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精選17篇)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精選17篇)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

一、沒有“提問”但是應該有“問題”,那麼,這個“問題”,除了以話題的形式呈現以為,有沒有其他的呈現方式了呢?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精選17篇)

二、在圍繞話題進行説讀活動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説得不夠深入,此刻,老師的“追問”,算不算“提問”?如果算,那麼,這個課型算不算“無提問設計”?

三、在學生説讀活動中,教師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過藝術的“ 介入”來調控活動方向,來增強活動的厚度。那麼,教師的這種“介入”應該控制在怎樣的一個“度”上,才不至於喧賓奪主,不至於越俎代庖?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説,邊説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説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 ”,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後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2

《我愛我的家》是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的第一主題,上課之前我讓孩子們收集一張自己家居的照片或畫一幅自己家居的圖畫,把它介紹給大家,再貼在教材上。可沒想到在課堂上有一個孩子怎麼也不肯拿出自己的照片,原來他一直跟着媽媽和外婆生活,看到別的小朋友的照片都是爸爸媽媽和小朋友的,當時我鼓勵他大膽地向同學們介紹外婆,因為我知道從他生下來就一直是外婆帶着,他的講述非常動人,大家都被他感染了。課後我把他這一反常現象告訴了他的媽媽。他媽媽猶豫了好久才告訴我她離婚了。孩子肯定是因為這。我恍然大悟,後悔自己在設計教學時沒有預設現實生活中有家庭缺陷的孩子可能會在別的孩子在感受家人的温馨和快樂時產生不良心理反應,教學中教師要沒有給予關懷可能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品德與社會的課堂面對的是不斷擴大範圍的學生的社會生活,但是其核心是發展學生豐富的內心世界與主體人格。我們的課堂教學必然要隨着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但我們也要持之以恆地關注學生的體驗,促進有效的學習。品德與社會課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我們認識到,迴歸兒童正在過的生活是提升孩子們生活的唯一途徑,這節課下來我深深地體會到設計時備學生的重要性和課堂上生成問題時靈活應變。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3

本首歌出自兒童電影《閃閃的紅星》,歌曲又琅琅上口,耳熟能詳,學生都能唱出主旋律,但要真正理解這首歌的內涵,體會這首歌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所表現出的革命感情,感受歌曲所表現的自豪、積極向上的情緒,對現在的學生來説,有一定難度。本堂課以欣賞為主,合唱為輔,合唱的加入也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驗歌曲的情感,感受音樂。整堂課下來,感覺還比較順,但是自我感覺課的設計針對五年級的學生,似乎教材挖掘的還不夠深,可讓學生的欣賞程度再加深,這是以後欣賞課應該注意的,不應該走形式路線,而應該實在、紮實,真正讓學生學到點東西。因為這首歌曲學生們都比較熟悉,所以本課的重點不在於學唱,而在於對樂曲的情感的分析及體會。主要給學生們通過欣賞樂曲看電影片段,瞭解歌曲的情緒。本課給學生講清楚的內容是:這首歌曲的情緒,影響這首歌曲的情緒的因素。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課上加上一個小遊戲,讓學生在歡笑娛樂中掌握一些音樂的知識。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4

新教材在引入倍數和因數概念時與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減去“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點教學體會。

(一)設疑遷移,點燃學習的火花。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採用“拼拼擺擺”作為談話進入正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一對應、相互依存。對感知倍數和因數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拓展。

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時,我依據學情,設計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3的倍數。我設計了嘗試練習——引出衝突——討論探究這麼一個學習環節。學生帶着“又對又好”的要求開始自主練習,學生找倍數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訣等等。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圍繞“好”展開評價,有的學生認為:從小到大依次寫,因為有序,所以覺得好;有的學生認為:用乘法算式寫倍數,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數的影響,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幾個倍數是多少,學生髮現3的倍數寫不完時都面面相覷,左顧右盼。學生通過討論,認為用省略號表示比較恰當。用語文中的一個標點符號解決了數學問題,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學生從中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多媒體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三)注重細節,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

