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精選19篇)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精選19篇)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

《説説廣告》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練習5的口語交際內容。 通過這次“口語交際”的訓練,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自5月24日在全鎮上彙報課後,感受頗深:每上完一次課都有不同的收穫,是一種進步,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以下我就結合這一課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精選19篇)

一、口語交際貴在創設情境。

這一節課,我選擇了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廣告,讓學生有話可説,有感可發。在每一環節中,我採用言語描述、聲情並茂的廣告短片、猜猜廣告等多種方法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參與慾望,激發學生表達熱情,使得學生“想説”。

二、口語交際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權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口語交際的課堂中教師要轉變角色,以一個學習者加入到學生的交際情境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在課中我注意示範的作用,引導學生模仿説, 如:“你喜歡老師指的這個廣告嗎?”“你能模仿老師給的這些廣告自己設計嗎?”;到有創意、有個性地與老師交流,如:“這是我另外設計的廣告”;從而參與到主動與他人交流,如:拿着自己設計好的廣告請別人評。在這種師生、生生交流中達到雙向互動的教學效果。

三、口語交際要體現多元評價。

評價使認識昇華,評價熔傾聽、表達、就對於一爐,評價使情思飛揚,言語鮮活。在這一課中滲透着我對學生鼓勵性的肯定評價:“你能把別人看到的説出來了,真行!”“雖然你説得不夠流利,但你能大膽説,值得表揚!”肯定學生的發言,就能激發學生表達的自信,就能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一個肯定的點頭、微笑、撫摸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課中還伴隨着學生的多種評價,如:語言與掌聲。

四、口語交際要延伸拓展。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哪怕是了一點與眾不同的新觀點,學生的創新意識將會得到發展,主動求新。再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所進行的口語交際向課處更廣闊的空間延伸與拓展,可以跟爸爸媽媽説,可以和好朋友説,自己另外設計其它廣告等。學以致用,讓口語交際真正走向生活。

教學是一門大學問,課課皆學問。嘗試一課,付諸辛勤的汗水,收穫點滴經驗。但我在教學中還有很多細節把握不好,需快馬加鞭,繼續求索。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2

廣告,作為一種宣傳商品或公益事業的常見形式,在我們周圍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有的廣告,學生甚至耳熟能詳。圍繞“廣告”練習説話,學生具有豐富的感性材料,必然有話可説。縱觀整堂課,學生説出了自己的觀點,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嘗試了為自己喜歡的商品設計廣告,嘗試了設計公益廣告,並進行了演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似乎得到了培養。一堂課下來,卻感覺這些教學環節的設計並未體現出口語交際的功能,也或許是這份教案更多的只能進行口語訓練,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上無法有效的實現。因此,課堂中學生僅僅停留在回答問題、口頭作文上,這僅僅培養了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而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中的交際能力、應對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確實值得思考。只有找準口語交際的立足點,把握好脈搏,以提升學生的交際應變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為抓手,才能提高口語交際的課堂實效性。

這是一則關於生活話題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圍繞“廣告”話題練習説話。廣告對於大家來説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因此,孩子們在交際的過程中滔滔不絕,話如泉湧,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人人蔘與,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一上課,先請孩子們欣賞一則公益廣告(媽媽洗腳),這則廣告他們不僅熟悉,而且非常喜歡,這樣大大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接着,讓孩子們在四人小組裏面自由的暢談自己收集到的廣告,並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最不喜歡的廣告語 ,以及理由。最後,自由地編寫廣告語。讓孩子們在多種交際活動中,學習、傾聽、表達和交流,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但是,在實際創作中,孩子們還沒有能抓住廣告語的特點為其量身定做廣告語,語言運用比較缺乏,因此,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會聽,會交流,還要學會靈活的運用。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則關於生活話題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圍繞“廣告”話題練習説話。廣告,作為一種宣傳商品或公益事業的常見形式,在我們周圍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廣告對於國小生來説實在太熟悉不過了。

