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 感慨頗多:

1、讀中悟情,“讀”貫穿始終,抓住重點詞句來讀,讀出感受。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在教師引讀時對“熊熊”等詞進行解讀,突出悲慘的景象。

2、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第一節時,我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3、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課堂上駕御能力不強、很多地方處理的不夠靈活、教師的評價語很不到位。這也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女媧求雨滅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補天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女媧百折不撓的形象,讚美了她為拯救人類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女媧這一神話人物不怕危險、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課題的引出充滿神祕感,通過讓學生簡單説説知道的神話故事,使學生知道我國的神話故事有很多,接着話鋒一轉,今天學其中一則,馬上引出了課題,然後通過讀題的訓練,讀詞的指點,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讀課文要有感情,讀題和讀詞同樣要有感覺。我想如果平時能經常這樣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讀中悟情,“讀”貫穿始終,抓住重點詞句來讀,讀出感受。如第一節後四句要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在教師引讀時對“熊熊”等詞進行解讀,突出悲慘的景象。

3.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第一節時,我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3

本文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敢於奉獻的精神。

在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並説出為什麼?再讀一讀。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麼?有的學生説,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説,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痠背痛了,也不休息,終於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説,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説,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於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

也有的學生説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接着,另一個同學説:“沒人喜歡第一自然段。”我又問:“為什麼?”很多同學不約而同地説:因為第一自然段寫第一自然段寫天破了以後,世界變得很可怕,誰也不喜歡這樣。

此時,我大吃一驚,真沒想到他們竟然説出自己的喜歡、憤恨、崇敬、嚮往、同情的感受。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真實的感受。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4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條理清楚,目標明確。

在教學本課時,我運用的是永威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進行教學。先出示本節課的整體目標,讓學生先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出示自學指導(一)、自學指導 (二)、讓學生圍繞這兩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學習。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於、冒着生命危險、找啊找啊”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有 “你能想象女媧會冒着怎樣的生命危險?”“你能想象女媧都在哪些地方找過五彩石?”以此來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

我在教學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時,講到女媧為什麼要補天,讓學生先找出相關的語句,從文字中去體會當時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然後再配上比較悲傷的音樂加上朗讀,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推薦一本課外閲讀拓展的書,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閲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然後我在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也有像女媧這種甘於奉獻的人,你會想到誰呢?以此來達到思想教育。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整節課我讓學生讀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下一大塊後是什麼情景,應該讓學生從讀中去體會,我也讓學生讀了,(齊讀自讀)但是讀得不到位,沒有讀出難過的心情;在指導學生朗讀女媧找五彩石和補天的幾句重點句時,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談感受,沒有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體驗讀的樂趣,在讀中感悟,沒有欣賞讀的過程,整堂課下來,課顯得過於疏鬆。

2、缺少老師範讀:三年級的學生開始讀書時並不能讀出感情,大多數都是唱讀,這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所以老師的範讀是必不可少的,本節課特別是配樂朗讀和女媧找石、煉石時,老師如果範讀,那學生一定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在學習自學指導(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但合作的效果不好。學生也是圍在一塊了,但他們並沒有對問題進行討論,彙報時還是自己的觀點,沒有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

4、時間把握不當:整節課在時間上的設計有欠缺,第一自然段用的時間比較多,其實讓學生讀出當時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就行了。在設計女媧為人們做了幾件事這個問題時有點難,以至於在這上面用的時間比較長,到後來也不敢讓學生多讀了,所以在最後環節當堂訓練中時間不夠用了,只能倉促結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最後,我想説“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藴,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5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 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 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因此我出示配了聲音的圖片,有助於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着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這節課的遺憾之處是因為趕時間,給學生的練讀時間較少,學生的朗讀感情不夠。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運用賽讀的方式,並及時進行評價,孩子們的朗讀會更好些,也不用浪費那麼長的時間。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給學生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鬆。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6

自從新學期開學到現在,總感覺學生的學習氣氛不進狀態。要麼課堂氣氛沉悶,要麼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的學習效果非常差。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

