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9篇)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9篇)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

初讀豐子愷先生的《白鵝》,在感歎“鵝老爺”形象之妙的同時,也對大師語言深奧難懂深深歎息。與其説難懂,倒不如説大師漫畫式的語言使一個個充滿個性的小動物形象躍然紙上。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總覺得這樣的課文好詞太多,很難分層次一個個引導學生感悟,好像每一個丟了都不合適。對於這樣的文章,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覺得突破一兩個重點詞,使閲讀課堂詞語教學有“牽一詞而動全文”的效果。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9篇)

反覆體昧《白鵝》,覺得如果把文中“三眼一板”這個詞教好,就能使白鵝吃相的特點分明突出,也能從更深層次習得文本的語言。“三眼一板”,本義是講節奏。於是,筆者想從詞義入手,開掘文本更豐富的內涵,發現詞語中的韻律之美。

一、本義,韻之源

當我進行文本細讀,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就是一定要引領學生學好“三眼一板”這個詞,可是它又在很多的好詞中間,很難抽出來進行單獨的教學。在百般無奈之後,我決定追本溯源,沿着“三眼一板”的本義追尋,或許有教學的出路。當我翻閲很多工具書,“三眼一板”的本義浮現在我的面前:“三眼一板”也作“一板三眼”;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為中國音樂每小節裏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籤敲擊板鼓,為次強拍或弱拍;三眼一板即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細讀本義後,覺得豁然開朗,原來“三眼一板”中有着固定的節奏。節奏如此固定,用在鵝老爺身上不正是一種古板和一成不變嗎?於是,一個把文本的內容糅合在詞語本義中的教學思路便應運而生。

二、尋義,韻之聲

出示: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1.師: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鵝吃飯的順序是不變的?

2.師: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鵝吃飯的樣子?

3.師出示:(三眼一板:“三眼一板”也作“一板三眼”。板,以拍板擊打一下,為中國音樂每小節裏最強的拍子。眼,以鼓籤敲擊板鼓,為次強拍或弱拍。三眼一板即一小節中有四拍的音樂節奏。)

4.請你再讀讀句子,説説鵝吃飯怎麼吃出音樂節奏來了?

5.句式:倘若發現飯盆在遠處,鵝老爺必定( ),再去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譬如吃了一口飯,再喝了一口水,發現泥和草在很遠的地方,鵝老爺( ),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6.師:飯、水、泥、草;飯、水、泥、草。順序會變嗎?節奏會變嗎7這四樣東西就好比四個節拍,三個弱,一個強。一個強,三個弱。(指板書)這就是“三眼一板”。

7.齊讀句子。

上述“三眼一板”的教學過程,旨在找到文本的內容與詞語本義的耦合點進行鏈接,讓詞語的本義引入不再變得枯燥機械。在告知學生詞語本義後,老師讓學生找找鵝吃飯所對應的本義中的內容。這一步的理解教師開始調動學生閲讀的思維,讓文本的信息、自己的閲讀經驗、詞語本義的內容表述三者合一。在學生對“三眼一板”的本義有所感悟後,教師的句式訓練則起到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這兩個句式的內容,文本中是沒有的,但卻是文本外必有的。這既是教師對文本的一種合理的解讀,有效地拓展文本,也是在文本的縫隙間給讀者提供想象的空間。學生完成這兩個句式訓練的過程,必定又是一個運思的過程。當學生合理地想象和再現鵝老爺吃飯的章法和規律時,情不自禁地發現原來這是多麼程式化的事情,自然就會想到鵝老爺的脾氣和性格,也會隱約感到一種過分的執着。教師在學生回答後,順勢利導,讓學生明白“飯、水、泥、草”這樣的吃飯過程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而教師刻意地重複這四個步驟,讓學生自然感受到一種音韻。此刻,“三眼一板”中所藴含的韻律之美便水到渠成般呈現出來。學生最後的朗讀,便把感悟的效果提到更高的層次。

