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

《理髮師》這首歌是一首熱情、歡快的澳大利亞民歌。歌曲生動地表現了理髮師在理髮店愉快勞動的情景。把理髮師為他人服務時愉快的心情表現地栩栩如生。我根據學生所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設計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現的教學流程。採用了情感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藝術的方式進行表現和交流情感,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本單元的主題是:愛勞動,我圍繞這個主題設定三個目標:

1、體會“勞動最光榮”的道理,理解勞動的愉快,樹立“愛勞動”“勞動者光榮”的意識,培養學生大膽表現的信心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2、初學歌曲《理髮師》,嘗試用輕快、活潑的聲音來表現歌曲的內容,用體會歌曲的情緒,和風格特點。

3、在聽、唱、賞、演、創的形式中,進行實踐體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這一課時我設計安排教學過程時始終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為理念基礎,以活動課的形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在整個教學設計中,緊緊圍繞三個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表演進行音樂創造、重視學生個性的張揚及相互間的合作,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力求在每個環節中突出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音樂,接受音樂,表現音樂。因此,這節課我以音樂活動貫穿全過程,無論是聽聽、唱唱、做做,都是在音樂的情趣活動中進行的。整節課學生通過聽、唱、賞、演、創、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更豐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總體來説,本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但也從中表現出來幾個方面的不足:

1、在歌曲的教學中,有點急於求成,細節的東西沒有做好。學生的演唱習慣、包括簡單的一些歌曲分析和處理,都只是用簡單的幾句話一帶而過了。

2、激勵機制的運用做的不到位,當學生對比賽結果不服氣時,應該給學生再一次充分表現的機會,不能打擊學生的爭勝心和積極性。

3、在即興創作表演的環節,只着重安排了台上學生的參與,對其他學生沒有給與足夠的關注和引導,台下的學生只是做了一個旁觀者,他們沒有實現真正的參與其中的表現。這也是本節課的遺憾之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其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反覆揣摩,用心體會。只有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才能起到更深刻的影響。相信好的教學過程一定會讓學生久久難忘、回味無窮的!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2

《理髮師》是一首熱情、歡快的澳大利亞民歌。歌曲生動地表現了理髮師在理髮店愉快勞動的情景。把理髮師為他人服務時愉快的心情表現地栩栩如生。

教學中我採用了情境創設、情感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用藝術的方式進行表現和交流情感,獲得創造、表現、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在聽、唱、賞、演、創的形式中,進行實踐體驗,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勞動的快樂。

這節課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始終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為理念基礎,以活動課的形式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三個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發現、創造、表現音樂美和享受音樂的樂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及相互間的合作,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課堂中,我不是作為權威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通過積極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走入學生中間,拉近師生關係,建立起平等互動的平台,生成民主、和諧、合作的課堂氛圍。我想,只有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才能共同走進音樂,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音樂學習。

教學是一門藝術,其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反覆揣摩,用心體會。只有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才能起到更深刻的影響。因此,這節課我以音樂活動貫穿全過程,無論是聽、唱、做,都是在音樂的情趣活動中進行的。整節課學生通過聽、唱、賞、演、創、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更豐富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學得主動,學得紮實。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3

一. 教學設想:

1.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把“突出審美,深化歌曲主題,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感知——體驗——聯想——認知——理解”貫穿在教學的始終,力求在教學中體現嶄新的教育教學思想,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2. 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 力求在每個環節中突出音樂課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輕鬆地學習音樂,接受音樂,表現音樂。

二. 教學特點:

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發學生興趣使之善學成為本課的亮點問題。我邊介紹我的髮型設計中心情況邊出示課件,並提出應聘的條件。通過這樣導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且熱情高漲,我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展開教學。

2. 採用不同的演唱方式:獨唱,小組唱,對唱,分角色唱使學生真正體會,理解,表現音樂。

3. 積極對學生的每一個細微的表現進行評價。通過自評,他評,互評,師評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和發展音樂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有利於學生表現力創造力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對學生取得的結果進行評價,而且注重非正式的評價,用眼神,笑容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及時地瞭解了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思想狀況。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4

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畫》這首古詩的教學不同於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國小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在朗讀中感知、感悟與品味,範文之教學反思:《畫》教學反思。下面將我在《畫》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如下:

1、讀一讀,初步感知

揭示課題後,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為學生創設情境,並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着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後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並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藉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2、做一做,感悟詩境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範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覆朗讀後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啟發學生髮揮想象並根據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彷彿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學生會背誦之後,我又指圖説“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於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讀、誦樂趣。最後學生們紛紛走上講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5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思維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於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後者教師致力於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閲讀——教師提問——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儘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和不同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後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的知識內容,後者是通過理解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閲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有沒有反思過去的文章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五年級數學教學隨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係;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閲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並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國小語文閲讀教學應注意語文教學反思以下幾點:

