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堅持師生間、生生間雙主體多邊互動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信任他們的創造潛能,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幼兒園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説一説一個蘋果可用幾表示,一枝鉛筆用幾表示,一筐蘋果又用幾表示?讓學生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單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有時它還不是表示數量的多少。如運動服上的數並不表示運動員的人數,而是表示運動員順序的序號或代號。

通過這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雖然學生的年齡較小,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當我讓學生舉例説出生活中的單個“1”和整體“1”時,他們都非常踴躍地搶着回答。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2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中班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活動前我們對活動的內容進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中班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導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後,對導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導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導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通過讓幼兒摸一摸,通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手指遊戲變魔術導入,教師通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通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導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遊戲的方法具有神祕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置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教研組老師們聽課後向我們執教老師也反映了這個問題,爭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教師除了運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通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通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讓你收穫更多。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3

在與孩子講《會遊動的小島》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們的熱情很高。因為《會遊動的小島》這個故事材料十分特殊,四副圖之間既有相互的關聯,又能打亂圖序進行新的故事創編,能夠引發幼兒的好奇心與創造性。《兩個好朋友》的語言活動正是利用這一契合點,立足對故事中圖片不同排列順序的理解,來引發幼兒進行多角度創編故事,提高幼兒語言表述潛力。活動沿用了小鳥和小烏龜這兩個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着鮮明外形特徵的動物形象,使幼兒的熱情得到延續,體驗到了創編活動的快樂。淺顯的故事構思和生動的故事情節、多變的故事畫面,為幼兒帶給了反覆閲讀、主動創編的機會。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4

我們團隊在接到小班“跳”的主題內容後,首先翻閲了關於小班幼兒體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小班主要有:縱跳、觸物跳、從高往下跳、單腳跳、雙腳跳等幾個內容。我們結合我園小班關於跳的原有經驗,選擇了雙腳併攏跳和雙腳分開跳的教學內容。

我們團隊在中午商量形成初步教案後,下午立即進行了試教活動。我作為執教者作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體育活動的“味道“不夠濃郁,跟體育遊戲的區別值得深思。因為是小班的體育活動,我們總是倡導情境化的遊戲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的趣味性和探索欲,但是鍛鍊的形式和強度有待斟酌。適當滲透隊列隊形和體育活動的指令應該會更好些。

其次,幼兒常規的收放性。由於我們一直倡導讓每個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嘗試的空間,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個體化需求體現的也較為明顯,為了更好的滿足個體需求,使得活動的自由性偏多。如何收放比例得當是個團隊接下來值得探討的問題。

最後,本次活動重點在於鞏固雙腳併攏跳、新學雙腳分開跳,難度在於雙腳分開、併攏的交替練習。活動支教過程中,難點的突破主要在於第三環節的“送禮物”過小路環節,若之前能適當進行難點前置,幼兒原地自由練習雙腳併攏、分開交替跳,對接下來的難點突破應該會有更好的效果。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5

這天我執教的是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羣眾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靠心理。平時在家裏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説“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我採用的是最簡單的形式,以圖片的形式展開課程。寶寶們對圖片也有很大的興趣,個性是小動物的圖片,當我拿出小兔的圖片,寶寶們都很大聲地説:“這是小白兔。”《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兒歌,主要是讓寶寶們透過小動物喜歡吃什麼,並且它們是啊嗚啊嗚吃的,延伸到我們寶寶最喜歡吃什麼。我對兒歌進行了改動,將“寶寶自己吃飯,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句中,讓寶寶們自己先説你喜歡吃什麼,是怎樣吃的?那有些寶寶就會很快想到自己想吃什麼,比如説吃蝦,那能夠請他創編一下兒歌:“寶寶自己吃蝦,啊嗚啊嗚吃得香。”寶寶在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想説説自己想吃的東西,而且都能將語句完整地表述出來。

就應説《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活動開展的還是十分順利的,寶寶們也明白了要自己動手吃飯,而且吃飯原先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透過這次活動,我們班的寶寶中午用餐也比以前好很多了,大家都在啊嗚啊嗚香香地吃飯,也能持續桌面和地面的乾淨了。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6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恆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知道,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很多時候不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老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着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鐘的時間裏,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於孩子之間在一起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老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面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可以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誌”等。讓幼兒主動獲取一定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7

