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思想彙報 >思想彙報精選 >

改革思想彙報3篇

改革思想彙報3篇

本文目錄2020年改革思想彙報XX黨員思想彙報--從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看改革以來黨的政策的合理性[2]公務員思想彙報:全面深化改革

敬愛的黨組織:

改革思想彙報3篇

當前,我國既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積極穩妥地解決好社會建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用體制來推動,用體制來促進,用體制來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加快社會體制改革,並作出了工作部署。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體制自我完善和發展,為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一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是社會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委領導就是要堅持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總攬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統籌各方,提高引領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社會、服務社會能力。政府負責就是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服務型管理能力。社會協同就是要發揮人民團體、基層自治組織、各類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的協同作用,推進社會管理的規範化、專業化、社會化、法制化。公眾參與就是要發揮羣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羣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動員和組織羣眾依法理性有序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法治保障就是要堅定不移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社會領域立法和執法,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把社會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二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是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導就是要明確政府主體責任,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科學劃分各級政府基本公共服務事權和支出責任,健全地方政府為主、統一與分級相結合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覆蓋城鄉就是要打破行業分割和地區分割,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一體化建設,大力推進區域間制度統籌銜接,加大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制度覆蓋全民。可持續就是要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優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基本醫療衞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務的提供,隨着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擴大範圍和提高標準。

三要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是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開就是各級政府要健全政府職責體系,辦好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同時推動政府部門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向社會組織開放的公共資源和領域,支持各類社會組織承擔社會事務,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權責明確就是要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重點培育和發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社會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發揮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積極作用。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發展,強化行業自律,發揮溝通企業與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嚴格依法監管;建立社會組織監管機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會組織行為規範和活動準則,實行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和評估制度,完善失信懲罰機制,強化社會監管;引導社會組織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自律性。

四要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管理機制是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支撐。在加強源頭治理方面,要更加註重民 民生和制度建設,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防止和減少社會問題產生。在加強動態管理方面,要更加註重平等溝通和協商,解決羣眾合理訴求,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在加強應急處置方面,要更加註重應急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和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總之,必須針對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從源頭上、根本上、基礎上預防和減少突出問題的產生,提升管理的層次和水平,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

此致

敬禮!

XX黨員思想彙報--從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看改革以來黨的政策的合理性[2]2020年改革思想彙報(2) | 返回目錄

現代民主的成長有其自身的必然邏輯:即民主必須首先滿足個體獲得自主權利的要求:其次是滿足個體在國家與社會的空間中實現其自主權利的要求。在民主所藴含的內在價值中,前者體現為對自由的追求,後者體現為對平等的追求。實際上,在現代民主生活中,自由與平等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任何一方,另一方在政治上就不成立。所以,現代民主的成長,都自然把實現自由與平等的有機統一作為內在的目標。但是,任何社會的民主成長都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由必然會首先成為民主成長的第一個主題。換句話説,民主的成長必然是從追求個體的自由與獨立開始的。在民主成長的過程中,作為“人的自由產物”的國家制度的具體安排,也將隨着個體與社會的現實政治追求的變化而變化,與時俱進的得到發展與完善。

在現代政治條件下,任何形式的民主都必然在價值層面上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有機統一。不論民主成長的邏輯起點是從追求個體獨立的自由價值出發,還是從追求社會公平的平等價值出發,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或早或遲都要面對民主成長所包含的另一面。進入21世紀,中國社會的民主成長開始之間面臨新的使命:即個體自主與獨立之後的社會公平。

有必要説明的是,中國社會民主成長的價值支撐點從自由擴展到平等,不是民主出現了危機,相反是民主成長的結果,其大方向符合民主成長的內在邏輯。因為社會公平問題的提出,不是對個體權利的否定,相反,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從更根本的意義上肯定和保障個體的權利。只有平等尊重每個公民的權利,擁有權利的社會個體的獨立和自主才具有穩固的社會基礎和制度保障。所以,民主對社會公平的追求,其出發點依然是個體權利的保障。

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社會的民主成長,是在改革前黨、國家與社會高度一體化的全能政治的背景下開始的。所以,體現為社會個體不斷獲得獨立和自主的民主成長,給中國社會帶來了重大的裂變效應:國家與社會由一體走向分離,國家權力在退卻,社會權力在增長:與此同時,社會中的個體脱出傳統的組織,紛紛獨立自由的行走於社會空間,個體與社會之間原有的緊密關係日益鬆散,甚至消失。這種裂變孕育了中國社會民主成長的社會主體和有效空間,但也對中國社會的民主成長提出了一個十分現實的任務,即如何將從傳統體系和結構中蜕變出來的新的社會要素和社會力量,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使擁有自主權的個體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民主成長對社會公平的關懷,雖然價值的着眼點在於權利本身,但是在實踐的層面上,其行動的着眼點則必然在於社會的構建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調整以及國家制度的健全與完善等等。可以説,一個屬於務虛的領域,一個屬於務實的領域。而我們的黨在進入21世紀以後,選擇了務實。在XX年,黨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發展戰略。這使得社會公平問題不但是社會建設的基本追求,而且是黨和國家的基本戰略以及政治任務。這一切為新一輪的中國社會民主成長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資源。

