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通用18篇)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通用18篇)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

《美麗的小路》這課結束了,看到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麼高,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積極性,一些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了小手,讓我很是欣慰。課中進行的識字遊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在分角色表演這一環節,我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告訴學生不僅可以像以前那樣丟掉提示語,加上動作和表情,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加以編排。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同時也到各小組去了解情況,並加以點撥。彙報表演時,學生不僅把小動物的動作一絲不差地表現出來,還把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九段進行改變,使故事更完整。為了獲得表演的機會,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裏,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的願望都得到滿足,當我看到那些沒有獲得機會的學生失望的表情時,他們的心情我似乎也感同身受。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通用18篇)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不是對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為每一個孩子創設身心愉悦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那麼如何創設一個讓每一個孩子都得以獲得發展和提高的課堂教學環境應該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也是一個只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2

課改後,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後,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為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採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

“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節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

“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説什麼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儘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

”此時,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慾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後要上台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3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於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後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於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餘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並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4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閲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閲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閲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儘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抓住重點句“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展開學習,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一、瞭解古今畫家,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瞭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學生只有瞭解了戴嵩是一個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才可以進一步感受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於耳的讚美聲中,卻能虛心聽取一個小小牧童的意見,虛心之美德讓人感動,同時牧童敢於挑戰權威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 沉思片刻”、“濃墨塗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讚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塗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説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後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表達了一種對友人的依依之情,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

這節課的目的,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學生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在教學設置上先讓學生逐步理解字、詞、句,再整體把握這首詩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把靜態的畫面更具體化,讓李白對友人説話,活躍課堂,開闊想象。

在操作過程中,對各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不夠好,在解釋字、詞、句上佔用的時間過多,有點拖沓,導致在朗讀方面的用的時間較少,想象力這一環節因時間關係而不能盡情發揮,有點草草收場的感覺。在表揚學生方面做得比較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讚揚學生的用詞比較格式化,感覺與學生還是有點距離。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學到很多新的教學技巧,但同時有產生一種困惑:傳統的教學重基礎缺創造,新課程重創造而底藴不足,精於思維而表達卻跟不上。究竟這兩種教學方式是否只取一瓢,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6

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本着“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我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課教學有兩個特點:

1、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於“學”,服務於“學”。我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教材劃為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2、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擴展閲讀後,教師説:“多麼了不起的中國人啊!同學們,作為一個驕傲、自豪的中國人,你心中未來的世界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昨天在家裏已經用自己的畫筆描繪了未來的世界,現在,就請你進入留言版,用文字把它介紹給大家吧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阿德的夢”這篇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課文,得到了應有的昇華。在教學中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創造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合作交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人格得到真實的再現。此外,我也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強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繫,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7

週一下午,四年級全體師生在學校會議室上了一堂令人深思的班會課——當文明人、做文明事。

班會由劉校長主持,她先告訴了我們一件令大家感到驕傲的事情,就是中山紀念堂工作人員反饋:我們看完電影后,地面上沒留下一點果皮紙屑。這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校長得知此事後恨不得馬上告訴我們。然而劉校長接着説,校園裏也出現了不好的現象:同學們繪畫比賽後貼在牆壁上的畫不到一個月,就變得斑斑駁駁、滿目瘡痍,令人痛心。兩件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誰是誰非?道理大家都明白。然而卻發生在同一所學校、相同的學生身上,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我們還缺乏文明意識,我們還不能更好地約束自己的不文明行為。

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 “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標語卻用中文標明。這又是為什麼呢?有人回答:因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大多發生在中國遊客身上。我深深地感到,文明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不文明的行為是一種國恥啊!

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草原探險夏令營,日本孩子野炊做好飯後先禮貌地請大人們吃,然後再自己吃;中國孩子卻以為會有人把飯送到自己面前,結果卻餓着肚子在哭冤叫屈。在中國的大草原上,日本孩子用過的雜物都用塑料袋裝好帶走,他們發現了百靈鳥蛋,馬上用小木棍圍起來,提醒大家不要踩;可中國孩子卻走一路丟一路東西……

最後,日本領隊問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

77個日本孩子齊聲吼道:“美!”

“天空藍不藍?” “藍!”

“你們還來不來?” “來!”

然而,當他們抬起頭時每個人的眼裏都閃爍着淚花。在他們的淚花中,我看到了文明言行中真情的流露,也看到了站在他們身後的父母、老師和國家。此時此刻,我的眼中也閃動着感慨的淚花,78年前,因為日本的野蠻,他們的祖輩侵略和踐踏着我們的國土;64年前,他們在戰敗後的廢墟上深刻反省,成為一個經濟強國;而今,他們的子孫又用文明的言行給我們上了一堂發人深省的一課。

“一屋之不掃,何以掃天下”, 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着文明的信息,折射出文明的光輝!其實我們與文明只差一小步。管住自己的口,不隨地吐痰,不説髒話;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果皮紙屑,不破壞公物;管住自己的腳,不踐踏花草,不亂踢亂踹。我相信,我們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寧靜、更有序、更文明的寰島校園。

