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精選13篇)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精選13篇)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1

早期閲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藉變化着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藉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嬰幼兒在最初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閲讀的興趣和行為。嬰幼兒早期閲讀,是當前國內外非常關注的熱點之一。嬰幼兒進行早期閲讀活動,對其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響其個性發展和學習成功的要件之一,它有利於嬰幼兒獲得語言、提高其閲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嬰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1-3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發音的關鍵期,2-3歲是掌握基本語法和句法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大腦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穩定腦結構,促進語言的發展,而早期閲讀是嬰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於嬰幼兒語言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精選13篇)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一個原型不斷向對外擴充發展的過程,他們最初所學習、掌握的字、詞、句都會與某一特定的對象相聯繫,且有專指的特質,而且,幼兒生來具有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將會成為他們心智發展的原動力,教師只有深入接觸,瞭解他們還有的經驗基礎和原有的認知結構,就不難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其實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把早期閲讀認為是單單的識字活動,產生了一種偏面的現象,其實,早期閲讀的內容很廣泛,當今社會的一切信息、任何符號都能作為閲讀的一個內容。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踐、反思,我來談談對“早期閲讀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組織幼兒早期閲讀時,要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閲讀環境。 皮亞傑認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主客體交互過程中獲得的。”幼兒與客體環境交互作用越積極、主動,發展就越快。良好的閲讀環境能激發幼兒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為此在實踐中,我們非常重視閲讀環境的創設。

1、 為幼兒創設圖書角或圖書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提供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並定期更換讀物。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選擇讀物閲讀。

2、 創設閲讀牆面環境,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所以我們充分在教室牆面上(幼兒拿得到的地方)開闢“感知積累漢字”與“主動探索漢字”角。對閲讀活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放在“感知角”中;對在生活中遇見的常用漢字,由幼兒放人“探索角”中。幼兒可在空餘時間隨意翻玩、辯認,以激發幼兒感知認識漢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索漢字的慾望。

3、 創設閲讀活動區域角。閲讀內容通過看圖編故事、木偶表演、畫圖創編故事等形式表現,在講評時給幼兒表演的時間,培養幼兒勇於在集體中表演的大膽性格,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形式要新穎多樣。

閲讀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閲讀教育的過程。它是傳遞閲讀教育的信息,將閲讀教育目標落實到每一位幼兒身上,促使其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多類閲讀活動。

1、 大、小圖書閲讀活動交替進行。

中班

幼兒可以一個活動用大圖書,一個活動用小圖書,或一個活動中大小圖書都用,而小班幼兒則適合用大圖書閲讀,大班幼兒則適合用小圖書閲讀。大圖書閲讀能夠幫助幼兒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閲讀習慣。如:大圖書閲讀活動《猴子摘桃》,老師引導幼兒看大圖書後,組織幼兒討論畫面內容,並設計一些過渡性的問句,幫助幼兒能將前後畫面內容。在理解畫面的延續與情節的發展中,使幼兒能將前後畫面聯繫起來看圖書,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小圖書閲讀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己閲讀、觀察畫面,自己發現每幅畫的變化,自己提出問題。幼兒在自我探索中,逐步體會到圖書畫面有故事的開始,故事的發展變化和故事結尾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畫面,每一幅畫前後都有聯繫。在不斷的體驗、感受中,幼兒獲得獨立閲讀的經驗。

2、 利用多媒體進行閲讀活動。

在閲讀活動中利用幻燈、投影、錄像等手段,進行教學活動,目的在於激發幼兒興趣,拓寬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閲讀內容。多媒體教育手段具有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特點。它經直觀生動的形象,使幼兒身臨其境、深受其感。在動態、立體的信息傳遞中,幼兒調動視覺、聽覺和感覺,更充實地把握閲讀內容。特別是對幼兒不能理解,有質疑的內容,多媒體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術條件,有利於幼兒重點觀察、分析、思考。如:在閲讀活動《迷路的小花貓》中,教師運用了多媒體,這一多媒體的運用馬上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震撼了孩子們的心靈,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錄像活動以後,我則讓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情節或某一片段。如孩子們觀看了錄像《貓和老鼠》後,我就問幼兒:“你喜歡老鼠還是貓?為什麼?請你來説説故事中最有趣的一段好嗎?”這下孩子們來勁了,紛紛掙着説“我喜歡老鼠,因為他很聰明。每次遇到貓來抓他時他都會想辦法對付貓,然後讓貓上當,自己卻逃走了”„„孩子們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在閲讀延續活動中,我則為幼兒提供頭飾、木偶、桌面玩具等,讓幼兒自己結伴表演,如讓幼兒觀看《白雪公主》以後,我就為幼兒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引導幼兒有表情地學説角色間的對話。

