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文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中讀出想象來,不能講的太多,很多詞語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從文中讀出想象來,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情感,對閲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這篇課文很長,如何在一節課內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首先我讓同學們運用以前所學的閲讀方法進行快速地閲讀,迅速地捕捉文中所傳遞的信息。

第二、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既做到以學為主,也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第三、精心處理教材,緊扣文章主線展開教學,教學線路清晰,重點突出。

這堂課,在教學過程中我總覺得老師的話語,説得有些過多,擠兑了學生學習的時間,但是使學生對閲讀的認識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對閲讀的熱愛之情。所以我覺得這些時間花的也是值得的

學了這篇文章,學生受益無窮。裏面的好詞佳句數不勝數,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如別出心裁,如痴如醉,嘔心瀝血,如飢似渴等……文中用了大量比喻,描寫生動具體,寫的很真實。文中還有一句莎士比亞的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作者還提了建議,閲讀不僅可以擴大我們的想象力,還能讓我們得到充分的知識和智慧。讀了這篇文章學生明白了:作文要別出心裁,落筆要有與眾不同的“鮮味”,作文要寫真情實感, 也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真正打動人心的應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我相信,學了這篇文章後,學生不僅會愛上讀書,而且也學會了許多寫作方法。

上完這篇課文,我更深切地體會到:要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一定要讓學生喜歡閲讀,並倡導閲讀的氛圍,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將在愛上閲讀的同時提升。同時我們老師平時也要多讀書,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一定會幸福一生!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閲讀課文,課文很長,如何在一節課內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

我想首先得讓同學們運用以前所學的閲讀方法進行快速地閲讀,迅速地捕捉文中所傳遞的信息。

第二、應該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既做到以學為主,也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第三、精心處理教材,緊扣文章主線展開教學,教學線路清晰,重點突出。

這堂課,開篇與結束緊密相連,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給人一氣呵成,渾然一體之感。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大段的老師的話語,看似説得有些過多,擠兑了學生學習的時間,但是使學生對閲讀的認識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對閲讀的熱愛之情。所以我覺得這些時間花的也是值得的。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3

《我的“長生果”》一課, 是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本中讀出想象來。不能講得太多,詞語不用我去解釋,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書也應該少而精。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本中讀出想象來。教學中使學生懂得了讀書與作文的關係,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閲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通過重點段的閲讀,讓學生明白:作文,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作文,要寫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鑑後要進行嘔心力血的創造,才能夠打動人心,獲得成功。

本節課,我沒有講得太多,詞語沒用我去解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書也少而精。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閲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正是作者在書裏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他們的課堂上,熱烈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他們主動的學習,自覺地學習,才不甘落後,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學習就成了他們的需要,成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活動,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在後來的習作練習中,學生能學以至用,習作時能夠把握住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寫真實的事情,而不象以前那樣自己去編故事,同時還能在打好底稿後進行認真的修改。現在,班裏愛看書的同學增加了,讀書以形成了風氣,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感到很欣慰。由此我認識到一篇好的課文,一節好的課,對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每一位老師必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4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文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在文中讀出想象來,不能講的太多,詞語不用我去解釋,要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從文中讀出想象來,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情感,對閲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 本節課,我沒有講的太多,詞語沒用我去解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理解,注重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對“書”的情感,在課堂上,我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在後來的習作練習中,學生能學以至用,習作時能夠把握住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寫真實的事情,而不象以前那樣自己去編故事,同時我認識到一篇好的課文,一節好的課對學生來説很重要,每一位老師必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本文的重點除了 “讀” 還有“寫”。作者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與寫作的經歷。就在讀寫的實踐中,他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係和寫作方法:作文,首先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也要有些“鮮味”才好;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造,作文要寫真情實感。

