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精選24篇)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精選24篇)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

教學活動結束後,我把本次教學活動從頭到尾回顧了一遍,梳理了一次。針對活動中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對應性的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找到不足點。經過我的梳理和反思,總結出了以下三點。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精選24篇)

一、教師要做足功課,任何情況下都要準備充分

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點我及時組織了美術活動,因此在教學中孩子們興趣盎然,觀察認真細緻,迫不及待的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這些獨具特色的“人臉”。繪畫過程中大膽敢畫。可是孩子在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臉譜卻大同小異,形式單一,不外乎黃色,黑色,白色的臉譜,創新能力明顯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

反思自己,我認為對於京劇臉譜這樣一個特殊的審美對象,孩子平時接觸的機會比較少,而孩子自由表達和創造的能力是在豐富審美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因此前期審美經驗的豐富和知識的儲備是尤為重要的。而我僅僅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時機,卻疏忽掉了前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具的準備上也不夠豐富多樣。

因此,在活動後我上網查閲了大量關於臉譜的知識,也佈置幼兒回家做臉譜知識調查,我們互相交流關於臉譜的認知。同時還下載了大量的各類型的臉譜圖片佈置在活動室裏。有寫實類的,卡通類的,還有剪紙類的。不同類型的臉譜圖片,充斥着幼兒的感官,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

二、教師在交還孩子自主權的同時,仍舊不能忽視指導的作用

新綱要強調現代兒童畫的定位——自主性繪畫。“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將繪畫的自主權教給孩子,在引導幼兒觀察感受的基礎上,讓孩子用畫筆表現自己對臉譜的認知和情感。出現了一些比較富有創造的作品,筆觸雖然稚拙卻生動富有想象。

忽視的環節:在教學活動中,我高估了孩子們的自主性繪畫的能力,忽視了由於是第一次繪畫臉譜,與幼兒平時繪畫的人物是完全的顛覆,一定會有孩子感到困難。所以出現了有少數幼兒拿着畫筆無從下手,或者畫出的臉譜更趨向與普通人物的臉部形態。看來對於京劇臉譜這樣一個特殊的案例,更加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

因此在修改教學設計中,我突出了觀察臉譜線條的誇張性,對稱性這一重點環節。“如何才能左右對稱”“怎麼樣才讓我們的臉譜看起來更加誇張?”“你認為臉譜上還能畫上什麼?”還希望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誇張的效果,加深印象,使幼兒獲得更深切的感受。

三、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從孩子身上打開自己的思路

活動後,當我忙着補充資料,將下載的各式臉譜佈置活動室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女孩子特別喜歡圍繞在青衣,花旦等女性京劇人物的圖片周圍,對臉譜上柳眉細眼,滿頭的珠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嘖嘖的驚歎。我班的可心等幾位小朋友,在遊戲時間都開始用玩具來模仿臉譜裏的造型互相打扮裝飾。

孩子的這一看似幼稚的行為,卻如一把鑰匙,打開我已受傳統教案模式桎梏的思維裏。反思我在教學設計中,無論是教學具還是教學提問,都是圍繞着男性臉譜為中心,感覺提到臉譜,首先想到的就是黑臉的張飛,白臉的曹操等,遺忘了女性京劇臉譜的特殊地位,事實上相比而言女性臉譜更加符合幼兒審美,更能調動起一部分幼兒的興趣。我及時調整策略,將各種角色的人物形象都分類佈置在活動室,角色區角。為下一次的教學活動做準備。在我的修改教案中也增加了對女性臉譜觀察這一環節,通過和男性臉譜的對比,提煉出女性臉譜特徵。

在區角遊戲中,已經有孩子自發的進行了女性臉譜的繪畫,將他們對臉譜的認知和情感通過畫筆描繪了出來,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了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總結:

勤思才能出好課,每一次教學活動的都不是一遍就成功的,只有在不斷的思考和反思中,才能不斷的調整進步。我將在反思中提升自己,不斷成長!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2

“藍臉的道爾頓,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作為我國國粹的京劇不僅唱腔優美,獨特誇張的臉譜也有其特殊的文化藝術背景。在主題課程《京劇》教學活動中,京劇人物的圖片一展示出來,京劇臉譜那誇張的臉部裝飾線條,鮮豔強烈的色彩感,就深深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孩子在第一時間就反應出自己對臉譜的好奇和喜惡:“呀,好可怕呀。像妖怪一樣。”“醜死了,這是什麼臉啊?”“我知道,這是唱京劇的人”教學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還圍繞在掛圖前欣賞,爭相談論着自己對臉譜的認識。看到孩子們對臉譜如此感興趣,我便在第二天及時組織了一次關於臉譜的美術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結束後,我把本次教學活動從頭到尾回顧了一遍,梳理了一次。針對活動中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對應性的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找到不足點。經過我的梳理和反思,總結出了以下三點。

一、教師要做足功課,任何情況下都要準備充分。

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點我及時組織了美術活動,因此在教學中孩子們興趣盎然,觀察認真細緻,迫不及待的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這些獨具特色的“人臉”。繪畫過程中大膽敢畫。可是孩子在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臉譜卻大同小異,形式單一,不外乎黃色,黑色,白色的臉譜,創新能力明顯沒有得到足夠的發展。

反思自己,我認為對於京劇臉譜這樣一個特殊的審美對象,孩子平時接觸的機會比較少,而孩子自由表達和創造的能力是在豐富審美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因此前期審美經驗的豐富和知識的儲備是尤為重要的。而我僅僅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時機,卻疏忽掉了前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具的準備上也不夠豐富多樣。

因此,在活動後我上網查閲了大量關於臉譜的知識,也佈置幼兒回家做臉譜知識調查,我們互相交流關於臉譜的認知。同時還下載了大量的各類型的臉譜圖片佈置在活動室裏。有寫實類的,卡通類的,還有剪紙類的。不同類型的臉譜圖片,充斥着幼兒的感官,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

