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1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和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教育的地位得到了逐步提升.音樂教學是讓中學生在緊張的學習壓力重得以放鬆的重要課程,有利於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對話式教學成為適合中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如何更好地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對話教學,成為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精選13篇)

一、耐心傾聽,平等交流

對話式教學的展開是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傾聽意識.教師在和學生進行對話時,需要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耐心聽取學生的觀點,同時也要注意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交流方式,對待一些較內向的同學要以引導和鼓勵為主,而一些特別活躍的同學要注意對其進行合理的“打壓”,以保證課程能夠順利進行.特別是在中學音樂課堂上,學生心理髮育已經日趨成熟,教師要學會將自己融入到學生羣體之中,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喜歡教師,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對音樂課堂的感受,保證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體會到提問教師的樂趣.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才能得到學生對音樂課堂最真實的想法,瞭解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並且能夠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意識的表達,從而為音樂課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氛圍.教師在傾聽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己處於平等交流中的引導地位,要起到引導與把握方向的作用,把每位學生當做獨立的個體,用心體會他們的思想情感,注意引導學生挖掘出教材背後更值得思考的內容.例如《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一課,這部音樂作品處於《音響塑成的民族意識》這一單元,是一部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愛國情感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這部音樂作品做好深入瞭解,在上課過程中通過交流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感受,解答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利用好每一部音樂作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音樂是一種美的享受,並感受作品中充斥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為這一學年的音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引導預習,積極交流

在中學音樂課堂上使用對話式教學,就需要師生之間進行共同的交流才能實現,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自學,帶着問題進入課堂,是進行對話式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在開課之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激勵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教師可以選擇在上課的最後幾分鐘將下節課所學內容簡單佈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學生進行預習有很多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關創作背景的查閲,瞭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在創作時的心情,使學生通過自學對將要學習的音樂作品有初步的瞭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查找資料,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查閲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產生,這樣就可以帶着問題進入課堂,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特別是一些較複雜的器樂欣賞課,教師必須要在課前進行預習工作的佈置,才能保證在課上欣賞時學生有話可説,也能夠使課堂節奏更緊湊.中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強的預習能力,在音樂課堂上安排中學生進行預習,能夠為他們高壓力的中學生活提供一些休閒的餘地,並且使他們感受到參與音樂教學的樂趣,並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懂你》一課時,教師要為下一節課的《好漢歌》做好準備.這一單元為《流行風》,《好漢歌》也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作品.因此對這一課採用對話式教學比較適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查閲《好漢歌》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提出自己對《好漢歌》的理解,並帶到課堂上與大家進行交流,這樣讓整個課堂氛圍更加活躍,也使得教師可以更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如果課堂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提前安排學生對《水滸傳》的內容進行了解,從而將《好漢歌》融入到電視劇當時的環境之中進行理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何為好漢,感受流行音樂的特點.

三、創設情景,和諧對話

在教師樂意去傾聽學生,並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做到有話可説之後,還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對話環境,讓學生敢於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觀點,為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創造條件.特別是中學生已經具備比較健全的人格,特別需要教師對其予以尊重和積極的引導,才能讓其樂意走進音樂課堂.首先教師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可以進行對話的物理環境.比如打亂學生的座位順序,讓學生分組坐在一起,或者像在劇院欣賞音樂作品那樣為學生安排觀眾席的坐法.這樣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座位,方便了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讓學生感受到更為輕鬆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樂於在課堂上與他人進行對話.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自身做起為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課堂感受.教師在課堂上的態度需要親近友善,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積極解答,當學生做出一個較合理的答案時要予以肯定,即便學生説錯了也要注意不能態度強硬的對其進行批評.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對自己的定位應該是學生的夥伴,是對學生提高音樂鑑賞能力的引導者,要充分對學生予以支持和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重視與尊重,這樣才能讓學生樂於在課堂上發言,並能夠積極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廣陵散》這一欣賞課,其時代背景距離現代學生的生活背景比較遙遠,學生在進行鑑賞時會有一定的困難.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樂於在課堂上針對《廣陵散》提出自己的問題.此時要注意,由於學生對於古琴曲無法像流行歌曲那樣喜愛以及更好地理解,針對其提出的問題可能會缺少價值.教師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予以欣賞,尊重學生在思考之後提出的疑問,並帶領全班同學共同討論,一起來幫助提問同學進行解答.教師要滿足學生充滿好奇心的提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廣陵散》中充斥的殺伐之氣,感受古代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統治的抗爭精神.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越來越得到廣大師生及家長的重視,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自身的傾聽意識,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情景,通過各種手段來鼓勵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同時也需要學生協助教師,待着問題進入課堂.從而使對話式教學在音樂課堂上得到合理的利用,提升中學生的音樂素養,減緩其緊張的學習壓力,讓中學生在一種相對輕鬆和諧的心理狀態下完成整個中學階段的學習。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2