通過這次班會,我深深地感到,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它就像一面鏡子,無時不刻地展示着一個人、一所學校、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當文明人,做文明事。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8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9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老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聽着。等他倆讀完後,我再問其他學生:“這兩個人在幹嗎?”孩子們聯繫了之前學過的對話形式説出了這是在“對話”。

“一個問一個答,他們在幹什麼?”“採訪。”一個孩子馬上接上來了。“真好!那如果將採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呢,我們就叫它為‘訪談錄’,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們平時在對話一樣,內容很簡單……”在學生認識這種文體之後,我再拋出問題“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行文完全口語化。我原以為可放手讓學生自瀆、自悟,提高自學的能力,於是就讓孩子們自由讀,找一找“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問題一拋出,讀過之後竟然無人能回答,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氣惱,一番責問之後,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問題給的太大,學生還沒有透過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於是,我換種方式説:“苗苗提了些什麼問題?季羨林爺爺是怎麼回答的?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然後根據回答再分類,看看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似乎如釋重負……突然感悟到: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備課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在完全瞭解學生知識、能力等層面上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問題,即指引線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簡化,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學生才能學得有信心,因材施教是不變的真理啊!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0

第三段有一句:“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請學生給“猶如”換詞,學生運用找近義詞的方法輕而易舉的理解了“猶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

此外,配合圖片,提出問題, “立交橋為什麼像彩虹?”引導學生觀察立交橋上那斑斕多彩的燈光,色彩不一,隨着立交橋綿延到很遠很遠……這種形狀,這種色彩,像極了天上的彩虹,彎彎的,多彩的。這時,如果向學生出示一系列美麗的燈光:明亮的照明燈、投射很美的草坪燈、變化多端的噴泉燈、異常亮麗的禮花燈……讓學生展開自由的想象,運用“猶如”一詞,誇誇自己看到的燈光,效果會更好!在看圖想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內化了“猶如”這一詞,並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燈光,感受到了夜晚的北京那獨有的豐富多彩的美麗。

這裏省去了枯燥的文本分析,依託文本,在理解、記憶、積累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舉一反在進行發散、創造性思維訓練、語言訓練的同時,加深對詞語的深層理解,使之不斷內化。

閲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果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詞語的能力,抓重點詞句的理解,適當地引導學生感悟、運用,這無疑會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1

我個人以為《口技》一文上得還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師生共同參與之外,還表現在學生課堂課後的提問。雖然面對同窗們的踴躍發言和精闢論述時,會感到一種嘗試成功後的糊塗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驚喜不已的是他們都開動頭腦去思考問題了,所以當被學生問倒的時候,我毫不感到難為情。在上課之初,有同窗問“什麼是口技?中國雜技可分為幾種呀?”説真的,前一個問我做了充分的籌備,答覆它不難,可是關於中國雜技我確實瞭解不多。還有在學生表演完之後,有同窗問“為什麼表演者一個人能表演這麼多聲音,為什麼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覺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這樣的問題難免讓我遇上尷尬的場面。我是老師,可我不是百科全書,被學生問倒的情況在所難免,問題在於我必需具有虛懷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對。

俗話説“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教學也是一樣。我應當多多的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從學生的提問中看到自己知識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矯正,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降落。作為老師,課前課後都應有充分的思想籌備,給自己和學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間,為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學習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滯的。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2

《北京歡迎你》是楊瀾作為北京申奧代表團的成員在申辦20__年奧運會時陳述詞,文章以飽滿的熱情,樸實流暢的文字向世界各國朋友介紹了北京的人文環境和地理優勢,是舉辦奧運會最理想的城市,並真誠的歡迎各國朋友來北京旅遊觀光。

教學前,要求學生動手查找有關北京奧運會的資料,瞭解奧運會的有關知識,。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瞭解文章從哪些方面闡述了北京是一個舉辦奧運會最理想的城市之一,並從中感到無比高興和自豪。

孩子們通過此活動的參與,瞭解了中國奧運會,也知道了中國奧運會是我國的驕傲,是中國人的榮耀。在這一活動中通過課件調動了孩子們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本節課氣氛也很活躍,但是活動前沒有掌握好全部幼兒的認知能力,導致有些小孩對奧運會還有點模糊。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3

由於我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受學校量化體制的制約,在課堂上仍是講的多,惟恐學生聽不明白,而且,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總是擔心他們回答的不完整, 因此,總是時不時的打斷他們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學生的思路,也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時間分配的不夠合理,課堂上的節奏顯得過快,為了把所有的問題都講完,有些內容挖掘得不夠深;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恰當合理的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書寫板書耽誤了一些時間,如果使用大屏幕的話,就會既節省時間又非常直觀.節約下來的時間也可以讓同學們有時間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加深同學們對詩歌主題的理解. 儘管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但也有一些收穫: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是主角,是課堂的主人。

