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精選20篇)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精選20篇)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精選20篇)

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閲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閲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3、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品讀欣賞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我覺得,可以在課後安排仿寫的練習。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戲劇中“官員”踱着方步走路的樣子,進行仿寫的練習。

在寫下以上反思的同時,我擔心,我這樣的設計,這樣的教學是不是會被人指責過於強調了“訓練”,回到了強調“語言文字訓練”的年代,使語文課失去了情趣。因為,在新課程實施後,不少教師不敢再提“訓練”兩字,似乎一提“訓練”就是支離破碎的、冷冰冰的、沒有情趣的語文課。但我卻困惑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悟”而“悟”,為“人文”而“人文”,為“情感”而“情感”的教法。我以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矯枉過正”使語文教學丟失了語言的特色,丟失了語文的特色,這也是不對的,值得我們反思的。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2

今天我上課主要看學生的行為、學習的效果,我發現這堂的課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學生對人物分析往往是侷限於某一處,某一方面的性格,所以對人物的形象分析總是零碎的。我説是自信自尊,你説是智勇雙全,他説是老當益壯。學生的困難在如何全面認識、客觀評價小説中的人物,而我恰恰在這一點上處理得略,而在前一階段處理得詳。

其次,課上也只是少部分人的成果展示。因為課堂有限,那麼大部分的同學在這堂課中就是傾聽。傾聽同學的發言,傾聽老師的總結。幾十分鐘一直在傾聽。他們中有的同學走了神,有的同學做了小動作。

第三,這堂課的前提是學生課前自己充分的預習、思考。那麼有沒有人沒充分預習呢?從觀察來看,答案是肯定的。為什麼呢?因為上課老師總要説,總要總結的。自己既不發言,也無須思考,只要聽就行了。長此以往,不願預習、不願思考、不願舉手的人就多了。從課堂來看,學生髮言的面並不大。

從本節課看來,一堂課的目標設定、重點難點的確定都不應只是老師依據教材來定,而應依據學生認知教材的情況來定。由此得來的教學效果也不應只看課堂上那精彩的回答,而應看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最終有了多少新的收穫。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3

本週結束了梁啟超先生的《敬業與樂業》一文的教學,上課之前,滿心希望與期待,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汲取一點營養,樹立正確的學習、生活以及從業觀;期待着能在課堂上與學生打成共識,能有情感上的共鳴。現實總是殘酷的,不知是文章本身的吸引力太小、趣味性不強還是我講述的不夠生動、有感染力,整篇課文學下來,除了在我給同學們講述“佝僂丈人”的故事時,大部分的男生眼睛為之一亮,再就是我給他們舉例説明“有業之必要”、“敬業”的例子時,大部分學生抬起了頭,對於作者教育後人要樹立敬業樂業的精神,要做一個有業之人的教導卻置之不理,很是鬱悶、很是彷徨,難到我們的語文課真的要靠講故事才能吸引學生嗎?

“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多深刻的一句話,“主無一適便是敬”多貼切的一句話,哎!

真希望我們的學生能理解《敬業與樂業》的主題,認真對待學習,認真對待學業,認真對待人生!

從本文的教學我也看到了,對於職業學校的學生,課文的説教力量是微弱的,優美的文字缺乏感染力,純語文式教學需要改變為職教特色的語文教學!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4

選擇《武陵春》是因為對李清照這位偉大的女詞人仰慕已久,雖説七年 級上的課外古詩詞閲讀中選取了她的《如夢令》,但不需要學生詳加理 解,以至於我也覺得不甚過癮。於是,這次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她的詞 。李清照的“易安體”文筆自然細膩,文風婉約優美,砌詞清新精巧,在 辭賦之壇一枝獨秀。同時李清照最讓我傾心的是她那豐富坎坷,歷經滄 桑的生活歷程。一直以為,只有那種看遍人間風景,一生大起大落,歷 經風雨而又內心細膩情感豐富,有着自己一貫追求的人才能寫出絕世的 作品。《武陵春》恰巧就是這樣的作品。

