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9篇)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9篇)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形式,從學生的作業看,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二是裝飾製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日用品的範圍很廣,少數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對象,後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對象。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9篇)

《飛天》是國小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內容。由於學生對什麼是石窟缺乏感性認識,對飛天的藝術特點不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發動學生課前蒐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儘量的讓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帶學生具體分析飛天人物的動態特徵,學生還提到了春晚上的飛天舞蹈,我也讓幾個學生在集體面前嘗試着模仿幾個飛天的動態,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畫中出現的問題。

《色彩的色相》是一節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為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啟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啟發後繼續作畫。

《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學習齊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體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主持和介紹。每一小組重點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組交流討論後,小組推選一位同學為大家介紹,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給予適當的補充。以這種形式上欣賞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較好。

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學生的家裏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寫生》一課很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植物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在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如何表現植物的空間層次關係,在作畫時無從下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中詳細示範,並請幾位繪畫能力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從學生的作業質量來看,教學效果不錯。

《二十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是一節美術欣賞課,在本課中,我繼續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分小組課前蒐集馬蒂斯的相關資料及作品介紹,課堂中組內進行資料彙總交流,然後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彙報,全班同學分別給每個小組進行評價。學生的課前準備充分,小組彙報時發言踴躍,看來學生是很喜歡做課堂的主人的,今後的教學應多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機會。

《橙色的畫》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和動手調配顏色,認識橙色的色相,瞭解橙色是黃色和紅色調配而成的。在教學中,我誘導學生自己去調配橙色。在調配橙色的過程中,問題就出來了。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紅,有的學生調的顏色很黃,在教師的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反覆的實踐,學生認識到:1,等量的紅色和黃色才能調出橙色。2,調色過程中紅色比黃色越多,調出是顏色越發紅,顏色越深;黃色比紅色越多,調出的顏色就越發黃,顏色就越淺。

《吉祥圖案》一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吉祥圖案為基礎,使學生了解它的形式和題材是多樣的,並且藴涵着豐富的寓意和美好的祝福。學生在課前進行充分的蒐集,帶來了剪紙、繪畫、工藝品等多種形式的資料準備。課堂中,教師結合教材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再出示一些吉祥圖案,讓學生討論猜測一下,都藴涵着怎樣的美好祝福,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後,在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欣賞同學們帶來的各種工藝品,以豐富學生的視野。最後,小組探討如何製作吉祥圖案。在這節課中,我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去動手動腦,去探知創造。

《認識身邊的樹》通過實際的觀察,學生所畫出的大樹也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表現的是粗糙的樹幹,有的同學表現是是偉岸挺拔的樹的身姿,有的學生畫的是豐滿婆娑的葉子。本課讓學生到户外去實際的觀察樹,所以學生在繪畫中不僅興趣濃厚,而且通過觀察,也很好的表現了不同的樹之間的區別

《四季的色彩》是美術第七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教學我採用學生自學的方式完成四張圖片下的問題卡片,再進行小組內的交流,以拓展其思路。課前教師讓學生蒐集四季的圖片,在課堂中學生互相欣賞、交流,從畫面色彩、構圖、表現方法等方面觀察分析作品,從多方面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色彩。在學生創作表現四季的色彩時,能準確的表現四季不同的色彩特徵,但近、中、遠景色彩的變化表現不夠。

《生活中的暖色》是讓學生了解生活中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並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現象。教學中通過對比觀察《紅色的房間》和《尼斯的英格蘭散步大道》,組織學生積極討論,體會冷暖色給人的不同感受。在創作時啟發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多種表現形式去創作表現,如油水分離、點彩、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水粉等,在表現暖色的畫時提醒學生注意冷暖色的搭配使用,有少數學生出現冷色使用過多和乾脆不用冷色的情況,教師注意給予適度的指導。

《生活中的冷色》是一節色彩基礎知識課,旨在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能辨別冷暖色調並感受冷色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及表現技能。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大量的冷色圖片,充分利用圖片、畫家學生作品等。通過圖片、作品對比,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行講解舉例。

