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語文課《稱象》反思(精選13篇)

語文課《稱象》反思(精選13篇)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1

我在講這節課之前,深入鑽研教材,在年級組進行了多次研究,並參考了眾多的教學思路,根據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教學計劃,把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理解曹衝想出的辦法,感受曹衝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語文課《稱象》反思(精選13篇)

曹衝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在教學這部分時,結合我們班學生的思維水平,我是這麼做的:

首先,幫助學生弄明白曹衝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麼稱出大象的重量的,理清文章脈絡。我先提出問題説説曹衝説的稱象的辦法可以分為哪幾步?引導學生帶着問題仔細讀課文。然後點撥學生説説曹衝在稱象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着做什麼、最後做什麼,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曹衝稱象一步步的過程。

接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練習説曹衝稱象的過程。剛開始學生不敢説、不會説,在我不斷地鼓勵下,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但是表達不如人意。於是我出示flash課件,讓學生邊看課件邊練習説,在理解課文內容、重難點的同時,鍛鍊了學生複述、口頭表達的能力。在練習讓學生用上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先、接着、然後、最後”有序表達曹衝稱象的過程時,出現了困難,耽誤了一點時間,課前我預設做的不充分,對學生情況不瞭解。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2

通過這樣反覆的語言訓練和演示課件讓學生直觀地去理解,我想,學生對於這個稱象的過程已經有了深刻的瞭解,於是我趁熱打鐵,問:你覺得曹衝稱象的辦法怎麼樣?好在哪?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能很快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回答出來。

接着我問曹衝是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他的聰明表現在哪兒?第二個問題學生回答不出來。我引導學生思考曹衝是用什麼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學生説出是船和石頭,從而想到曹衝懂得這樣的知識:同一條船,如果每次裝載的物體重量相同,那麼船身每次下沉的幅度相同,或者反過來説,如果每次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説明船上裝載的物體的重量也相同。

曹衝能給運用上述知識和現有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運用“船身下沉的幅度相同,説明船上裝載的物體的重量也相同”的知識。先用一條船“稱出”(找到)與大象重量相同的替代物——若干塊石頭,再一稱一稱地稱這些石頭的重量。這樣,就把不能分開來稱的身高,體重的大象,換成了可以分開來稱的若干塊石頭,從而間接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曹衝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善於觀察、愛動腦筋。

我覺得這節課教學重點比較突出,教學設計和多媒體的使用對教學難點的突破有幫助,還是比較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的。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3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教後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學下課説:

“這樣上課真有趣!”

二、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提問學生:

“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得起這頭大象的重量呢? ”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説,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四、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於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4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的短文。作者運用活潑、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象,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這一課,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來展開教學。通過“在三亞看落日如何有詩意?”過渡到第二段的教學。第二段雖不是文章的重點段落,但學好它對於理解文章中心是十分有利的,正是因為三亞的景象樣樣都美所以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看落日也會別有一番情調的。在學第二段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三亞的美,我也用美麗的語言引導着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讀,邊讀邊説,三亞美在哪兒?有人説:三亞彷彿就是個藍色的世界。有藍的天,有藍的海,就連那白鷗的翅尖也讓人擔心會被海水蘸藍了。又有人説:我從小就喜歡海,三亞那玉屑銀末般的細沙,傍晚人們來這裏,踩上去一定會減輕一天的疲勞。還有人説:椰子汁我喝過,但沒有看過椰子長什麼樣,真想去看看啊!從學生的交流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孩子們對三亞的喜歡。那麼有了這種喜愛之情,洋溢在他們心中的必定是無限的嚮往,把握住他們的感情,引導着他們好好地讀一讀,美便成為孩子們的了。但是,教學三亞落日的美景遇到了一些小麻煩。學生們覺得每天都看到日從東昇從西落下,便有一些不以為是,讀書也很平淡。為了讓學生學起來帶勁一些,我引導着他們一邊學課文,一邊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日落對比。在比中感受三亞落日的與眾不同,也告訴學生平常的景象通過自己細緻的觀察也可以象這位作者一樣筆下生輝的。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5

《課程標準》中提到,新教材的閲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以讀為本”,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不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而是在朗讀、體驗的基礎上,體會課文的內容和感情,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在 教學《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我發現學生們讀課文時,情緒沒有隨文章內容的改變而改變,看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不透,對其主題思想體會不深。我想,要把 閲讀課上成真正意義的“讀書課”,多讀是必要的,但是要在多讀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孩子們真正有所感悟、體會才行。所以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想一 想:小雨為什麼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經我這樣一提醒,學生就仔細閲讀,認真思考,他們發現,“叮叮咚咚”是雨打在鐵皮屋頂上發出的清脆的聲音,而“滴滴 答答”是因為雨落在樹葉上,所以聲音比較輕微。他們就抓住象聲詞,按照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去練習朗讀,讀出輕快的感覺,進而在讀中表達出作者對於雨的喜愛之 情。