3、聽錄音講故事。

在區角活動中設立語言區,讓幼兒聽着錄音故事來複述故事內容,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學習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講述故事,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演,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幼兒的表演慾望。如聽完《龜兔賽跑》後,可問:“兔子跑得那麼快,烏龜爬得那麼慢,為什麼烏龜得了第一名?”在交流時,應以孩子説為主,老師必須注意傾聽,及時引導孩子的話題,使之緊緊圍繞故事主題,又能聯繫到自身或周圍的生活。引導孩子對故事內容和人物進行評價,提高孩子辨別、分析和概括能力。在幼兒充分理解和掌握這個故事內容以後讓幼兒進行表演,孩子們一下子很投入,表演起來可真是像模像樣的。

4、“小小新聞角”

--印尼發生了海嘯,有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大家一起為災區兒童募捐。

--春天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做好衞生保健工作,預防“非典”的傳播。

你可別以為電視台在播放新聞,這是我們的小小廣播員在廣播呢,而且能激發幼兒從小關心國事的情感。

5、“小青蛙故事賽”

小青蛙故事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孩子們通過故事比賽,增強了競賽意識,提高了幼兒講故事的能力。

6、“小小氣象員”

每天讓幼兒回家聽好天氣預報,第二天來園請一位幼兒模仿氣象員來預報今天的天氣情況,培養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要注重整合。

幼兒園早期閲讀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純粹的書面語言學習存在,因而我們應注意將早期閲讀活動與其它方面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讓幼兒開展自編自畫故事書、自編畫報、詩配畫、聽音樂編故事等活動。

這些活動目的在於幫助幼兒進行不同於符號的相互轉換,使幼兒將閲讀經驗遷移於其他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如幼兒自編自畫故事書,首先引導幼兒自編故事,並請幼兒將自編的故事在集體中講述與評析。教師啟發幼兒:“他編的故事主人公是誰?”“故事的開頭怎樣?”“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樣?”然後請幼兒將自己編故事配上與其情節相符的畫面,裝訂成冊,制定圖書。再如聽音樂編故事,讓幼兒先欣賞音樂,引導幼兒:“你覺得這段音樂裏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在這些過程中,使幼兒語言、想象、美術、個性等方面均得到發展。如:在早期閲讀中融入美術教學:幼兒的世界到處充滿着美麗的色彩,他們愛畫、愛玩、愛製作,可在美術活動中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早期閲讀《父與子》在幼兒對此文有初步的瞭解,就組織幼兒用繪畫形式展現自己的猜測、想象,讓幼兒動手又動腦,既能受到美的薰陶,又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四、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注重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根據美國對6歲兒童的閲讀調查的結果發現:具有閲讀能力的兒童求知慾旺盛,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會閲讀的兒童則對學習缺少興趣,沒有自信。可見幼兒早期閲讀經驗與以後的學習、生活的成功密切相關。但是,幼兒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不是僅僅靠組織1-2個專門的教育活動就能達到的。而是要我們把這一潛能的開發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幼兒的集體活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户外活動、只要有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我緊緊抓住,時刻把握,使得幼兒的潛能開發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此過程中使我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

以上,就是我對早期閲讀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與體會,早期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幼兒增長知識、開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閲讀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2

巧設提問,推進孩子繼續閲讀與思考

執筆:呂雪芳

在早期閲讀活動中少不了提問,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閲讀並交流互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閲讀需求與現狀,更無法推動孩子繼續閲讀與思考。因此,在各類閲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始終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於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才是最為有效的呢?通過多次的閲讀活動教學,我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總結出來與大家共享:

1.“步步推進”式的提問。

即將複雜的情節點進行梳理,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設計一連串有聯繫的提問,幫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終撥開雲霧,理清頭緒。如在閲讀故事《第二塊蛋糕》的第二個情節點時,我們可以以這樣一組提問,來啟發孩子思考。“小動物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做蛋糕?”“這次小狐狸搶走了蛋糕,小動物們為什麼都笑了呢?”“猜猜,狐狸的下場會是怎樣的呢?”,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難點,不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終都能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梳理了思緒,習得了有序思維的方式。

2.“天馬行空”式的提問。

考慮到中班幼兒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閲讀後的交流中,還是應以開放性的提問為主,提供幼兒大膽講述不同見解,且不會受到太多思維侷限的表達機會。如:故事“《貪吃的哈羅德》中的提問:“小動物在哈羅德的肚子裏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圖畫故事《幸好只是一個夢》中的提問:“小刺蝟看到大蘋果會怎麼想呢?”等等,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又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經驗,大膽的想象和猜測,並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於他人的看法。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助於幼兒用想象來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

3.“旁敲側擊”式的提問。

當孩子在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繼續順着前一個問題推進閲讀進程時,教師不妨換一個角度提出問題,讓孩子尋找到另一種思考的途徑,引發繼續閲讀的興趣。如在閲讀活動《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問“為什麼克利的模樣沒有變,可小動物們對他的態度卻有了變化?”,定會讓孩子們詫異,並不知所措,不如先讓孩子們比較小動物前後表情的變化,再比較小動物們兩次語言的變化,最後再來理解小動物們前後心理的變化,之前的比較看似並不重要,其實卻為之後的理解打下了鋪墊,也使孩子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並將這種思考與故事的前後畫面聯繫起來,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4.“順水推舟”式的提問。