三、得義,韻之味

教完詞語,我們不妨冷靜地思考,究竟我們給予了學生什麼?筆者認為,詞語教學的歸宿應是習得和內化。上述詞語教學的過程,最值得回味的應是得義的過程。其實,“三眼一板”的教學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的環節:初解本義一鏈接文本一碰撞經驗一糅合文本一拓展本義一內化詞義。這一過程,是詞語教學“得義”的有效規律,也是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有效教學方法。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一教學的規律像線一樣抽出來,那麼詞語教學會變得程式化,課堂自然變得機械而乏味。因此,上述教學的“味”其實就是在追尋客觀規律的同時尋求人文氣息的美,把求義過程“美化”,這樣,我們的詞語才更加鮮活。

詞語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恆的命題,但在“得意”與“得言”並行的課堂實踐中,一定有深刻的解答!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如豐子愷和葉.諾索夫同寫鵝,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但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在教學《白公鵝》時如果注意和《白鵝》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對文章的寫法會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白公鵝的特點。

3、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通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二、學情分析:學生閲讀感悟能力較強,蒐集和存貯的好詞、佳句、文段較多,能靈活運用所積累材料。

三、教學方法手段: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課前準備:相關圖片與文字幻燈。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感受,整體感知

1、齊讀詞語。

2、出示閲讀提示: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葉·諾索夫描寫的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描寫的? 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

4、為了突出白鵝的高傲,豐子愷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寫,這篇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板書:走路、活動)

(三)自主研讀

1、欣賞第二段:

①、 默讀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隻白公鵝的走相的話,你覺得用哪個詞語合適?(板書:慢條斯理)

②、 自由朗讀這一段,作者葉.諾索夫是怎樣寫出白公鵝走路慢條斯理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

預設:

(1)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

(2) 通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污泥。[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麼辦法使自己的細翎不沾一點污泥嗎?]

(3) 就是狗在身後追趕,這隻鵝也決不舉步奔跑。[狗追趕都不奔跑,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心裏會想些什麼?]

③、齊讀第二自然段。

2、欣賞第三段:

①、快速閲讀3-6自然段,同樣用一個詞語形容。

②、仔細閲讀3——6自然段,想象哪些句子的描寫最有意思,最吸引你?請做上讀書記號。

預設: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白鵝大概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屬於它。[①勾當:看了這個詞語,你有什麼感受?是小偷嗎?在這兒指什麼?讀讀。②幹這樣的事情,還吸引你,為什麼?]

③、 體會作者情感:

(1)出示句子,讀一讀:“它要是知道了……那可就要大吃一驚了。”

(2) 講解破折號的作用

(3)誰能用葉諾索夫的調侃的語氣對白公鵝説幾句話嗎?

(4)小結

(四)寫法對比

1、 同樣是寫鵝,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的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小組討論

2、讀了這樣的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3、拓展延伸

如果大家讀完葉.諾索夫筆下《白公鵝》整篇文章,大家一定會更加喜愛這隻派頭十足的白公鵝的。

六、板書設計:

走路慢條斯理

海軍上將派頭

活動自由自在

七、教學反思:

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一是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導學生先説説“掂量”是什麼意思?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裏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二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

三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一課中,我教寫作方法。是先讓學生找,但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只有個別學生説了出來。經過這節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3

本節課要教給學生一種新的學習方法,按三個環節學習即:閲讀環節——解讀環節——拓展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案例1]:

師:昨天佈置大家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有關鵝的資料,現在上來交流.

生1:我和表哥一起上網下載了幾張鵝的彩色圖片,早上剛剛打印出來.

師:太好了,你能否介紹一下你是如何在網上查找這些圖片的

生1拿着墨汁未乾的彩圖在教室裏走一圈,讓同學觀看她手中鵝的圖片,引來同學羨慕的眼光.大家爭着看着這幾隻形態各異的鵝.它們有的雪白;有的灰白混合;有的黑白混合,漂亮極了.這個同學生簡要地介紹自己查找的過程及步驟.

生2:我也上網去查到一些有關白鵝的資料,還有一則有關鵝的故事《白鵝救羅馬》.

生3:我從家裏找到了爸爸收藏品:那是一幅畫家畫的"鵝"圖,還配上詩歌呢!(説着拿出來展示給大家看)

生4:我有集郵的習慣,我查閲了集郵冊,其中有一套郵票是有關鵝的.

