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通用7篇)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通用7篇)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通用7篇)

《位置與方向》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學常識,實踐性、應用性很強,有力的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這一基本理念。本課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共分為2課時,我今天主要説第二課時。第二課時主要學例3、例4內容。

二、説學情

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就學過用“上、下、前、後、左、右”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在本單元第一課時已經能夠辨別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方向知識還是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具體情景,加深學生的認識。

三、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基本情況,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會辨認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方向

2、會確定觀測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教學重點)

3、利用所學的方向知識,準確流利地描述行走路線,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難點)

4、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空間感受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就學過一首方向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現在我請幾位同學給大家展示一下,一邊背兒歌,一邊用手指相對應的方向,其他同學都是小老師,看看他們所指的方向和你想的是否一樣。師提示:東面

設計説明:利用學過的知識引入本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動手指,加深學生對方向的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感受能力。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每天早晨,我們的同學都從四面八方來到我們美麗的常山路國小校園裏,現在,老師提問,同學們舉手:

誰是從東面一中方向來的?生:

誰是從西面華葉新城小區方向來的?生:

誰是從北面水韻佳誠小區方向來的?生:

誰是從南面天山小區方向來的?生:

老師發現,有一部分同學沒有舉手,那這部分同學是從哪個方向來的?“四面八方”老師剛才確實只提問到四個方向,那除了這四個方向外,還有哪些方向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走進本節課。

設計説明:這部分內容通過創設情境,生成問題,將東南西北和學校四周的小區結合,讓學生從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加深對八個方向的認識。

首先來看大屏幕(出示方位示意圖,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其中北與南相對,東與西相對。現在,我們又有四個箭頭指向不同的方向,哪位同學能夠將具體方向移動到相應的位置上。(黑板上提前畫出方位示意圖,並用紙張打印出八個方向)

東南與西北的對話,東南説:西北,咱倆位置相對,我一抬頭就看見你啦。西北説:不光咱倆位置相對,西南和東北的位置也是相對的。

設計説明:通過擬人對話的方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相對位置的理解。

師歸納:到此為止,我們認識了八個方向,要注意,找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是確定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方向的前提。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幅圖片:學校在中間,其他小動物家在學校各個方向,告訴學生們,我們學校要迎來一羣新朋友,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分別住在學校的什麼方向。

小組討論,一會兒找同學來展示。

變換觀測點,提問全班。(使學生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方法歸納:

①確定觀測點。

②建立方向標。

③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

強調:以哪個建築物為觀測點,就在那個建築物那裏建立方向標。

設計説明: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主動參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遷移運用

先描述一幅場景:

小動物們來我們學校參觀遊覽以後,我們的同學也想去動物園進行一次回訪,到了動物園大門口下車後,同學們非常激動,三三兩兩組合在一起去他們感興趣的場館參觀,現在來到我們面前的是文文和小平,我們看一下他們都想去哪裏?

設計説明:以動物為線索,將探究新知和遷移運用串聯到一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大屏幕上給學生展現一幅動物園導遊圖,出示兩個問題:

1、小平在大門口,她想去看熊貓,應該向什麼方向走呢?

2、文文現在在長頸鹿館,她想先去看獅子,再去猴山,應該怎麼走呢?

3、同桌互相提出問題,一個同學説出想去的場館,另外一個同學描述行走路線,並且試着解答。

方法歸納:

如何描述行走路線?

1、確定出發點、目的地,選擇合適的路線。

2、每到一個地點就以這個地點為觀測點,確定下一個地點所處的方向。

3、用“先向……然後向……最後向……”準確描述出來。

設計説明:把所學的方向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同桌互相提問,讓學生能夠發散思維,暢所欲言。

(四)鞏固練習

課本練習二 第5題

設計説明:這道題既考查學生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又檢測學生描述行走路線的能力,比較有代表性。通過鞏固練習,可以及時、準確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很多有關方向的知識,會辨認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方向;會確定觀測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利用所學的方向知識準確流利地描述行走路線,解決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武裝自己,強大自己,變成一個了不起的方向小勇士。

