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通用20篇)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為主線,層層深入,步步緊扣。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積極動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以及運用知識。在本節課中我覺得有以下優點: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通用20篇)

1、巧妙設計導言,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對整堂課的成功與否,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前設計一個比較藝術的、容易讓學生接受的導入,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劉翔是中國人的驕傲,更是青少年崇拜的偶像,通過視頻來導入新課,再配上激情盎然的導言,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在一開始就處於一種探索新知識的亢奮中,達到了導言激趣課堂“活”的目的。

2、學生動手實踐,營造和諧氣氛

這節課的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關節的牢固性和靈活性的統一,學生通過肩關節的外展、內旋、前繞環、後繞環動作來體會;肌肉在運動中的協作關係,學生通過完成屈肘和伸肘的動作,觀察到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收縮和舒張來理解。使生物課堂真正的有“生命”,學生親身體驗,通過表象看實質,不僅使思維活躍,更有利於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

3、小組探究合作,加深知識理解應用

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精心設計導學提綱,提出明確的合作要求。劃分11個小組,指明小組長,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使每人都充分地參與到討論學習中來。老師適時參與小組討論,對於那些討論有困難的組適時予以點撥,及時引導,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也發現了以下不足:

1、字學生認識的不好,尤其是橈、踝、跗、跖等字基本不認識,不會寫。需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2、時間的關係,習題的配備不夠系統,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2

為了本節課能順利、流暢的完成任務,課前我進行了充分備課。為了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現我對本節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反思如下:

一、體現“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理念

所以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我嚴格落實“以問題為中心”的理念。整個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以問題為線索,環環相扣,層層深入,逐步拓展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力。

二、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

為了學生更形象、更直觀地理解知識,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我運用了圖片和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學生通過感性的認識兔的骨骼標本,能更具體、更清楚的瞭解骨骼的組成。由此也會順其自然地引出關節的知識,再結合掛圖講解,學生對關節的理解更透徹。在分析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時,我利用衞星播放屈肘、伸肘的動作視頻,讓學生觀看,再結合自身感受屈肘、伸肘動作,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更加生動。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我的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更加簡潔、明瞭。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也是主體。尤其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 如本節課的探究活動中,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學生圍繞我預設問題展開分析,在探究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瞭解個小組討論情況,對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加以適當的點撥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然後以代表發言的形式把各小組的探究結果在全班進行交流。整個過程是合作學習與教師點撥相結合。

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自身心理素質

在課堂上語言不夠簡潔精練,重難點不夠突出。

二、合作學習

我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雖然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學生合作活動表現不夠積極踴躍,給人的感覺好似在走秀。這樣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就影響到課堂氣氛。

三、學生情緒

學生的情緒沒有完全被調動起來。個別學生缺少積極主動地參與意識。學生的興趣沒激發出來,學生的思維就得不到擴展,對問題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學生的討論活動不熱烈。

針對以上的不足之處,我在今後教學中,應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質,加強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備課時,我不僅要認真備教材,而且要重點備學生。尤其是在學生的學習方式方面,要針對設計的問題,多角度考慮何種方式最恰當。課堂中會出現什麼現象,課前都要做出預測並找出解決辦法,以免課堂上出現漏洞。同時要把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相結合,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便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3

本節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另一方面是介紹運動是如何在骨、關節、肌肉的配合下產生的。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很難理解,需要教師運用直觀道具輔助教學。為此在介紹產生運動的結構基礎時,使用直觀材料——關節和骨骼標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很好地認識各個結構,尤其是關節的結構,通過開展討論,學生經思考得出結論,關節使動物的運動靈活。

“在運動產生的過程”的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學,讓同學演示運動是如何在肌肉、骨、關節的配合下產生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演示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的模型只做了一組肌肉有關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徵非常重要,教材在前面雖然已經對動物的運動方式進行了介紹,但並未涉及運動的結構基礎,教師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以便學生對動物運動的本質有更深入的理解。