生5:我查到了有關鵝的成語故事《千里送鵝毛》,我講給大家聽聽.(這位同學認真地講起了成語故事)

學生身上的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挖掘,他們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學生們查找到這麼多的材料,這是我沒料到的.

[案例2]:

當上到拓展環節時,教師提出問題:作者筆下的白鵝他很喜歡,你們喜歡白鵝嗎從全班喊出的聲音中,我聽清了有相當一部分同説不喜歡.這是我沒設想到的,寫得這麼生動的文學作品,居然學生説不喜歡這與我原先設想的"喜歡"不一樣.此時此刻,教學機智讓我臨時改變教學計劃.我把學生分成兩種:一種是持"喜歡"態度的,另一種是持"不喜歡"態度的,然後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辯論賽,頓時課堂氣氛進入高潮.

生1:我不喜歡白鵝,因為它只是一隻家禽,吃飯時卻一副大爺的樣子,非要一口泥一口水一口飯這樣配着吃,惹得狗,雞都來偷飯吃.這樣非要一個人去伺候它吃飯,太傲慢了!

生2:我喜歡白鵝恰恰是它吃飯的樣子.雖然它只是只家禽,但就是有這種能量讓人伺候它吃飯,否則大聲呵斥.也許它吃泥也要選地方,那個地方的泥或許好吃一些,所以非要到那個地方去吃.我還喜歡它無論對誰都是大聲呵斥,不偏不倚,不像狗,見了主人就搖頭擺尾,一幅哈叭狗的樣子.(鬨堂大笑)

生1:我不喜歡它不忠誠,主人餵養它,它卻大聲呵斥,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一陣大笑)

生2:這是它生性傲慢的表現,它雖固執,卻立場堅定,一視同仁;雖有些迂腐,卻個性張揚,質樸率直.

生1:我不喜歡它臨死了還不跑,站着咬人.其實正象作者説的:這傲慢是狂妄的,家禽中最傲人的無過於鵝,最容易抓住的也無過於鵝.

生2(急切的語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白鵝臨死了還不忘咬人一口,這表示它的堅強不屈,好像我們的革命戰士.(鬨堂大笑)

生1(支支吾吾):……(同組的有點失望)

生2(高興地):我喜歡白鵝還因為它的肉很好吃,聽媽媽説鵝肉還可治風濕病呢!它的羽毛可以做成扇子.

同組的同學着急地補充:聽説它的"鵝內金"還可以做為藥引呢!

兩個同學在爭論的過程中,我很激動,處於學生中的一員.顯然,"喜歡"的一方佔了上方.我及時收住,否則不知爭辯到何時.

師(欣喜地):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喜不喜歡一種事物是個人的自由.所謂"人是可愛才顯得美",你們眼中的白鵝太可愛了,因此,白鵝的一身都是寶.

[反思]: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三中心"方式.現在,單靠教師的傳授,教材的知識已經遠遠不夠學生學習了,一個人怎和全班幾十位同學的智慧相比呢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點燃,將碰撞出智慧與耀眼的光芒.因此,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的心絃,充分運用來自於學生,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進行再創造,再利用,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4

1、朗讀指導到位,訓練紮實有效。

朗讀是閲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新課標指出在閲讀教學中要以讀文本,以讀促講,以讀導思,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我在最大限度上引導了學生朗讀。一開始是學生的個人個性化的自由朗讀,接着是指名有感情的句子朗讀,然後是同學間,男女生間的賽讀,幾乎使朗讀貫穿始終。個別讀我強調梯度指導,讓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展示讀我請大家欣賞,邊讀邊想象畫面;男女賽讀,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興致昂揚……形式多樣的朗讀極大地激發了孩子的閲讀興趣,真正使學生願讀,愛讀,樂讀。