為了更好的發揮幼兒閲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具有活力的閲讀教學氛圍,同時更為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教師在幼兒進入中班後期,不妨嘗試讓幼兒學會提問,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説説“你還有什麼看不懂的?”“你還想知道些什麼?”然後順着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以點帶面,鼓勵其他幼兒來解答問題,這樣即能有效地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洽幼兒間的關係,又能引發幼兒進一步閲讀的願望。

當然,我們還要指出,在設計提問時,必須注意幼兒個體的差異。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教師就應在活動中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提問,使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思想,表現自己的機會。尤其在中班年齡階段,如果能給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會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3

早期閲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藉變化着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藉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嬰幼兒在最初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閲讀的興趣和行為。嬰幼兒早期閲讀,是當前國內外非常關注的熱點之一。嬰幼兒進行早期閲讀活動,對其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影響其個性發展和學習成功的要件之一,它有利於嬰幼兒獲得語言、提高其閲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嬰幼兒正處於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1-3歲是兒童學習語言發音的關鍵期,2-3歲是掌握基本語法和句法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大腦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穩定腦結構,促進語言的發展,而早期閲讀是嬰幼兒語言發展關鍵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於嬰幼兒語言的發展。

幼兒的語言發展是一個原型不斷向對外擴充發展的過程,他們最初所學習、掌握的字、詞、句都會與某一特定的對象相聯繫,且有專指的特質,而且,幼兒生來具有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將會成為他們心智發展的原動力,教師只有深入接觸,瞭解他們還有的經驗基礎和原有的認知結構,就不難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其實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把早期閲讀認為是單單的識字活動,產生了一種偏面的現象,其實,早期閲讀的內容很廣泛,當今社會的一切信息、任何符號都能作為閲讀的一個內容。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踐、反思,我來談談對“早期閲讀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組織幼兒早期閲讀時,要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閲讀環境。 皮亞傑認為:“幼兒的發展是在與主客體交互過程中獲得的。”幼兒與客體環境交互作用越積極、主動,發展就越快。良好的閲讀環境能激發幼兒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為此在實踐中,我們非常重視閲讀環境的創設。

1、 為幼兒創設圖書角或圖書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提供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並定期更換讀物。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選擇讀物閲讀。

2、 創設閲讀牆面環境,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所以我們充分在教室牆面上(幼兒拿得到的地方)開闢“感知積累漢字”與“主動探索漢字”角。對閲讀活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放在“感知角”中;對在生活中遇見的常用漢字,由幼兒放人“探索角”中。幼兒可在空餘時間隨意翻玩、辯認,以激發幼兒感知認識漢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索漢字的慾望。

3、 創設閲讀活動區域角。閲讀內容通過看圖編故事、木偶表演、畫圖創編故事等形式表現,在講評時給幼兒表演的時間,培養幼兒勇於在集體中表演的大膽性格,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形式要新穎多樣。

閲讀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閲讀教育的過程。它是傳遞閲讀教育的信息,將閲讀教育目標落實到每一位幼兒身上,促使其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多類閲讀活動。

1、 大、小圖書閲讀活動交替進行。

中班

幼兒可以一個活動用大圖書,一個活動用小圖書,或一個活動中大小圖書都用,而小班幼兒則適合用大圖書閲讀,大班幼兒則適合用小圖書閲讀。大圖書閲讀能夠幫助幼兒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閲讀習慣。如:大圖書閲讀活動《猴子摘桃》,老師引導幼兒看大圖書後,組織幼兒討論畫面內容,並設計一些過渡性的問句,幫助幼兒能將前後畫面內容。在理解畫面的延續與情節的發展中,使幼兒能將前後畫面聯繫起來看圖書,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在小圖書閲讀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自己閲讀、觀察畫面,自己發現每幅畫的變化,自己提出問題。幼兒在自我探索中,逐步體會到圖書畫面有故事的開始,故事的發展變化和故事結尾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畫面,每一幅畫前後都有聯繫。在不斷的體驗、感受中,幼兒獲得獨立閲讀的經驗。

