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精選13篇)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精選13篇)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1

《我的母親》是蘇教版八年級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其單元的主題是至愛親情,因此,本課以學生的閲讀活動為主,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活動中體會、理解、感悟母愛親情,本教案把“領悟至愛親情”確定為第一教學要求,把“分析四件事例把握母親形象”和“截取法的應用”確定為第二、第三點教學要求,基於新課改精神,我儘量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緊密結合,相互滲透,不放棄字詞,文學常識等基本知識,也兼顧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更要突出母愛與愛母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精選13篇)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考慮到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①概括母親形象,學會截取法;

②體會母愛,培養學生對母親感悟的理解。教學難點是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説出自己的閲讀體驗,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我抓住重點,按照導入母親——感知母親——研讀母親——探究母親——理解母親,順利地引導學生品析母親形象,成功地在品味語言中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整節課堂,學生能大膽説出自己的問題體驗。

本節課的教學手段以多媒體為主,多媒體制作講究實效,不擺花架子,不代替學生的閲讀,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束縛學生的想象,在講授這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方式,課上注重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給學生充分的閲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展開思維,去體會、理解、感悟、反思,在閲讀方法上加以引導,設計了粗讀、細讀、精讀、聯讀的閲讀活動。旨在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而不是由教師包辦。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需要我們為師者切實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在上課前能主動認真地閲讀課文,從而減少課堂上閲讀的時間,效果會更好,我想以後的工作中,真的應該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2

首先,我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精神。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小任務促使學生主動認真地自學課文。學生在完成這些任務時,必然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上課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我只作點撥和歸納。在拓展延伸階段,我讓學生相互講發生在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這既讓學生之間相互啟發,加深瞭解,又鍛鍊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是良好的。

其次,我落實了“四基”。我沒有放字棄字詞、文學常識這些基本知識,而是把它們放到了課前預習裏面。這樣做既促進了學生自學,又使課堂內容更集中緊湊。在上課過程中,我始終抓住“培養學生運用細節描寫表現人物情感及形象”這一教學目標展開。不論是開始的導入,還是後面的母親性格分析,兒子對母親的愛,都讓學生找到相關的細節,並加以誦讀品味,進一步感受細節的表達效果。可以説基本技能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學生的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和提高。

再次,我實現了新課改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德育目標都得到較好的落實。學生通過這一堂課,切切實實懂得了運用細節描寫的重要性,並在課堂上得到鍛鍊,在訓練延伸階段,學生講述與母親的故事時,全班同學在下面抹眼淚,其他同學及老師也眼圈紅紅。學生講自己與媽媽之間的生活細節時,也聲音哽咽。我在點評時,也深受感動,幾乎説不出話。可以説,這一節課讓師生都受得一次情感的洗禮。經過這一次情感的洗禮,大家更加熱愛父母,熱愛生活。

最後,我充分落實了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此篇課文是《閲讀與寫作》中寫人敍事散文中的一篇文章編者在課後的“思考探究”中強調了“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表現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要求教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關注文中細節。我在教學過程中,正是圍繞“情感與細節”作文章,層層推進課堂。以歸納母親性格品行為綱,串起所有細節,做到了整體把握與局部分析的較好結合。

《我的母親》是我十分喜愛的作品,在教學之前,我再三吟誦,反覆咀嚼,使得自己對本文的研究領先於學生,深刻於學生,但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發展中的個體,學生學習的潛力是無窮的。因為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豐富、提升了自己的見解。本課教學最大的特點是採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我首先引領學生研讀文本,繼而誘導其發現問題,最後是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始終是引領者、參與者和調度者。如果説以前要求教師有紮實的基本功,那麼,在研究性學習的時代更需要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如果説以前注重的是教給學生方法,那麼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強調的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尊重,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3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後反思這兩節課,我覺得還是收穫多。

收穫一:收穫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人人激情參與的語文課,就是後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着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穫二:以後必須深備課。自主預習的八項任務,教會了學生查閲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着口等着老師“喂”,現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後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後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收穫三: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説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4