關於運動系統與其它系統的關係,通過學生上體育課的感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理解運動的產生是在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產生的。

本節課有一些不足之處,讓學生表現的機會較少。如道具演示不夠直觀,討論太多,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對材料加以選擇,以達到科學、準確地演示。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4

本以為已經很瞭解本班的學生們,今天上完《難忘的一天》後,我發現我錯了。引入時我提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問題:“每個人都有難忘的日子,你最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為什麼難忘?”想象中肯定是小手爭先恐後地舉起來,一個個躍躍欲試搶着發言,可是教室一片沉寂。為了打破僵局,我只好在一旁遞點子:“你的生日呀、節假日、高興的、難過的日子等都可以説説。”終於有幾隻猶豫的小手舉了起來。聽過幾個孩子的發言,其他孩子彷彿若有所獲。想想,大人們要説難忘的日子可多了,在腦海裏隨便都能搜出好幾個,可是七、八歲的孩子,有多少人生經歷呢?而且農村的孩子又有多少機會接觸令人驚奇的、新鮮的事物呢?能像課文裏見到國家領導人的人又有多少呢?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直注重識字、寫字。每天上課,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認、認、認;寫、寫、寫”很少分析文意,理解詞語。本課有許多描寫人物心情和表情的詞語,我懷着試一試的心理讓他們邊讀邊勾出表示心情和表情的詞。一會兒,紛紛舉起手來,聽了發言我才發現,他們對這種詞語相當熟悉,因為經常能在周圍人以及自己身上出現類似的現象。我順勢又進一步:“它們常用在哪些人身上?”一生説:“‘慈祥’用在老人身上。”一生補充:“‘和藹可親’一般也用在老人身上,‘微笑’所有人都可以用。”本以為高深難測的問題想不到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結尾小作者説:“我忘不了這一天,也忘不了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學生們不明白“肩上的責任”是什麼。有的説要努力學習;有的説學習知識、學習本領的目的是將來找到好工作……他們的答案很現實,很貼近生活。雖然與小作者樹立遠大志向,將來報效祖國的想法有一定差距,但也並不矛盾。接下來,我會利用國慶節,以及第三單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課文教學引領他們“志存高遠”“胸懷天下”的志向。相信到時再來談談“肩上擔負的責任”他們會有不一樣的認識。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5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一曲,篇幅雖短,卻為極多人所知曉,短短二十八字,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景託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這裏,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昏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斷腸人”浪跡天涯的濃烈的羈旅愁懷。這首元曲不失為千古絕唱,而其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情景圖更是深深地雋刻於人的腦海之中,這樣的美景,令人神往。《小橋流水人家》的作者,將這種意境之美刻畫到了極致。

在作者的家鄉,既有小橋,又有流水,更有和睦相處的人家。與這首元曲中的“小橋流水人家”如出一轍,作者採擷詩句作題,不僅體現出作者豐厚的文化底藴,還使文章更富有詩情畫意。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從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入手,用課件出示這首著名的元曲,範讀教讀後,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地感受這首曲中的意境,與學生聲情並茂地反覆吟誦,當學生頭腦中有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之後,再出示課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看看文中為我們描繪了作者家鄉的哪些美景和他有關家鄉的哪些童年記憶,從字裏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因為本文是略讀課文,重在讓學生自讀自悟,所以在教學時我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在全班交流環節,我注意營造寬鬆愉悦的交流氛圍,激勵學生樂於暢談自己的讀書所得,自己則認真傾聽,及時捕捉“鮮活信息”,或點撥指導、或引發討論、或歸納學法,甚至即時進行教學“二度設計”。當交流到尾聲“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時,我讓學生結合前文暢所欲言,學生對其含義的體會也就水到渠成了。寫得很美的文章,不僅要美讀,帶着與作者同樣的感情去讀,從字詞句段中間充分感受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更應該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全面的把握,對課文的情感基調有了深入的感悟之後,我又讓學生通讀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將這種感情出來的。由於有了前面反覆美讀鋪墊,學生在瀏覽全文之後,迅速理清了本文中作者的表達方式:通過景、事間接表達;直接表達。不僅如此,學生對本文的表達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表示自己在今後的習作中也要學習運用間接表達和直接表達這幾種表達方式呢!