為了達到學生理解並喜歡這首詞的目的同時結合詩詞的教學要求,備 課上課時我重點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知人論世,任何一篇流傳下來的文章都與作者的身世,作者的經歷 ,當時的時代背景有着緊密的聯繫。

在佈置預習時,我便要求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查找與李清照有關 的信息,對這位詞人的形象有自己的認識。上課過程中,在適當的環節 插入與作品相關的資料。比如讀到“日晚倦梳頭”時,插入“翻書賭茶”的 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這是一對志同道合、情趣相投、並曾過着風花雪月 般生活的眷侶,此時最愛自己最懂自己的一半離開了自己,再怎麼梳粧 打扮也已無人欣賞,當然是“倦梳頭”了。在讀到“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 動許多愁”時,首先結合學生們熟悉的《如夢令》,讓大家瞭解泛舟是李 清照非常喜愛的,品味“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體現出的是作者 少女時期無憂無慮、歡快的心情;而後講解“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 多愁”插入作者的身世經歷;北宋敗亡後,李清照於建炎元年(1127)來 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燬。 建炎三年(1129)丈夫趙明誠病故,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 隻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這首《武陵春 》。這時她已經53歲了。試問,一個垂垂暮年的孤獨、柔弱靈魂如何能 承受得起這許多愁。這些資料的介紹及學生自己已有的知識的積累,對 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詞意主題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時也明確地告 訴了他們要學習並理解一首詩(詞)必須建立在瞭解作者經歷及寫作背 景的基礎上。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5

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議論文的閲讀,重點是把握和學習作者説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説理的思維層次,讓學生在接受文本特點的同時,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並形成學生自己的能力,強調學會運用,強調聯繫自己的學習實際。因此,教學中,我從具體的事例入手,讓學生感知課文,引導他們發現並抓住提綱性的語句,然後經過討論、分析,並對文章特點作精要的概括,使學生學有所獲。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切實感受富有實驗精神、創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覺培養“格物致知”的精神,爭做一個注重實踐,有開拓精神的人。

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對課文的處理過於傳統,放不開。教師在課堂上還是講的過多,教師的角色把握不夠準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課堂氣氛顯得有點沉悶。課後我想:在議論文教學中除了重點把握和學習作者説理的技巧,弄清作者説理的思維層次,讓學生在接受文本特點,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的同時,能否多在形象性上去做文章,學會解讀議論文中的一些抽象和概括的判斷,使議論文教學不至於味同嚼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能力。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做的很不好。現將本課教學設計附上,以供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教。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6

辯論是學生樂於參與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知識貯存,激活思維,使其在言語交鋒中得到聽力、思維、表達、交際等多方面能力訓練,更能使觀點更趨明晰、科學。果然,在我有意的引導下,學生起初的互不服氣、聲嘶力竭轉為互相質問、據理力爭。“我們要相信科學。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月球上建起人造仿地球莊園!”“人類有多少,而月球有多大?”“火星之家?在建成之前,恐怕人類已經因大自然的報復而所剩無幾了!”“也許我們可以發現在遙遠的外太空,還有一個‘地球’存在,但是,有多少光年?我們要在茫茫宇宙中漂浮多久?那裏是否已經有了主人?”學生的思辯能力得到展示與成長的舞台,而同時,“只有一個地球”“必須保護地球”的觀念也隨之深入人心。

課堂上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最明顯的,是在辯論時,幾名課外知識豐富、思維敏捷的學生充當了主辯手,而大部分同學成了偶爾插幾句。其他同學發言不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視野狹隘,對課外知識知之甚少;

2.心中有數,但表達能力差;

3.缺乏自信,擔心説得不好而被笑話。

鼓勵學生豐富課外知識、為不善或不敢發言的同學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可以有效地彌補這一不足,使課堂的活躍性不流於形式。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7