閲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閲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覆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説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閲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

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着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中指什麼意思?2、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並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後,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彙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已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彙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於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閲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閲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閲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語文論文庫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裏學習語文,增長才幹,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閲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瞭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彙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閲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祕。

注意閲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於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薰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遊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後,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後的感受?並説説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説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後,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並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後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閲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國小一年級教學反思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慾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範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6

在南崗區組織的第二十八屆美術學科教學百花獎,我所執教的內容是二年級《刷牙》一課,本課屬於第一學段“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刷牙是司空見慣的日常小事,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因此容易激發學生探究的樂趣。

我這節課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等都做了準備,課前我準備了一些有關刷牙的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中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有關刷牙的兒歌,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音樂是時間與視覺的藝術,他通過旋律、節奏、節拍、曲調、音色和音質、強度和力度等形式,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指導兒童繪畫創作時,有選擇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和去感染學生。在其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

教師示範是美術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通過示範,學生得以直觀的瞭解作業的整個過程和每個值得注意的細節,示範更會帶給學生心理上的愉悦和共鳴,學生通過對教師示範的欣賞、觀察和思考,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的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能,從而更充分的表達自己的創意。但是我在示範的時候過分注重人物背景的協調,沒有重點強調人物在刷牙的時候要如何的誇張刷牙的時候的表情和動作,是學生在作業的時候,形式有些單調。

教材中的學習建議是以刷牙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然而對於大多數二年級學生來説,在一節課的時間裏達成這樣的目標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人物的動作、表情的刻畫以及背景的處理都有相當難度。因此我考慮讓學生以兩人合作撕紙添畫、剪貼畫、刮畫的形式來完成作業。撕紙作品造型稚拙、樸素,色彩對比鮮明,在細節處理上的難度較低,符合兒童的審美情趣,容易喚起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共鳴。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7

這是我到新學校上的第一篇課文。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領,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後,我就利用新學校新設備,在電視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對於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後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我讓孩子們找找民族國小與我們在讀的國小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讀讀找找。用“這是一所的國小。”的句式來展開教學。有學生説這是一所團結的國小,從“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等語句中可以體會到。有學生説這是一所美麗的國小。從“那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等句子中體會到的。還有的學生説這是一所快樂的國小。從“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狸也趕來看熱鬧。”中讀懂的。

課文中並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課文中為什麼要寫到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説民族國小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説:“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説:“他們積極舉手發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説:“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吸引了許多小動物”……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還需細心斟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上快樂地學有所得!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8

我們都知道國小階段是國小生跨入英語王國的第一步,他們可能會感到新奇有趣,愛英語可能會超過語文、數學等其他科目。為此,教師要探求正確的方法,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正確引導,不能使孩子們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要儘可能的開展愉快教學,有屬於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學生愛不愛上,關鍵看它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遊戲、繞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總是結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就應該在教育中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部曲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很“high”的氣氛既學到了知識又娛樂了心情。

用簡潔、明快、風趣的言語創造輕鬆愉快的課堂。課堂上,教師精力充沛,情緒飽滿,講課時面帶微笑,對學生熱情而有耐心。學生答對時,老師記得常説“erful”如果學生説錯了,老師要説“'tworry.”學生覺得很難表達而想放棄時,教師會鼓勵説“tryyourbest.”所以學生回答問題時就無後顧之憂,課堂發言會積極踴躍。

多鼓勵學生。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領導的鼓勵,上司的欣賞,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國小生,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心裏發展過程中將會逐步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產生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鼓勵和表揚的方式有很多,對單個回答問題好的學生,我會説“verygood”,“itisright”。或者是全體學生為某個學生答對了問題而集體鼓掌或齊聲説“right”,“great”等。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的情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使之處於興奮狀態,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例如,在學習“cat,dog,dragon”等動物單詞時,我讓學生在讀完單詞後,做一個有關動物的動作,在讀完cat後,我自己會做一個“喵”的動作,學生看了,情緒高漲,全都開始模仿,也很快記住了cat這個單詞,學習dog這個單詞時,我也利用這一種方法,做了一個“汪汪”的動作,學生聽了樂不可支,學起來很高興,記起來自然也輕鬆多了;還有,在講授頭部各器官時,我讓學生動起手來,做起了“touchyoureyes,touchyournose”的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各個器官的英文單詞,並能很快的脱口而出這些單詞。