2、 利用多媒體進行閲讀活動。

在閲讀活動中利用幻燈、投影、錄像等手段,進行教學活動,目的在於激發幼兒興趣,拓寬信息渠道,全面深入理解閲讀內容。多媒體教育手段具有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特點。它經直觀生動的形象,使幼兒身臨其境、深受其感。在動態、立體的信息傳遞中,幼兒調動視覺、聽覺和感覺,更充實地把握閲讀內容。特別是對幼兒不能理解,有質疑的內容,多媒體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術條件,有利於幼兒重點觀察、分析、思考。如:在閲讀活動《迷路的小花貓》中,教師運用了多媒體,這一多媒體的運用馬上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震撼了孩子們的心靈,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錄像活動以後,我則讓幼兒講講自己最喜歡的某一情節或某一片段。如孩子們觀看了錄像《貓和老鼠》後,我就問幼兒:“你喜歡老鼠還是貓?為什麼?請你來説説故事中最有趣的一段好嗎?”這下孩子們來勁了,紛紛掙着説“我喜歡老鼠,因為他很聰明。每次遇到貓來抓他時他都會想辦法對付貓,然後讓貓上當,自己卻逃走了”孩子們講得津津有味,滔滔不絕。在閲讀延續活動中,我則為幼兒提供頭飾、木偶、桌面玩具等,讓幼兒自己結伴表演,如讓幼兒觀看《白雪公主》以後,我就為幼兒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引導幼兒有表情地學説角色間的對話。

3、聽錄音講故事。

在區角活動中設立語言區,讓幼兒聽着錄音故事來複述故事內容,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學習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講述故事,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演,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滿足了幼兒的表演慾望。如聽完《龜兔賽跑》後,可問:“兔子跑得那麼快,烏龜爬得那麼慢,為什麼烏龜得了第一名?”在交流時,應以孩子説為主,老師必須注意傾聽,及時引導孩子的話題,使之緊緊圍繞故事主題,又能聯繫到自身或周圍的生活。引導孩子對故事內容和人物進行評價,提高孩子辨別、分析和概括能力。在幼兒充分理解和掌握這個故事內容以後讓幼兒進行表演,孩子們一下子很投入,表演起來可真是像模像樣的。

4、“小小新聞角”

--印尼發生了海嘯,有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大家一起為災區兒童募捐。

--春天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做好衞生保健工作,預防“非典”的傳播。

你可別以為電視台在播放新聞,這是我們的小小廣播員在廣播呢,而且能激發幼兒從小關心國事的情感。

5、“小青蛙故事賽”

小青蛙故事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孩子們通過故事比賽,增強了競賽意識,提高了幼兒講故事的能力。

6、“小小氣象員”

每天讓幼兒回家聽好天氣預報,第二天來園請一位幼兒模仿氣象員來預報今天的天氣情況,培養了幼兒關心周圍事物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要注重整合。

幼兒園早期閲讀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事實上也不可能有純粹的書面語言學習存在,因而我們應注意將早期閲讀活動與其它方面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讓幼兒開展自編自畫故事書、自編畫報、詩配畫、聽音樂編故事等活動。

這些活動目的在於幫助幼兒進行不同於符號的相互轉換,使幼兒將閲讀經驗遷移於其他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如幼兒自編自畫故事書,首先引導幼兒自編故事,並請幼兒將自編的故事在集體中講述與評析。教師啟發幼兒:“他編的故事主人公是誰?”“故事的開頭怎樣?”“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怎樣?”然後請幼兒將自己編故事配上與其情節相符的畫面,裝訂成冊,制定圖書。再如聽音樂編故事,讓幼兒先欣賞音樂,引導幼兒:“你覺得這段音樂裏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在這些過程中,使幼兒語言、想象、美術、個性等方面均得到發展。如:在早期閲讀中融入美術教學:幼兒的世界到處充滿着美麗的色彩,他們愛畫、愛玩、愛製作,可在美術活動中抓住幼兒這一特點,早期閲讀《父與子》在幼兒對此文有初步的瞭解,就組織幼兒用繪畫形式展現自己的猜測、想象,讓幼兒動手又動腦,既能受到美的薰陶,又能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四、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注重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根據美國對6歲兒童的閲讀調查的結果發現:具有閲讀能力的兒童求知慾旺盛,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會閲讀的兒童則對學習缺少興趣,沒有自信。可見幼兒早期閲讀經驗與以後的學習、生活的成功密切相關。但是,幼兒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不是僅僅靠組織1-2個專門的教育活動就能達到的。而是要我們把這一潛能的開發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幼兒的集體活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户外活動、只要有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我緊緊抓住,時刻把握,使得幼兒的潛能開發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此過程中使我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

以上,就是我對早期閲讀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與體會,早期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幼兒增長知識、開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閲讀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4

巧設提問,推進孩子繼續閲讀與思考

執筆:呂雪芳

在早期閲讀活動中少不了提問,提問是成人與孩子共同閲讀並交流互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缺少了有效的交流,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閲讀需求與現狀,更無法推動孩子繼續閲讀與思考。因此,在各類閲讀活動中,提問的設計始終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對於中班孩子而言,怎樣的提問才是最為有效的呢?通過多次的閲讀活動教學,我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總結出來與大家共享:

1.“步步推進”式的提問。

即將複雜的情節點進行梳理,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規律,設計一連串有聯繫的提問,幫助孩子逐步深入理解,最終撥開雲霧,理清頭緒。如在閲讀故事《第二塊蛋糕》的第二個情節點時,我們可以以這樣一組提問,來啟發孩子思考。“小動物們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還要做蛋糕?”“這次小狐狸搶走了蛋糕,小動物們為什麼都笑了呢?”“猜猜,狐狸的下場會是怎樣的呢?”,通過一連串的問題,有效分解了故事理解中的難點,不僅使不同能力的孩子最終都能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梳理了思緒,習得了有序思維的方式。