一直以來,在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方面,音樂學科教學都是優於其他學科的,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進行培養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對音樂自主性學習的含義及其具體特徵作了分析,並就如何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這一話題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粗淺見解,希望能夠為廣大中學音樂教師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以提升其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學;音樂教學;自主性學習

傳統的音樂教學通常都只是注重對學生唱歌技能與技巧的訓練,採用的也是“教一句,唱一句”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在對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的跳動方面,並沒有收穫較好的成效,音樂的趣味性及其藝術形象的完整性沒能夠得到完美地表現,這是致使學生失去音樂學習興趣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更無從談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了。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必須要不斷地轉變音樂教學理念,創新音樂教學模式,採用多樣化的音樂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興趣來培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音樂自主性學習的含義及其具體特徵

在教學論當中,關於自主性學習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就音樂自主性學習而言,當屬學科教學論當中的一個相對較為獨立的分支。因其自身所具備的創造性、審美性以及情感性等,音樂自主性學習被賦予了更多的獨特性內涵。在筆者看來,音樂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生除了要自主認知音樂的教學內容之外,還要對認知活動中進行自我調節與自我管理,可以説,這是音樂學習的一種最好狀態,具有如下兩個方面的特徵:一方面,學生能夠自己對音樂學習目標進行確定。學生是否主動、積極及其對自主學習的認同和接納程度是學生是否具備學習興趣的最重要心理因素,對學生來説,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內驅力,是保證學生進行持續學習的最穩定動機。所以,在所有的基礎教育當中,一定要將學生興趣的培養放在一個非常突出的地位。對中學音樂教學而言,更是要充分發揮音樂學科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讓學生根據在不同階段的審美心理特徵與身心發展規律,自主地確定學習目標,使之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起來,這樣也有助於加強音樂學科教學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種種聯繫。另一方面,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音樂學需內容的方法的選擇。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享受音樂,並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無論是在音樂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的選擇上,學生都擁有極大的自主性,作為教師,應當做的就是有機結合所有學生不同發展個性與參與積極性,因材施教,創造出更多的生動活潑的、靈活多樣的音樂教學形式,以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開展與個性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二、中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

1、以學生為中心

音樂教學同樣也非常提倡“學科綜合”的這一教學理念,主張將各種具體的音樂材料綜合地構建起來,以使音樂教學更好地和其他的學科進行聯繫。在音樂教學當中,儘管時代感越來越豐富,但是其中的審美教育並沒有因此而發生較大改變。對中學音樂教師來説,不僅要具備最基本的吹、拉、彈、唱技巧,還要掌握一些高效的的教學方式,並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以將民族藝術發揚光大,同時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的態度,健全積極向上的人格等。要想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與表現慾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邀請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中去,併為其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們放下自身“教育權威者”身份,將自己放到和學生同等的地位,更多地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適當地引導和鼓勵學生,給學生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使其真正地產生“課堂主人”之感,更加主動積極地去接納和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2、充分展示合作與分工意識

要想能夠快速且有序地完成相關的音樂教學任務,完美的合作與明確的分工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每學期的第一堂音樂課中,就應該為每位學生設置出對應的崗位,並將全體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使之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所扮演的崗位角色來進行音樂知識與技巧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設定音樂組長和音樂副組長這兩個職務,並讓他們二人協助教師開展相應的教學工作,包括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係、學習任務分工以及學習狀況和結果反饋等。如果需要進行音樂劇表演活動,便可根據之前設定的音樂小組的各成員特徵選出最適合的總策劃、編導及美工等角色,合理分工,自行組織活動編排。當然,並不是説這些崗位的設定是固定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輪崗是一種比較可取的方式,通過輪崗,所有的小組成員都能夠有實踐的機會,這對小組成員來説,也更加公平。