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人人蔘與,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課前我讓學生蒐集自己喜歡的廣告,自己也做了相關的課件。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通過觀看他們熟悉並且喜歡的牙牙樂的廣告視頻,然後出示一些常見的廣告圖片和廣告語,讓學生走進廣告。其次,讓學生們圍繞“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最不喜歡的廣告,廣告內容以及理由。”這三個問題進行説廣告,讓他們對廣告語的特點有個鮮明的認識。最後,讓學生為自己喜歡的商品設計一條廣告或者為美麗的校園設計一條公益廣告,設計好了以後,讓學生在四人小組裏交流並推薦好的和大家分享,讓孩子們在多種交際活動中,學習、傾聽、表達和交流,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縱觀整堂課,學生基本説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做廣告的過程中,學生也嘗試了為自己喜歡的商品設計廣告,嘗試了為美麗的校園設計公益廣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合作精神似乎得到了培養。但是,一堂課下來,我卻感覺這些教學環節的實施並未體現出口語交際的功能,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上無法有效的實現。首先,導入時,我沒有很好的利用一些有趣的廣告視頻和圖片調動學生的興趣,在説廣告時,匆忙的提問學生站起來説廣告,沒有給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應該讓學生自己先練説,然後小組交流,最後再讓學生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説廣告是讓他們對廣告語的特點有個鮮明的認識,可是,在聽完學生説的廣告後,我沒有能及時、準確的總結,甚至過於牽強地拉着學生跟着我的設計走。這點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做廣告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還沒有能抓住廣告語的特點為其喜歡的商品或者校園量身定做廣告語,語言運用比較缺乏。同時最關鍵的是,我的課堂評價語言不到位,沒有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因此,課堂中學生僅僅停留在回答問題,這僅僅培養了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而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中的交際能力、應對能力沒有得到提升。如何上好口語交際課,確實值得我思考,口語交際課應讓學生不僅會聽,會交流,還要學會靈活的運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盡快改正自己的這些缺點,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課堂實效性。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4

這是一則關於生活話題的口語交際,要求學生圍繞“廣告”話題練習説話。廣告對於大家來説實在太熟悉不過了。因此,孩子們在交際的過程中滔滔不絕,話如泉湧,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人人蔘與,提高孩子們的口語交際能力。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先交流課前收集的經典廣告語,學生都很積極。接着讓學生説説廣告語的語言特點,學生總結出了:有趣、簡潔、要説出商品的特點、適當使用修辭(誇張等),最後我讓學生親自操作,為商品設計廣告,學生的興趣比較高。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5

語文教學要追求綜合效應,口語交際課屬於語文課的一種,也應追求綜合效應。口語交際訓練要立足課堂,注重示範引路,為學生搭建平台,強化實踐,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的綜合訓練。這節課圍繞口語交際課的特點注重雙向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引導學生走向生活,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動態的,生活化的,實用化的與人交際中自然就培養起來了。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能在口語交際課的訓練中發揮最大的綜合效應。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6

1、對比賞析對於引導學生自主體會煉字方面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譬如“斜光到曉穿朱户”此句能表達出詩人徹夜未眠的離苦等感情都能體會出來。

2、對本詩所表達的或者説所凝聚的思想上提煉不夠,譬如,古人的傷春悲秋質感的來源等等皆可以作為本詩最後思想的提升歸宿。但可惜的是本詩僅僅做到了就詩論詩,在詩歌語言技巧上糾纏,沒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整首詞如泣如訴,悽婉動人,意境渾融,語言清 麗,尤其是最後兩句,一直為詞評家所讚譽。下片前三句用狂風暴雨比喻封建禮教的無情,以花被摧殘喻自己青春被毀。“門掩黃昏”四句喻韶華空逝,人生易老之 痛。

這節課環節緊湊,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只是討論時擔心教學進度,所以沒有讓學生全面展開。總體來説,學生學有所得,教學效果也達到了預想的目標。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7

本週我進行了《巴塘連北京》這首歌的教學。這是一首藏族歌曲,同學們對藏族比較熟悉,我首先讓學生説説他們所瞭解的藏族的生活以及藏族的風土人情,同時播放歌曲作為背景,這樣就不知不覺地對本課的歌曲旋律有了一次認識。