2.“天馬行空”式的提問。

考慮到中班幼兒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占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在閲讀後的交流中,還是應以開放性的提問為主,提供幼兒大膽講述不同見解,且不會受到太多思維侷限的表達機會。如:故事“《貪吃的哈羅德》中的提問:“小動物在哈羅德的肚子裏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圖畫故事《幸好只是一個夢》中的提問:“小刺蝟看到大蘋果會怎麼想呢?”等等,這類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也就不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又而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經驗,大膽的想象和猜測,並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不同於他人的看法。這樣的提問方式有助於幼兒用想象來補充故事發展中的空間。

3.“旁敲側擊”式的提問。

當孩子在理解圖畫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繼續順着前一個問題推進閲讀進程時,教師不妨換一個角度提出問題,讓孩子尋找到另一種思考的途徑,引發繼續閲讀的興趣。如在閲讀活動《克利的微笑》中,若直接問“為什麼克利的模樣沒有變,可小動物們對他的態度卻有了變化?”,定會讓孩子們詫異,並不知所措,不如先讓孩子們比較小動物前後表情的變化,再比較小動物們兩次語言的變化,最後再來理解小動物們前後心理的變化,之前的比較看似並不重要,其實卻為之後的理解打下了鋪墊,也使孩子們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並將這種思考與故事的前後畫面聯繫起來,進一步理解故事的內容。4.“順水推舟”式的提問。

為了更好的發揮幼兒閲讀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營造具有活力的閲讀教學氛圍,同時更為了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積極思維的習慣,教師在幼兒進入中班後期,不妨嘗試讓幼兒學會提問,如:在共同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幼兒説説“你還有什麼看不懂的?”“你還想知道些什麼?”然後順着孩子們提出的問題,以點帶面,鼓勵其他幼兒來解答問題,這樣即能有效地激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融洽幼兒間的關係,又能引發幼兒進一步閲讀的願望。

當然,我們還要指出,在設計提問時,必須注意幼兒個體的差異。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教師就應在活動中設計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提問,使全體幼兒都有表達思想,表現自己的機會。尤其在中班年齡階段,如果能給孩子更多的表現機會,會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5

反思:如何讓幼兒愛上閲讀

前幾天幼兒園領導組織班級重新佈置區域角,豐富區域裏物品擺放,我們發動家長拿來許多幼兒喜歡的各種玩具放在區域裏,頓時班裏的區域馬上錦上添花。

區域時間到了,我們班的幼兒對區域活動有着濃厚的興趣。每當老師還沒有説完規則,幼兒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進區了。今天跟往常一樣,在教師的指令下,幼兒紛紛湧入區域角,看着孩子們在區域角里開心的遊戲着,突然發現有一個冷清清的區域—圖書區,那裏只有崔恆軼和劉靜雯兩名幼兒。這兩名幼兒平時都很內向,不喜歡説話。這時我對各個區角的人數做了相應的調整,避免個別區域擁擠。但是,在我的調整之後,圖書角內的幼兒也是手中拿着故事書,眼睛卻看着其他幼兒遊戲,看到這裏,我感覺,圖書區裏的幼兒好像受虐待了,真的是於心不忍。

分析:

在圖書區中,故事書都是以圖書為主,對於小班幼兒來説,他們能夠清楚的瞭解書中內容,但是為什麼就是沒有幼兒願意去欣賞呢?

此刻我馬上反思了自己,想起前幾天婷婷老師給我們培訓的《區域裏教師應該如何介入》,感覺現在應該馬上介入活動中,引導並鼓勵幼兒欣賞故事。幼兒天性喜歡遊戲,那我就用遊戲的方式介入,提高幼兒對圖式的閲讀興趣。如:“孩子們,我們先把書打開,看看誰發現的動物最多。”“誰先來告訴老師,這本書裏有什麼動物?”或“有個男孩走丟了,他最後找到媽媽了嗎?”“大家能幫他一起找媽媽嗎?”