學生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學生怎樣按一定順序找全因數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學生交流彙報時,我結合學

生所敍思維過程,相機引導並形成有條理的板書,如:36÷1=36,36÷2=18,36÷3=12,36÷4=9。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教師能像教材中那樣一頭一尾地成對板書因數,這樣既不容易寫漏,而且學生麼隨着流程的進行,勢必會感受到越往下找,區間越小,需要考慮的數也就越少。當找到兩個相鄰的自然數時,他們自然就不會再找下去了。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我相信像這樣潤物無聲的細節,無論於學生、於課堂都是有利無弊的

由於這節是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但並不意味着學生完全被動地接受。教學之前我知道這節課時間會很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鑽研了教材,仔細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時間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總結倍數的特徵,這一環節裏縮短出示時間,直接以3個小問題出示,,實際效果我認為是比較理想的。課上還應該及時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找的因數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發現: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應該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5

《金子》是一篇藴含哲理的文章,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長出了小草,從中受到啟發,便留下來種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們從彼得的身上可以挖掘出很多“金子”,所以我想以文本為載體,以朗讀為橋樑,以合作為踏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為宗旨,積極主動地挖掘課堂中的閃光點,讓孩子在語文課上也能不斷找到屬於自己的“真金”。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凸顯學生的感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出發,帶領孩子尋找“金子”:

一、抓關鍵詞句,悟人物品質

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我先指導學生自學第一自然段,告訴他們體會人物的形象,首先要找到有關描寫人物的句子,然後在句子中去尋找能表現人物品質的詞語,反覆閲讀和揣摩。學生通過“蜂擁而至”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淘金者的數量之多,“一無所獲”則能感受到他們失落的心情。通過對淘金者的分析指導,對於彼得的講解就容易多了,孩子們根據關鍵的詞句,逐漸從課文中感受到彼得不僅勤勞,而且還是個充滿智慧,執着堅持的人。

二、手腦並用,會讀會思

學習課文,不能單純地看和説,也要讓學生動動筆,學會多種學習方法。在課文第二段的教學中,我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用直線、波浪線和括號的方式找出彼得的所見所思和所為,於是大家馬上動筆開始尋找課文中的句子,然後很積極地來進行交流,根據他們的回答,再逐一分析。而且這種動筆的地方往往要求學生通過默讀方式進行,這有利於學生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其餘地方我則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和賽讀等方式進行學習。

三、小組學習,錦上添“話”

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在課前我先讓學生合作完成“前置性作業”,在課堂學習過半後,讓他們再小組討論和修改,這時他們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對於彼得的辛勞也有了同感,所以對彼得的“全部精力”付出有了更多見解。有的小組寫彼得起早貪黑地培育花苗,暴風雨來臨還為花苗搭起帳篷,夜幕降臨時還在辛苦勞作等等。這些文字為尋找“真金”真是錦上添“話”呀。

四、拓展延伸,挖掘“真金”

根據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基礎上,孩子們知道了彼得的“真金”不是那含金量高的金子,而是成功的祕訣,想要獲得財富需要通過自己辛勤地付出。於是我讓他們把自己的夢想比作金子,問他們的金子在哪裏,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真金。他們有的説“我的金子在舞台上,我要堅持不懈地練習,就能找到真金。”有的説“我的金子在教室裏,我要努力讀書,就能找到真金。”是啊,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發現了自己的“金子”,並且潛意識中有為“金子”奮鬥的信念,真為他們高興!