設計説明:通過課堂小結,點明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加深學生的印象。

(六)板書設計

設計説明:板書設計是我整個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致力於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五、説教學反思

通過鞏固練習,發現學生掌握良好,説明本節課比較好的完成了設定的教學目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本節課沒有兼顧到發言不積極的同學,以後我會從這方面着手,及時鼓勵,儘量照顧到所有層次的同學。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

我的説課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課堂教學模式、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內容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

一、説教材

《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定物體位置。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的學習,又進一步認識了在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再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後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內容奠定基礎,可以説既是對學生位置觀念在形象思維方面的一個重要總結,又是從具體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座標平面位置的過渡,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讓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明確豎為列,橫為行,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到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建立空間觀念,同時初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全局觀念,站在大眾角度主動簡單的表達自己,體現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為: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的方法;難點為:用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位置。

二、説教法、學法

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有賴於教法學法的轉變。本堂課我採

用構建“學案導學、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

新課標強調: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由培養具有一定知識技能的人轉向培養具有多種能力,特別是“學會學習”的人。只有學會自主、合作學習,才能成為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去學會主動表達,學會主動交流交際,採用本教學模式,先學後教,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實踐。

課前設想再完美都要依賴教學過程去實現。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通過家長會讓學生給家長準確介紹座位這一情境引入課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給思維以動力。

2.獨立學習: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知識的過程。獨立學習的目的,不僅在於獲得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並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範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出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是先描述列,再描述行。

4.反饋矯正:學生展示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巡視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引導學生相互答疑解難,並與學生一起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及時糾正。

5.實踐運用:是把所學知識運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學生解決問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地用現成的模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運用不僅要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知識,更要有利於學生應用知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6.總結提升:在上述教學環節完成後師生一道總結、梳理當堂所學知識,歸納方法、揭示規律、總結提升。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堂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為了給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一個直觀、

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點,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位置

左→右,前→後

豎排→列橫排→行

數對(4,3)

(列,行)

“先列後行”

總之,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想我應該更多地是作為一個觀察者,甚至説一個學習顧問,只在適當的時候稍作點撥,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58—63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説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説學法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課件,每位學生一張以操場為中心的校園平面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教學一開始,讓學生介紹臨山公園旅遊景點,自然引入課題位置與方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二)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1、辨別方向步驟1: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看太陽辨別方向,學生説後,師生邊説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學生説後,師生邊説邊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步驟2: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況,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東西,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步驟3:遊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活動(1):老師叫口令,師生做動作;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活動(2):學生幫助老師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學坐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做中學,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輕鬆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步驟3:引導學生歸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去發現,有利於學生掌握這四個方向的關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2、體驗方位的相對性,到操場上辨方向由於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由老師帶領大家在操場上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小組內合作,看看東、西、南、北各有什麼,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製作校園平面圖:利用小組內合作製出以操場為中心的學校平面圖,既讓學生感受到校園建築佈局合理、美觀,又讓學生認識了學校建築物所在的方向。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明確地圖上的方位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三)實踐運用,發展新知通過靈活有趣,富有創新的練習,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二(1)班的王小紅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學回家怎麼走?二(2)班同學到公園看菊花怎麼走?判斷胡老師要去的廣場或超市;小導遊摸擬走風景點。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運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説一説”、“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看一看”、“畫一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悦,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4

我説課的題目是《位置》。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闡述本節課的內容。

一、説教材

《位置》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內容。由於學生在四年級已經認識了在平面內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作為六年級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接受用“數對”的方式確定物體的位置,並且在生活中已具備確定物體位置的經驗。所以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知識,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環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鼓勵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空間概念。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以上教材及學情分析,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1.學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通過觀察、發現、總結、歸納,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3.通過運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驗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

三、本節課重難點:

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四、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用小組討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前幾天,我們去多媒體教室上課時,有些學生根據自己的座位卡,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有兩個同學拿着不同的座位卡卻找到了同一個位置,並且都認為這個位置是自己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可能會説:不理解座位卡上的位置是如何表示的,所以,出現兩人爭執一個座位的情況,因此,請大家小組討論:怎樣確定一個具體的位置呢?

