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八德孝親反思(精選3篇)

八德孝親反思(精選3篇)

八德孝親反思 篇1

新八德教育行動誓詞:

八德孝親反思(精選3篇)

立志我成長、孝親我力行

尊師我先行、友學我互助

謹行我自律、誠信我表率

仁愛我奉獻、守法我必行

踐行《弟子規》、做有道德學生

《感 恩 詞》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黨和國家培育。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辛勤教導。 感恩同學關心幫助,感恩工農辛勤勞作。 感恩世界和平使者,感恩無私奉獻的人。 3 八個禮儀:

一、學生進校門向孔子像行鞠躬禮;

二、早操集隊,校長和值日老師向全體師生行鞠躬禮(老師、

同學們早上好!),師生回鞠躬禮(老師好!);

三、上、下課師生互行鞠躬禮,上課行禮(老師:同學好!學

生:老師,您辛苦了!)下課行禮(老師:同學們再見!學生:謝謝老師!);

四、放學排路隊,老師送學生到校門口,學生向老師行鞠躬禮(謝

謝老師!),老師回鞠躬禮(同學們再見!);

五、開教師會,校長向全體老師行鞠躬禮(老師們辛苦了!)

六、學生見到老師要行鞠躬禮(老師好!),老師回鞠躬禮(你

好!)

七、學生遇到來校客人,要向客人行鞠躬禮(老師好!);

八、學生上學或回家向父母行鞠躬禮(上學説聲:“爸媽我上

學了,再見!”放學回到家問候:“爸媽好,我放學了!”)

十個道德文化:

一、背誦《感恩詞》、《弟子規》和《百孝篇》三個道德篇;

二、唱七首感恩歌曲:《感恩一切》、《孝敬父母》、

《跪羊圖》、《生命之河》、《我們是一家人》、

《親愛的老師》、《兄弟歌》。

八德孝親反思 篇2

新“八德”指立志、孝親、尊師、友學、誠信、仁愛、守法、謹行。“新八德”依據時代發展的要求賦予了新的內涵,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孩子們的民族精神,是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弘揚傳統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目前,隨着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沒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過各種渠道侵入中國社會,廣大中國小生面臨種種不良誘惑,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面臨各種挑戰。我們清醒認識到,一部分人榮辱觀顛倒,是非感模糊,是因為人們對傳統優秀的倫理道德產生懷疑,失去對社會主義道德觀和榮辱觀的信仰。國家對此十分重視,相繼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國”、“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八榮八恥”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理念,這一切表明,弘揚傳統美德,正本清源,尋找不該失去的精神家園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隨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熱潮的掀起,我們縣委有幸請來了瀋陽和河北的專家們為我們上了兩天的封閉式的報告會。我們認真聽取了他們寶貴的經驗,找到了我們在教育孩子德育方面的方向,打開了一扇扇緊鎖的大門,為以後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參會的有專家、校長及五中全體老師,在各位領導和社會各位愛心人士的支持下,會議不時引來陣陣掌聲,我們在孩子老師們深深的鞠躬禮中慢慢體會着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着八德教育給大家帶來的好處,但又深刻感受到學習傳統文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應該落實到實處,落實在力行上!

在會上,因為老師們需要分享的經驗很多,他們都緊張地計劃着時間,幾個小時不停止給我們介紹經驗,一個上午都沒顧上喝一口水,我們應該為他們的付出而感恩,應該把寶貴的經驗及時記錄下來。但有些老師卻不能堅持下來,老師們在上面講經驗,他們在下面聊天、玩手機, “肅靜”“請關閉手機”的木板不斷提醒他們並向他們鞠躬,但他們卻視而不見。無奈之下,休息時從進修學校來的老師到了主席台狠狠批評了老師們,卻引來了大家的一致指責,那語氣不是在向遠道而來的客人的問候與感謝,卻是一種質問和辱罵。也許,那兩位老師有些急了,説話不很中聽,但確實有一些老師做的不到位,他們不顧孩子們的疲勞,不顧專家們的辛苦,在下面瀟灑地玩,也許正如張老師説的就是一種應付,應付領導,應付報告會,在各地方都在風風烈烈學習傳統文化時,他們卻抱着這種態度,就如外國人正欺壓着我們的同胞我們還當看客,怎不令人傷心與憤怒呢?張老師這種不計報酬的奔波為了什麼呢?他們不就是為普天下的中國人不丟掉傳統文化嗎?他們不僅這樣説,還力行着,一個多星期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他們都是在指導義工們,教育義工們愛惜糧食,他們吃飯絕不剩下,喝水從不浪費。當他看到有很多老師喝不完水倒掉時心疼呀,看到飯吃不完剩下時難過,他和義工們一起吃剩下的飯喝剩下的水,這個力行的舉動應該喚起一些人的節約意識的,但偏偏有些人當笑料,還把剩下的水送給義工們喝,其行為真令人可鄙!

八德孝親反思 篇3

詩詞教學向來覺得是難題,其中最難的是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詩詞的意境。這次的《詩詞曲五首》裏,上的最成功的應屬《山坡羊·潼關懷古》這一首元曲。一般以往教這首詩都是屬於應付式的,讓學生記住名句就算了,而這次用了一次在外聽課的思路去上,收穫甚多。課堂中,開始提出的是字詞學習,學生很容易接受,我列出了四個詞“山河表裏、躊躇、宮闕、苦”然後在對這個四個詞的背後的含義進行挖掘,逐漸深入到課文的思想情感。

通過“山河表裏”讓學生了解潼關的地理位置,並利用漫畫的形式,讓學生理解作者所用“聚”“怒”的表達效果,這個環節學生的興趣很高,因為簡筆漫畫的形式他們覺得很新奇,又在學生的理解中不斷改進,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然後介入資料介紹潼關的地理位置,寫出其作為戰略位置的重要意義。“宮闕”一詞很簡單,但如果介入當年秦朝當年建造 “咸陽宮”時所需時間,這一詞就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百姓的艱辛,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是一個問題——“假如讓你們去修建‘咸陽宮’你去不去?需要多少年建?”,學生紛紛猜測“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的都有,這時我説“我給大家講一組數據。當初修建咸陽宮,秦始皇動用了40、50萬人,經歷了幾年才蓋好。

你們全班才50個同學,是他們的萬分之一,他們用了幾年才完成,你們大概要幾萬年吧。如果你們能活到現在,做了20__多年,我想咸陽宮的地基説不定還打好呢。”然後補充“咸陽宮,幾十萬人花了幾年時間才建好,但是不到一百年就被項羽一把火給燒了,不久漢朝開始了,又建了宮殿,然後又變成了土。就這樣宮闕毀了又毀,百姓建了又建。”學生在笑過之後陷入了沉思。“躊躇”詞介入了幾位詩人在描寫離開國都時的惆悵,寫出詩人為何“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不僅為宮闕成土而傷心,還為百姓心血白費而傷心,還為百姓即將重修宮闕的痛苦而傷心。

在賞析文章中心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時我用了兩個句子作比較,“興,百姓福;亡,百姓苦。”,“興,也任他;亡,也任他。”突出張養浩為百姓疾苦而憂慮,敏鋭地指出朝代更替,最苦的都是百姓。通過幾個詞語,既生動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能深入探討文字背後的意義,並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直指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的百姓疾苦及其根源,真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yjrwe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