2、激情地投入

因為喜歡,才能激情地投入;因為喜歡,也就不再覺得勞累。在課堂上,我始終走在學生中間,和學生打成一片。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的距離,教師的眼神、動作、語言和學生的眼神、動作、語言相互交流着對文本的理解。因為老師對文本激情地投入,對課堂激情地投入,對學生激情地投入,點燃起學生的熱情,喚起學生全心地投入,使得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學生的學不再遊離,不再勞累;上課成為一件樂事,一件願意全身心投入的事。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5

《撈鐵牛》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宋代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裏的八隻鐵牛撈上來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以及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出現了兩個令我十分興奮的環節。

一、“老師,我有問題。”

當我出示課題後,學生的小手馬上舉起來,顯得十分激動。“你有什麼問題?”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們。有的問:“是誰從哪裏撈鐵牛呀?”有的問:“這是件很困難的事嗎?他是怎麼撈的?”有的問:“為什麼要撈鐵牛呢?”我高興地説:“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如果我們再開動腦筋,通過自己讀書,不用老師講,我們都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真的嗎?”學生有點半信半疑。“當然是真的!你們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點點頭。課堂頓時活躍而輕鬆起來。學生邊讀邊想邊畫;邊看課件演示邊小組討論學習,學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第二課時,我又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個學生站起來説:“老師,課文中懷丙明明説‘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可後面卻説‘把水裏的鐵牛拖上了岸。’這不是矛盾嗎?“我聽了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讓學生找到懷丙説的話,理解”送“的含義再反問學生:“你們覺得矛盾嗎?”有的學生似乎不知道怎樣回答,有的學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麼理解的?”我連忙追問。然後引導學生從第四自然段撈鐵牛的過程中找答案,最後學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為懷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鐵牛拖上了岸,所以説是懷丙叫水把它們送回來的。

二、“老師,我有辦法。”

學生從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上鐵牛這件事中獲得了啟發,學生在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讚歎的同時,如何撞擊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這樣引導學生“除了懷丙的辦法之外,現在的你,還有什麼辦法嗎?”學生創新的思維一下被點燃了,紛紛舉起手説“我用起重機。”“我用吊車。”“我用直升飛機拉。”還有的學生説:“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橋,也用不着笨重的鐵牛。我們的橋樑建設者們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如:建造水上房屋,讓水上汽車在水上行駛……“幾十雙眼睛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教師裏一會兒安靜,一會兒有熱鬧起來,太美妙了!

課後反思:

下課後,我很激動,也想了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學生一提問我生怕浪費了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涉及到質疑問題總是放不開,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學的輕鬆,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我想教學的任務其實就是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那麼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呢?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説過: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裏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學研究還表明:人在輕鬆和諧的環境裏,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相反,在壓抑的思想環境裏,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是很難產生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夥伴關係,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輕鬆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不管學生提出什麼問題,我都不指責、批評他們,而是加以鼓勵與引導,使他們充分享受參與的樂趣,讓他們的思維最大限度活躍起來,從而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説過:打開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從心理學角度講,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放飛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在過去,教師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本課教學中,學生大膽設想的撈鐵牛的方法以及他們想利用水的浮力為人類服務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誇讚,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創新的快樂!在這種想像思維的對話中,放飛了兒童的創造天性。

從這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充滿疑問的課堂,只有那種給足學生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6

《竊讀記》教學反思:這篇文章的語言樸實無華,生動感人。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朗讀,採用各種各樣的讀來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用悟讀、賞讀、品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讀出作者與書相逢的驚喜、匆忙竊讀的快樂與懼怕、雨天讀書的開心、與書相別的留戀與滿足。同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出動作和心理描述的語句,在讀中就學生體會到作者對讀書的渴望。透過讀這些語句,學生也積累了一些好詞好句,品味出這樣寫的好處。

另外,在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時,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課文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仔細揣摩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並受到啟發。課後,我還組織學生開展了“我與書”交朋友的讀書活動。學生做了一些讀書名言的書籤、寫了一些讀書的體會等活動。學完課文後,學生讀書的興趣也濃,在課前五分鐘的時間裏,學生都爭着介紹自己昨晚看過的書籍。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7