3、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教師除了需要為學生展示教材中所涉及的音樂欣賞作品之外,還要將其與聽音練習結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學生比較喜愛的樂曲的片段,在鋼琴的低音區、中音區和高音區分別將其彈奏出來,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這三中音區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以及它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選擇難度與要求稍微高一點的“表演和合唱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講述各種各樣的音樂故事,加深學生都音樂索要表達的情感的理解,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促使其能夠自主地進行音樂學習。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説,作為智育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音樂教育,除了要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進行培養之外,還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美,使之能夠在音樂藝術的空間裏盡情地翱翔。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展示分工與合作意識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都是培養學生音樂自主性的有效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中學教師的音樂教學質量。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3

眾所周知,好的音樂能給人美的享受,能陶怡人的情操。音樂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生命活動,也是人類自身文明建設的一部分。隨着教育工作的不斷改革發展,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音樂教學中的美育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那麼,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我們作為音樂老師更應該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能夠激發學生的智慧和創造性,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情商,使學生在音樂課上能夠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通過音樂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的精神境界把他們培養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的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一、美育教育在音樂課中的重要性

音樂課是中學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它和語文、美術等科目發揮同樣的作用,那就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在中學美育教學中各具特色,共同為學生勾畫出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新課改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不能只重視考試成績,要轉變應試教育的觀念。音樂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音樂課。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思想上受到政治教育,教師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中學音樂教材編配了許多關於祖國、家鄉、人民、大自然這樣的作品,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學習,使他們能夠感受到祖國之美、家鄉之美、人民之美、大自然之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熱愛大自然之情。通過音樂課的教學,培養學生成為文明、守紀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二、音樂教材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依據

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中學生在音樂課上接受音樂教學的主要依據是音樂課本,教師要善於抓住音樂教材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利用教材中作品所藴涵的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使他們獲得審美愉悦的體驗,從而達到美的教育。如飽含濃濃思鄉之情的《大海啊,故鄉》,在教學這首作品時,讓學體會感受作品中大海的藝術形象,體驗作品藴含的真摯情愫,並讓他們能用優美的聲音歌唱大海,表現對大海、對故鄉、對母親的真摯情感,從而達到深刻的審美教育。音樂是聽覺藝術,是通過音響來塑造藝術形象,在中學音樂課本中編配了許多富含上進心、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對不同個性、不同特點的學生,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聽不同的作品,對不愛學習、討厭學校生活的同學,老師可以和他們在一起聽像《青春舞曲》《校園的早晨》《校園時代》等,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熱情;對一些性格較內向沉悶、不愛和同學打交道的學生,教師可以和他們一起聆聽《青年友誼圓舞曲》《友誼地久天長》《一二三四歌》等,通過這些歌曲的聆聽,鼓勵他們和同學多交流、多溝通,健全自己的人格。針對九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因為畢業班的學生學習緊張、精神疲乏,整日處在高強度的學習中,教師應當播放一些有助於緩解他們精神緊張的一些樂曲和歌曲,和他們一起傾聽和欣賞如《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月光下的鳳尾竹》這樣一些民族器樂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愉悦、放鬆。因此,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當採取一切措施為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努力,使學生在豐富多彩、音樂風格各異的音樂形象中,感受中華民族和世界各地音樂文化,感受人類文明,從而達到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做一個文明、守紀、熱愛生活的人。