模擬語言情境,再現真實生活樂趣。國小英語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體現真實動態原則,形成用英語參加綜合運用活動的興趣。傳統教育只注重照本宣科,學了十幾年英語,面對用英語進行生產勞動實踐卻顯得茫然無助,。這種怪圈現象就是忽視了“學以致用”這一學習目的,以至於造就了眾多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知識來源於生活,只有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才不會死讀書,讀死書。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取材於生活的課堂活動更富有鮮活氣息。如:打電話、買東西、看電影、過生日、上班、上學、爬山、游泳、逛超市等等。學生在任務活動中交流學習,從而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平時,我鼓動學生收看cctv10“希望英語”節目。聽不懂沒關係,重要的讓他們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從心底裏發出一種渴望學習英語的意念。現在,我的學生一提到跟英語相關的內容就興致盎然,有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就連即使聽不懂的“cctv9”也喜歡看,第二天還把聽懂的學習英語單詞和猜到的意思興致勃勃告訴我,學習英語已巍然成風。

這些教學靈感和心得的獲得很多都來自我可愛的孩子們,在這兒説一聲“謝謝!”。英語教學是一個常學常新的課題。每一次上課,都會有新的問題,新的收穫,新的心得體會,這些都會督促我們去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不斷地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只有自己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步,這樣我的學生們也會多多受益。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9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回首本課的教學,由於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的引導上,偏重分析課文內容,學生的批註過多,整整説了一節,由於本課是文言文課文有很多語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電腦上找到翻譯成白話文的內容,通過屏幕讓學生仔細讀了兩遍,學生們頓時茅塞頓開,已不像開始初讀課文時接連不斷的向我詢問詞句的意思。

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在朗讀方面花的時間就顯得少了。教學中沒有較好地落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加深對文章理解的。如果我把更多的時間分配到學生充分地朗讀上,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領悟人物形象,可能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0

《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為什麼會形成火山爆發和地震?蠟燭點燃會有哪些變化?學生帶着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哪杯水熱》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 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温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祕。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1

在三年級障礙跑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用各種方法跑過、跳過、爬過、繞過若干障礙。在遊戲環節部分中,我讓各組嘗試做一遍遊戲,然後請各組討論:“為什麼有的同學過障礙很快,而且不犯規;有的很慢還犯規?”各組經過討論,進一步明確遊戲既要快過障礙,又不能犯規的要求。“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兩個要求呢?”我再次啟發學生從活動中去體驗,去尋找答案。接着各組繼續進行第二次嘗試練習。這一次各組過障礙的速度比第一次明顯加快,犯規也少了。同學們在體驗還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做法:“跳溝”前要加速,繞杆前要減速。尤其是我班一名同學與眾不同的“爬過”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其他同學到達低橡皮筋前,都採用從頭到腳依次爬過的方法,而他卻把身體橫過來與低橡皮筋平行,採用俯卧“橫爬”方法,所以他的動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師及時肯定了大家的“發現”,有表揚了這位學生肯動腦筋、大膽創新的精神,並進一步啟發學生:“想想,只要不犯規,還有什麼更快、更好的過障礙的方法?”學生的練習情緒更加高漲,又出現“繞杆時身體主動內傾”和用“翻滾動作過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創舉”……

通過這節障礙跑的教學課,我發現對學生創造性地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實際上,兒童在幼兒時期就常表現出良好的創造力,他們會用積木在自己的牀上、地板上構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並使他們形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條件,提供誘發創新思維的刺激,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創新體驗。本課從教學中的問題出發,刺激和引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到創新的滿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創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遊戲規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提倡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師的指導,也不是説樣樣事情都需要學生去創造,我們體育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體育教學中需要將老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創造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體育課才會更精彩,學生也會更加喜愛。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裏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前兩句寫詩人秋夜的孤獨寂寞,後兩句寫夜深偶見籬下燈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樂生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作者王維十七歲時寫的詩,一首抒寫思親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備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的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培養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3、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品重點字詞,反覆吟誦,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初步預習課文。2.教具與學具:錄音機、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僅僅是佳節,其實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宋朝詩人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二、初讀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邊讀邊思考詩的大意,劃出不懂的字詞。

3、釋題,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三、悟情

詩人葉紹翁久居在外、歸家不得,再讀古詩,對照插圖,你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難過這許許多多的思鄉念親的情感嗎?

