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絕招教學反思(精選13篇)

絕招教學反思(精選13篇)

絕招教學反思 篇1

《絕招》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的是幾個小夥伴之間發生的趣事。講的是小柱子和小夥伴比本領,第一次輸了,感到很羞愧,於是他暗自練習絕招。結果,在他的努力下,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大家對他的絕招讚不絕口。這篇課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細緻刻畫的小柱子這個人物形象鮮活欲出,躍然紙上。可以説,他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學生都可以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強,不服輸。

絕招教學反思(精選13篇)

1.重點內容精讀,次要內容略讀,這是略讀課文主要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根據本組課文內容和本課“閲讀提示”,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其次,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裏質疑並互問互答,合作學習。接着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這樣的課堂既能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達到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2.故事很簡單,學生一讀就可以讀懂。我教學時把重難點放在小柱子是怎樣練習絕招的。通過想象,體會任何本領都是要通過勤學苦練的,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想象,並讓學生説説小柱子是怎樣勤學苦練的,大家相互補充。我發現部分學生的想象力還是比較豐富的,同學之間相互補充,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是很有幫助的。通過這樣的想象為他們的寫作打下了基礎。

絕招教學反思 篇2

1、自讀自悟: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點撥,組織下,運用自己感興趣,最擅長的學習方法進行充分的自主閲讀,自主學習,並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全班討論,互相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踐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享受了閲讀的樂趣;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感受深刻而豐富。

2、學法指導:

重點內容精讀,次要內容略讀,這是略讀課文主要的教學方法。因為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 的教學方法。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並作適當的引導。根據本組課文內容和本課“閲讀提示”,我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讀書時先想一想課文中講了幾個小夥伴,涉及了哪幾種絕招。建議學生動筆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其次,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裏質疑並互問互答,合作學習。接着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這樣的課堂既能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達到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絕招教學反思 篇3

《絕招》這篇課文敍述了幾個小夥伴之間的趣事。課文中,作者把小柱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可以這麼説,他代表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尊,好強,不服輸。所以,學生在閲讀課文時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

《絕招》這篇課文的內容相對來説比較淺顯易懂,無需老師的分析和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我在教學《絕招》時,大膽放手,只是充當學生的學習夥伴,為他們加油,給他們鼓勁,在適當的時候略加引導。

在深入研究《絕招》的課文內容和“閲讀提示”後,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和訓練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課文中一共敍述了幾個小夥伴,提到了哪幾種絕招。並且建議學生邊讀邊在文中畫出來,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後,在小組內互相提問與做答,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然後組織學生各抒己見,全班解決,如“小柱子為什麼要練絕招?他練了什麼絕招?為什麼小夥伴羨慕地豎起大拇指?”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又達到合作探究,互動學習的效果。

絕招教學反思 篇4

《買文具》一課是學生在三年級學過“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基礎上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

本課教學中我首先通過“買文具”的具體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題材中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不僅充分利用了學生原有知識、經驗這一寶貴的學習資源,而且表明了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然後將問題集中到用“豎式計算”,突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估商,再計算,將對估算意識的培養滲透在每個環節中;最後通過適當的練習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筆算技能。

一節課下來自認為很完美,認為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應該很好接受。結果在練習中發現錯誤百出:1、商的位置不對,尤其是商是兩位數的。2、當商是兩位數時,寫上十位上商後不知道跟除數相乘,直接寫一個跟被除數一樣的數。比如:“100除以10” ,應該讓學生學會從高位算起,前一位不夠除,就看前兩位,然後再進行計算。也就是十位上商1與除數相乘應得10,而有些同學直接寫出商10,與除數相乘得100。3、做“140除以20”這樣的題時,應是個位上7與20相乘得出140,而有的同學寫商的位置不對,把商寫在十位上,再把7與除數相乘得14,個位上的商又補上0。

