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精選20篇)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精選20篇)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

中學作業多,課餘時間少,學生本身的家務又重,有時我儘量讓美術課的內容當堂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七年級的《校服的設計》一課,連續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色彩的聯想》的水粉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特別是鄉鎮的中學生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精選20篇)

一、創設情境

1.一節優秀的美術課應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對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變成學生體驗情感,感受快樂的學習。如:開課可以問“你喜歡什麼?”“你想不想做什麼?”

2.如今多媒體可以把音樂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術的教學課堂上來。音樂是時間與視覺的藝術,他通過旋律、節奏、節拍、強度等形式,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指導繪畫創作時,有選擇的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和諧美去感染學生。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作增強藝術效果。在導入環節,靜態繪畫的過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調節學生情緒和促進繪畫熱情的積極作用。

3.以遊戲表演創設情境也同樣是一個常用的教學手段,每個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慾望,渴望展現自我。活潑的遊戲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覺參與又能為孩子們提供成功的機會。

二、實物寫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年級年級的《線條的藝術表現力》一課,抓住線條是如何變化設問談感受,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與分析,對比花卉的莖、葉、乾等如何表達,應用什麼樣的線條,上黑板上演示,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高起來了,學生的興趣上升了,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

每節美術課都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其實,教學資源可取決於教師本身,取決於教材,取決於學生已有的資源和學生原有的經驗。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豐富美術課堂的一個必備的內容。美術是個直接的視覺刺激,教學內容採用直接立體的展示比較,再通過解説和感受,其教學內容比學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畫來得更能打動人心。美術的教學資源可以直接來源於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學校裏。往往最貼近學生的資源就能使學生接受和親近,在身邊的小事中感受美麗,創造美麗,會使學生有更多驚奇的探索和發現。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下講台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對學生的作業,給學生一些讚揚,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一定的幫助。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一節美術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生的作畫習慣,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關注這節課是否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審美體驗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綜合評價,在知識的理解和表現中,學生的表現參差不齊,為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在能力,根據學生的個性及作品造型特點的不同,分別進行鼓勵和引導,是每個學生都得到個性的張揚。只要教師細心觀察,從中發現學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們的繪畫態度上,甚至從反面挖掘閃光點,燃起學生的學習激情。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教學體會,再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在積極的教學實踐中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自身的教學環節,有效的把新課改的精神精髓運用到課堂中去。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2

國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脱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對多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以下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四課《梅竹精神》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説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為教師的我,沒能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繫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的還不夠,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讓美術課成為他們學習知識的又一陣地。

3 、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範畫、故事,遊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自己才是這節課的主角,讓他們在這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對每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在美術課上的平等和每個人的價值。

第4 / 7頁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幾點。為我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好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對學生藝術的感受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更多地與基他學科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3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着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初四,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説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説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電影錄像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對於國中生來説,他們能夠理解電影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通過電影他們能夠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歷程,從而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蠟筆小新》《灌籃高手》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説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 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 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7.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8、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4

1.作業設置。要求:①從課本作業題、作業本中精選習題;②作業難度適當,份量適中,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作業要求。除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課型外,每節課後留3-4道作業題(解答題),選擇題、填空題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題作業。九年級總複習教學階段,每週至少批改2次單元或綜合檢測題。

2.作業輔導。輔導是針對班級授課制下,促進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針對學生水平,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特別要面向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時關注尖子生的發展和提高,提倡多作個別輔導,多作學習方法上的輔導;②輔導要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後。指導學生按時、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③輔導學生應耐心,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3.作業批改。作業批改是教師瞭解學生學習狀況,瞭解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的重要渠道。①作業全批全改,批改須及時,重視反饋;②分層次對學生進行作業評定;③登記學生平時作業成績;④批改既要嚴格,更要正面鼓勵引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態度和習慣。

4.作業講評①講評及時,時間安排適當;②對學生作業中有創見的解答或典型錯誤,要做好摘錄,作為教學資源備用。對錯誤原因要適時作出綜合分析,提出應對的措施和辦法;③講評形式多樣,基礎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可採取面批輔導、學生互助等多種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對於普遍存在的共性錯誤,可組織全班學生展開討論、以講解的方式進行分析和糾正;④有計劃地進行優秀作業或數學實踐成果的展評(每學期1-2次)。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5

整個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理解兩個科學概念: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而恰恰這也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明白空氣與其它物質一樣是能夠佔據空間,但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也是一種物質。

要實現這一目標這節課主要安排: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達到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針對這節課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一、空氣佔據空間嗎?二、杯中的紙會濕嗎?三、空氣佔據空間有變化嗎?三個環節都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驗證,動口解釋。

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空氣佔據空間嗎?

用同學們都熟悉的童話故事“烏鴉喝水”引入,通過操作實驗,並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麼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讓學生利用桌上的材料進行充分的實驗讓裝在瓶子裏的水上升並流出來?

同時還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橡皮泥有什麼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麼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麼?

分組實驗完成後,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空氣佔據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老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後,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麼?

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實驗,交流實驗情況重點讓學生解釋: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麼不能進入杯子裏面,進一步明確空氣佔據空間。

學生有了這兩個充分實驗對空氣也象水、石頭一樣是佔據空間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個問題:空氣佔據空間有變化嗎?