(一)一二句

1、蕭蕭是什麼意思?(風聲)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2、蕭蕭梧葉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3、拓展促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杜甫《登高》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唐】李煜

這蕭蕭梧葉送來寒氣逼人,讓人感到——孤獨、淒涼(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4、這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明白了這一點,自然就容易理解,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5、情感朗讀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2、學生想象孩童捉促織玩耍時那種天真無暇,快樂的情景。讀——知有兒童挑促織

3、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什麼呢?(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

4、一燈明:他看見的只有一盞燈,觸景生情,多麼孤單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父母、親人)

5、情感朗讀三四句

(三)配樂吟誦

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詩人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讀——

四、拓展

1、無論在鄉間還是身處繁華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樣的處境,一樣的是思鄉情,齊讀兩首詩。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遊子吟》、《長相思》、《秋風引》等,這些是老師從書籍、網絡中查找到的。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我們來開個“ 九月九日誦詩會”。

五、作業

1、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詩 引入新課

背李白的《靜夜思》,説説詩人李白在這一首詩裏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思念家鄉、親人) 板書:思鄉 念親

唐朝另一位詩人叫王維,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僅擅長寫詩,還精通書畫音樂,他在17歲那年,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求學,也寫過一首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二、初讀全詩 瞭解重陽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

2、正音:“為”這裏應讀“wéi”,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來。

3、釋題:

重陽節:指名讀,齊讀書上註釋,並指出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節日裏人們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因為兩個九意味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又叫老人節。

“茱萸”:(讀書上註解)一種有香味的植物

“憶”即“思”,思念、想念;“山東”,陝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三、反覆吟誦 體會孤獨

(一)與詩題相對應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重陽節,説説我國其他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元宵節、元旦、春節

憶——思,兄弟——親,每:每當;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人們無不興高采烈、歡度節日,可詩人王維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歎,是什麼原因使詩人在這美好的日子裏如此深深地思念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看詩中哪些字眼點明瞭詩人“倍思親”的原因。

(二)一二句:

1.“異鄉”:他鄉,李白離鄉來到長安,長安對他來説就是“異鄉”

2.“異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紀漂泊在外,獨居他鄉,身份是“異客”。

3.“獨”:獨自一人,還隱含着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想象:當我們離開家,孤獨寂寞的時候,(我們可以打開電視,解解悶);想家的時候,(可以給家裏打個電話,跟親人聊上幾句);實在忍不住就(坐車,坐飛機回家)。

但是王維生活在古時候啊,沒有電話,晚上也沒有電視,該有多寂寞啊。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孤獨、寂寞)

4.他15歲離開家鄉,這種舉目無親的日子經過了兩年。兩年啊,七百多個日日夜夜,詩人沒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親人們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員啊!此時詩人心中除了孤獨還有什麼?(有家不能回。難過)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難過)

5、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心中的思鄉之情就再也掩飾不住了,於是一發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佳句。(齊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古詩的一、二兩句。

(三)三四兩句:

1、王維的思鄉情感猶如潮水般奔湧而出,此時此刻,他思緒萬千,想到了什麼?

2、想像兩年前的與親人共度重陽節的美好情景:

兩年前的重陽節,給王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時時浮現,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

思緒萬千的王維,想起的又何止僅僅是兄弟呢!那年邁的父母啊,已雙鬢斑白,他又何嘗不是時時惦記,九九重陽又被稱為老人節,可王維卻無法伺奉左右,承歡膝下,此時此刻,他真想對雙親説:父母啊……

3、家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説話——

4、但如今卻沒人與他共度佳節,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這高高的山上,遠遠地望着家鄉,他心裏該與多少傷心難過啊,讀——

四、配樂誦讀 深華情感

1、配樂讀全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詩人王維僅僅是在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思念親人嗎?學生想象在不同的節日裏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五、背誦全詩,書寫生字

1、背誦

2、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3、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4、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葉紹翁 思鄉 念親 王維

孤獨 寂寞 難過

教學反思:(20__學年)

這節課學習的古詩,都是寫出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在教學時也正是中秋節過後,學生對於過節的氣氛,家人團聚的幸福感都有所體驗,這樣對於課堂的教學,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時候,課堂中我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詩意,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第一首古詩《夜書所見》的時候,對於第一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想想當時詩人所想,所感。課堂中通過我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創設情境,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的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會想到感覺很孤單,想家裏的親人等等,通過這樣的想象很好的讓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感受,體會了詩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

10.《風箏》教學設計及反思

導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詩中描繪了春天孩子們放學後忙着去放風箏的情景。

師:很好。詩的後兩句讓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春》中的哪句話?

生: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師:是啊,早春時節正是孩子們爭相到户外活動的時候,放飛美麗的風箏,也正是放飛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風箏》來共同研讀。(教師書寫課題)

二、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複述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字,通讀了課文,有誰能夠為大家複述一下課文的內容?