三、音樂教師應該是“美”的傳播使者

音樂課本身就是很“美”的課,是非常讓人享受的課,因為“真”是藝術的生命,“善”是藝術的品格,“美”是藝術的本質。真正的藝術家總是通過他的作品來表現他對人、對事物、對大自然、對社會的真情實感,飽含着他們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人們接觸到這些優秀的作品自然會被這些作品感動,會被這些作品所激勵,會被這些作品所鼓舞,在生活中多多少少會受到這些作品的影響,從而會改變自己的一些言行,養成樂於助人、以誠待人、寬厚善良的品格。因此作為音樂老師我們應該發揚光大音樂的這種審美昇華功能,儘量以完美的姿態展示給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美和行為美,音樂教師的口頭語言應該發音標準,語言表達清楚、準確,而且要充滿感情色彩,富於感染力。知識是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而音樂是打開人們心靈窗户的另一把鑰匙。學生是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來體驗音樂作品的,因此豐富而優美的教學語言無疑是把學生帶進美的殿堂的指明燈。作為教師,我們還應該做到行為美。烏申斯基説:“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作為一個音樂老師,更應該和規範注意自己的日常行為。如果自己能夠以身作則,以良好的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以充滿朝氣、健康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那麼就能給學生一個示範作用。教師的言傳身教還能帶動和激活課堂氣氛,使學生更樂於去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四、音樂能激發人們“美”的情感體驗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它比一般的語言更直接地傳達情感,並且始終與美感結合在一起,音樂的本質在於對情感的體驗與反饋。貝多芬説:“音樂儘管千變萬化,但歸根結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間的橋樑。它能夠確切地反映個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質,並反作用於人的思想意識及整個情感世界。”音樂是通過感官刺激,才使人感受到美,是通過薰陶及感染的途徑,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心靈。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內含着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影響着人們的內心世界。音樂的魅力在於給人們一個想象的空間。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用音樂打開學生們的想象之門,激活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自身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多聽、多想、多比較,以此來激發他們的想象,使學生對音樂產生聯想,提高其素質,陶怡其情操。教師還要積極、引導、推動學生的音樂表現,讓他們的情緒感官隨着音樂的節奏起伏而發生變化,讓學生從身體各個方面感受音樂的魅力,從而獲得美的教育。音樂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薰陶,建立起對人類、對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五、音樂課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音樂課是提高學生審美評價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中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培養和提高學生審美評價能力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之一。審美評價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對象審美屬性、審美價值所做出的評判。審美評價能力的培養,在於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從中感知音樂所表現的情緒,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感悟音樂中的思想美,要意識地引導學生挖掘音樂作品中潛在的思想美的因素。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不但要教會學生會唱,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國歌》創作的背景、歷史,深刻理解《國歌》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升學生民族自豪感。審美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能夠淨化他們的心靈,啟迪他們的智慧,有益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益於把他們培養成高素質的人。

總之,中學音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美”途徑。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應該運用音樂課本身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感悟,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教師要充分運用音樂課,調動學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使其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藝術世界裏受到高尚情操的陶怡。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4

200__年10月19日,我在本校電教室上了一節名為《抒情歌曲欣賞》的校級公開課,聽課的老師有十餘人。在這節45分鐘的音樂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同學們分別展示了7首聲樂作品。每首作品都是以聽覺體驗為主,先提出思考問題再播放歌曲,使學生帶着問題去聽賞,通過自己的感受再用語言表達出來。我設計的問題與課堂的教學目標有直接關係,具體問題如下:

問題一:你認為這首作品表達了哪種情感?(如:歡樂、憂傷、痛苦、懷念、思念等?)。

問題二:你對哪首作品有較深的印象?能嘗試着哼唱某一樂句或樂段嗎?

問題三:用自己的話簡述抒情歌曲的含義;並能在眾多不同體裁的聲樂作品中辨別出聲樂作品。

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聽賞歌曲,讓學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現出的不同情感和意境從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樂等情感在音樂作品中的體現,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在教學中應注意讓學生多聽,我認為自己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在學生聽賞的過程中沒有打斷他們的思路和感受,在聽完三首歌曲之後我有意識的安排了3分鐘時間讓學生討論和交流、並思考:這幾首歌曲分別抒發了什麼樣的情懷?在欣賞《我的太陽》、《索爾維格之歌》時,我簡單的介本文來自本站網紹了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和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並簡單介紹了詩劇《培爾金特》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聽賞完後,我選擇了旋律較簡單、學生容易上口的歌曲《共和國之戀》作為學生演唱的歌曲。使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其中海外赤子對祖國媽媽深深的愛。

本課以欣賞抒情歌曲為主,所以教學評價應該從情感反應着手。學生能否認真聆聽,對歌曲所表現的情感作出正確的反映和判斷,能與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體驗,課後對抒情歌曲這一聲樂作品體裁的認識和了解,以及對音樂的興趣等方面是評價的關鍵。評價形式主要以學生互評為主,我加以適時的引導,每一階段結束時我才做鼓勵、表揚性的評價,以達到本課的目的。即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培養學生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的能力,也為他們終身愛好音樂、享受音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認為本課上的比較成功(突出重點、強調難點),稍有不盡人意之處是在分辨哪些是抒情歌曲環節時有個音樂小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説錯了,這點讓我現在還是記憶猶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細心的查閲資料,避免發生類似的問題。