組織小班主角遊戲時,我在“娃娃家”投放了各式各樣的玩具,有煤氣灶、鍋、鏟、杯子、碗、盤子、衣服、梳子、電吹風、剪刀、衣架、洗衣機、熱水器等。遊戲前,我特地向孩子們提出要求:“要愛惜玩具,不爭搶,玩後要把玩具放回原處。”孩子們都響亮地回答:“明白了。”但是,遊戲還沒開始,孩子們就亂了套了,琳琳和娜娜像拉大鋸似的搶着鍋子,娜娜説:“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琳琳説:“我是媽媽,我才能煮飯。”琛琛哭着跑過來:“老師,明明搶我的手機,不讓我當爸爸。”明明爭辯着:“他是弟弟,我才是爸爸,弟弟不能全手機。”琪琪和詩詩為搶電吹風也吵了起來……遊戲無法進行下去了。

我準備了那麼多的玩具材料,目的是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促進遊戲的發展,但結果是幼兒對玩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遊戲卻無法開展下去。問題正是出在我沒有充分思考小班幼兒的遊戲特點。小班幼兒模仿和從眾心理強,看到同伴玩什麼也要跟着玩什麼,所以會出現爭搶主角、爭搶玩具的現象。可見只投放種類多樣,但數量只有一套的玩具是無法使遊戲順利開展的。

有了前車之鑑,在接下來的遊戲中,我在每個“娃娃家”投放了兩套及以上的玩具。孩子手頭都有玩具了,爭搶現象確實少了很多。但是,新的問題出現了。只見每個“娃娃家”的桌子上都堆滿了碗、盤子、勺子等,地上也放着菜籃子、洗菜盆等。峯峯從菜籃裏拿了一個蘿蔔,望着滿桌子的東西不明白往哪兒放,最後乾脆掀開鍋蓋把蘿蔔放在鍋裏;寧寧拿起所有瓶瓶罐罐全往鍋裏扔……又亂了套了。

投放數量充足、種類多樣的玩具減少了爭執和衝突,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是我對小班幼兒缺乏全面、深入的瞭解。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遊戲資料相對單純,因而玩具多了反而影響遊戲的開展,而只能停留在簡單的玩具操作上。,那麼,如何科學地為小班的主角遊戲投放玩具材料呢經過幾次嘗試,我逐漸明白:同一主題的材料應多套,但種類數量不能過多,應根據階段分層次投放玩具。遊戲初期的玩具種類一般以四五種為宜,相同材料以兩套為宜。隨着遊戲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8

我用引發對童話故事《龜兔賽跑》的回憶,説説兔子為什麼會輸。這次兔子又要向烏龜發起挑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中先讓幼兒猜測小兔子會怎樣跟烏龜説,然後利用課件,讓幼兒學習歌詞(對面的烏龜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雖然上次輸給了你,但是我會努力),並體驗兔子不服氣的情緒;烏龜會理解挑戰嗎?會怎樣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不會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才不會把你放在眼裏。)先引起幼兒的猜測,再看課件,幼兒學習的興趣很高,再加上動作,體驗烏龜自信的情緒。

活動中請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烏龜,做出不服輸和自信的表情和動作,幼兒用心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兒熟悉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後面的邊唱邊表演的環節個性得順利,掀起了活動高潮。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必須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必須的態度體驗、行為體驗,從而幫忙學生有效參與,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9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講《水果屋》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説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上週,幼兒園組織了一次教學觀摩活動,我在工作允許的時間內,儘量前往學習,各位老師的教師的教學經驗都比我豐富許多,在聽課過程中我更感到自己在這方面的欠缺。我很希望自己能多有這種學習的機會,感受並吸納各位教師的長處。針對自己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所思所想與不足之處在此做一總結。