絕招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教學了《金子》一課,覺得教學效果不錯。這篇課文是比較容易理解的,自己就沒有過多的去講解,而是敢於放手給學生,只是緊緊抓住幾個關鍵的詞語啟發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在種花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緊緊扣住“全部精力”來進行。 讓學生盡情放飛想象,體驗彼得為照顧花苗付出的全部精力。教學時,為了幫助他們理解“全部精力”,我出示了準備好的有關彼得辛勤勞作的填空,讓學生説一説,再補充些自己還想到彼得做了些什麼。説話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有的能按一天的順序描述彼得所付出的精力,有的按不同的氣候來描述,還有的按一年四季描述。在説話中,學生也巧妙地用上了在這之前積累的詞語,這樣一來,學生對於“全部精力”,把握得比較到位了。

絕招教學反思 篇6

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對課文內容把握好,課堂設計新穎,將科普文章講的通俗易懂,易於學生接受。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長文短教,重點突出,且點撥到位。

1.以央視欄目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也為下文學生歸納寫作內容、説明順序作了很好的引導。

2.能聯繫生活,適當開發資源,課堂容量大。

3.教師的專業功底紮實全面,語言簡潔到位,並不乏妙語,有自己比較鮮明的教學風格。

4.學生分組學習,合作探究,效率高,效果較好。

不足:

1.閲讀時間太短,應加強對課文的朗讀,重點句段的錘鍊不夠。

2.還應充分調動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3.若能有一定的影像、圖片資料作輔助,學生的興趣會更高,理解更清楚。

絕招教學反思 篇7

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是分數乘整數意義的擴展,記住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並不困難,但讓學生理解算理難度就比較大了。所以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是突出了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直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並能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

首先在複習中,我先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然後通過直觀演示,依次折出長方形紙條的1/2,再取1/2的1/4和3/4,並讓學生用乘法算式來表示這個過程,初步感受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用語言概括,初步滲透了無限的思想;然後讓學生猜想1/2×1/4=?由於學生已有了分數乘整數的基礎,所以不難猜出:1/2×1/4=1/8,接着就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藉助圖形語言,體會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分數乘分數為什麼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體驗到結果都相同,再借助教材中“討論”的問題,鼓勵學生討論算式與圖形之間的關係,通過類似幾道題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小結分數乘分數的方法。

教學中充分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推理等活動,通過例題的直觀操作,通過知識的遷移幫助學生理解了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初步掌握了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主動進行分析、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存在問題:

1.課上的很快,因此準備得有些匆忙,沒有做過多準備,使得在練習和摺紙驗證猜想的環節花去了很多無謂的時間,直接導致後面練習十分匆忙,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語言不夠精練,沒有很好調動學生,導致活動中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小。

3.討論1/2×1/4,1/2×3/4的結果這一環節處理的不好,現在想來是否可以直接出示算式,然後放手讓學生用不同方法去討論結果,再去猜想算法。

絕招教學反思 篇8

《綠葉的夢》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述的是作家葛翠琳對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憶。文章字裏行間都散發出大自然濃郁、清新的氣息。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豐富了,但接觸大自然的機會較少,所以他們渴望走進大自然、更多地瞭解大自然。教學中,我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調動生活體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去美美的閲讀,細細的品味。體會綠葉給作者童年帶來的歡樂,感受作家的情感,抒發自己對大自然的情懷。

首先,我給他們講我小時候的故事:童年時,和我的夥伴們去爬山,在樹林裏撿樹葉、摘果子、捉迷藏?玩的特別開心,直到現在,我還十分懷念大自然給我帶來的樂趣。接着,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自己獨特的感受。 學生通過讀課文,覺得作者的生活生動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較,孩子對作家的生活產生了羨慕之情。為了讓學生有真實的感受“那許許多多留做標本的葉子,成了我們的珍寶:圓形的、條狀的、桃形的、針狀的、蛋形的、元寶狀的、葉面帶絨毛的?” 我鼓勵學生去探索,蒐集,從自然界中獲取更多的有關綠葉的知識。課後,我讓學生親自去搜集樹葉,充分地給了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沒想到他們竟然蒐集到了各種各樣的不同顏色、不同形狀樹葉,他們對自己的收穫喜形於色、津津樂道。這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創造了一次讓學生親近大自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學習的機會;而且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絕招教學反思 篇9

