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絕對值教學反思(精選16篇)

絕對值教學反思(精選16篇)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無拘無束、暢所欲言

絕對值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枯燥的數學概念賦予生活的意味,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可以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也可以大膽説出心中的想法。

2、激勵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把“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作為一個重要的課程目標。為此數學教學中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問題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用“試一試,你能行”、“請與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等語言鼓勵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

3、面向每一個學生,使每個人都獲得成功

課堂教學中,我們投入一“石”,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千層浪”,使得課堂變成了學生思維操練的場所。教師引導學生去尋找和發現,自己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參與者,和學生一起共同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任,學生不僅積極地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情緒高昂,切身感受了學習的快樂,品嚐了學生求知、參與、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我鼓勵學生“你學會多少就彙報多少…..”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引發了學生潛在的創造動因,創設了有利於個性發展的情境,因而引出了不同的學習結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的設計,使本節課一開始就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一個數的絕對值實質上是數軸上該數所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的數值,而這種幾何解釋反映了概念的本質,學生在對概念理解的基礎上,最後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義上來,這樣比較符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規律,同時使得絕對值概念的非負性具有較紮實的基礎。教學中對-a所表示的數學生理解不到位,下節課還應採用不同方法加深理解。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3

七年級學生來説,絕對值這個名詞既陌生,又是一個不易理解的數學術語。本節課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內容。教材從幾何的角度給出絕對值的概念,也就是從數軸上表示數的點的位置出發,得出定義,即一個數a的[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這樣一來把數軸的概念、畫法、利用數軸比較兩個數的大小以及絕對值等知識聯繫在一起了。

本節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絕對值的意義、絕對值的表示方法、比較兩個數的絕對值的大小,難點在於絕對值概念的理解。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數缺形時少直觀,形缺數時難入微。”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教給學生探索方法、獲得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更多的數學思想、方法,做到形數兼備、數形結合。於是,在與學生共同探討本節課的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這樣學生易於理解。

首先,用10分鐘的時間自學教材上的內容,同時完成教材上的隨堂練習,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兩輛汽車都從千口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行駛5km,到達呂村、韓張兩地,(1)它們行駛的路線相同嗎?(2)他們行駛的遠近相同嗎?

(1)它們行駛的路線相同;

(2)它們行駛的遠近相同,即它們距離原點的距離相同,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課題:絕對值。從實際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進而很自然的得出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即一個數a的絕對值就是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這一情景實質上是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直觀性強,學生易於理解,也實現了《課標》要求的數學教學要生活化,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繫。

本節課注重學生穩紮穩打的訓練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每學一個知識點,緊跟相應的數學練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4

對七年級學生來説,絕對值這個名詞既陌生,又是一個不易理解的數學術語。本節課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內容。教材從幾何的角度給出絕對值的概念,也就是從數軸上表示數的點的位置出發,得出定義,本節課內容分為三部分,絕對值的意義、絕對值的表示方法絕對值的性質。

情景的創設出於如下考慮: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讓學生在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獲得數學體驗,不僅加深對絕對值的理解,更感受到學習絕對值概念的必要性和激發學習的興趣.也實現了《課標》要求的數學教學要生活化,數學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繫。

教材中數的絕對值概念是根據幾何意義來定義的,然後通過練習歸納出求有理數的絕對值的規律,如果直接給出絕對值的概念,灌輸知識的味道很濃,且太抽象,學生不易接受.利用實際問題以及數軸形象的解釋絕對值的意義更直觀形象學生較容易接受。一個數絕對值的性質的導出,是絕對值概念的直接應用,也體現着分類的數學思想,所以直接通過例1歸納得出,顯得非常緊湊,是教學重點;這一問題中學生對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不理解,可採用計算一些負數的絕對值通過觀察總結,或讓學生討論-a表示什麼數來加深理解.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是在前一節學習了數軸及如何把一個有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中最基本的內容是理解相反數、絕對值兩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繫;掌握絕對值的相關性質,並能用符號語言來表示即討論︱a︱與a之間的關係;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教學中初步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重要的數學思想。

我認為本節課成功之處在於:

1.課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量大,學生活動設計豐富,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交流合作、獲得新知,符合新的教學理念。