小橋流水人家景物之美,小橋流水人家中童年趣事之美,小橋流水人家般的表達之美,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如沐春風般的閲讀體驗,讓他們有了更多的嚮往。這樣的課文,學生喜歡學,我也喜歡教。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6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文包詩,課文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還原了1200多年前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邊深情話別的場景,讓學生能在具體場景中感受李、孟二人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課,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理解“一串詞”

《黃鶴樓送別》的“文”雖是白話文,卻有幾分古典韻致。文中不少詞語組成詞串讀一讀、品一品,都頗有味道。“暮春三月、煙霧迷濛、繁花似錦”既交待了送別的時間,又渲染出煙花三月的盎然春意;“依依惜別、楊柳依依、沙鷗點點”營造出臨別時依依不捨的氛圍;“永世不絕、譽滿天下、膾炙人口”則表達出李白對孟浩然的一片敬仰之情以及李、孟之間深厚的友誼。這三組詞語,請學生先認一認,説説它們的意思,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既為朗讀課文掃清障礙,又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情感奠定基礎。

二、瞭解“ 一件事”

五年級的學生讀《黃鶴樓送別》一文,已經能夠初步理解,所以理解課文內容並不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文包詩類課文,除理解課文內容以外,還需要詩文對照,嘗試以文解詩。因此,“詩文對照,以文解詩”可作為本課教學重點。讀完課文後,可請學生試着説一説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在概括課文的過程中,將文與詩對照起來。“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孟浩然)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對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對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理解古詩,如果把詩句拆開來,逐一註解,固然可以準確理解詞義,但同時也就消解了詩歌的韻味。教學文包詩類課文,通過閲讀易懂的現代文,將文中相關語句梳理出來,與古詩對照,可不着痕跡地完成理解詩意的教學任務。

三、品味“一段情”

從文中讀出“一件事”,是閲讀《黃鶴樓送別》的第一個層次。由字裏行間品出依依惜別的深情,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關鍵。細讀一番,課文按照送別的過程,寫了“看景藏情”“舉杯話情”“吟詩寄情”三個部分。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這句描寫頗有畫面感,將兩位詩人正在觀賞江景的畫面呈現在讀者面前。然而,不難發現,其間“看景”是表象,“藏情”才是根本,“一會兒……一會兒……”便透露出李白與孟浩然心有所掛、心緒不寧的心理狀態。

如果説,上一段“看景”的動作描寫只是鋪墊,那麼,接下來李白與孟浩然“話別”的語言描寫則是送別的高潮部分。在李、孟二人的對話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兩人之間的深厚情誼。“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這裏,李白稱孟浩然為“孟夫子”,第2自然段中先後出現了六個“您”字。可見,李白對孟浩然深懷敬仰之情。“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作我的兄長 和老師。”這句話又表現出他們之間的師生之情、兄弟之情,由這句話,我們甚至可以想到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年長12歲的孟浩然無論是在詩歌創作,還是在生活上,都對年輕的李白格外關照。“今天您就要順江而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還沒分別,李白就已經在期盼着再次見面,這份牽掛,這份思念之情溢於言表。作為兄長,孟浩然借用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勸慰友人,並進一步表達:“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品讀“舉杯話別”這段文字,從兩位詩人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濃濃情誼。而正因為友誼深厚,離別時才如此依依不捨。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着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李白在長江邊一站,站出了一幅動人的畫,站成了一尊感人的像。“佇立”意指長時間地站立。由此,我們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一幅畫面——孟浩然登上了船,李白站在岸邊;解開纜繩,船緩緩離開岸邊,李白站在岸邊;船漸漸駛向江心,李白站在岸邊;船在水天交接處變成一個黑點,李白站在岸邊;船消失在天邊,李白站在岸邊……當我們將這組鏡頭在腦海中呈現出來時,我們既能理解什麼是“佇立”,更能感受什麼是依依惜別。再聯想起長江上的白帆片片、旅人往來,在李白眼裏卻是“孤帆”,這一深情“凝視”,正是依依惜別之情的流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藴含的依依惜別之情比較含蓄,而《黃鶴樓送別》一文將其渲染得淋漓盡致。所以,學習文包詩類課文,把“文”用好了,可以為理解“詩”提供很好的鋪墊。