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對比實驗法,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後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得到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充分的材料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想、去做;充足的時間能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説。在給學生機會的同時,豐富了他們的腦、靈活了他們的手,鍛鍊了他們的口,這樣的實驗學生越“玩”越愛“玩”,在玩中求樂,樂中求知,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無限科學知識的嚮往。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6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節奏的搏動給音樂注入了活力。國小低年級教學中,我以節奏變化為切入點,橫向口子開得小、縱向挖得深。以學生非常熟悉和喜愛的兒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為創作素材,引導有機創作,降低難度。對人音版第一冊第五課歌曲《閃爍的小星星》進行了大膽創新、改編題為《星星變奏曲》,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閃爍的小星星》這首歌,小朋友在幼兒園裏已經會唱了,對他們來講已沒有什麼新鮮感了。要想讓同學不覺得老生常談、枯燥無味,必須要有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擴展知識,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本課教學從節奏入手,通過讓學生為星星的歌起好聽的名字學唱《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知道不同的節奏可以表現不同的小星星。課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動”起來了,沒有一處死角,而作為老師的我,卻一改往日汗流浹背、口乾舌燥的狼狽相,完全“閒”了下來,與學生打成一片,一起盡情表演,一起放聲歌唱,實在是既輕鬆又愉快。

課後我想,在為歌曲起名字這一環節中,學生為歌曲起了好多好聽的名字,由於課件的原因沒能顯示很遺憾,應準備好卡片把學生起的名字也顯示出來更能激發學習、想象的熱情。

我認為,音樂課堂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從音樂中找到快樂。

三.課堂實錄

1.拍手律動、師生問候

2.隨優美、安靜的音樂在老師的帶領下做幻想、陶醉看星星等動作後出示藍色的長紗巾。“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條什麼顏色的紗巾(藍色)這藍藍的顏色像什麼?(像海洋、天空、花朵、游泳池)我們把它當做靜靜夜晚天空,你想成為這美麗夜晚天空中的一顆小星星嗎”,教師把一顆卡片小星星貼在藍紗巾上。“月亮姐姐也和我們一起上音樂課”。出示並粘貼月亮圖片。“月亮姐姐説她有一個叫do的小星星是她的好朋友,我請她和我一起做遊戲,do的聲音比較低,和我一起唱唱dodododo,並粘在最底部,學生一次聽出135351並按音高粘貼在紗巾上。

3.課件顯示許多閃閃發光的小星星和月亮姐姐。提問學生該給歌曲取個什麼名字?有的説叫《美麗的星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閃爍的小星星》標題

4.聽唱法學唱《閃爍的小星星》並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5.課件顯示月亮姐姐閉上了一雙美麗大眼睛睡覺了。隨3/4拍音樂做睡覺狀擺動身體,討論後為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6.學唱《星星搖籃曲》自編動作後集體表演。

7.課件顯示幾個卡通小星星,隨2/4拍迪斯科節奏自由舞蹈感受音樂,討論後為歌曲起個好聽名字。

8.學唱《頑皮的小星星》,拍節奏演唱、舞蹈。

9.完整演奏《閃爍的小星星》、《星星搖籃曲》、《頑皮的小星星》,讓學生欣賞後再表演,感受變奏的音樂。

10.學生扮演閃爍的小星星、頑皮的小星星,一起跳《星光恰恰恰》

11.結束部分

(1)“月亮姐姐笑着對小朋友説你們真聰明,知道了音有高低還學會了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小星星,讓小星星變得更可愛了。

(2)隨《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7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科學是新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學生對此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科學學科是進入科學殿堂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要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

二、充分發揮科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在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學生對科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中對課題的引導,重點的突出都是一個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還有就是對實驗的全程設計與把握,這需要教師把實驗課備透,在實驗課堂上能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掌控大局。

在演示實驗中,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應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要在在學生實驗中讓學生相對獨立思考,操作,而不是簡單的老師説,學生做,變成另一種填鴨式教學,如,可以先讓學生做好探究的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這幾項,在師生共同探討可行性,最後讓可行性高的實驗設計付諸行動,在個過程中老師只是個參謀,而當學生這個主導者獲得較大成功後,會得到很強的成就感,也就是他後期學習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知識系統化,並做到循序漸進。

曾今有一位老科學教師告訴我科學中的化學部分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初聽不以為然,細想有一定的道理,是啊,化學的元素知識,物質性質、變化等等,細分下來量大的驚人,這時候作為老師就應把總結歸納時時記心頭,不僅自己總結,還要讓學生也學會總結,簡單的是遇到相似相聯繫的知識會聯想,深入點的就是會歸結出知識樹,知識網。這些不管是在記牢化學知識,還是作為學習化學的工具都十分有用。

科學是開設時間相對較短的一門學科,因此有許多知識需要掌握,但如果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如何讓學生在保持興趣的同時記住科學知識,這是問題的關鍵。而循序漸進就是一個好方法,如在還沒有學到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時候就對一些常見的物質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定的滲透;或在學完一段後對某一方面集中訓練,再進行知識競賽什麼的。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在教學後的一些不成熟反思與總結,學無止境,教亦如此,所以還應該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動與外界進行交流與學習,擴大資料來源,充分發揮信息互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8

在讀《孔乙己》的時候,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坦誠相見”,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彷彿”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説,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讀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語,似醍醐灌頂。

可是於教學而言,“意會”僅僅是第一步,我還必須要“言傳”,教師永遠做不了孤膽英雄,因為教師的核心任務是指導着學生去奪取全面的勝利。如何“言傳”呢?我想第一步還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引導他們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孔乙己苦在哪兒?