教學後總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時間沒掌握好,導致最後一個練習沒能很好地在課堂上解決;探究新知時,應該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善於傾聽、與人合作、勇於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又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由於教師自身素質的原因,又缺乏激情,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改正,不斷積累經驗。

總之,上好一節課,除了要認真按課標要求,要轉變教學觀念外,還要根據課上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熱情等,靈活使用教材、駕馭課堂,真正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真正學會、學懂。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8

教完之後,待我再去查看資料時,再看丁教授的論證,我有幾點自己的看法:

1、我認為《大學》所講的“格物致知”的範疇在社會科學領域,主要是講人與社會的和諧,是儒家學派為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思想而提出的階段性行為目標,是儒家的入世態度。而丁教授所講的“格物致知”則是在科學範疇,是顯微鏡下的科學世界,兩個範疇的理論怎麼可以同日而語,厚此薄彼呢?我慶幸自己上課時沒有照本宣科,不然可能就會誤導學生了。

2、丁教授還舉了王陽明“格“竹的例子,認為他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他認為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地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的生長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而不應該袖手旁觀。但我想,這是哲學家和科學家探討世界的不同角度,他們的着重點不一樣,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不相同,怎麼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呢?孤陋寡聞若我,也知道鄭板橋就創作了許多竹詩竹畫,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一首借物詠志詩,在中國文人的眼裏,萬物都是有靈性的,有生命的,“以我看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會達到“物中有我,物我兩忘”的境界,所以才有李白的“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的詩句。科學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哲學文學給人類帶來思想和生命的色彩,孰優孰劣真的不能妄下斷語。

3、最後,丁教授還把中國學生的高分低能歸咎於儒家思想的影響,歸咎於中國的文化背景,可能有些道理吧,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應該歸咎於考試製度,它剝奪了學生的實踐時間削弱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我們的學生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

當然,我還是非常贊同丁教授提出的“要讓實踐精神真正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能有國外學習研究經歷的人對中國學生的動手能力弱有更深的感受,有更強的急迫感。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9

《小露珠》是一篇優美的童話,它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

這節課,我又上了三遍,前兩遍都是在自己的班級試上,不過兩次的教案除了開頭與結尾相似,中間的內容都是截然不同的。

為了上好一堂專家指導課,真的有點“心力交瘁”,不過在同事們的指導和幫助下,還是很幸福地完成了這項任務。

起初我是模仿網上的教案,稍作修改就開始試上了,因經驗不足和自身能力有限,整堂課的速度很快,不到20分鐘,全上完了,學生説的和做的時間非常少,整堂課幾乎是我在講,忽略了學生探究合作部分,把教師主導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課堂中也有很多練習,但與“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脱節,整堂課就是為了訓練而訓練,活像一節練習課。因此總結:我駕馭不了這樣的課型。於是我開始了第二次的嘗試。

課的開頭還是以小露珠形成的視頻出現,並用引背及齊讀的方式鞏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接着抓住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喜歡開始2—5自然段的體悟。我想抓住小動物們的動作詞訓練學生學會抓事物的特點去寫作,但這樣設計完再回到小動物們喜歡小露珠的內容上,顯得比較牽強,所以在第三次的教案上,我們用“小動物們都被小露珠吸引過來了,你們看,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呀?”引出小動物們的動作,在此,我還配以flash,生動地展示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是如何來到小露珠身邊的。第二堂課上,我的評價語幾乎沒有,都是以“對!”“請坐!”“好!”來結束學生的回答。而且因自己對教案的不熟,導致上課環節脱節、遺漏。本堂課時間依舊剩餘太多。

第三次是在專家指導課上上的。在抓2—5自然段的內容時,我花了過多的時間去讀和背,其實我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就熟記這部分的內容,因為本文是需要背誦的,但用了過多的時間,使得內容枯燥而反覆。第六自然段我抓了“光彩熠熠”、“裝點”等詞句,讓學生感受到小露珠自身美,也把美奉獻給別人,並進行了一組説話練習,也是為了讓學生以植物的角色表達對小露珠的讚美與喜愛。但此環節,我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中途打斷了學生的説話練習。板書中“奉獻”一詞顯得比較突兀,還需仔細琢磨下板書的內容及排版。