二、教師在交還孩子自主權的同時,仍舊不能忽視指導的作用。

新綱要強調現代兒童畫的定位 ——自主性繪畫。“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將繪畫的自主權教給孩子,在引導幼兒觀察感受的基礎上,讓孩子用畫筆表現自己對臉譜的認知和情感。出現了一些比較富有創造的作品,筆觸雖然稚拙卻生動富有想象。

忽視的環節:在教學活動中,我高估了孩子們的自主性繪畫的能力,忽視了由於是第一次繪畫臉譜,與幼兒平時繪畫的人物是完全的顛覆,一定會有孩子感到困難。所以出現了有少數幼兒拿着畫筆無從下手,或者畫出的臉譜更趨向與普通人物的臉部形態。看來對於京劇臉譜這樣一個特殊的案例,更加需要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

因此在修改教學設計中,我突出了觀察臉譜線條的誇張性,對稱性這一重點環節。“如何才能左右對稱”“怎麼樣才讓我們的臉譜看起來更加誇張?”“你認為臉譜上還能畫上什麼?”還希望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誇張的效果,加深印象,使幼兒獲得更深切的感受。

三、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從孩子身上打開自己的思路。

活動後,當我忙着補充資料,將下載的各式臉譜佈置活動室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女孩子特別喜歡圍繞在青衣,花旦等女性京劇人物的圖片周圍,對臉譜上柳眉細眼,滿頭的珠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嘖嘖的驚歎。我班的鄭子萱等幾位小朋友,在遊戲時間都開始用玩具來模仿臉譜裏的造型互相打扮裝飾。

孩子的這一看似幼稚的行為,卻如一把鑰匙,打開我已受傳統教案模式桎梏的思維裏。反思我在教學設計中,無論是教學具還是教學提問,都是圍繞着男性臉譜為中心,感覺提到臉譜,首先想到的就是黑臉的張飛,白臉的曹操等,遺忘了女性京劇臉譜的特殊地位,事實上相比而言女性臉譜更加符合幼兒審美,更能調動起一部分幼兒的興趣。

我及時調整策略,將各種角色的人物形象都分類佈置在活動室,角色區角。為下一次的教學活動做準備。

在我的修改教案中也增加了對女性臉譜觀察這一環節,通過和男性臉譜的對比,提煉出女性臉譜特徵。

在區角遊戲中,已經有孩子自發的進行了女性臉譜的繪畫,將他們對臉譜的認知和情感通過畫筆描繪了出來,在繪畫的過程中得到了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勤思才能出好課,每一次教學活動的都不是一遍就成功的,只有在不斷的思考和反思中,才能不斷的調整進步。我將在反思中提升自己,不斷成長!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3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國小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説明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瞭解我國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分為兩課時,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以朗讀和學生理解為主,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西沙羣島海面美麗的風光和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羣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羣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歎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為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後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蔘,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着愉悦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蔘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羣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彷彿身處西沙羣島那麼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羣島的喜愛,延伸出為什麼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歎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4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化簡與以前人教版比的化簡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它是根據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利用除法中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

在教學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多種解題思路為突破口,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系統的理解和掌握。如比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解決。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可以互通的,通過對比學習,讓學生學到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新的挑戰,新的思考。如何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高課堂效率,還是需要自己不斷的思考和提升的。

教學時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髮現比可以化簡,可以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兩個相關比之間的聯繫。在學生通過複習商不變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後,在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分數、除法和比之間的聯繫後,讓學生嘗試解決比的化簡,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商不變性質進行化簡。(在這裏,教材並沒有對比的基本性質進行講解)通過學生的反饋情況,發現運用這些性質來化簡比,要比用比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學生更能接受。同時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少數學生對比和比值區分不清)進行鍼對性的指導與講解,讓學生對比和比值都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5

《穿串鏈》 這一課教學目的引導學生運用身邊能各種各樣的小物品,如:彩珠、釦子、果核等讓學生動腦筋想一想,按照不同的方式拼拼擺擺,能穿出各種各樣奇妙的串鏈,體驗設計應用活動的樂趣,課前準備讓學生自己收集各種廢棄物為主要材料,通過欣賞《穿串鏈》課件,請學生説一説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串鏈有什麼特點。例如:家人身上裝飾的。

描述你見到有什麼樣的串鏈並且説一説你接觸到的串鏈有什麼特點、教學重點認識感受串鏈的形與色,以剪、折、刻、拼合組裝等手段和運用材質、色彩、裝飾造型手段作為設計造型的基礎, 製作時注意選材、製作步驟、製作中合理應用各種工具,注意安全。 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藝術。通過自己和學生親手製作串鏈,感受串鏈所產生的美感,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6

講到《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我採用了讓學生猜謎的方法,讓學生猜一猜這詩歌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具體什麼時候,讓他們找出證據來,學生們紛紛在詩歌裏尋找證據,最後學生説出這是早春,有的學生從“水面初平”找出來證據,然後其他學生用其他的證據來印證,比如“幾處早鶯爭暖樹”,學生感覺到,但還是説不正確,最後我分析總結説,“爭暖樹”指的是爭暖和的向陽樹,那麼,説明從大範圍來看,這個季節還是比較冷,否則的話不必去爭這麼一點的熱量,初春時節,春寒料峭,這樣的天氣比較常見,“誰家新燕啄春泥”更給了學生一個很明確的證據,學生很明白,燕子壘窩的具體的時間了。

“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一句證據也很明顯,學生們討論出馬蹄大概的高度,就得出了草的高度,明白了這個季節應該是早春,至於“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句,證據不是很明顯。從上述我引出了作者描寫了早春特有的景緻。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7

前不久,執教了《秋遊》這一課,頗有感悟,現總結如下:

一、提供動口的平台

讓孩子興致勃勃地説,讓孩子一吐為快,讓孩子能説會道,這是孩子的需要,是語文教學培養的一項目標,也是主動學習的一個標誌。本節課通過想象填空:天上的白雲有時像( ),有時像( )。看圖填空:同學們有的( ),有的( ),有的( )。等一系列形式,喚醒孩子的思維意識,拓展孩子的想象、説話空間。