學生是有惰性的,在一個月的假期中,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在家中自由散漫慣了,開學一個多星期來,有一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加上近段時間,流感導致了許多學生感冒,請假回家的學生比較多,班中紀律不好,故而學習氣氛不好。對此,應該加強紀律,嚴格要求,讓學生儘快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把心思儘快回到學習上來。和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共同想法,共同努力,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一節課了,然而,當提問學生字詞時,有的學生竟然還錯了很多,真的讓我很吃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到底哪裏去了?我總結了如下幾點:

老師要嚴格要求,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要求上,都要嚴格,否則,就會養成學生懶惰的習慣;同時,老師要使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願意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班中營造一種好的學習興趣。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7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歷來為人推崇,被尊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其實,作為入選教材,文章也是文辭優美,識見高遠,至今膾炙人口,熠熠生輝。而作為一篇文言文來教學,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妥善處理好文言關係,打破傳統機械的先“言”後“文”教學模式,卻值得探討研究。我的這節課是《蘭亭集序》的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內容是文章一二兩段,解決的是三個問題:一是瞭解作者及其創作的緣由,瞭解書序的相關知識;一是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一是體會作者的感受及寫作的特點。

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情緒沒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是很好,原因當然有很多,有學生預習不夠,導學案完成情況比較差;也有我自己備課上的問題,比如在解決字詞這一塊學生就很被動,感受作者的的感受的時候也不夠深刻。

基於此,於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去讀,多讓學生去説去感受。

首先加強誦讀,多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適當時候才做點撥。

第一遍聽讀: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後討論。

第二遍自讀:自由誦讀第一自然段,讀出自我體驗。

第三遍誦讀:齊讀,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第四遍悟讀:帶着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惜、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歡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為何而悲?

採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在誦讀中去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就跟自然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終身受益不盡。” 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金鑰匙。

其次我更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比如以填表格的形式完成一二段內容的教學,並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還讓學生自己在本節課結束前總結歸納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自動學習,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我想: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一定能將古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實踐探究更實用的方法。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8

《我選我》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為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我和同學們商量,如果我們大家就是文中的那些人,這次選舉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場面呢?同學們認真讀書後,我們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from 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我選我》教學反思來自本站 end#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説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表演。有的人説:“ 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有的説:“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突然,有幾個同學站起來了,説:“我選我。”我就扮演林老師説到:“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頭頭是道。有的説:“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有的説:“我相信自己能當好勞動委員,為大家服務,給班級爭光。”説到這裏,教室裏真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抓住機會,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鼓掌?”有的同學手都沒舉就嚷嚷開了“我們相信王寧能當好勞動委員。”“王寧我真佩服你!”回過頭來再讀王寧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那份自信,那種堅(狐假虎威》教學反思)定的語氣。

就這樣,整篇課文就在選舉的情境中很容易就被體會的很好,所以再講這樣的課文時還是要努力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的把握人物的語言和內心世界。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9

一、課堂一詠三歎,昇華情感。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作者的情感線索走進文本,走進劉老師的內心世界。“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線索。我每學完一板塊都回到重點句的激情朗讀,使整堂課一詠三歎,曲折迴環,別有趣味。如此處理,精略得當,使文章的教學張弛有度,保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火花得以綻放,激情得以飛揚。

二、品細節,悟情感。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有效地學習,我抓住了劉老師的三件事:“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來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品味文字,體會情感。達到了長文短上的目的,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長課短教,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使複雜多樣的教學方法變得簡單易行,這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素養。

在教學“談腿疾”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的笑的神情和講的故事感悟劉的樂觀幽默的特點。並且抓住了學生聽故事後的情感變化“笑——酸澀——尊敬”,進行情感補白,更能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情懷。在教學“寫板書”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寫板書的動作:“撐地——離地——急速地一轉——轉向——轉向”來品味,通過老師動情地朗讀,讓學生想象情景後談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動辭發。學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動、擔心摔了一跤,如果沒有想象怎能有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劉老師放風箏的動作和語言,感受他的堅強、自信、熱愛生活的品質。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0

