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精選9篇)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精選9篇)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1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篇現代詩,這篇課文語言精練優美,且富有韻味,很適合學生閲讀,但由於是詩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要了解詩歌的含義還有些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精選9篇)

1、享受秋天,引入課題。

2、讀讀秋的聲音,感受詩情。

3、説一説,秋的聲音

4、寫寫,秋的聲音,積澱語言。

5、佈置作業。抓住仿寫詩歌,積澱語言這一點,放開手腳,引導激發學生的體驗,感悟。但由於前面朗讀感悟的時間較多,學生的想象沒有放開手腳,所以仿寫詩歌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的本意是使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有效地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詩歌的後時激發了作詩的興趣,發展了他們的聽、説、讀、思、演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教學略讀課文時,也要好好思考思考。

幾點不足:

一: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功夫,比如: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着讀着,只覺滿齒餘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造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這難了一點!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2

這節課上下來,雖然較清楚地上完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足:

一、這節課謝老師的教學速度太快了,居然用了37分鐘就把課上完了,歸結原因在於個別環節過度的太快了,比如介紹音叉這一環節太快了,介紹的太簡單,不夠詳細,還有傾聽教室內外的聲音以及《猜猜我是誰》環節節奏太快,所以時間上就少了。

二、這節課的板書還是有點不夠寫的大氣,個別字的板書有點草,雖然知道給國小生上課的板書要一筆一畫的寫,但是有時候上課的時候一開始還記得字要寫好,上到後來就忘記了,看來這方面意識還要提高。記住字要一筆一畫寫,而且板書的排列要大氣整潔。

三、要照顧到全體學生

在上課的時候我感覺舉手的學生就經常舉手,不舉手的學生就一直不舉手,似乎我們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因為時間和教學設計的'關係會一直叫舉手的學生,不舉手的似乎不會去提問或者讓他們回答,反思一下,確實這樣長期下去,我只是在給舉手的學生上課,對於不舉手的我們不去照顧不去關注我們就會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學生不舉手,或許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但是他們為什麼不舉手,這裏面肯定有原因,作為老師就要及時關注。

四、教學評價要跟上豐富多彩的教學評價能激發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生的自信,能給一些不好的學生來個警惕,甚至能為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指點迷津,所以作為年輕教師教學評價方面還不夠,對於課堂上的評價不夠及時和豐富,以後要多關注這一點,這也會使我們老師個人的教學素質更得到體現。

五、課堂總結要細緻這節課上下來,謝老師的課堂總結還不夠全面,往往很多老師的課堂總結都會傾向於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教學結論,漸漸的學生也會慢慢得跟着老師走,以為總結就是説説這節課的重要知識點,所以我的這節課學生的總結很簡單,就是我板書上一點聲音有強有弱有高有低,或許這和我自己的總結習慣有關,還要讓學生説説這節課認識了什麼,通過實驗有什麼感受等各方面,其實就是要求我們老師要關注科學知識以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點往往會被忽視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全方面的發展為本,不要為了叫知識而上課,國小階段的科學其實要讓學生增加他們對科學現象的感性認識,這樣才能讓他們到了國中有話可説。

當然在開課中也有很多的可取之處,如果再改善改善就會使整節課非常飽滿無可挑剔。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3

從教學過程、組織教學、課堂氣氛、教學目標的完成等方面來看,我上的《聽聽聲音》這節課自我感覺比較滿意。這堂課完成得非常輕鬆愉快,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整個過程無論是教師還是孩子都處於一種非常興奮的狀態,師生共同經歷了探究的過程,親自動手觀察實驗,學會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觀察實驗的現象。這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我對本節課進行反思如下:本節課的可取之處:

1.本節課的設計思路尊重了教材的指導思想,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藍本,體現了創為主標、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2.本課的教學目標完成得比較到位,知識和技能目標都是通過實踐活動達到的。本節課的活動設計簡單、生動、趣味性強,活動的目的和活動結論都很明顯,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面也比較廣。

3.我將課題研究貫穿於教學實踐之中,經過本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通過培養學生對觀察實驗現象的描述,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已經基本掌握了全面、細緻、有比較的觀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教學設計雖然生動有趣,但目標比較簡單,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接收起來比較容易。我的教學依賴教材的編排,創新性設計相對較弱,要培養孩子創新精神,教師在課堂中就要滲透創新思想。真正優秀的教師敢於突破教材;敢於創新設計;善於從教材中挖掘編者的創設意圖,再用更科學、更有特色、更貼近生活的方式表達給學生。我認為我還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有個性、有創造力的教師是我探究、發展的目標。