問題説完後,就看到孩子們認真仔細的翻書,嘴裏還不停地與小夥伴交流着,瞬間,圖書區裏熱鬧了起來。

在每個區開設時,教師都要巡視觀察,當區域進行不下去時,要馬上用適當的方式介入。今天圖書區裏,幼兒興奮不高,是因為打開一本書,常常是無目的性,盲目的翻閲。當教師給幼兒提出了一些有趣的問題時,幼兒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從閲讀中找到答案,還培養了同伴之間的交流。

為了提高幼兒閲讀圖書的興趣,教師要採取多種多樣靈活多變的遊戲方式,調動幼兒閲讀圖書的積極性。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6

幼兒生來具有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這對他們的學習發展是十分有利的,教師只有深入接觸,瞭解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就不難激發其內在的學習動機,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把早期閲讀認為是單單的識字活動,產生了一種偏面的現象,其實,早期閲讀的內容很廣泛,當今社會的一切信息、任何符號都能作為閲讀的一個內容。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踐、反思,我來談談對“早期閲讀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組織幼兒早期閲讀時,要為幼兒創設豐富多彩的閲讀環境。

1、 為幼兒創設圖書角或圖書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提供各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幼兒讀物,並定期更換讀物。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選擇讀物閲讀。

2、 創設閲讀環境,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所以我們對閲讀活動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字,放在“感知角”中;對在生活中遇見的常用漢字,由幼兒放人“探索角”中。幼兒可在空餘時間隨意翻玩、辯認,以激發幼兒感知認識漢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探索漢字的慾望。

3、 創設閲讀活動區域角。閲讀內容通過看圖編故事、木偶表演、畫圖創編故事等形式表現,在講評時給幼兒表演的時間,培養幼兒勇於在集體中表演的大膽性格,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形式要新穎多樣。

閲讀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閲讀教育的過程。它是傳遞閲讀教育的信息,將閲讀教育目標落實到每一位幼兒身上,促使其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手段,開展多類閲讀活動。

三、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要注重整合。

幼兒園早期閲讀活動不是一種純粹的學習書面語言的活動,事實上也不可能純粹的書面語言學習存在,因而我們應注意將早期閲讀活動與其它方面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我們應該讓幼兒開展自編自畫故事書、自編畫報、詩配畫、聽音樂編故事等活動。這些活動目的在於幫助幼兒進行不同於符號的相互轉換,使幼兒將閲讀經驗遷移於其他活動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四、組織幼兒閲讀活動時,注重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幼兒早期閲讀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不是僅僅靠組織1-2個專門的教育活動就能達到的。而是要我們把這一潛能的開發滲透於一日活動之中,幼兒的集體活動、生活活動、遊戲活動、户外活動、只要有師生互動過程中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我緊緊抓住,時刻把握,使得幼兒的潛能開發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此過程中使我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引導者。

以上,就是我對早期閲讀的一些粗淺的認識與體會,早期閲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是幼兒增長知識、開拓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基礎,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閲讀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7

幼兒的結構遊戲的表現大多來源於周圍生活。孩子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越多,遊戲的內容就越豐富,充實與新穎。結構活動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技巧。如雪花片就具有方向性,多變化性的特點。如何使幼兒用不同材料拼搭出千姿百態美麗的造型,老師們就有計劃地從單個物體着手,並有意識的搭些物體放在室內供孩子們觀察,玩,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望,然後從易到難,從分解到組合,從單一主題到複雜主題,引導孩子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結構活動。

在本次遊戲中教師能夠觀察幼兒,瞭解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情感等,抓住教育鍥機,教師及時地介入,指導幼兒探索。把遊戲活動的權力還給孩子,走進幼兒的遊戲,改善調控幼兒的行為、關注幼兒的活動需要,給幼兒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間,讓幼兒充分的表現表達。如在遊戲初,幼兒只會隨意用紙箱壘高。遊戲反覆重複,沒有新意。教師以角色的身份介入遊戲,並提出問題:“高樓沒等建好就倒塌了,太可惜了。”在接下來的實踐中孩子們儘量把紙箱壘齊或用手扶住快要倒塌的高樓。孩子們觀察到紙箱的大小和秩序問題,並在實踐中證實他們的想法。在教師的參與下使遊戲有了新的進展。

在遊戲中,老師隨時觀察孩子並根據孩子的不同差異,提出不同要求,使孩子們在遊戲中都能人人蔘與獲得成功,從而調動孩子積極性,培養孩子自信心。如在搭建過程中,匈牙利館有兩次倒塌,出現了重複搭建,孩子們自己找到了原因後,大家合作自己動手重新搭建成功,孩子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非常有成就感!幼兒在遊戲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營造開放式遊戲環境,促進幼兒養成積極的思維方式,遇到問題要自己尋求幫助的辦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搭建高樓遊戲時,幼兒遇到了建築物倒塌、搭高夠不着等問題。教師就引發幼兒討論和再實踐的探索興趣。孩子們想出站在椅子上可以搭得高,自己能力達不到時可以請老師幫忙等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使遊戲更進一步深入下去,我們組織了不同形式的系統活動。如平時班中相互參觀學習,全園性的展示交流活動,老師們的結構技能技巧交流活動等。在實際活動中我們的結構遊戲活動得到了深化,發展,曾多次為縣,為家長開放過結構觀摩活動,得到了好評。

總之,通過結構遊戲,孩子們學到了許多,既培養了孩子善於交往,愛好合作的良好品德,又發展了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結構遊戲使孩子們更快樂,聰明。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8