生:本文記敍了魯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飄飛的風箏,想起了小時侯自己不喜歡放風箏也不讓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風箏毀壞了。中年之後,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認識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非常後悔,找機會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經忘記了,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難過。

師:你的複述非常完整、準確。

2.分析人物形象

師: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師:請仔細地閲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名學生朗讀、自學5分鐘,教師點撥

生:從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體瘦弱。

生:從第3段“他只得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愛,特別喜歡放風箏。

生:從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靈手巧。

生:從第3段中可以看出魯迅獨斷專行。

生:從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的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特別冷酷,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師:“我”為什麼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生:“我”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師: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生:“我”是為了小兄弟好,是愛他。

師:我小時侯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後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師:剛才的自學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還有一些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下面我們進入自主提問、合作學習環節。

三、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1、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1)生: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生:“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樣理解?

(3)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4)生:兄弟的忘卻為什麼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生: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説是“不幸”的?

2、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

3、師生交流,逐一解決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言,不必拘泥於問題的順序。

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的是“我”不顧弟弟的喜愛,粗暴地將風箏踏扁。

師:不過是毀壞了一個風箏,怎麼能稱為“精神的虐殺”?

生:因為這麼做傷了弟弟的心。

生:還有,放風箏可以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魯迅這麼做,使弟弟不能從中得到這些好處。

師:可以看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後悔、難過。

師:這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生:知錯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個問題。當年我認為自己的作法是對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説是“不幸的”。

師:你分析得很好。請繼續。

生:第2個問題我來分析。因為作者離家多年,所以説是“久經訣別的故鄉”,也因此看不到故鄉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動的風箏讓他想起了故鄉的春天。

生:第1個問題,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動的風箏讓“我”感到“驚異”,着讓“我”想起了小時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所以説“悲哀”。

生:我來解決第4個問題。“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卻了,可見小兄弟並不認為這是精神的虐殺,認為兄長當年做的是對的,我為他的不覺悟而感到更加難過。

師過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誰願意解決第5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説要“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為他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

師:那為什麼説“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僅僅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是説大家都沒有認識到玩具對兒童的意義,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認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師:是啊,人們的不覺悟讓人不寒而慄。

四、探究主題: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業

師:你喜歡哪種遊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麼做?

生:我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告訴他們打籃球可讓我精神放鬆、鍛鍊身體。

生:我喜歡玩布娃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對媽媽講,我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養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總結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們既可以讀出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請,也可以看到他接觸了科學之後時時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對“被虐殺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生活中善於觀察,長於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同學們,我們一起伴着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們就學習《秋天的雨》。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1)同位互相指讀生字:同桌之間互相用手指着雙線格里的8個生字讀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2)集體反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字詞,重點強調“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3)誰願意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一讀?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

(2)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説一説,在秋雨裏,你都看到什麼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準備過冬,是不是?你們除了這些還看到什麼了?(銀杏樹、楓樹、柳樹、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的顏色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麼?

(“扇哪扇哪”讓我們彷彿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而“飄哇飄哇”讓我們感受到紅紅的楓葉多像一枚枚郵票,為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3)指導朗讀。運用聯繫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看錄像,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麼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5)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板書:藏着氣味)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1)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是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怎麼樣?

(2)師生互動演一演。

(3)指導朗讀。

這麼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昇華感情。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板書:鑰匙)

2.拓展。小朋友們,説説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3.積累背誦。

想不想把這麼美的景色永遠留在腦海裏?就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讀一讀,背一背吧。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並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用你手中的畫筆為你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第二課時

一、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師:同學們,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門悄悄地打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們想知道嗎?(課件)

2、師:你們欣賞到了什麼?

3、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綿綿秋雨,來聽聽雨聲,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求讀準詞語,把句子讀通順了。

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三組詞語:

黃色 紅色 金黃色 橙紅色 紫紅的 淡黃的 雪白的

輕輕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飄哇飄哇 你擠我碰 爭着 頻頻點頭 勾住

A、第一組顏色詞指名讀,正音。

B、第二組疊詞要求輕讀“的”。讀中説這組詞的特點:疊詞。朗讀指導:使輕的更輕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讀。

C、第三組動詞教學: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可以做動作的詞語,可以加上你的動作,讀好它。生加動作讀詞。

2、檢查句子

師:下面的句子更長了,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了。

點擊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總結:咦,大家發現了嗎?這五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

生齊讀。

3、有目的通讀全文

導入:多麼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裏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裏,最有趣的還是每段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些話展開的。不信,讓我們再去讀讀文中的句子。邊讀邊思考:在綿綿秋雨裏,你看到了什麼?

生再次有目的的讀文。

三、精讀課文。

1、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師:誰能説一説,在秋天的雨裏,你感受到了什麼?(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還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嗎?你聞到了什麼?)誰能連起來説説你感受到的秋雨?