《小紅帽》是童話故事這一課中的一首歌曲,曲調流暢、活躍。是兒童比較喜歡的一首歌曲。本次課“以情景為中心”進行教學,以“情感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生動、形象的情境過程中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製作了生動的課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低年級學生有好奇、愛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我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王國,通過在童話王國的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動畫、闖關,看故事、模仿動作等教學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並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以邊聽音樂邊講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聽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習歌曲做了鋪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因為之前多次聽了旋律,所以能較快的學會歌曲。在學會歌曲後我設計了給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學環節,但在表演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班裏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着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是他們的小眼睛裏卻分明流露出無限嚮往,於是我先讓踴躍的學生上台表演,而對於沒有勇氣的同學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同學們都很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能用簡單的動作去感受音樂,用自己的動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聽音樂和個別同學表演時能引導學生用拍手等動作配合,同時培養了合作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中充滿音樂。通過綜合運用欣賞、歌唱、表演等各種手段,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教學中隱含有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課有些地方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如在教學中注意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擊鼓傳紅帽等)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驗收,讓個別同學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況怎麼樣!識譜唱譜並不是二年級的掌握範圍內的,我在教唱整個歌譜時,學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選擇一兩句來教的話,學生可能會掌握的更好。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1

我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梨園擷英”的內容時,以歌曲《唱臉譜》為載體,讓學生通過對這首歌的欣賞、感受、歌唱、演奏、表演感受京劇的魅力,使學生在喜歡現代流行音樂的同時走進我們中華民族音樂的瑰寶。

一、“聽聽唱唱-”----在音樂感受中快樂學習歌曲。

感受與欣賞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授《唱臉譜》這一新歌時,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方法先教他們唱歌譜,然後讀歌詞,唱歌詞,而是先用歌曲錄音範唱,老師範唱,《唱臉譜》FLASH動畫等一系列趣味性及強的“明線”,深深地吸引住學生。在這一系列直觀生動的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初步感受歌曲的現代風格與京劇韻味,然後我讓學生自己説説哪句最有京劇的韻味,哪句最好聽,哪句最幽默,哪句最親切,接着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唱一唱,進一步感受音樂。另外,我還啟發學生試唱對比:假如去掉這些裝飾音和休止符會是怎樣的感覺。我和學生一起唱着,聽着,比試着,學生的注意力特別集中,仔細地體味着每一句歌曲,一起學唱着他們喜歡的那一句句:“美極了,妙極了,簡直OK頂呱呱……”;“沒見過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臉上畫啊”…….在對比中初步感受了京劇,體會了裝飾音和休止符在歌曲的京劇韻味和情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這樣,在誘人的“明線”中,學生不知不覺掌握本環節的“暗線”---唱會歌曲,享受了音樂。

二、“比比劃劃”-----在聲勢表演中輕鬆學習歌曲。

教學中我注重用直觀的方法表達抽象的知識,讓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音樂,輕鬆自如地學會音樂,生動 活潑地表現音樂。注重趣化單調孤立的知識與技能的傳遞過程,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地講授,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讓學生整體感受的音樂的魅力,努力將音樂知識融於音樂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順帶地”掌握知識與技能。

《唱臉譜》歌曲學習中,我在教唱“下滑音”和“前倚音”的時候,不是先給學生講釋定義或概念,而是讓學生一邊唱,一邊用肢體來誇張地表現。如“下滑音”,我讓學生用手指從上向下划着曲線,身體也隨着由高到低蹲下來,學生的情緒特別高漲,在歡樂中他們領會了下滑音的要義,在笑聲中他們體驗了下滑音的韻味,在幽默中他們唱得也更加準確。唱到前倚音的時候,我讓學生用手指划着圓圈“搖頭晃腦”來歌唱,他們個個都很形象地搖晃起來,通過聲勢表演,學生不僅領會了前倚音的唱法,還感受了京劇的韻味,他們在笑聲中學會了音樂知識,體驗了音樂的美妙!

在學習第二部分“淨”唱腔的最後一句“叫喳喳”時,我和學生一起做着手勢表演唱,先讓學生聽我唱,然後,我和學生一起張開了雙臂,由低到高,比比劃劃表現出淨角的動作,同時還圈圈點點表達出“拖腔”處的拍子。為了唱得更加準確,我們回過頭來再唱歌譜,學生在模仿中,在聲勢表演中,輕鬆地學會了這最有難度、最有京劇味道、最具有磅礴氣勢的一句。為了能更好地唱準休止符,我和學生一起在休止符的地方着重地拍一下手和跺一下腳來強調,學生在拍拍打打中很好地掌握了休止符。在“手舞足蹈”中,在“搖頭晃腦”中他們感受了美妙的京調,便捷地領會了下滑音、前倚音、休止符等音樂符號的作用,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我在這一環節中融合明線與暗線的收穫。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2