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我讓學生唱唱自己會唱的藏族歌曲,比如《北京的金山上》、《青藏高原》等,在學習當中找找並體會藏族歌曲的音調風格。同時播放了一段藏族舞蹈,還讓學生跟着音樂跳跳藏族舞蹈,從而加深印象。

在聆聽歌曲的範唱、歌曲學習、歌曲處理、歌曲演唱、以及後面的歌曲表演音樂實踐活動時,我都時時貫穿着音樂。使學生在本節課中始終在音樂的氛圍中歌唱、舞蹈、欣賞以及表演,不讓每一個環節脱離音樂。

不足之處:五年級的學生在表演和表現方面有些害羞心理,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那樣敢於表現自己,因此在組織學生表演時效果不是很理想,以後要採取更好的辦法激發學生的表現能力和慾望。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8

開學的第一節語文課,孩子們似乎長大了,聽得那麼專注,朗朗書聲那麼動聽,每一個學生都在用心投入地學習。

兩節課上得都很順利。《燕子》是一篇老課文,篇幅短,借對燕子的描寫讚美可愛的春天。一開課,先指導了“燕”字的寫法,接着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説説小燕子的樣子:烏黑的羽毛、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尾巴,輕快的翅膀。順勢引入第一段,讀出小燕子的機靈可愛。

第二段的教學側重於理解“像趕集似地聚攏來”一句,感受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第三段閲讀前創設情境:“我們就坐在綠草如茵的小河邊,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飛翔,有的.....有的......”你能想像到小燕子怎樣飛嗎?學生提出幾個很有價值的字詞:“掠”“沾”“一轉眼”。通過能這些字詞的品味,使孩子們理解到燕子飛行的特點:輕盈、歡快、敏捷。

最後一段是全文很有詩意的段落,呈現了一幅安靜的畫面: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原野、清澈的河水、空中的細線和音符。

比喻更增加了燕子與春天的美感。本段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同樣引導學生促進會作者用詞的精妙:“為什麼用幾‘痕’細線,而不用幾‘根’?”

全文的教學體現了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樂的朗誦讓學生入情入境,重視朗讀和對語言的品味與積累。學生覺得比較投入,多數孩子已經能在當堂背誦重點段落。不足是段落間教學似乎還缺少更為精妙的過渡,全文體現了閲讀的“整體到部分”的框架,而缺少再回到整體的迴歸,如對燕子整體特點的回顧,如果最後讓學生再來説説是不是更好呢?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9

“從條件想起的策略的策略”是蘇教版20__年秋季改版教材的內容,在本課的嘗試教學中,我分一下幾個步驟展開:

一、讀一讀——理解題意。本課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引導學生仔細閲讀題目,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並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重點理解“以後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表達很有個性,簡單一句話,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理解方式,但是都理解得比較透徹。

二、理一理——分析關係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嘗試獨立分析數量關係,通過“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跟同桌説説你的想法。”引導學生先根據第一天摘30個和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個求出第二天摘的個數,再根據第二天摘的個數和第三天又多摘的個數求出第三天摘的個數,……這樣一步一步進行思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然後告訴學生這樣的方法叫做“從條件想起的策略”。從條件想起的策略,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三、做一做——解決問題

在學生理解題意,理清關係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問題時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學生有的填表,有的列式,都能正確解決。

四、想一想——回顧反思

通過回顧反思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説説自己的體會,讓學生感受“從條件想起的策略”這種策略在解題中的優勢。

最後和學生一起歸納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先讀題,分清條件和問題,理解題意;接着就可以從條件出發,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解題思路;然後列表或列式找出答案,解決問題;最後還要回顧過程。這樣就讓學生初步感受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0

儘管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優秀散文。因此,我決定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重在讀,同時大致瞭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拓展延伸。