四、欣賞“一組詩”

通過詩文對照、以文解詩,對於解讀這篇文本,應該可以畫上句號了。但語文教學,貴在“用教材教”,貴在“以課文為例子”,能讓學生通過閲讀一篇而帶動多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送別詩,是我國古代眾多送別詩中的優秀代表。以此詩為引子,我們自然會想起《別董大》,想起《送元二使安西》,等等。請學生再讀一讀這些詩,結合相關資料介紹,我們也可以嘗試再現高適與董大、王維與元二分別的場景,甚至還能細細體會同是送別詩,但因為前往的地點不同、離別的環境不同、分別的境況不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哀而不傷,《別董大》強作勉勵,《送元二使安西》充滿感傷。這些差異,可以在閲讀中通過對比,逐一品味。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7

我校每學期都要進行研究課活動,本學期我執教科學《光與熱》一課。教後收穫很多。

作為一名合格的科學老師,課下準備資料、知識、小組設計活動等需做充分、全面的考慮。

《科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首先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熱光源、冷光源)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温度。接着,大家猜想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温度的高低有着什麼樣的密切聯繫。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需要做一個“光的強弱與温度”的實驗:

把學生分成8人一組,讓一個學生靠牆背對陽光拿着温度計,先記錄好温度計上的原始温度。然後,讓一個學生拿着一 面小鏡子反射太陽的光,把光照到温度計上,幾分鐘後記錄温度計上的温度升温了多少;接着,再添一面鏡子照射,幾分鐘後再記錄升温多少;最後3面鏡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温度計的温度上升。

需要幾面鏡子,我從三班學生那裏借來。温度計從科學實驗室借來。記錄表的打印,尤其天氣需要陽光明媚呢!

課堂上,通過層層深入的探究活動,學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自主設計實驗計劃、選擇實驗材料、開展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論。在探究活動中,注意了小組內的相互合作和觀察研究。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我們要既做到關注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又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活動,並在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基於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讓學生互相享受各自研究的成果,達成共識,形成結論。對於學生的評價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能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活動。評價以師生評、生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進行,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評價。“體現了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這不僅使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進一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作,但是我相信作為科學課教師的我們,一定會以契而不捨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科學課教學工作的探究之中,不斷地充實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為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8

《火燒雲》是現代女作家蕭紅寫的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採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晚飯過後,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使景物美和語言美有機地融為一體,讓讀者充分領略火燒雲這一自然景物的絢麗多彩。用詞準確,描寫生動逼真,想象豐富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因此,瞭解課文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是教學的重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積累材料,大膽想象的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一、信息技術與課文的較好結合。

直觀教具照片,增強了閲讀興趣,從看照片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詞句,做到了現實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作用。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不斷提高閲讀效果,同時培養了閲讀能力。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換與教師角色的轉換。

語文的閲讀教學有四大任務: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積累語言、練習表達。在重點段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從整體上升到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通過“兩讀”——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從整體感知,輸理文章思路;通過小組學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自主精神;通過品詞品句、“看誰説的顏色多”的小比賽來積累語言;通過句型練習和拓展想象發展口頭表達能力。最後,迴歸整體,用一詞去概括火燒雲的特點,並設計“當小配音員“一環進行鞏固。