二、創設動手的條件

“動腦又動手,才能有創造”。讓孩子充分動手,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感悟。本節課為了增強孩子對秋天“色彩斑斕”這一認識,我採用了讓孩子為簡筆畫“稻子”、“棉花”、“高粱”配色;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填空等方式,在發揮孩子主動性的同時使其創造性也得以展現。

三、 拓寬動腦的空間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語文學習中要讓孩子多動腦、能動腦、愛動腦,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學有所得。本節課中,我進行了如下設計:(1)運用“螞蚱”圖片,直觀感知,鼓勵其多方查找資料,增長知識。(2)讓孩子在讀詞中釋詞,在釋詞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3)初步教給默讀的方法,學會集中注意力默讀。……

四、營造寬鬆的環境

低年級孩子因年齡限制,注意力易分散,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課文意境,採用了吟誦“秋”詩,放聲唱“秋”,配樂讀“秋”等手段,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和諧、優美的意境中好學、樂學、善學。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8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100以內的數並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安排的。通過教學,使學生會使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兩個100以內數的大小關係,進一步培養數感。針對教學目標,應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

1、着力於學生的語言發展,能用完整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多些、少些”,來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係。

2、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充分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

利用身邊的例子引入。上課開始,我就問學生:教我們的老師有多少?我們班有多少人?學生興趣挺高,一起在數教我們的老師有多少人,然後再數我們班有多少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數100以內的數,也讓學生學習的勁頭高漲。數出:老師7人,學生51人(板書)。然後由這兩個數據讓學生明白:“多得多、少得多”的含義。然後還是用身邊的例子:男生和女生的人數(人數差不多),來引入本課的另一個知識:多一些和少一些。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學習效果挺好。

3、採用歡快輕鬆的教學方式,避免單調的模仿和説教。

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義後,讓學生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以便更加熟練理解。讓孩子們互相舉例子,更加鞏固含義。然後全班交流:孩子們舉的例子挺好:比如説:我又10支鉛筆,小紅又50支,小紅的比我的多得多;…… 加深學生多兩個數之間大小關係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9

六年級第二單元教唱的泰國歌曲《故鄉戀情》是一首具有異國風情的歌曲,歌曲就像一幅淡雅而略帶朦朧的山水畫,表達了遠方遊子對故鄉的綿綿思緒,以及對故鄉激情、奔放、真摯、深情的呼喚與傾訴。雖然歌曲比較深情,但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動人心絃,尤其是切分節奏的使用給歌曲增加了獨特的輕快感,具有舞蹈的韻律。

在教學這首歌曲時,有一個班級學生獨特的表現給歌曲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使整個課堂氣氛達到高潮,事情是這樣的:

一、案例緣起:

週一的音樂課上,我播放歌曲《故鄉戀情》的錄音讓學生欣賞,以便他們熟悉歌曲,為下面的教唱歌曲作準備。音樂聲中,像以往一樣,孩子在靜靜的欣賞,沉浸在美妙的歌聲中。突然,“恰恰恰”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在我們的耳朵裏。是誰?我張望了一下全班,沒有發現目標。當第二段歌曲響起,這個聲音又來了,而且不是一個學生了,又增加了幾個學生的聲音。我仔細聽了聽,看了看,原來是後面的幾個調皮的大男生。哼,他們老是這樣,唯恐班級不亂,喜歡出一些新花樣來搗亂課堂。不和諧的聲音刺激着我的耳膜,我心裏不禁冒出火來。我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意思是警告他們馬上安靜。不知道他們是沒有看見還是不領會我的意思,聲音還是沒有停止,而且,引得其他學生也逐漸地加入。是馬上制止他們還是隨他們。要是制止他們,就要停下課來,這樣課堂教學過程就又要打亂了,而且擾斷其他學生思考思路。看來,不行。我邊思考邊又細細聽了聽。咦,他們也不是毫無規則的在亂髮聲音,而是在第一、二樂段的每一句後面加入了“恰恰恰”三個字,就像是多了個第二聲部的伴唱一樣。欣賞完畢,我問剛才幾個男生:“你們為什麼要加入‘恰恰恰’這三個字呢?”一生回答:“我覺得在後面加入‘恰恰恰’好聽,就像在跳舞啊。”另一生説:“我覺得這曲調像我在電視裏看過的恰恰舞,聽了想跳舞。”真的,我看了看歌曲的節奏,由於歌曲第一樂段每句前半拍的休止和切分節奏的使用,歌曲節奏變得輕快,活潑,充滿了活力,具有恰恰舞的特點。孩子們的直覺感受到了歌曲的歡快,才情不自禁表現出來,這是他們內心真實的反應啊,我怎麼能制止呢。

二、問題解決;

於是在學會歌曲後,我就對學生説:“剛才欣賞時,老師聽到你們加入的伴唱‘恰恰恰’很有特色,那我們一起來加入,在第一段每一句後面加,試一試,好聽不好聽? ”看見我這麼説,學生們開心極了,琴聲響起,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唱起來了。一遍下來,有的學生皺着眉頭説:“老師,難聽死了。”有的説:“他們唱得這麼響,一點都不和諧。”“是啊,怎麼會這樣子,那應該怎麼唱才好聽呢?”我順勢引導他們説。一生説:“我覺得‘恰恰恰’這個伴唱的人不能太多,應該選一組或幾個,人多了就容易亂。”另一生説:“唱時,力度應該用弱,不要太強,而且要整齊。”“還要與下面的樂句連接住,不要脱拍。”有人補充。“還要輕快,乾脆,有彈性。”在學生們自己的調節下,我們練習了一遍又一遍,慢慢的。不和諧的聲音少了,聲音整齊了,配合默契了。在優美的歌聲中,一部分孩子用輕快,有彈性的聲音用‘恰恰恰’的節奏進行伴唱,歌曲顯得更加動聽,活潑了。這時,整個課堂充滿了和諧的氣氛,大家都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了。

三、反思感悟:

1、音樂課是一門實施美育的學科,並不在乎學生需要掌握多少音樂知識,更應該關注的是有沒有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得到發展,有沒有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誘導出來。正如《國小音樂課程標準》指出的: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2、課堂中,如果我們只是按照早已設計的環節教學,為了搶時間保證教案的實現,小心甚至“果斷”的迴避課堂中的矛盾,絕對禁止學生的“節外生枝”,那這種無缺憾的課堂教學,在看似縝密的安排中,卻忽略了教學的真義—— “以學生為主體”,失去了根據學情來因勢利導作現場處理的靈活,掩蓋了學習過程中應有的矛盾和思維碰撞,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原來也許可以異彩紛呈的課堂卻只能是死水微瀾。所以,課堂教學不在乎一堂課是否完整、精緻,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學得是否真實、自然、有效。這就意味着我們的教學是具有創造性、挑戰性的。

3、就象魯迅先生所説:“孩子是可以敬服的。”教學中,我們要習慣於和孩子展開平等自由的對話,在對話中,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

4、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知識觀:“人是知識產生與發展的源泉”。學生不僅僅是教學對象,本身也是教學活動的資源。教學中要儘可能激活、尊重學生的創造思維,然後教師在適當的時機介入,並提供有益的幫助。使孩子擁有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而靈動。就如特級教師朱樂平老師所説:“當孩子的思維沒有完全照着你的路子走時,請您允許他走。”唯此,課堂教學過程才能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過程。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0

在《bpmf》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設定的教學目標是:1.讓孩子們學會聲母bp,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2.學習拼讀bp和單韻母a、o、i、u組成的音節。拼讀音節是這堂課的難點。在課堂上,我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1.以故事形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感覺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引人入勝的法寶之一。我將本課配的情境圖用優美動聽的小故事呈現,故事中包含了字母的讀音、字形。上課伊始,我將bp融入到有趣的故事之中進行情境導入,孩子們一開始就入情入境地投入到課堂中,很好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增強識記

教學時,bp很容易混淆。我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區別b和p,學生們興趣極高,有的説“像個6字bbb,9字反寫ppp”,有的根據半圓的方向説“右下半圓bbb,右上半圓ppp”,有的學生用手指拼擺b、p孩子們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

3.巧設教學遊戲,在玩中學

在教學bpmf與單韻母a和o的拼讀時,我採用了試讀、指名讀、範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小組比賽讀幫助學生加強記憶。孩子們都好表現,學得更來勁了。

4.送字母回家

最後一個環節是教學生寫bpmf,採取的是送“bpmf”回家的方式。我先通過課件出示拼音格里的字母,讓學生觀察bpmf到底住在四線格的哪一格,接着讓學生説説每個字母怎麼寫,然後範寫,學生同步書空。最後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學生很好地掌握書寫格式和筆順。

5.存在的不足與改進:

從這節課開始,學生才學習聲母與韻母的拼讀。由於剛接觸拼讀,所以,教師要強化拼讀訓練。從課堂的反映來看,學生對拼讀有難度個別學生沒有讀準,老師沒有及時的發現,這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擴大拼讀面,讓孩子多練,練熟。在音節教學中,我要注意不讓學生過分依靠教師領讀,而要致力於學生獨立認讀能力的培養。不要始終按音節表的順序拼讀,而應及時地讓他們利用卡片,打亂順序認讀,以訓練學生見形知音的能力。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的課前導入,我注意了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八月十五,團圓、賞月,聯想到盲人看不見光明,怎樣讓他們享受到生活的樂趣,從而過渡到課文中來。這環節耽誤了一些時間,因為我看到了很多同學的眼神,還沒有全神貫注地進入學習狀態,我就繼續讓他們説自己感興趣的事,等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我才開始教學課文。

首先 ,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想想題目意思,理解題目的意圖,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我讓學生就題目充分提問,帶着問題來學習課文,這對把握課文重點,突破難點有很大促進作用。緊接着帶着懸念傾聽範讀課文,給學生思考空間,使學生對全文有了整體感知。

第二 ,從字詞過渡過到課文句子的學習。抽出適當的時間進行字形記憶這是一、二年級的重點。我知道這堂課容量很大,就沒有設計寫字環節,把寫字環節拿到第二課時進行,但也想從比較形近字“鄰”“領”這兩個字入手,引導觀察“令”做為一個字的部首時筆畫的變化從而指導書寫。

第三 ,充分利用插圖來理解課文,這就有了兩次插圖的運用。第一次用觀察圖中人物的表情,來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開心,理解“樂呵呵”、“喜滋滋”的意思,體會幫助別人,特別是殘疾老人,心情是快樂的這種情感,從而引領學習全文。第二次讓學生想象、練説盲婆婆聽了蟈蟈的歌聲彷彿看到什麼美好事物,體會蟈蟈給盲婆婆帶來的快樂。第二幅圖的內容是文章的重點,我設計了“歌聲會領您看到 ” 。這個練習不但讓學生產生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的語言,增長了知識。學生兩次説圖意不是很完整通順,我感受到應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圖之後,應緊跟着出示與圖有關的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作朗讀訓練。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2

《楊修之死》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看上去比較簡單。但是通過認真研究課文,我發現它很值得一教。有助於訓練學生的複述、概括、分析、寫作等能力。本次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預定教學目標。現將收穫總結如下:

一、可繼續發揚的優點:

1、教學設計要勇於打破常規。

《楊修之死》是白話小説。一般情況下,我們會按照小説的三要素,即環境、人物、情節的格式來教學。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竭力避免這種傳統教學思路。而是選擇本文的焦點問題,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楊修的死因,來大做文章。將古往今來學者們的觀點引入,讓學生分小組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這樣既打破常規按部就班分析小説情節、人物形象的做法,又增添了課堂的學術氣息,拓展了課堂教學內容,更最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思維,學會如何根據文本分析問題,學會提取有效信息,尋找依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在互相切磋中,掌握本文的重點,學習小説的方法。

2、情境教學

複述課文主要情節,既是對學生轉換角度複述能力的考察,也是創設情境。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也含蓄地運用了這個教學方法。這就是部分聽課老師所説的演義法。情境教學能夠把學生帶入課文意境中去,在滲透情感體驗的同時,激發其思維。情境為教與學都增添了趣味性,使教學內容變得通俗易懂。