昨天上了一堂語文課,題目是鄒韜奮的《我的母親》,課堂上學生活躍的思維,精彩的發言至今令我難忘。

在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步瞭解了本文敍事內容之後,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

先找同學誦讀課文的開頭部分,分析“説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査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學生們紛紛猜測不知道母親名字的原因,課堂氣氛活躍。有的説因為當時年紀太小不記得了,有的説是因為思念太深不忍回想所以不願記起,也有的説文章是故設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當我告訴孩子們,封建社會時,婦女沒有地位,女人嫁了人之後,都被冠以夫姓,往往被稱為某某氏時,學生臉上露出了極為驚訝的表情,他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這也讓我心生感慨。我又補充説,不僅鄒韜奮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一代宗師——季羨林也不知道母親的名字,他在《懷念母親》一文中,也曾談到這種遺憾,學生們沉默了。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5

教罷胡適《我的母親》一文,頗多感慨。作者的母親,一個備受生活磨難的舊中國婦女,她對“我”教之嚴,愛之慈。作者以飽蘸深情而又質樸的文字,抒寫下兒子對她的尊敬、感激,讀來確實讓人淚眼朦朧。 胡適母親馮順弟,出生安徽績溪的農村,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年輕時不幸喪夫,年紀輕輕就擔負起了大家庭的重擔,作者説“ 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又是當家的後母。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調和家庭矛盾,忍辱負重,苦心經營,對兒子嚴慈相濟,言傳身教,令人感佩! 這個女人不尋常,她是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的母親,她是北京大學校長的母親,而她本人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村婦。 文中有兩個細節: “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着臉,咬着嘴,打罵小孩子出氣。我母親只忍耐着,忍到實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這一天的天明時,她就不起牀,輕輕的哭一場。……奇怪的很,這一哭之後,至少有一兩個月的太平清靜日子。” “我家五叔是個無正業的浪人,有一天在煙館裏發牢騷,説我母親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大概總有什麼好處給他。這句話傳到了我母親耳朵裏,她氣的大哭,請了幾位本家來,把五叔喊來,她當面質問他她給了某人什麼好處。直到五叔當眾認錯賠罪,她才罷休。”

對待不同的人事,作出不同的哭泣,這裏面大有學問。受了兩嫂子的氣,母親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時,輕輕的哭一場,以解心中之苦。如果大哭,則顯得有失家長(後母)身份,不夠穩重,往後就掌管不住這個大家庭了。聽了五叔的牢騷話,她表現出剛氣,不受一點人格上的侮辱,“寡婦門前是非多”,一句輕薄的話可能就惹得一身騷,事關名節,所以要大哭一場,大鬧一場。如果在這個時候輕輕的哭,就顯得懦弱好欺負,就是等於默認了自己有過失節行為,客觀上還助長了五叔的囂張氣焰,是非常不恰當的。通過這兩個細節描寫,一方面我們感覺到胡適寫的自傳具有“實錄”的特點,真實,不隱惡,不避家醜,語言得體(旁白:宋丹丹——那傢伙,那是相當得體的啊!);另外一方面,我們感覺到這個女人實在太有智慧了,眼淚裏面所隱含的鬥爭的策略,使之成了一種的威懾力強大的武器,簡直是以柔克剛,無堅不摧了。 課堂上,讓學生比較兩處的哭泣的細節,完了,我總結道:女人的眼淚是一門藝術啊!聰明的女生要學會,聰明的男生要領會。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6

今天的上午我上完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教後反思這兩節課,我覺得還是收穫多。

收穫一:收穫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我從沒有體驗過孩子們人人激情參與的語文課,就是後幾名的從不舉手的同學,現在的語文課上不但屢屢舉手而且是滿臉興奮地搶着舉手,希望我點他們的名字。我真恨一堂課就45分鐘,不能給每個同學一個展示的機會。不過我的公平原則就是一節課不叫一個同學兩遍,這也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吧。

收穫二:以後必須深備課。自主預習的八項任務,教會了學生查閲資料了。以前孩子們是張着口等着老師“喂”,現在孩子們不但自己“吃”,而且想把自己吃後的幸福和快樂與大家一塊分享。好幾個同學都能講講胡適的故事,我都很吃驚的。這讓我認識到以後必須深備課備好課。