在教學《火燒雲》這篇課文中,我覺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幾點,值得我以後在教學上要注意的。第一,重點段落讀的時間還不夠。本課重點是形狀的變化,但是學生對雲的形狀變化是怎樣的還不夠。主要是讓學生自由讀的時間不夠,導致學生掌握不夠好。第二,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9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説明性的科學小品,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它的住宅特點和修建的經過,讚揚蟋蟀在惡劣的環境下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在學習《蟋蟀的住宅》一課時,我鼓勵學生把書中描寫的蟋摔的“大廳”、“平台”、“卧室”畫了出來,而且還把想象出來的蟋蟀的“儲藏室”、“衞生間”等也畫了出來,把對課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筆墨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並把他們的創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讓他們結合課文一一介紹畫畫的意圖和獨創之處,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教學時我先請學生自己到課文中找找描寫蟋蟀住宅特點的語句畫出來。然後,小組討論,把找到的特點,用最簡練的詞語概括出來,寫在作業本上。學生經過自學研究比較容易找到並概括出蟋蟀住宅的特點,但就“傾斜”是否為住宅特點學生產生疑問。學生在這裏出現問題是在我備課中想到的,所以這時我沒有馬上給學生答案,而是提出“蟋蟀住宅傾斜是怎樣的角度?”這個問題讓學生爭論,有的學生説:“蟋蟀住宅應該是越向裏越高”,有的同學説:“住宅應該是越向裏越低。”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又是畫圖又是用手臂當隧道演示,有的同學指着圖説:“如果隧道越向裏越高那麼洞口必然低,那麼一下雨,水就會把洞口淹了,所以隧道一定是越向裏越低,洞口最高。”還有一組同學用自己的水壺擰開蓋子當隧道放在老師準備的盆裏,邊演示邊説:“下驟雨蟋蟀住宅外面就會有積水,臉盆裏的水就代表積水,而水壺代表隧道,如果水壺口上揚,臉盆裏的水只要沒過壺口就會留進水壺整個洞就被淹了,而水壺口衝下壓盆裏的水就流不進壺裏因為壺身是向上的,所以我們組判斷隧道一定是越向裏越高。”一下爭論有了結果,這時不用老師給答案學生自己就明白了住宅傾斜是為了內部保持乾燥,所以傾斜不是特點之一。

課後我感到這一環節我處理的比較好。因為課堂上“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以後再去“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闡明自己獨立讀書,獨立思考後的獨到見解。只有使學生敢於暴露自己思維的過程,學生的獨到見解才能得到表現,創新能力才能得到培養。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學生又再次努力讀書,並小組合作,又是畫圖又是用手臂當隧道演示,而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又給別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使自己從別人那裏獲取經驗,得到啟發。使每個人在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能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在“思維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對所爭論的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獲取知識,感悟方法,同時獲得極大的情感滿足。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內容是讓學生會畫垂線,理解垂線的特徵,引導學生會判斷、檢驗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體會垂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的能力。

在引入新課時先出示幾組互相平行和相交的直線,讓學生判斷並找出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教室裏找一找互相垂直的線段,再出示由幾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線段組成的圖形。讓學生充分感受由垂直、平行線組成的圖形之美,從而產生畫圖的慾望。

之後,我讓學生小組內隨意畫一條直線,嘗試過直線上(外)任意一點畫直線的垂線,交流個人的想法,初步體會用作圖工具三角尺畫出的垂線比較規範,然後再啟發學生能不能用其它的工具來畫垂線——量角器。教師特別提醒學生正確的使用三角尺和量角器。然後放手讓學生畫延伸方向不同的直線的垂線。利用平行線和垂線畫各種圖案,學生通過交流、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垂線畫法的探索過程中去,培養了學生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