社會怎麼薄涼的?於是授課過程中以情境再現為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讀、模擬,這個過程中注重了課文的朗讀與語言的品味,並順勢對語言文字背後的“語言”進行了必要挖掘。為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的適當位置設置了幾個“觸發點”,一是導入,暗示科舉制度,二是認識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級,三是體會丁舉人與孔乙己同是讀聖賢書同樣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讓學生思考作者吶喊什麼。就課堂效果而言,在品語言、現情節的過程中,學生由“笑”轉為“不笑”,現場由“快活的空氣”轉為“肅穆的氣氛”。

但這樣的教學設計天然的特點就是把“我的理解教給學生”,這樣做顯然會讓許多人再次陷入迷茫:這沒讓學生自主,這沒讓學生合作,這沒讓學生探究,甚至這也沒有傳授什麼方法,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啊,學生學到了什麼?我也想問問聽課的學生,但我沒有機會,45分鐘的相遇僅僅是一次偶然,對學生而言,我的確是個過客。

關於教學設計過緊與過鬆的問題還在困惑着我:過緊就會限制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有控制的痕跡;過鬆就會導致自由散漫、左右出擊的被動局面,並由此導致學習的低效和思維的浮淺。到底怎樣做才是恰當的平衡?

我的書桌上放着一尊魯迅塑像,那是我到上海講《阿長與<山海經>》之後魯迅紀念館的饋贈,此刻,先生正注視着我,我不知道我講的課是否道出了先生的心聲,最後只能感慨一句:道不盡的《孔乙己》啊!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9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分縷析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不少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於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信息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後到“通”。為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現三條線為什麼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為什麼“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為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係,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0

本課希望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佔據空間。然後和水作比較,通過實驗發現用同樣大的力量壓縮空氣和水,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佔據空間的多少不會發生變化。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為主體,留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充分探究中,大膽探索,得出結論;讓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深入探究,張揚個性;讓學生運用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延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

一、創設情境,點燃學生探究的火把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後者僅僅是方法和實驗過程,而提出問題則要找到問題的關鍵、要害。”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邊講邊演示的方式給同學們曾現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進而提出問題:“瓶子裏發生了什麼變化呢?水面為什麼會上升?”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熱情,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什麼叫佔據空間,是石子佔據了水的空間,所以水面上升了。緊接着我又出示了另外一個瓶子,讓學生去積極思考,能不能也把這個瓶子裏的水擠出來,用什麼方法。一系列情境的設置,學生的興致越來越高,而讓學生上來試一試,則把學生的熱情推向高潮,進而引導學生提出了今天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空氣佔據空間嗎?”

二、充分探究,給足學生動手的機會

《課標》指出:“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器材,並且能保證兩個同學一個小組,進行充分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去感受實驗的過程,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當學生充滿好奇地將一團紙塞入杯底,倒扣入水中,那種期待,那種新鮮感,那份激動的心情,寫滿在學生的臉上,“我們的紙沒濕!”學生實驗後的驚訝與興奮,和“我們的紙怎麼濕了?”一臉的疑惑與不甘,那都是學生能夠親手實驗,能夠充分探究後的寶貴發現。從這一實驗又緊扣着進入下一實驗,去探究“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學生的探究由老師扶着走,進而到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學生髮現了,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卻不能,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實驗的樂趣,也鍛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如果這裏只是教師直接講,而並沒有讓他們親身實踐,學生是根本體會不到那種變化,更不會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充分地探究,讓學生獲得的豈止是科學知識……

三、平等對話,引學生奔赴真理天堂

在本課的兩次探究實驗中,並不是如老師所願的,所有的學生都能探究出正確的結論來,相反的,有一小部分學生對於實驗結果是存在異議的。比如説,在做杯子入水,杯底紙巾不濕實驗時,有些學生就説我們的紙濕了,而此時我也並沒有責怪學生操作有誤,或者粗暴地説他們做得不對,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為什麼你們的紙會濕?而人家的沒有濕。”學生通過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知道了,原來是自己的杯子沒有豎直倒扣入水中,而導致水事先流到了杯子裏,趕跑了裏面的空氣,所以紙濕了,如果豎直倒扣入水中,速度也比較快的話,水是流不進去的,進而知道是因為空氣佔據了空間。在做第二個實驗時,出現的問題也是比較大的,有學生彙報説:向下壓活塞時,裝水的注射器能被壓下去,裝空氣的注射器不能被壓下去。實驗結果正好相反。很多小組聽了他們的彙報,都不贊同,也有的小組,贊同他們水是能夠被壓下去的,而我並沒有一票否決他們,而是鼓勵全班同學,再來做一次實驗,並且親自指導了彙報結果錯誤的小組,當他們再次實驗時,才發現了,是自己實驗操作的失誤和沒搞清對象才造成的。我鼓勵他們將現在實驗結果再向全班同學彙報一遍,並且引導他們分析了第一次實驗失敗的原因。在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老師引領着學生走向正確的科學探究之路,教學生分析實驗尋找失敗的原因,教學生不怕失敗,在反覆實驗中,得出真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實踐出真知”的至理名言,或許在這一堂科學課中,學生都能有所體會。科學探究本來就是在不斷地實驗與發現中才獲得真知的,給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交流平台,以平等地態度對待他們,已朋友的身份引領他們,學生的探究會更深入,學生的科學素養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縱觀整節課,教學層次比較清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比較輕鬆而和活躍。但總覺得自己選的課文是最後第二課,前面跳開了很多課沒有上,學生很多知識和能力方面還是欠缺了點,自己的教學也不夠流暢,準備還不夠充分,在內容上還可再充實一點,讓學生能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1