2.教學語言上組織的尚欠嚴密。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對於孩子來講具有比較親切的.感覺,但是科學是嚴謹的,在語言組織上這一點應表現的更為明顯。表述的不清楚,對孩子的探究方向的把握也會欠缺很多。

3.部分學生的語言描述還不到位,他們普遍存在畏懼心理,我認為學生描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兩節課就能做到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尤其是部分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機會,創造寬鬆的語言表達環境,讓他們先在小組交流,經過鍛鍊後再給全班交流的機會,也就是課標中所要求的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

4.作為一名教師,還需要獲取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學生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會把教師當做百科全書。在他們眼裏,教師是無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或者解釋步清楚,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時刻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4

感謝林老師帶領着我們提前走進富有韻味的秋,走入詩的意境,隨着林老師的娓娓道來,我彷彿聽到了《秋日私語》的琴聲在緩緩奏響,風踩着落葉“沙沙”作響,……詩歌語言凝練,帶給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林老師藉助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書,在讀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現美讓每個人如入秋之韻。

一、朗讀理解美

讀是語文最基本最主要的實踐活動,詩歌教學更是如此,林老師的基本定位非常準備,那就是讀,有感情地讀,讀出感悟,在讀的同時想點什麼,説點什麼,就是收穫。

二、活動感悟美

這節課沒有瑣碎的分析,沒有生硬的説教,學生對美的感悟表現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聽、找、説、悟、寫,多器官共用,學生的學習是緊張有序的,是生動活潑的,他們興致勃勃,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秋天的美。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拓展表現美

這個課堂中,林老師倡導個性化閲讀,積極引導大膽發表不同見解,與生共舞。在理解課文時學生讀讀説説,逐漸感悟到詩歌藴含的美,林老師再請學生仿寫課文,仿寫再現了學生理解感悟,也訓練學生口頭表達。

幾點小小的建議與大家商榷:

一:林老師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若在讀的效度上再加點工夫,比如:讀第一節時,學生讀出黃葉飄飛,讀出依依惜別;讀第二節時,學生讀出“振動翅膀”的原因,讀的層次性會更加明顯。

二:詩歌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濃縮成一股精煉的美,富有無窮的想象,讀着讀着,只覺滿齒餘香。如何學生體會詩歌在遣詞造句的凝練,是我們都值得探究的話題,當然,可能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這難了一點!

三:略讀課文該怎麼略,略讀課文教學應該體現哪些理念?教學的尺度又該如何把握呢?略讀課文教學不像精讀課文那麼嚴格細緻,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可以馬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是相對精讀課文而言的,略讀課文少了識字、學詞學句等許多頭緒,教學目標更為集中,教學重點更為突出,但在閲讀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讀,文章的重點、精彩之處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閲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要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略讀課上,學生應該有更多的自主閲讀的時機,把在精讀課上習得的閲讀方法加以遷移運用,還應該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讀書心得的機會。在教師的指導要促進學生的自學,兩者相結合。略讀課上,學生學得更自主、更開放,教師説得更少、更精到。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5

《聽聽秋的聲音》是一首非常優美的小詩,如何能讓學們在優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花費了一番心思。我製作了精美的課件。課件上有秋的聲音的各種優美的圖片。並配上一段優美的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學們生受了感染後,舉手特別積極。例如在學生讀到“蟋蟀震動翅膀,瞿瞿,是和陽台告別的歌韻。

"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蝶蟀你準備怎麼台陽同道別?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然後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聲情並茂。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讀,並和小夥伴合作,想象蟋蟀和陽台,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

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在學生配樂朗讀,背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做了大量的準備,課前要求孩子畫好秋天的畫,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學生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秋雨滴答、滴答,像秋姑娘彈起了動聽的聲音。"有的説:“小溪唱着歡樂的歌,嘩啦嘩啦,像在和青蛙告別。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在這節課中,我努力做到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樂學中獲得了美的感受,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當然,我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6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裏,隨時隨地都能聽到聲音,如果沒有了聲音,我們的很多活動將無法正常開展。然而,聲音對於學生來説雖然是很熟悉的東西,但他們並沒有真正思考過和聲音有關的一些問題。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聲音,開始關注聲音,對於謝老師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大體上來説,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很好,以遊戲為主,學生參與度很高,幾乎沒有一個同學在開小差,學生能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下樂於學習,所謂興趣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當中和學生融為一體,很有親和力,使得整體課非常飽滿,所以整個課堂順暢自然。