另外,這節課所用的音樂資料都是湖南版音樂教科書的教學用光盤,畫面清晰、聲音效果也很好。這些教材自帶的音像資料在常規課中實用性很強,以後我會更多的挖掘這些已經準備好的音樂資料,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5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強的詩歌。我在本課教學中希望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熱愛黃河、保衞黃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飽含自我感情的誦讀感染學生,渴望藉助自由誦讀來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薰陶。我希望每節課教學都能關注學生情感的影響,長此以往,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將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這些對話告訴我們,抓住關鍵詞,結合語境來體悟情感很重要。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環境,提供便利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閲讀態度的主動性、閲讀需求的多樣性、閲讀心理的獨特性,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應鼓勵學生批判質疑,發表不同意見。”學生對“搖籃”“屏障”“臂膀”等關鍵詞的理解與分析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個人理解是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這種交流,有利於師生間語文知識的積累及語感的遷移並形成一種共有的語言文化心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是閲讀的主體,主體地位的確定是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教學的成功之處.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由這一教學思想而採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學環節教師主導性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並不十分充分,未能釋放出更大的空間,讓學生與老師一起,推進課堂教學。

評課中,我認真聽了諸位老師的點評,反思之後,確實令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如:對於課文的重點詞語解析點撥的深度不夠,激勵性語言運用偏少,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點等許多方面皆有不足之處。

最後,衷心感謝區教研室給了我們這次學習與展示的機會!衷心感謝在此次研討課中給予我很多指導的各位領導和老師!衷心感謝各位專家、前輩和朋友們的意見和建議。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6

節奏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音樂的生命”。由此,我們確立了“挖掘節奏要素,提高學生識譜能力”這一小課題,通過分析研究,希望能夠摸索出一條適合國小生學習節奏的捷徑,找出節奏教學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快樂的,有興趣地學習,培養他們的節奏感,進而提高他們識讀樂譜的能力。

在執教五年級音樂《啊朋友》一課,連續的弱起節奏 “OX  |X X、|”是教學中的難點。弱起節奏有多種情況,比如弱拍起唱和弱位起唱就不同。本課屬於弱位起唱。要想準確演唱弱位起唱,首先必需培養弱起的感覺。為了培養學生的弱起感,我在課的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節奏遊戲——師生交替拍手遊戲:

師生 師生 |師生 師生 ︰‖

教師先拍手(強拍兒),學生後拍手(弱拍兒),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與老師共同完成了二聲部合奏。師生分譜如下:

師 XO XO | XO XO ︰‖

生 OX OX | OX OX ︰‖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練習的正是弱位起唱的弱起節奏。學生在節奏遊戲中,輕鬆愉悦法體驗到弱起的感覺,為後面的弱起節奏型 “OX  |X X、|”的掌握做了很好的鋪墊。接着,我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弱起——“OX”,並啟發學生用不同的動作代替休止,使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完成弱起節奏。至此,學生的弱起感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後面的歌曲教學中,我又通過設計問題“老師還從樂曲中聽到了一種緊迫感,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學生帶着問題欣賞歌曲,感受歌曲中帶有弱起的節奏型所帶來的“緊迫感”,以此引出弱起節奏型——“OX  |X X、|”。通過觀察,學生認出弱起節奏,並做知識遷移,積極主動地用動作代替休止。在不斷地練習中,學生很輕鬆地就掌握了節奏,解決了本課歌曲教學中的難點,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反思這一教學事例使我發現,任何教學難點,只要方法得當,用得好,用得妙,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7

《小小少年》是德國電影故事片《英俊少年》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寫了從小失去母親、父親遭誣害入獄的少年海因切。在別人幫助下,以自己誠實善良感動他的外公,最後一家重新團聚的生動故事。影片隨歌聲開始,歌曲四四拍,弱起節拍,大調式,一段體結構。第一、二樂句,旋律重複,在句尾的變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進,這裏也是歌曲教學的難點,旋律堅定明朗,情緒愉快,充滿孩子的朝氣,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第三、四樂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現。平行三度的和聲進行,使音樂更豐滿,與前面形成了對比,旋律同樣是變化重複,曲調舒展而有起伏,在歌中雖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長中的煩惱,但此時此刻他仍然表達了充滿歡樂、愉快的心情,表達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課試圖通過把歌曲的難點簡化、分散,逐漸加深,使學生感受二聲部的學習成功樂趣,在演唱中產生情感共鳴,以情帶聲培養陽光明朗的歌聲演唱。在學生學習二聲部時注重培養演唱習慣,如音準、節奏、音色、力度的控制與把握。學生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尊重音樂感受體驗,從而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音樂審美和音樂表現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情境,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通過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來完成教學任務。創設各種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認知、情感能力。