本課教學是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例1的搭配問題,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組合數,搭配問題教學反思。與二年級上冊教材相比,本冊教材內容更加系統和全面,突出用符號方法表示搭配結果。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主要通過簡單的搭配體現有關的組合問題,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分析、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上述基本理念,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中,注重創設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即從課前聽《喜洋洋與灰太狼》引出美羊羊要去遊樂園玩需要為自己精心挑選衣服的問題),設計一些趣味題型(如遊樂園中“兩人三足題、繪畫塗色題、拍照等”),既貫穿整節課,又讓學生在一種愉悦歡暢的氛圍中展開學習。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8

《井岡山》是一篇寫景散文,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思路清晰,主線突出。從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緊緊抓住“井岡山,英雄的山,美麗的山。”這一中心句,讓學生去體會井岡山的美麗和神奇。同時在教學中做到了詳略得當。對於“井岡山是美麗的山”這一部分的內容做詳細的閲讀和指導,對於“井岡山是英雄的山”這一部分內容做簡略的閲讀。合理安排了時間,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抓重點詞語理解文章的內容是教學的重點,也是課標中要求學生掌握的一種能力。本課當中,重點詞語很多,還有一些詞語很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巧妙的運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法,幫助孩子們理解詞語的意思。如:對於“羣山起伏”一詞的理解,我先用了“析詞法”,當學生説出“羣山起伏”的意思是“許多座山高高低低”的時候,我適時加以追問:哪個字表示許多呢?讓學生明確是“羣”字。哪個字表示“高”和“低”呢?學生回答是“起”和“伏”。這樣就教給了學生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然後我又讓學生用簡筆畫的方法表現出了什麼樣的畫面是“羣山起伏”。這樣學生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了。對於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我又藉助了多媒體的課件,讓學生欣賞圖片的時候體會到“峯巒峻拔”的含義。同時又運用語境理解詞語。如:在教學“山峯從雲海中探出頭來”,對於這句話中“探”字的理解,如果用平時的方法來理解這個字得意思確實是不容易。我巧妙的運用了去掉詞語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一下子理解了“探”這個詞語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山峯寫活了。

我在教學中,還注意了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補充,把小語文課堂置身與大語文的環境中。也許會有一些孩子利用課外時間去閲讀這兩首詩詞。在教學中,我還做到了多媒體課件與課程的完美整合。給學生創造了一種輕鬆學習的氛圍。

當然,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我們説語文知識的學習來源於文章,但是知識也要運用和實踐於文章的學習。在教學中我雖然運用了許多巧妙的方法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但是學生沒有告訴學生這是一種什麼方法。如果告訴學生這是什麼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這樣的方法,就會把這種方法運用在學習當中。對於孩子們以後的學習很有幫助。此外,對於朗讀的訓練,我還有注意要引導學生去朗讀,教會孩子怎麼朗讀。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9

昨天執教了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但願人長久》,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

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思念——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學生聯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也恰恰表達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解釋了這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幹些什麼呢?”學生浮想聯翩,有的説:“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説:“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於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0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出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他們通過自己品讀理解詞語,自己體會朗讀課文,再通過自己感悟欣賞鳥島環境美,這種教學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

一、相機點撥,畫龍點睛

片段一和片段二的教學主要是詞語教學,抓住“一羣一羣”、“陸續”、“各種各樣”、“聚”、“鳥的世界”、“密密麻麻”等詞讓學生從中體會鳥兒的多,教師沒有過多的講解,始終用簡單的語言來“導”着學生。詞語教學的目的在與幫助學生理解所讀課文的內容,豐富他們的詞彙,從而提高他們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低年級的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其他因素的制約,無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我們教學時對淺詞進行深教有利於低年級學生對於課文的整體把握。首先把抓準的“淺詞”放到課文中去理解,去教活,讓學生體會一個詞語在整個課文中的作用,去理解在具體的環境中的特殊意義。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幫助學生總結讀書方法並相機點撥,循循善誘,達到畫龍點睛,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二、自由交流,弘揚個性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激發學生地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得到充分地發展。片斷二中教師抓住有效的教育資源,設計了富有個性化的問題“鳥島非常熱鬧,鳥兒都會在這裏幹些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想象得到了放飛,朗讀得到了提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上,老師能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變為學生的天地和樂園。學生或自由讀文,或小組合作,或展開辯論,或大膽想象,都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教師的導語如同和風細雨,潛移默化地滋潤這每個學生地心田,深入細緻地影響着學生,積極誘導着學生積極地學習。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1