學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給秋天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聞到了秋雨中有果實成熟的香甜味道,聽到了秋雨的聲音和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聲音。(板書:看 聞 聽)

2、這麼美的景色是由誰帶來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術師。

第二段: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顏色。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有的同學看到了小動物、有的同學看到了很多水果,還有的同學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顏色。你們師從哪兒讀懂的銀杏樹、楓樹有着漂亮的顏色呀?(生: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誰了?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師:這麼多顏色,多漂亮呀。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塊來交流交流,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銀杏樹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們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總結:(“扇哪扇哪”説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來的;讓我們彷彿看到了銀杏葉象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的、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扇,使原本靜靜的畫面立刻動了起來,不但把銀杏葉寫美了,更把銀杏葉寫活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楓葉

師: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句話,你從“飄哇飄哇”中感受到什麼?你們想看看楓葉師怎樣飄的嗎?(播放課件)(生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句“他把紅色給了楓樹……”)

田野

師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洋。

果樹

師:我剛才聽出來了,你們在讀的過程中把“你擠我碰”“爭着”讀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呀?

(師評價:説得真不錯,就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種水果,再來讀讀吧!)

菊花

師: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課件)你能説説這些菊花的樣子嗎?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會在秋雨裏頻頻點頭呢,因為他得到的顏色的確很多,讓我們也來和他分享快樂吧!(生齊讀第二段的最後一句)

3、美讀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這麼多的顏色,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就是(五彩繽紛)

4、積累背誦。

師:你們選擇了這麼多精彩的句子來讀,讀得真不錯,這些優美的句子都是寫“秋天的顏色 ”的,如果我們能背誦下來該多好啊!

第三段:體會氣味的香甜

師: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願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1)、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2)、好香啊,我們一起來聞一聞,你聞到了什麼氣味?還有嗎?(結合生活實際説)

(3)、秋雨過後,空氣那麼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麼誘人,令人垂涎!難怪它能勾住我們的腳步!誰能朗讀這段,讓聽眾流出口水!指名讀。

四、拓展

1、過渡:我們都該感謝秋雨,它帶來了絢麗的秋色,帶來了成熟的果香,還帶來了冬天即將到來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秋天的雨!齊讀第五自然段。(切換回課件)

2、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請大家在讚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讀課文。

3.拓展。同學們,説説看,學了課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課件演示:秋天的雨是( )的。

學生寫句子,交流。聽了你們的發言,我覺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們個個都是小詩人!

《秋天的雨》教後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用了多種修辭把秋雨人格化,教學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隨風起舞的落葉、饞涎欲滴的水果,還有那淅淅瀝瀝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全文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欣賞完之後問:“你欣賞到了什麼?你欣賞了景色之後,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呢?”

教學生字詞時,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而我的教學過程也遵照這一點,讓學生自已讀並展示自已最喜歡的部分,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美。學生們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熱的夏天已經走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這就是多讀的收穫。評到“菊花頻頻點頭”時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文中把菊花當成人,評到“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我問:“香味怎麼會勾住腳?你的腳被勾住過嗎?” 然後讓學生將“勾”換一個詞,可以換成“吸引”或“迷”進行比較,然後引導學生想象自已在果樹花香旁時會怎麼做,學生讀的激情越來越高,一個個抒發着自已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説説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一思索,學生能説出很多個比喻句,但絕對不能説出意境如此優美的句子,萬一課堂上出現了“冷場”的現象,那就不好了。想想還是不要這個環節吧。實際上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只能待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12.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音樂中師範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着像什麼?黃葉對大樹媽媽説:“       ”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着翅膀,和陽台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着“       ”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他們在説些什麼呢?(課件)捨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裏       果園裏       ……人們的心裏

(你能用朗讀表現麼?)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髮散説,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説。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説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裏,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裏,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裏,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裏多麼——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悦吧!

佈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着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裏也開始秋意飄飛。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陽光的顏色就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悦目,呃……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着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裏的童年……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  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着我講秋天……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3

昨天在官窖國小組織了一次數學活動《飛呀飛》,對本節課的過程有如下反思:

1、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本節課做了充分的準備。

本次活動的對象是小班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及>傾聽時間都比較短,而且又是沒有接觸過的孩子,想讓他們跟隨着環節圓滿的完成活動,就必須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對接下來的內容有所好奇。於是,在設計本次活動的時候,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用形象鮮明可愛的動物圖像和小動物説話的聲音來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並準備了形象的教具,用鮮豔的樹葉和瓢蟲來激起孩子們操作的慾望,使整個活動過程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孩子們也在愉快主動的情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2、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在為教學內容服務。