每當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時,我都要求學生去查字典,查本課的生字,包括它的正確讀音,包括能用生字組詞,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同時在這這節課中,我還要求他們自己去查找成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意思,還要能聯繫上下文理來解這些成語,同時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閲讀的熱愛,並適時地引導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實際來談體會,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領會正是作者在書裏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悦。並要求學生要將作者葉文玲所領悟到的寫作要領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我沒有講得太多,詞語沒用我去解釋,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書也少而精。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閲讀的熱愛,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正是作者在書裏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他們的課堂上,熱烈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他們主動的學習,自覺地學習,才不甘落後,學生做了學習的主人,學習就成了他們的需要,成了他們體驗成功的活動,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發現在後來的習作練習中,學生能學以至用,習作時能夠把握住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寫真實的事情,而不象以前那樣自己去編故事,同時還能在打好底稿後進行認真的修改。現在,班裏愛看書的同學增加了,讀書以形成了風氣,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感到很欣慰。由此我認識到一篇好的課文,一節好的課,對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每一位老師必須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6

《我的“長生果”》一課,是一篇拓展閲讀課文,教學重在使學生懂得了讀書與作文的關係,通過重點段的閲讀,讓學生明白:一個是要構思新穎,別出心裁;一個是要有真情實感,在模仿借鑑後要進行嘔心力血的創造,才能夠打動人心,獲得成功。 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為本,讀中思考,讀中領悟。文本中沒有難理解的句子,但成語教多,有些還是很常用的,但我們這裏的孩子,學習主動性不強,總是依賴老師,經常都要老師督促才去查詞典。這節課,我除了引導他們理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外,基本放手讓學生自讀。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沒有講得太多,其他的詞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注意引導學生結合重點段體會作者對書的情感,對閲讀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聯繫自己平時的實際來談體會,把酷愛讀書這種情感貫穿始終,領會正是作者在書裏如飢似渴地汲取營養,才不斷地成長起來,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時光時才感到那樣的愉悦。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他們的課堂上,熱烈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時,他們才會主動的學習,自覺地學習,才是真正學會學習。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7

經過再三斟酌,我選擇了《都市精靈》一文作為開課內容。這是一篇隨筆,揭示了現代都市連鳥雀都不常見的現實,倡導“善待自然,優化自然環境”的理念。這個理念説起來簡單,可真正讓一個認知水平還尚淺的國中生,從內心去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去貫徹它,可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畢竟語文課的學習還要考慮到人文性。怎樣把課上出新意、上得讓學生學有所獲?這個問題一直困擾在我心頭。

我又一次翻開了《新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要“注重情感體驗”。讀到這裏,突然間我似乎捕捉到了一點靈感。對啊,我能否嘗試從情感體驗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的心,體會作者的用意呢?我何不嘗試以此作為構建本節課教學思路的依據呢?

於是,我設置了“文章寫了哪些城市的哪些動物?——作者對這些動物流露了怎樣的情感?——作者為什麼會動情,哪些畫面生動、精彩?談感受。作者滿懷激情地描寫對比鮮明的畫面,想呼籲的是什麼?能不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體會。”進而 “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的主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怎樣來體會感情和作者的觀點呢?讓學生精讀、品味。具體的做法是:抓重點詞句段,談畫面生動在哪,談內心的感受。對觀點的提煉,設想從議論抒情段落中捕捉信息、把握大意,並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語文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這堂課最為精彩的,我想是結尾。這篇文章主要是表達一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優化生活環境質量的願望,其實也是對人類的一種呼籲、警示,以引起人們的思考,發現問題後我們要反思今後應怎麼做。為此我精心設計了一個“為綠色奧運獻計獻策”的環節,展示圖標,讓大家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讓綠色理念深入人心,引導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也正是對文章主題是深化和延伸。注重文本閲讀與體驗,使文本閲讀實在,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於聽寫讀説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拓展能迴歸文本。

課上完了,可也留給我一些想法。為何構思一度“難產”?對《新課程標準》,我究竟讀懂了多少?對新的理念,在每天的教學中我思考了多少,又運用了多少?新課程理念不是針對幾堂公開課的要求,應該滲透在常規教學中啊! 我常常會抱怨學生“啟而不發”,“頭腦簡單”,卻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教法是否恰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轉變觀念應該不是一件難事,關鍵是自己疏於反思啊!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8

11月2日下午,我在鎮中國小執教了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的最後一篇課文——《孫中山破陋習》。本來應該在第一時間寫出這一課教學的得與失,但因家庭瑣事所累,一直拖到了現在,倍感慚愧!