學教學反思的十個“着力點”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狹隘經驗,極大地影響着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理論視野,使教學成為開始時承襲他人、後來重複自己的一種機械運動。如何走出這一怪圈?教學反思猶如一位嚮導,引領教師走出機械運動,走向專業發展。而找準教學反思的十個“着力點”,是教學反思成敗的關鍵。

1、反思成功預設

課前教師精心預設,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資料、備練習、備可能出現的意外等為課中有效生成。反思成功預設就是將達到預設目的、引起教學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課導入、形象貼切的比喻、合理的時間分配、機智靈活的回答、典型新穎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闢的歸納概括、完美的課堂小結等精彩片斷回放、記錄,以備後用、改進提高。

2、反思失敗之處

課堂教學複雜多變,難以準確無誤地預設,教師也不是聖人,不可能保證每堂課不出一點失誤:預設目標脱離學生實際,不成功的演示實驗,處理不當的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某種原因對學生積極性的挫傷,講到某問題時被卡住,教具準備不充分,表達不清、令人費解,舉例不當等。而我們就要反思這樣的失誤,引以為戒。

3、反思教學方法

講授、演示、探究、體驗、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客觀上沒有優劣之分,只有教師選用是否恰當之別。選用什麼樣的教法、怎樣指導學法,取決於教師的理解、領悟、駕馭、實施能力,因師、因生、因時、因教學內容有很大的不同。教師可以不斷探究、反思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4、反思教學機智

課前預設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學生思維活躍,不可能總被老師牽着走,冷不丁冒出一個你怎麼都想不到的問題、突然間鬧個惡作劇等,都需要教學機智。不迴避又合理巧妙地解決問題,教育影響往往更大。

5、反思學生表現

個性迥異的學生帶着各自獨特的知識和經驗走進課堂,常常會有令人拍案叫絕的見解,拓寬教師思路。另外,學生的失誤、偏差、疑問、困惑,是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了構建知識過程的障礙。教師應從課堂發言、提問、討論、練習、作業、檢測、考試等過程中,尋找學生表現出困難的蛛絲馬跡,整理記錄,對症下藥。

6、反思教學細節

老子説:“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對教學細節的處置,藴含、折射着教師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問題指向不明,“誤導”學生;認為“拖堂”是無足輕重的“小事”;教師“是不是,對不對,就是説,什麼”等簡單、低層次問題,看似活躍的課堂,其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啊、啊,嗯、嗯”等口頭禪,頻頻看錶,摸鼻尖、摸嘴脣等小動作,教師的“美麗”因此而打“折”……這是師生共同的遺憾。

7、反思媒體運用

成功的多媒體運用有利於學生展開聯想,將原來説不明白的問題説明白,難以觀察、體驗的知識或現象讓學生直觀感受,將靜態的對象變為動態發展的對象,並留給學生探究和交流的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多媒體運用都能做到恰到好處的。

8、反思板書設計

運用書面語言、畫圖、記錄表等形式將教材內容分類、編碼、重組,提綱挈領地展示給學生,便於理解、掌握。板書不是教材內容簡單的縮寫摘錄,而需要對教材內容高度精煉和濃縮,根據知識間的內在邏輯層次、因果關係,短小精悍地呈現出來。

9、反思習題設計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訓練。但大量機械、單一的常規練習,學生學會的只是“複印”知識,高分低能。新課程強調訓練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因此,常規練習要適量,問題設計應有開放性,富有新意、真實生活氣息的問題應更多進入課堂。

10、反思再教設想

經過上述全面回顧、反思,找到實際與預設的差距,最後進行必要歸納取捨,對原預設修改完善、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使課堂教學走上高效循環之路。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2

這節課的教學流程是按照課本上對空氣認識的順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在整個課堂中主要講的是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以及空氣中各種成分的含量,而對於混合物和純淨物主要是從概念上理解再結合身邊的例子加於説明,之後有引導學生分別舉例説明,可是在後面的習題反饋中發現,學生對於物質分類這一知識中,理解還不夠透徹,説到食鹽水、硫酸銅溶液等一些溶液學生就有點分不清,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講透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之外,還要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分清純淨物和混合物。本課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課後認真總結與反思發現自己的語言、教學組織等一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今後要注重查漏補缺,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

如何處理學生熟知的教學內容上值得探討。讓學生參加到課堂裏的活動,我覺得有點困難,例如如何收集一瓶空氣樣品,許多學生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困難,這是對學生的瞭解不夠,所以造成了上課比較被動的局面。通過紅磷的燃燒來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在課堂上做實驗時,造成了實驗現象的偏差,對教學效果造成大的影響。這也是在一節化學課堂上一個應注意的問題。本節課,通過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我們身邊瓶吞雞蛋實驗定性證明空氣中氧氣的存在定量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分析得出空氣的成分及其含量。 我們平總在埋怨現在的學生不會提問、不會思考、不會探究,更別説什麼創新。然而我們是否反思一下,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有多少提問與思考的火花被教師消滅在萌芽中?有多少探究與創新的慾望沒有得到教師的支持而無法延伸?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提出“空氣中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是什麼?”等問題,因這不是教師預設的知識而打消學生的探究意識,我直接給出答案。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通過應用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教學要求,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並沒有真正予以落實,更沒有引發學生繼續思考、繼續提問。通過這次國培學習我受到很大啟示,在以後教學中我,我要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好地抓住學生提出的熱點問題,並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順着學生的思路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發現問題、再次提出問題,並通過學生積極探索,讓學生能夠在探索過程中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實驗表明任何創新都源於問題。因此,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勤于思考,求新求異,讓問題走進課堂,走進頭腦,強化問題意識,有很多時候不是學生不會提問題,而是教師不會引導學生去想問題,去提問題。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善於創設情境,設置懸念,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學氣息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才敢想、敢問大膽質疑、暢所欲言。如果每節課教師都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抓住學生出現的閃光點,引導學生主動地開展探究,則對課堂效率的提高、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都會有很大幫助。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3

《 新目標英語 》詞彙量大,其中七年級上冊有詞彙700個左右,下冊約450個,八年級上冊約450個,下冊約400個, 九年級全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詞彙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那麼我們該採取什麼方式來教學單詞?

