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大白鵝教學反思(通用17篇)

大白鵝教學反思(通用17篇)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

1.材料上的考慮,注重了色彩美

大白鵝教學反思(通用17篇)

前兩次試上活動中,我們請幼兒在綠色和橙色紙上繪畫大白鵝,雖然效果也不錯,但我總覺得大白鵝不夠突顯。一次我到蘇州觀摩優質課比賽活動時,看見蘇州那所幼兒園的牆上張貼了一幅幅黑色卡紙的水粉畫作品,頓時讓我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於是我就想到了讓幼兒在黑色卡紙上畫大白鵝,這樣不僅可以讓大白鵝的白、紅在黑色上十分的跳出、醒目,更擴展了幼兒的想象空間,可以讓幼兒隨意的想象大白鵝在什麼地方遊戲,而不會出現綠色底就是草地的狹隘局面,對幼兒的拓展思維的發展有利。

顏料的色彩我為幼兒準備了白、紅、黑三種顏色,背景裝飾的藍、綠、黃、粉色則用了油畫棒,這樣不僅可以讓白、紅色在黑色底版的襯托下顯得更加亮麗、漂亮,而且還避免了因為顏料顏色太多,不停的換色造成混亂、混色而影響了整幅畫面的美感。

2.運用故事情境來畫白鵝,易於幼兒理解和掌握

雖然我班幼兒已經嘗試了近一年的水粉畫,但對於學習繪畫一種新物體的幼兒來説,也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的,要想讓幼兒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不同姿態的白鵝造型,老師枯燥的講解、示範,幼兒不一定理解和掌握,只有抓住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才能讓幼兒又快又好的理解和表現出來。於是我結合了大白鵝的外形特徵,創編了一個“草地上有兩個蛋寶寶,它們因為分離孤獨而打起了電話”的故事情境,引導幼兒在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中很快就學會了畫大白鵝。隨後我再引導幼兒知道,只要變換兩個蛋之間的位置和距離,就能畫出不同姿態的大白鵝形象。這種方法不僅增添了作畫的樂趣,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作畫難度,讓幼兒輕鬆愉快地學會了畫大白鵝,非常有趣,也更體現出了它的有效性。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2

在傳統的美術活動中,我大都會採取讓孩子們看範例,讓他們進行臨摹作畫,或者是教師在黑板上講解示範,讓孩子們跟着老師來畫。這樣的做法往往是侷限了孩子們的創作與想象,而且太注重於幼兒的知識技能的傳授,跟現代的教育理念是違背的。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行為,我採取了引用古詩的詩句,讓每一句詩句作為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我發現這樣更易於讓幼兒接受。因為孩子們只有在自己的體驗下才會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來表現大白鵝的特徵。更何況我們的孩子是屬於城鎮的孩子,可真正近距離地觀察鵝的幼兒幾乎沒有,所以為了幫助幼兒理解“蹼”是怎樣的,活動中我特意用紙剪了鵝的腳與雞的腳的形狀,讓幼兒直接地去比較雞腳與鵝腳的不同之處,並瞭解“蹼”的作用,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積累新的認知經驗。

在活動的最後我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評價方法,去説某某孩子的大白鵝有多好看、又有多像,而是把問題帶給孩子們:會游泳的動物而且長有蹼的動物還有誰呢?更是激發了幼兒對了解事物的探究心理,我想這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的最好時機,因為教育的最好時機只有在特定的時機下才會產生特定的效果。當我把孩子們的繪畫作品進行展示時,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齊聲吟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種意境中來。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3

以前我們開展繪畫活動,喜歡給幼兒欣賞老師的範畫,雖然讓幼兒清楚地感知到所要畫的內容,但卻大大扼殺了幼兒的創新想象能力,很多幼兒會有意無意的模仿起老師的畫面內容,缺少了自己的想法。此次活動我就脱離了範畫束縛,沒有任何的範畫作品,只有老師在技能上的引導,這樣對幼兒的想象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幼兒在明確大白鵝的畫法後,他們就發揮了自己無盡的想象力,大膽地表現和創新,畫出了千姿百態、活靈活現的大白鵝形象,讓我不得不驚歎和佩服孩子們的無窮想象力。

以下是我發現的一些不足之處,需要我的改進:

我在活動開始部分的欣賞環節引導的比較多,導致了整個活動時間比較長,可以把自己的引導語再提煉一下,變得更簡潔、有效些就更好了。

在欣賞環節部分,當幼兒講到不同姿態的大白鵝時,可以出示兩個圓圖片,讓幼兒自己來擺擺它們的位置,通過擺放知道因為圓的位置變化而出現不同的姿態造型,既是後面的繪畫環節的準備,也是銜接,從而也顯得更有系統性了。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4

我自己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一、情境導入

學習這一課時,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第一單元趙麗宏的《為你打開一扇門》,把你帶進了文學之門。但我們一踏進大門去就會覺得眼花繚亂,似走入仙境,又似走入迷宮,近處是彎曲盤旋的山路,遠處是波瀾壯闊的天海。這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讓人痴迷又讓人不敢涉足。

沒關係,這節課,於漪老師用她曾經跋涉過的腳印,指引我們擁抱文學;用她曾經渡過這霧海的小船載我們去遨遊五彩斑斕的文學海洋。

之所以這樣設計導語,目的在於讓學生瞭解到每一篇課文都是緊密聯繫的,趙麗宏為青年學生打開的是一扇文學之門,而於漪老師則是用回憶往事的方法帶領學生進入一種文學天地,讓學生認識到文學的妙處與樂趣,引導他們產生對文學的興趣。

二、賞析閲讀課文、拓展知識

文章中的第二件往事是寫作者學生時代讀《千家詩》的情景。課文中作者按照《千家詩》中的編排順序信手拈來的關於春、夏、秋、冬的詩句,讀來讓人欽佩作者自小那種對詩的酷愛之情。此處有幾首詩課文註釋和《教參》並沒有給出全詩或出處,因為,那些詩學生做到了解就可以了。因為蘇教版的教材很多老師都是第一次接觸,對內容並不是很瞭解,所以我認為找出那幾句詩的出處以及全詩是教師吃透教材的第一步,如果連教師都不知道那幾首詩的內容是什麼,那還怎麼告訴學生它就是描寫春夏秋冬的呢?恐怕連自己都説服不了。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補充了《春日》、《寒食》、《山亭夏日》、《題榴花》、《霜月》、《雪梅》等內容,並在課前打印發給學生(一個學習小組一份,便於交流)這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習了課文,還認識了很寫春夏秋冬的詩句,課後再讓學生蒐集關於季節描寫的詩句,、積累到“百味雜文”本上。或者做讀書卡片,還能夠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這樣安排,結合自己的閲讀實踐,談文學作品對自己的影響,孩子們的獨立感悟能力得到了精彩的展示。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5

一節課,無論教師採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本節課筆者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 生自己在 原有知識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師的教必須轉化為學生的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 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

而活動課堂是自主課堂的必然要求,沒有學生的活動,就沒有自主可言。學生在活動中去經歷、去探索、去發現, 在 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和創造的歡樂。有經驗的教師從不陶醉於個人的表演,而是一環扣一環地引導學生説一説、寫一寫、聽一聽、議一議、試一試、練一練、想一 想、演一演……根據課堂需要和學生水平不斷變換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用活動貫穿整個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當然,成功的課堂裏不僅僅只有讀書聲,而且不乏掌聲和笑聲。在成功的課堂裏,師生之間不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取而代之的是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協商,友愛的交流與合作;在成功的課堂裏,師生之間心相印、情相通。就其自主、活動、民主這個意義上説我這節課是成功的。

但 是,成功的課堂裏總是處處閃耀着藝術的火花---引人入勝的開頭,漸至佳境的層次,貫穿全課的主線,跌宕起伏的情節,餘音裊裊的結尾……在成功的課堂裏, 老師娓娓道來的講解、親切從容的教態、恰到好處的點撥,無不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 還是欠缺的。成功的課堂基於教材卻不為之所困,而是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造與創新,而教者往往還侷限於課本,拓展不夠。 就這些方面來説,筆者認為教師的教育機智還不夠老練。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6

當我看到要講的是《赤壁賦》時,心裏很矛盾,因為這一課很有內容可講,但同時內容多,又怕時間不夠,這是剛開始時的困惑,不過,上次講過一次公開課,這次的信心很強,靜下心來,認真回想上次講完課,評委的評價,一定要注意。通過幾遍梳理,閲讀《教參》、查找相關備課資料,心中慢慢理出了思路,那就是抓住景、情、理三者交融這一線索,分析理解課文,試講幾次,發現效果還不錯,但前提是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但後來得知:學生還沒學到這一課,那麼教學內容就需要變,這時離正式講課還有六天,作為高三的老師,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建議以後公開課的時間可否提前,他正好跟高三一摸衝突,於是,迅速定目標,大膽刪節,立足課本,吃透語言。