2.基本概念講解細緻,數學本質解析透徹,對重要概念之間的關係辨析清楚。講解過程中,也提出了可能出現的錯誤理解,並教給學生辨別真偽的方法。

3.精心設置問題串,由淺入深,提出一系列有思維層次或不同理解深度的問題,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幾何意義以及兩者之間的本質聯繫,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

4.教學過程中適時向學生提供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的主動式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歸納、概括絕對值的若干性質,提煉上述活動中對絕對值代數解釋的理解和應用,並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語言及數學符號去表示數學本質。

5.板書設計合理,書寫工整。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應該展示更多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只停留在口頭回答上,七年級孩子,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後的教學生應該多關注。另一方面,由於時間倉促,最後的練習2沒有及時展示,但在後邊的教學中已經完成。

每一次這樣的機會都會讓我成長許多,今後應該多聽課、多研究、多學習,細讀新課標,時刻學習新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並把它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中,我擔當了導演的角色,創設了一個輕鬆的氛圍,讓學生自己擺擺造型引出步驟①-構思,瞭解到五年級學生的創作經驗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學中的示範環節,我把主角讓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台上做好講解、示範,我及時出示步驟(②捆紮-③裝扮),通過學生對示範作品的點評提醒學生注意用線固定稻草的位置要簡要精到一些,還有裝扮材料的多樣性,否則作品容易呆板或者來不及完成,讓學生大膽創意的創作。學生在創作稻草人時提醒學生注意環保,自己動手收拾廢棄的材料。在這節課上,學生表現的很積極,因此課堂上學生很活躍但秩序並不混亂。

俗話説:“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畫風,貴在點睛。”課堂結尾是老師盡情發揮才智、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大舞台。課尾作品展示環節,我嘗試了一種新的結尾模式:課本劇表演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扮演稻草人、稻穗、棉桃、麻雀…等角色,表演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故事情節自由發揮,這樣有利於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學生即興表演的很投入很快樂,讓人“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言盡在不言中”。“結尾無定法,妙在巧用中”,我相信,只要勤于思索,巧於構思,敢於創新,展開想象,放飛激情,就能夠演繹出“五彩繽紛、光芒四射”的精彩課堂結尾。

老師只有“善教”,學生才會“樂學”,師生才能“共同成長”,這是我們高坪國小的校訓,也是我在這節課上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而自信地投入到鄉土美術活動之中,充分體會家鄉的自然美與人文美,從而積極地參與鄉土美術的資源開發與繼承。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7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介紹雲彩知識的科技小品。課文以雲的變化為線索,以怎樣看雲識天氣為重點説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告訴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本案例是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運用部分中央遠程教育資源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説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一、收穫與亮點: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貫穿課堂始終。從情境導入、出示學習目標,創設問題以引導學生自習、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到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總結延伸,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重要思想,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只是觀察和思考、發現和指導、激勵和監考,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自我堅持、發現、改正的過程。

其次,本案例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即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即運用“互教”、“班教”、“導教”的方法,即以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有代表性和共性的問題教師設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討論中掌握知識;對於個性的或通過以上環節仍然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回答。

再次,在練習環節裏,本案例採用自練、互練、導練等方式,鞏固學習效果。

總之,本案例體現了老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教學做得到了和諧統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節多,課堂容量過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節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引用的遠程教育資源——圖片過多,導致情境導入時間過長,時間分配不合理,且設置問題放置太散,不利於學生集體討論也是導致時間不夠的一個原因。

3、對於學生的發言,沒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三、改進方法。

1、科學有效地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突破傳統教育的時空侷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2、結合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開展課堂教學,讓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合理安排每節課的內容、時間,從40分鐘裏要質量。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8

當上完了“學寫讀後感”這堂作文課後,我沒有半點興奮和激動,聽到同級組的老師説很好,我有些許欣慰。因為我所上的這節課是超常態的課,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課。

當我們六年級語文組確定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作文難對策的行動研究》作為本年級組研究的這個小課題後,我們就立即分工合作了。我很享受這個合作的過程,也非常樂意承擔公開課的任務。

我之所以選擇上“學寫讀後感”那是有原因(哈哈,根據需要而上吧)。開學初,學生們交上來的讀後感,不是原文的縮寫,就是滿紙都是大道理,滿肚子的大話、空話。概括一下學生出現的主要問題有:

第一、“讀”和“感”分離。有些同學寫讀後感,只寫“讀”而不寫“感”,成了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內容簡介”。也有同學寫讀後感,只寫“感”而不寫“讀”,成為無根底無病呻吟。