課程主線主要依序為:色彩測試、色相環(冷暖對比)、冷色認知(名稱、感受)、瞭解畫家筆中的冷色(凡高運用色彩抒發情緒)、看書觀察研究(點染技法)、教師示範及方法步驟、學生作業、師生評價、課堂小結。在教學中,圖片色彩知識測試,使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冷色,觀察認讀顏料盒中冷色的名稱、擠冷色的顏料以及看圖回答生活中的冷色給人的感受,使學生對冷色的知識得到加強。其後的畫家與學生作品的賞析,融匯冷色的情感與表現。讓學生在欣賞與回答問題中,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通過教師示範,有效解決了色彩點染的基本表現方法。本節課收到了課前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觀察、欣賞、評價、研究、色彩知識的運用及色彩表現的感覺均得到進一步訓練和提高。

《杯子的設計》是五年級的美術課,課前讓學生蒐集準備各種杯子,教師精心製作了教學課件。本課教師採用遊戲闖關的形式,有杯子知識比一比、杯子設計想一想、杯子創作賽一賽、神奇之杯賞一賞四個闖關過程,學生對於闖關極感興趣。教學中,先從欣賞觀察多種杯子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各種杯子,讓學生對杯子有詳細的瞭解。在學生充分了解杯子後,組織學生討論杯子設計的問題,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杯子設計需要考慮的幾個方面:合理性、科學性、美觀性、功能性。學生設計的杯子多種多樣,教學效果較好。但是在本節課中,教師留給學生自由創作的時間還是感覺少了點,少數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深深感到在美術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創作實踐時間,而一節課的時間就那麼4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課的講授過程中,一定要反覆推敲,把握住重難點,掌控好課堂節奏。

《給藝術插上科學的翅膀》本節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通過觀察欣賞、分析討論,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通過本課教學,啟發學生善於從科學的不同視角發現美、欣賞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美。認識感受科學給藝術帶來的方便快捷,及科學對藝術的影響力。使學生了解藝術與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藝術、熱愛科學的情感。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索中學生學會設計和完成題目,最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雕塑之美》一課是通過對中外不同風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初步瞭解雕塑藝術的語言、特點、分類和材料等,瞭解雕塑的審美特點。學習分析和鑑賞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歷史的、藝術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藝術。本課通過對雕塑的“造型”、“材料”、“表現手法”、“內涵”四個方面展開欣賞,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欣賞的形式,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不僅能讓學生學到雕塑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由衷地熱愛美術的學習,讓學生樂在其中。

《花鳥畫》是繼上一節國畫課之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和研究畫家繪製的花鳥畫作品,加深對中國花鳥畫的認識,學習和分析畫家用筆、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臨摹的基礎上添加和創作一副花鳥畫。讓每位學生去仔細品味浩如煙海的藝術精品,認真感受每位畫家緣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在這節課中,教師的演示作用很重要,這樣可以讓學生很直觀的瞭解繪畫技巧和繪畫方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不能把學生教“死”了,沒有創造性。應該是讓學生在學習基本的繪畫技法後,鼓勵學生大膽的創作,從中體會一下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畫的情趣。

《山水畫》一課是一節國畫課,通過樹木畫法的教學,增加學生對中國畫山水的瞭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畫山水樹木畫法的技法與欣賞水平。樹怎麼畫?教師的示範很重要:“鹿角法”和“蟹爪法”。樹葉怎麼畫:點染法和雙勾法。在教師示範了基本方法之後我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體驗中,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麼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塗抹的喜悦,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畫家凡高》一課是以啟發學生情感創造為突破口,力爭深層次地理解凡高的作品,讓學生認識並理解藝術家的創作並不神祕而都是表現藝術家的某種創作意圖,而這種意圖又都是有現實的依據。課堂中,學生按小組分組合作學習,學生處在一種自主學習的狀態,有自主學習的目標、學習方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情感投入,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值得注意的是本課的欣賞評述活動是在學生對凡高生平,繪畫特點作了初步瞭解後進行的,並不是只重情感而忽視美術課的基本知識、技能。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課堂中可讓他們自由組合,與夥伴們共同完成某一提綱下的討論學習,得以因材施教。

