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精選13篇)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精選13篇)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1

第1課《我們的遠古祖先》終於講完了。1班的學生和第一節課有了明顯的不同,老師要求做的事情,認真完成,學習狀態好,教學效果好。2班的孩子,卻是不幹事兒,《中國古代朝代順序歌》第一節課就要求回去背,再上課的時候,卻只有一個同學背下來了,第三節課也只有幾個同學,1班同學背下來的卻不少,有一半多。而且2班孩子上課很不積極,一樣上課,一樣的內容,孩子的表現怎麼這麼不同呢?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精選13篇)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是不相符的。如在備課時,有關人類起源的傳説,我覺得我必要向學生介紹一下,但是在上課的時候,我剛一説你們知道人是從哪裏來的嗎?學生就説道從猿變來的。雖然用詞不是很準確,起碼學生知道人和猿是有關係的,那麼傳説就沒有必要説了,視頻資料也不用放了。

有關我國境內遠古人類遺址分佈圖的觀察,開始通過學生看圖,談感受,明確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但是上課的時候感覺很亂,於是進行了調整。但是感覺還是不好。今天再看,想到應該從這節課,就教給學生識圖、讀圖的方法。從整體到局部,重點內容重點觀察。先明確告訴學生我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然後引導學生觀察地圖,分析遠古人類遺址分佈的特點及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這樣就順暢的多。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2

《我們的遠古祖先》開課的第一部分內容是關於“人類的起源”問題。在導入此課時我先對自己的“歷史”向學生作了介紹,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地、家庭環境、個人成長曆史,包括興趣與愛好等,我的這一做法深深感染了學生,他們對我頓時親近起來,還不是的向我提問,我藉此也讓學生解釋説其實歷史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真實的、可感的;歷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歷史就在我們自己的身邊。

有關炎帝與黃帝的傳説,重點在通過傳説的炎帝、黃帝對人類的貢獻,明確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提取史實。

學生的習慣還要繼續培養,上課前書本的準備、擺放;上課時,如何回答問題,先舉手,再説話;説練習題,先讀題,再説答案。關鍵在老師的堅持,老師,堅持,學生的習慣就會養成!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3

在本課中教學設計環節簡明,自然流暢,將教學三維目標和諧地構建於教學設計中,緊密生成,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魂貫穿教學始終,落實識記與理解 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合作,啟發學生分析思考等方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較好地實現了對學生能力和方法的培養。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始終把學生的動手、表達、想像、思考、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貫穿始終,發揮學生的創造力,發揚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動手實踐、分析比較、想像創新等能力。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4

教學時,我首先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彈琴女孩的世界,讓孩子們很感興趣,後來讓孩子分層次地自讀課文,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閲讀的習慣,同時也幫助老師及時瞭解孩子對文本的原認知程度,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向,從而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安排了學生先嚐試解決疑問、回答問題,然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入情入境、語文生活化、品詞品句等教學方式,逐一解決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之前學生回答得不夠完整,不夠到位,到後來的深入回答,學生在把握了文本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了自己的梯度性發展歷程,這對於激勵學生、激活課堂是一個有利的因素。這一方面,作為教者,我是感到高興的。但是在四季琴聲的教學方面,我是點撥到位,學生也層層深入,有感而發。我總覺得有什麼欠缺了,後來課後細細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聲的教學中太平均用力了,學生學起來也不太起勁。後來我設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聲教學中先引領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品味學習,然後指導學法,再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夏季琴聲,有選擇地學習秋季、冬季的琴聲,那麼既可以突破重難點,又可以讓學生體現從不會到會,從別人教到自己學的實踐過程,始終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不是更好嗎?

尤其是“鍥而不捨”的處理上,我沒有在課中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將語文生活化,讓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鍥而不捨”的例子,而是放到課堂的後面作為拓展延伸的內容,我感覺好像有點把一棵樹砍下來了,但後來又把砍下來的樹重新種上。課堂一開始,在解疑探究環節就應該出示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小姑娘的鍥而不捨?找出有關句段品讀。這樣的一個問題就統領了全文。接下來可一環套一環的品讀感悟,進而感受小姑娘的勤奮刻苦和鍥而不捨的優秀品質。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5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又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也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老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採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聽着。等他倆讀完後,我再問其他學生:“這兩個人在幹嗎?”孩子們聯繫了之前學過的對話形式説出了這是在“對話”。

“一個問一個答,他們在幹什麼?”“採訪。”一個孩子馬上接上來了。“真好!那如果將採訪的內容記錄下來呢,我們就叫它為‘訪談錄’,這是我們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它就像我們平時在對話一樣,內容很簡單……”在學生認識這種文體之後,我再拋出問題“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行文完全口語化。我原以為可放手讓學生自瀆、自悟,提高自學的能力,於是就讓孩子們自由讀,找一找“苗苗和季老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問題一拋出,讀過之後竟然無人能回答,這是我意料之外的。有些氣惱,一番責問之後,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問題給的太大,學生還沒有透過全文概述中心的能力?!於是,我換種方式説:“苗苗提了些什麼問題?季羨林爺爺是怎麼回答的?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然後根據回答再分類,看看談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問題迎韌而解,孩子們似乎如釋重負……突然感悟到: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不一樣,備課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在完全瞭解學生知識、能力等層面上進行教學問題的設計才是合理有效的。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的問題,即指引線不能太抽象,又不能太簡化,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學生才能學得有信心,因材施教是不變的真理啊!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6