課後有一個以“越來越”説話的題目,本想放在課文最後一段訓練的,但為了渲染小露珠快要消失了的氣氛,所以我只把它放在了課後作業裏。但“越來越”的用法有兩種,應該先講解、示範及訓練,學生才能更好地完成這樣的作業。

本堂課進步的地方——我使用的評價語多樣化了,自我感覺比較自然,但不足的地方還是很多很多。在評課的過程中也已記錄各位老師提出的寶貴意見,希望通過努力,能把課上好!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0

《大自然的啟示》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四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教學《大自然的啟示》一課時,我在學生熟讀課文後,讓學生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學生概括起來顯得還是吃力。看的出,光利用抓各部分主要內容的方法來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還是有些困難。怎麼辦呢?因為,我們此時學習的是《人類的老師》這篇文章,所以,我靈機一動,我想既然學生概括全篇困難,那就先練習概括一個自然段吧。於是,我請他們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生説起來還是羅嗦,我引導説:瞧,雖然兩個同學概括的不是特別簡練,但你們注意到了嗎,在他們的言語中,出現了兩種很重要的事物。學生很快就答出是鯨和輪船。我把他們寫在黑板上,對學生説:看,你能結合課文,用簡單的話説説他們之間的關係嗎?學生在短暫的思考過後,順利的答出:科學家根據鯨的體型特點設計出了流線型的輪船,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我又引導他們採用同樣的方法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後把兩段聯繫起來説就概括出了全篇的主要內容。

由這個教學片段,我想到了抓文章中的關鍵詞來概括主要內容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但這個關鍵詞,最初應由教師提出。日久天長,學生就會掌握其中的技巧。

依據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在課堂上我從這幾方面入手:

1、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並啟發學生《“打掃”森林》可採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後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

2、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通過自主閲讀,自主批劃,自主理解,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讓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學習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再讓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啟發。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4、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閲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啟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啟示,學生激情都很高。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1

通過《望嶽》這堂古詩歌教學,發現以下弊端: 1、形式與內容和諧統一才是完美這堂課,我開發了網絡、音響、錄音磁帶等多種課程資源,但我本人對課件的製作不夠熟練,詩歌內容和課堂內容是美的,但課件的配製未能與課堂內容起到助燃作用,僅是一種點綴。個別學生未能準確選出合適的曲目,這就要求我自己不僅會教語文,還需提高藝術修養,對學生進行音樂方面的指導,因為文藝不分家。只有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音樂的魅力,他才會自覺地把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起來,從而領悟到純文學和流行音樂互相融合的精妙。 2、探究問題,不迴避困難。

反思起來,我在詩詞格律等方面還憑習慣直接 給了知識,而沒有通過探究學習掌握。在備課時,我考慮到課堂時間的問題和詩詞格律難度大的問題,決定在課堂上對此不作過多探討。雖然在課堂引導學生歸納古詩詞的特點,為下一步的仿寫作準備、作指導。大部分學生答出了古詩詞的特點,但在仿寫詩歌時並不能很好的運用詩詞的知識。我認為課後還需給學生講清楚詩詞的平仄押韻的要求,雖然這不在《課程標準》要求之內,但根據學生需求,適當讓學生了解一些語文知識還是必要的,否則將給學生留下誤區。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時常聽到學生吟唱自己譜曲的古詩詞,在作文中看到學生恰倒好處的仿寫一兩句古詩,我感到很欣慰,從這個角度來説,採取吟唱、仿寫的方法來教古詩是可行的,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同時我認為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給了教師一個更為廣闊的天空,給了教師展示教學個性的平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到與同伴合作探究的快樂,體會到自己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幸福。一位語文教育前輩曾説過,在學生的幸福中,我們感覺到自己生命的延續;在學生的快樂中,我們深深體會到自己語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來勉勵自己 。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2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情境圖辨認方向,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堂課有幾個方面我做得還是比較好的,主要體現在:

1.採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於是上課開始我安排了一個小遊戲,複習了東南西北的方向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然後向學生進行了尊老敬老的教育。最後創設三位好朋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不知怎樣才能到達敬老院,請同學們幫助的情境。引出路線圖。

2.給了學生一個思考、交流的空間。《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得”。本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路線圖,內容新,知識點多。為了充分體現新的教學思想,我出示課件後,讓學生觀察“看望老人”這一情境圖,瞭解圖上各種建築物的相互位置關係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距離,然後讓學生思考解決幫三位小朋友指出路線的問題,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再全班彙報,然後獨立填書,最後全班齊讀三位小朋友的路線,以達到每個學生都會用方向和距離準確描述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的目標。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3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認為在這三者中,教師首先要與文本對話,才能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所以,上好一節的前提是反覆鑽研教材。在《最佳路徑》設計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教材研讀的重要性。在反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本堂課的設計我是從“形態美”和“人性美”這兩個層面引導學生理解“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麼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並以此作為我的教學線索。通過抓“對比”促“聯繫”,以謀求教學的“最佳路徑”。“抓對比”就是抓住“許多園主賣葡萄”與“年邁無力的老太太賣葡萄”的對比,通過抓“吆喝”和“無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的詞句的對比,在讀中體會兩種賣葡萄方法的不同。

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再創設情境“如果你剛好路過這裏,你更願意買誰的葡萄?”,在學生的各抒己見中瞭解到老太太賣葡萄方法好的原因。促“聯繫”,就是從許多園主的做法聯繫到格羅培斯前50次的設計——為遊人設計;從老太太賣葡萄的做法聯繫格羅培斯觀念的轉變——讓遊人自己設計。並在此設計了“電報按字收費,內容簡單,施工部有點不明白格羅培斯的意圖,請大家給他們解釋一下嗎?”巧妙地突破了這一難點。從課堂上孩子們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全面地掌握教材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4

在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進行質疑,我們班一向走神的療國欣站起來就問:“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什麼意思?我讓學生分解字來解釋,“柳暗”柳是指什麼?學生回答:“柳樹”,“暗”呢?“就是柳樹很多,很蔭深。”“花明”,學生對這個沒有能理解,我引導説春天的鮮花開得怎樣,“鮮花一叢叢,顏色很鮮豔”。誰能把這句話連起來説?樑樂儒拿起書:“這句詩是説陸游騎着驢走在山間,山一座又一座,水一條又一條,陸游懷疑前面沒有路了,忽然他發現柳樹蔭深,鮮花鮮豔,不遠處看到了一個村莊。”

我一聽,騎驢,就知道他是從看插圖知道的,我立即傳遞給學生另一種學習詩歌的辦法,看插圖。藉助機會,我順勢讓學生找找,“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山、水、柳樹、花。”我指着詩句輕聲地問:“只寫了景物嗎?有寫心情的嗎?”學生受到了挑戰,悄悄地誦讀了詩句,“有,疑字,詩人看到重重山,懷疑沒有路了。”我激動地説:“好,讀得真認真,再看看,還有嗎?”另一個學生説:“老師還有,又字,我體會到了陸游當時看到村莊他很高興。”“能把高興換一個詞嗎?”“驚奇”接近了,又高興又驚奇,可以説“驚喜”,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體會到了詩人心情的轉變過程,我告訴學生這種寫法就是“情景交融”。學生聽得特別的認真。

平時問題最多的蒙哲平站起來問:“張老師,這句話説詩人去山西村的路上,為什麼放在後面寫?是不是弄錯了。”這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故意説;“是啊,是詩人弄錯了吧?同意嗎?”學生若有所思地進入了思考,有個同學説:“我不同意,詩人沒有寫錯,他是把他在路上遇到的事情回憶説給山西村的村民聽。”説得對啊,其實這是一種倒敍的寫法,這樣更加的突出了最後兩句,我這樣一説學生,就聯繫到上個學期學習的《燕子專列》也是採用了這種寫法。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5

