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泉水》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泉水》教學反思(精選13篇)

《泉水》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教學時,伴隨着叮咚的泉水聲,教師深情描繪泉水的美妙。然後指導學生讀出泉水的衝勁,引導學生想象泉水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看到了什麼。音樂的渲染,朗讀的感受,導語的創設,讓學生初步走進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接着老師通過學生聽教師的朗讀,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使文本的語言在學生頭腦中產生具體可感的畫面,讓孩子產生迫切去讀課文,去體驗泉水那甜美生活的衝動。

《泉水》教學反思(精選13篇)

精讀課文時,教師給了學生自主感悟的空間,以讀文本,讀中對話,移位體驗,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讀好泉水的幾句話,特別注意孩子的個性化的朗讀體驗,通過激發想象,創設情境,讓孩子們感受閲讀的樂趣。如,山裏姐姐那一部分,教師當作姐姐,和學生對話,學生很快進入泉水的角色,熱情地招呼姐姐“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體驗,孩子們的思維也活躍了,一個孩子質疑:“天然是什麼意思?”其他孩子紛紛發表意見“就是大自然”“是自己流出來的”教師此時説:看來我不需要説什麼,你們都明白了。孩子們是都明白了嗎?我看這是教師在處理這些偶爾問題時一種不負責任的推辭。確實,從孩子們的隻言片語來看,他們確實能悟到天然的意思。再如讀到果園那一部分,讓孩子們想象果樹喝了泉水後會是一番什麼景象,再讓學生讀書,學生作為泉水的那種自豪,那種付出的快樂自然表達得淋漓盡致。

整個讀書過程,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在對泉水的真切體驗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孩子們動情的朗讀猶如一股清泉在課堂上流淌。

《泉水》教學反思 篇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國小閲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説話、仿寫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裏的語言。我還讓學生從課外收集有關泉水的詩歌,如〈小池〉。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泉水》教學反思 篇3

教材簡説:

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

教學本課,要強調自讀自悟。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盡相同。他們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於奉獻:“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於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團結協作、樂觀奮進、勇往直前:“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本課的插圖很美,課文描繪的畫面也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感。在朗讀時可讓學生充分自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邊讀邊欣賞插圖,邊讀邊思考。比如,可引導學生聯繫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後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再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火紅的杜鵑”“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在學生積累這些詞語時,可引導學生感悟:加上修飾部分可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閲讀目標之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對修飾性詞語的認真體會、理解、積累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法雖然簡單,但卻能調動學生情緒,能收到好的效果(讓學生想象情境讀、做做動作讀)]《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級閲讀目標中指出:“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本環節的設計便緣於此,促使學生在暢談自己感受的互動交流中逐步獲得深層的理解與感受。]

在課的結束階段,為學生播放一段《九寨溝》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圍中受到多種教育的薰陶(奉獻的、環保的……),有效地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泉水》教學反思 篇4

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説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讀中感悟,以讀激情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着對泉水的讚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薰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爭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扮演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昇華提高

另外我還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在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了課文的語言美,體會到了泉水無私奉獻的精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泉水》教學反思 篇5

《泉水》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着這優美的文字的時候,心似乎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從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詞入手,通過男生、女生比賽讀、大組比賽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複習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精讀課文時,我本着自讀自悟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位、積累,並由此受到薰陶,感受泉水一路無私奉獻的快樂,也讓這種幸福感如泉水般浸潤學生的心田。我從"一股清泉從石縫裏衝出來"的圖片入手,以此拉進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能更直觀的感受到泉水急切的想要來到這美麗的、陽光燦爛的世界的心情。接着拋出兩個問題“泉水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它將會流向哪裏?它會遇到誰呢?”讓學生從這裏着手去學習課文的各個自然段落,我對自然段的選擇也尊重學生的意願,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在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來體會情感和心情,再一次一次反覆地、不厭其煩地誦讀,用讀來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同時也用感悟來昇華學生的朗讀,而我只是適當的點撥,讓學生的朗讀能夠層層遞進。在課文的最後設計了一個拓展説話“泉水一路奉獻,他還會做哪些好事呢?”接着CAI出示説話訓練“它還會流到——遇到——泉水説——”這裏是我最遺憾的地方,如果我把握好了時間,這個拓展説話應該是一個非常精彩的地方,我們班的孩子思維開闊,他們很會説也很能説,可惜我沒能給他們展示的舞台,因為只有兩個學生站起來説,下課鈴就響起了,沒有任何一刻像此刻一樣不願意聽到這下課鈴聲。我除了遺憾還有就是深深的歉疚。因為我的過失,孩子們最出彩的環節沒有體現出來,也沒有讓他們盡情的展現自己。