收穫三: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説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7

一個善意的謊言,教育孩子們愛上閲讀傳記文學。本篇文章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趁機告訴孩子們這篇文章是選自《胡適自傳》。我想大家推薦這本書的同時,我想告訴同學們作為學者教授的胡適曾經勸説中學生朋友讀書應該多讀一些名人偉人的傳記,因為中學時代正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必須讀一些偉人名人的傳記故事,讓名人偉人的志向、思想、毅力、胸懷等等影響自己一生,化為自己的血液和脊髓。孩子們從學這篇文章就有點欽佩胡適,這樣一個“愛的謊言”孩子們深信不疑,他們都紛紛表示以後買課外書,就買傳記文學。哈哈……真希望我的孩子們愛上閲讀愛上高級閲讀!

借胡適的話,教育孩子們。在這節課快結束時,我拿着我剛剛網購的薛瑞萍老師的書對同學們説:“大家請看一看,這是胡適先生説的一段精彩的話,正好在我剛買的這本書的封面上,我讀給大家聽,大家把他這句名言記在書上更要記在腦海裏。‘我們要深信:今日的失敗,是由於過去的不努力。我們要深信:今天的努力,必將獲得將來的大收成。你要相信,世間沒有白費的努力。——胡適’記下來後,給大家一分鐘時間把這句話背過。”孩子們沒有用上一分鐘就都把手舉起來了。我藉此機會教育大家,反思自己的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再想想自己怎樣奮鬥自己的將來。

也許我追求的目標較低,這節課下來,我反思來反思去,還是覺得比較成功,當然是於我昔日的語文課堂相比。我相信自己和孩子們教學相長的。

加油,我的孩子們!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8

在本節課堂的教學上,學生學會語文思維了。這不但表現在孩子們的欣賞字詞句段上,更表現在孩子們的“三問同學”上。上節課,還能聽出有些同學是“明知故問”,而這節課卻是“虛心請教”的問。比如,王蒙蒙問的為什麼“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而不是“一萬分之一”。這個問題已提出,同學們都笑了,但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能回答得了。自然是我出馬了,可是這樣調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力,也啟發他們主動思考問題。

再如,趙琦問的“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中為什麼説自己“混”呢?所問的第一個同學沒有回答對,然後多半的同學舉起了手,搶答這個問題。第二個同學回答對了,同學們都高興地笑了。這樣的課堂是思維的課堂是表達的課堂也是幸福的課堂,還是師生其樂融融的課堂。為自己這學期改變教學方式而高興,也為孩子們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而慶幸!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9

1、設計過程,儘量簡潔

本課旨在通過小潔在遊覽湖水過程中,不隨手亂丟果皮紙屑,愛護環境的事,告訴我們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篇課文品質精美,語言精美,貼近兒童生活,既能使學生通過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學生在思想上得到“環保”啟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啟迪。本節課我抓住兩個字“攥”和“扔”和“山石美、湖水美、小魚活潑”三段話進行重點學習。教學環節清晰、簡潔,取而代之的是孩子自主的閲讀實踐。在自主感悟中,學生有機會,有足夠的時間通過傾聽、觀察、閲讀去了解學習內容,明白其中的意思,以及傾聽來自他人的聲音,來自思想的聲音。讓學生直面精美的短文,與作者交流美好的事物,感悟作者美好的心靈。

2、創設情境,積累運用

精美的文本,是學習語言的好材料。是內化語言的關鍵。學生書面語言的學習過程,很大程度上是將外部的書面語言內化為主體內部的語言的過程,尤其是要把課文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這句話多次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在課前我思考怎樣讓孩子感悟到語言的特點,並能在理解積累的基礎上運用。我採用反覆誦讀的方法、理解想象的方法引領學生主動學習,孩子暢所欲言。在引導孩子們對這有趣的山石產生喜愛之情後,我順勢提出“你有什麼好辦法快速地記住這句話?”這時孩子們開動腦筋各找各的好辦法,有的説:“用心多讀幾次。”有的説:“想動作記。”還有的找到動物的順序:“青蛙――雄鷹――石兔、石龜”這些都不失為誦記的好辦法。然後讓孩子們各自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比比誰最先記住。這樣一個長長的句子要記下來就不再是難事了。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把在這裏習得的方法運用到今後的學習之中。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10