二、在學生製造聲音環節,教師有提到這就是噪音,現在的教育很注重學科滲透,能提到噪音非常好,如果能再多説一句,課間大喊大叫奔跑聲都屬於噪音,那平時我們應該怎麼做,那就更加完美,再補上點優美的聲音做對比,讓學生自覺的選擇遠離噪音。

三、聲音有高低之分這部分,請生來發一個,由於學生的害羞或者是沒懂,學生表現力一般,這個時候如果老師再來一段男低音和女高音做對比,讓這種對比度極高的聲音滲入學生腦海裏,或者不一定要生唱,也可以叫學生再利用身邊的.一個物體制造出高低音的區別,也是另外一種加強及評價。

四、感受物體可以製造出聲音這個環節,對於學生來説非常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分清聲音到底由哪個物體發出來的,卻不是容易的事,雖然這是本單元第一課時,瞭解即可,但是,既然學生説口哨聲是有嘴巴發出的,而老師有及時的進行糾正非常的好,如果能先老師做出嘴型,再加上喘氣以後,再由學生去感受那就更好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看法,年輕老師很有潛力,很容易進步。希望在今後教學中多加摸索,多反思,多總結讓自己能更上一個台階。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7

《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是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一首現代詩,是略讀課文。作者抓住秋天裏大自然一些聲響,用詩的語言,讚美了秋天。詩歌語言精練優美,富有韻味,讀起來朗朗上口。一篇美的詩歌,那我今天就結合“美”字進行評課。

感知美:在在課伊始,黃老師通過圖片向學生展示了秋天的美,創設了濃濃的、美美的秋日情境。情境的力量是神奇的,它能使得孩子忘我投入、想象放飛、個性張揚。的確,通過圖片播放、語言描述、音樂渲染,黃老師帶着孩子一起走進文本秋天詩情詩境中,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到秋天的各種聲音,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讚美秋天。教師注重調動和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和既有語彙,使秋天成為一幅幅鮮活亮麗的畫,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們的答案非常豐富,從顏色、香味、美景上表達了自己眼中的秋天,黃老師的點評也非常適時和準確,既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通過點評讓學生明白秋天的不同的'美。但是在這兒我覺得如果能讓在欣賞圖片時,黃老師能娓娓講述秋天的美,或許能讓學生從多角度發現秋天,而不是一味的從第一幅圖的“哇”到最後一幅圖的“哇”。

讀出美。黃老師整堂課重視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而這也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目標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黃老師的課文範讀相當精彩,極富感染力,個別詞句朗讀時的適度誇張不僅沒有給人彆扭造作的感覺,反而覺得生動而有魅力。老師的範讀也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的對象。從學生的朗讀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是比較準確的,同時,教師的範讀也帶動了學生認真朗讀的熱情,學生讀得有滋有味,真正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的樂趣。經過個環節多種形式的朗讀,加上教師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有了明顯提升。個性化的閲讀能使孩子們各展才華,老師始終堅持誦讀為本,採用各種形式的讀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讓學生體驗了從大腦認讀到嘴巴誦讀,直到文通句順、富有情感這一歷程,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讀出形象、讀出體驗、讀出情感,也讀出方法。誦讀感悟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親密地接觸文字,深切地感受到詩歌的音韻美、形象美和情感美。

發現美。本課中的前兩個小節寫得十分生動,通過秋天特有的景物發出的聲音,展開想象,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課堂中,黃老師不斷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既拓展了文本,幫助學生積累語用,更為後面的仿寫打下基礎。要讓學生愛上語文,語文課堂就不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個方法教學一篇課文。要讓學生愛上語文,語文教師就應該不斷地更新教學設計,摒棄單一的教學模式,提倡多元教學模式,使每節語文課都像一個極富吸引力的磁場,對學生產生吸引力。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描述了“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裏,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裏,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裏。”本段文字可謂妙趣橫生,這恰恰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黃老師來引導學生置身於文本創設的情境中去,激發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一個“説”字,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再現秋天的田野裏豐收的快活、忙碌的場面。與此同時,在不知不覺中來實現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使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超越文本。再讓學生髮揮想象還能聽到秋天怎樣的聲音?語文學習不能僅侷限於教材之內,而應凌駕於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這樣進行練説不僅開闊學生思維,還進行了語言訓練,真可謂一舉兩得。

創造美。在創造美的過程中,黃老師並不急於求成,而是讓寫作訓練有梯度,循序漸進。如:

聽聽,秋的聲音。“——————”秋雨姑娘落在樹葉上哼一曲温柔的歌。

先讓學生試着説一説,先降低難度,然後在對學生説:“看來你們還有很多話要説,那麼拿起你們的本子,繼續寫下去吧,你們可以仿照前面的寫作格式,也可以自己創造。”