3、精心設計導語

好的開頭等於成功一半。教學導語要能夠給學生新鮮感,引起他們學習的慾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本次教學我從生活案例入手,增強課文時代感的同時,引起他們思考楊修之死。從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抓住,在以下的環節中層層推進,挖掘課文的深度。

二、今後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認真研究學生

認真研究教法的同時,更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學習對象。制定的目標,設定的導引問題難度要適當。對學情要做到心中有數。

2、提高設問技巧

提問是一種藝術。要根據不同能力、性格的學生要隨機應變設定不同的提問方法。對於高難度的問題,要設置台階,引導學生一步步攀登到制高點。不同教學環節間,過渡處需要巧妙設計,自然轉換。

3、控制教學節奏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把握每一個教學環節的時間,注意教學節奏要做到張弛有度。好的教學課堂如同聽藝術家演奏一曲優美動聽的音樂。

4、加強板書訓練

美麗實用的板書會為教學錦上添花。本次教學板書有些凌亂。既不美觀,又不利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教師應該以身作則,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有利於導引學生。

總之,這次教學實踐暴露了許多問題,收穫多多,為我以後教學指引了奮鬥目標。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進位的方法。我意在突出以時效為課堂本色,立足於學生的有效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計算19×19的方法,允許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估算法和豎式計算法,通過多樣算法的展示構建豐富學習的平台為思維碰撞提供機會,讓學生自主交流方法,充分展示學生不同層次的思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從而創建平等輕鬆的學習氛圍.

我首先複習了與新授教學有關的加法口算及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不僅喚起學生的舊知,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做好準備。由於本節課19×19乘的順序及計算過程與前面不進位的一樣,只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出現了進位,所以新課的教學,我主要是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首先學生在小組內相互交流自己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收穫,最後在全班進行集體彙報。從學生彙報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方法,就是在計算準確性方面存在問題,所以在後面的教學中,我重點加強了對旁邊學生計算細心方面的教育。我還充分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教學完這個例題後, 我特意出示了一段温馨提示:提醒同學們千萬不要忘記要加上進位的數喲!接着又出了幾題出示了填一填,分層練習,學生填完後並説出計算的方法,目的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去感悟,歸納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從本節課看學生參與積極,學習的興趣較濃。由於學生在本學期前一節課學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乘法,有了這個基礎。因此,本節課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算一算,説一説,想通過讓學生動腦思考、計算歸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讓學生計算“19×19”時,我是有意識的安排四個學生到黑板演,讓學生觀察討論,找到正確的計算方法,這樣就突破了“進位”這一教學難點。然後又出一組改錯題組織學生集體訂正,總結並掌握出筆算方法。學生在鞏固訓練中掌握了筆算方法。

在教學中我體會到,對這一知識的教學千萬不能急,不能光看學生計算出的結果正確與否,還應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簡單的計算,實際上對初次學習的學生來説是挺困難的事情。在教學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學生出錯的原因,幫助其對症下藥。同時,加強對算理的理解是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的關鍵。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4

走出教室,融入自然,關注學生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極大學習興趣。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從生活體驗入手,問“你們見過影子嗎?”“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影子?”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初步感知:“有了光線,才有影子”的知識,然後通過做“找影子”遊戲,讓學生知道了“影子與光源”的關係,其次明白“影子”隨“光源”移動發生的變化,讓學生探究“你還會在哪裏看到自己的影子?” 讓學生再現過去生活,體驗感受影子的存在。即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玩耍,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活動中感悟道理,一切結論都是學生自主探究與發現的結果,學生的思維靈感達到了顛峯。

我們必須改變過去過分依賴“教材、課堂、教師”的做法,打破“教材中心、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陳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那我們的課堂才真正實現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5

坐在辦公桌前,回顧《失去的一天》的教學,一種對學生濃濃的喜愛之情在筆尖流淌……

課堂進行到展示對比環節,瞧,“天衣無縫”組的同學表演情景再現:“媽媽”推着伸着懶腰、打着哈欠的“佩佳”説:“你已經放假了,今天的任務是:在農舍旁邊栽一棵樹,讀完《遠方的青山》這本書。”説完,媽媽上班去了。望着媽媽的背影,“佩佳”伸着懶腰、打着哈欠説:“現在沒有人打擾我了,繼續睡覺了。”“唉,媽媽佈置我的任務怎麼辦呢?嗯,睡起來再去做,時間多的是,還來得及。”

就這樣佩佳失去的一天被“天衣無縫”組的同學創造性地再現出來,令人深思。接着,各小組交流自己週末在家一天的時間安排,和佩佳進行對比,感受是什麼?最後全班交流。氣氛達到了高潮,孩子們的小臉紅撲撲的,深深地知道了時間的寶貴,學生們激情四溢地説出一則則珍惜時間的格言。我在黑板上板書: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就這樣,“失去的一天”的含義學生們在表演、體驗、對比中瞭解了。懂得了時間的寶貴,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發自肺腑地表達: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我被學生們精彩的表現折服了,情不自禁地為他們叫好。這就是我的學生。孩子們,老師愛你們!

做老師真好,做老師真幸福!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6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教材上有篇課文《青蛙看海》,故事 很簡短,其文如下:

青蛙長期生活在湖邊,很想看看大海。蒼鷹對它説:“只要等上前面的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這麼高的山!”青蛙吸了口涼氣,“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

“是啊,這山是太高了。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大海呢?”蒼鷹説完就展翅飛走了。

青蛙很失望。這時,一隻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嗎?”