以前在課堂上,我往往先範讀,再讓學生自由讀。這樣做效果並不好。一是因為我的普通話和感情的表達還欠缺,不足以很好地起到示範作用;二是學生的學習失去了主動。在最近的課堂上,我有所改變:先讓學生自由讀,我是否範讀根據情況而定。這樣做有幾個好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個性化的讀和理解;容易發現問題。我強調,在讀書時,一定隨時劃住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讀後主動地把自己所劃住的字詞寫到黑板上,以供大家共同解決。在這節課上,我一共在黑板上寫了九個不認識的字和十二個不理解的詞語。然後,我把自己讀課文時遇到的字詞困難也寫在黑板上。然後,我要求學生查字詞典後,把字的拼音或詞語的意思寫在黑板上。

學生的表現比較積極。所有的字詞都能夠順利解決。這要比教師直接教好得多。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利用工具書解決生字詞應該是一項最基本的能力。但是遺憾的是我校的學生並沒有養成這個習慣,或者他們手裏就沒有工具書。於是,有的教師把生字詞寫下來,一一解釋。這樣做既低效,又不符合國中生的學習特點。我們應該時刻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精神,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他們唱主角,教師做導演。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課堂上學生只讀了兩遍,沒有讀夠、讀透。在明天早自習課上,讓學生再讀幾遍。在讀課上,教師要捨得花時間和功夫。習題可以少做些,講解可以精減些,唯獨讀書不可忽視。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讀的藝術。

我引導學生劃分了文章層次。學生把課文分成了三個部分,並且簡單地總結了段意。由於時間緊張,沒有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對於課文的標題,我提出兩個小問題讓大家討論:一是從這篇課文看,什麼是“地下森林”?二是“斷想”是什麼意思?回答這兩個問題,有利於把握課文內容。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1

《操場上》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一)單元的第四課。這課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由一幅圖、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在把握識字寫字的教學重點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從兒歌描繪的課間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中,激發其熱愛體育的熱情和強身健體的願望。

新課程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我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原則,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同時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一、讓孩子通過六個體育活動的名稱,學習以手為主的“提手旁”生字,和以腳為主的“足字旁”生字及這兩個偏旁。二、在小組合作中,培養孩子的協作精神,激發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以下我來談談執教本課時的收穫與遺憾。

首先,課前,我播放《課間十分鐘》的音樂,用直觀的視聽效果,為孩子營造輕鬆愉悦的上課心情,然後結合剛剛結束的運動會,用談話的形式,讓孩子談談對參加運動會時的感受。由於結合了孩子的生活實際,所以孩子滔滔不絕,情緒也一下子調動了起來。接着我適時用圖片揭示課題,再引導孩子依據對圖片的感受,引出了本課要學習的有關體育活動名稱的生字,並鼓勵孩子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句式訓練,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導入新課後,在生字教學環節,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孩子觀察圖片説出相關的詞語,再自己試着拼讀,隨後 請孩子自己當小老師為全班帶讀,激發了孩子的積極性。為了鞏固孩子對生字的掌握,再次創造語言情境,去掉圖片和拼音,讓學生進行同桌互相讀,指名讀,以及開火車讀等,在多種形式的朗讀詞語中,讓孩子熟練認讀詞語,為識字打下基礎。接着,讓生字單獨出現,鼓勵孩子自己觀察生字的特點,引導孩子通過做相應的動作來發現生字分成兩類:以手為主的“提手旁”生字,和以腳為主的“足字旁”生字,於是孩子在自身的實踐下,對於這兩個偏旁的學習也順其自然地融入其中,而且印象深刻。為了及時檢測孩子的生字認識情況,在識字環節,我不僅採用了組詞,用生字詞説句子,以及出示生字,讓孩子做動作的表演認讀,還讓孩子分小組將偏旁和部件拆分的生字進行重新組合,在小組共同的合作探究組合生字的過程中,孩子對認識生字興趣盎然,而直接的動手實踐,鞏固了孩子對生字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更讓孩子覺得識字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苦差事,反而對識字充滿了期待和興趣。

解決了生字障礙後,我利用視頻朗讀的直觀效果讓孩子初識文本,將平鋪直敍的文本轉化為立體生動的影音呈現,使得孩子對課文產生興趣,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離,為第二課時做好鋪墊。