第二、“讀”和“感”在文章之中兩分天下,前邊的“讀”實際上是寫文章內容簡介,後邊發一通感慨就算了事。

第三、選不好感受點,不會結合實際,感想很空泛。

看來,學生們還沒有掌握寫讀後感的方法,於是我便針對他們出現的問題,就選擇了教“學寫讀後感”。

為了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我設計了這一教學過程:首先讓學生給 “讀後感”下定義(寫讀後感,就是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明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及方向。然後通過範文《勤能補拙——〈愛因斯坦成功的祕訣〉讀後感》引路,讓學生通過讀、思、議等形式,老師作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領悟並歸納出寫讀後感的方法——讀是基礎,感是重點;聯繫實際,有感而發;觀點明確,敍議結合;格式正確,過渡自然。接着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美詞彙,要求達到讀準確,讀流利;懂意思,快速記,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來,這裏也是教會學生積累和運用。然後在學生掌握了寫讀後感的方法與步驟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流沙歲月》這個故事,討論並解決解決兩個問題:一,故事主要講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二、你覺得自己是一隻正在醖釀“珍珠”的河蚌,還是一隻貪玩的河蚌?最後讓學生擬題習作。

課上完了,我覺得自己能按預期的計劃完成,如果接下來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動筆,老師能在學生的習作過程作及時指導,並對作品進行及時點評,可能收效更大。

其實,學生要寫好讀後感,首先做到對給出的文章用心地讀,用情地讀;其次要選好“感受點”,一篇好的文章或一本好書,可寫的感受點很多,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或身邊的實際選擇一個自己最善於寫的來寫;最後要聯繫實際,有感而發,因為沒有情感的讀後感是蒼白無力的,是不能感染人的。

總之,不管上什麼課,一定要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確定學生掌握的知識就要落到實處,絕不能蜻蜓點水。若果我們在確定教學內容及內容的重難點後,能根據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做到思路清晰,突破重難點,過渡自然,隨機應變,在善於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同時,善於傾聽學生的回答,並對學生的回答做出中肯的評價,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我看這節課就算成功了。記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是為了不教”。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9

本課講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準備離去時,發現雨後土地上張出了小草,從中得到啟發,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要想獲得財富或成 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要想意外的收穫是不現實的。 總體來説,學生對《金子》這一課的理解掌握還是比較好的,整個學習也在輕鬆的氣氛中渡過,但是在理解“金子”的含義時出現了一點困難。

“金 子”這一題目本身就對學生有很大的誘惑力,金子有兩種含義,文中“金子”的含義,一是:財富。二是:通過辛勤勞動而獲得財富的這一方法。對於第一種意思學 生讀完課文都能較好的理解,但對於第二種含義學生一時不能較好地領悟。我是有“彼得的真金在哪裏”引導孩子的,大部分孩子回答“彼得的真金在鮮花裏,因為 彼得通過種花換來了金子”,由學生回答的這個點,引導學生理解彼得和其他的淘金者有什麼不同,學生基本能領悟到彼得是一個“善於發現,善於思考,勤勞,堅 持不懈“的人,也能能領悟到“真金”是“通過辛勤勞動而獲得財富的這一方法”。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比較單一的,當問 題需要通過第一層而想到第二層時,就會出現困難,因此教師就必須善於引導學生解決這種困難,在備課的時候也要多揣測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較好 地教授課文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學會。此外,在駕馭課堂能力方面我顯得很稚嫩,遇到學生和自己設想不一致時,我就會慌,想趕快把學生拉回自己的設 計中,在這一方面,對於缺乏教學經驗的我來説,還需要通過不斷地努力和不斷的教學實踐來積累提高。事實上,師傅常常教導我,如果學生不能很好體會時,可以 讓他再多讀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在整節課中,前邊部分,我有點操之過急了,尤其是讓學生比對第一小節和第七小節彼得和其他淘 金者的不同時,幾乎都是我在告訴孩子,而不是孩子自己的發現。在後面的朗讀中,我採用了太多齊讀的方式,這是很不恰當的做法。

這節課在磕磕絆絆中總算是上了下來,但是留下了許多不足和遺憾,希望自己能揚長避短吧,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進步。