《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講述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小時候目睹姐姐被迫纏足所受的痛苦,因而在辛亥革命後,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全文共8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孫中山小時候很喜歡自己的活潑能幹的姐姐(已放在第一課時教學)。第二至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孫中山的母親受封建習俗的影響,強行給孫中山的姐姐纏足,他的姐姐從此失去了歡樂,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第八自然段寫辛亥革命後,擔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文章運用了對比手法,寫出了孫中山姐姐纏足前的活潑能幹,纏足時和纏足後肉體及心靈上的痛苦,字裏行間謳歌了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從小就具有凡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於反抗封建陋習的獨立人格,堅決與封建勢力作鬥爭的革命精神。

本文主要是寫孫中山與他媽媽之間的對話(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摯動人。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重點引領學生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讓學生想象姐姐當時承受的痛苦,以至於改變了姐姐活潑的個性。讓學生從姐姐的前後變化中體會封建陋習是多麼害人。另外,體會母親也是纏足陋習甚至更多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但他們像母親一樣對封建陋習盲從而無奈,而孫中山卻對封建陋習憎恨與抗爭,從對比中體會孫中山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大概過程如下:

複習時,先請學生就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聊聊孫中山的姐姐原來是個怎樣的女孩子,學生們都覺得他的姐姐既活潑又能幹。我也興奮地問學生:“有這樣的姐姐朝夕相伴,我們高不高興呀?”學生們都喊:“高興”,我卻話鋒一轉:“但好景往往不長。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到相關的語句,你可以用筆畫下來。”學生們靜靜地默讀課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後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疑問,我趁熱打鐵:“是什麼樣的一件事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文中尋找着答案,一致認為:是“纏足”讓姐姐發生了改變。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這段話:“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看見媽媽正在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姐姐痛苦極了,眼淚直往下流。”學生齊讀後,我問:“你知道姐姐纏足時的感受嗎?”“姐姐為什麼會痛苦地流淚呢?”引導學生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來體會姐姐所受,為學生講解:“同學們,藍線畫的是我們正常人的腳型圖。纏足時,要先把本來直的5個腳指頭折斷,藏在腳底下,再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把它們捆綁在一起,好長時間都不能拿下來,直到最後長成這樣的形狀。”説完,我走到一位女生桌前:“如果你就是姐姐,腳指頭這樣被折騰,痛嗎?”孩子難過地説:“痛!” “十指連心”呀!你能用聲音表現出這種痛苦嗎?”她讀得非常到位,另外幾個女孩子也讀得毫不遜色。

為了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纏足給姐姐造成的傷害,我又為他們出示了一組被纏過的腳的圖片,並請學生説了自己的感受。學生 們只説出了“這些腳很小。”“這些腳小得還沒有我們的手掌大呢!”這些感受。我補充道:“我們把這些小腳稱作“三寸金蓮”,相當於十釐米左右。是不是比同學們的腳小得多?封建社會,女孩到了四、五歲左右就要被纏足。為了使自己的腳不長大,她們有的在腳底下墊上錐子走路,有的墊上碎玻璃或者是打碎的碗片,有的甚至抓一些蟲子放在腳底,好讓自己的腳腐爛,不長肉。同學們,聽到這兒,你的感受又是什麼?”學生們聯繫自己以前受過的傷害,如手指被刀子割破、不小心被針刺了一下、手或腳不小心被玻璃劃破了等,進一步體會到了纏足給古代女子帶來的傷害之深。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的反應如何?”我又用這句話引出了孫中山母子的對話,問學生:“從孫中山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交流,學生們都體會到了孫中山的“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可是,他們是否也理解媽媽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語氣説:“奇怪!同是親人,弟弟是那麼的心疼姐姐,而媽媽卻還要堅持給姐姐纏足,難道媽媽就不心疼嗎?”很多學生都從“歎了口氣、我也知道、可、會被人家笑”等詞體會到了媽媽也很心疼,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我難過地説:“‘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正因如此,母親們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要讓她們纏足。孫中山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也知道纏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過這樣的痛苦。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媽媽的這種心情吧!”我相機指導他們分角色朗讀母子倆的對話,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