我在選材上曾經考慮過音樂欣賞,題材與音樂都已找到,之所以沒有用,不是因為害怕嘗試,因為對我來講,無論是藝術欣賞還是語言,我都一樣屬於嘗試,以前都沒教過。我沒選擇上的原因是我在音樂方面對節奏的感受並不敏感。今天我在反思語言教學之前之所以會提到此節,是因為正是此選材環節讓我感到自己的第一個弱點,音樂節奏或説樂感方面的弱勢。

現在我言歸正傳來談談我這節課吧。這節課我選擇的是,它在教參中的目標要求1)是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2)是讓他們學説”圓變成了什麼”我在設計這次活動時將目標的第二條改為讓幼兒為他所變得東西注入語言。這條我也想到會有些難度,但我認為幼兒的思維正是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我應該在這方面做些嘗試,我很喜歡有些教師上課的活躍氣氛與動靜交替的教學設計,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兩次遊戲,第一次的拍手遊戲作為引出,最後的圓圈操作為結束,開始由於緊張差點忘了台詞,中間愣了幾秒鐘。接下來的過程我運用了教參的第一個環節,教師來變圓,然後再請幼兒來變。在這個環節中,我發現了一個大的毛病,幼兒都跟着我變的在説,,可以説我先出示的圖片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幼兒的思維,如果有下一次,我會先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先去想去説,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急於去塞給他們。接下來的環節我沒有按照教參的過程,它是請幼兒來繪畫,因為考慮到繪畫的時間不易控制,另外,我上的是一節語言課應以説為主,而我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所以我只給幼兒了一個畫着圓的白紙,請他們去想去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而不必畫.在請幼兒為他們變出的東西賦予語言時,幼兒很多都回答:它不會説話,”我沒聽到它講話,”我不知道它講什麼”幼兒的這種回答大致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我的引導語用的不準確,用的不夠到位;一個是幼兒沒有或很少有這方面的訓練想象遊戲,經過再三的努力,終於我聽到那些東西講話了,雖然很簡單也很重複,但是終於開口了,在我假模假樣的掏禮物給他們時,很多幼兒説:“什麼也沒有”我的目的是希望給幼兒一個假象的空間,可是由於自己的語言包括自己的形體語言表現的都不到位,導致的結果是讓我自己感到像是中的那個騙子。這節課雖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但總的來講也是我的真實水平,在評課時能聽到説我上的還不錯,我真的已經很高興了。

這次活動讓我真的收穫不小,除了在大的方面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外,小的方面也讓我在自己的語言課上嘗試了一下自己的方式,從中我也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不要緊守教參中的設計過程,教參只是教師的一個參考資料而已。另外我有了一個最大的感受,放鬆自己,儘量去做好,不要想結果,只有你放開了,孩子才會無拘無束。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0

比較多少是小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比較方法,能夠正確的比較出物體的多少。活動前準備充分,不但有多樣的教具還給幼兒準備多種操作材料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掌握。現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

一、語言描述欠條理。

活動開始,教師用小貓釣魚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第一隻小貓釣了2條魚,第二隻小貓釣了三條魚,問一問誰釣的多。(一一對應擺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説出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孩子們只能回答出這個是兩條,這個是三條。接着教師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瞭解一一對應的方法,理論性的小結似乎不能讓孩子們理解,於是轉換了語言的描述,用“找朋友”的遊戲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一一對應,只有一條小魚沒有朋友,所以第二排的小魚比第一排的小魚多。

二、操作材料應簡單有效。

為進一步使幼兒掌握一一對應的方法,活動前準備了多種材料:蘑菇、雪花片、五角星、小紅花。多種材料擺放在桌上,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擺放,但是活動中出現了小小的混亂:物品較多幼兒擺放起來不方便,雪花片等玩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不能根據教師的要求去比較蘑菇與小紅花的多少。活動後反思,可以為幼兒提供兩種材料,種類不在多,實用就好,為的是達到一一擺放、一一對應比較的目的。