本課教學中,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誇獎的話,體會小草的“碧綠”和小河的“清澈”。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後,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麼要互相讚美對方呢?”體會小草為什麼這麼綠和小河為什麼這麼清。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後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在最後拓展部分,緊密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出示幾幅圖片,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中還有哪些互相幫助的好朋友,比如設“蜜蜂”和“花朵”、“牛羊”和“草原”、“啄木鳥”和“大樹”,並設計了“啄木鳥”和“大樹”的對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大樹能茁壯成長”是因為啄木鳥為他捉去害蟲,“小鳥的歌聲這麼動聽”是因為大樹給啄木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給了它一個温暖的家。學生在仿照文中句式練習對話的過程中,再一次地體會自然界有許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進行了愉快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教學的任務沒有全部完成,最後的寫字環節匆匆結束,沒能在當堂訓練。再加上本人的準備也不是太充分,學生對於“小草如何保住泥土”這一知識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書本的運用也是少之又少等等。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2

一、三點收穫:

1.兩點“突破”。“不求完美,但求突破”作為本次教研活動的中心思想,“追求高效課堂”是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為了體現中心思想,凸現主題,我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1)教學內容的“突破”。從教材的編寫來看,因為考慮到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似乎突出了對“a÷b÷c=a÷(b×c)”的理解,而有意識地淡化了對“a÷b÷c=a÷c÷b”和“a÷(b×c)=a÷c÷b”這些形式的理解。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是在“解決實際問題”和“連除的運算”的背景下來研究“連除性質”的,引導學生在理解“a÷b÷c=a÷(b×c)”的本質意義的同時,不可避免會碰到對“a÷b÷c=a÷c÷b”的理解。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既成為了課堂教學規律拓展的內容,也成為了認識規律逐步完善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有意識的設計了相關的變式題目,讓學生完整的認識了“除法性質”,還進行了有效的拓展。

(2)教學方法的“突破”。本節課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自始至終整個課堂都變成了學生表演的舞台。由學生去發現規律,探究規律,總結規律。通過學生“自己做自己講”,讓學生去傾聽學生的思想,更有代表性,更有吸引力;通過“極限挑戰”賽讓學生去體會、去感受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理解得更深刻;通過“你有困難我來幫忙”活動化解重難點,運用“互幫互學”,加強了教學針對性,讓知識落實得更到位,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練習形式多種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流程上我從“唱響口號”開始,設計了“小試身手”“熱身活動”“一式定音”“深化認識”“獨立解題”“你挑我講”“應用拓展”等環節,環環相扣,步步引入。特別是“熱身活動”,讓學生耳目一新,極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你挑我講”活動,讓平時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不再在課堂上顯得無所事事,被同學選種為心中“小老師”,自然是莫大的光榮,也為他們今後更加努力學習樹立了信心。

3、關注學生的心聲,構建輕鬆愉悦的課堂。

在這個課堂上,我極大的滿足了學生表現慾望,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思想,本着“學生有疑問,我們當堂就解決”,“學生有感想,我們一起來傾聽”的宗旨,我不放過教學中學生的一點一滴的異議,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大快人心”之感,真正體現了口號中所提倡的“認真傾聽,大膽表現”。教學中“温馨提示語”,課結時“老師送給你們的話”,構建出了一個和諧、輕鬆、愉悦的課堂。

二、兩點反思;

1、學生“悟”得不深。在第一環節“小試身手”中,如果每位學生兩組題目都做,自己去對比,感悟,印象會更深刻;在“熱身活動”中,如果將一分鐘的比賽時間再增加一分鐘,學生的體會會更深刻;在“深化認識”中,對兩種思路分析得更透徹一點,學生對算理會理解得更深刻。