課後我還是進行了反思,為了這堂課我明白我多麼努力,所以沒能上完整是我深深的痛。跳出文本之後,我豁然開朗了,其實我應該更加註重沿途的風景,那些為備課而苦苦鑽研教材的日子,那些彷徨、迷茫時同事伸出的援助之手,那些低落的日子丁姐給的鼓勵,讓我能夠更加堅定自己前進的步伐。其實上完課之後我還想對黃書記説聲“謝謝!”是她,這位慈愛的長輩,在工作中對我悉心指導,從一年級的手把手教學,到每一單元的教材分析,她都事無鉅細。在生活中更是像親人一樣的關心我,讓我遠離家鄉也能感受到如親人般的温暖。是她,拉着我的手一路指引和扶持,讓我這顆小草能在萬花叢中頑強生長,並且日漸青翠。

上完課後,伍主任給我們班的朗讀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我會注意並在以後的指導朗讀中加以運用。同事們説我的語調還不夠激昂,上課還需要更多的激情來帶動學生,我記住了,我會把你們給的好建議吸收,爭取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課上完了,心情稍微輕鬆點,但是教育之路還將延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探索、發現,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快的提高。

《泉水》教學反思 篇6

課文以歡快的筆調寫了泉水從石縫流出到匯入大海的一路見聞,知道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表現了泉水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本文在寫作特色上,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文中一些優美的詞語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泉水》這一課的教學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中以讀為本,更多地給予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引導學生讀中合作探究,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讀中運用。讓學生在潛心品讀中體驗快樂之情。並且隨時調整,以學生能接受為標準。教學時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感悟,而所感悟又不盡相同,則在讀中感悟詞語,在品賞中積累詞語,在想象中激活思維,在理解中積澱情感。豐富了泉水樂於奉獻的美麗代表形象,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説話寫話時如何做到用詞準確?課文在寫泉水中特點時,同樣是寫泉水的流淌,先後用了“流進”“流過”“穿過”四個詞語,不但注意了變化,而且用詞準確。(這裏本人將文本知識點“準確運用動詞”結合學生説話、寫話的啟發示引導。怎樣能在使用中提高準確用詞的能力。)

1、平時多讀書,讀報、多留心別人怎樣準確用詞,還可以多記些詞語,到時候回憶起來使 2、平時説話,回答問題時,從自己積累的詞語中選用一些新詞來用。多用不僅可以在使用中學習準確用詞,還可以加強記憶。 3、使用詞語時要多動腦筋,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詞語中選用最準確。

二、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十分重要,作為老師不可放過每一位學生。採用不同方式幫助,指導、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好。關注讀通課文這一環節等於關注學生的知識缺陷與理解的錯位,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在這重要的環節,本人非常重視。這篇課文很美,內容淺顯、描繪的畫面卻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韻律的美感。在引導讀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澤像清泉那樣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泉水的幾次説話要用輕鬆,自豪的語氣來讀。為了讀中求樂,“引讀、分角色讀、合作讀、配樂聽讀”是本人在本課中引導朗讀的一個特色,學生很快樂。