最後的寫字環節,我利用課件直觀書寫,讓孩子掌握生字的筆畫筆順後,再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引導觀察寫字時需要注意的地方並進行提醒他人。對生字形成初步印象後我再進行範寫,讓孩子跟隨書空後,再進行描紅書寫,最後的展示的過程中,讓孩子互相評説,看哪裏寫得好,哪裏需要怎麼改正,注重培養孩子的評價能力。而在書寫過程中,我注重提醒孩子注意書寫的正確姿勢,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

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中,通過與他人的合作,激發孩子的協作熱情,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學的重點也一一突破,達到本課時的教學目的。當然,教學是一門永遠有缺憾的藝術。雖然有領導和同仁們的熱心幫助,但是在此次的教學中,我還是從遺憾中有所新的領悟和收穫。首先,解題時,應該讓孩子明白課題主要是一種方位詞的運用,而這方面,我太過蜻蜓點水,沒有明確。其次,對於課堂的調控,活躍有餘,文靜不足,導致個別孩子的聽課效果不明顯。再者,此次的授課,對我自身的教學教態,也敲響了警鐘,提醒我教學時語速要有條不紊,而環節也相應要更清晰明瞭。最後,在教學時,不僅要注意對整體的把握,更要注重點和麪的結合,也是我這節課沒有做到位的地位。

總之,通過這節課,我明白了自己自身的更多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接下來,我也將更加嚴格要求自我,多向前輩學習,多自我反思,充實自我,以求進步。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2

在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的教學目標較為明確,教學重、難點較為突出,教學過程較為流暢。

本課生字較多,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我採用了先指名讀再齊讀的方式,大部分學生能讀準字音。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讀生字的形式過於單一,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應當採用如“摘蘋果”等一些靈活多變、生動活潑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們識字的興趣。

朗讀課文的環節,我採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文中鞏固生字。但是,在讀通句子方面卻沒有落到實處。針對一些難句、長句,教師可以適當範讀,幫助學生克服難關。針對學生讀書容易加字、減字的普遍問題,可以採用設置障礙的方法。讓學生仔細聽老師讀,聽出老師故意加、減的字。既能調動學生認真聽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讀書不加、減字的好習慣。

由於時間把握不夠好,寫字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容易讀錯的字較多,書寫前應先指導學生反覆讀一讀,以鞏固讀音。寫前先要求學生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位置。再讓學生書空、描紅、臨寫,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寫得好的及時表揚,沒寫好的及時糾正。本課重點指導“女”、“日”兩個偏旁的寫法。

另外,在課堂紀律的調控上,我還做得不夠。應當適當採用一些激勵手段來讓學生集中精力在課堂上。

最後,感謝教研員老師的悉心指導與關心。讓我對上好一堂課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3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幾和第幾”是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使用“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多,而使用“第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因此,兩者很容易發生混淆。學生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指出第幾個必須考慮應從哪個方位數起,要難得多,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大量的活動場景來促進學生對“第幾”的認識和區分“幾和第幾”。

1、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而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我創設了過渡語: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我還在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學生在參與中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接着我又創設第二個情境---照“全家福”,自然引出“做一做”的第二題,由於課前學生對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於這些問題解答還是比較出色的。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再一次高漲。

2、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又特意安排了點燈籠遊戲這一環節: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從左邊起點第4個燈籠,反覆練習,這樣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幾和第幾”。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塗了第四個。

第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第四,做完練習後,其實我還可以有效地拓展開來,比如説:問學生,我們的教室在第幾層啊,我們的教學樓一共有幾樓?你們家住在第幾層之類的話,這樣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這個道理。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4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上一節課學習了《5以內數的組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數學中,加法是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也是基礎的基礎,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在本課中注重了一下幾個方面:

1、注重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力求使課堂體現生活味,數學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提取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豐富了學生對加法的認識。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和思維的靈活性。在探討“4+1=5”的計算方法時,變老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先獨立思考,動手擺小棒,主動與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時,針對學生的思維的差異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3、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評價的魅力。在教學中,老師盡最大可能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進行客觀分析,並用各種方式對他們作出較合理的評價,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一直在關注着他們。同時較全面瞭解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4、注重培養學生説完整話,提數學問題的習慣。如:讓學生觀察圖並把圖意完整表達出來及提出數學問題考考大家等。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5