最後 時在實際應用中用數學。讓學生回到生活中,找一找生活中垂線的應用。這樣不僅理解了垂線的性質,而且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1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而這篇寓言是讓學生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從觀察兩幅插圖的不同為切入口,採用不同的方式通讀全文,然後分別學習一、四兩段,瞭解現象及結果後,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教學設計以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重視閲讀感悟和體驗,教師範讀、學生自由朗讀、同桌合作讀、分角色夥伴合作朗讀、個別展示朗讀等閲讀方式突出了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使學生在不同的閲讀實踐中自主地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既調動了學生主動地參與閲讀,又培養了創新思維和語文能力。另外“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閲讀實踐,組織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理解課文內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

二、仔細觀察,大膽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想象是孩子們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所創造。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既有了依託,又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師生之間在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中思維得到了碰撞,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了學習的增量,進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在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那也是新課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把課文的兩幅插圖並列出現,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再從圖到文,學習課文。學文後,我又出現這兩幅圖,讓學生觀察,產生問題,進入下節課的學習。這樣在觀察的基礎上,訓練口語,發展想象,以培養創新能力。

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因此,教學中採用角色換位,“你要是種葫蘆的人,看了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説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2

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温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衞民族,捍衞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曆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鑑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3

1、用比例解決問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加強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後用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2、讓學生帶着問題思考,目的是隻有先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才能列出比例式。

3、改變例1題目裏的條件和問題用比例的知識解答,使學生進一步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

4、課堂小結起着整理歸納、畫龍點睛的作用,但不恰當的課堂小結也許適得其反。我帶領學生把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整理、歸納得天衣無縫。這樣的小結對學生的當前解題確有幫助,或許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應用題時是不會出錯的。但新課程強調的是面向學生的未來,試想想,這樣的小結會給學生的將來帶來什麼?由於把用比例解應用題歸結為這樣的四步,學生在解題時按照這樣的四步也許是不會錯的,但實際上用比例解應用題時,有的也不一定非要按照這樣的四步,儘可能簡單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種方法列出比例式。學生的思維訓練得不到靈活開放,更不用説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了。通過對這節課的總結,我意識到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把學生的“學”放到主要地位上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4

一、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其實在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記得一位優秀的老師曾説過:“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二、多鼓勵後進生開口説英語,並能及時地表揚他們。並把他們分成三組不同的差生來進行補差工作。第一組是一點也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我採取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方法,當然不能操之過急,並且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我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靜下心來學習。我想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以上做法,我雖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我沒堅持到底,確實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

英語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我充分利用有效時間,也就是每天第一節課前十分鐘,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及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九年級英語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大家參考,祝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和裨益,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5

第一次磨課,給我如下啟示:

1、過渡要自然

教學過程中從上一個環節到下一個環節時,教師要設置承上啟下的語句,讓學生有自然而然的感受,沒有突兀、跳躍的波動,使學生聽講更專注。但我的整堂課節奏很快,缺少一些必要的過渡,給人硬碰硬的感覺,板塊與板塊之間很生硬。宋校長也幫我指明瞭道路:要預設學生的回答,抓住學生的回答自然過渡。

用這個方法,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1)由珠穆朗瑪峯圖片引到對珠峯的介紹;(2)由課題中的“地球之巔”指珠穆朗瑪峯,珠穆朗瑪峯也叫“埃非勒士峯”,英國“埃非勒士委員會的組織者曾説過這樣的一段話,從而引出英國人的話;(3從英國人的話引出登山的困難。通過針對性的過渡,在評課時,有老師評價我的課教學過程很流暢,老師問題的鋪設自然。

2、語文味

第一次上課時,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沒有深入地品讀語句,缺少語文味。第二次上課時,我注意了文本細讀,抓住關鍵詞和嘗試朗讀使學生仔細領會言語內在精細之處,細細品味文學作品語言的節奏與肌理。