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講解和機械操練掌握詞彙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當前中、國小英語脱節,詞彙量大,教學任務重的形勢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下列幾點:

1、重師範。在教單詞時,要求教師自己示範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聽清後再跟説。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後,再出示單詞卡片,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度。

2、重情景。單詞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思維活動是藉助詞彙進行的。人類思想的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彙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應在特定的語境中引出,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4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脱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説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

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裏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導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

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台上“云云”而學生在台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我會努力按自己説的去做,爭取做得更好。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5

一、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絕對的權威,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新課程實施,用“目標引領內容”要求我們樹立明確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首席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首席引導者”,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興趣和愛好,培養終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和團隊意識開放的胸懷堅定的意志,實現現代文明的展示與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目的。

二、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快樂教學為宗旨,時刻都在想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的快樂,把快樂帶入課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學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使其與課改理念高度統一,緊密結合

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教師跟着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着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6

1.做好課前準備。熟悉教案,理清教學思路,準備好教材、演示實驗器材等,準時進入課堂,不空堂、不拖課,不以任何理由拒絕學生進課堂。

2.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用普通話講授,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清晰、生動、準確;板書工整、規範、有序;合理適當使用媒體輔助教學。

3.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活動的組織兼顧好、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合理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樹立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遵循化學學科特點和教學規律,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加以解釋,重視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5.有效組織好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問要有思考價值,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活動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理好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6.課堂教學時間分配合理,結構科學。留有學生獨立思考和基本練習的時間。認真組織好課堂的練習與反饋,及時調節,練習要有梯度、層次,適應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困生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7

一、試題中出現新教材中的觀點

1.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綜政治部分注重了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主觀題中:38題,針對的是今年抗旱保糧的重大時事背景,考查水資源的保護、可持續發展,以及一些基本經濟知識和經濟規律,如價格與價值,價值規律與市場競爭,國家職能和哲學上的有關觀點等等,這不僅實現了政治學科內綜合,而且我覺得今年在試題答案的設置上更加註重體現文科綜合。如在38題(1)(2)問的答案中,體現了政治和地理綜合;而39題是從歷史上的國際貿易切入引出了貿易全球化,其中,(5)和(6)問無論是試題的設問還是答案的設置都體現了政史綜合,(6)問還在一道題裏實現了學科內哲學和經濟學的綜合。

2.大學聯考試題貼近新課程

今年全國卷(一)雖不是舊教材的最後一年,但高一已使用了新課程。如38題(3)問政治常識題採用了高一政治生活新教材的觀點作答,如"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這些觀點在舊教材裏沒有原話,但新教材裏都有。還有39題(7)問也是高一經濟生活新教材專門講的內容,還有39題(6)問的也是新教材中增設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的觀點。

3.試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

試題幫助學生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理論,實踐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素質性的要求。如38題(2)問水資源的利用和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39題(7)問分別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務是發展"和"核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如24,27題注重了對經濟知識應用,25題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

4.注重主幹知識聯繫重點時政

和往年一樣,試題仍注重落實教材的主幹知識並聯系重點時政知識。

全國卷的大學聯考題選擇題基本上我們看到12道選擇題覆蓋了12個重點和熱點。其中:經濟常識五道題:包括24題、25題是經濟知識應用和計算,26題是個體經濟發展的意義和作用,27題是經濟知識應用計算,考查對價值規律的理解和運用,35題通過中國與東盟貿易的發展,考查我們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哲學常識是四道題:從28題開始,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的相關知識,29題用矛盾的觀點分析災難和進步的關係。30題就小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體現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31題是就三農問題的解決來考查歷史唯物主義;政治常識三道題:分別是32題通過金融危機考查了對人大代表權利和義務的應用;34題考查多黨合作制度主幹知識。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複習時應重視基礎知識的全面、準確掌握,抓住學科內最基本、最常見的主幹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在複習中應有意識地將教材中瑣碎的知識點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絡化教學,這樣才能使學生站在一個新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從多個方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從而大大提高複習效率。

二、學生在答題中出現的失誤:

失誤一:知識準備不足

表現在一是知識的全面把握不夠,二是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因此,答題時只能就是論事,就題目所給的材料“論”材料,缺少理論分析,缺少知識理解。如,選擇題第11題,問“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考生的失誤率在60%以上。第39題(2)“試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氣象經濟迅速發展這一現象”,得分率不足1/3,失誤也在60%以上。究其原因,概因考生大部分根本不理解“市場經濟”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作用的。此題即使用反向思維來解答,也能夠很快排除其他選項,因為題目所給的其他選項不具有很強的干擾性。這隻能説明考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還有第38題,以“兩個務必”為背景,辨析對“艱苦奮鬥精神”的兩種不同認識。此題的得分率也只在40%左右。失誤在於,或者觀點就是錯誤的,認為“在現代,艱苦奮鬥精神已經過時,是落後的”等等,或者將哲學觀點列上一些,毫無針對性。凡此種.種答案,都説明考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第41題(4),問題非常直接、直白:“我國如何堅持依法治國”,甚至許多教師都認為此問不像大學聯考試題,認為難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等等。但評卷結果出乎意料,考生得分率僅有不足1/3。許多考生離開了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大抄試題材料。這隻能説明考生不知道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或者是知道但不理解,因此,難以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失誤二:思維能力不強