學生可能會説:報名字,第X排第X號,用一個數字表示一個人……

師:如果用這樣的方法會遇到什麼問題呢?有沒有更簡單更便捷的表示方法?

讓學生明白,學生的這些表示方法在表示位置時都會產生矛盾,因此,造成學生認識上的衝突,促進學生進一步尋找更便捷的表示方法,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數對”的概念。

這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聯繫,充分感悟“數對”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也激發了學生探究“數對”的慾望。

2、自主探究

①明確行、列的含義及確定第幾行第幾列的一般規則

當學生出現矛盾衝突時,我讓順利找到自己位置的學生介紹自己是怎樣找到的。

由學生的發言中,引出列和行這兩個概念,使學生明白豎排叫列,橫排叫行,確定第幾列一般從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後數。

並讓學生體會到正是這些規定與約定,才使人們在確定位置時有一致的結論,從而也避免了找錯座位的現象。

②使學生明確用數對錶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這時,我再讓學生討論:

1)如果先表示行數,再表示列數,那麼你能寫出張亮的位置的數對嗎?

2)如果不約定先表示列還是先表示行,你能判斷(2,3)表示是那個座位嗎?

從而使學生體會數對中兩個數的順序的重要性,這時,我説明,我們約定用數對錶示位置時,一般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

在引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的方法時,我沒有直接講授,這些重要的知識點,是從學生之口引出,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④師生共同歸納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注意點:、

1)確定位置需要確定一個標準。

2)確定一個位置需要兩個數據。

3)一組數對只能確定一份位置,如果一組數對的兩個數的前後位置變化了,所表示的位置就不同了。

3.練習

讓學生試着用數對錶示一些同學的具體位置或給出座位的數對時,讓學生説出名字,猜猜他是誰等。這個環節圍繞學生熟悉教師場景;來解讀“數對”表示的含義,會使學生探究的過程更清楚,對數對的意義理解更深刻。

在進行練習時,我選擇實際生活中的素材,如電影院、動物園、地圖索引、國際象棋等例子,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不但能學到知識,發展技能,而且能深深感受到數學並不是書本上的枯燥知識,它的身影活躍於生活的每個角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教學的價值。

六、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晰,簡潔明瞭,能更好的突出重點。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頁。位置的有關知識在一年級時學生已經有所接觸,他們學會了用“上、下、左、右、前、後”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今天這節課是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辨認現實生活中乃至地圖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四年級進一步學習“位置與方向”作準備。

二、説教學目標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所以需要大量的感性知識和豐富的表象進行積累。因此,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景,讓所有的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建立東南西北方向的概念,並豐富對它們的認知。

基於以上的思考, 並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掌握地圖中“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難點是理解方向的相對性,在具體情景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他三個方向。

四、説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説教學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3、説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説學法

本課在教法上貫徹如下兩個原則:一是少教多體驗原則。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體驗”作為數學教學的過程目標之一。這節課中教學重點內容注重讓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課前我帶領學生在操場上進行了實踐活動,辨別了操場上的東南西北,體驗了校園的東南西北後並做記錄。回到教室讓學生把記錄展示到黑板上,學生會發現記錄圖中有學校大門在上面,有的在下面,看起來不方便,進而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方向繪製地圖的必要性。在教室裏引導學生辨認方向,設計了“指一指”、“認一認”、“轉一轉”等活動,辨認其他方向時設計了“我説你做”的遊戲,使學生對實際的方向不斷進行認識、體驗和感受。具體來説我主要運用了操作法、比較法、遊戲法。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6

説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位置”第一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是學生國小階段學習有關“位置”內容的起始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及描述事物的方法,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係,體會“上下”位置的相對性,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係,體驗物體“上、下”位置的相對性,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理解“上、下”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表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説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活動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上下”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及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將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能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一、創設情境與學生學習目標達成統一。