“是啊,可是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松鼠説着,跳上了一個台階。

“這有什麼難的!”青蛙跟着也跳上去。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説。

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

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

文章隱喻為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礙——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蒼鷹作為老師,青蛙學生問,蒼鷹僅平實的語言“傳道”——登上山方能看海,對於小小青蛙來説無有力的翅膀、善跑的長腿,畏難是一定的,而蒼鷹“解惑”時卻歸因為學生無能難以登山,而後展翅而去。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注重方法指導的老師,早已不合時宜,與其説是學生的無能,不如説是老師的平庸。

而松鼠老師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青蛙意味着什麼,用極富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自信,設計學生青蛙的“最近發展區”,讓其“跳一跳,夠得着”,整個過程老師與學生同行,同甘共苦,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思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孤獨艱難地走在求學的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老師的隨意的指責與説教,而後將責任推給學生,與蒼鷹何異?我們應像小松鼠那樣作教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注重過程的引導與引領,讓學生欣然、易然、樂然“達到山頂去看海”。

後記:“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把教育當作我們的事業,用追求卓越的心,用善於思考的大腦,用獨到的眼光,去閲讀文字、閲讀生活,總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啟迪,更新我們的觀念,優化我們的行為,讓我們一點點接近教育的真諦。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7

本文主要是寫孫中山與他媽媽之間的對話(二至七自然段),感情真摯動人。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重點引領學生體會纏足給姐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讓學生想象姐姐當時承受的痛苦,以至於改變了姐姐活潑的個性。讓學生從姐姐的前後變化中體會封建陋習是多麼害人。另外,體會母親也是纏足陋習甚至更多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上一代人、不知有多少代人都是封建陋習的受害者,但他們像母親一樣對封建陋習盲從而無奈,而孫中山卻對封建陋習憎恨與抗爭,從對比中體會孫中山反封建的徹底革命精神。

複習時,先請學生就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聊聊孫中山的姐姐原來是個怎樣的女孩子,學生們都覺得他的姐姐既活潑又能幹。我卻話鋒一轉:“但好景往往不長。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7自然段,看看姐姐發生了哪些變化。找到相關的語句,你可以用筆畫下來。”學生們靜靜地默讀課文,很快就找到了:以後的幾個月,孫中山再也沒有看到姐姐的笑臉,再也沒有聽到姐姐的歌聲。

學生們的臉上充滿了疑問,我趁熱打鐵:“是什麼樣的一件事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的第二至六自然段,你一定會從中找到答案!”學生們非常認真地在文中尋找着答案,一致認為:是“纏足”讓姐姐發生了改變。引導學生找出這段話:“一天,孫中山從外面回來,… … 眼淚直往下流。”學生齊讀後,我問:“你知道姐姐纏足時的感受嗎?”“姐姐為什麼會痛苦地流淚呢?”引導學生抓住“長長的、一道又一道地”來體會姐姐所受,為學生講解。

為了讓學生們更真切地感受到纏足給姐姐造成的傷害,我又為他們出示了一組被纏過的腳的圖片,並請學生説了自己的感受。

“‘小腳一雙,眼淚一缸’呀!面對此情此景,孫中山的反應如何?”我又用這句話引出了孫中山母子的對話,問學生:“從孫中山的話中,你讀懂了什麼?”通過交流,學生們都體會到了孫中山的“又是生氣又是心疼”。可是,他們是否也理解媽媽的作法呢?所以,我又用奇怪的語氣説:“奇怪!同是親人,弟弟是那麼的心疼姐姐,而媽媽卻還要堅持給姐姐纏足,難道媽媽就不心疼嗎?”很多學生都從“歎了口氣、我也知道、可會被人家笑話的”等詞體會到了媽媽也很心疼,但又無可奈何的心情。我難過地説:“‘娶妻要娶小腳妻’,這是在中華民族流傳了上千年的一種習俗。正因如此,母親們寧願讓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要讓她們纏足。孫中山的母親也是這樣,她也知道纏足很痛苦,她自己也曾受過這樣的痛苦。女兒纏足,媽媽也很心疼,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將來找個好婆家,她一點辦法都沒有。這真是無可奈何啊!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媽媽的這種心情吧!”我相機指導他們分角色朗讀母子倆的對話,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

我説:“就這樣,媽媽還是給姐姐纏了足。同學們,如果你就是孫中山,看着媽媽含着眼淚用一根長長的布條,一道又一道地給姐姐纏足,聽着姐姐撕心裂肺的哭聲,會想些什麼呢?”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被個故事深深地震憾。我説:“纏足,帶走了姐姐燦爛如花的笑臉,也奪走了姐姐悦耳動聽的歌聲。正是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孫中山幼小的心,這件事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讓我們捧起書,齊讀二至七自然段,感受一下姐姐的改變給孫中山帶來的這份傷痛吧!”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8

學會用教材教.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憑藉.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達到其中所藴含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就應該認真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作家,並且明白,父母兩個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形式的愛.文章語言平實,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愛,理解愛,明白鼓勵與批評在成長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課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義較深,具有哲理性和啟發性的句子,學生讀時,肯定會有所感,有所悟,同時也會有疑問.因此,教學時讓學生在讀,悟,寫,問,議的過程中,找出自己感觸較深的或難理解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出自己的感受,如學生在理解"多年來,我童年時聽到的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織"這個詞有困難時,我就設計了一個想象來引導學生理解:當作者的作品連連發表,而且好評如潮時,他會怎樣對自己説;當他的文章遭到讀者的批評,拒絕時,他又會如何對自己説呢 這樣憑藉教材中的教育契機,教師好好地發掘,利用,不但體現學生突破難點的過程,還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對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起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19

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但是這一環節我處理的不好,課堂設計不流暢,沒有深入到課文中去,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上課的開始,由於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提供了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有比較好的輔助作用。但是選取的畫面不夠清晰和代表性。

儘管提前預習,儘管詞彙不多,但是檢查預習的時候有些學生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以後要加大對預習的檢查力度。學生的快速閲讀是有了,但是沒有抓住穩重的重要信息,比如重點的詞彙,重點的語句。這方面的訓練要不斷加強,不段實踐。語文課不是學習本節課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閲讀學習的方法,以後才能學以致用,才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在課堂上閲讀的時間也不夠,語文課應該是書聲朗朗的課堂,只有多讀,學生才能品味其中的含義。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但是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讓學生體會到屏風這種古老藝術的魅力。以後要加強語文課堂的藝術性,最起碼要優點語文味。

這堂課的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有感知,有體驗,但是線條比較模糊,思路並不清晰以後要增加訓練情趣,聽、説、讀、寫的能力訓練,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20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如豐子愷和葉.諾索夫同寫鵝,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但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了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會出現的,而這些“鵝”在不同作家筆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個性,在教學《白公鵝》時如果注意和《白鵝》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對文章的寫法會有所感悟。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白公鵝的特點。

3、比較《白鵝》和《白公鵝》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通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二、學情分析:學生閲讀感悟能力較強,蒐集和存貯的好詞、佳句、文段較多,能靈活運用所積累材料。

三、教學方法手段: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的特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課前準備:相關圖片與文字幻燈。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感受,整體感知

1、齊讀詞語。

2、出示閲讀提示:快速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葉·諾索夫描寫的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描寫的? 學生自由朗讀

3、交流: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白公鵝?