一段悲傷的音樂響起,我説:“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個故事深深地震憾,一個女孩子竟然失聲痛哭。我説:“纏足,帶走了姐姐燦爛如花的笑臉,也奪走了姐姐悦耳動聽的歌聲。正是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讓我們捧起書,齊讀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變給孫中山帶來的這份傷痛吧!”此刻,學生們怎會讀得不動情呢?

這是對課文二至七自然段的品讀。在教學中,我用了很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所體驗的情感,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了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通過朗讀,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瞭解到了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

在學生們齊讀完二至七自然段後,我直接出示了第8自然段的內容:“後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當了臨時大總統,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並進行了如下教學:

1、同學們,年幼的孫中山看到姐姐被纏足,心中充滿了對這一陋習的恨,就暗暗立下了廢除陋習的決心。長大後,他排除萬難,終於破除了這一陋習。讓我們帶着敬佩,一起讀段話!(生齊讀)

2、這個陋習只是害了孫中山的姐姐一個人嗎?(指生説)

3、“殘害了中國婦女上千年的封建陋習”呀,你終於被廢除了!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千千萬萬箇中國婦女聽到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 女同學讀!( 女生齊讀) 

4、如果沒有孫中山,我們在座的女同學也許已被纏足;如果沒有孫中山,你們的奶奶、媽媽,包括施老師也許早已纏足。感謝孫中山!(齊讀)

5、這就是(師指課題,生讀:孫中山破陋習)

現在,你還想怎樣讀這個課題?(指生讀課題,生讀出了孫中山破陋習的偉大與了不起。)

6、(屏顯孫中山雕像)同學們,他就是孫中山。他遇事獨立思考,不盲從,敢於反抗封建陋習,這種可貴的精神,一定會長留我們心間!此時此刻,面對孫中山爺爺的雕像,你最想對孫爺爺説些什麼呢? (音樂,交流)

7、同學們,孫中山爺爺破除的是已在中華民族存行了上千年的封建陋習。可是,就在我們當今社會,我們的身邊卻還有如此多的陋習在等着我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破除。(屏顯部分陋習)現在,你能當着孫中山爺爺的面表表決心嗎?(指生説)

8、作業

同學們,孫中山破陋習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心靈的震憾。課後,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破陋習的行列中來,大家説好嗎?

以上就是我對《孫中山破陋習》第二課時教學的簡單回顧。應該説,整節課的教學走的是一條情感的主線,因為只有學生入情了,才能悟情。雖然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並不是很差,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最遺憾的就是考慮到課堂的時間分配,一些應該讓學生展開説的環節,如“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這一環節真的只是被我以“環節”的形式匆匆走了一個過場,學生的説話慾望還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下面環節的教學。

一節課下來,有得有失,敬請聽課的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9

年、月、日的知識包含着許多規律,它雖然是天文知識,但與數學密不可分,並且其中奧妙無窮,學生十分感興趣,在教學時能夠引導學生從中發現許多規律。一開始學生認識年、月、日,自主尋找年、月、日之間的關係,都需要利用年曆,而年曆的構成、各月之間的聯繫、星期的循環等,在教材中體現較少,但這些知識對於學生繼續學習有很大幫忙,於是我設計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製作年曆。

1、“製作年曆”數學活動,學生受益多多

本課教學設計,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年月日知識,又進行了知識的拓寬,並與手工勞動、美術、語文(詩詞)等學科融合,讓學生在綜合化的學習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我也能製作年曆!)。由此可見,透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