三、寫字教學是二年級教學重點。在觀察與評價中共享寫字情趣,師生互評、生生互相評、並重點授之寫字的方法。(老師的範寫尤其重要,讓學生親臨老師書寫的快樂,或許真能直到“身教重於言教 ”老師運筆方式與情感流露,使學生有渴望試寫的感覺,其實寫好字是一種語文修養。

四、想象拓展環節,發揮文本的示範作用,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訓練思維的獨創性,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泉水的奉獻精神。(這首兒歌是泉水流經大海的過程:泉水——小溪——江河——海洋。先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讀問句時,要用驚奇、上揚的語調來讀,讀答句時,要用歡快、自豪的語氣來讀。小組合作,表演、能背更好。)

上完本課,我認為本人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是不錯的,但這僅僅是從作業情況來擬定的自己的教學效果。多數學生能完成該掌握的學習目標。字、詞、句的認讀與書寫,能感悟到以擬人的手法的美感。能進入色以歡快甜美的感覺讀出泉水的四次説話。不足的是對文中有些詞語理解不是很明白。如“天然水塔”(意思“天然”指不是人工製作的,而整個意思指的是泉眼,即文中説的流出泉水的石縫。)

總之,“一路奉獻、一路幸福、一路快樂”在生活中去嘗試。“語文”不是要老師教會某一課,是要老師激發學生怎樣去喜歡語文。

《泉水》教學反思 篇7

教材簡説:

這篇課文很美,無論是文字還是內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灑下一路愛心。我們讀這篇課文的時候,聲音要輕快些,讓我們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斷地湧起像清泉那樣去無私奉獻、幫助別人的渴望。

教學本課,要強調自讀自悟。讓每個學生讀後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盡相同。他們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於奉獻:“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樂於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也許會感悟到泉水的團結協作、樂觀奮進、勇往直前:“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

本課的插圖很美,課文描繪的畫面也很美,讀起來富有音樂感。在朗讀時可讓學生充分自讀,感受閲讀的樂趣,邊讀邊欣賞插圖,邊讀邊思考。比如,可引導學生聯繫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後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再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火紅的杜鵑”“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清脆的歌聲”……在學生積累這些詞語時,可引導學生感悟:加上修飾部分可使描寫的事物更具體、形象、生動。

《語文課程標準》低年級閲讀目標之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本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對修飾性詞語的認真體會、理解、積累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法雖然簡單,但卻能調動學生情緒,能收到好的效果(讓學生想象情境讀、做做動作讀)]《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級閲讀目標中指出:“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本環節的設計便緣於此,促使學生在暢談自己感受的互動交流中逐步獲得深層的理解與感受。]

在課的結束階段,為學生播放一段《九寨溝》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圍中受到多種教育的薰陶(奉獻的、環保的……),有效地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泉水》教學反思 篇8

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並不陌生,但是,“求積的近似值”這節課的內容雖然簡單,但比較枯燥,我首先通過複習引出“四捨五入”法。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始終以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充分探索的空間和時間,多注意讓學生互相交流,歸納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練習的設計中,我注意了習題的形式多樣,既鞏固了本課所學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

不足之處是橫式中的“≈”號個別學生不會寫,還有答句中沒有用“大約”等詞。原因是我沒有指導學生書寫“≈”號答的時候只是例題點一下。

《泉水》教學反思 篇9

《冬不拉》這篇文章是哈薩克族的民間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一隻瞎熊經常傷害人和牲畜,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奮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的和瞎熊進行激烈的搏鬥,最後同瞎熊同歸於盡。一個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聲把這個悲壯的故事講述給國王聽。為了紀念了王子,牧民們把阿肯彈撥的樂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這種樂器的藝人叫做“阿肯”。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

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較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當然,在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時,方法還過於單一化,主要是學生朗讀後,找學生評價,然後再朗讀。可以採用多樣化的朗讀指導方法,比如:師生賽讀、對比朗讀、教師示範、同桌賽讀、男女比賽等,讓學生的感情朗讀不再單調。