整節課力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貫穿於課堂教學始終。挖掘教材中的音樂要素,旋律美,情感美,和聲美、節奏美等等,這樣從音樂的角度,用音樂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培養音樂素養。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通過用教材來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的想象、審美、感受美、體驗美,並創造美的能力,養成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8

本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研究教學,我覺得自己有必要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以此激勵自己以後做的更好!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

一、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總結出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課堂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又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9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什麼是具有音樂課的氣質?這是一個在每個人心理很模糊的印象,雖然很模糊,但它一定是美的,讓人陶醉於音樂,耐人尋味的感覺。當然,這不能離開音樂學科獨特的表現形式與特點。

《故鄉的小路》是一首兩段體的抒情歌曲,4/4、4/3拍D宮調式,全曲共分為兩樂段,第一樂段音區低而深沉,從弱起開始,曲調平穩,在以六度跳進到第二樂段之後,情緒逐漸得以抒發。這首歌曲要向我們表達的是一種對故鄉淡淡的回憶和深深的眷戀之情。歌曲在第一樂段似乎是在用傾訴的口吻向我們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彷彿像這條童年走過的小路一般沁入人們的心裏;第二樂段則是在第一樂段的 鋪墊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緒逐漸在回憶的夢中升温,將一種憶往事、思故鄉的真實情感傾訴出來。《故鄉的小路》所要像我們表達的並非是噴湧而出的濃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漸將那種內斂而深沉的愛送達心底,令人回味無窮。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本課設計思路的主線以“濃濃故鄉情”為情感鋪墊,在音樂情境中抒發故鄉情,表達故鄉愛。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圖譜導入。

2、演唱《故鄉的小路》學習歌曲。

3、激發對歌曲豐富的情感體驗。縱向挖掘不同的藝術作品,歸“情”於故鄉。

歌唱是學生音樂水平的直接體驗,一首歌曲經過學生聲情並茂地表現會更富感染力,《故鄉的小路》是表現了對 故鄉濃濃的思念,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親身感受,怎麼讓學生“唱好”這首歌曲呢?在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抓住兩點進行歌曲教學:

1、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

第一個環節我通過邊唱邊畫圖譜、隨歌曲拍擊節奏、靜靜聆聽音樂、隨音樂哼唱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學歌之前反覆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及情感,注重整體聆聽的實效性,為學習歌曲作了很好的鋪墊。

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我改變以往教學一句教唱一句學唱的方式,因為我認為這種方式學生學起來既單調無趣,缺乏學習興趣,又破壞了歌曲的整體性。我讓學生根據對歌曲的感知能力整體學唱,只在重難點地方指導學唱,由於有了第一個環節的鋪墊,學生很輕鬆地學會了這首歌曲。在進行歌曲的情感處理時,我通過講解、示範、指導、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很好地唱出了歌曲的意境及強弱力度。

第三個環節創造活動我設計將歌曲、舞蹈、打擊樂器結合讓學生充分創造、表現音樂。

2、圖譜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我根據歌曲內容設計了本首歌的圖譜,分別出現在課始和課中,設計課始激發了學生學歌的興趣,設計課中又很好地指導了、檢測了學生對歌曲的掌握程度。

反思這節課,我有許多需改進的地方:

1、 要注重課堂的實效性。在設計環節時要考慮到所設環節如何真正為教學、為課堂作服務,如何真正通過環節的設計有效突破重難點,而不是為了花哨和課堂的可看性。

2、給國小生上課教師的語速要放慢,讓學生聽得懂、聽得清。

3、課堂上教師的語言還應多樣、生動些,尤其是評價語言。

4、自身聲樂水平還應進一步提高。

反思、總結自己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有利於自身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我會再接再厲,讓自己不斷進步!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10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於説這事物怎樣,而在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於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

《黃河頌》是《黃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在上課一開始我向學生介紹了作品的有關背景,從九、一八事變到《黃河大合唱》的幾個部分,如《黃水謠》《保衞黃河》這幾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作品。由介紹歷史背景到聆聽這段歷史的痛苦呻吟,由對《黃河大合唱》的整體感知到對音樂作品的領會、感受,學生對這樣宏大的作品的主題有了一個基本的瞭解。在上課時,分析課文的主題,學生基本都能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們都説在朗誦這首歌詞時要體現出一種在壓迫下的呻吟,要展現出人民在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憤,要表現出全民團結抗戰的激情。學生能談到這些,我們可以知道他們對於作品的主題思想基本可以掌握。