短暫的二十五鍾裏要讓孩子們學會目標要求的任務,這就要求內容的設計要精簡、準確。而最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接受所學知識的活動形式就是遊戲,所以,在準備過程中精心設計了每個環節,不論是開始部分的手指遊戲,還是操作過程中的“幫瓢蟲找家”,包括中間休息的“快樂的小動物”,都緊緊圍繞着“學習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的數”這個目標進行,使孩子們在積極快樂的氛圍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了知識。

2、注意語言精煉,避免環節的重複。

根據活動過程的安排,很擔心在操作部分孩子們耽誤時間而使教學時間延長,所以,在活動之前仔細琢磨了每個環節的每句話,爭取做到精煉不囉嗦,使整個教學過程清楚

有序,不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總的來説,本次活動完成的比較順利,達到了預計的效果。在活動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各種能力又得到了一次鍛鍊,心理素質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同時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課堂語言的組織,臨場應變能力還需要加強。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針對不足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4

在《兩隻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着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台,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説些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5

光陰似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教學改進方面的提高,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程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有時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有時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有時讓學生質疑,你想了解些什麼?……這些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我常常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自信起來。

二期課改理念要求我們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在課堂上,我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多給學生一些激勵性的評價,給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愉悦感,使他們學習更加投入,思維更加活躍;對能力差的學生,我更注意給予一定的關心與鼓勵,為他們前進加油,給他們前進以動力和信心。

本學期我雖然針對自己的教學中的弱點,努力地改進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順利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但我在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鬥!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6

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數學課:有的教師講得井井有條,知識分析透徹,算理演繹清晰,學生聽得輕輕鬆鬆,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變式和實際問題卻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教師設計了許多細碎的問題,師生之間一問一答,頻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暢,但結果檢測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卻並不理想;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動、彙報……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裏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在平時的聽課活動和觀摩教學中並不少見,其中有些課甚至還被評為好課。眾所周知,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功能。筆者以為,如果不對好課的標準進行重新認識,勢必會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堂國小數學好課的評價標準。

“一個都不少”——面向全體學生

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以統一化的集體教學為特點,強調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檢測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設的全班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的一致性為前提,教學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課,首先應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就意味着承認差異,因材施教。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制約着學習的結果,由此而產生的差異將導致不同的學生表現出不同的數學學習傾向。承認學生的差異性,並不意味着搞“填平補齊”,而是在致力於絕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髮展的同時,還要使那些在數學方面學有餘力的優生脱穎而出,學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應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與學生個體或教師與學生羣體的單一課堂交往模式,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多邊互動的立體結構;應有效地採用活動化、探索性的學習方式,通過合作、討論、交流,發揮“學習共同體”的作用;應在練習層次上“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應對某些特殊學生(特優或學困)給予特殊政策;應使課堂成為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動中學數學”——關注學習過程

“數學是人們在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的基礎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應用的過程,這一過程充滿着探索與創造”(引自《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許多東西是教師難以教會的,要靠學生在活動中去領會。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學習。一堂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概念、法則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知識的思維過程。具體説,教學時應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學習的必要經驗和預備知識(奧蘇貝爾稱之為“先行組織者”),從而為新知學習提供認知固定點,提高學習者認知結構中適當觀念的可利用性;應啟發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找準新知的生長點,不僅要考慮學生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基礎,而且充分考慮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已瞭解多少,從而確定新知學習的起點(維果茨基稱之為“最近發展區”);應突出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比較中發現矛盾,引發認知衝突,使學生達到“憤悱”的狀態,為學習新知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去親自體驗,決不去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決不替他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説的,讓學生自己動口,決不代他講。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多一點體嘗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數學的生命在於應用”——注重學用結合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的應用業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少專家指出,數學教學不能“掐頭去尾燒中段”,要重視數學模型的建立和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知識的意義,還應使他們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引自《國小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一方面,數學課本中有許多知識的教學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幾何初步知識、統計知識及一些應用題的學習,都是從實際出發,經過分析整理編成數學問題的;另一方面,由於課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許多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生活事例未能進入課本。因此,教師應處理好數學的學與用的關係,注重學用結合,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注重學用結合,應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藴涵的數學應用性因素,堅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應儘可能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數據編制數學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相伴;應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改變封閉式的單向結構為開放性的多向結構;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發展

葉瀾教授説過:“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引自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在數學課上,學生們除了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智能,還帶着自身的情感、動機、需要等一併投入課堂;學生們除了與教師交往外還與同伴之間進行相互交往;學生們除了認知、情意方面的發展,還包含羣體合作能力、行為習慣及交往意識與能力等多方面。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7