《在快樂的節日裏》是利用油畫棒刮蠟版畫的製作方法,運用刮蠟手法選擇色彩和有特色的場面表現節日的氣氛。教學中引導學生觀賞課件中的節日照片,觀察假日裏人們的衣着打扮、背景色彩,通過“魔術變變變”環節,引起學生的對刮蠟版畫製作的興趣,在紙張上進行操作,具體要求是力度均勻,整齊有序。學生對刮蠟版畫製作很感興趣,作業效果很好。本課的難點是指導學生在油畫棒塗色時,運用厚塗法,着色力求厚實均勻。

《學畫農民畫》屬於“造型·表現”系列,其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農民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農民畫具有大膽的想象力、無拘無束的表現手法、鮮豔的色彩和飽滿的構圖等特點。農民畫與兒童畫從表現手法上有相同之處,它易於兒童理解和模仿,從而學習農民畫從生活中取材的特點,鼓勵學生生動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課堂中我通過網上收集的農民畫的作品,民間剪紙,年畫,還有不同風格的農民繪畫作品使學生欣賞,還給他們講述一些民間藝術的淵源和故事,孩子們很感興趣。如此我講到民間老虎帽的民間故事學生非常有興趣從中貫穿尊敬長輩的思想教育。當學生去臨摹或畫農民畫的創作手法的表現,孩子們的表現力變得特別強。

《刻印的樂趣》我課前和學生一起蒐集資料,在教學中通過演示--觀察思考--解決問題這幾個環節,培養學生在製作過程當中自己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培養。再從古人的印章中學習印章的相關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作品內容與形式,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是學生刻好印以後的上色問題,很多學生調色都過於濕,使得所印出的文字(圖案)輪廓模糊,甚至有些已經看不出是什麼字(圖案)了,我沒有考慮到:因為蔬菜做章石,容易滲出水分的問題,後來讓學生在在印之前用乾的餐巾紙輕輕吸一會,去除一些水分。

《便箋盒的設計》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我在“大膽創作——製作便箋盒”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再創作,在再創作過程中,我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鐘面指示明確,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我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我的牙刷》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所以在課的設計中要強調設計意識,既要讓學生樹立美的意識,如對於牙刷的色彩和樣式的關注,還要把握設計的科學性,如牙刷的尺寸,材料等;設計服務於生活,生活的主體是人,所以要幫助學生意識到設計以人為本,如牙刷的結構要講究舒適安全等。設計師不能馬虎,作為消費者更要用心選擇,對於生活用品我們也要選擇美觀的、符合我們需要、有利於健康的類型。

《拼貼添畫》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的內容。以拼貼畫的形式進行創作。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利用畫報紙、舊報紙、廣告紙等材料進行拼貼添畫的製作,並且巧妙利用紙的肌理和花紋圖案進行設計。通過思考,比較,想象,討論,學生能夠感知畫畫和拼貼製作的不同效果。在本課中,較難處理的是撕紙貼畫的色彩。在拼貼時,應該強調使用大塊顏色,面和麪的交界處顏色對比要強烈。

《衣架的聯想》以生活中常見的衣架為創作題材,啟發學生聯想,進行思維訓練。本課的關鍵之處正是知道學生根據衣架的形狀特徵進行設計,通過聯想、想象,利用多種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將指導學生對衣架的聯想作為教學重點,利用多種形狀的衣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聯想設計,再結合多種輔材,製作出新奇有趣的作品。

魚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裏魚兒是他們最熟悉和喜歡錶現的對象,本課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四年級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用彩墨畫魚》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用彩墨畫鳥》是“造型於表現”領域中一節國畫創作課。本課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創作中體會彩墨與宣紙的特性,瞭解簡單的繪畫技巧。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大膽運用彩墨進行創作,對中國畫的工具、技法有進一步認識。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查找和課上交流在中國畫中的一些技能技法,讓同學們大膽的是用彩墨進行嘗試和探索中國畫教學的示範一般都在黑板上進行,由於是直立的,有一定的難度,如演示時墨汁非常容易流下來,因此,教師的示範要做到胸有成竹,落筆肯定乾淨,畫幅儘量大一些,下面用廢報紙襯好,站立不要遮住自己的演示,並經常變換位置角度,以讓各個角度的學生都能看清楚。