表現在一是審題不清,抓不住問題的中心和要點;二是答題思維混亂,層次不清。審題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問題之前認真、仔細、準確、完整地把握題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問現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説明對題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夠。第38題要求考生“分析目前應如何加強黨的建設”,但許多考生離開了“黨”的建設這一主題,大談“政務”建設,“人大”加強立法建設,等等;在第(2)問,則有許多考生離開了對“艱苦奮鬥精神”這一觀點的分析,答共產黨如何艱苦奮鬥取得了勝利。答第41題(3)“城市化的意義”時,只將“xx大報告”的有關內容答上,顯然不符合題目要求。説明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能力都不強。另外,答題時無層次、缺乏條理也是常見現象。大學聯考閲卷固然是“踩點”給分,但如果層次不好,條理不清楚,“點”何以能答上?能答全?

失誤三:理論不會聯繫實際

理論聯繫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生命,缺少對實際生活的理解,理論既學不好,也沒有價值。但考生卻不這樣理解。從答題情況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題目材料,或者空話連篇、口號連篇。許多考生對此都很委屈,認為自己花費了很多功夫來學習政治課,而且對於理論知識都能“倒背如流”,為什麼答題時卻答不好呢?關鍵還在於對理論不理解,即平時學習時就沒有理論聯繫實際(只會背概念、記憶原理是不夠的),平時對理論的內涵就沒有深刻理解,只當作“口號”來記憶,答題時空話連篇就是必然的了。

三今後教學的新措施

從教學看,仍然需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訓練思維能力,強調理論聯繫實際:

1.政治學科的基本知識主要是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因此,不能夠背誦記憶,必須理解記憶,是教學中特別需要強調的。從能力和基礎知識的關係看,能力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即首先必須有學科知識做支撐。因為基礎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並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試題的基本保證。能力與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是一個雙向促進的互動過程。教學中對基本知識的內涵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深層分析、比較分析。須明確,教材只是從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對某一具體知識進行分析和説明的,換了背景和角度該如何把握?在教學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從知識內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顯性知識外(大多數考生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對教材知識延伸的隱性知識,即所謂教材文字背後的東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要重點把握;還有,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的知識需要重視。幾年來文科綜合試題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已經遠遠不侷限於政治教材中所規定的知識了,也涉及到文學、美學、甚至藝術等多個領域。詩詞歌賦皆可入題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領域,也使學科廣度加寬。當然,這些知識的選取都是與政治學科知識相關聯的,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另外,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學術領域的新認識、新見解(基於中學學科內容的拓展或延伸)等都要有所注意。上述分析旨在説明:不能狹義地理解學科基礎知識。

2.通過適當的解題訓練,增強思維能力。從大學聯考要求看,學會知識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對新問題、新情境的認識和解決過程的要求。試題看起來不難,答案也是簡練的,但其背後的思維過程卻是複雜的,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須通過解答試題的訓練,增強思維能力。當然不能搞題海戰術,而是要選擇一些好題,放大考生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要研究這些題目的命題思路、思維價值、知識要求等等。這樣,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深化理解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3.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如果説第一階段的複習是“理論聯繫實際”,那麼第二階段的複習可以理解為是“實際聯繫理論”。其不同在於:“理論聯繫實際”主要強調在學習理論知識過程中,要注意聯繫實際問題來加深理解;而“實際聯繫理論”則主要強調在新情境中運用知識,在實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過程中運用理論。從具體操作看,在“理論聯繫實際”過程中,由於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掌握還不能作到全面、透徹,因此,理論所聯繫的實際問題應該是被拆解開、被分解了的實際的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片段;而在“實際聯繫理論”的過程中,實際就應該是比較完整的、全面的。此時學生必須將學科理論體系打破,根據問題情境的展開情況,根據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重新篩選、整合理論知識,建構一個新的理論知識框架。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問題的發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體的。因此,大學聯考試題的設計也一定是從微觀切入題目。即使同樣的問題,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題的思路和答案的設置也就不會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僅僅知道了理論,知道了實際,還要通過具體問題的設計和解答,來鍛鍊思考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能力。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8

20____年的暑假全省的英語老師都參加了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也在省專家的引導下完成了一份份挑戰自我的作業,很多老師提供了一些優秀的教學設計,這次的優質課評選就是以此為契機,以《悦讀聯播》裏的Healthy Food, School Meal, What is Tom`s favorite animal? I love horse-riding, How can I get mum to drive me to school? Go to the concert.等話題,結合本次新課標的學習收穫,來設計課堂教學。雖然每天上午下午各有兩個話題,但是老師們的課堂設計中都體現出了新課標的理念。