1億有多大是第一單元學習結束後的一節綜合應用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有多少,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點:

一、 重研究方法的訓練與研究能力的培養。

教師以“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為研究素材,把教學重點放在了研究問題能力的培養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上。“怎樣才能知道1億張紙的厚度?”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問題。教師啟發學生思考:要想研究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億張紙摞起來直接進行測量呢?不能直接測量怎麼辦?啟發學生説出: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體是多少。這是一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了這種思想,學生再遇到像“1億粒米有多重”、“一億枚硬幣摞起來有多高”這樣的問題,便可以自己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引導學生組織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中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本節課的主旨,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一億有多大。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活動小組的結合,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切實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平台和空間。

三、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教學中不僅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教學思想方法。如一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測量一百張或一千張紙的高度,再推算一億張紙的高度;一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以測量,就以測量一本書的面積,在推算一億本書的面積,這樣把複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有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教學反思:這節活動課,我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經歷猜測、實驗、推理等過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動,從而充分感知1億這個數有多大,並獲得成功的體驗。一開始上課,我設計了猜想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我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讓學生猜想1億有多大。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不同,對“ 1億”的猜想也是各種各樣,這些猜想大都是憑感覺的,甚至是隨意猜測;有的學生説:“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小山那麼高吧!1億粒大米能裝滿一個房間吧!有的學生説:“大米粒太小,能裝滿一個衣櫃吧!”還有些想法不合實際,但我並未扼殺學生的想象,而是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空間,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使他們在想象和爭論中激起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給學生10條魚,不如教給他捕魚的方法,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注重讓學生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1億張紙的高度無法測量,學生想到可選1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高度,再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1億本書鋪開的面積難測量,就測量一本書的面積,這樣把複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一步一步解決,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領悟,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活動,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積累了許多數學活動的經驗,增加了學習成功的經歷,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1億有多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1億有多大,那麼,就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活動。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有的學生準備了一定數量的稿紙、有的學生準備米粒、或一定數量的1元硬幣……課堂上讓學生根據準備的東西自由結合成活動小組,各組研究內容與活動步驟的確定,具體實驗的進行等,我都放手讓學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組合作完成。事實説明,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很大的。通過實驗他們推算出了:1億張紙有6000多米高;1億本數學書的面積約315公頃;1億粒大米約1噸重……。學生通過實驗推算出了結果,但這些結果比較抽象,很難想象出來,我適時出示了課前學生蒐集的資料,與實驗結果進行對照,學生不禁唏噓一片。一億張紙摞起來竟然有3個多王屋的天壇峯那麼高;1億本數學書有74個珠穆朗瑪峯那麼高,…學生直觀的感受了1億的大小。整節課,我讓學生去實驗、去發現、去探究,切實給了學生自主活動的平台和空間。課中我有點遺憾:就是當有學生問用數學書整本數的頁數研究的問題,我卻説: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我如果再放手一點,讓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課應該更精彩,亮點也會更多的吧!就是確定研究方案、載體、方式這一環節沒能與學生深入討論,大膽讓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研究,今後要多靈變,靈通些,課上得更好些。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是我的校公開課教學,我執教的課文是《莫泊桑拜師》,在教學這一課之前,我上網查找了一些這課的教學實錄和ppt,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穫,也借鑑了其他老師的一些優秀的教學設計,打算在課堂上予以運用,本想這節課應該很精彩吧,可是……