3、語言要簡潔課堂上,學生是主體。這個道理我也知道,但在平時的課上,不知不覺中自己講得很多。陳老師告訴我“自己的話要少,越少越好”,我也特意地注意了,針對學生的回答,我只是稍加歸納,絕不要重複,少一些哆嗦的話。但第二次課上下來,自己的話還不夠簡潔,以後要重視起來了。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6

《麋鹿》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堂伊始,我出示了一段自己組織的話,三個小節,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段話,可以説發揮了多重功能。

(1)就識字教學的角度看,這一段話實現了讓學生在濃縮的語境中集中識字的功能。因為這一段話,與課文內容相匹配又巧妙地將新詞融合其中,學生在讀這段話的過程就是復認生字的過程。事實上,學習生字,如果老師一味鼓勵甚至強求學生想一些獨特的方法認字,例如編謎語、編故事等,只會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其實,大部分字詞只要反覆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留下烙印。

(2)就文章教學的角度看,這一段話幫助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一般我們在實踐中有這樣的傾向:以為整體感知就是把課文讀一遍。殊不知,整體感知階段,並不意味放棄教師的指導,這一段“開場白”,就是一次有效的示範。其中,老師板書概括性的詞語,既幫助了學生梳理了文章結構,又為學生概括課文大意提供一些支架,可謂一舉兩得。

在教學課文的第三部分“麋鹿的傳奇經歷”時,我按照年代的不同,設計了一張表格,要求學生模仿老師的範例填好這張表格,學生填表格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課文內容熟悉的過程,而且,填表格這種方式也有利於學生的概括能力的發展,而且表格中既包含了麋鹿的各個時期的生存情況,也有生存地點的不斷變化,所以説從這張表格就可以感受到麋鹿生活經歷的坎坷,漂泊不定,顛沛流離,這樣引導學生感知麋鹿經歷的傳奇也就較為容易了。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7

可以説,在教學這節課時,孩子們的狀態還是雞飛狗跳的,並沒有完全的歸攏好,所以,當去找評課時,第一條就是課堂紀律問題。作為年輕教師,就是火氣、精力都比較旺盛,沒有時間的沉澱,但其實是自己沒有深入的與孩子們真正的建立友誼,所以在整理課堂紀律是稍稍有些措手不及了!

這個時候,對於拼音的教學還是在摸索之中呢,沒有一個固定有效的模式,因此還是缺點勝於優點,再次就談一談存在問題。

1、ZCS的寫法筆順問題,從小到大,寫大家都會,但是要按標準來説那就不一定説的準不準了! 

2、ZCS和他們的整體認讀要一起教學,效果會更好,方便記憶!

3、四線格應該畫的大一些,寬一些,在黑板的上方,板書時孩子們應該看得很清楚!

4、孩子剛剛拿起筆,對於孩子的拿筆姿勢,老師一定要強調和糾正!

5、看圖説話要有説話的效果,不用謝,就是訓練説!

6、過渡語要多一些,比如“很重要的哦”、“認真聽哦”等等。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提高併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我的導入語:今天在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幾位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出示掛圖)你 們看,是誰呀? 學生的好奇心被老師調動起來,非常積極,對課文的學習有了興趣。

我還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編順口溜的形式也讓學生很感興趣。如:像個2字ZZZ,半個8字SSS,像個半圓CCC,學生自己編,不僅注意到了形象,還有讀音,而且學習自己編出來的順口溜感覺很驕傲的,課堂上始終保持高漲的情緒。

二、使用激勵手段,營造輕鬆、和諧、愉悦的課堂氣氛。

一年級的孩子很喜歡受到老師的表揚,教師簡單的話語卻能鼓舞他半天,因此,課堂上,我從不吝嗇自己對他們的讚賞,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在這樣的激勵之下,看到高高舉起的小手,對我來説也是值得高興地事情。