首先,從情感態度方面,我認為每位老師都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數課堂上都注重創設情境來導入課文,形式多樣,比如卡片,簡筆畫,Flash等等。同時也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操練所學到的語言內容,體現了新課標的工具性特徵。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天在日照外國語學校的會場聽到的濱州市博興五中的周老師在教授What is Tom’s favorite animal?這個話題時,用一段沙畫的視頻導入,獨特有新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從語言技能方面,授課教師都重視語言技能的形成性訓練。語言技能包括聽説讀寫四個方面,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優質課因是閲讀課,老師們對聽力的設計不多,我認為這是個小缺憾,但還是有的老師在處理課文的第一步,也就是讀前活動時設計了聽並連線的練習,這一點值得我在下一步的教學中去借鑑實踐,因為現在八年級的課本知識多並且重要,但英語課時數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教學需求,對於八年級課本中出現的reading如何處理,一直是老師們爭執不下的話題。所以我認為可以在處理reading第一步設計聽力環節,讓

學生先聽,並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這樣就解決了reading 課文聽力的問題。再就是有的老師的口語成為參加評選的硬傷,而有的老師的口語就如行雲流水,優美動聽,可見老師的口語本身就是學生最好的聽力材料,因此我也應當注重自身口語的提升。

再次,從語言知識方面,老師們不是隻抓課文語法點講解,而是高屋建瓴,注重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注重在操練中講解英語語言知識,比如對於生詞的解決,Tom thinks it is cruel to put giraffes in the zoo.中cruel是生詞,有的老師將其設計成選擇題,A殘忍的B 冷酷的C 美好的,這也是值得我實踐的地方。其中一位老師還讓多媒體教學滲透到教學的幾個環節,導入部分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學完生詞後的第二個視頻相當於提前感知了課文內容,練習了課文聽力。文章處理完之後又一個視頻《Mr. Li》讓學生們利用所學來完成Mr. Li的故事。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拓寬了視野,從而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也避免課堂教學總是圍繞着課本轉,缺乏新鮮感的弊端。

另外,對學生的評價形式多樣,每位老師都能用ok,very good. wonderful. e__cellent.等表揚、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收到了不錯的學習效果。還有就是評價機制的運用,有三個老師的方式不錯,運用的最好的是煙台的劉老師,她將分層教學和評價機制有效結合,文章處理前,出示表格説明三個問題設置分別對應的分數,在文章處理時她在每個問題上分成三個層次,分別是You have to , If you can, Challenge yourself.設計問題,文章處理結束,讓學生自己得分,結合老師給出的得分表,查看本節課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根據不同的分數段,會看到老師不同的評價語言。青州徐老師在小組合作中運用了一個辯論賽形式,學生在PK時會有一個像星光大道一樣的擂台,但是運用的不好,只是形式,沒有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通過本次學習,我認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從以下方面改善自己的教學:

1. 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要加快節奏。備課時要設計好每一句話,不説廢話。

2.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多創設情境,多提供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特別要更注意對待優生的鼓勵和評價。

3.每節課的重點要突出,難點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在實際運用中鞏固理解,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4.重視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比如正確的語音語調;紮實的英語基礎知識。

5.要善於利用多媒體和演畫唱等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活潑的語言情景。比如flash 製作,簡筆畫運用等

總之,作為一名年輕的老師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我感到很榮幸,在學習了這麼多優秀教師的寶貴經驗之後,今後要認真地上好每一堂課,更要認真地上一堂好課,真正地以發展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出發。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19

一、 説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六單元,屬於欣賞?評述類型課,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與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同樣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藝術成就的,它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獨樹一幟,自成體系,與歐洲、阿拉伯園林藝術並稱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園林,既是作為一種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而出現 的,園林建築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相親和的思想傳統”;教材中第一 部分先對中國園林的地位、起源、特徵加以概括的説明;第二部分對中國園林的分類、設計思想、藝術手法作了介紹;第三部分是欣賞方法與欣賞要點;然後是分別介紹拙政園、蘇州留園、揚州個園與蘇州獅子林。對我國園林與民居的欣賞有助於提高學生對園林、民居建築知識的積累以及對於建築的審美的提高

2、教學目的

① 瞭解中國古代園林的種類、特點及代表性作品;

② 結合實例瞭解中國造園藝術的原則精神和具體經驗。

3、內容結構

① 中國古代園林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三類。

② 私家園林以蘇州為最盛,設計以中國山水畫為藍本,追求細膩曲折豐富的變化,形成濃郁的人文環境。

③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積累了豐富的造園經驗。明代計成《園冶》一書對園林選址、佈局、疊山、選石、因借等作了系統的論述。

教學教學重點和難點:瞭解中國造園藝術的原則精神。

攻破這一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同時結合展示大量的中國古代園林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三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比較、探究、總結等方法。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為此,我準備採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4、説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淘説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學中教師只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我以教室為舞台,教師為導演,學生為演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觀察探究創造,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欣賞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5、 説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找出中國園林的藝術特點,特別是對蘇州園林的設計之美展示討論,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二、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欣賞作品)——樂中體驗(設計園林)——討論探究(自評)——知識擴展(製作園林書籤)——情感昇華(寫出本課的欣賞感受)

互動>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提問導入

你們遊覽過哪些園林?去過蘇州園林嗎?

