲、小説、宗教及民俗等諸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徽州地區是目連戲的發源地之一,學界公認,目連戲的直接源頭為明代劇作家鄭之珍所作《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然而近些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目連戲已經瀕臨滅絕的邊緣。對徽州目連戲的生存現狀展開調查,以期初步瞭解徽州目連戲衰落的原因、過程,通過論證、分析而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對恢復目連戲演出、保護古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當地特色旅遊、振興當地地方經濟發展均具有比較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十,住宿、交通及安全

1,各地點聯繫人負責幫我們聯繫住宿問題,已協商好了。

2,各調查地點都有班車到達,交通基本,沒問題。

3,根據以往經驗,團隊基本不會出現安全問題。

十一,團隊優勢

1,與相關政府、學術機構相比,完成此項目的優勢。

a)我相信我們有更加務實的精神,這一點是我們在以前的調查過程中老藝人對我們的評價,因為在這幾年也有學者去採訪他們。

b)相對於政府和學術機構,我們更容易讓老藝人們接受。

c)由於專業的原因,可能我們關注的範圍會比他們更加地廣闊,他們可能只是關注到他們所需要的方面。

d)與他們相比,我們會及時的反饋信息。

e)從經濟角度來説,我們進行全面調查的經費完全可以比他們少。

2,團隊自身優勢

1,申請人曾於XX年寒假期間協助老師恢復慄木目連戲,且是馬山目連戲調查活動中的主要成員,對於目連戲現狀調查有着相關的經驗。

2,成員中有的是院系學生會幹部,負責暑期社會實踐這方面,相關經驗也十分豐富。

3,我們黃山學院有徽文化研究所,有着相關研究學者的支持。

4,團隊成員多為徽州本地人,可以避免因方言不通帶來的語言障礙,有利於調查活動的開展。(因為老藝人年事已高,基本不會普通話)

5,調查的重點地區??祁門,是申請人的家鄉,而且這幾個調查地點離他家很近,並且還認識不少調查地點的人,所以更有利於調查的開展。

附:調查時長的確定理由

在先前已經提前通知的情況下,對於演出地點,我們只需3天的調查時間,第一天個別走訪,錄音,拍攝。第二天拍攝劇本,動員老藝人蔘加搶救性恢復演出。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第三天就可以組織搶救性演出了;對於非演出地,我們主要針對調查,最多隻需兩天。故主體調查時間定為26天合適。後期資料核實可以在整理資料階段。 博客

(項目博客屬於可選補充信息,由各團隊提供、負責維護,大賽不對其內容負責。)

複賽評語/修改意見項目的實施時間可以考慮適當延長,能夠更充分利用整個(兩個月的)暑假的項目會有更大的社會效益。為了保證公平性和可比性,項目實施的主體應該在暑假的兩個月內,其之前和之後的計劃僅會作為參考。

項目成員的家鄉為目連戲演出地之一,並有協助老師動員老藝人恢復演出的經歷,團隊之前做了很多相關的調研。

博客內容較豐富,展現了團隊成員對此項目的熱情。

詳細計劃書框架較完整,然而內容略顯單薄,可以對每個部分進行更詳盡的描述。

可以在計劃書或博客中更詳細的介紹目連戲本身,以及項目成員自身對目連戲的瞭解和關注它的原因。

闡述作為一個學生團隊與相關政府、學術機構相比,完成此項目的優勢。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有500多個,對一個“非遺”來説,因為它有“非遺”的名號、因為它即將流失和滅絕,所以倡導社會關注或者強調社會應該關注不一定有足夠的説服力。為了搶救而搶救,為了宣傳而宣傳並非是解決“非遺”問題的有效方法。一個文明的產生與發展是因為在某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它成為某個羣體生活的一部分,而當此種文明遠離羣體生活時,它會自然而然的演變,甚至消亡。在這個項目中,一個想法是針對目連戲的搶救性演出,留下錄音、錄像等資料,這些舉動的價值要比號召大眾關注“非遺”的行動更有直接社會效益。

項目預算(決賽)

項目

金額

説明

餐費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8個調查地點 = 2240元

交通費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費

1600(元)

50元/人x4人x8個調查地點=1600元

dv及相機

1500(元)

包括帶子,機器租借,後期製作等。

資料費

500(元)

前期以及調查過程中的資料收集

禮物

1000(元)

用於慰問老藝人們(視情況而定)

電話費

200(元)

主要是和調查地點人員的聯繫

雜項

300(元)

應付一些零散的開銷

預算總額:

8540(元)

終審項目預算(6月25日)

項目

金額

説明

餐費

2240(元)

70元/人 x 4人x7個調查地點 = 1960元

交通費

1200(元)

300元/人x4人 = 1200元

住宿費

1600(元)

50元/人x4人x7個調查地點=1400元

dv及相機

1500(元)

包括帶子,機器租借,後期製作等。

資料費

500(元)

前期以及調查過程中的資料收集

禮物

1000(元)

用於慰問老藝人們(視情況而定)

電話費

200(元)

主要是和調查地點人員的聯繫

雜項

300(元)

比如説洗照片,信息反饋等等

感謝恢復演出的老藝人

2500(元)

500元/調查地點x5個調查地點=2500元

預算總額:

10560(元)

“心繫目連 戲起情生”創意項目策劃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aowai/d64pz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