上完《觀滄海》這一課後,我覺得自己收穫頗多,在反覆的修改調整中,我就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總結出如下規律:

1、講解知識要從形象到抽象

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為了解“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概念,同時學會鑑賞古詩詞的方法,一開始我是從抽象到形象來講授這一知識點的,結果學生丈二和尚 ——摸不着頭腦,只知道記筆記,後來在大家的建議下我改動原有方式,授課的效果就大大提高。

2、要把握好時間

在上完課後,我感覺這次課最不盡任意的地方就是有點頭重腳輕,前鬆後緊,前半部分花的時間太多,結果到最後該解決的問題沒完成,只能放到課後完成。

3、備課要充分

充分的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觀滄海》這首古詩,從傳統的觀點看,認為都是抒發作者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在備課時,在翻閲背景材料時,感覺這種説法有點偏頗,不過我想可能學生不會提到,也沒仔細考究,結果在上課時思維活躍的同學卻想到了,此時我憑藉自己已有的歷史知識給了這位學生適當的合理的引導。

4、要激發學生積極性

説的激發學生積極性,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實際中怎麼做,做得如何等等,就又另當別論了。此次開完課後我對這一問題起先也沒考慮,直到有一天一位同學氣乎乎的跑到我辦公室,跟我説那次上課打擊了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當時我莫名其妙,後來才知道原來那天他準備好了問題我沒問他,由此事情我得出這樣的結論,上課的時候我的眼光應該跟同學進行不時的交流,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及時的收集反饋學生的信息,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6

《明天更輝煌》是獻給香港迴歸之日的一首讚歌,全詩充溢着為香港迴歸祖國而無比興奮、鼓舞的濃濃深情,字裏行間無不流露着作者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孩子們對這份沉痛的香港的過去血淚史,沒多大感受,所以瞭解、收集香港的過去,在課前和課中都顯得很有必要。我對本文的設計是這樣的:

第一,課前,錄音機播放了《七子之歌——澳門》 ,教學時根據教材特點朗讀了《有生之日責當盡,寸土怎能屬他人》,謹以此文獻給香港迴歸十週年,國人牢記百年之恥! 我自己傾情融入了詩歌情境,所以語言飽含深情,對作者的描寫充盈着讚美與敬佩,使整個課堂洋溢着濃濃的“愛國”氣息,讓學生也產生了閲讀的強烈願望,進而入情入境地去閲讀課文,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第二,鼓勵大膽誦讀、張揚個性。學習本文當以誦讀為主,自讀自悟,老師要大膽放手,給出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這樣會產生一種愉悦感,這種愉悦感不僅會使學生學會準確表達,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而且可以使學生將讀書視為一種享受,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繼而幫助學生養成不斷讀書,終身讀書的習慣。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7

最初選這首詩來上示範課,我的心裏是直打鼓的。古代詩歌怎樣教?我想很多一線的老師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如果只是從應試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只要求會背 會默則已,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是《錢塘湖春行》這樣一首經典的七言律詩,如果想讓從字詞、意藴、情感等等角度引導學生去細細品悟的話,一節課四十五分鐘還 遠遠不夠。如何在四十五分鐘內引領學生真正地走入白居易筆下錢塘湖的早春美景,引領學生體味到詩人內心的情愫,這是我在備課中首先考慮的因素。

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品讀詩歌音律之美,品析詩歌的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並能當堂背誦全詩。而把品析詩歌的語言之美,品味詩歌的情感之美做為教學的重點來處理。從上完這堂課之後的反饋來看,我的這個教學目標還是基本完成了。