後記:感謝師傅在自己準備賽課之餘指導我,我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在此,祝師傅在市裏賽課取得佳績。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0

開學兩天了,學生似乎還未從假期中回過神來,顯得那麼懶散,還好這兩天是期初複習。今天做了單元測驗,有些學生已把上學期的知識“還”給我了,看來這學期又得繼續“革命” 。

期初複習目的是什麼?思忖良久,認為大概有三:其一,交流促溝通。剛剛度過三週有餘的寒假,師生又回到熟悉的課堂。新的一年,新的學期,肯定都有一些新的想法。如果能充分交流、相互啟發,對於融合師生關係、生生感情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二,過渡促適應。先不進行新課,而是期初複習,理所當然是學生適應新學期生活的重要過渡。其三,習相促發展。新課的學習離不開相關舊知的支撐。知識技能、習慣態度等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總之,複習不能只着眼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層面,還應使其在情感與態度層面得以喚醒與鼓舞。

基於以上想法,我首先從New Year 談起,接着再提問年齡,How old are you ? 把全班62個同學逐個問到,表明老師心裏想着他們,使他們從第一節課就開口講英語,找回往日的感覺,儘快進入狀態。最後,自然過度到birthday,引出新學期第一課 When is your birthday ?

最後在黑板上寫下:我又長大了一歲,這意味着……建議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三分鐘,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集體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交流時要善於傾聽。下面還是聽聽他們的想法吧。

我又長大了一歲,這意味着我應該更懂事;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我應該更自覺,自制力應該更強;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我在各個方面要再上一個新台階;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只要我勤奮努力,知識會更豐富;我又長大了一歲,意味着時光又流逝了一年,我應該加倍珍惜美好時光,刻苦學習;……

同學們的發言真的感動了我。於是我滿懷激情地説:過了一年,同學們長大了一歲,老師也長大了一歲,我們一年六班同樣長大了一歲,只要我們每一位小主人能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學習與生活中去,我們的集體便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學生用黑板上板書的幾個詞連成一句話:只要我們認真傾聽、善於思考、認真細緻、講究方法,就一定能夠成功!我也真誠地希望我的學生能獲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開學第一課的教學反思【3篇】相關文章:

1.開學第一課教學反思範文4篇

2.數學角平分線教學反思範文3篇

3.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範文3篇

4.開學教學第一課教學反思範文

5.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小結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1

這節語文課的主題是《麥琪的禮物》,這是一篇小説,也是一篇講讀課文。今天是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會考”常常考小説的閲讀,但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寫記敍文時只習慣於平鋪直敍地敍事,不會描寫人物,所以,在備課時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學生閲讀小説的方法”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上。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第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第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

這節課從“小説的三要素是什麼”開始。我提問後,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小説的三要素是:環境、情節、人物。”

學生的回答是對的,我要求學生將“三要素”齊讀一遍。現在回憶起來,這個環節很值得回味。按説,屏幕上已經很清楚地出現了“小説的三要素”,我為什麼還要學生將屏幕上的“三要素”齊讀一遍呢?從國小到中學,老師好像經常會使用這種方法,只是到了大學的教室裏,這種方法才比較少用。為什麼這個方法只在中國小常用,而大學少用呢?

這個環節使我想到的是:我們做教師的總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細節的教學方式,這些日常的、細節的教學方式普遍流行於國小的課堂或中學的課堂,但做老師的好像較少考慮其中有些教學方式是否應該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變。尤其當某種教學方式是具有較強的控制性、強制性時,做教師的是否應該逐步減少這種控制性較強的“保姆”式的教學方式而使學生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由於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因此在後續的教學中我開始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開放性較強的問題。

對這個環節我覺得有些遺憾。接下來的重點是讓學生領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我問學生:我們以前學過的人物描寫方法有哪些呢?有學生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有學生説“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另外有學生補充説“心理描寫”。

學生回答的這些“人物描寫方法”與我備課時所設計的內容是吻合的。我在製作PPT(Power-point)時,已經寫出這幾種方法。我點擊鼠標,屏幕上迅速出現“描寫方法: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等”。

當屏幕上出現這些“人物描寫方法”時,我忽然感到有些彆扭。在學生的答案與我的設計吻合時,要是不滿足於“正中下懷”

的感覺,不用PPT整體地投放出來,而是邊聽學生説,邊用鍵盤記錄學生的意見,那樣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呢?