一、聯繫生活親情導入,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活味兒。

在複習過後,指導兒童看“情境圖”,通過談話引出有關聲母。我問:爸爸帶着一個小朋友去 看什麼呀?(看大佛)對,這就是“大佛”的“f”,相機出示卡片“f”指着圖上的山坡部位,問,他們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麼呢?(山坡)這就是“山坡”的 “p”,出示卡片“p”,這個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這就是“用手去摸”的“m”,出示卡片“m”。這個時候旁邊的大喇叭正在廣 播:“大佛是文物,我們要愛護文物,不要用手去摸!”這就是“廣播”的“b”,出示卡片“b”。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國小生學得親切自然。

二、把兒歌、遊戲引入課堂,符合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心理特點。

在 教學中多采用兒童樂於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如遊戲、兒歌、小組合作等,把遊戲、兒歌等形式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由讀到寫的學習過程中,輕鬆自 如,使教學過程快樂而富有情趣。如兩扇小門m、m、m。一根枴棍“fff”。採用兒歌方式教學,易學、易懂、易記,使學習過程充滿情趣,這樣的教學設計, 是充滿智慧的設計,語文課堂上充滿了人文氣息。使國小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7

《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是一篇有關海洋的説明文,文章告訴我們海洋與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21世紀人類已經迎來開發、利用海洋的新時代,海洋成了人類21世紀的希望。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有幾點值得欣慰:首先,課前讓學生閲讀與海洋有關的書籍,收集質料,拉近了學生與海洋之間的距離。為學生走進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次,三次讀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從自由讀到默讀,再到瀏覽。體現了讀的三個層次,學生讀書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第三,檢查初讀時,改變方式,用“送給機會”的方式,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並在讀中滲透競爭的意識,讓學生學習把握機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下面學習《最大的麥穗》一課領悟主題,做好鋪墊。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就連學困生也積極參與,給我的觸動很大。我堅信“興趣是最後的老師”。第四,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指導針對性強,學生朗讀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但本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第一,課堂用語的嚴密性。如:“段”與“自然段”的區別。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比較單一,今後應多積累一些這方面的語言。其次,對教材的把握如何做到“人”與“工具”的統一。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只關注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感悟人類與海洋之間的密切關係,體會本段中的擬人手法的運用,卻忽視了這兩句話中,還存在“正反對比”的説明方法,及“但是”這個詞在這兩句話中所起到的作用-------轉折連接。教學中,我沒能及時抓住這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讓學生學習這種方法進行仿寫。而在讓學生看圖片感受大海給人類帶來可怕的災難時,我又忽視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注環保”這方面人文思想的教育。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刻地體會到在分析把握教材時,不但要重視文本內容的把握,人文內涵的領悟,思想情感的教育和人格精神的培養。但也要重視語文形式的理解、運用的訓練,將語言形式與語言內容溶為一體,一箭雙鵰,做到“工具”共“人文”一色。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8

通過反思我認識到對於課堂教學目標中的不足和缺陷:我確定的目標太低,以及缺乏足夠的發展意識。我潛意識中還只是停留在一、二年級只要會讀詞,讀通課文的要求上。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這遠遠是不夠的。三年級學生還更需要的是培養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而我卻一直都擔心學生答不上來,從而沒有設定專門為培養概括和思維能力為目標的環節。大家説得對,如果我一直都不敢提、不敢教,這些學生到了六年級還是不會。所以,通過這個課我認識到,定目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定準確目標,要努力的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情況來確定目標。

我再仔細地反省了一下,我會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對學生的瞭解還不夠,不清楚三年級已經有了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基礎。其次還有自身的語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種引人入勝的,想要把所有內容一字不落聽進耳朵、記在心裏的力量。最後是我自己還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學生快快樂樂地學習”的位置上,還沒有意識到“老師應該有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向更高的難度挑戰的精神。”

面對教學中存在的這麼多問題,在座的聽課老師能讓我及時發現問題關鍵所在,是我今後進步的前提。以後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教學和學生上,也會找對教學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也希望各位老師在以後能給我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以此使我得到更大的進步。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9

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本着“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我着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課教學有兩個特點:

1、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於“學”,服務於“學”。我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把教材劃為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