《豔麗的大公雞》一課屬於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範疇,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認識冷暖色,瞭解冷色和暖色之間的相互關係,感受以冷暖色對比為主要表現方法的作品所產生的特有的美感,並且學習運用冷暖色對比的方法來表現作品,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培養學生的色彩美感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色彩的興趣,豐富學生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本課我採用的是自育自學教學模式,根據教學需要,我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成自主實踐探究和自主學習探究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動手實踐解決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瞭解冷暖色,感知冷暖色對比所產生的豔麗感覺。在第二階段的自主學習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分析書中的作品,解決如何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表現大公雞的豔麗?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冷色和暖色的認知-冷暖對比所產生的豔麗色彩-不同色調的畫面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如何用豔麗的色彩表現大公雞-解決大公雞的構圖、動態、色彩搭配等問題-學生繪畫-師生共同評價-拓展延伸。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很感興趣,教學目標達到,有效的突破了教學重難點。第一次將自育自學教學模式用於美術課堂,有收穫也有困惑,課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那麼教師的講課時間減少很多,如何把知識點提煉出來,如何最優化的設計自學提示,希望和大家不斷探究。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2

《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為什麼會形成火山爆發和地震?蠟燭點燃會有哪些變化?學生帶着問題產生好奇,走進文本。

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如《哪杯水熱》一課,有這麼一個實驗:向燒杯中加入280毫升熱水(80度左右)向錐形瓶中加入80毫升的冷水.將錐形瓶放入燒杯中,用紙板蓋住杯口,在紙板上打兩個小孔將兩個温度計分別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測兩個容器中的初始温度和每間隔1分鐘的温度變化.(到5分鐘時;到8分鐘時)在實驗前讓同學説一説將要出現的結果. 同學們只説出了兩個結果:温度一樣,熱水比冷水高一點。我説冷水比熱水温度高點,同學們説“那是不可能的.”我説“那好吧,我們來試一試再説。”同學們都非常好奇,認真地看和記錄,結果正是冷水高一點,這樣一來同學們的積極性上來了,紛紛討論為什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熱愛科學,對科學現象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科學課的開設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那種僵死的教學方法,其結果只能是倒學生的胃口,抹殺學生求知慾望。我們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認識科學,並鼓勵他們去探索科學的諸多奧祕。只有這樣才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應該時刻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每一節課,才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好的體驗、探究的過程,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3

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滿足兒童求知慾的重要手段,對於保護兒童珍貴的好奇心至關重要。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並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進入學校後就宣佈禁止兒童開展探究活動,不僅違背兒童的天性,而且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兒童進入學校以後,不僅不應禁止他們探究,而且應該對他們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勵和幫助(包括適時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時候教給他們更有效地開展探究的過程與方法等),以引導他們最終能夠找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現象和問題的解釋或答案。

(2)探究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就曾説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亦具有重要意義。

(3)探究過程本身不僅可以使兒童的思維受到最好的鍛鍊,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而且是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培養的主要途徑。這對於兒童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十分關鍵。從中習得的科學過程與方法,對於兒童參與生活中與科學相關的問題解決與決策,是個重要的基礎(與科學知識同樣重要)。從廣泛遷移的角度來説:,學會科學推理是大大提高孩子的智慧(思考力、明智的判斷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創造力)的最有效方法,這對於他們謀求進一步的生存與發展,,獲得生活質量的提高至關重要。

(4)由於探究過程需要探究者綜合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和經驗,這對於增進和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將其融會貫通,十分關鍵。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在一個新的探究情境中,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獲得了新的理解,產生出新的意義,正所謂“温故知新”。

(5)探究過程中需要學生們合作、交流和各種協調一致的嘗試,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可以幫助兒童學習按照一定規則開展討論(而不是爭吵)的藝術,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獲得更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讚賞、分享、互助,等等。這種客觀開放精神的形成並非易事,要靠長久的教育才能得到。而上述這一切,是我們幾十年追求的科學與民主這一國民精神的基石。這種思維與存在方式應當從孩童時代抓起,否則就只能產生出一批批盲從、獨斷、不寬容的人,他們在理智上必然缺乏獨立性、自主性、批判性。