在執教這課時,我的總體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莫泊桑的勤學好問和福樓拜的善於教導。課開始我設計了默寫本科詞語的環節,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於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感覺效果不錯!下面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讓學生默讀課文2—9自然段,思考三次拜師莫泊桑請教了什麼?福樓拜分別又怎樣指導的呢?在每次的指導中哪次是最關鍵的呢?從中感受到莫泊桑和福樓拜是怎樣的人呢?下面就是學生自讀課文、自悟,邊讀邊做批註。在這一環節學生大約花費了近10分鐘,説實話我幾次想提前結束這個環節,儘快地來和學生一起交流,但是我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批註幾乎是0,或者做了批註那也是非常表面的,例如我看到有個同學在自己的書旁做了這樣的批註:“怎樣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肯吃苦,勤練習。”你説這能叫批註嗎?我一看,不行,還得繼續讓學生再讀課文,只有充分地讀,學生才能有所感悟。古人不是這樣説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很想讓我的學生達到這樣的境界,那該有多好啊!10分鐘後,我和學生開始交流第一次拜師的過程,用時有點多,但是我覺得學生是真的自己感悟的,但也不乏有個別同學參考了《課課通》;交流第二次拜師時候,我主要是學習了網上人家實錄中的,讓學生做福樓拜,我做莫泊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就是福樓拜沒問一次,我就簡單回答一次,和學生情景再現當時拜師情景,並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我覺得這個環節也很好!學生的臉上都有種滿足感,因為他們既做了我的老師,又扮演了福樓拜的角色,煞是興奮喲!此時離下課還有8分鐘左右,還要進行第三次拜師經過的交流,我知道其實第三次拜師比較重點,尤其是其中的關鍵兩句話:“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別人沒有寫過的特點。”這也是課後習題,對於這兩句話的理解學生也説了一點,但是還不夠具體,大體意思有了。此時離下課時間還有2分鐘,我只好匆匆結尾,也學習了網上實錄中的名師方法,出示了莫泊桑作品中的片段,讓學生感受莫泊桑寫的獨特之處,與眾不同之處!最後簡單概括了莫泊桑的勤學好問以及福樓拜的善於教導。本來我還打算安排這按的環節,讓學生替莫泊桑寫首小詩,感謝老師當年的諄諄教導。可是已經下課,只好佈置學生課後去寫了,還有沒讓學生説説從中隊你寫作有什麼啟發呢?在整體的時間把握上不是很好,重點出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如果再讓我上一次,我相

信會控制好時間以及把握住重點,引導學生多感悟!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4

《學會看病》是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 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為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地描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之情。

我這堂課的設計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默讀、瀏覽等方法,感知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抓住描寫母親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還原感受,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通過自由辯駁的形式,發現文中母親“願意”與“不願意”兩種矛盾心情的表達方式,初步瞭解交叉描寫的作用;通過互文閲讀的方法,自主建構,感悟“讓兒子學會獨立”才是文中母愛的真諦。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抓住描寫母親語言、心理描寫的句子,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難點是他們能理解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感悟文中母愛的真諦。我把課堂教學主要設計為三大板塊:一是圍繞“殘忍嗎?”展開討論,質疑母愛,引發認知衝突;二是通過辨析“願意嗎?”抓住句子,品悟母親內心;三是再論“殘忍嗎?”,體會情感變化,感悟母愛真諦。

課堂上,我希望能站在“以生為本”的角度,通過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匆匆過客”。在此選取幾個片段與大家交流:

在預習反饋時,根據我校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一般會把課文主要內容概括為“兒子生病了,曾作為醫生的母親讓他獨自上醫院,他學會了看病。”我設計了“給‘讓’換個更恰當的詞,並説説理由。”這一問題,從學生提出可換成“要”、“叫”、“教”,再逐個反對,到最後一致確定換成“逼”字最恰當的過程中,他們已經不由自主地走進文字,理解和感受人物語言表達與內心感受的關係。我隨即抓住文中“母親‘逼’兒子自己去看病”的一段對話描寫進行朗讀訓練,採用“老師範讀、學生點評”的方法,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朗讀賞析水平,激發了他們的朗讀興趣。經過質疑、討論與補充,學生情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進行朗讀訓練時,自然真情流露,語氣、語調把握得恰到好處。

本文中母親的矛盾心理貫穿故事的始終,透過心理活動描寫(母親內心的獨白)來反映她矛盾的內心世界是本文的一大特點。為了突破“理解母親獨特的愛子方式,感悟文中母愛的真諦。”這個教學難點,我設計了讓學生圍繞“母親願意還是不願意讓孩子一個人去看病?”這個問題發表觀點,然後從文中找出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展開自由辯論。這種打破教學常規的學習方式馬上引起了孩子們濃烈的探究慾望,他們很快找到文中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詮釋,據理力爭,思維碰撞不斷迸發新的火花。值得欣慰的是不少學生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文本透露的情感,他們不僅走進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母親那獨特的愛子方式,更感悟到母愛的真諦,對母愛的讚美與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這堂課上,我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在學生圍繞問題自由辯論的時候,可能在準備時間上還不夠充分,造成部分學生在發表觀點時缺少有力的證據,加上語言組織能力的欠缺,整個辯論過程學生雖然熱情高漲,語言表達卻略顯蒼白。其次,我自己在評價學生的發言時,沒能把握好課堂生成點,對一些精彩的回答沒有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課堂生成的智慧火花就這樣一閃而過,留下了遺憾。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要在拓展思維的同時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爭取多向名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5