4、為了突出白鵝的高傲,豐子愷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進行具體的描寫,這篇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板書:走路、活動)

(三)自主研讀

1、欣賞第二段:

①、 默讀第二自然段,如果要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隻白公鵝的走相的話,你覺得用哪個詞語合適?(板書:慢條斯理)

②、 自由朗讀這一段,作者葉.諾索夫是怎樣寫出白公鵝走路慢條斯理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好?

預設:

(1)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總要先把腳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張開的扇面一樣;然後擺一小會兒這個姿勢,再不慌不忙地把腳掌放到地上。[想象鵝每一步的動作,並用手演示一下。]

(2) 通過車轍零亂而泥濘的路時,它也那麼有辦法,身上的任何一根細翎都不沾上一點污泥。[車轍凌亂而泥濘的路可不好走,你能想象它用什麼辦法使自己的細翎不沾一點污泥嗎?]

(3) 就是狗在身後追趕,這隻鵝也決不舉步奔跑。[狗追趕都不奔跑,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心裏會想些什麼?]

③、齊讀第二自然段。

2、欣賞第三段:

①、快速閲讀3-6自然段,同樣用一個詞語形容。

②、仔細閲讀3——6自然段,想象哪些句子的描寫最有意思,最吸引你?請做上讀書記號。

預設:幹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白鵝大概認為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屬於它。[①勾當:看了這個詞語,你有什麼感受?是小偷嗎?在這兒指什麼?讀讀。②幹這樣的事情,還吸引你,為什麼?]

③、 體會作者情感:

(1)出示句子,讀一讀:“它要是知道了……那可就要大吃一驚了。”

(2) 講解破折號的作用

(3)誰能用葉諾索夫的調侃的語氣對白公鵝説幾句話嗎?

(4)小結

(四)寫法對比

1、 同樣是寫鵝,豐子愷與葉.諾索夫的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小組討論

2、讀了這樣的文章,你有什麼感受?

3、拓展延伸

如果大家讀完葉.諾索夫筆下《白公鵝》整篇文章,大家一定會更加喜愛這隻派頭十足的白公鵝的。

六、板書設計:

走路慢條斯理

海軍上將派頭

活動自由自在

七、教學反思:

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後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一是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如“它走起路來慢條斯理,仔細掂量着每一步。”一句,我引導學生先説説“掂量”是什麼意思?再想想鵝在掂量什麼?(這一步落在哪裏好,怎樣放下去好)體會鵝走路的“慢條斯理”,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二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

三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白鵝》一課中,我教寫作方法。是先讓學生找,但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後只有個別學生説了出來。經過這節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麼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21

《孫中山破陋習》這篇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敍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後,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故事旨在讓學生學習和體會孫中山對纏足這一封建陋習的憎恨和他敢於同封建勢力作鬥爭的精神。劉老師的課對這一難點的把握十分到位。

一、線索十分清晰

劉老師從:姐姐為什麼會由原來活潑開朗的女孩變得再也沒有笑臉和歌聲“入手,在學生充滿疑問的時候,引出”纏足“,體會這一陋習的“陋”之所在。接着引出孫中山和媽媽的對話,通過朗讀,讓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媽媽的傷心和無奈,也瞭解到了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最後回到文章結果,孫中山破陋習,感受人物之偉大。劉老師整節課的教學走的是一條情感的主線,學生也很入情,也能悟情。

二、結合課後練習中的句子比較訓練,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滲透其中。

句子的比較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劉老師很好的抓住了這一點,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如何把句子寫具體的訓練。

如:“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與“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兩句話的比較,問學生哪一句話最能反映此時孫中山的內心。讓學生體會到“深深地”、“幼小的”兩詞説明他雖然年紀小,但永遠不會忘記的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把句子寫具體,可以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一舉兩得。

三、充分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徵。

本文主要是孫中山與他媽媽的人物對話,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老師指導學生默讀,分角色朗讀,師生朗讀;以不同的形式,花了很多時間進行朗讀訓練;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的情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媽媽的傷心和無奈,瞭解孫中山的`心痛和憤怒。

四、練習説話,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

劉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講講回去瞭解的纏足的事,想一想孫中山當時的心情,還有讓學生看看小鞋的圖片,自己談談感受,到最後出示孫中山圖象,請學生用孫中山爺爺,我想對您説:“…………”的句式來説話練習。這些説話練習,結合圖片,激發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藉助多媒體,畫龍點睛。

我想,學生水到渠成的感悟除了老師引領學生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比較透徹外,多媒體的運用,不可小看,這是文字所沒有辦法所表達出來的信息。這篇文章所説的陋習離我們學生的時代比較久遠,劉老師就利用多媒體讓學生看到當時封建社會婦女穿的小鞋,女人被纏足後的畸形的小腳,加上她聲情並茂地解説,學生就加深了對纏足的瞭解,深切地感到纏足這種陋習對中國婦女的殘害實在是太深了,從而到最後在交流感悟時,學生自然而然地説出孫中山的偉大,孫中山破纏足陋習真的是解放了廣大中國婦女。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22

《靜物蘋果籃子》一畫作於1890-1894年,是由法國作家塞尚所畫。在此畫中,塞尚仔細地安排了傾斜的蘋果籃子和酒瓶,把另外一些蘋果隨便地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峯之間,將盛有小糕點的盤子放在桌子後部,垂直看也是桌子的頂點。這幅畫的絕妙處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觀者能從不同的水平上領悟到他所表達的美。畫中的每個筆觸都在其自身的作用,然而又同時服從於整體的和諧。《靜物》這幅作品正好符合這些特點,所以幼兒願意積極自覺地參與活動,對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和創作。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