可以説,《赤壁賦》的難懂字詞不多,但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告知學生,其他的只要結合課下注釋,完全能夠理解,只要問題引導的具體,學生應該能聽懂,事實證明,效果也是不錯的,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在安排教學環節中,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理清感情脈絡,難點是第三、四段的哲理分析。當然,在時間上沒有把握好,分析第四段時,我覺得學生回答得很好,不忍心打斷他們,所以延時三分鐘,不過我覺得學生參與度較高,就是一種成功,能説一些有用東西,能體會做的一點思想,這節課就是有收穫的。但我覺得呢裏的多媒體設備真是太老了,出現狀況,又不能及時彌補,有點不好,以上是我對這次作課一點不成熟的看法,留下我的希望大家批評指正,多多交流。最後我想説一句:“作為教師,不講公開課是不完整的,也很難成熟,我就是愛將公開課。”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7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迴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剛踏入中學校園的同學們,對音樂課充滿期待,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在教學過程裏,首先,注意教學切入點導入,其二,注重教學環節的銜接,用簡練精悍的語言承上啟下,將教學細節環環相扣,使課堂既生動又活潑,從而激起同學們對音樂課的喜愛。講解音樂知識的時候和歌曲相結合,做到形象和生動,容易接受。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8

《給予樹》是一篇有濃濃人文情懷的課文。圍繞“給予”展開教學,從而體會“愛”是本躺課的教學主要特點。在設計教學時,我重點放在了憑藉文本體驗課文藴涵的人文精神。

一、激趣導入

課前,我用説一個日子猜節日的方法來導入課堂,創設與故事北京想融合的教學情境。

二、緊扣課題,展開教學

教學由質疑課題出發,學生提出問題,老師總結兩個主導問題:“給予”是什麼意思?“給予樹”是一棵這樣的樹?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手段來解決這兩大問題。學生正是隨着對問題解決過程一層一層的感知文本,滲透情感。

三、層層遞進,品位“給予”

品味“給予”的過程正是他們受到愛心教育的過程。教學中,我安排了三個步驟:

(一)初品“給予”。理解“給予”這個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有一個直接的感知,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來初品“給予”:一是憑直觀感覺,揣摩“給予”;二是結合生活經驗,説説“給予”;三是聯繫課文,理解“給予”。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在聯繫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默讀課文,找到文中的相關句子,展現人物間的相互給予。如從“我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這是媽媽對孩子的給予;從“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可以看出這是兄弟姐妹間的相互給予等等。最後學生自然初品出“給予”就是“送、給”的意思。

(二)細品“給予”。在解決問題“‘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給予樹的句子。引導學生對“一直盼望”一詞展開想象:小女孩為什麼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麼?學生情不自禁地説出:“因為小女孩很貧窮,買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為她喜歡。”“因為她很孤單,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從而感受小女孩那種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緊接着,我讓學生再次想象“小女孩會在卡片上寫些什麼?”進而對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拓展,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在此基礎上,學生在回答“‘給予樹’是一棵什麼樣的樹?”時,就能順理成章地説出“給予樹是一棵實現夢想、滿足願望的樹。”“給予樹是一棵讓人如願以償的樹。”……同時也深一層地感受“給予”的另一層含義――讓人如願以償。當金吉婭所剩的錢只夠買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時候,她的心情怎樣?我讓學生通過重點詞句“沉默不語”、“低着頭”想象金吉婭此時會想些什麼,體驗金吉婭作出選擇時艱難矛盾的心情。從而品味“給予”不僅僅是送、給,讓人如願以償,還意味着放棄、失去。

(三)再品“給予”。這一環節,是通過精讀最後一自然段來完成的。讀完本段後,先讓學生體會媽媽擁抱時的心情,比較媽媽前後的心情變化。接着提出了三個問題:小女孩得到了什麼?金吉婭得到了什麼?我們得到了什麼?層層遞進,在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中總結“給予”所折射的深層含義。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9