《泉水》教學反思 篇10

《珍貴的教科書》這篇課文講的是革命戰爭年代延安國小的師生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堅持學習的事。課文記敍了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英勇犧牲的經過。這篇課文表現了革命先輩艱苦奮鬥、英勇獻身的精神,以及對後代的殷切期望。全篇課文以教科書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敍述順序依次是從學習條件艱苦,同學們渴望能有一本教科書——我們去印刷所取書——取書時遇到敵機的轟炸,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而獻出生命——教科書激勵“我”前進。重點記敍張指導員用生命保護教科書的經過。全文突出“珍貴”。

教學時,我緊緊圍繞“珍貴”一詞,讓學生展開討論,小組內自讀課文,感悟發現“畫一畫”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教科書的珍貴。

孩子們拿起書認真地讀起來,通過巡堂檢查。學生能找到體現“珍貴”的地方,但普遍的找不完整,也找得不夠細緻。不會抓住詞語來體會和感受。

當然,我不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孩子從大處知道沒有書艱苦情況的學習;毛主席關懷下印書;指導員用生命換來書。學生們個個沾沾自喜,都覺得自己找到了這幾處。此時,我向他們説要加大難度“請你從句子中找找哪些詞語也能感受教科書的珍貴。”通過上一輪的研讀,孩子大致心中有數了。巡堂中我也發現有的孩子耍些小聰明,先找文中的好詞。“振奮人心”“爭先恐後”“完整無缺”自然就不在話下了,通過研讀,孩子們進一步明白了孩子們渴望的心,指導員用身體護住的書感受書的珍貴。

《泉水》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我很看重“聽”,我認為“聽”是音樂中最重要的了。在教學《大雨和小雨》這一課時,當學生進教室時我播放音樂就是本首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我把學生分組:一組唱歌詞,一組唱歌譜;男生唱歌詞,女生唱歌譜……最後的效果是:全班學生都能美滿的完成曲譜任務,而且把力度表現的很到位。

《泉水》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堂市級公開課。以上教學流程是在大家評點過後修改整理完成的。

自己感覺整堂課圍繞一“變”字展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流程還是比較流暢,但也正因為力求流暢,為引導學生朝自己設定的方向走,老師介入得比較多,所以預設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第二,雖然有朗讀,但是朗讀與文本研習結合不緊密,感覺是為了朗讀而朗讀,只是為了體現師一堂公開課,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活動起來,並沒有達到通過朗讀增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範讀時,雖然能讓學生把握到重點,但聲音不夠深沉,沒有把詩人的情感很好的體現出來。

由於自己對這首詩一知半解,參照教參的相關內容,照搬照抄別人的教學設計去給自己的學生上了一節課。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應該説很不錯,但有些地方還是模模糊糊的。比如説對第一組意象的解讀還停留在表面,只是把教參上的內容教給學生而已。

詩歌教學,我自己應該有自己的見解。我應該把整首詩讀透,至少,對這首詩自己要有一定的解讀,這樣的話,就比較容易引導學生對這首詩進行解讀。

《泉水》教學反思 篇13

在《竊讀記》的教學中,從課題入手,以記字為線,串起課文,扣住竊讀,體味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和竊讀的滋味。

一、以記字為線,串起課文

記,即記敍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結果。抓住這六個要素,就理清了課文的線索。

二、扣住竊讀,理解課文重點,體味作者竊讀的滋味

1、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文本的語言特色。課堂上讓學生直面文本,品讀重點詞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竊讀過程中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並結合文中語句,聯繫自身感受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然後再次研讀課文,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為散發點,從具體語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的滋味,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述的細膩傳神。

2、關注學生言語現象,讓學生學“語”習“文”。語文教學的主目標是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欣賞、品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交流中充分體現了高段語文的表達特點,不是片言隻語,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敍述,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在這過程中,訓練了語感,培養語文素養。

3、教師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主角,引領着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課堂問題討論焦點化,始終圍繞“竊讀的感受“展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ve9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