從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進程來看,社會公平問題的提出確實源於社會發展的失橫:如貧富的分化、城鄉差距的擴大、地區不平衡的加劇以及公民權利保障體系的失效等等。但是應該看到,這種社會發展失橫不是社會危機的結果,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反映,因為,這種失橫在很大程度上與改革開放所推行非均衡發展戰略有關,與政府逐漸退出社會並重新調整與社會的關係有關,也與日益個體化的社會尚未實現有效整合有關,此外,也還與處於發展中的中國社會在資源積累合制度能力方面的有限有關。這些事實決定了社會公平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社會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黨和政府的有效作為。在民主政治的條件下,黨和政府要在保障自由權利的基礎上有效推進社會公平,其根本途徑就是全面提升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憲政水平。

社會發展是客觀的,也是不能停止的,更是不能逆轉的,在這樣的形勢下,黨和國家與社會之間的有效互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黨和國家如何面對社會,如何容納社會以及如何根據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來有效的調整和發展自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對此的最好解答,也是黨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的原因所在。

公務員思想彙報:全面深化改革2020年改革思想彙報(3) | 返回目錄

尊敬的黨組織:

全面深化改革,關鍵要有新的謀劃、新的舉措。目標明確,才能定位好前進的方向;任務清晰,才能把握好奮鬥的路徑。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設定歷史航標,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一目標深刻反映了改革發展的趨勢和要求,綜合考慮了國際國內的形勢和條件,迴應了人民羣眾的期盼和關切,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瞭總的方向。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二者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治理體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體系才能充分發揮效能。全會確立這一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

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先例可循。馬克思、恩格斯未能進行這方面的實踐,其他國家也沒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實行基層羣眾自治到創新社會管理制度,在治理社會主義國家的探索歷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當前,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局面,説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

然而,相比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人民羣眾期待,相比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還有許多不足。如何通過方式的轉變,謀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現代化進程的連續性?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滿足人民對公平正義的需求?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總目標、總抓手,才能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離不開治理現代化。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還是要靠制度,靠我們在國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質幹部隊伍。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內容,才能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增強按制度辦事、依法辦事意識,善於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才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管理國家的效能,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認真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各級領導幹部尤須把握好這個總目標,從各個領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99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今天,中國站在改革開放的新起點上,從國家治理的角度提出長遠目標可謂正當其時。向着這一目標奮力前行,中國改革的航船一定能劈波斬浪,帶領13億人民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航程。

此致

敬禮!

總結:以上就是“公務員思想彙報: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部內容,歡迎大家進入應用文檔頻道進行查閲!

6月中國夢思想彙報:改革與開放改革思想彙報(4) | 返回目錄

敬愛的黨組織:

加入中國共產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進入大學後,我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嚴格要求自己。在本學期,我有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中的一員。在此後的時間裏,藉助學校課程安排的機會,我認真學習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通過上課認真聽講、課下獨立思考以及與同學的討論,我在思想認識方面取得了許多收穫,尤其是對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改革與開放緊密相連,共產黨一方面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開放政策都叫改革,另一方面,又把改革政策也稱為開放政策。對外開放和改革一起成為新時期中國最鮮明的特點。

共產黨關於對外開放的理論和政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在《論十大關係》一文中,毛澤東就指出,我們堅決抵制和批判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朽制度和思想作風,但這並不妨礙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但由於帝國主義對我們實行敵視、封鎖和禁運的政策,以及後來我們自己所犯的“左”的錯誤,毛澤東在對外開放方面的許多正確思想未能完全付諸實踐。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研究和探索怎樣才能使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得快一些的過程中,共產黨非常重視對外開放的問題,多次論述了對外開放的重要性。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把實行對外開放定為基本國策。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是對世界經濟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是生產社會化和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開放的世界中不實行開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發展,甚至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這是對中國發展歷史的深刻總結。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後變得落後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再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把自己孤立於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發達起來,必須對外開放。對外開放不僅是為了解決當前經濟建設中的矛盾和困難,而且也是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客觀要求。

實行對外開放要處理好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關係。我們始終要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立足點,這是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和重要原則。當今世界,人類社會步入了一個科技創新不斷湧現的重要時期,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建設創新型國家,對不斷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極其重要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實行對外開放的基礎,對外開放是為了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積極實行對外開放,都是為了更好更快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從建立經濟特區、發展對外貿易、引進外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開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xx年12月,我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着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面開放的新階段。

30多年來,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從1978年到xx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25600億美元、躍居世界第三,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對外投資大幅增長,實際使用外資額累計近10000億美元。在“引進來”的同時,我國企業也在加快“走出去”。 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考驗。

彙報人:xxx

標籤: 思想彙報 改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ixiang/jingxuan/v9dj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