在教《黃河頌》時,我還根據自己的見解和簡單的音樂瞭解給學生唱了《黃水謠》、《黃河大合唱》、《滿江紅》等幾首歌,讓學生在宏觀的角度先感知作品,把抽象的事物變得生動具體,為下面的分析課文奠定的基礎,雖然在介紹背景和作品時用去了大量的時間,但在教學效果上卻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11

《小白船》是人音版第八冊教材中的一首朝鮮歌謠,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舒展,鮮明的三拍子韻律,歌曲以搖曳、盪漾的旋律生動的展現了一羣天真、稚氣的少年駕着小船在繁星燦爛的銀河裏穿行,在彩雲漂浮的天國裏遊玩。描述了孩子們對神祕宇宙的豐富想像與探求的願望,反映了孩子們對美好世界的追求。在歌曲導入時我利用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啟發學生對月亮展開想象。學生們經過片刻的思考後,踴躍舉手回答了他們的奇思妙想,我趁機引導學生來欣賞一首小朋友對月亮的幻想《小白船》,即歌中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上在銀河中穿行,看見了桂花樹,還和玉兔遊玩的情景。

在學習歌曲《小白船》時,主要讓學生聽音樂,來感受歌曲的內容,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的節奏特點,感受三拍子的律動,學生能很好抓住歌曲的節拍特點及強弱規律,加上輕聲的演唱,歌曲聽起來很美。在為歌曲設計用打擊樂伴奏環節時,我主要利用書裏面設計的節奏型,先讓學生拍節奏,感受節奏特點,想一想為什麼這樣設計,再用樂器敲打一下,傾聽一下樂器伴奏的效果。最後再請幾位學生上台演奏樂器,為大家演唱伴奏,增加了樂曲的美感,孩子們也找到了其中的樂趣,課堂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體驗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個反覆實踐、不斷深化的過程,而“比較”則是這個過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則。音樂藝術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結構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覆比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獲得新的認識。比較的方法也會豐富學生體驗的活動和形式。教學還需要更深刻的分析與反覆實踐探索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歌曲,講述的是好娃娃尊敬關心爺爺奶奶的事情。幼兒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體會情感,表現歌曲的氣氛,願意學學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個關心老人的好孩子是活動的重點。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同時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可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在教歌曲《好娃娃》時,我創設了情境化教育環境,選擇五名幼兒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孫子,這種教育環境優雅而舒適,充滿了童趣。音樂響起,頭髮花白的“爺爺”走了上來(拄着拐仗),“小孫子”急忙為“爺爺”搬凳子。(“爺爺”為“小孫子”翹起了大拇指)大家齊拍手説:“我為爺爺搬凳坐呀,爺爺笑哈哈!”“奶奶”走了上來,步履蹣跚,嘴巴一張一合(沒牙),“小孫子”急忙給“奶奶”端了一杯茶。大家齊拍手:“我為奶奶端杯茶呀,爺爺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孫子”的頭)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內容,又十分貼近幼兒的生活。接着頭髮花白的“奶奶”走下台來,。這時大部分幼兒很有興趣,迅速理解了這首歌的內容。當“爸爸”“媽媽”親切地誇獎“你尊敬老人有禮貌是個好娃娃”時,歌曲《好娃娃》就充滿了感情色彩,“尊老愛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現。

雖然對小班孩子來説情境表演會顯得比較困難,動作、情感不會很到位,但孩子通過自己稚嫩的表演,真正領會了“尊敬老人有禮貌”的“光榮”,孩子身臨其境才能“心”臨其境,增強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融在一起。

國中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13

我在教學到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這一課時,首先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並根據新課標精神采用一些適合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這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並理解歌曲《啊!朋友》,並體驗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開始教學時我是以電影《橋》為線索,讓學生欣賞電影中主題音樂出現的各個片斷,並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體會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還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重要性的同時體會音樂。畢竟音樂課是要以音樂性為主的。

經過我自己在教學前的反思,我覺得我在上這一課時,目標更加鮮明瞭,目的也更具體了,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消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進行反思,能使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習過程以及學習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qq0r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