楊特説過:教師要用睿智的課堂謀略和手段吸引學生,這是引領學親近詩歌的有效途徑。於是我在課堂幾個環節的處理上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 效果。首先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我僅用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有這樣的語句“大家一定很好奇今天老師會帶給大家一段怎樣的語文之旅呢?那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插上想 像的翅膀隨着老師的聲音一起開始我們這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的旅程吧。”簡潔明瞭而富有詩意帶學生們進入情境。而接下來的環節處理上我先是教師自己範讀一遍這 首詩,但是不讀詩題從而讓學生去猜想,從而引出詩題。因為“聽”詩,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字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 過程,還是一個“想詩的過程。因為大大地調到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於是在大致對錢塘湖及與錢塘湖相關名人名詩做了一個簡介之後,在學生沒有翻看書本, 沒有預習的前提下,我用教師範讀學生默寫的方式來糾正學生易錯易混的字。從而引出學生對詩中關鍵字詞的品析。應該説這個環節的處理也着一定的新意,由學生 提出問題,以學定教,而不是讓課堂跟着既定的教案走。

楊特在她的《引領學生親近現代詩歌》中説到:“詩歌是人類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 的靈光閃現。教師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感悟能力、審美體驗,還要用研究的眼光解讀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詩的世界裏體驗、 薰陶……”她還説到:“詩歌是用語言搭建的房子,讓靈魂在裏面居住。詩歌中對情感的表現是最為重要的,但最終還要回歸到語言上。學習語言,理解作品的詩 意,教師要帶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所以最後在引導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上,我選擇仍然是走進文本,採用了比較法,將本詩的頷聯、頸聯去掉,把七言律詩變 成七言絕句,問學生這樣的修改好不好。然後就引導學生細細地去品讀這兩聯的“幾處”、“誰家”、“爭”、“啄”等關鍵字詞。應該説還是基本契合了走進文本 的精神。

在反思本課的一些亮點之後,我更看到的這節課的缺憾。

一、部分教學環節的設置有頭無尾。第一環節以默寫來糾錯這種設計較新穎,但是卻缺少了學生展示的環節,而是自己包辦代替將易錯的字加以提煉。如果此時教者能夠在進行調查學生默寫正確率之後,讓錯誤率較高的學生上黑板來展示效果會更好。從而才能達到糾錯的效果。

二、作者介紹這一環節的插入是一敗筆,我不應該放在糾錯環節之後,而是應該放在教師第一次範讀之後,在介紹杭州的“風流太守”之一的蘇軾之後就順理成章地引出白居易的其人其事。

三、關於詩歌朗讀的指導上,所教授的方法導致學生朗讀機械化了。因此在指導朗讀方法上是否還需要教授學生如何劃分節秦,如何停頓。這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實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來看,在正確引導學生去品析語言和品味詩人的感情之後,學生自能體會出詩歌的音律美。此外,在朗讀活動方面,學生的齊讀過多,缺乏太 多的變化。所以,在以後的朗讀活動中除了齊讀、男、女生讀、個人讀之外,還可以進行另樣的組合,比如説戴眼鏡的同學讀、系白鞋帶的同學讀,還可以是短頭髮 或是扎辮子的同學讀……另外,在做教師示範朗讀的時候應該選取一着合宜的音樂,這樣更能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四、楊特説:“詩歌就像一 幅國畫,它是留白的。”同樣,語文課堂也應該是留白的藝術。這堂課,做為教師的講授還是過多,留給學生想像的時間和空間則相對少了。比如説最後一個品析詞 語進而品味作者感情的環節上,如果我只是示範性地指出“幾處”這個詞的妙處何在,剩下的就交給學生去討論,去品讀,效果會更好。這才是真正的讓學生走進文 本。

《錢塘湖春行》這一堂課雖然有一定的亮點,同時也充滿了缺憾。其實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不管怎樣,我理想中的課堂是審美的課堂,詩意的課堂。這是我的追求目標.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8

這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問題的課文,作者向我們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二課時,我們着重學習的使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以一個問題“為了建造沙漠中的綠洲,阿聯酋國家和人民付出了哪些努力和艱辛?”統領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讀、圈、悟、再讀,體會在沙漠中建造綠洲的困難之大和艱辛不易。然後瀏覽全文,劃句,體會阿聯酋人民對花草樹木的精心侍弄和愛護、珍惜。

課上來也有遺憾之處。首先,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對阿聯酋人民在泥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的作用,好像有點走不出來了,總在這個問題上來回打轉。還有最後讓學生談談課文學完後的打算時,學生説得還不夠充分,沒有能夠引到保護環境的主題上來。

2022説説廣告教學反思 篇19

頗為得意的課前準備,明確而清晰的教學思路,成了我為《爬山虎》精心砌成的頗為美麗的“牆”,從而忽略了“爬山虎”這種綠色植物,只要氣候、地理環境適宜,它都可以自己垂直地往上攀登!學生,不也是這樣嗎?