幼兒又一次進入了建構區,有的幼兒先看了設計圖,然後再選擇了積木嘗試拼搭。而有的幼兒是先嚐試自己拼搭,沒有參考設計圖,完全是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在嘗試。

一位幼兒先選擇了兩塊長方形的積木做了柱子,他一邊很認真的在搭建,一邊仔細的看着設計圖紙,還説着:“再拿個長的。”於是,搭了兩層後,他選擇了一塊三角形的積木作為屋頂。不一會兒,他按照設計圖紙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兒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建,幼兒分別都搭建出了設計圖上的造型,而有的幼兒搭建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層樓高的房屋,以三角形為屋頂,是我上一次區角交流時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幼兒:“怎麼樣能把你們的房子連起來呢?房子和房子之間還有什麼呢?”有的説:“有路的”;有的説:“還有樹”。這時,我追問:“請你們再選一種積木來鋪路,把你們造的房子都合起來,像我們家的小區一樣。”幼兒很快就動手了,分別找了圓形插塑的積木作為馬路,而有的幼兒則是選擇了塊圓形的塑料積木作為樹。很快,孩子們的興趣又開始很高漲,區域內的建築物也沒有原先的那麼獨立、凌亂。

我的思考:

通過環境上的調整後,我發現幼兒對建構的興趣又開始膨脹了。他們漸漸的關注到了屏風上的設計圖,也能完成設計圖上的內容。但是對於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説這些設計圖上的內容過於的簡單,他們一會兒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較弱的幼兒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於是,幼兒現有的建構經驗以及材料的層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1、區域環境的調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兒參考。對於一些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説可以先看着這些拼搭好的實物圖進行拼搭。同時,也增加了一些幼兒常見的建築物的照片。比如:超市、幼兒園、滑滑梯、醫院、我們生活的小區等。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過談話活動、實地參觀等方式,先帶孩子去認識了這些建築,然後再投放進區域活動中,也隨着孩子建構經驗的豐富不斷的做調整。

2、材料的調整:增加了一些廢舊材料,如:各種空的易拉罐、捲筒紙芯瓶子、椰奶罐、大紙盒等。這些材料都來自幼兒與家長們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經常在家中玩的建構材料。幼兒已經積累了一些“拼搭”的經驗,因而有選擇的將這些材料投放到區域中,同時也不斷的更新。

3、幼兒經驗的積累:帶領幼兒參觀中大班哥哥姐姐們搭建的房子,參觀他們的建構角。以及帶領孩子參觀一些常見的房屋建築,如:我們的幼兒園,欣賞、討論幼兒園的房子,不斷的豐富幼兒的經驗。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9

幾乎每個人都在感歎,為何時間過的這麼快!在忙忙碌碌中,半個學期過去了。回首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望着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找到一種自豪感。這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緒,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曾經聽人説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三心”:愛心、童心和細心。我也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的做到這“三心”,用愛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們遊戲,用細心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我認為具有一顆愛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兒園是個兒童的世界,而我們正生活在這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裏,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一株株纖細的幼苗,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有愛,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藝術。每次的教學活動我都認真對待,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更好、更快、更開心地接受教師所授的內容,我總是不斷的嘗試、探索、創新。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長好、學好、玩好,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綱要”為準則和曹盼老師一起商議、討論,制訂了班級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各類計劃。在一日活動中不僅以遊戲貫穿各科教學,還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使班裏每個幼兒都在温馨、歡樂的環境中身心愉快地學習、生活。

在家園互動中,我認真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因為我知道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們的支持和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接送時間、校訊通、幼兒園網站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適時地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同時,孩子們在幼兒園裏遇到了什麼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繫,家園一致共同教育。

在業務學習中,我認真學習同事的經驗並仔細認真地做好記錄,在活動後的空餘時間認真思考推敲。在週末休息時,我會閲讀一些幼教雜誌,如《幼兒教育》、《早期教育》等等,上網查閲有關幼教資料,借閲與教育教學有用的各類書籍和音像資料進行觀看學習。同時我還積極參加園內組織的各項活動。

在這半學期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但這還遠遠不夠,尤其在教學活動的環節設計上還有不足,還需進一步努力。雖然我沒有什麼驕人的成績,但每個孩子的進步使我感到欣慰,也給了我幹勁。我將在工作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把工作做的更好。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10

敬愛的各位領導:

開學初,由於我園對校車的忽視管理,造成校車閩c於20xx年9月19日、閩c於9月23日違規超載各1人。在此事件發生後,董事會、園長高度重視,作為舉辦者和園領導沒有做到應有的職責,在此錯誤中應負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我們認真反思,深刻自剖,認識到自己所犯違規超載行為的嚴重性,為此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校車安全上級領導三令五申,一再強調規紀,提醒不得違規,可我們卻沒有把話放在心上,沒有重視,這些都是不應該的。在此,我們謹向各位領導做出深刻檢討。

董事會及領導當即召開校車安全例會,要求各教職工舉一反三,認真反思,提高安全責任意識,加強校車安全管理,保證今後絕不再有超載及其它違規事件的發生。以後,我們必須做到時刻繃緊安全管理這根弦,始終將校車管理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確保校車運行安全、規範、有序。生命安全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幼兒園安全工作關係着廣大師生員工的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關係着幼兒園和社會的發展穩定,校車安全是我們必須當作一項長期的主要任務。為了孩子們的生命安全,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加強校車的監管力度,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在校車安全的規範管理上,盡好我們的應有職責,真正為我們的孩子們提供一條安全可靠的上學之路。最後,對於你們及時給予的批評,讓我們及時反省的機會,深表感謝!

