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

一、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讀中感悟。在此環節中注重了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薰陶。(如、這篇課文圍繞“愛”的主線演繹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媽媽把雨衣遞給託利亞,託利亞又把雨衣遞給了薩沙,這件雨衣就是一份關愛。也正是這份愛,喚醒了五歲的薩沙心底的愛,他不僅感受到了被愛的幸福,更感受到了施愛的美好,因此有了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薩沙也因為有愛而變得勇敢、強大。)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精選19篇)

二、本課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感悟文中對薔薇描寫的作用,以及薩沙的三個問句,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更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我在課堂引導學生認真、反覆、有選擇的重讀、精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不懂的做記號,能理解的作旁批,用心體會,在體會中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2

本文敍述了薩沙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把爸爸、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通過對媽媽兩句話的研讀和對小薩沙保護薔薇花的舉動的體會,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自強、自信的可貴品質。

我在講這節課的時候是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自信、堅強和自豪的語氣説的讀薩沙説的這句話。這句話是文章的題眼。我先從文中描寫的兩處薔薇花入手,讓學生分別體會雨前、雨後的薔薇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雨前的薔薇花特別漂亮,雨後的薔薇花顯的特別嬌嫩。文中這兩處對薔薇花的描寫是為文中薩沙説的話做鋪墊。我就藉此引導孩子在文中找出薩沙所説的話。然後進行指導讀出當時薩沙的心情。最後進行情境的昇華。這節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效果還不錯。特別是孩子們課堂上善於思考的積極性很高。這一點我很為孩子們驕傲。但也有很多瑕疵。比如:課文中的三個問號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薩沙和媽媽的話,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在生活中我們付諸於我們的實際行動,要在生活中做強者、保護弱者的意識引導的不夠深入。

最後,我告訴孩子們,薩沙的行為看似簡單,卻表達了一個孩子強烈的自尊,而這份自尊也將成為他成長中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做一個強大的人,不一定非要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你學會關心弱者,愛護弱小,並能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自己的尊嚴,並努力的維護這種尊嚴,那麼你就是強大的。

講完這節課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我不是最弱小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3

這篇課文的課題是薩沙帶着自信、堅強和自豪説的一句話,也是激勵每一個孩子挺起腰板自豪的説出的一句話。課文中的三個問句都是薩沙的問話,要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通過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明白“應該保護比自己弱小的這一道理。

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讀中感悟,讀中體驗,並重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以培養學生保護弱小的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弄明白文章所寫的事情。在學生了解本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重點內容,使學生在讀書中對課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其次重視引導學生讀好薩沙和媽媽的話,通過學生不斷深入地朗讀,不僅培養了語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回想課堂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課文要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應該保護更弱小的人。”這個道理,因此如果設計交流“你是如何保護弱小”的例子,這一點會使學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將好的道德習慣延伸下去。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4

學生在學習過程,通過自己動手,用手摸物體的邊線一週,用筆描樹葉和圖形的輪廓,測量周長等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與測量方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繫起來,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真切的感受周長。同時,在體驗之後動腦提煉周長的含義:選擇一個圖形,比較快地測量出它的周長;測量老師的腰圍時,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後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藉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上,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實現了對周長的深入建構。

課堂上,生動有趣的探索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愉悦的人文體驗;開放寬鬆的課堂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人文尊嚴;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可以培養學生民主的人文作風;標準嚴密的知識表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人文精神;課堂生活的親生經歷,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圓的知識呢?”“究竟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誰能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請你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究竟圓周長與直徑存在着怎樣的關係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要求圓周長,只要知道什麼就可以了?請舉例證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過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實體現。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5

這是一篇充滿科學性、知識性、情趣盎然的説明文,文章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而美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歎和心中無比自豪與喜悦的感情。課文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探索、瞭解的興趣。因此,我就從激趣入手,利用學生們求知的好奇心,採用探索、尋奇的方式,逐步揭開雅魯藏布大峽谷神祕的面紗。