(6)在親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經歷挫折與失敗、曲折與迂迴、成功與興奮,這其中的許多感受和體驗是他們理解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的基礎。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學生走了彎路,甚至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於教師直接給出解釋,但此時學生對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為教師講授的一個很好的前奏和準備。而且,學生仍可以從這一親歷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4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 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處,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複習 舊知為突破口,讓學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小説的三要素不外乎:情節、人物、場景。我把重點放在了人物上。先從結尾周瑜的感歎入手,抓住“神 機妙算”一詞,在學生並不完全理解詞義的情況下,不急於查字典,而是直接讓學生在全文中去找諸葛亮神機妙算體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為什麼你覺得他這麼做很 好。學生踴躍發言,基本能夠把這些句子找到,還説出了自己的理由,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並沒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點,那麼,怎樣才能夠在不偏離中心軸 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象諸葛亮呢,我把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讀,通過交流知道諸葛亮怎樣識人心的,我把課文的2、3、7、8自然段作為重 點,以讀代講,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2本課我教學的重點之一放到了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於這篇課 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以對話形式組段。在教學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表演有關情節,給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加上他們説話時的動作、語氣、神情。並想 想為什麼這樣加?他們在説話時想些什麼?”我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研讀與合作探究交流,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3、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

1、情境採訪,深化認識:

如,教師作為《三國週刊》的記者採訪“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學生會自然地對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總結,並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2、作業設計,拓展延伸:

在 課的結束部分,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 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總結出: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講完時,我佈置學生課餘時間再讀《三國演義》,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 在文學名著中去學習和積累,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二、整體來説這節課還算順利,我卻從這節課中看到了許多不足。例如:雖然説在我的引 導下,學生認識了周瑜的陰險狡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這並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感到學生只是再讓我牽着走,缺少自己的看法,對文本只是盲目的服從,沒有 質疑能力。課堂看起來比較活躍,可是缺少思想的孩子會讓課堂顯得沒有靈魂,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考,會思考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課題。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5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為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形式,從學生的作業看,大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二是裝飾製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日用品的範圍很廣,少數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對象,後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對象。

《飛天》是國小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內容。由於學生對什麼是石窟缺乏感性認識,對飛天的藝術特點不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發動學生課前蒐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儘量的讓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帶學生具體分析飛天人物的動態特徵,學生還提到了春晚上的飛天舞蹈,我也讓幾個學生在集體面前嘗試着模仿幾個飛天的動態,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畫中出現的問題。

《色彩的色相》是一節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為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啟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啟發後繼續作畫。

《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學習齊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體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主持和介紹。每一小組重點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組交流討論後,小組推選一位同學為大家介紹,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給予適當的補充。以這種形式上欣賞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較好。

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學生的家裏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寫生》一課很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植物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在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如何表現植物的空間層次關係,在作畫時無從下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中詳細示範,並請幾位繪畫能力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從學生的作業質量來看,教學效果不錯。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6

我們的英語教師不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堅持不斷地學習和接受新事物,不瞭解現代英語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那麼,我們所教出來的學生一旦離開學校走向社會,他們會發現他們所學的英語是多麼bookish(書呆子氣)。而教師自己則可能甚至連國小生們所津津樂道的一些常用語也可能會出現理解性的錯誤。

反思四、國小英語教師應有文化意識 在國小英語的教學中,因為課文的簡單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緣故,很多國小英語教師忽視了文化對語言的影響,而導致了一些語言情景的不真實,和虛假的語言的產生。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詞彙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濃縮。對英語詞彙的準確理解,和對語言環境的認識和創設和把握,需要對文化的比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識的獲得,主要是通過對該族文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通過對該族語言文學作品的研讀,通過對該族文化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的瞭解。而讀原版英語經典著作的學習,是達到這三條的捷徑。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7

現在,國小生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越來越早,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但是,由於許多孩子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覺得學英語太枯燥、太難,導致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甚至畏懼心理。 半個學期一轉眼過去了,期會考試也早已結束了,看着學生的成績,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逐題看過學生的試卷後,綜觀學生答題情況,我針對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做以下分析及教學反思:

一、試卷質量分析 六年級下冊的這次期會考試的試卷的層次是分開的,也有一定的梯度,實際上是一張綜合試卷,大部分內容超出了本冊的範圍,但也可以看出學生對以前的一些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套試卷共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語音測試,第二部分為詞彙測試,第三部分為單項能力測試,第四部分為閲讀測試,第五部分為綜合能力測試 . 本套試卷覆蓋了整個國小階段所學的詞彙、語音、語法和日常用語等內容,着重考查了詞彙、日常交際用語、閲讀能力和重點句型及語法。整套試卷中滲透了國小階段所涵蓋的語法知識,如:介詞in,on,at,to的正確運用;冠詞a,an,the的正確運用;名詞單複數的正確運用;形容詞的比較級的正確運用;代詞的主格、賓格、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正確運用;實義動詞have,has與be動詞的用法,所涉及的時態有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第三人稱單數的正確使用,以及否定句、一般疑問句的句式結構等等。 該試卷充分體現了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為主要目標的命題原則,堅持依據於課本但避免教材的機械操作,靈活遷移。在試卷設計上增加了對學生閲讀理解能力、重點句型及書面寫作能力的考查,注重學生的積累運用,對以後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二、試卷整體情況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考查了語音知識ow,oo,ee,ea字母組合以及元音字母a,o在重讀開、閉音節中的發音,1、2小題失分較多。第二部分考查了詞彙及其中文意思,並滲透了詞語搭配,如look like,look after,like doing等,其中look after超出範圍。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一題,大部分學生得分不高;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閲讀能力、語法掌握等各個方面,學生對詞彙的記憶力不強,反映在書面寫作中,錯別字特多,這給我們反饋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學生邊學邊忘,掌握不牢。學生掌握句子的困難程度,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練得太少,或者説學生除了課堂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學英語。 這次考試成績令人不滿意,平均分、優秀率均較低,原因之一是題型太活,主要原因還是老師的教學工作沒做到位。

三、改進措施

在這次期會考試,令我遺憾的是,學生的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厲害,就是因為他們浮躁的學習態度,影響了成績。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在後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要重點針對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繼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着眼點,讓同學們能夠在我的指導下盡情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讓他們都能以優秀的成績進入中學。

1.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要求人人過關。

2.為了給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做好與中學的學習銜接準備,教學中仍應注意各種詞類轉換的歸納性訓練和運用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語言感知能力 。

3.注重詞語的運用性練習,在機械記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可以通過多種題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4、知識訓練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注重低段教學與高段教學之間的教學形式和培養目標的轉移。將課堂由興趣化逐步過渡到思維化和意志化學習。同時關注潛能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採用有效措施,儘可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

5.在優化課堂組織教學、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加大訓練強度和密度的基礎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8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為,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數碼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範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絃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下面就《真善美的小世界》一課,談一下我的想法。

(一)、利用熟悉的歌曲欣賞,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堂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音樂課教學中單一傳受知識、枯燥無味的教唱等,老師用“聽音樂式步步深入導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隨着“真善美”這根主線進行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又充分採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科學合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通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二)、開展器樂、歌詞創編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9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説説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説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用行動實踐着他説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説説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説:“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為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0

國小三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體育教學,我想國小低年級隊形隊列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可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隊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隊形隊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不好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老師若要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不是練習次數多了,學生厭煩。就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總感覺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針對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此方法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方法。我又通過捲起褲腳的形式(一隻腳捲起褲腳),來檢查學生的整齊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動作質量。

通過以上實踐,我體會到: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1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説,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説:“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説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説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2

一年級的體育課我還是第一年教,學期開始是最累的。隊列隊形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內容比較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若要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難度。

比如,在國小一年級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過很多方法,不是練習次數過多,還是學生煩了。就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總覺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

通過以上實踐,我覺得: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創設一個讓學生喜歡的情境非常重要,這可以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果自然就好。關鍵是學生還學得很快樂。它能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3

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誌,那就是看當地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如果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用母語講或大部分用母語講,英語教學就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顯然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中國缺乏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環境。母語可以習得,二語也能習得,但外語是不能習得的。

而在我們的國小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着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3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説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國小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説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4

通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温暖的感覺。通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通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並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隻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為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為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衝擊後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瞭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説説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麼多的詞彙: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温馨、浪漫、温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於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着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5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下面簡單地回顧一下我入伍以來所做的一些英語教學工作。

1、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6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及時地、有效地進行反思,科學、全面地分析教學過程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反思,教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計劃更迎合實際需要。這對提高教師個人的教學專業水平和教學專業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優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綜合素質都有着重要的意義。那麼,怎樣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反思。