先給這次公開教學定下一個指導思想:“教是為了不教。”引導學生掌握閲讀方法。在此思想指導下,我給這堂課定了一個課題:學習的遷移運用——例説《爬山虎的腳》第一部分,讓學生舉一反三。圍繞這一課題,我精心設計瞭如下教學步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例學“爬山虎的葉”,讓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自學,找出重點詞句後討論辨析,交流彙報;我還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哪一句、哪些字詞都考慮全面,儘量不空漏多餘,不旁逸斜出,並穿插了一些圖片、錄像;接着總結閲讀短文的方法,讓學生欣賞《爬山虎的腳》的錄像;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寫另一種植物。

有教師認為我講的太瑣碎,不能反映新課程理念,於是我又做了修改,儘量讓學生多思、多講。我沒有向學生例説《爬山虎的腳》的第一部分,也沒有使用那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只是摘取其中生動形象、輔助教學強的錄像片段,我想嘗試一種新的“開放、自主教學”,徹底去掉平時教學中那種彆扭做法。在這堂課上,我體會到了嶄新的令我激動的氣息:

學生自由閲讀,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儘管表述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都感悟到了作者細緻入微的洞察力,體會到了作者強烈的愛科學的思想感情;更令我高興的是學生都各自介紹了自己喜愛的學習方式:有的採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的通過畫圖來解讀文章,有的通過抓重點詞句來品析,有的用誦讀理解表演出來,有的在課前準備了爬山虎的實物,藉助實物理解,還有的是通過看課外書、看錄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各顯神通,盡展自己的才能!我又何必讓學生“一二一,齊步走”呢?

當學生學完《爬山虎的腳》,驚詫爬山虎的腳具有那麼神奇的力量時,我又拋磚引玉,介紹了《絲瓜的腳》、《葡萄的莖》、《九死還魂草》、《會發光的樹》等小資料,學生興致大增,有的講課外書上看到的《子彈樹》;有的説網上下載的《吃人草》,有的帶來黃瓜藤,介紹它的腳……大自然真奇妙,學生怎不愛好?我又適時點撥:你想揭開大自然中這些植物的奧祕嗎?那就下課後去看書、上網、問別人……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盼的眼睛,讓我深深地讀懂了:這就是對知識的強烈追求!

最後,我給學生留下了作業:以“植物的小祕密”為題寫一篇短文,時間為一個月,要求突出自己的發現。一個月之後,學生的習作又一次震撼了我:他們細緻觀察、翻閲資料、上網查詢、不恥下問……每篇文章都是那麼妙趣橫生!這種教學效果也許是課堂上無法立竿見影的,但課後的效果深深證明了這堂課的魅力!

漸漸地,我再次強烈地感受到,其實我為《爬山虎的腳》所做的精心設計,恰恰成了砌在自己和學生間的一堵“教”與“學”的牆。令我的思緒越發沉重的是,我肯定不只是這次為公開教學而精心砌造了一堵牆,或許這種牆,我已經砌得太多了,以致自己也成了教學視網膜上的一個盲點。在這樣的“牆”式教學中我失去了什麼,學生又失去了什麼呢?

“強而勿抑,開而勿達,異而勿牽。”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於學生,也屬於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處於主體的地位,但這個主體地位不是教師給的,而是教師應該尊重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但這個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圍繞着學生這個主體得到發展這個中心。國家新課程標準強調三個課程目標層次: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問題,只要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需要的,就應該是我們教學需要努力的。只有把學生的發展放在心中,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要追求的。才能守住教學永遠不應該改變的東西:把學生放在心中,讓學生在“教”與“學”中得到充分主動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47y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