活動過程中孩子充滿興趣,能夠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並能夠説出“誰多、誰少、一樣多”。當然還有孩子們精彩的回答:延伸活動中翻看《幼兒用書》,分辨誰多誰少,“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小花多還是小碗多?”回答:“小花多……”“怎樣才能讓小碗和小花一樣多?”回答“放上一個大蝦……”哈哈,對呀這樣也叫一樣多,個數相等嘛;“怎樣讓蝴蝶和蘋果一樣多?”回答“飛來一隻蝴蝶……”孩子的想象是很豐富的,像一本美麗的童話書,原來科學活動會這樣有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1

現在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們小班的孩子們也都要早早的起牀,然後冒着寒風來到幼兒園。有些寶寶來到班級後,會和我説:“老師,好冷呀。”我會摸摸他們的小手,的確冰冰涼的。不過有些幼兒帶着手套來,他們的小手就不是那麼冷了。在冬天手套幾乎是每個幼兒都會用到的保暖用品,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感知冬天的手套的不同款式及材質,又通過幼兒的自我嘗試探索如何戴手套,來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意識、提高幼兒動手能力。而且本次活動我始終圍繞:觀察討論——初步嘗試(發現問題)——再次嘗試(解決問題)——總結經驗這一探究模式進行,即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與我班子課題相符。

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了解手套的不同質地和樣式;難點定為探索如何戴手套。為了使幼兒瞭解到手套的不同材質及款式,我首先給予了幼兒大膽表述的機會,介紹自己的手套,在介紹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幼兒發現手套材料、款式的不同,在醒目的圖譜的幫助下,幼兒很快就突破了這一學習上的重點。

掌握正確的戴手套的方法是這一活動的難點所在,在突破難點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循序漸進、尊重個體差異等教學原則。先讓幼兒初步嘗試,在初步嘗試中去發現問題,其次我又給予幼兒再次嘗試的機會,在再次嘗試中去解決問題。考慮到幼兒個體的差異性,在本環節中我讓剛才戴好的幼兒換一副款式不同的手套戴一戴,請戴錯的小朋友再把手套重新戴一戴,使每位幼兒真正牢固地掌握戴手套的正確方法。在幼兒的初步嘗試戴手套中,我發現戴合指手套幼兒比較容易正確掌握,而嘗試戴五指手套的幼兒中大多幼兒的五個小手指沒有一一對應的伸進手套中。於是,在以下的講解中,我做了調整,將重點放在瞭如何正確戴五指手套,並結合兒歌的形式為幼兒小結戴手套的祕訣:“圖案朝上平平放,拇指擺擺對對齊,五個手指分分開,小手慢慢往裏伸”,再引導幼兒通過比較,使幼兒發現戴合指手套與五指手套的不同(手形的不同),即大大縮短了教學的時間,又可在觀察比較中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於受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緣故,整個活動中教師的引導語也多,教師地位不夠“隱性”,應完全放手讓孩子去探索、操作、交流。整個活動中教師應只是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突破活動的難點:探索如何戴手套的過程中,應放手讓幼兒主動地去探索、交流和合作。可以請沒有戴成功的幼兒説出自己的困難再請戴成功的幼兒為他(她)解決問題,把活動的主動權還給了幼兒,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2

藝術教肓是實施美肓的主要途徑,繪畫作為藝術表現的重要形式,在幼兒園深受幼兒喜愛。幼兒藉助繪畫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着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其作用應該主要體現在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其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那麼,如何在繪畫中讓幼兒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又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繪畫變成幼兒自由想象、大膽創作、體驗快樂的活動呢?目前幼兒園的繪畫活動還存在幾個不足。

一、教是為了不教,教是力求實現幼兒自主地可持續發展,技法是表現想象創造的手段。為了使幼兒達到表現想象創造結果的需要,教師要傳授一些必要的技法知識。但是正如報告中提到的“教是為了不教,教是力求實現幼兒自主地可持續發展。在幼兒繪畫教學中,教師不能為傳授技法而教技法,在傳授技法的同時要鼓勵幼兒舉一反三。例如:在活動“可愛的小雞”中,首先通過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從雞蛋畫出一隻小雞,然後可以鼓勵啟發幼兒吃蟲子的小雞怎麼畫?抬着頭的小雞怎麼畫?小雞的一家怎麼畫?小雞幼兒園怎麼畫?或者教師講一個關於小雞的故事看看幼兒怎麼表現?等等。不要把幼兒的思維只限制在一個事物上。