學完這篇文言文,我深深感到:教學文言文,朗讀是第一位首先,教師要對古文熟讀成背,為學生做好範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朗讀顧問的興趣;其次,教給學生朗讀方法:

1、放慢朗讀速度;

2、注意按意思斷句;

3、熟讀的基礎上達到流利背誦

另外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鈎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葉公對真龍的恐懼,我要求學生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做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4、葉公的行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前三種看法都是對的,但後一種學生的見解也是有道理呀,但這卻違背了本文的教育意義。於是我這樣引導孩子們的:

1、這篇課文是以什麼語氣來寫的?

生:嘲笑。

生:諷刺。

2、好,能感受到諷刺之意。哪個句子體現出這種意味?

生: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諷刺的意味來寫,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麼?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讓我們明白什麼道理。

4、那他是想讓我們明白什麼呢?或是想讓我們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着,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麼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6

這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選材精當,內容淺顯,學生易懂。對於這樣一篇內容較為淺易的文章,如果僅僅解讀文本,瞭解於漪老師回憶的幾件往事,學生的學習收穫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國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們的求知慾望強烈,如果這篇課文沒有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沒有一個新的角度,他們往往就會覺得平平淡淡,收穫不多。

怎樣來教這樣一篇課文呢?我反覆考慮,數易其稿,最終定位在把閲讀和寫作結合起來,打通閲讀和寫作之路。即用指導學生寫作的方式來閲讀這篇課文,在閲讀的過程中體會寫作的方法,受到寫作的啟示。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把閲讀和寫作組合起來,並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問題了。如果用寫作的方法來解剖這篇課文,課上起來肯定毫無生氣,也缺乏閲讀教學的韻味。有人形容閲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兩個翅膀同時煽動起來,讓閲讀和寫作比翼雙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我主要採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經實踐檢驗,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寫作框架確定閲讀教學的思路,即從結構入手,以“鳳頭、豬肚、豹尾”的篇章結構確定教學板塊,以寫作指導作為貫穿前後的主線,給人以整體感,同時又有所變化,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幼教開學準備國小教師教案國小教師工作計...國中教師教案國中教師工作計... 2 最後引導到讀書積累上來,以一副對聯作為結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人生的啟迪,體現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整合。閲讀教學的精髓在於學生的朗讀,積累,感悟和品味語言的能力,這些內容如果分開進行,每一項都有很大的空間,但往往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既然我的教學定位在打通閲讀和寫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膽取捨,把課文內容的教學引導到文章的選材上來,把語言的品味教學過渡到寫作語言上來,使之有機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大聲朗讀,之後明確作者圍繞主題,寫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畫、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講課,這些材料能刪去一部分嗎?能顛倒次序嗎?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後,自然得出寫作啟示:選材要豐富,並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教學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閲讀課,所以要有閲讀的味道,定位在閲讀和寫作融合,以閲讀指導寫作,所以教學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學中我採用寫作啟示錄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樂於接受。在最後從結構、內容和語言上總結成三點,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後,教師提問:你認為本文的開頭符合鳳頭的標準嗎?這樣的問題,既兼顧篇章結構、又能夠品味語言,學生樂於思考回答,在此基礎上,自然得出寫作啟示:文章開頭要緊扣題目,短小而精美。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7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它是毛澤東為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邁情懷。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詩歌的寫作背景。我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接着我引導學生朗讀、背誦、默寫課文,讓學生了解詩句的內容,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時,我讓學生深入學習詩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讓學生説説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喻?通過討論,學生均明白了這個詩句突出了五嶺、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説明紅軍藐視困難,把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學完課文,我讓學生高聲朗讀詩句,再現紅軍長征中的一些重要戰役。如: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草地,爬雪山等。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長征的一些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閲讀詩歌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xkd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