但是這節課中仍然有不足之處,就是開頭的時候,老師的牽引太多,抓得太緊,沒有放手,所以以後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放寬心去讓他們去學。本文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説,內涵比較豐富,道理比較深刻,因而需要我們教師巧妙設計,深入淺出地帶領學生完成一趟精神之旅。所以我想自己以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6

在生字教學中,我利用詞語出示,開展自讀,指名讀,然後剩下單獨識的字,展開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同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學生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與鞏固,學生學得不亦樂乎。最後,讓學生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奏緊湊,而且學生的熱情始終處於高漲狀態。

在這節課上,我安排學生學習寫“伸、休、甜、歌”這四個字,指導時,不是老師把要求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伸”和“休”的兩豎有什麼不同;左邊一豎和右邊的一豎有什麼特點;“甜”和“歌”寫的時候容易寫錯的地方是是什麼;每個字的關鍵筆畫是什麼。這樣細緻的寫字指導,會使學生寫字時有了目標和標準,寫出的字會漂亮得多。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7

一、學習課文。先由學生自由朗讀,發現不認識的字和拗口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學生提出有兩個字音讀不準:“滌”,“鮮”。當堂有學生予以正讀。一個句子難讀:“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師稍加朗讀,大家就明白了。然後是對照註釋翻譯課文,不懂的先畫下來,待會兒提問。這一步用的時間稍長,學生的提問也較多。但絕大部分問題,學生能自己解決,極少數問題,老師點撥一下即可。翻譯完後,我提了兩個問題:作者寫蓮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要寫這些特點?對於第二問,我原先以為學生回答不出來。結果,學生不僅正確地回答了出來,而且還聯繫到以前學過的《行道樹》。這不禁使我有些自慚,以前太低估了學生。?

二、評價課文。這裏有兩層含義:課文裏值得學習的地方和對課文有疑問的地方。這是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最關鍵之處。一開始,學生由於習慣了老師的滿堂灌,沒人發言。我就引導大家:你自己認為課文哪裏寫得最好?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愛蓮説》的主旨、結構和寫法,一點一點地全“拼”了出來。老師該講的,學生都講到了;老師沒講的,有些地方學生也講到了。比如以前作為難點分析的,是作者以蓮自況,追求高尚情操,諷刺污濁世風的觀點。學生在分析的時候,不僅讚揚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還結合社會實際,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受賄的醜行,説他們連古代的周敦頤還不如,真該要他們好好讀讀這篇文章。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8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的特點——凝練地概括文章的內容,在導入新課審題時,引導學生進行了閲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着引導學生作閲讀探究。

一、抓住課題進行閲讀質疑,可以指引學生的閲讀探究方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閲讀探究之始。在教學之中,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閲讀預測之後,即產生了閲讀探究的濃厚興趣。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才感性的閲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為學生進一步閲讀探究指明瞭方向。

二、抓住關鍵詞語質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抓住對“功夫”一詞的理解展開教學,區別“功夫”和“下功夫”。是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寫作水平、寫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練習,引導學生質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通過反覆研讀文本,學生們發現這裏的“功夫”也含有“還需要再努力”的意思。

三、寫作探疑,培養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學習福樓拜把文章寫具體。我着重指導學生學習福樓拜把話説得清楚明白,有條理,而且言之有據這種表達的方法:第一讓學生學習他説話的條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樓拜那裏,福樓拜在第二次教導莫泊桑學會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一步:寫作要有特色,就要抓住特點寫。這樣,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話很有條理和層次。第二讓學生學他説話有理有據。福樓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並不是只講原則性的標準,而沒有實在的例子的。他在説道理的過程中注意聯繫實際的事例,從而使他説的話令人信服。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訪傾訴觀察馬車沒有結果時,福樓拜便列舉不同場景下的馬車,啟發莫泊桑。而這樣鮮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終於使他有所收穫。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後,我於是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週六下午在商店裏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購物者,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後在週一進行交流,結果由於學生觀察仔細,記錄及時,寫得都很生動。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麼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具體。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光是滿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還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讓語文雙基得到紮紮實實地訓練。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9

語拼音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優美的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為此,教學d t n l時,我選擇了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圖畫,來調動學生學拼音的積極性。首先,我設計了四座卡通房子,每學完一個聲母,就把它作為門牌號貼在屋頂上,學生看了都很興奮。接着讓學生根據老師、同學的發音,找到門牌。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於是在識記聲母的字形時,我讓學生根據圖編順口溜來記憶。如讓學生看圖説,像個大鼓ddd,;魚兒上跳ttt。我又讓學生觀察字形編,如左下半圓ddd;傘柄朝上ttt;一個門洞nnn;一根筷子lll等等。這樣加深了他們對拼音音形的記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0