2、數學活動的主旨首先是“數學”的,千萬不能偏離

在設計中,我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其中的“數學”的東西是不是太少了?因為它畢竟是數學課,而不是手工課或美術課。

為了手工和美術等的東西不佔用過多的課堂時間,首先,我把第一步“佈局設計”放在課前。課前,我就讓學生蒐集材料,透過討論交流,自主選取和確定年曆的主題。然後,我又大膽放手讓進行佈局設計,並把要畫的畫、要填寫的詩詞等進行先期處理。其次,對於第三步“完善加工”,有些同學課堂上來不及完成,我鼓勵他們在課後繼續不折不扣地高質量完成,還透過評比,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收穫,體驗製作的成功體驗。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數學”上來,以重點完成第二步“製作年曆”。具體如下:開始,我透過安排必須時間的複習,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也為下一步製作年曆打下了基礎。

在製作過程中,我注意採用“由扶到放”的教學策略,重點進行一月份和二月份的表格填寫。因為一月份是一年的開始,既要注意與上一年銜接好,又要注意如何把一個月的天數填到為星期為週期的表格中;二月份的既要注意與一月份的銜接,又要注意它是29天,而不是28天。

透過兩個月的填寫,學生會在其中逐步熟練,並會慢慢體會到一些規律性,以後的填寫就容易多了。以後,我開始由慢到快,但注意每月的月尾進行一次核對,以防發生連瑣性錯誤。

在填寫過程中,我總是注意讓學生不斷總結注意點,循序漸進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髮現規律性的東西。比如在一、二月份填寫完成後,讓學生總結注意點,在填寫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原先上下兩排的數字之間正好相差7;前一個月的最後一週剩餘了幾天,後一個月的第一週就要空出幾天,這才是正確的銜接;如果前一個月沒有剩餘的天數,是後一個月從第一格填寫起;我把一些重要的日子、爸爸媽媽和我的生日都用紅筆進行了標註,這樣看起來比較醒目明瞭……)

3、激發興趣,引導探究,使每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享受快樂

這堂課下課後,我把學生製作的年曆掛滿了教室,讓大家欣賞、交流和評比,又把這些好消息告訴家長,許多家長也很感興趣。一天,一個學生興沖沖地跑過來告訴我:“老師,我爸爸説,這天我家不買掛曆,説我的掛曆製作得夠水平,準備掛在客廳裏呢!”這對學生來説,但是最大最大的表揚和鼓勵了。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0

在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的教學目標較為明確,教學重、難點較為突出,教學過程較為流暢。

本課生字較多,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我採用了先指名讀再齊讀的方式,大部分學生能讀準字音。但也有少部分學生沒有掌握。讀生字的形式過於單一,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應當採用如“摘蘋果”等一些靈活多變、生動活潑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們識字的興趣。

朗讀課文的環節,我採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文中鞏固生字。但是,在讀通句子方面卻沒有落到實處。針對一些難句、長句,教師可以適當範讀,幫助學生克服難關。針對學生讀書容易加字、減字的普遍問題,可以採用設置障礙的方法。讓學生仔細聽老師讀,聽出老師故意加、減的字。既能調動學生認真聽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學生讀書不加、減字的好習慣。

由於時間把握不夠好,寫字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容易讀錯的字較多,書寫前應先指導學生反覆讀一讀,以鞏固讀音。寫前先要求學生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佔格位置。再讓學生書空、描紅、臨寫,教師相機指導評價,寫得好的及時表揚,沒寫好的及時糾正。本課重點指導“女”、“日”兩個偏旁的寫法。

另外,在課堂紀律的調控上,我還做得不夠。應當適當採用一些激勵手段來讓學生集中精力在課堂上。

最後,感謝教研員老師的悉心指導與關心。讓我對上好一堂課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1

在備《船長》這一課時,我被船長忠於職守、捨己為人的英雄行為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長正目光凝然、注視前方,臉上是那麼安詳平和,。試問天下蒼生,有誰,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與寧靜;能面對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捨生取義?這對於芸芸眾生來講,是望塵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聯想起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與這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是輪船沉沒,也是眾人爭相逃命,也是船長下令緊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責任在船長,因為是他的錯誤決策才造成了這一慘劇。而我們的哈爾威船長,自始至終,都是那麼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樣的好課文,怎能不精心引導學生去細細閲讀、細細品味,學會做人?那麼,如何讓學生也能深入文本,與我一樣有着深切的閲讀感受與體悟呢?怎樣才能讓學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語文課呢?