二、正確對待幼兒繪畫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由於受到繪畫技能的限制,孩子們在繪畫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都需要老師的仔細分析與認真對待。比如,有的孩子在繪畫時色彩單一。我們班級有一位小女孩,她在繪畫過程中不愛換筆,從頭至尾都使用一種顏色:黃色。即便是在黃色的手工紙上作畫,她還是不會變換色彩。當你引導她換一種顏色的時候,她會説:“我就喜歡這個顏色!”面對這種情況,我分析,由於這個孩子比較內向,她偏愛黃色,認為黃色是最漂亮的顏色,即使引導她去換一個顏色,她也會認為這個顏色夠漂亮了。所以無論你怎樣説,她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畫。可是面對孩子技能上出現的問題,你不能説“你這顏色不好看!”“你怎麼老用一個顏色啊?”“看老師怎麼畫的!”“趕緊換個顏色!”這樣説都會讓孩子失去興趣和信心。於是我設計一些有利於提高孩子用色繪畫的活動,如“筆寶寶跳舞”讓每支小筆都來跳舞;“神奇的七色花”,看看誰的花兒顏色最漂亮;“會變的顏色”,用水粉的三原色調出多種色彩。讓孩子對色彩獲得美感體驗,提高她的用色能力。

三、留給幼兒廣闊的想象創造的空間.教師在教學中要留給幼兒廣闊的想象創造的空間,發展幼兒的自我個性。幼兒在美術創造上往往表現的最大膽和最有活力,他們常常會畫出成人意想不到的圖像。他們會把生氣的人臉塗成黑色,把爸爸的鬍子表現的特別明顯與誇張,把要拿東西的手畫得比身子還長------這就是幼兒自己想象創造的結果,教師不能簡單的用對或錯、好與壞來評價孩子的想法。自由想象創作空間的擴大,可有效提高幼兒繪畫積極性,促進孩子隨心所欲,大膽表現,最大限度地發掘幼兒內在創造力和表現力。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手中的五彩畫筆才能畫出更加富於創意的、五彩繽紛的兒童畫。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3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範文之教學反思: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麼辦 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 要知道,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起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裏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麼有意思。終於,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着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 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心情非常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 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 ”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特別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特別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教學反思《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 ”大家齊聲説:“知道,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 ”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説:“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説:“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説:“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 ”這時馬昕宇臉上非常嚴肅地説:“昨天,我在電視裏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乾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乾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裏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後來他們每天用水非常節約,一個小孩不小心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馬上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稜説:“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説:“趙玲今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説着説着,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應該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可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説:“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説---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馬上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 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説:“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裏裝了幾隻小袋鼠呀 ”“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 ”王志偉歪着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説:“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評析與反思:

1、創設環境,激發思維。幼兒思維的活躍程度有賴於所處的環境狀態,孩子在輕鬆狀態下思維的空間會很大,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也顯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説明了這一點,王志偉小朋友平時比較內向,而他提出的問題也許困擾了他一段時間,當教師在與幼兒一起愉快建構時,他的心理處於放鬆狀態,所以提出問題顯得很自然,而幼兒在討論問題時思維是非常活躍的,他們會聯想到平時所獲得的信息、觀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電視新聞。因此教師要注意創設寬鬆、自然的活動環境,同時也要敏鋭地觀察孩子的注意點和感興趣的話題。良好教育環境的設計應發揮多層面的教育功能。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4

幼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創造教育活動,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潛力,同時又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的一個過程。因為前段時間朱老師向家長開放日時上了一節《小精靈的魔法湯》小朋友們對這個魔法都很感興趣,從此愛上了變魔術,只要是與魔法有關的小朋友們都很感興趣,所以在活動的一開始部分我就以魔術的形式引出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我班小朋友也學畫了各種各樣不同的魚,所以我設計了《魚兒.變變變》這一堂課,中班年齡段的孩子可以讓他們嘗試各種繪畫的方法,所以在這一次活動中我就採用油水分離這種繪畫技巧,感受油水分離帶來的這一種神奇的畫法與效果.魚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對於魚的外型特徵幼兒已相當的瞭解和熟悉,所以要從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繪畫發展水平出發,以幼兒發展為本,充分的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設計,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充分調動幼兒的繪畫熱情和興趣,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創設“小魚不見了”的問題情境勾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索及創作的慾望。