《石榴》這篇課文是一篇很好的習作例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説寫訓練。因此,教完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將全文加以背誦,同時,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寫《我最愛吃的一種水果》。仿寫前,我讓學生好好地品讀書上段落是怎麼寫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麼來寫的?孩子們一下回答出來:形狀、顏色、味道來寫。由於二年級時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做過細緻的練説指導,當時並要求把練説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代替,所以大多數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寫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來寫),結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錯.如羅梟展寫到: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着一件條紋襯衫,圓圓的頭上戴着一頂帽子。切開綠油油的它,只見黑紅相間,紅通通的肉裏鑲嵌着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極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頓時感到清甜無比,生津止渴。賈瑤瑤寫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開一半,頓時手裏就像拿着一隻開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極了!......諸如這些,比課文上第四自然段內容更具體,將水果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它的外形寫起,由外到內進行敍述。重點抓住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來寫,條理較清楚。看來以前的功夫沒白花。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我上了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本組單元目標也主要是感受名人成長的故事,因此,這篇文章最主要的任務應是感受少年周恩來偉大的志向與開闊的胸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圍繞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展開故事,作者以陳述事實的語氣,滿懷對周恩來的敬愛之情,通過人物的對話,帶領我們真實而具體地走進了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中國少年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一個偉大人物從小就有不同凡響的心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整篇課文教學,在本課時我主要是圍繞“中華不振”這部分組織學習。具體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遵循閲讀規律,整體解讀文本。

本篇課文從內容上看,涉及很多方面,諸如:瀋陽的繁華、熱鬧;街道上燈紅酒綠;伯父的擔心與提醒;周恩來的不解與困惑;中國婦女的悲慘遭遇;周恩來的思考;周恩來令魏校長為之一振的胸懷和報負。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這一切都是對“中華不振”的最好註解。研透“中華不振”又是學習“中華要振”的基礎,研透了“中華不振”,學習“中華要振”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學中,我遵循閲讀的規律,以讀為本,從整體感知入手。通過“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引導學生抓住了“中華不振”這個詞,最後又讓學生再讀課文,自讀自悟,劃出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並説説從這些詞句哪些方面看出“中華不振”。學生們的回答是精彩紛呈的,他們把課文中每一個能看出“中華不振”的句子都找出來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已經走進文本,對“中華不振”有了較深刻的思考。這樣的教學,從整體感知的初讀到自讀自悟的再讀;根據不同要求採用了不同讀的方式,既關注了讀的層次,又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感知文本的讀的時間。

2、深入重點研讀,進行語文實踐。

對這麼多的內容,我不面面俱到,四面出擊,而是引領學生進行聚焦,重點引導學生研讀了伯父的話和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兩部分內容。特別是中國婦女受到洋人欺凌卻得不到中國巡警的保護這件事,是本文的重點,它暴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中華不振”。這樣處理,點線面結合,既有線上的“序”,面上的“廣”,也有點上的“深”。

在導讀“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就糟了,沒處説理去!”這一句時,讓學生通過讀悟,體會伯父的複雜心情,引導學生讀出了“無奈”,讀出了“擔心”,讀出了“憤怒”,讀出了“沉重”……這些感悟雖然不同,但都源於“中華不振”,這樣的導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另外在研讀“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這個重點時,更是運用導語創境的手段:“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這位婦女的親人如果也是你的親人——。”其次,還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如在讀悟時,把“原指望,誰知,不但不,反而”,這幾個字加粗後,讓學生再去讀讀,有什麼不同。把讀與語言形式、內容、情感的感悟結合起來。

一節課下來,我滿懷激情,學生情緒時高時低,故而在課堂節奏的把握還不夠,另外,感覺自己有些急躁,以至打斷學生的思維。個人語言反饋有待加強。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1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閲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閲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麼,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穫,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先是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後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覆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閲讀能力的培養來説,學生反覆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閲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麼?”“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閲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範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後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2

第一次執起幼兒語言課的教鞭,心裏總覺得有些忐忑不安,生怕由於教育經驗的缺乏,教不好孩子,更怕耽誤了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能使第一堂語言課上得生動有趣,給新升中班的幼兒留下深刻印象,我精心準備了我的第一堂課——《別説我小》

活動思路

1 談話激趣 通過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在家哪些事情你是自己做的?”“你會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事情?”“爸爸媽媽是如何評價你的?”激起幼兒興趣 ,讓幼兒自由發言,發展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自然地表達能力,並激發幼兒在家裏幫助爸爸媽媽做事的快樂,並引出活動主題。