“角的畫法”一課教材上只是呈現了用量角器畫一個65°的角,按老教法老師只要教給學生如何用量角器畫出一個65°的角即完成了教學任務,然後可以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鞏固,而這樣的教學只能讓學生成為一名熟練的技工,而心智得不到開發,個性的張揚、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得不到落實。如何激活教材,使課堂學習真正實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怎樣體現學生的探究?我努力做了以下探索:

1.開發教材,為學生搭建新知遷移的平台。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創造方法。但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支持,“用三角板你能畫出哪些指定度數的角”這一活動應運而生。這一開放性活動,激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體悟了畫角的實質:先找到一個對應的已知度數的角,再畫。知其所以然了,更復雜的探究活動就有了方向:找到量角器上65°的角,先用活動角擺一擺,再設法把他畫到紙上去,再借助量角器畫出來。只有教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才能找到新知建構的生長點,才能巧妙地使學生的新舊知識遷移順利發生,從而使“自主探究”的學習成為可能。

2.開放時空,促進學生主動感悟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發揮、探究、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讓我們來畫一個65°的角吧!”挑戰性的問題一拋出,剛剛熱烈的課堂安靜了,學生進入了“心求通而不得”的境地。“請同學們觀察一下老師提供的學具,你能受到什麼啟發呢?”學生看到了量角器上的65°的角,學生自己找到了畫角的好幫手——量角器。寂靜之後的課堂,充滿着思維的碰撞。在相互的啟迪中,巧妙不一的各種方法誕生了。學生享受了自主感悟、發現、創造的快樂,課堂也因此充滿了生命的靈動。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1

《蝸牛的獎盃》是二年級下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講述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抓好朗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閲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於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所以我反覆創設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本教學設計注重了引導學生從詞語表達的準確、鮮明去體會、感悟寓意。如:通過對“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詞語及其所在句子的反覆品讀,學生在腦海裏形成了蝸牛得獎後所作所為的表象,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點詞語理解

在本課中重點詞語有“遙遙領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意思,從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遙遙領先”一詞時,通過讓學生看圖,自己理解並總結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蝸牛是多麼的厲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時,我先通過換詞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的意思,學生容易理解到“唯恐”的意思,然後通過讀課文,再思考兩個意思相近的詞位置是否能調換,學生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明白兩個詞的細微差別,老師最後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蝸牛非常得意的心態。

三、抓好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結合進行了融合。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選一、兩個詞進行造句練習;我重點抓了2處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情境的創設,比如:“你就是這隻獲獎的蝸牛,你心裏怎麼想?你碰到朋友會怎麼説?你是蝸牛的朋友,你會對它説些什麼?”,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蝸牛當時的心態,進而體會到課文的寓意,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高效的言語活動,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的語言。( 勵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2

《稱象》這篇課文就是讓學生感悟曹衝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這一課,我設計讓學生先默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曹操為什麼要稱象?官員們用什麼辦法來稱象?曹衝用的是什麼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後,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調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學生的問題來安排教學思路,逐個解答問題。

曹衝稱象這一段是本文的重點,我先讓學生找到這一段讀出來,看課件演示,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稱象的步驟,進行填空練習,再試着背誦這一段,給學生一個台階,讓學生再看稱象錄相,做小小解説員,強化理解,通過這幾個環節,學生對這一難點基本上突破了,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分析背誦能力,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3

前天我聽了《白鵝》一堂教研課,教者反思時只説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不能反思到點子上,我覺得對這堂課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這樣進行梳理反思更恰當.

《 白鵝》一課主要着眼於白鵝的性格特點,高傲,而且高傲的可敬可愛.從作者剛把鵝抱回家,它左顧右盼的姿態中,留下了高傲的第一印象.到跟它相處的時間長了之後,感受到的:"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作者用明貶實褒的寫法再現了它對白鵝的喜愛.整篇文章趣味十足.