2、作為一節計算課,在各種不同形式的大量練習之後,讓熱鬧的課堂沉靜下來,安排4、5道的獨立計算練習,檢查一下教學效果,老師做到心中有數,學生學得也會更紮實一些。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3

課後,我重温教學設計,教材內容,回憶學生的課堂上表現,認為本節課講授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調整和改進的地方。

1、學生在談自己在交友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時,我沒有學會“等待”,為了引導出下面想講的東西從而打斷了學生想説的話,這樣一節課下來給人感覺特忙亂。

2、在課堂中,學生討論較投入,較強烈,甚至有些學生還提出超出本課內容的知識,在這方面,我未能充分利用課堂上生成的素材,為了完成課堂教學內容,未對這部分知識進行延伸和拓展,跳過學生的話題進入我的下一步教學,未能做到根據課堂實際調整教案。

通過本課教學,我收穫頗豐,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虛心請教,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經驗,不斷升級,爭取早些找到真正屬於自己授課方式和方法,儘快提升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 。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4

在《竊讀記》的教學中,從課題入手,以記字為線,串起課文,扣住竊讀,體味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和竊讀的滋味。

一、以記字為線,串起課文

記,即記敍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結果。抓住這六個要素,就理清了課文的線索。

二、扣住竊讀,理解課文重點,體味作者竊讀的滋味

1、重視學生的自讀自悟,體驗文本的語言特色。課堂上讓學生直面文本,品讀重點詞句,充分感受小女孩在竊讀過程中飢腸轆轆的勞苦,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體驗驚喜、快樂與滿足的幸福。並結合文中語句,聯繫自身感受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複雜感受。然後再次研讀課文,以“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為散發點,從具體語句中咀嚼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的滋味,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述的細膩傳神。

2、關注學生言語現象,讓學生學“語”習“文”。語文教學的主目標是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欣賞、品悟課文語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交流中充分體現了高段語文的表達特點,不是片言隻語,零敲碎打,而是活用課文的語言進行大段語言鋪陳敍述,從而實現課文語言向學生自身語言的內化,在這過程中,訓練了語感,培養語文素養。

3、教師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主角,引領着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課堂問題討論焦點化,始終圍繞“竊讀的感受“展開。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5

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在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的環節中,我能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且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接着,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我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我也把此活動有意識地穿插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6

在課前備課時,我認為格羅培斯之所以能設計出這最佳路徑,既是因為受到了賣葡萄老奶奶的啟示,同時也由於自身的嚴謹認真、追求完美。因此在設計教案時,我設想從“靈感促成”和“汗水澆灌”兩方面引導在引導學生體會路徑的“人性美”。在“汗水澆灌”一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圍繞“格羅培斯是一個怎樣的設計師?”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感悟到正是因為格羅培斯的細緻嚴謹,追求完美,再加上他“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路徑設計,才使他的設計成為了最佳路徑。

而前面這50多次的設計到底不是沒有價值的,因為靈感不是偶然的,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張處在聽課後指出,我這一設計是偏離文本中心的,因為這篇文章不是側重於介紹格羅培斯這個人,而是要讓學生明白“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給人自由與選擇的機會,其本身就是一種最佳選擇。”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7

課文《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藉。本節課重點突出,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霧凇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重點,體會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是難點。

《霧凇》一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着“奇美”的景象:霧凇的“奇幻”、形成條件的“奇特”、形成過程的“奇妙”。這節課,我關注了語文的人文性,以情為基礎,重視感的過程,追求內化的終極目標,引領孩子欣賞優美文字中所藴含的美妙絕倫的畫面,讓美充溢着課堂。

“奇”既是吉林霧凇的重要特徵,也是體會美的重要抓手,因為“奇”,吉林霧凇的美才與眾不同,因為“奇”,我找到了貫穿文章的主線。知道了這篇課文要讓孩子體會美,要讓孩子感受體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於學生沒有見過霧凇,對霧凇沒有感性的認識。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看霧凇的圖片,感受霧凇景觀的奇特靜態美。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霧凇的美的句子。通過品讀“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十里長堤”、“綴滿”等詞語,體會霧凇的美。