學生的座位擺放和黑板設置是他們自主學習的保證,對面而坐便於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種兵教兵的學習方法很有用。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他們積極參與老師安排的每一項學習任務,沒有不學的,沒有走神的,也沒有在學習上打折扣的,整堂課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發揮,這種學習氛圍確實讓人感動;通過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語言溝通環境,學生間相互交際,在交際中相互學習,在聽説中相互補充、評價、啟發與促進,切實鍛鍊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課堂上,解放了教師, 只要課下能夠充分備課,在課堂上,在課堂上就可以以點評為主,隨時在教學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隨時給學生以指導。因此,此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還需要不斷摸索,實驗,方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涉及了我國各民族的各個方面,內容全面廣泛,但是不要求講得太深。同時,這部分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繫密切,是進行國情教育和實踐活動課的最佳內容。在教材的處理上,我將本節內容分成兩部分,拓展輔助部分和課堂教學部分。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對我國的民族知識瞭解的甚少,只知有56個民族。對於民族的分佈和風俗習慣瞭解不多,在講述過程注重運用地圖,分析民族的分佈並總結分佈特點,使學生掌握比較好。課堂上同學們能主動參與,踴躍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氣氛非常活躍。今後進行本節內容教學或類似形式教學時,可採納此方法,效果較好。

本節課以“多元互動”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通過讀圖分析、小組討論、開展競賽等多種活動,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收穫自己的勞動成果,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乏味為有趣。根據教材內容,設計一系列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探究學習交流,培養協作精神,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發揮羣體和個體的功效,自主學習並能掌握學習方法。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5

本節課在內容上主要涉及一戰爆發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包括:誰點燃了火藥桶、凡爾登絞肉機、人類的災難三部分。從課堂教學效果上看,至少在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我還應該再有所調整。我將本課分為三大板塊,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與前一節課的內容聯繫緊密,需要聯繫“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來展開對一戰爆發原因的探討和總結。所以在處理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時,我設置了問題,由提問:“‘誰點燃了火藥桶?’中的火藥桶指的是什麼地方以及它為什麼會被稱為‘火藥桶’?”來引導學生回憶同盟國與協約國的組成及巴爾幹半島的形勢。“隨着雙方矛盾的深化,最終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自然導出新課內容。這樣做一來可以鞏固上堂課的內容,二來又能清晰新穎的導入新課,可以暫且保留。只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話,總覺得時間稍長了些,希望今後可以有更好的辦法。

另外,在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上應注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如交待戰爭爆發的原因時,講述於詳細;對意大利見風使舵的做法則簡單交待即可。而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突發事件對人類的威脅和戰爭的災難性,則應花費較多時間讓學生參與討論。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6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比較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來讀懂課文。其中,我又是從三方面進行引導:一是從柳樹和棗樹的生長特點分析他們的不同;二是從兩者的性格特點來理解不同;三是通過小柳樹的前後表現不同來體會。在進行這三方面的引導中,我抓住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不同語氣地朗讀、比較和體會。學生不僅在讀中感悟課文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也體會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其中對小棗樹心情與性格地方理解比較到位,而對小柳樹的性格與説話語氣方面不是很清楚,造成有些學生在回答仍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學習課上靈活引導學生,過渡語言簡練準確,利用學生的完整思維。

本節課最大的不足是講課缺乏自信,很多地方緊張,沒能正常發揮。造成的原因包括:

(1)對於課文的重點把握還是不夠到位,導致講的內容偏多,使整節課上起來顯得有點急促,説話的語速也比較快。

(2)心理素質不高。學生課堂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了心理壓力過大。

(3)駕御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同時,教學語言不夠簡練,課堂環節銜接導語有待於進一步學習。對於漢字的書寫規範和美觀的基本功還應該加強。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7

首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習熱情。教者通過現代化手段的恰當運用,為課堂教學創設情境。教者開頭用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導入,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中間再配樂朗誦泰戈爾的小詩,使課堂氣氛再度出現高潮,信客的精神再度感動學生,學生的學習熱情再度被喚起。

其次,巧設話題,引領學生與文本人物對話,抒發自己的獨特情感體驗。教者設置“信客給你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麼?”這個話題,強調的是整體感知和基於個性的體驗,話題的自由度相當大,這使得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思維,都有機會言説。

第三,走進自我,情感體驗內化。教者設置“學生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這位信客,你覺得你會做得怎樣”教學環節。這一環節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與自我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在內心深處把自我與信客做了比較,更能深刻體會到信客的人格魅力,從而使學生的情感世界與文本的情感世界溝通,文本的情感內化為學生的情感,在內化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心靈世界。

《美麗的小路》反思總結 篇18

《歡慶》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着"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這首詩展現了隆重,熱鬧的國慶場面,大部分詩句採用象徵性的語言來表現國慶的熱鬧場面。由於低年級小朋友對國慶的來歷,意義並不瞭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課前尋找有關國慶的資料,上課時,又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畫面,讓孩子們瞭解國慶的來歷和意義。本課的重點在於表現國慶的歡樂熱鬧氣氛,為了把學生帶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國各族人民歡度國慶的錄像,並通過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錄音朗讀,以點燃孩子們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習興趣。學習中,以讀為主。形式上,有自讀,同桌共讀,齊讀,展示讀;層次上,有初讀,理解讀,想象讀,感悟讀等等,讀出學生的不同感受。

另外,在設計本課時,我始終沒有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我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在民主,寬鬆的氛圍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wm6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