《紙船和風箏》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課文,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下面我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對這課書的教學反思:

一:在愉悦的氛圍中,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課前交流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着又出示:“山頂、山腳、小溪、紙船、草莓、風箏”等畫面,學生點擊相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紙船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佈置開放型作業時,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對松鼠和小熊説幾句話吧!把你想説的話寫在摺好的紙船上好嗎?”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以主人的身份學習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閲讀教學中。

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説:“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11

改進建議:1、走出去、請進來,多學習別人的優點。

2、努力鑽研教材、用好教材,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

3、多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提升。

從技能和策略的運用上評價:

優點:注重了對學生的各種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比如:朗讀技能的培養(放朗讀帶、進行指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技能的培養;(問題由學生找、問題由學生解決、教師歸納)讓學生收集有關背景資料、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學生收集、教師補充)引導學生重點品味語言的能力;(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增強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比較閲讀的能力等。這篇課文教學策略的運用也比較恰當合理。以誦讀和探究式、自主討論式為主,當然,我還會根據課堂的變化隨時做出合理的調整,還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或打印、或投影、或放朗讀帶、或用多媒體中音頻、視頻、圖片,在增加學生積累的同時,也教會學生積累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發揮教師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它發揮最大的才能與創造力,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以及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12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認為在這三者中,教師首先要與文本對話,才能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所以,上好一節的前提是反覆鑽研教材。在《最佳路徑》設計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了教材研讀的重要性。在反覆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本堂課的設計我是從“形態美”和“人性美”這兩個層面引導學生理解“格羅培斯的迪斯尼樂園路徑設計為什麼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並以此作為我的教學線索。通過抓“對比”促“聯繫”,以謀求教學的“最佳路徑”。“抓對比”就是抓住“許多園主賣葡萄”與“年邁無力的老太太賣葡萄”的對比,通過抓“吆喝”和“無人看管”、“投5法郎就可以摘一籃葡萄上路”的詞句的對比,在讀中體會兩種賣葡萄方法的不同。

在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再創設情境“如果你剛好路過這裏,你更願意買誰的葡萄?”,在學生的各抒己見中瞭解到老太太賣葡萄方法好的原因。促“聯繫”,就是從許多園主的做法聯繫到格羅培斯前50次的設計——為遊人設計;從老太太賣葡萄的做法聯繫格羅培斯觀念的轉變——讓遊人自己設計。並在此設計了“電報按字收費,內容簡單,施工部有點不明白格羅培斯的意圖,請大家給他們解釋一下嗎?”巧妙地突破了這一難點。從課堂上孩子們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深入地分析教材和全面地掌握教材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基礎,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

《我的母親》反思總結 篇13

課文記敍了15歲的宋慶齡到美國留學時,在一次討論歷史方面問題的班會上,以自己對祖國的真摯情感有力地駁斥一位美國學生關於“……那些所謂的文明古國,特別是亞洲的中國,都被歷史淘汰了……”的謬論,表達了宋慶齡對祖國的未來充滿着信心,充滿着理想和希望。課文故事內容具體、感人,語言優美、生動,學生有濃厚的閲讀興趣,在感受語文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強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授《我不能忘記祖國》這篇課文時,在分析體會完課文的內容之後,我又留了一些時間讓學生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特別是重點指導朗讀宋慶齡説的兩段話,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還特意安排了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驗整個學習的過程。並給了他們這樣一個問題:“説説你認為宋慶齡是個怎麼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待學生讀完課文後,他們紛紛舉起了小手。只聽他們有的説:我認為宋慶齡是個熱愛祖國的人。從他説的那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來;有的説宋慶齡是個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學生。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來;還有的説:宋慶齡是個知書達禮,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由於教學節奏較快,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二是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還不夠。

標籤: 反思 精選 母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mq0x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