按照備課時的教學設計,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麥琪的禮物》這篇小説的刻畫人物方法。於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屏幕上投影出來的幾個問題:小説的主人公是誰?德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小説是怎樣刻畫她的?你能舉一些例子來説説嗎?傑姆對德拉的感情如何?小説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開始“討論”後,我走下講台在學生的課桌間穿行。我很想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偶爾有學生問我問題,我儘可能地作一些簡短的啟發。

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究竟應該放在什麼地方?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和“理解主人公純潔善良、關愛他人的情感”,但實際上我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上,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刻畫人物心理的”、“哪些句子説明了這個心理”等等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方法和技巧是以後的考試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從升學考試的指揮棒來看,注重方法、技能的傳授和指導顯然對學生“應考”是有利的。對於一個老師尤其是國中三年級的老師來説,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應考”技巧和方法上,也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麥琪的禮物》這麼一篇經典性的愛情小説,它奉獻給讀者的難道僅僅只是作者描寫人物的寫作方法與技巧嗎?像這麼一節語文課,究竟應該注重情感體驗,還是方法訓練呢?如果真要引導學生“體驗情感”,這節課的很多環節都需要改變。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2

體育教學過程是由組織教學、教學內容、身體練習等各種成分組成,各成分之間的結合並無固定形式。體育課的結構形式應根據課的不同任務、不同教材、不同環境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人體的活動變化規律,合理地安排,並在實際操作中靈活掌握和運用。因此,我們不能把教學過程只限於一種手段的固定。個人認為:不論我們採用哪種課堂結構,總要考慮三個要素:

(1)、每個學生每堂課都要能學習到體育知識,掌握體育技能。

(2)、一節課合理的教學密度應達到85%以上。

(3)、有良好的教學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係。合理的課堂結構應該是從教學任務的需要出發、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出發、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出發、從滿足學生的活動願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出發,多層次的教學組織結構,把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多向性、多變化的去安排,以利於學生的積極參與。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堂徒具骨架而沒靈魂的課。整節課上下來總覺得缺了點感覺,我想那就是語文味兒吧。儘管在課堂上幾次三番地想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景中,但總是淺嘗輒止,整節課還是遊離於文本之外的。

預設的教學重點是“讀一讀、説一説”這兩個環節,希望通過這兩個環節學生能到字裏行間去摸打滾爬,有所感,有所悟,但顯然這個目標沒有達成。繆老師和包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中的問題:朗讀指導不到位。

首先是朗讀的目的不明確,為“讀”而“讀”,儘管朗讀的形式有所創新,師生配合讀、男女聲合讀等,但學生被老師驅趕地讀,只求形式不求實效。二是朗讀的形式把握不當,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和功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特別是齊讀,是教師必須謹慎選擇的,濫用齊讀會使學生產生殆倦,壓抑課堂氣氛,齊讀應放在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有所瞭解、有所感觸之後,它是教學效果的一個檢測。第三是自身的朗誦功底還有待提高,教師範讀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電教設備如此先進的今天,完全可以採用一些名家的朗誦,以提高教學效果。

這節課的教學還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傳統的未必是不好的。在我有限的視野範圍裏,語文備課主要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環環相扣,通過逐層深入的問題解讀文章;一種是板塊分解,通過各個環節來解構文章。湊巧這次龍飛採用的是第一種形式,而我則採用的是第二種,在備課時我參考了很多資料,龍飛上課時用到的那些問題我很多次地看到,但每次心裏都很排斥,都老掉牙的問題了,拿不出手。我苦心孤詣地設計了“讀一讀、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等環節,自以為創新高於一切,卻忽視了語文教學中一些必不可少的環節,比如整體感知。因為缺少這一環節,學生對這首散文詩的理解總是支離破碎的。板塊式教學的最大弊端在於割斷了課文中原有的情感脈絡,語文的“聽、説、讀、寫”很多時候是一個綜合體,不能截然分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覺得自己有必要改一改浮躁的毛病,對傳統的一些教育方法也不能一概否定,在紮紮實實的基礎上創新。