《英語課程標準》對國小英語教學的閲讀目的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閲讀在聽、説、讀、寫四項技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進行廣泛的閲讀,不但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輸入,還能通過閲讀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獲取大量信息,從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總以為:閲讀課就是看文章做題目。學生看懂了,題目做對了就達到了我們閲讀教學的目的。這其實是對國小英語閲讀教學的一種誤解。正如Dr May Lee所説的:It’s not reading. It’s testing. 我們不是在教閲讀而是在測試學生。在國小階段,我們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教給閲讀的方法,使學生形成一定的閲讀策略,而做題目顯然不能達到這些目的。從以前的課例我們可以發現個別老師過分注重了測試,忽略了閲讀的過程,尤其是把它上成了中學的閲讀課,一開始就讓學生默讀、對答案,對大聲朗讀避之不及。這不但違反了國小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也是對國小閲讀教學的誤解。首先,閲讀課教什麼?以前為了怕學生不明白,閲讀課上把所有生詞逐個教會,每個句子解釋清楚,結果把閲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專家認為,閲讀課不但要教閲讀,而且要教語音、教語言。從字裏行間發掘可以教的任何東西,比如發音、語法、文化等,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從文章中發現:為什麼?我們希望學生們從中學到什麼?所以確定教學目標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然後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選擇合適的語言點及閲讀策略。

其次,閲讀課的幾個環節該如何處理?我們都知道閲讀的三個環節: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但具體做起來往往變成了讀課文---判斷;再讀---填空;再讀---回答問題。而且多數是讓學生自己默讀,學生沒有或只有很少的機會大聲朗讀。對國小英語課堂來説,聽、説、讀、寫缺一不可,象中學生一樣默讀是不可能完成語言的輸入過程的。同樣,因為害怕學生不懂而不斷地説,學生一直被動地聽,沒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機會,這也是很多老師存在的問題。通過聽課及專家們的點評,我們知道,朗讀在國小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通過大聲朗讀,國小生可以更快接受所學語言並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在閲讀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可以發掘他們潛在的能力,通過閲讀課發揮無窮的想象力。所以,在各個環節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擴展思維、提高閲讀質量。

再次,如何在國小階段開展課外閲讀?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及認知特點:遺忘快,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差,在缺少説英語環境下將外語學好,必須依靠除課堂、教材外的大量語言信息的輸入。所以,我認為我們首先要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通過具體的活動如統一的課外閲讀時間,讓全校開展英語課外閲讀,並在英語活動月期間進行評比,形成愛讀書、讀英語的熱潮。其次要加強課外閲讀的指導,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國小生的詞彙量小、社會經驗不足,因此閲讀指導要從詞彙積累開始,指導學生將學到的單詞用摘抄的辦法積累起來,還要選擇適當的閲讀材料,難度要相當,有趣味性,使學生有興趣、有信心繼續進行閲讀。還可以開展合作學習,把成績好的同學和中下生編在一個讀書小組,大家分工合作查閲生詞等,提高閲讀速度和效率。

英語閲讀課的開展對於國小生的能力特別是讀寫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如何進行有效的閲讀也是老師們不斷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實際的課堂中還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力求把語言教學與能力培養更緊密聯繫起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8

《草船借箭》是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諸葛亮,是文中着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根據雙主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這堂課,我在課型設計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叫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若學生不會回答,師在點撥一下。學生在讀讀、説説、議議、寫寫中不知不覺理解了課文,並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説。整個教學設計貫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瞭解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地取得勝利並不是教學的重點。學習這課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弄懂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麼,而諸葛亮之所以樂意接受這一任務的原因又是什麼,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周瑜又為什麼自歎不如,從而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真正搞清楚。我通過實例操作,得到以下啟示:

1、要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關係。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習語文。在本節課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怎麼能夠做到讓船順風順水,小組同學合作演示諸葛亮怎樣掉轉船頭借到箭的。學生髮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智慧火花不斷閃現,潛能得以充分發展。

3、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學習語文。語文課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於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現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19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

國小美術課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

教學反思

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國小音樂理髮師教學反思 篇20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組織、有步驟、有計劃的一項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智力活動過程。提高它的實效性必須有教師課前的周密策劃,即準確把握教材、全面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

課堂教學活動是面對着不同個性的生命體,它又該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生成正是源於這高質量的精心預設。所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寬容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機智篩選課堂生成,從而達到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

解決策略:

1、精心預設——準確把握教 全面瞭解學生

有效開發資源 適時準確評價

2、關注生成——寬容地接納生成 理智地認識生成

機智地篩選生成 巧妙地運用生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rnv4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