《彈琴的姑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向我們塑造了一個純樸,勤奮好學,鍥而不捨地追求,可愛的小姑娘形象。短文通過寫四個春華秋實的季節裏,作者經過衚衕,聽到陣陣悦耳動聽的琴聲而觸發情懷。後來,在一次音樂會上,聽到一個小姑娘的演奏,似曾相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終於發現一直以來為之感動的琴聲其實是出自一位小姑娘的手。在字裏行間,我們不僅真切體會到作者對琴聲的不同體會,同時也被彈琴小姑娘那份執着,那份純樸,那份鍥而不捨的追求所深深地感動,此時,文章的立意也躍然紙上。通過平凡生活中一個普通的故事,教育我們的孩子,在今天紛繁的生活表象下,要心懷一份執着,懂得鍥而不捨地追求,那麼,收穫的將會是一份豐碩的秋果,將會是一種美妙的境界。這是我們的孩子乃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必修的一課。

這篇文章敍事清楚,結構精巧,語言簡潔,優美生動,通過對四季琴聲的不同感悟,小女孩的形象描寫,展示了人物美好的一面。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展開,通過閲讀、體現、交流、探究、感悟,讓學生自讀自悟,體驗內涵,感悟真諦。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6

學校組織的“同磨一課”的聽評課活動已經結束,講過、聽過之後,感受最深的是雖然同年級的老師上的都是同一課《聽聽,秋的聲音》,可每位教師的思路都不盡相同,越聽自己的思路越清晰。自己上課的情境再現時,感覺有幾個環節把握好的話,這堂展示課學生的表現會更精彩。

首先在備課時,“備學生”的這一環節考慮的不夠周到。課前只是讓學生依據學案進行自學,只是覺得説話練習是個難點,給孩子們略加指導外,其餘的內容並沒有給孩子進行過多的指導,忽略了孩子還小,接觸寫作的時間不長。仿寫對於他們來説是個難點。雖然孩子們循着秋的腳步能蒐集到很多秋的聲音、秋的氣味、秋的顏色,思維很開闊,蒐集的內容很豐富,但只能停留在詞語或句子的表達上,卻不能展開想象,寫成優美的句子編成小詩。如果課前略加指導的話,課堂上仿寫展示的這一環節會更精彩。

這是首讚美秋天的詩,朗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班級展示時,孩子們展示朗讀的積極性很高,可學生的聲音小、朗讀的形式單一、朗讀水平一般,這節課並未“亮”起來。思來想去,原因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不靈活,課堂上只是按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思路進行,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不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高效課堂雖然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可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要起到一定的作用,恰如其分的點撥、引導對孩子們理解課文會是錦上添花。當學生初讀詩歌水平一般時,若能調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分小節品讀詩歌、深入理解詩歌,既打破了單一的朗讀展示,又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時我才茅塞頓開,理解課文需要讀,朗讀則是理解詩歌的表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要建立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是啊,告訴孩子們輕聲朗讀,秋會離我們更近,孩子們就找到點兒感覺;給學生配上音樂,朗讀就有了幾分味道。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它需要在課堂中不斷挖掘。方法大似力氣説的極好,教學方法極為重要。

我想課堂是生成的,能夠在生成的課堂上讓學生的潛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學有所長,才是高效的課堂,自己才算是有效教師吧!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7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註釋】

馬嵬:原

共有兩首,都是諷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馬嵬(wéi),地名,楊貴妃縊死的地方。《通志》:“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二十五里。”《舊唐書·楊貴妃傳》:“安祿山叛,潼關失守,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曰‘賊本尚在’。指貴妃也。帝不獲已,與貴妃訣,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