這節課教完了,我覺得有遺憾的地方,如:本節課在聯繫上下文推想文中重點詞語的內涵上體現的較弱,如果能進一步加強詞語的理解,對學生深入體會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進作用,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基礎語言;在補充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資料上比較有限,課堂上對文章內容的相應擴展和延伸,會更好的幫助學生體會其神奇與壯麗,並且使得課文的知識量也有一定的擴充,更能激發學生課下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進一步探索和學習,將課堂進行無限的延伸。

今後教學中我會從這些不足之處進一步摸索求進,找到與孩子們共創造的愉快課堂。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6

這一過程的設計突出的特點是: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環節設計滲透情感,積極實踐“大語文”觀。開頭的歌曲導入,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師生的朗讀,與文章形成一個整體,加強學生的感悟。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鍛鍊。

運用朗讀複述、合作探究閲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繫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3.問題的設計緊湊,扣住主題。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中,要適時點撥。在第二課時探究人物的環節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緊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滲透。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發揮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缺點:

1.複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對人物的性格和心裏的把握不準確。

3.由於生活閲歷和閲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會因為“我”的夥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麼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7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紅和“燒着”了整個天空後顏色之“變”:一會兒紅通通,一會兒金燦燦,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白,一會兒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等等,還有叫不出名的顏色;之後是寫火燒雲形狀之“變”:一匹頭南尾西跪着的馬只兩三秒鐘便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卻不見了。看的人正在找馬的尾巴,馬又變模糊了,來了一條大狗,後面跟着好幾條小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都不見了。

又來了一頭大獅子,一轉眼就變了,再也找不着了。採取不同方式的讀,加入圖片讓學生欣賞,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8

在學完《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後,我問孩子們:“你喜歡誰?為什麼?”教室裏一陣七嘴八舌之後,小手高高舉起來了:

何博文説:我喜歡小棗樹,小棗樹聽了小柳樹挖苦她難看,她一句話都沒説,也沒有反過來去挖苦小柳樹,他對朋友這麼寬容,讓我覺得小棗樹並不難看。

逯子琪:小棗樹在最美麗的時候也不取笑小柳樹不結果,她有一顆寬容別人的心,小棗樹在我眼裏很美。

少康:對!我也喜歡小棗樹,她在自己最美麗的時候,不得意忘形,還説出小柳樹的許多長處來安慰小柳樹。

聽了孩子們的回答,我不禁暗暗欣喜,因為這節課在我的設計下進行的非常順利,孩子們正好説出了我要對他們進行的思想教育。正在我鬆了一口氣,打算結束這堂課時,“老師,我喜歡小柳樹,我覺得她很美。”教室裏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句,我始料未及,是不理睬他,繞開他的問題,繼續按我的設計教學嗎?稍微遲疑後,我決定改變教學設計,讓這個孩子談談自己的看法。因為我覺得,課堂應該是允許學生質疑和發表不同觀點的地方,學生思想碰撞後得出的認識,可能比按部就班地由教師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收益要好得多。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9

針對本文敍事性強、含義深刻的特點,我從文本整體出發,通過“我”的作畫態度,同學們的心理轉變,老師的言行動作這三大板塊整合實施。逐步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學會老老實實,學會用事實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學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本節課,我根據中年級閲讀要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查字典,結合情境體會詞句含義。如我抓住“嚴肅、審視、和顏悦色”等詞和父親、老師的話理解課文內容。

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講解與朗讀的關係。講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推評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因而在朗讀方面,我側重了多種方式的讀,自讀、練讀、指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浸染在語言中,逐步進入一種言語情境,撩起他們的悟性與靈性。再通過有滋有味的説,讀體現以讀代講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而達到了與文本的交互達意,達到了“與我為文”的境界。

在隨文理解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心裏是怎麼想的?”“老師在思考什麼?”和“如果你是嘲笑同學中的人,你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呢?”適當拓展文本,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真切感悟,如身臨其境。通過表情表演對比,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讓學生對文本的領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讀、想、練、評等教學手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並引導學生用不同別人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感悟文本的精神內涵,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0