並運用多種繪畫材料、工具,通過用蠟筆和水粉間的常用又獨特的組合方式來進行美術創作,引導幼兒自主創造,表達自己的意圖及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讓幼兒盡情地表現,畫出他自己喜歡的、富有創造性、個性的魚,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在教學方法上利用直觀教學和幼兒操作法相結合。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5

——幽默對待因受挫而生氣的孩子

今天的數學活動是“找出數字的好朋友”,很多小朋友一下子就説出了黑板上的數字的好朋友,即少一和多一的數字。但是一向被爸爸媽媽捧在天上的朵朵卻連着説錯了兩個,我請她坐下來再好好想想,待會兒再請她來找別的數字的朋友,轉而請了別的小朋友。沒一會兒,坐在莉莉邊上的小朋友大聲喊道:“老師,莉莉哭了。”莉莉一直被爸爸媽媽寵着,很少受到挫折,因而一小點的挫折就讓她感覺自己很受傷很委屈,難受地哭了起來。莉莉沒有找到數字的好朋友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單純的鼓勵她“其實你很棒的”這樣的話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正所謂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我就要用幽默的語言幫助其從她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案例實錄:

教師:“呀,你們聽。數字寶寶8正在哭呢!嗚…嗚”

幼兒:“老師,哪兒有哭聲呀?”

教師:“你再仔細聽,嗚…嗚,聽見了吧!”

幼兒:“老師,好像真的有哭聲呢,我也聽見了。”

幼兒:“我好像也聽到了呢,真的有,它在哭。”

孩子們被我説的像真的一樣的描述給感染了,感覺自己真的聽到了數字8的哭聲。此時莉莉已經進入到我説的情景中,但是沒有很積極的融入,依然在旁觀。

教師:“我來問問它,為什麼哭呀?”“哦,原來是沒有好朋友了,它覺得很孤單。它還説,莉莉是她的小主人,她一定能幫它找到好朋友的。”

莉莉:“老師,對,我是8的小主人,我可以的幫它找到好朋友的。它的好朋友是7和9。”莉莉顯得很激動,也很自豪。

教師:“你們聽,數字8笑了。哈哈…哈哈,莉莉幫它找到了好朋友,它不孤單了,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兒了。它叫我謝謝莉莉呢。”

分析:如果在莉莉受挫時教師置之不理,任由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莉莉就有可能因為這次受挫而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變得不自信,對科學活動的積極性也會減弱。而教師用風趣幽默的態度設置情景,巧妙地幫助莉莉搬掉這塊絆倒自己的石頭,讓她從自己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重新回覆自信。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6

《親一親》是一首遊戲化的兒歌。理解圖夾文,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從生活中尋找關係密切的一對物品,進行創編,發準象聲詞。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對活動內容很感興趣。我採用示範模仿、視聽結合、探究交流等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學習句型____親____,__________,我出示了相應的教具,利用已有經驗“碰一碰”遊戲,讓孩子更好的掌握象聲詞。

活動開始,我讓小朋友把小手藏起來玩《小手在哪裏》的遊戲,這樣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幼兒親自感受了象聲詞:啪啪,啪啪啪、砰砰,砰砰砰等,並學習説一説。 接下來我根據兒歌內容出示了相應課件,讓孩子感知了解了兒歌的內容。藉助課件圖片,很好地幫助孩子學習和記憶了兒歌的順序。在孩子感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用語言並結合動作表現了兒歌的內容。在活動小腳親地板時,孩子們情緒很激動,咚咚咚地親個沒完,活動秩序稍顯混亂,於是我引導孩子繼續觀察圖片,當時有些幼兒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個別幼兒看到小朋友都認真聽講了,也自覺地專注下面的活動。