閲讀教學就是要通過多讀,悟讀,從而使學生懂得,閲讀任何文章,都要用“心”去讀,“讀出神,讀出味”。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6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於課程標準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根據這個要求,我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自主性。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例如,在教學《風箏》時,課文的時代背景較難,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再多的講解也無濟於事,所以,乾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閲讀結合課後所掌握的資料,提出問題,教師點撥,理解課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和接受美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構建對事物意義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外國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中國説“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就是這個意思。學生寫同一篇作文,由於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寫出來的也不免千差萬別。針對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都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説,除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外,還有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教師也是一個讀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經常在課堂上,參與學生學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述説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帶有自己的個性色彩。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三,探究性。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學家那樣去思考數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語文的探究性學習,是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國慶假期的作業就是通過各種方法,比如社會調查、現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閲資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種語文現象,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認真去做,我想對學習語文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個人認為,在讓學生學好講讀和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提倡真正搞好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7

在本次教學過程中,我一開始就讓學生對文章整體進行回憶和概括,並出示梅花鹿和金絲猴形象的卡片,複習導入的設計直接明瞭。再者,學習課文時,我採用起因——過程——結局的故事結構逐段分析課文、朗讀課文來展開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在學習課文時,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表達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本文的重點段是第2段,但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也是個重點,不能忽視,只有理解到他們開始都覺得自己本領大以至後來都失敗了,從而體會心情的落差,才能讀出他們後來的得意揚揚和失落,甚至讀出最後不好意思地笑了。本課中我採用了以讀析文、以讀代答,用朗讀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如:大象伯伯幾次的提問;梅花鹿和金絲猴的回答等。重點句、段就多讀自悟,其他部分就以教師引讀的方法帶過。每一個環節結束,都或多或少有一點總結。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象、拓展延伸,並引導學生積累詞彙,滲透德育教育。我設 計了一個思考環節,讓同桌表演梅花鹿和金絲猴認識到錯誤以後會説些什麼,同時也表現了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到合作就在我們身邊。本堂課結合了聽、説、讀、寫的能力,培養了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上完這一課,本人通過反思,也看到了這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講解第1段時,學生只能理解到梅花鹿跑得快,金絲猴會爬樹是他們的本領,並不能更深入地理解到這些是他們的優點,是由於朗讀不夠,所以理解不夠深入到位。而且第1段並不是重點段,講解過多,重點不突出。

2、在指導“得意揚揚”和“垂頭喪氣”時,學生朗讀不到位。朗讀方式較少,其實在試講過程中,我採用的朗讀形式還比較多,由於學生理解不到位,導致了我的慌亂,從而漏掉了小組讀、比賽讀。

3、在第4段中,理解“為什麼笑了”又沒有到位,結合圖片才能正確地理解。

4、在讓學生扮演梅花鹿、金絲猴和大象伯伯進行表演時,我的小結也沒有重點突出合作的重要性。

5、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儘量利用一切機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是感覺也沒有到位。

6、本課堂我的評價和表揚力度還不夠,自己的激情也不夠,再加上已是第四節課,可能學生的注意力已經不太集中了,導致本課氣氛不活躍,學生回答問題聲音不夠洪亮,讀書沒有激情。

7、教學速度過快,主要原因也是重點段不深入,是本課最大的敗筆之處。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評價,如果還存在其它的問題,希望各位前輩能給予指正,我一定努力改進自己,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8

完成教學的同時利用文本及時、合理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這種人文教育不是盲目和機械的,教師必須抓住課文獨特的審美價值與情感取向適時進行。

這堂課,我通過課後的小結,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地對待人生的理想和努力的追求人生的燦爛;課下的作業不止我鼓勵學生寫出自己父親日常的點點滴滴,目的就是想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自己身邊的親人,也感動於他們為自己的付出。這樣日積月累的進行人文教育,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新課標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9

《醜小鴨》一文被安排在“成長的經歷”這個主題單元。目的就是想透過此文告訴學生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許許多多的困難與挫折的道理。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是童話之父安徒生的作品。我從小就喜歡讀他的作品。在沒講這篇童話故事之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三遍,然後在小組上彙報自己的所得。最後我請學生彙報:有的説我讀後悲哀地哭了;有的説醜小鴨太可憐了,還有的説我被醜小鴨的故事感動了。緊之後,我追問道:“你為什麼會哭?你為什麼覺得她可憐?你為什麼感動?”沒想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語言竟比平時豐富了許多。我想把這份感動繼續延續,並以此為切入點引起我班孩子的共鳴。授完此課,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反思此課有以下幾點值得稱道。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由於我校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裏就很方便,我利用課件創設出了醜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她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後又出示醜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麼美的地方、這麼美的小鴨,以此襯托出醜小鴨的“醜”。醜小鴨的醜很快映在了孩子們的腦海裏,為學習下文埋下了伏筆。