缺點:儘管我也在盡我最大的努力,爭取做到至臻至善。但總有那麼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有時對多媒體的運用,時機掌握不好;或運用的不太合理;有時對問題的設計針對性不強;對學生的思維束縛的太死;教學方法運用的欠妥等。改進建議:1、從“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着眼與學生未來的發展。

2、多與同行們探討、研究,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3、抱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只要我努力就會走向成功。

4、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5、引進生活的“活水”,隨時給自己注入教育、教學的新鮮血液。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1

在今後的教學教研中,本人會繼續努力學習,堅持閲讀,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努力找準自己的優缺點,充分挖掘自身的智慧與潛能,力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語文課堂,從而擁有獨特的教學個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每一次比賽,每一次教學研討課,都牽涉到諸多的學校、老師以及學生。因此,每一堂公開課,要考慮到其影響性。教師公開課,面對的羣體既有每日時光像金子一般寶貴的學生,也有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活動的教師。因為對語文共同的熱愛,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語文教學活動。所以,在公開課中一定要有能啟發聽課教師的思索的地方。

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從開課的兩首詞《蘇幕遮》、《雨霖玲》,到臨近結尾的《再別康橋》的引用,意在引導學生愛上宋詞與積累送別詩詞,培養學生對中國古詩文的熱愛,這都是對文本組合的一種探索,供大家思考與商討。在本節課裏,在引用一些古詩文及現代詩時,可以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對於引用文本的喜歡,並且能將引用的文本內化,運用到自己的練筆當中,收效不錯。葉聖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人認為,語文教材是一扇窗户,一扇門。通過這扇窗户,我們要引導學生看到更高遠深邃的天空;通過這扇門,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出門去,真正走到語文的廣闊天地裏去。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語文課本這個“重要例子”。在我們建構大語文觀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如何去“微觀”語文。這也將是本人以後教學上努力的方向。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2

想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課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點發揮想象,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昇華.在教學第一小節時,讓學生髮揮想象在紅紅的太陽下小樹有什麼感覺 會説些什麼呢讓學生彷彿自己就是那太陽下的小樹,學生展開了自己的想象,體會小樹有了太陽以後再也不覺得冷,而是感覺非常的暖活,這樣的想象讓學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體會小樹在陽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樹內心的開心.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衝動.我抓住時機,通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的願望説出來,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體驗在學生寫話中昇華.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3

在教授此文時,我也是把這樣的理解傳達給學生的,喚起學生的樂趣,呈現出魯迅另一個温情的形象。本文主要是兩個部分,“百草園”有樂,“三味書屋”有味。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是的語句進行賞析,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薰陶,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體會童真童趣以他們獨有的眼光去體會魯迅筆下的孩童世界,而不是一一羅列總共寫了哪些景物、事情,把優美的文字用枯燥的講解去分析支解,而忽略了文字裏藴含的最美好的情。通過品讀學生感興趣的語句,就可以兩者兼顧,既可以把寫得好的妙處落實,又可以喚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私塾中老師和學生讀書這一段,學生一品一讀,搖頭晃腦的就特別的有意思,學生也讀得很有趣味。

教完此課後,我佈置學生寫週記就是寫有關學了這一課的體會,並且寫出自己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要模仿課文的樣式來寫。從學生的週記中,發現很多學生都從魯迅的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並用文字流暢的表達出了自己的童真童趣。

但是此課也有很多遺憾之處。比如沒有能兼顧到對學習不怎麼積極的同學,一味的強調舉手搶答,對那此沒有舉手的學生很少去關注他們。即使有問到,學生沒有心來聽課,往往也只是以“不知道”或者“不懂”、“沒有” 來回答,面對這樣的情景,心裏往往覺得趕時間自己也沒有很好的去引導他們深入的來解讀課文。在做筆記上,往往也很兼顧得到了。有時候覺得自己説的還是太多了,沒有能夠完全放手去讓學生説,沒有讓學生髮揮到淋漓盡致,沒有讓學生髮儘量説出他們自己想説的話!