課前,我反覆讀了課文,閲讀教學參考資料,鑽研教材,還上網搜尋到了多篇教案。我想,在專業成長的過程中,借鑑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無可厚非。但感實踐下來,從模仿學習到靈活地運用乃至創造,這是一個比較艱辛的過程,特別是優秀的教學設計如何適合班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運用自如,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而真正做到“得法”,何其難也?其中對學科性質的認識是前提,對教學目標、教學流程的整體把握與靈活調控是關鍵,創設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智慧的有效、高效的活動是核心。這些説起來好像很容易,但是僅僅説説而已是無用的,最要緊的是落實在行動之中。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2

《竊讀記》是五年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我愛閲讀”,教育學生要熱愛閲讀,在閲讀中獲得知識,學會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竊讀記》生動、細緻地刻畫了竊讀的心理和樂趣,表達對讀書的喜愛和渴望。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大意,然後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作者竊讀感受的一個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慈味。”之後,圍繞這一個句子展開學習,如“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我的懼怕與快樂?”讓學生充分讀書,抓住文中極為傳神的動作和心理描述,讓學生充分體會作者對讀書的喜愛。再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加深理解。學生學得比較簡單。

但就像我上課經常出現的問題一樣:總是在計劃的課時之內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對於此類問題,在新課改後愈加明顯。我經常為此事煩惱,更是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自己覺得出現此現象,主要還是自己作為指導者,這個“導”的功底不夠,上課不能更好地發揮主導,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怎樣樣地做到收放自如,遊刃有餘,自己的潛力還不是很強,駕馭教材,駕馭課堂潛力有限。究其原因,還是自己的文化功底太薄,不能滿足新課程下的課堂要求。所以,沒辦法,只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3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先把課文中易錯字(讀音、字形)找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容易弄混的讀音和形近字,通過組詞,理解詞義加以區分,然後圍繞着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等方式解決掉,接着是檢查課文,針對學生讀錯或不熟練的句子加以指導和練習,並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

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和學生們開始了對文章的品讀。女孩兒烏塔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過直接描寫與對比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12歲的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事。這是一篇典型的寫人文章。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學時,我以“女孩兒烏塔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統領全文,學生勾畫有關的語句。在交流中,學生首先説道“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然後圍繞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交流。學生能抓住“麻利”一詞和烏塔自己穿衣體會出烏塔做事很熟練,從烏塔所説的話體會出她很有經驗,在學生説的基礎上,我幫孩子們總結出:這説明烏塔是一個獨立、成熟有經驗的孩子。接下來學生提到烏塔做事很有計劃,圍繞第五段展開交流,在這裏學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掙錢、查找書籍……”再次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成熟,並從最後一句體會到她的懂事。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刻,我補充指導了“一摞書”,也引導他們體會到了烏塔的性格。文中烏塔語言的描寫,學生只能説出她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不能更深的體會所説話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也能體現她的獨立,需要教師提點。在交流烏塔性格時,學生結合獨自遊歷歐洲也説出烏塔是一個勇敢的女孩。

最後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給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如何解讀文本,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4

《動物聚會》一課中,目的是:

1、 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並以此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勤於動腦,認真計算的好習慣。2.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其中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難點是加深學生對於“幾個幾”和乘法意義的理解。在一節四十分鐘的活動裏,有些知識學生掌握得比較好,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我的反思有如下:

1、呈現“動物聚會”的主題情境後,重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選擇信息、提出並能完整地描述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出數學問題是解決數學問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問題有自己的結構,它是由已知條件與求解目標兩個部分組成的,如“圖上有3根樹枝,每根樹枝上都停着3只小鳥,一共有幾隻小鳥來參加聚會”才是對“動物聚會”情境中隱含的一個數學問題的完整描述。本節課教師與學生在提出數學問題時,都忽視了描述數學問題的重要部分――已知條件。也許他們以為在描述情境問題時,已知條件可以省略,因為它在圖中是明擺着的。其實,提出數學問題的本質就是建立具體情境中一些已知數學信息與一個未知(可知)數學信息之間的對應關係,描述數學問題是揭示這個關係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數學問題意識的重要過程。

2、本節課在解決問題的教學環節中,還帶有“集體作業”的傾向,即一個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後,老師就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於是一個學生站起來接受挑戰,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補充,他們順利地把問題解決了,就以為全班同學都會了。蘇霍姆林斯基尖鋭地提出,這種“集體作業”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表面順利的假象,其實對於多數學生來説並沒有獲得獨立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比較好的做法是,對學生相繼提出的每一個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都讓其他學生接受挑戰,在草稿本上各自嘗試列式解答;最後再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反饋、訂正。

3、實踐活動是國小數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學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並與同伴説一説”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個實踐活動如果提前佈置,讓學生課前做些小調查,寫成一篇數學日記,再到課堂上進行彙報交流,可能學生受益的面會更大些,體會將更深刻些。

我以動物愛吃的食物引入,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這樣對於後面的學習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後我讓學生觀察畫面,發現圖畫中的信息,提出問題。學生都能很好地根據畫面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達到了重點中的其中一部分。學生提完問題後,我從學生的問題中抽出了例題“一共有幾隻小鳥?”板書,然後再引導學生説出解題的思路,列出乘法算式,在這裏,學生能説出乘法算式並説出為什麼要這樣列式,體會到了乘法的簡單應用,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這就輕而易舉地達到了本課的重點並突破了。新課標中要求學生不但要會解決問題還要會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想法,這一點在課堂活動中體現了,效果還是可以的。在整個課堂中,學生不但動了腦,還動了手,手眼腦協調,因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較高。掌握的知識也掌握的比較到位。

《我的長生果》教學反思 篇15

《一隻小鳥》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鳥兒》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是出自名匠冰心筆下,清新流暢,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散文。文章以愛為主旋律,歌頌了親情的偉大;批評了不成熟的兒童愛,因愛的方式不對,給鳥兒帶來了傷害;教育學生要愛護小鳥,愛護小動物。

這節課,我為學生營造了兩個教學情境:一是快樂情境,二是傷心情境。一開課,我就通過幾幅美麗的好景緻,把學生帶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內容中,點燃學生對這隻小鳥喜愛的火種,並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驗小鳥的快樂。如:抓住“探出頭來”的“探”字,讓學生想象小鳥還會看到哪些好景緻?通過“它的歌聲裏滿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時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傾聽一般”,問:你覺得小鳥這時會唱什麼歌呢?從歌聲中讓學生感受到小鳥的快樂。二是傷心情境。(小鳥被突如其來的彈子打傷了,兩隻老鳥如何搶救受傷的小鳥畫面)一天小鳥又像往常一樣飛到枝頭上,它正要發聲,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讓學生抓住小鳥的動作“跌”,抓住老鳥的動作“斜刺裏兩隻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理解“箭也似的”,體會到速度快、迅速,感受到老鳥的心情是焦急、傷心、難過……指名讀、示範讀、生再讀。通過這兩個情境的喜悲對比,一下子撥動了學生情感的琴絃,激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產生了對這隻小鳥的憐憫之情,理解到小孩子的行為是不對的。就是因為他們喜歡小鳥的方式不對,才造成了小鳥的悲劇,那兩隻老鳥又是何等的傷心與難過,並從中感悟到親情的偉大。學完課文後,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那隻小鳥後來怎樣了?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編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j7ee0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