在欣賞活動之前我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塞尚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塞尚繪畫的特色及筆觸。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説,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作品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活動開始首先出示課件《靜物》,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畫面內容和藴含的情感。鼓勵幼兒説説畫面中都有什麼?這些蘋果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樣擺放的)蘋果的顏色都一樣嗎?有哪些顏色呢?為什麼一個蘋果上有好幾種顏色呢?等問題引導幼兒理解這幅畫的色彩、均衡的構圖以及形與色的結合。但是幼兒還是不太理解光源、遮擋等對畫面所起到的作用,幼兒缺乏欣賞這方面的經驗。教師提出:"認為畫中的蘋果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蘋果一樣嗎?為什麼?"對幼兒理解畫面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評課老師建議教師着重在光源和遮擋這兩方面引導幼兒欣賞作品。教師在結束部分因讓幼兒欣賞塞尚的其他作品,感受其作品的構圖美、均衡美、色彩美等方面。

本次活動給了我很大啟發,讓我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更有提升的空間。對於幼兒來講進行合適的美術欣賞活動,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表現美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盡量安排此類的活動,讓幼兒有更廣泛的美術體驗。"美"是心靈的塑造,是精神結構,更是觀念的培養,它需要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對幼兒長期的教育和薰陶,多開展美術欣賞活動才能引導幼兒在欣賞中感受美。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23

教學《金色的魚鈎》,讓我嘗試到了新課標的一點成功的樂趣。在教這一課的過程中,我特別注重了朗讀教學,要求學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進行朗讀,並談談為什麼要這樣讀。

在教學活動中,我也不時發表自己的意見。當讀到“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時,我説:“老班長為什麼照顧三個傷員走出草地,自己啃魚骨頭,直到眼睛看不見了,還摸索着為傷員挖野菜,為了傷員他快耗盡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傷員,這會兒,你有怎樣的感受讓我也試讀一次吧!”我哽咽着聲音讀:“老班長,你吃啊!我們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這時,教室裏格外沉靜,只見有的學生在擦腮邊的淚水。

這時,我接着説:“老班長的手垂了下來,他耗盡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就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動了,也不能照顧我們了。此時,你該用怎樣的感情呼喚他呢?”學生們個個情不自禁:“老班長──老班長──”呼叫聲悲痛欲絕,餘音在教室裏久久迴盪。這時我又追問:“你們為什麼多叫一聲呢?”“我們希望喊聲能喚回老班長,只有這樣讀,才能表達對老班長無限感激之情。”我這是提議,全班同學起立,深情地為老班長默哀。

深情發自每個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動了課堂裏的每一個人。抓住朗讀這個環節,讓學生説好,加深感悟,教學效果已經一目瞭然了,由此,我感到,文質兼美,情感豐富的文章,不僅要復讀,而且要讀出感情,讀出韻味,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我覺得這堂課好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問題設計得針對性強

本課篇幅較長,做事性強,我撇開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動情的文字捐多表情朗讀,整堂課我只設計了兩個問題:

1、讀課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

2、把感受深的片段讀給大家聽,並説説為什麼感動。

這兩個問題給了學生問候,思考,表達的最大空間,學生有機會自由説,自立表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地給學生以自由

整堂課,學生自主地投入閲讀實踐,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三、教師深情並茂的範讀

教師的範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具對於文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韻味“,“神采“,“風格“等,通過朗讀傳遞給學生,可收到以聲示範,以情激qing的功效。

大班美術課教學反思 篇24

《童年的回憶》是本冊挺重要的一首欣賞曲,是本冊速度、音樂段落、圖形譜等知識的伊始,作品本身也非常好聽,但是以前已經上過兩次了,這首曲子總是教不好,大家學起來並不是很帶勁。今天,終於讓我發現了一個好方法。

事前準備:在黑板上畫了三個圖形譜(與書上一致)。先讓學生完整聽全曲,並閉眼回憶童年快樂的事,音樂靜靜地流淌在教室中,我板書“童年的回憶”,一首終,請大家談談快樂的事,並問“你覺得剛剛這首曲子好聽嗎?”“用什麼樂器演奏的?”然後揭示課題,請大家跟老師温柔的説一説題目(有人讀的很大聲,提示我們是在回憶)。

聽前面部分(內含3個主題),聽到你最喜歡的部分時舉手,若是後面有更喜歡的就把手舉得更高,當音樂進行到第三段時,所有的小手都高高地舉着,因為大家都喜歡,就鼓勵學生哼唱主旋律,跟着音樂一遍又遍地用“den”模唱,直到大家能自己獨自哼唱。然後讓學生看黑板,在三種圖形譜中找出匹配的一種,同學們的答案大部分集中在第二和第三種裏,再聽,再對比,這一次要求大家説出原因,為什麼選這一種。學生們都開動了腦筋,復聽時大家已經確定是第二種了,而説的根據卻令我佩服,“它是越來越高的,和第二種圖形很像”,在此提示下,大家都開了竅,懂得音樂與圖形譜的聯繫了。我再請學生聽快段,找出匹配圖,並説明理由,三段旋律都熟悉後,再排序,而此時的排序就變得特別簡單了,我覺得大部分學生都是真正懂了。

在以上整個片段中,學生聽得特別認真,是本堂課精神最集中,目標達成度最高的部分,雖然後面的速度與情緒的的部分只能簡單幾句話略過,但個人認為這樣還是較好的方式。原因有一,單這首曲子來講,速度變化並不明顯,情緒變化也不大,學生容易搞混,反到是圖形譜很形象,直得一抓。取得這樣的效果,關鍵點是哼唱主題,單純的聽,學生是被動的,而跟着哼唱主題,並自己能獨立哼唱時,學生就是主動的,學生也會因為熟悉了音樂而變得感興趣起來,會拉近作品與音樂間的距離,而對於低年級來説,也不會因為識譜問題而浪費太多的時間;哼唱主題還能訓練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今後對主題哼唱可以進一步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e7ppx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