海外徒聞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外有仙山”意,指楊貴妃死後居住在海外仙山上,雖然聽到了唐王朝恢復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經不能再與玄宗團聚了。“徒聞”,空聞,沒有根據的聽説。“更”,再,還有。“九州”,此詩原注:“鄒衍雲:九州之外,復有九州。”戰國時齊人鄒衍創“九大州” 之説,説中國名赤縣神州,中國之外如赤縣神州這樣大的地方還有九個。這句詩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楊貴妃死後,有方士説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見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但神仙傳説畢竟渺茫,不能給唐玄宗什麼安慰,所以説“徒聞”。

他生未卜此生休:陳鴻《長恨歌傳》:唐玄宗與楊貴妃曾於七夕夜半,“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執手各嗚咽。”但來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經完結了。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追述玄宗逃蜀時的情景。“虎旅”,指跟隨玄宗入蜀的禁軍。“宵柝”,又名金柝,夜間報更的刁斗。“雞人”,皇宮中報時的衞士。漢代制度,宮中不得畜雞,衞士候於朱雀門外,傳雞唱。“籌”,計時的用具。

此日六軍同駐馬:是敍述馬嵬坡事變。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當時七夕笑牽牛:意思是説當年七月七日李、楊在長生殿夜半私語的時候,還以為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只能會面一次,不及他們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兩句嘲諷唐玄宗雖多年做帝,並不能長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終相守。“如何”,為什麼。“四紀”,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為一紀,此指玄宗實在位四十五年,將近四紀。“盧家莫愁”,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十五嫁作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樑,中有鬱金蘇合香。”這裏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對照。

【解釋】

空蕩蕩的馬嵬坡下,獨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深情,已然成空傳説。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當年導師尋訪楊妃蹤跡,想必去過此處.當年唐明皇與楊玉環在長生殿中,兩人發誓,在天願作比翼,在地願為連理.恐怕他們的今生,緣分已盡,而來世,尚且未知.相守與分離,有與誰知。

回想明皇當年,暫駐馬嵬,空聞金沱聲,不見宮室繁華.短短几夕間,物是人非,斗轉星移.豈料玉顏已成空.胞弟不正,三軍怒斬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長生殿嗤笑牛郎織女的天.誰料,竟然連牛郎織女也不如。

想來,天子也不過如此,連自己心愛的人都無法保護.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鑑賞】

這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鋒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開頭夾敍夾議,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尋見楊妃的傳説,而用“徒聞”加以否定。“徒聞”者,徒然聽説也。意思是:玄宗聽方士説楊妃在仙山上還記着“願世世為夫婦”的誓言,“十分震悼”,但這有什麼用?“他生”為夫婦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婦關係,卻已分明結束了。怎麼結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聯用宮廷中的“雞人報曉籌”反襯馬嵬驛的“虎旅鳴宵柝”,而昔樂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處境和心情已躍然紙上。“虎旅鳴宵柝”的逃難生活很不安適,這是一層意思。和“雞人報曉籌”相映襯,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樂,這又是一層意思。再用“空聞”和“無復”相呼應,表現那希望已幻滅,為尾聯蓄勢,這是第三層意思。“虎旅鳴宵柝”本來是為了巡邏和警衞,而冠以“空聞”,意義就適得其反。從章法上看,“空聞”上承“此生休”,下啟“六軍同駐馬”。意思是:“虎旅”雖“鳴宵柝”,卻不是為了保衞皇帝和貴妃的安全,而是要發動兵變了。正因為如此,才“無復雞人報曉籌”,李、楊再不可能享受安適的宮廷生活了。