為了使幼兒更好的進行創編活動,我藉助多種玩具鞏固幼兒對句型的學習,幫助幼兒玩一玩,編一編,讓幼兒通過對玩具的探究、創編兒歌,使每個幼兒都得到了練習。都有練習、講述的機會,孩子們玩得愉快、學得開心。

活動最後,我讓小朋友回憶,自己是怎樣親爸爸____的,會發出什麼聲音(啵啵、啵啵啵),孩子的激情一下子達到了高潮,因此我在兒歌《親一親》最後加上了一句“寶寶親媽媽(爸爸)”,有助於幫助幼兒對兒歌的記憶和理解。加上最後的創編,我認為説課稿一年後,我們將收穫友誼、理想。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7

今天我上的這節課是一年級的一節羣文閲讀研究課《有意思的兒歌》。讓一年級的孩子來開展課堂上的羣文閲讀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因為他們識字少,沒有閲讀基礎,連教材裏的課文都讀得不夠流暢……但我心裏就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想讓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感受閲讀的樂趣,學會閲讀,進而愛上閲讀,因為羣文閲讀課題研究在我校開展一年多以來,我越來越感覺到閲讀,特別是有主題的羣文閲讀對孩子將來的發展乃至未來的人生都有着重要的意義。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做兒童閲讀事業的推廣人,在孩子們的心裏撒下閲讀的種子,讓這粒種子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今年我接一年級的新班,忙過了黑色的九月,坐下來靜靜地思考:一年級的孩子該怎樣來開展羣文閲讀教學?我想,首先是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吧!而兒歌無疑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多接觸,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兒童文學形式,他們也是從兒歌開始接觸祖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想到了讓一年級的孩子通過讀兒歌,説兒歌,表演兒歌,創編兒歌等環節,讓他們感受讀兒歌的樂趣,在讀中訓練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同時體驗創造的快樂,從而引導孩子們喜歡上課外閲讀,養成主動閲讀的好習慣。

兒歌如此之多,如何選一個議題將幾首兒歌放在一起在一節課裏完成呢?思考了很久,想到過寫動物的兒歌,寫春天的兒歌,寫秋天

的兒歌……但都沒有一個議題很集中,在大量的閲讀了很多兒歌后,突然發現其實兒歌的種類很多,每一種都很有意思,也有自己的特點,何不選擇其中幾種典型的、孩子們又感興趣的兒歌讓孩子們來閲讀呢?於是我選擇了《有意思的兒歌》這個主題。

圍繞主題,我定下了學習的目標:

1、通過朗讀、誦唱兒歌,讓孩子感受兒歌明快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及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對兒歌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2、通過學習,瞭解兒歌的基本類型,開發他們的智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3、在誦讀兒歌的過程中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孩子積累語言,並逐步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4、通過學編兒歌,讓孩子們初步感受創作兒歌的樂趣。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交流導入,

二、誦讀兒歌,讀出節奏,

三、自由誦讀,感受兒歌的不同類型,

四、學編兒歌,感受樂趣,

五、總結點題,推薦課外閲讀書籍。總的來説,本節課的教學環節很清楚,孩子們也很喜歡這樣的閲讀教學活動,思維很活躍,在讀、唱、演、玩中激發了閲讀興趣,提高了聽、説、讀、寫的能力,基本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不過也有許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如導學部分的教學還不夠。教學《小白兔》這首兒歌時,讓孩子們學會用拍手打節奏的方法讀兒歌后讓他們想其他辦法來讀兒歌時,孩子説到“表演讀”時就應該讓孩子們馬上來表演着讀這首兒歌,也為後面的表演自己創編的兒歌打下基礎,後面的表演會更豐富多彩。

在引導學生説《比尾巴》這首兒歌有意思在哪裏時,沒有讓學生説得夠,就急於引導孩子去發現問答歌一問一答結構上的特點。

此外,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創設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走進他們感興趣的情景中才能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思維,而我在創設“回家用這首謎語歌去考考你的爸爸媽媽”這個情景時做得還不夠。