學生自由回答,然後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一組本地的園林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然後進入課題“詩情畫意”。讓學生觀看短片(蘇州園林),針對短片提問:我國園林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自然山水風景園

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類型? 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麼? 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及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穿插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學生談談感受,並介紹遊園的經歷)

2、分析講解課文圖片,感知課文,

(教師講解)我國遠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為園林造景的主題,這比西方18世紀興起的英國“風景式”園林大約要早兩千多年。著名的圓明園,它的一百餘個景區之中約半數是自成一體的小園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譽之為“萬園之園”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過去的造園匠師們口授心傳,多少都接受一些詩畫方面的陶冶,而著名的造園家如計成、張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於此道。歷來的文人畫家也多有直接參予園林規劃設計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維、白居易,宋代的趙佶、司馬光,元代的倪元鎮,清初的石濤、李漁等人,為了渲染園林的詩的情調,常常藉助於各種音響效果。寄暢園“八音澗”、諧趣園“清琴峽”的流水丁冬,滄浪亭“聽櫓樓”的欸乃槳聲,乃至風動竹篁有如碎玉傾灑、松濤之若天籟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筆下的瀟湘館,那“凰尾森森、龍吟細細”更是繪聲繪色,點出園林濃郁的詩情畫意。

3、構思立意,突破難點

介紹蘇州園林的造園設計手法:

播放課件:讀圖認識感知江南水鄉---蘇州及園林

1師:如詩如畫的蘇州園林是如何體現出她的巨大藝術魅力的呢?

討論,指名説説,師板書:“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園林藝術的構成

a、自然環境的山形水勢,包括人工疊山和開鑿的泉流湖水;

b、建築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內涵;

c、園林內的樹木花卉;

d、園外大環境的景觀、氛圍。中國造園藝術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2、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有何差異。

皇家園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和北海。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為造園的鼎盛時期。皇家園林佈局以江南園林為參照,並以神話傳説的東海三神山進行設計、構思,以其博大恢宏的總體氣象和宮殿羣的特殊政治意義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園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國侵略者的嚴重破壞與搶掠。

4、將我所學,為我所用

教育家弗賴登塔説:“學習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運用是我們的目的,最後,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根據園林圖片,嘗試進行課文要求的三個活動練習,使用恰當的表現手法,進行再創造。

5、歸納總結

展示學生作品,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總結。

6、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國中美術課後反思 篇20

一、背景

現行國中英語教材具有很多的優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具有規律性,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和掌握這種規律,並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設計教學程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相長,才能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教材分析

1、話題:本課時選取的是八年級英語課本第四單元howoftendoyouexercise?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是圍繞本單元的中心任務“foodandlifestyles”而展開的。

2、資料:這篇文章講述了很多學生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透過學習,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3、目標:(1)、理解課文資料,明白如何捕捉細節。

(2)、根據圖片猜測大意。

(3)、引導學生掌握模仿主題進行描述的技巧、構成根據主題理解文章細節並能分辨是非的潛力。

step1:warming–upactivities

(一)、freetalk:toaskthestudentondutytomakeaspeech:“whatismyfavouritefood?”設計思路:以討論日常生活的話題進入,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由於每一天都有值日生報告,能夠鍛鍊學生的書寫和口頭表達潛力,另外,在交流過程中,也互相鍛鍊了學生的聽力水平。

(二)、1。revisesomenamesoffood(letthestudentsspeakfreely。)

2。toshowthestudentsbeautifulpicturesoffoodduringthetalkingtheteachercanwritesomeofthemonthebb,especially。somenewwords:fruit,sweet,bread,meat,juice。

3。toaskthestudentstoaskandanswerwhatisit“doyoulikeit?”

設計思路:(1)、透過感性的圖片教學,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用心性。(2)讓學生相互問答,瞭解食物的名稱,在交流中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三)、discussion:(1)whatfoodcanweeatalot?(2)doyouthinkisgoodforourhealth?(3)whichisyourfavorite?

設計思路:透過搞笑的話題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進入正文教學打下基矗最後向學生展示有關食物的相關鏈接(p67)--“healthyeating”,並讓他們參與討論,明白哪些才是正確的飲食。

step2:reading

(一)listeningandscanning:

1。whatdostudentswanttobe?

2。whatdostudentseatforbreakfastnow?

設計思路:(1)。聽和讀都是學生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透過讓學生邊聽邊讀(默讀)能夠培養其快速閲讀的潛力。(2)透過有目的地聽和讀,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同時握課文中一些細節性的資料。

(二)intensivereading:readthetextagain,trytoanswersomequestions:

設計思路:進一步有目的地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課文細節,同時,透過搶答加分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三)skimming:1。toaskgroups1&2toreadthetextathirdtime,andmakeadialogueinpairs。

2。toaskgroups3&4toretellthestory。

設計思路:1、讓學生進一步閲讀課文,瞭解文章的資料,透過對話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潛力。

2、透過文章改寫與複述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潛力。

(四)extensionactivity:toaskthestudentstotellsomethingabouttheirownlifestyles。

設計思路:學以致用,自我的話題會讓他們產生更大的興趣,同時,透過這項活動能夠充分訓練學生的綜合技能。

五、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本人也體會到,閲讀教學應處理好以下關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如何教會學生閲讀,而不是僅向學生灌輸超多的語言知識。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忙和指導下掌握知識和構成技能的過程。教師應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其主體地位,讓學生自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盡最大可能思考學生情感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要設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但教師不能片面地追求所謂的“快樂”,一味強調熱鬧課堂,氣氛是活躍了,但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潛力的培養。閲讀過程與結果的關係。任務型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逐步提升閲讀技巧,提高閲讀潛力的過程。實踐和反思的關係。反思是實踐的一面鏡子,每次的教學反思都能折射出實踐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在教學中就應不斷借鑑成功,改善不足,把培養學生學會閲讀、學會自主學習作為追求的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j8y60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