檢討人:

X年XX月XX日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11

別小看了孩子數學活動時,幼兒在進行操作練習——採蘑菇。説“採蘑菇”,其實也就是要求幼兒把書上的不乾膠蘑菇撕下來,然後再按小兔籃子上的數字進行粘貼。幼兒在操作的時候,需要先把書翻到中縫,撕下不乾膠蘑菇,然後再翻到書的前頁貼上,操作時,幼兒需要來回翻書,這樣不僅操作速度慢而且顯得特別麻煩。

該教給孩子一個怎樣的簡便易行的方法呢 我正在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我看見詩函小朋友把“蘑菇”撕下後,全部貼在她的五個小手指上,然後再翻到書的前頁一個一個貼起來。咦,這樣還真省事多了。我向小朋友介紹了詩函的方法,並鼓勵他們也可以想出別的又快又好的方法。這樣可好了,幼兒想出了很多方法,他們做起練習來省事多了,速度自然也加快了。

孩子們的舉動,又讓我想起不久前發生的一件事情。班上新添置了一種軟塑料玩具,這種玩具能拼插出許多玩具,我想我不出示拼插示範圖,看孩子們能拼插出多少種。説真的,當時我還以為孩子們沒有我的示範指導,根本就不會拼插出什麼,所以,當我眼前出現一件件造型別致的手提包、彩鏈、頭飾等作品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興奮地把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出來,並鼓勵他們想出更多更好的玩的方法。這樣一來,孩子們玩得更投入了,普通的軟塑料玩具因為有了孩子的創造和想象而變得格外生動、有趣。

其實,很多的時候,我們會經常面對幼兒獨特的、有創意的想法,只是常常不經意間就被我們忽略了。細想起來,在他們大膽、童真、稚氣的想法背後,又會有多少智慧的火花呢 身為教師的我們,千萬不能小看了孩子,而是要善於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發現他們富於創造性的想法,並適時地給予積極有效的評價和支持;此外,教師還要給孩子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和條件,發揮同伴羣體的相互模仿、激勵作用,促進幼兒羣體共同發展。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12

幼兒園教學反思——失敗後的反思

組織小班角色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灶、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知道了。”可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説:“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説:“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為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眾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角色、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可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知道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內容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為小班的角色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 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為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為宜。隨着遊戲開展的需要和孩子經驗的豐富,可逐步增加玩具的種類和數量,以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豐富遊戲內容。

幼兒園教師閲讀反思 篇13

《我會放玩具》是一個數學活動,此活動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其一,玩具是幼兒熟悉和喜愛,對於自己的玩具幼兒是非常熟悉的,他們一定會有許多話可説。包括玩具名稱、玩法、玩具的由來等等。 活動材料是他們平時最喜歡接觸的東西,應該活動起來沒什麼難度。其二,在生活中,幼兒有擺放玩具的生活經驗,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幼兒學習玩具歸類等。

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主要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將具有相同特點的玩具擺放在一起。首先我先用"送玩具"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抱一抱,玩一玩的過程中熟悉,親近學習的材料--玩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認識每個玩具,其次在幼兒初步體驗玩玩具是快樂的基礎上,再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怎麼擺放玩具才能讓大家一看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引導幼兒對玩具的分類,動物和動物一類,交通工具和交通工具一類,蔬菜和蔬菜一類等等,促進幼兒在自然狀態下進入學習分類的情境產生分玩具的慾望,在幼兒嘗試分類擺放玩具時,強調將相同的一玩具放在一起,並學會説:"什麼和什麼放在一起"。這個活動過程中需要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後再進行操作,鍛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然後可以再幫助幼兒初步瞭解玩具的材質及特性,有的玩具是經不起重重的敲擊得,容易造成玩具損壞。玩具丟地上也容易損壞,甚至導致玩具丟失。應做到輕輕拿,輕輕放。玩具是小朋友最喜歡的,説起玩具孩子們可以説出一大堆。最後,教育孩子們要愛護玩具,學會整理玩具,學會將玩具進行分類,做到將不同類型的玩具分開擺放,將一類玩具放在一起,不把玩具仍地上,玩好要將玩具整理分理,整齊的放好。最後,由於我還是一個新老師,剛接觸幼兒教育方面,所以很多方面做的思考還不完善,有待加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lm3w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