教者第一課時就從高傲入手,重點品讀叫聲和步態.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值得好好思考:

1,缺少個性化的讀

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之後,應該及時跟進,鼓勵個性化的朗讀.

如: 第三自然段對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的教學.學生説到這兩個詞表達的程度不一樣.因為生客進來了,鵝要叫的兇一點.籬笆外的不用叫的那麼兇,警告一下就行了. 這樣的回答已經非常到位了.馬上請這位同學讀這句話.之後,誰能像他那樣讀一讀 誰還想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如果該生讀的不到位.可以這樣做:誰能讀的更高傲一點 或者誰能把他的感受讀出來 誰再來試試.多麼高傲的一隻白鵝,我們一起來讀.

如果能這樣處理,在學生有了體會後,及時跟進,把他的感受推波助瀾,擴散開來,在教室裏形成一種競讀的氣氛.朗讀的效果更好了,課堂的氣氛也渲染出來了.

2,抓住學生語言中的閃光點

在理解"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時,有一個同學説到了,鵝厲聲叫囂是因為生客進來了,引吭大叫是因為人在籬笆外.進來和籬笆外其實是理解這兩種叫聲的一個眼.教者如果能夠適時抓住這個眼,進行引導,在不同的情況下鵝的叫聲是不一樣的.這樣學生能夠更容易的體會到"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是不一樣的,不能更換.

3,板書應有實效

課文從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寫鵝的高傲.對這幾個內容的板書可以起到梳理文章內容的作用,但是顯然這樣不夠細緻,這堂課的板書可以這樣設計:

白鵝

叫聲 厲聲叫囂 進來

引吭大叫 籬笆外

高傲 步態 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4

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外,教師的範讀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師範讀時的情感就直接調動了學生的情感,一些朗讀的技巧滲透到教師的讀中,學生在無意地模仿中就學會了朗讀的技巧,在多次地練習裏形成朗讀的技能。這樣做比純粹地教給學生空洞的朗讀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這堂課上,教師範讀的地方不少,談話煽情的地方也有幾處,但是並沒有妨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得很自主。

教學的內容比形式更重要,範讀、談話,這些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運用得當,同樣讓學生學得自主。在課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課堂上,卻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裏,我們該反思什麼才算真正的自主學習。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5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為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於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幾經研讀文本,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為: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閲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為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課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為線索,首先解題導入,談談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而後研讀故事,説説讀了這個故事後的感受,具體找找哪些句子描寫十分神奇?最後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進一步認識神話人物“夸父”。

從神話故事的神奇處着眼,循着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的原需求出發,把對故事的認識和感受寓於讀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並逐漸的認識神話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產生敬佩之情。這堂課的氣氛始終非常活躍,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找準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興趣點,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對課文探究深度遠遠超過平時。很久以來我一直不明白,我們的語文為什麼變得乾枯無趣了?現在我明白了,事實上,是我們教學的主導思想存在問題。在當前閲讀教學中,我們大多時候仍然是“教師帶着教材走向學生”或者“教師帶着學生走向教材”,即使教師設計了許多巧妙的問題,但很大程度上,大量的預設代替了個體的生成,學生仍被教師牽着走。至於為什麼要這樣思考,課文為什麼這樣學,學生不得而知。

由此看來,如果我們能以學生的求知慾望和閲讀的興趣點為基點組織課堂,既不失教師的引領,又更能夠贏得學生的歡迎,更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6

本節課是讓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的探究過程,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會正確運用。我從老師家引入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學習,讓學生估一估,然後小組探究找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然後,計算客廳、廚房、衞生間、及各個長方形的面積。再算餐廳面積時,生説12平方釐米,他是邊長×4,用周長公式做的。我從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引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而後,用小判官鞏固強調面積與周長的區別。走進生活,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安排上,我有些前鬆後緊,學生探究過長,效果不佳。合作要求應具體到人,一組一圖。再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培養。

聽取老師們的評議,我感觸很深:

數學課要有“數學味”,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探索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設計了兩次不同目的的操作體驗(學生獨立操作的時間接近12分),力求通過讓學生“做”數學,逐步達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要在大腦中建立起為什麼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併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及課後對學生的提問和訪談看,學生能較好地舉例解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目標達成度較好。整個學生的認知過程也較好地體現了布魯納“表象模式理論”的三個階段,即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經歷三個認知發展階段:動作式再現表象階段—映像式再現表象階段—符號式再現表象。

貓的教學課堂反思 篇17

《鳥島》主要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兒活動的情景,字裏行間流露了對鳥島的喜愛,初步進行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敍述條理清楚,語句流暢,文字優美,很適合朗讀。根據課文的特點。我以朗誦作為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的主線,充分發揮以讀代講的功能,創造性地把讀和述、演、問、思、寫等方式聚合交__。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讀自得、以讀代答、以讀帶練的主體建構活動。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瞭解我國青海湖西部有一個鳥島,初步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從而愛鳥護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在喜愛鳥島的感情基礎上產生進一步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濃厚興趣。

這一教學目標的確定,體現了在語文素質教育中,課堂教學着眼於功能性目標,即把原來着眼於雙基目標同時重視素質目標的教學,轉變為着眼於素質目標,同時儘可能實現雙基目標的教學。

一、給學生創設願讀、樂讀、會讀的閲讀情境。

鳥兒對於國小生來説,是很熟悉,因為在生活中司空見慣,但對於有千千萬萬只鳥的鳥島來説,卻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學中,我以“讀”為主軸,激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願讀的情境。

學習語文情感是基礎,如何使這種情感和朗讀統一起來呢?在教學第二自然時,掛圖呈現鳥島優美神奇的畫面,教師則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使學生的想象形成一個“情緒場”。此時,教師再引讀,學生的情感則油然而生。這時的學生不僅願讀、愛讀,而且能夠從讀中感受、體悟春天鳥島美麗而神奇的景色,達到“可以意會的不言傳”的教學目標。

二、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新知識的內化。

對於學生來説,生活經驗不豐富,生活體驗更不全面。在教學中,往往遇到的重、難點不易解決。學生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感官 的協調作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心理內化,才能更準確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內化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如我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出示了夏天鳥島熱鬧的情景。精美畫面,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和討論的慾望,而且使學生對鳥島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學生反覆朗讀重點句,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進一步體會夏天鳥島熱鬧的特點。從而把這些來鳥島的信息轉化為自己內在知識儲備的部分。

三、讓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精妙。

我們祖國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豐富、表達最完整、最準確、最活潑的語言之一。學習語文,就是要讓學生體味祖國語言文字的精妙,獲取無窮的樂趣。

《鳥島》這篇課文,用詞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鳥窩一個挨着一個。窩裏窩外,到處是玉白色的、青綠的鳥蛋。”學生通過看看想想,讀讀議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語言的鮮明性、生動性、形象性、體會到隱含在文章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

四、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所謂“人文性”,其思想的內涵就是強調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種創造和發展的可能性。根據這一思想,本課的設計,我以學生自由健康的發展為出發點,重視學生情感趨向、情感需要和個性的鑄造。教學課文第三小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細細地讀,同時鼓勵他們和同桌、老師一起讀,、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情趨向,根據學生情感的需要,隨機教學相關句子。

教後我所想到的:

1、對重點段第三自然段的教學,在實際操作中,可引導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圈圈畫畫找出重點詞,再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印象會更深。

2、重點段2、3自然段學完後,設計句式練習:

六月的鳥島成了鳥兒的世界。你看,鳥兒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真逗人喜愛。設計意圖:在學生已基本能口頭完成且瞭解了每一節內容的基礎上,再動手寫一寫,既讓學生學習在語言環境中正確使用這些重點詞語,又幫助他們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體現課堂教學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過程。

縱觀整堂課的設計,我努力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學習環境,把靜止的、封閉的、模式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現實的”、“開放的”、“有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真正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vjk6n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