第三聯的:“此日”指楊妃的死日。“六軍同駐馬”與白居易《長恨歌》 “六軍不發無奈何”同意,但《長恨歌》緊接着寫了“宛轉蛾眉馬前死”,而“此日”即倒轉筆鋒追述“當時”。“當時”與“此日”對照、補充,不僅其意自明,而且筆致跳脱,藴含豐富,這叫“逆挽法”。玄宗“當時”七夕與楊妃“密相誓心”,譏笑牽牛、織女一年只能相見一次,而他們兩人則要“世世為夫婦”,永遠不分離,可在遇上“六軍不發”的時候,結果又如何?兩相映襯,楊妃賜死的結局就不難於言外得之,而玄宗虛偽、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無遺。同時,“七夕笑牽牛”是對玄宗迷戀女色、荒廢政事的典型概括,用來對照“六軍同駐馬”,就表現出二者的因果關係。沒有“當時”的荒淫,哪有“此日”的離散?而玄宗沉溺聲色之“當時”,又何曾慮及“賜死”寵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聯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聯也包含強烈的對比。一方面是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寵妃,另一方面是作為普通百姓的盧家能保住既“織綺”、又能“採桑”的妻子莫愁。詩人由此發出冷峻的詰問:為什麼當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還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詩,其批判的鋒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許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問作結,更豐富了批判的內容。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8

在 《小樹的夢》講完課以後,我便提出了一個我認為開放一點的問題:“現在小樹只能紮在泥土之中生長,不能跑也不能跳。你能不能想想辦法,讓小樹也像小花鹿一 樣蹦蹦跳跳地玩呢?”孩子們七嘴八舌説了很多,有的説可以一天給小樹換個地方重新栽。這樣也能到很多地方去;有的説可以把樹砍了,小樹愛去哪就去哪兒。每 天給小樹輸點營養液;還有一個同學説,在樹下挖個大坑,給小樹安個彈簧,在彈簧四周連幾個小泥管,將樹插在泥管裏,不就可以蹦蹦跳跳了嗎?孩子們的想法真 是又大膽又新奇。

針對孩子們的各個不同的想法,我沒有批評他們胡説八道,而是表揚他們積極動腦,又向他們提出了一點建議。“前兩種方法雖然很好,但如果成 為現實,我們還需派人每天去看護他們,太費人力才力,而後一種呢,又保證不了小樹能吸收到充分的水和養分。你們能不能繼續慢慢的思考這些問題,或自己親手 用小模型試一試,改進一下方法,看一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解決這些遺留的問題。我將等待你們給我帶來好消息。”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19

在這次新基礎普查課中,我執教的是新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全神貫注》。《全神貫注》這篇課文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茨威格參觀他的工作室時,對自己的一件傑作感到不滿,就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差點把茨威格鎖在工作室的事。課文重點敍述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作者通過對羅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把羅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狀態描述的維妙維肖。

第七單元教學的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之一是"繼續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交給一定方法,引導質疑問難"。在本學期的日常教學中,我已逐漸滲透質疑能力方面的培養,"圍繞課題質疑問難"對學生而言,並不十分困難。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在繼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自己解疑。通過第2小節重點段的學習,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質疑,解疑和對人物的內心展開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初步瞭解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及對課文重點段落中重點句子質疑, 解疑的方法,從而進一步理解理解"全神貫注",體會意境,讓學生在質疑,解疑,想象的過程中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白公鵝的反思總結 篇20

在教學中,有些問題把握不夠準確,特作如下反思:

在本課的學習中,其亮點是:在導入上,讓學生自己講故事,然後分析“筆”字,這樣的情境導入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對筆的興趣。在探究分析中,從説一説、拆一拆、找一找、看一看等幾個環節中,讓學生通過自學和合作學習,這樣有利於學生的交流,提高自學和互學的能力,同時合作學習的精神得到培養。在提出問題時,學生會觀察和分析研究,這樣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在欣賞書中作品裏,學生通過欣賞其作品,從書中得到啟發。在讓學生説出自己的創意時,這時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呀,學生的想法很多,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的作業設計很成功,我真的沒想到學生會有這麼多的竟想不到的作品,學生繪製的有帶體温計的,錄相的、説是這樣可以把老師講的英語知道錄下來,到時可以回放。還有帶計算器的等等。

不足之處:

1、應該讓學生蒐集一些關於筆的知識,讓學生講給大家聽。

2、學生在設計作業時有的裝飾過於複雜,實用性不強。

標籤: 公鵝 反思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pmkjn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