2、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擴展閲讀後,教師説:“多麼了不起的中國人啊!同學們,作為一個驕傲、自豪的中國人,你心中未來的世界是怎樣的呢?同學們昨天在家裏已經用自己的畫筆描繪了未來的世界,現在,就請你進入留言版,用文字把它介紹給大家吧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阿德的夢”這篇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課文,得到了應有的昇華。在教學中能結合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創造愉悦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溝通、合作交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人格得到真實的再現。此外,我也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加強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繫,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10

一、以物激趣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國小一年級語文《大熊貓》教學反思。

在導入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本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國小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於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鬆,真是其樂融融。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隻又一隻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11

《埃及的金字塔》課文的開始出示埃及金字塔圖片及文中第一節中的“角錐形、巍然屹立、傲對碧空”等詞語,讓學生用上這些詞介紹金字塔。之後,圍繞第一課時學生提的四個問題(金字塔有什麼用途?金字塔的外形有何獨特之處?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金字塔為什麼舉世聞名?)展開教學。對於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快從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相機出示了古埃及王朝法老們建造金字塔的資料。解決第二個問題時,重點引導學生閲讀了第三自然段,感受了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偉、結構的精巧,並學習了舉例子、作比較、列數據等説明方法。在解決金字塔如何建造這個問題時,學生從文中描述瞭解了古埃及人民運石頭、壘石頭的方法後,我用圖文展示了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過程,然後讓學生談感受。

學生體會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聰明。之後,我讓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謎方面的資料。可能是上課學生比較拘謹,舉手的人很少。之後,我多媒體出示了這方面的文字資料。之後,再讓學生談感受,學生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祕。這時,鈴聲已響了,最後一個問題沒有解決。下午,放心班時,我點評了學生在課上的表現。之後,我讓學生回答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金字塔為什麼舉世聞名?”。不是非常正式嚴厲的上課,學生比較放得開,有的説:“金字塔舉世聞名是因為它的外形宏偉,結構精巧。”有的説:“因為金字塔歷史悠久,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有的説:“因為金字塔建造工程非常浩大,凝聚了許多勤勞聰明的古埃及人民的血汗與智慧。”有的説:“因為金字塔有許多的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以為他們能説出個一、二點已經不錯了,不想學生説了這麼多。

看來,課堂上學生雖然舉手的人較少,但他們在認真地讀,認真地聽,認真地思,認真地悟,埃及的金字塔給它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禁想:如果這最後一個問題能在課堂上解決,那整堂課就比較完整了。但隨後一想,又釋然了,只要學生能感受到,能理解,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就無所謂遺憾了。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12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通過學習,讓同學們認識到母愛的無私,由於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多,父母親都把自個的兒子當成寶,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無私的愛,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愛、母愛的同時,卻忽略了自己也該回報一下父母親,這是課文的重點。

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自個反覆默讀課文,仔細體會到小彼得的媽媽的賬單上是0芬尼,藴含着媽媽對小彼得的無私的愛。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也談談自己媽媽對自己的愛,孩子們的興致很高。有的説:“我的鞋子壞了,是媽媽帶我去買。”有的説:“我發燒了,是媽媽帶我去吊針。”還有的説:“下雨了,是媽媽給我送來了雨衣。”……後來,我又問:“你為媽媽做過什麼?”課堂裏出現了短暫的沉默,過一會兒,有幾雙小手舉起來了,有的説:媽媽下班回來,我替她拿拖鞋。有的説:我幫媽媽按摩。……幾個同學説完後,課堂又出現了沉默,看着同學們低下頭的樣子,我知道他們在思考、在慚愧……後來,我笑着對孩子們説:“沒關係,今天回去後再好好幫媽媽做一些事,要以實際行動來幫媽媽做事,反對只説空話。做個懂事的孩子,好不好?”大家都説:“好”最後課堂在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中結束。

我認為自己在上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觸發了學生的情感,讓情感成了溝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紐帶,引導他們朝着真、善、美的領域去發展,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我們的遠古祖先反思總結 篇13

《一面五星紅旗》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寫的是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旅遊遇到危險時寧願忍受寒冷和飢餓,也不肯用國旗換麪包,最後暈倒在地,贏得外國友人的尊重和友情的故事。對三年級學生來説,課文篇幅較長,思想性也比較強,對於學習用外在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方法,更是不好把握。

閲讀課要主線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幾根“筋”而沒有血肉。首先是選好幾個點,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體驗、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深入閲讀文本,在語言、思維、情感、認識等多方面得到發展。本課我抓住究竟是“我”的哪些行為打動了老闆?這一問題,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4到10自然段,找到一句最能打動老闆的寫“我”的動作的句子。然後交流,重點研讀這個句子,以“趔趔趄趄地走”為切入點進行教學,找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結合的這個點。再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課文中還有像這樣的用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我對五星紅旗的熱愛的句子,請同學們劃一劃,同桌兩人交流交流。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挑選一個句子進行重點研究,按照我們剛才的學習方法,抓住“我”的動作、神態進行研究。一節課的兩個的“點”,如果教法相同,難免讓人有重複之感。因文而異,採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pn0jn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