做為一名沒有什麼經驗的老師,在備課中還會經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很難抓到重難點,看到教參裏面有什麼就什麼都想講,生怕考試會考到,所以備課的時候備得很全,導致上課講得也很多,學生説的就特別少!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4

學習這一課,我的第一個問題是:説説你所知道的愛情名言。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課堂也異常的活躍: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身無綵鳳又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學生張口就來,其敏捷的程度,讓我始料不及,其一吐為快的輕鬆,讓我暗自慶幸:這個問題問得真是及時啊!在以往,這些個詩句,他們總是“欲説還羞”,但今天卻是自信從容,更少不了幾分表達的輕鬆和愉悦。

1.愛情的真諦由朦朧到明晰。

其實,對於這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他們雖有着對愛情的嚮往和最初的萌動,但是他們對愛情的真諦卻是一片模糊。與其讓他們霧裏看花,不如幫他們撥雲見日,這樣更有利於引導他們早日樹立起正確的愛情觀,更有利於他們理智的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認識自己的情感,少走彎路,甚至是上當受騙。明智之舉啊!

2.美好的愛情暢想。

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愛情觀,並暢想自己的愛情。大家都很踴躍,甚至連最不愛説話的鄭小東也發言了:愛情是神聖和偉大的,我們要好好的珍惜它,不要過早的去採摘它,只有耐心等待它的成熟,才能品嚐它的甜美。姚雲霄認為,愛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一種付出``````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能感覺到,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對於愛情,又多了一些成熟和理智,更增添了對愛情的神聖感和美感。我想,這也是編者的願望之一吧!

3.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空洞説教。

對於教材所選的課文,我想,學生們更想學更興趣的是那些貼近他們生活的,能讓他們產生共鳴的,能幫助他們解決苦惱或是煩悶的,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能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益和感化的課文,而不是講大道理,空洞的説教讓人逆反,《致女兒的信》正是這樣的一碗心靈雞湯,它有着醇香的美味,而又沁人心脾。真希望這樣的課文越多越好啊!這是教者的心願,更是學者的心意!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5

《青山不老》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植樹造林,綠化山野,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額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課文層次井然,內容清晰。先描寫院子外面綠意濃濃的山林景觀,展示了一副改造山林、美化家園的喜人畫卷。接着作者從兩方面補充介紹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狀況。最後以作者自身的心靈感觸提升全文,點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閲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以“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經創造了這塊綠洲”統領整個教學過程,先讓學生想象作者在説這句話時的語氣、心情會怎樣?再找找出體現老人年紀的語句,想象老人的形象。學生通過讀句子想象,一個飽經風霜、臉上刻滿歲月痕跡、手上長滿老繭的晉西北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接着我讓學生找找如此年邁的老人創造了什麼樣的奇蹟。通過找句子、想象畫面、談體會,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八旬老人創造的奇蹟令人敬佩。然後馬上組織學生找一找老人再怎樣的環境中創造出了這片奇蹟。在交流中插入晉西北的資料,讓學生想象老人植樹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學生再一次被老人的綠化山林、造福後代的執着精神所震撼。此時再讀“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對面這個手端一杆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造了這塊綠洲”時,學生充滿了對老人的敬重之情。因為這個教學環節比較深入,因此學生對作者為什麼説“青山永遠不會老的”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最後以小練筆“如果為老人塑造了一座銅像,你站在銅像前想對老人説些什麼心裏話”結課,學生在寫話中再次感悟老人和青山一樣偉大的精神。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6

在進行成長過程這一活動前,我佈置學生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回憶:你幾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幾個月會坐?幾個月會爬?幾個月會走?幾個月會説話?幾歲可以自己吃飯?幾歲上幼兒園?幾歲上一年級?還有你成長中各個階段發生的有趣的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把自己的照片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為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通過交流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在學生由衷的發出內心感慨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僅僅只是屬於我們自己嗎?通過孩子們的交流彙報他們體會到從初生時的嗷嗷啼哭,到張開小嘴牙牙學語,從歪歪扭扭的小腳印,到成為一名國小生,其中凝聚了家人多少的關愛與付出。他們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凝結着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載着許多人的愛和期望,懂得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心懷感恩。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7