然後啟發學生:這聞名全國的自然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1)吉林的霧凇形成的原因是什麼?(2)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首先,弄清霧凇的形成要具備的兩個條件,聯繫上下文理解“飽和”的意思,播放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松花江上為什麼會有“飽和的水汽”。然後瞭解霧凇形成的過程,出示句子: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與原句比較,知道霧凇形成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3個詞指導朗讀,並任選一個造句;抓住“最初……逐漸……最後……”指導,出示由銀線→銀條→銀鬆雪柳的畫面。導入第三小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吉林霧凇的美麗風光,接着,問學生你會發出什麼感歎,由己及人,引到詩句,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進一步體驗吉林霧凇的奇特壯美。總結全文時,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最後,讓學生説説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奇觀,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是一篇優美的課文,縱觀整節課,我存在很多不足。(1)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圖片,然後説感受時,孩子們説得非常單一。(2)品詞、品句、品章法不夠到位。第一自然段描寫了霧凇的美,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品讀,沒能在讀中感悟霧凇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沒能很好地利用視頻理解“飽和”的意思,沒能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受霧凇形成的緩慢和霧凇的奇異景象。(3)組織語言能力和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我設計的問題比較零碎,學生難以回答和理解;在教學中應變能力不強,沒能以不變應萬變。現在,我才真正理解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更好的悟性。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發揚優點,並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8

《畫家鄉》一文以五個孩子畫自己的家鄉為內容,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説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

從課前談話引出“家鄉”,讓孩子們感受自己家鄉“大洋”的美好,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從家鄉大洋導入,原意是想從身邊導入,激發學生情感,並帶着這種情感進入學習,但從實踐操作來看,這一環節效果不是很好。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重點學習“寬”、“蝦”、“腳”、“撿”、“貝”、“殼”6個生字。學習生字時,我創設過關遊戲,讓學生先讀準字音,再讀詞語,再讀通課文,最後走進課文。生字教學到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這節課重點學習6個生字,這6個生字貫穿讀文,讀句的各個環節。在課中操中也有所體現。為了讓學生可以輕鬆愉快地鞏固生字,編排課中操,正好是課文5位小朋友的家鄉,以一問一答式展開。但課中操的內容有點長,我讓學生邊拍手邊讀了2遍,有些疲勞,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時候,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出現,可能會更好。

在研讀課文時,讓學生讀準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讀好大海的“寬”,記住“寬”字,用一句話把“寬”字的形和義結合在一起。(把看見的東西全都包括在裏面了,連水草都在內。)除了“寬”字講解比較仔細,還有“撿”字,做做動作,“提手旁”和手有關,這一隻張開的手就像“撿”。説一説用手撿過什麼?聯繫生活説話。像“貝”字教學,露出的“撇”和“點”,就是貝殼的小觸角,讓孩子感受貝殼的美麗,學寫“貝”字,從而注意起“貝”字的寫法。貝殼的觸角長在什麼地方,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義,我自認為形義的結合會讓孩子們容易識記,可是語言的規範還是需要注意的。作為語文教師,特別是低段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在語言、行為上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語文教學允許學生犯錯,但不允許教師犯錯。

低年級語文教學,生字教學是重點,如何激發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這將是我一直追求的。這次的大洋行,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創設學習生字的情境,把一課中孤零零的生字編成句子,編成兒歌,讓孩子可以換個語境學習生字,只有紮實的生字教學,才會有繽紛多彩的閲讀天地。

白鵝教學設計及反思 篇19

一年一度的“成長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已經落下帷幕了。仔細回想自己上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和那些前輩們對自己的教誨,我至今還深受啟發。以後我得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難點。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點。我上的《國寶大熊貓》一課是一篇説明文,説明文有説明的對象、説明對象特點、 説明的順序、説明的方法、説明的語言等等,這些內容都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把握的。可是文章很長,如果我們想在一節課中把所有的內容都交給學生,那是 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教學,把了解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成為國寶的原因作為認知目標,把品味文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作為技能 目標,把了解大熊貓的生存現狀以及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情感目標,這樣進行課文的處理就不會面面俱到,同時較好地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的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ojdvk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