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除了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在學習字母的書寫時也把主動權交給他們,讓他們來説書寫的筆順,要注意的地方等,學生觀察的非常仔細,寫的時候自然也就好些。

在以後的課堂上我還要注意關注全體學生,加強課堂常規的訓練,使他們遵守紀律,提高課堂效率。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8

教學《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時,我就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接着我選出三,四,五,六,七自然段,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我作出了重點講解, 然後進行學習歸納:朗讀——句話——理解——體會——誦讀.接下來的幾個自然段要學生按學習方法自學四,五,六,七自然段.這樣就把學習方法很好地貫徹到全文的學習當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課文學完後,學生既學習到了方法,又得到了啟示:做人要有持久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之中,要愛護大自然……

另外,教學這篇課文最大的亮點便是提出修辭手法來,包括比喻,擬人,排比,聯想,讓學生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一節課下來的朗讀入語境,不夠有感情。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19

透過這次上年月日的複習課,我有了深刻的體會,而且這次課也是作為我們組內的共同研究課,之前,很多老師都在研討如何才能上好數學的複習課,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作為剛接觸數學教學的我來説,更要虛心的學習,向他們請教了。大到一個環節,小到一句導語或者板書都十分重要。

我在分校上課,與組內的同事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討論,只能利用每週開會的時間與他們交流,他們都十分樂意的幫忙我。由於我們組內研討出上同課異構的研究課,對於本校的老師來説,都要用到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而唯獨我那沒有這些,所以就不好統一教案,我們最後商量出每個老師都不用試講,剛好本校有剩餘的一個班級,所以就讓我用那個班級上,我也在充分的準備教案,板書都修改過好幾次,但是臨近上課時,我反倒有點不安,因為我對這個班級的學生不太瞭解,據説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擔心了,但是最後因為1班有外教課,所以不能佔用,那隻能臨時調整,上五班的課,跟着教案走下來,再加上臨場的發揮,總感覺學生説不到點上,而且他們連基本的閏年什麼的都不明白,我才當場給補充的這個知識點,在課上我就有點鬱悶了,但是還是繼續上下來了,上完後,老師們才説我抽的那些學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覺很納悶,差生為什麼舉手啊。他們説他們這個班級就這樣,好學生不愛舉手發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歡回答,但是這節課這幾個差生肯定有收穫,因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聽到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課過程中,我看到那幾個聽課的老師為什麼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為那幾個差生總是舉手,我還總是叫那幾個舉手的人回答問題的原因吧,畢竟用別人的班級就有這樣的弊端,我想用同樣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級,效果會更好,畢竟他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語言。

在這節課中也得到了幾個肯定的地方,最為顯著的就是我在講解一個習題的過程中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方式,把抽象的問題,難懂的問題轉化成比較直觀的容易的問題了,也能幫忙學生理解。

動物的運動教學反思 篇20

《早發白帝城》這一課,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我是這樣教學的。

一、激趣導入。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剛一上課,我就説:“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你知道他是誰嗎?”學生回答後,我讓學生背誦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作,學生興趣盎然。接着我告訴學生李白現在流傳於世的詩作有3000首,在學生的驚呼聲中,我開始介紹《早發白帝城》的寫作背景,激發學生學習《早發白帝城》的興趣,為學生理解詩意作準備。

二、學生自主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先提出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主學習生字,朗讀古詩理解詩意,找出詩中的多音字並組詞。

展示生字學習效果時,一個學生説:“人啼哭時要張大嘴巴哭,所以我就明白了‘啼’的部首是口字旁,口加帝就是‘啼’。這樣我不但記住了‘啼’和形,還理解了‘啼’的意思。”另一個學生説:“我發現‘舟’和‘丹’非常相似,但是‘舟’字比‘丹’多了兩筆:一筆是撇,一筆是點。希望同學們不要出錯。”……同學們對他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學生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盡情展示,體驗成功的喜悦。

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很高,下課時已能流利背誦全詩並熟記生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yzxz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