老師還應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關注生成的問題,還要更充分的營造學習的氣氛等。當然,也留給我們一些思考:我們的教學設計如何兼顧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這些都有待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總結。

最後,用教科書教閲讀,有不小的改革空間,但畢竟是有限的,而推進兒童閲讀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如果課堂教學、兒童閲讀這兩手長抓不懈,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搞好我們的羣文閲讀教學,語文的教學前程似錦,學生的發展前程似錦,祖國的未來前程似錦。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8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講《水果屋》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沒考慮到小班的水平,其實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説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19

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受成長的喜悦和快樂;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表現出成長的自豪感;

3、在討論身體外部特徵變化的基礎上嘗試按照格式仿編1到2句兒歌內容。

在進行教學前我準備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的小時候照片還有一條很小的褲子,同時教學前看幼兒用書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長高了》這首兒歌教師用書與幼兒用書不同,有一句兒歌內容不一樣,教師用書是"花褲子,變短了"幼兒用書是"小褲子,變短了",經過考慮我選擇了用幼兒書上的兒歌內容進行教學,利用幼兒在家複習。

經過了精心的準備,所以此次教學活動整體氣氛都很好,教學目標1、2兩點幼兒很自然很容易就達到了,就是第3點目標:仿編兒歌內容,出現了一個讓我比較苦腦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的時候總是轉不過來,聯想不到別人的東西也會變小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的引導吧!因為一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的解釋和引導了一下,是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實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孩子的思維必須借住具體.

幼兒園教學反思 篇20

開學已經三個多月了,幼兒園組織了“課內比較學”競賽活動中,學前班的教師們一邊組織課堂,一邊領着孩子們一起學習了單韻母及聲母與單韻母拼讀。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找到了一些關於學前班孩子學習拼音的特點。

由於學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漢語拼音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説是枯燥單調乏味的。如何激發幼兒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提高漢語拼音學習的效率呢?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一、拼音教學應圖、形、音結合記。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幼兒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幼兒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學中,我將拼音製作成不同形式的卡片,有蘋果、樹葉、花、小鳥、小魚等,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學中,我會運用輕鬆的語言對幼兒説“這些花都有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認吧。”幼兒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幼兒的情趣。從看圖説話導入,讓幼兒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教學後,這些卡片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很方便幼兒複習。

二、遊戲參與教學。

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活動。目前,拼音課程活動單一的訓聽會讓幼兒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我每學完一個完整的音節後,請幼兒為這個音節組詞,幼兒舉手非常積極,思維也很活躍,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詞,電視廣告中聽到的詞,以及平時故事中積累的成語都用到了拼音教學中,學習起來也不感到枯燥。每學完幾個韻母后,就要展開復習,複習中,我開展多種遊戲形式來幫助他們記牢,所以,我們讓幼兒不僅用口唱,用耳聽,而且採用了綜合動作;舞蹈;語言;遊戲;表演等豐富的表現形式。學校的教學設備不完善,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動手動腦找。做。合理運用輔助手段引起幼兒積極的學習氛圍和幫助幼兒理解。遊戲是幼兒最感官,最敏感,使用遊戲活動同時作用於孩子們的視覺器官和聽覺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三、順口溜輔助記。

在拼讀時會遇到多種特殊的情況,如jqx與ü相拼時應去點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大魚大魚有禮貌,見到jqx就脱帽",當幼兒們揹着這些琅琅上口的口訣時,拼寫就不容易錯誤。所以在教學中,張老師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設計口訣讓他們背誦。同時,還注意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喚起幼兒的創編激情,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啟發幼兒自編口訣。幼兒們對這種提議積極性很高,能夠自已編出一些兒歌助記。幼兒的想象力竟是如此的豐富,幼兒的思維竟是如此的開闊,幼兒有時也是我們的老師,教會了我們許多種方法。課堂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陣地,教師要創設開放型情境,鼓勵孩子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讓孩子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擴大他們的思維空間。張老師表示,要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應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品嚐到成功的喜悦,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借鑑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持久的發揮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77m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