二、展示醜小鴨變天鵝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我先讓學生品讀描述醜小鴨外形的句子,讓學生體會醜小鴨究竟有多醜,引導學生梳理作者是怎樣描述醜小鴨的外形的?之後,讓學生對照課件中的醜小鴨,再找到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語句,透過圖文對照,學生對寫作的順序就很明瞭。最後將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齊,我問學生:“醜小鴨之後就變成了這樣美麗的天鵝,難以置信吧?”學生們都説是的。我又説道:“是呀!就連她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些語句寫出了醜小鴨的吃驚呢?”讓學生們找到了相關句子,反覆品讀,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再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醜小鴨長大的樣貌,學生就覺得比較容易了。

三.採用詞語突破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醜小鴨》一課也不例外。文中“孤單”、“譏笑”、“驚奇”、“羨慕”“大吃一驚”等詞對文章中心的表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於學生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含義。教學時,我屏棄繁瑣的分析,以詞語理解為突破口,透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讀和悟,在讀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把自己的領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讀中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她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啊,多美的天鵝!”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她以前受過的苦難,她以前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她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基本上是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緊密結合。學生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動,我被學生們的朗讀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要重視學生的閲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讓我們和學生一齊愛上閲讀,讓閲讀成為一種好習慣吧!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10

《百花園七》教學反思 趙利娟。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完成“語海暢遊”部分的一、二題,學習目標有兩個:1、瞭解多音字;2、學會用音序法查字典。

上課時,我直接引入新課。教學第一題時,我先指幾個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讀出“樂”、“量”、“轉”、“種”在不同詞語中的讀音,同時糾正錯音,然後問學生髮現了什麼?有的同學説同一個字有不同的讀音,因為以前我跟孩子們説過,所以有的同學説出這叫“多音字”。然後讓學生齊讀四組詞語,加深印象。最後讓學生説出“你還知道哪些多音字?它們什麼時候讀什麼音?”學生又説出了“長、了、行、少、數、重”等許多多音字,令人刮目相看。

接下來教學用音序法查字典。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字典,學生們比較好奇,積極性很高。首先説出在知道一個字的讀音,還想知道它的意思,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領着學生找到“漢語拼音音節索引表”,告訴學生它的排列順序就是《漢語拼音字母表》裏字母的順序,然後以“該”字為例講音序查字法的步驟,這個環節我讓同桌兩人小組合作,不會的可以問同桌,進行地比較順利。接下來再查“往”字在字典的哪一頁。同學們按照步驟在“漢語拼音音節索引表”中找到了“W”,又查到了“wang”這個音節,音節後面是“汪”,這時問題出現了,有的同學説“老師,字典上沒有’往’這個字!”這時我告訴他們:每個音節後面的字都是按照一聲到四聲的順序排列的,剛才查的“該”因為是一聲,所以直接在音節後面出現了,而“往”字是三聲,我們先要找到“汪”所在的頁數,然後往後面去找“往”字,在我的點撥下,孩子們陸續在字典上找到了“往”字。接着放手讓學生查“過”字在字典的哪一頁。在查這三個字的同時,把下面的表格填寫完整。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11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於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並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藉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瞭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説明文中的幾種説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説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説明方法時,就採用了“授之於漁”的教學形式,先範舉了如何掌握樑龍有説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説,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又如彙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學生説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後,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徵,並用上説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為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着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勵志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12

《母雞》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寫了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

《母雞》是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與《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後,重點理解作者為什麼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後解決為什麼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當然,在教學中還發現了很多不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是自己因為覺得這也好,那也好,而捨不得丟掉一些,反而使課堂容量過大,課最後來不及上。還有自己上課節奏比較慢,學生反饋有重複的比較多。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訓練學生要善於發表不同意見,相同意見就不必多講了。

語文課《稱象》反思 篇13

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怎麼讓孩子能準確地找到這句話呢?我在預設中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們,請讀一遍課文。看一看全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為什麼?”我想,肯定有大多數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找到。但實際上課時並不是這樣的。生説:“這一課是圍繞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來寫的。因為課文説了孔繁森為了這兩個孩子去悄悄獻血。”又有人説:“1992年,拉薩市發生了地震,這句話是中心句。因為不發生地震,就沒有撫養孩子、獻血這件事了。”吳笑一下子就找對了。她説:“因為全文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聽後,我沒急着肯定她的答案。而是引導孩子們來展開討論。“小朋友們,他們説得都有道理,可誰説得正確呢?”

這時,我向孩子們説:“如果讓你讀了課文後,來做一道填空題,孔繁森是一個的人。你怎麼填?”大家異口同聲説是“優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而寫的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pyo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