本節課根據低年齡學生的特點,創設“闖關奪寶”的遊戲大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感受數學好玩。創設的每一個關卡結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在小情境中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如:“打開智慧門”通過讓學生猜測通向寶藏的大門,引導學生體會在説清物體位置時參照物的重要性。通過引導觀察南京長江大橋圖,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三種交通工具“上下”的位置關係,體驗“上下”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二、觀察討論,互動合作,獨立操作,給學生更多體驗、展示的機會。

新課標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因此本課教學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説説五官的位置、教室物品的位置關係,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同位間的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合作意識。本節課讓學生通過“擺一擺”“塗一塗”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關係,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彩筆、塗色紙、學習用品、

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闖關奪寶”的遊戲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五年級數學《位置》評課稿 篇7

忙忙碌碌,一週時間轉瞬即逝。每天,上課、批改、搞活動,很是充實。今天,忙裏偷閒,擠出兩節課,僅供反思。

上週五,姐妹們又一次聚首,慧穎很辛苦,精心準備,為大家奉獻了一節五年級的數學課——《位置》。

觀摩之後,細細品味,覺得此課的設計能有效的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取知識、提升和感悟,為我們研究體驗式學習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下面結合本課談一談自己的感悟:

1.課前創設遊戲情境,關注學生已有知識。

從理論層面,我們知道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展開。慧穎從課前活動的設計就關注了這一點。遊戲——找朋友,要求學生用語言描述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學生來猜。其中大部分學生都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見他們理解“排”的含義,但對於“列”描述不清。我想慧穎老師此時,也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有所掌握,在此基礎上,她能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義,但引導的程度有些欠缺,如果順着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説一説自己的想法,然後教師再梳理什麼是“行”,什麼是“列”,以及先列後行的表述方式,我想這樣處理,學生的理解會更清晰。當然,這個遊戲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帶進課堂;另一方面這樣的活動能夠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學生的認知起點,而且還能為新課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

2.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在本節課中,慧穎老師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由直觀到具體,由抽象到思維,主動輕鬆地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從學生自己的位置,到圖片上學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圓片,再到一個點,這樣就把座位圖抽象成點子圖,又把點子圖抽象成方格圖,從具體到抽象,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如此教學真正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對知識的形成不斷完善。

教學大環節把握住後,教學的細節更值得我們研磨:

(1)在學生面對座位圖時,怎麼確定“列”與“行”,當時對於“列”的確定出現了分歧,慧穎老師的處理是讓同學們判斷誰的正確,但為什麼正確,理解得還是有些牽強。之所以出現了錯誤,是學生的觀察角度不同,出錯的同學是從圖中學生的角度觀察的,而實際應從觀察者本人的角度來從左往右數。怎麼解決這個衝突,我覺得可以把課件中的座位圖和實際生活中的座位圖結合起來不斷進行轉換,在轉換過程中,引導學生始終抓住一點,即從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通過教師的有意識的引導,是學生理解並認同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規定,從而統一認識,解決分歧。

(2)慧穎老師設計了一個創編數對錶示位置的環節,雖然我們都知道數對的書寫形式是約定俗成的,但是我覺得這個環節必不可少。雖然着墨不多,但是卻給學生創造了體驗、探究的空間。在此刻,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每一種表示方式都寄託了學生的思想,在比較和梳理的過程中,會更明確數對的書寫方法,也會感受到數對的簡潔、方便。

創編數對環節的意圖是明顯的,從慧穎老師的反思中,我們也感覺到此環節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對不同方法的優化等都有待改進,這就要求我們對於教學細節的處理還需深思熟慮。

之後,如果把練寫數對的環節往前移,或者讓學生再一次進行“找朋友”的遊戲,這時學生根據老師的口令,如請(5,4)的同學起立,或請(10,6)的同學向大家揮揮手等,學生興趣會高漲,也會更加加深學生的印象了。

3.練習有層次,密切聯繫生活。

慧穎老師在練習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課件,既鞏固了當堂學生的知識,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的願望,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

以上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課,其實一堂課的好壞不只在於教師的板書是否整潔,行為舉止是否大方,時間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於學生交往、互動的程度和水平,交往、互動的方式與成效。要想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還需深研教材,備好學生,以飽滿的情緒調控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y007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