新課標中強調語文應該注重整體感知和薰陶感染,教師應努力調動文字本身的力量,引領學生去感知文字背後魅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文本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中分析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大學時非常喜歡陶淵明的“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自己讀文往往囫圇吞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現在走上講堂發現把“感覺“説出來是見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對自己沒有感覺的文章產生感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説實在的,對泰戈爾的《金色花》我興趣不大,我也無法體會其中藴含的母子情,後來查閲了很多資料,慢慢有了感覺,但始終不是自己的,我想這是我的課上不深刻的根本原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是一個笑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如何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是這節課留給我深思和探索的問題。

以上幾點導致我這節課如浮光掠影一般,留給學生的東西並不多,他們隨我在地面上挖坑,卻沒有深入去取水,他們的心靈沒有得到滋養。人説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一堂課應該像一部小説一樣,有懸念、有高潮,使觀賞者不忍釋手。但顯然我若要到此境界還需要一定的時日和磨練。這次開課留給我很大的思考空間,我,將在語文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進。

在認真反思後,我覺得將這課堂做如下改變:導入——錄音範讀——整體感知(五個畫面)——説説你最喜歡那個畫面,為什麼(在此過程中滲透朗讀指導)——集體朗讀——與《彷彿》做一個對比——將“寫一寫”部分留為家庭作業。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4

這是中國台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筆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的文章。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時間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導入。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時間就像小馬車一樣快速奔跑,今天過去,還有明天,好像時間是永遠過不完的。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呢?相信同學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後你會有更多收穫。板書課題。邊讀邊思考: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和時間賽跑的體會?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展開教學。

二、“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層層深入。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先讀爸爸的這句話,初步感悟。看看爸爸是怎麼理解的:昨天永遠變成昨天,爸爸永遠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個人的親身體驗,感受就不會那麼深刻。所以我覺得爸爸像是給我説了一個謎。此時再次引導回讀這句話,從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時間的無情流逝,體會“可怕”的心情,進一步體會爸爸的話。最後引讀6-7段,結合“我”的生活體驗,從“太陽落山,小鳥飛翔”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説説自己身邊哪些事物隨着時間的流逝再也回不來了,第三次深刻領會爸爸話裏的意味深長。從而也明白了“我”為什麼要和時間賽跑。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5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因為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而且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所以可讓學生藉助註釋自讀自悟,重點字詞教師稍作點撥即可。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好以下這兩點: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最後,我讓同學們交流自己收集的古今交友名句,進一步體會友情的珍貴。通過以上做法,我覺得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看了“伯牙絕弦的教學反思”的人

絕對值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課為新課程教學展示課。對於文言文教學,我一直注重誦讀和積累,常用競賽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接到開課任務後,我就想對一年來的文言文教學作一個歸納總結,來體現我的文言文教學。於是在本節課我作了以下的設計:

誦讀──積累──感悟──拓展

重點體現在誦讀上:整體感知時,我設計了自由放聲朗讀、聽讀,有感情朗讀、譯讀師生朗讀比賽;在精讀課文時,我設計了默讀,重點句品讀和聲情並茂朗讀;最後以學生背誦全文歸結。整節課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感知,在讀中讀懂讀透文本,最後在閲讀中與作者對話,不僅讀懂作者,而且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我覺得本節課的課是成功的,因為在各種不同形式朗讀中,學生比較順利地走進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但遺憾的是我準備不充分,在各部分銜接中比較生澀,課堂語言比較粗糙,當堂激勵和隨機深入引導不能達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己誦讀不夠熟練,竟然卡帶,雖無傷大雅,但可見準備不充分。

反思二:

在文言積累方面,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立足課內掌握重點字詞句的含義;二是注重文言語名的積累。我覺得這兩個環節是成功的,我把學生分成兩大陣營,進行分組競賽,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重點字詞句,而且課外有關描寫月亮詩句,也説得相當多。有點感覺不是的是學生不能像經常一樣自如興奮,而在要求學生説出有關月亮的詩句時,我想我完全可以讓一部分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而我僅讓學生説出而已,這在教學處理上過於淺顯。

反思三:

在感悟文本,領悟作者情感之一環節上,這是我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一個焦點。一直以來,我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且有時許多學生還是一知半解,稀裏糊塗,可能是由於本節課前面讀的鋪墊做得比較好,特別是品讀環節的設節,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於是學生對主題的解讀便異彩紛呈,讓我大為滿意。這也引起我的深思:解讀文言文主題雖然很難,但只要我用心體會、領悟,努力尋我突破口,這個頑疫是可以突破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ovod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