聽聽,秋的聲音。“——————”

在這一過程中,黃老師照顧到全體學生,差一點的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提示,進行練寫。好的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自由的創作。讓孩子仿造課文例子進行語言實踐,進行仿説、仿寫。這不僅是課文的延伸,也為習作教學進行了積累和創作。在這過程中,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發展了思維,積累了語言。創造了屬於自己心中秋天的美。

美中不足:

1.三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比較豐富的時期,所以老師的引導語、評價語都應該更豐富、更生動富有童趣,既能激發學生表達的願望和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2.朗讀指導不到位,雖然黃老師注重對朗讀的指導,學生朗度有所提高,但是仍未達到教師所期許的效果。在朗讀詩歌感悟詩情的環節中,學生個人展示讀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時間用的有些長,而且這一環節應重在朗讀指導,有的學生讀的不理想黃老師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評價指導一下,因為指導的不到位所以有的學生就沒有領會老師的意思,雖有讀的熱情但仍然讀的不好,而老師就又急着叫其他的學生展示讀,希望後面的學生能讀的更好些。結果事與願違,計劃五分鐘能完成的教學環節用了近十分鐘。時間就這樣被拖延下去了。現在想想如果朗讀指導的到位評價的及時,學生就能很快領悟,進入詩情讀的也會更有詩味。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8

本單元都是以“秋天”為主題來組織的,《聽聽,秋的聲音》是本單元中一篇和秋天有關的現代詩,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

在講這一課時,我是按照以下思路開始授課的。

一、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在上課伊始,我就播放了一組有關秋天的圖片,使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初步感受到秋天的各種景色,感受到秋天的美,並鼓勵學生仔細看圖,想象畫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朗讀欣賞,感受詩情

這首試的前三小節結構一樣,先讓學生自由讀,再指名讀。説説都寫了秋天的哪些聲音,哪些是具體描寫秋天聲音的擬聲詞。在學生讀到“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黃葉道別的話音”時,老師問,如果你就是大樹你準備怎麼同黃葉道別?

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移情入境,體會詩境,使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產生情感共鳴。而第二、三小節老師放手讓學生去自由度,並和小夥伴合作,演一演蟋蟀和陽台、大雁和人們是怎樣道別。這樣既讓學生在合作中訓練了語言,發展了思維,又激發了學生情感,因而朗讀指導不用花什麼力氣就水到渠成了。

三、想象創作,讀寫小詩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裝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在學生朗誦全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寫課文,創作小詩,這一環節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找了很多秋天的圖片音像資料,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想像圖畫有哪些秋的聲音,秋天的聲音像什麼,並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學生有的説:“聽聽秋的聲音,蜜蜂振動翅膀,嗡嗡,是和花朵告別的聲音。"有的説:“秋風吹動樹葉,刷啦刷啦,是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如同一片火花去點燃另一片。在這學生思維的興奮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畫配一首小詩,學生就發揮了令人驚異的創造潛能。

總之,教完這課以後,我的收穫頗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尊重學生的閲讀體驗,開闢各種途徑,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感覺不足的地方是前三小節是一個整體,讓學生放在一起讀要好的多,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是一節一節的讀,這樣浪費了時間,最後的配樂聽讀課文沒有時間進行。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聽聽秋的聲音評課稿 篇9

林老師執教的《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板塊清晰。

一、談話導入。

二、學習活動一:自由讀課文,讀通句子。思考你聽到了哪些聲音,用橫線畫出來。

三、學習活動二、讀1到3選擇你最喜歡的小節進行朗讀。想象: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四、學習活動三:

1.讀:有感情地讀4到6節。

2.想:遼闊的音樂廳指的是什麼意思。

3.還有哪些地方也可以表示秋的聲音,用圓圈圈出來。

評:

雖然板塊清晰,但感覺內容有點多,有一種為了完成任務而走過場的感覺。尤其是在學習活動二,需要學生去理解,再進行仿寫。而林老師只是請了3位同學發言,(學生講得很好,)但,老師並沒有在這個板塊進行重敲,而只是蜻蜓點水一般便過去了。再看看離我最近的幾個學生,他們似乎卻被難住了。如果老師在這個部分請學生説説自己説的方法,再請幾個同學進行説説,也許那樣的效果會更好。林老師在課的最後發現時間還有剩餘,又回過頭再讓學生做。

第二,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多。

當每個環節出示之後,老師只給學生一點時間,有的孩子孩子還沒開始思考就開始彙報。

標籤: 評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6339y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