2 欣賞兒童詩 在欣賞兒童詩之前,我利用投影儀讓幼兒看圖描述,增強幼兒記憶力。

3 學習兒童詩 (1)根據圖片內容,集體跟隨我把詩歌朗誦3遍;並請幼兒根據詩歌內容,説一説如何用動作來表示,並將動作與詩歌內容聯繫起來朗讀,進一步加深印象。(2)進行難點練習,對“説、穿、桌”分別加以重點誦讀,讓幼兒咬字準確,發準翹舌音。(3)請個別幼兒完整地有表情地朗讀詩歌4主題總結。“你們還會做哪些事情?我們一起把它編入兒歌中。”讓幼兒再次體驗相互交流的快樂,並鼓勵幼兒,現在升中班了,已經長大了,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做更多事情了,學會關心和服務別人,通過行動讓幼兒體驗到長大的快樂。

有了上一課的學習經驗,小朋友們討論開始熱烈了,在學念兒歌的過程中他們習慣了老師一句,大家一句的方式,突然讓他們用接龍的方式他們不是最習慣,但在活動過程中也在慢慢適應。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3

今天的體育活動你我同行,我藉助了墊子讓孩子們進行遊戲,為了使幼兒能在遊戲中得到更多的樂趣,活動開始部分的熱身運動,我以集體遊戲的形式展開,幼兒跟着老師聽音樂進場。通過同伴間的互動,使幼兒的全身得到了運動。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我讓幼兒自由討論墊子的多種玩法,有單人玩引導到多人合作玩,緊扣活動目標,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在我面前展示自己的玩法,但由於我準備的墊子太大的原因,活動中我直接讓幼兒嘗試多人合作的玩,這也是緊扣活動的目標,讓幼兒感受與同伴合作玩的樂趣,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魔墊變變變貫穿起來,魔墊變大傘,變小河,變圍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了幼兒做為活動主體的作用,讓幼兒在無形中身體的協調性得到了鍛鍊,感受了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在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還有許多的不足,請各位評委老師給與指導,謝謝!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4

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聯繫各學科的知識)。歷史包羅萬象,涉及中學的所有科目。如關於商鞅變法的例子,還可以聯繫到語文中的典故:“徙木賞金”、“立木為信”。數學方面,有圓周率的計算者祖沖之等。語文的課文背景是歷史,生物、數學、物理、化學的發展的歷程,是歷史;歷史的思維方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本身就屬政治的範疇;地理與歷史更是息息相關。再次温課外知識之“故”而知新。這個“故”不是所有學生都瞭解,但恰恰是這一點是最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最讓學生有自我實現的空間,而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歷史與現實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聯繫。例如,講到英國侵佔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紅河谷》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表現西藏民風的純樸,武器的落後,但這種武器並沒有使他們屈服於列強,而更激起他們捍衞民族,捍衞國土的高尚氣節。講到華盛頓創建美國的赫赫戰功,同時謝絕連任,就可以提到當今熱點布什再次當選總統,但美國曆史上沒有連任三任的總統的貫例。講到《文學藝術》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鑑寶》,讓他們知道中國文化遺產的價值,還可以起到保護中華文化遺產,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責任。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補充老師講述的不足,便於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迅速掌握新知識。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生的有意注意,活潑課堂氣氛。還可以培養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獨立思考獲取新知並作出判斷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疏理已知知識,而且可以糾正他們掌握的不正確的歷史信息。可以激勵他們多渠道的獲取新知識,可以鞏固舊知識;甚至可以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但利用這種教學方法,作為老師首先要充分,準備不然有時會無法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時還會控制不了局面。作為老師更要多渠道的瞭解時代信息。不過不要過多的引用課外知識,要善於引導學生用可能短的時間回答出要點。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5

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勇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閲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在整個教學中,我以“讀”作為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注意課外延伸。力求“讀中感悟、導之以行”。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抓住以下兩點:

一、 感悟文本,突出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具體的表現了雪松與積雪抗爭的傲然姿態。“反覆的積,反覆的彎,反覆的落,反覆的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在教學時,我以讀為主線索,以讀促情,以悟促讀,以自讀、默讀、齊讀以及創設情境的引讀這多種形式的讀,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那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二、導之以行,突破難點