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聲母。啟發孩子們自己編兒歌,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領唱”變成了“伴奏”,把舞台讓給了學生。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節課也暴露了諸多的問題。透過問題,引起我的思考是:

對 發音的訓練強化的不夠,教師光範讀還不行,還要注意領讀,要體現由領到放的過程。學習漢語拼音主要是培養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 字,糾正方音。很多孩子認識聲母bpmf,但是他們不知道發音要領,有很多學生髮音還不夠準確。例如聲母的bp的發音都應該是又輕又短,而許多孩子發音又 重又長,這是不正確的,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但是學生的練習發音給的時間也少。只注重可個別同學,對全體照顧的不夠。當然這節課在聲母與韻母拼讀上還 有問題。對學生來講,這個階段的拼讀只是剛接觸,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根據組合的音節,進行拼讀訓練要強化。從課堂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拼讀有難度,教師沒 有注意傾聽學生的發音,有的學生沒有讀準,老師沒有及時的發現,對於難拼的教師也沒有反覆的強調,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8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決定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同學們讀課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們一定還有許多不同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比如説:劃重點詞句,畫畫等!接下來就請你們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自已學習第二自然段!”“老師,我是用劃重點詞語的方法來學習的。我找到了‘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些句子來説明趙州橋的結構。”“嗯,你找得真不錯!還有同學用了別的方法嗎?”“老師,我用了畫圖的方法。”“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吧!”“嗯,你畫的趙州橋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你不把這四個小橋洞畫在一起呢?”“那樣看起來就不舒服了!”“哦,原來趙州橋在設計時還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那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對稱的物品呢?”“蝴蝶!”“不錯!”“天平秤!”“你真聰明!”“人!”“對!我們生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稱的物品,希望我們同學以後能夠多留心地來觀察它們!”(至於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樣的作用,這些內容書上都寫得較為清楚,所以我沒有花大力氣去講,只作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請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作一個評價。學生的評價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僅僅指橋嗎?”“我覺得設計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為什麼呢?”“因為以前沒有卡車、挖土機這些機器幫助,全都是靠當時的勞動人民自己的雙手來建造的!”“嗯,聽了你的介紹之後老師也十分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老師,我覺得古代的人很偉大也很聰明!”“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這時全班都有了共鳴,師生共同來探討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悠久的文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種學習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方法,從課本當中去感悟更多,這才是最重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反思總結 篇19

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以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語言精練,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給讀者帶來很大的震撼力。

因為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如: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然後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幾件事?學生讀書的興趣很濃,交流時的氣氛也比較好。

其次,重視朗讀和讀後感受,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感悟過程。如在學習第二個故事時,我讓學生細讀觸發點——只見母親輕輕地對護士説:“不要緊,再來一次!”找得很準,並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地擴散深入開來:數數媽媽説的話,幾個字,簡簡單單。請你深入到這個故事中,再去讀一讀、品一品,你還會覺得簡單嗎?“不要緊,再來一次”對這位剛參加實習的護士來説這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七個字嗎?普普通通的一位母親,她為什麼能有如此不簡單的舉動,説出如此不簡單的話呢?請聯繫下文再去體會。學生通過讀書體會到:透過母親“平靜的眼神”和“輕輕的話語”,可見母親把那位護士當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勵她,支持她,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女兒在將來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勵。在這樣有層次的導學中,學生深層次地感受、理解課文的語言文字,促進思維發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重課堂資源的整合,如始終將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貫穿導課、品讀、結課,同時又引入了中國台灣作家羅蘭的話,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做到了拓展與文本的緊密結合。

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真正增加語文知識的含量為目標來教學,這樣才能教學得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標籤: 弱小 反思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lmjp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