我在設計、教授《草原上》的整個過程中,力圖構建一個多方位、多視角、立體化的教學思路,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及各種活動,把抽象的理論概念、枯燥的技能訓練還原到可聞可感的音樂之中進行。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幾點較深刻的體會:

一、科學合理,新穎有趣的教學設計

這節課,無論從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過程的安排,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以“草原之行”為主線,貫穿課堂的始終,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緊湊而不忙亂,讓學生的思維隨着“興趣”這根主線進行和發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

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從“蒙古族風光”導入瞭解大草原的自然景色,重在創設一種情境,創設一種氛圍,讓學生感受蒙古族人的生活及生活環境,體驗他們的情感。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加強課堂裏的民主意識。

為加深理解,我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完全平等,形成了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不是車間的流水線,一成不變,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五十名學生可能有五十種不同的反應。因此,我應該進一步加強自身全面素養,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優化我的音樂課堂教學。

絕招教學反思 篇10

識字二第四課《日月明》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並掌握一些識記漢字的方法。

備課時,我考慮到本課課文沒有情節,不知學生會不會感到枯燥?雖然課文短小、琅琅上口,但是學生會不會掌握後就對他不感興趣了?要怎樣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對課文感興趣,並能主動地學習,更能以課文為“磚”,拋磚引玉,激發學生喜歡識字,在課外更主動地學習漢字。

於是我設計了教學過程:

我先出示字卡“日、月、魚、羊、小、土、大”等已學過的獨體字。然後,我把字卡“日”“月”拿在手上,故作驕傲地説:“我能把這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我故意拖長聲音,靈活的學生馬上接上:“明!”我因勢利導:“‘明’是什麼意思呢?”“是光明的意思,太陽和月亮都有光亮,合起來就是明。”我表揚這位學生,並乘機激勵學生自主要求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其餘的內容。於是我放手讓學生小組學習,我到各小組中指導,和他們一起討論。

彙報時,鈺欣搶先舉手:“老師我知道‘一’就像一張浸水的被子,蓋在‘火’上,火就‘滅’了。”他還運用了消防知識。有的説:“手放在眼上就是看。”還把手放在眼前,邊説邊比劃着。……大家七嘴八舌地將這把自己想到地説出來,唯獨沒人説“休”字。我因勢利導:“人幹活累了,靠在樹邊在幹什麼?”“休息!”大家不約而同地説。哲宇舉手説:“老師,我發現了一個祕密。明是左右結構,塵是上下結構。”我乘機表揚了他:“哲宇真聰明,能積極動腦筋,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祕密。”並擁抱了他,學生們羨慕不已,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創新意識、認真觀察品質的教育。

這節課上得很輕鬆,我基本上是在做一個“旁觀者”,只是時不時給學生們點撥一下。課堂主要交給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體現了輕鬆愉快、自主探知。

絕招教學反思 篇11

《望江南》以登台遊春起筆,勾畫了一幅細風斜柳、春水鮮花、萬千人 家的祥和畫圖。登上超然台四處眺望,護城河裏春水漾漾,密州城內滿 目鮮花,濛濛細雨沐浴着萬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靜。作者筆 鋒一轉,由眼前之景喚起思鄉之念,寒食節暢飲之後,如今酒醒,故鄉 何在?內心不由得發出一聲嗟歎。然而,面對同遊的老朋友,還是不要 去懷想故鄉吧,來呀,讓我們重新生起火來,品嚐品嚐剛焙制的春茶, 吟詩飲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華!作者以一種樂觀而豁達的人 生態度對待心中的鬱悶,以一種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內心的矛 盾,灑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現實。