文中的啟示比較難懂,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突破難點:首先誘導學生身臨其境,與旅行者一道感同身受;其次引導學生感悟旅行者的話語,把握重點;然後通過《卧薪嚐膽》這則小故事讓學生具體感悟“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的含義,並留下鮮明的形象,深刻的印象;最後通過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課堂延伸體驗啟示,突破難點。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的教學我意在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能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交流分享、感受生活成果。能以文明有禮貌的方式和同學交往。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活動一:介紹自己喜歡的圖書

我採取讓學生用四種方法來介紹自己喜歡看的書,培養了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用“演一演、畫一畫、讀一讀、講一講”的表現形式張揚了學生的個性,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組織語言的能力。

活動二:好書大家看

1、分學習小組交流圖書:老師抓住機會表揚借書活動中互助友愛的學生、有禮貌的同學。同時注意觀察學生在借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怎樣借書

(1)找兩位學生來前面給大家表演借書的情景。

(2)説一説:他們表現的怎麼樣?。

(3)小組裏的同學互相借書,總結運用的禮貌用語。

活動三:給書分類,辦圖書角。

(1)讓學生簡單給書分類。

(2)讓學生把書自願擺到前面來。

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讀書活動和集體活動的快樂,表現出與書籍、知識的喜愛與親近。通過一些實驗活動探究與圖書有關的知識,養成愛閲讀、會閲讀的好習慣,表現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教師在準備這一課時注重了設計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活動中、實驗中不知不覺的接受知識。教師在這些環節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大白鵝教學反思 篇17

老實説,相當多的中國小教師的教育教學依然“新瓶裝舊酒”,高呼“素質教育”、“新課改”,骨子裏實踐中仍奉行“應試教育”,“轟轟烈烈喊素質、紮紮實實搞應試”是當前中國小基礎教育階段的真實寫照。

通過接觸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出一個重要問題:不是大家不願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聯繫教學、結合學生、圍繞學科、根據實際來進行探索改革。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廣大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認識、深入實踐、不斷反思、提高素質,鑽研教學,成功扮演好自己作為先進理論的實踐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開拓者,學生學習的領導者的四種角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推進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

一、先入為主,激發興趣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教師的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首先應當吸引住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一舉打響,一炮走紅。

為此,教師應當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涵義要求,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二是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課本中黑體字、圖畫、故事、補白、問題的用意,融會貫通;三是應當認真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優化,發揮合作的力量,集思廣益,博採眾長,預設教學實踐中可能生成的各種問題;四是應當旁徵博引,廣泛查閲有關教材資料,積極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訓,把課備精、備細、備透、備實、備深;五是應當綜合運用故事、笑話、時事、歌曲、圖畫等多種形式適時導入新課,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合乎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針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結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導入新課的方式居多,讓學生聽故事想結局、聽故事想題目,可以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效果較好。

二、目標明晰,展示具體

我們選用的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豐富,不時點綴發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

面對紛繁複雜、體裁多樣的課本,教師務必牢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透過現象抓住課文的本質,提綱挈領、抓住要害、明確目標。眾所周知,新課程要求的三位一體目標分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師應從形象生動的課文中提煉其精要和實質,確定每節課的三位一體目標;二是教師應把抽象、概括的教學目標描述語言具體化、明確化、清晰化,簡潔、具體、最好概括為“……是……”、“為什麼……”、“我們學習……,將會……”;三是教師應把教學目標具體為問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預習,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圍繞問題進行訓練,圍繞問題進行復習作業,如此,由形象具體到抽象概括,由表層瞭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應用,問題解決了,目標也就隨之水到渠成,順利實現了。

三、循循善誘,步步深入

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考慮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思想品德學科的學習,往往符合這一規律。下面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為例,展示教學的全過程。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知恥自愛自尊自強尊重他人贏得尊嚴

個體尊嚴國之興衰責無旁貸

保護他尊欣賞他人

本節課的目標主要圍繞

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展開,首先,為什麼要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孟子的話,童第周的故事);其次,如何才能做一個有尊嚴的人;再次,一要有自尊,知恥自愛,自尊自強,二要尊重他人,保護他人自尊心不受傷害,從內心接納他人;最後,個人尊嚴,我們還要為國家、民族爭光添彩,國之榮辱,我輩有責。

教師在展示目標以後,先要讓學生通過層次目標,找出問題答案;後要逆序而上,分類總結次目標、中目標、總目標答案,脈絡清楚;三要綜合分析整個問題,形成對總目標的瞭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學會尋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0mw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