這首詞頗能代表蘇軾此一時期的思想特點,在他看來,“凡物皆有可觀。

苟有可觀,皆有可樂”,“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如果能摒棄對物慾 的孜孜追求,“遊於物之外”,便能超越塵世的擾攘,做到“無所往而不樂 ”了。蘇軾的這一思想貫穿了他後來不幸的一生。

絕招教學反思 篇12

在備課過程中,我先是結合課文的教學要求來看,覺得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所以在備課時,我是這麼理解《麥哨》一文的。作者陳益滿懷喜悦之情描寫了盛夏季節鄉間田野裏即將豐收的景象和孩子們在其間無拘無束地玩耍嬉戲的情形,向我們展現了鄉村孩子天真、純樸、可愛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情趣。課文以盛夏的鄉村特有的“麥哨”為題,富有詩意。以麥哨的聲音為線索,開頭設疑。接着點出湖畔割草的孩子,重點描寫了孩子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和他們生活在這種天然娛樂場所中游戲的情形。最後再次以歡快柔美的哨聲作結。

全文首尾呼應,行文流暢,意韻悠長,暗示着孩子們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麥哨的聲響,歡快、柔美,悠遠、綿長。語言生動優美,比喻、擬人手法運用得形象傳神,既有畫的意境美,又有音樂的韻律美。細細讀來,我覺得《麥哨》這篇課文無論是文章的題目、佈局構思,還是修辭手法的運用,都不失為學生揣摩文本、領悟文章內涵的藍本。本課文質兼美,許多語句值得學生去品味積累。

但是,在落實各項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仍有以下幾點遺憾,感覺到在本課的教學設計及授課過程中還需不斷改進,以促進自己在教學中有更多的進步。遺憾一:教學設計中學生對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方面中缺乏針對性問題設計,感覺理解上不夠到位。 遺憾二:學生朗讀能力還需要多指導。遺憾三:臨場應變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我想,只有在探索中多尋找自己的不足和遺憾之處,才會真正的促使自己成長和進步,就讓我們在遺憾中學會反思,經受磨練才會不斷鑄造出教學中的完美!

絕招教學反思 篇13

古希臘特爾斐神廟前豎立着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篆刻着一句警諭——認識你自己!在人類的各種社會活動中,認識自己恐怕是最難實現的人類課題。對於即將升入國中的國小生來説,渴望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內心需要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峯。本次班會中,我通過精心設計活動企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這一課題,精心創設情境,誘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和理解,再與學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以達到做最好的自己的目的。仔細回顧和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1)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教育應該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負擔。”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學生只有在愉快的身心放鬆的狀態下才能更有效地學習。如何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於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情感地體驗、態度地轉變以及價值觀的引導便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本節課中,我以《欣賞你自己》的小詩導入,為的是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積極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參與課堂,獲得體驗,獲得成長。

(2)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快樂積極參與。在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的環節:“自己最美麗的地方”“你最欣賞的一個人的美麗瞬間”“你對自己的哪些地方不滿意”……讓學生通過寫一寫,説一説,議一議,真正體味到參與的快樂,收穫成功的體驗,促使學生從體驗中獲得自身的成長。另外,在課堂中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合作和分享,不斷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學習的願望,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

(3)達到情感體驗、做最好的自己。

通過課前蒐集的一些名人資料,讓學生真正體味自己的不足與他們這些身殘志不殘的名人相比,顯得多麼不堪一擊,讓學生的情感再次昇華,心靈碰撞思維的火花,要想做最好的自己,不僅要正確的認識自己,更重要的是完善自己,爭當做最好的自己。

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做最好的自己》這一主題班會的教學設計方案經過課堂教學實踐檢驗後,雖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還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如(1)各個教學環節之間銜接不夠緊密,環節間的過渡不夠圓潤。

(2) 有些教學方法比如合作學習的開展還比較膚淺,學生還不能有效地進行分工學習,常常是課堂上感覺挺熱鬧,學生卻沒有發生更深層的認知活動。

(3)在40分鐘時間內完成課堂教學,時間顯得比較倉促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後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得到不斷補充和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e8o0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