1.思效——自我評價

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後反思要做到“當堂思效”。即上完課後要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幾部分有困難,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指導等;同時,還要堅持“單元思效”,即對一單元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如在學習用英語問候他人時,我根據課文內容作如下的安排:

1、學生聽錄音,感知課文。2、聽音,識圖。3、聽音,重複課文。4、分角色朗讀課文。上完課我發現學生非常的聽話,總是跟着我的思路走。老師讓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我就思考這樣的學習會不會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呢?答案是否定的。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教案做了重新調整,採用了“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在熱身複習之後,我展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多學一些禮貌用語。我告訴學生要開展評比“禮貌之星”的活動。比一比看誰能獲勝。任務的提出,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動力,讓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的積極性就高了。當我組織學生參加“找朋友並問候你的朋友”的活動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高潮。他們拍着手,興致勃勃的去交朋友,用英語問候朋友。

2.思得——總結經驗

一節課結束後,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處,教師一定能從中受到啟發,總結成功的經驗,如能及時記錄,可作為日後教學工作的借鑑,有助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如我在教“cock(公雞)”一詞時,突然有個男孩子怪聲怪調地説:”有沒有母雞呀?”頓時,全班一片喧譁。我沒有馬上批評那個學生,而是平靜地説:”有,不僅有母雞,還有小雞這個單詞。”接着一一講解,並表揚了那位學生好學好問,但也批評了他説話的態度。我覺得這樣機智的處理,既沒有干擾正常教學,還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受到了教育。

3.思失——及時補救

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各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例子的選用,板書的設計,學生的反應等方面,課後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於教學工作的不足,要反覆思考,仔細琢磨,採取措施,及時補救。例如在上完《thisisourschool.》這一課時,我進行了反思:時間的把握不好,精神緊張,生怕不能夠上完自己準備的內容而提前講課,而在感覺時間有餘時又沒有及時地調整教學進度,還是快速地講完內容,這對整節課影響很大。因此覺得以後再上這節課,可讓學生仿照課文自編對話,時間可控制得當。或在備課時就要預防時間過多的情況出現,準備音樂或短片,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讓學生欣賞,既讓學生放鬆了身心,緩解了孩子的疲勞,又將時間把握得合理有度。

4.思改——得出新法

“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提出改進教學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思“改”對我們從事多班教學的英語教師來講非常必要的,例如:在教授用英語問候他人時,因為有了前一個班教學後的反思,所以在後一個班的教學方法就改變了,教學效果有了顯著提高。

5.思疑——提升自我

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當堂提出的與課外知識相關的問題,我們未必能當堂一一作答,出現“卡殼”現象在所難免,這種“教然後知困”值得我們深思。如在教《atthezoo》這首小詩時,我講到了袋鼠是澳大利亞獨有的動物,當時,就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你知道考拉嗎?英語怎樣説呢”,就這個問題我確實是不知道的。我對學生們説等老師回去查到了再告訴你們,或者你們也可以從網上找到答案再告訴老師。聽我們這麼一説,學生們回家後就積極查找資料並在第二天告訴了我。當然,我也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

課後反思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一位優秀的教師,上完課後必然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反思。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課後反思都必須用文字記述下來,寫成手記。教學手記記的應當是有價值的東西。下面三個方面可供參考: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如在上《新標準英語》第二冊第十模塊第一單元時,我採用了歌曲鞏固句型,即用《兩隻老虎》的旋律,把句型whereis…?it’son/in/under….編成歌詞。同時把學生喜歡的“福娃”當作詢問的對象,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高漲,教學效果非常好。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吸取的教訓。在一節公開課上,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在學生做遊戲時,對於個別學生違反規則時沒有把他指出來。過後我進行了反思,認為這個環節成了這節課的“敗筆”之處。因為這個活動除了鞏固三個方位介詞之外,同時旨在培養學生的誠信理念。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總之,寫課後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只要多一點教學反思的細胞,就會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益處多多,其樂無窮!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7

本課的教學已經結束了,課後我認真的進行了反思,有如下幾點感觸:

1.營造童話意境 激發學習慾望

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 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2.巧設學習障礙 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在課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3.不足之處是:我還是缺乏幼兒教學經驗,課堂應變能力不足,還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們取經。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8

這次非常有幸能夠參加兩年一屆的教壇新秀,讓我有機會見識到26位老師所帶來的精彩無限,對我這樣剛剛回縉雲的國小新老師來説,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

在聽課後,我對這次活動寫下了一點點的個人反思,希望能夠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幫助與進步,同時也更希望與所有的國小英語老師進行探討與交流,從而共同進步。

在26堂課當中,第一堂課是來自水南國小的胡琦老師。這堂課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她的Presentation的設計。這是一堂三年級Unit5的課,她在教學French fries, hamburger, chicken, bread, 及hot dog 時,通過自制了一個冰箱,讓學生自己從中取出食物來進入新課,該呈現方法既自然直觀,同時又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活情景,並且在整堂課當中都一直利用獎勵物品French fries 來進行課堂評價,實現了評價的有效性及教學新知的滾動性,非常值得大家學習。

另一堂精彩的課是來自長坑國小的楊靜老師,該堂課是四年級的Unit3 My Friends ,這堂課最精彩之處,在我看來應該是practice 部分。她利用“興趣班開始報名啦!”來讓學生自己報名喜歡的科目,然後進行對話。

e.g:  S1: My friend __ __ __ likes music.

T : Who likes music?

Ss: ______ likes music.

這樣的設計讓上去報名的同學訓練了“My friend,______,likes music.”的同時也讓剩下的全體同學與教師進行回答問題,讓全班同學都參與了進來,這一點做的相當好。

還有精彩的課是來自兩名男士,雖然這次活動中只有兩名男士,但他們都上出了他們的風采,很值得好好培養及發揚光大。

當然,26堂課當中,精彩的片段太多了,每一個人的精彩都是獨一無二的。

與此同時,在聽了26堂課後,也產生了不少的疑惑,把它們總結了一下寫下來,希望能夠得到沈老師和大家的幫助與更好的解決。

1、課堂活動的趣味性與有效性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得到有效的統一?

我們很多的課堂設計都會包括很多的遊戲,但往往會一不小心就成了“為遊戲而遊戲”。整堂課看起來似乎很熱鬧,但一節課下來,問學生學到了什麼,或是掌握了幾個句子,大多都是不知道。眾所周知,趣味性固然重要,但是課堂的有效性更是重中之重。任何活動的設計都應為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服務。如果活動偏離教學目標,即使形式再活潑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我認為我們課堂教學活動千萬不能錯位了。

2、如何把單詞教學溶於句子教學當中

很多老師在上課時,只強調單詞的教學,進行枯燥乏味的機械操練,往往忽略了把新授單詞與已學的句子有機結合。其實單詞只是語言教學中的一個個體,我們應該將個體容於整體當中,單詞很重要,但更不能忘了與句型的操練結合。只有運用將抽象內容具體化的直觀教學方式,創設活潑有效的認讀活動,自然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讀,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既有趣、又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單詞的記憶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習得語言就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3、如何更好的對話教學

對話應該是最難上、最難處理的一個大難題了,但是,要知道,再長的對話,再難的對話它也是由一個個句子組成的,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不把它分解開來上呢?一個長的對話,我們可以把它分解成3個、4個,或是更多的小對話來進行教學,等小對話熟悉了,再把他們連回去,不就完成了整篇對話嗎?此種方法可歸納為總---分---總。

4、如何在課堂內合理、有效使用錄音機的跟讀的教學

這次新秀評比中,大多老師在課堂上純粹地讓學生聽一遍錄音,聽前預先沒有向學生作任何的要求,給人的感覺只能是為了使用錄音機而使用錄音機。其實,這一環節很重要。因為錄音機的示範作用、感染作用極強,尤其對農村國小生來説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規範朗讀的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所以我認為一定要有時間留給學生聽及跟讀,但是跟錄音讀應該放在哪個環節更好呢?

我認為放在presentation 後practice 前進行更好。在呈現後,學生基本能認讀教學內容,趁機順勢讓學生跟讀、仿讀進行有效操練。教師讓學生跟錄音讀不要只留於形式。目前錄音機在我縣大部分學校十分普及,錄音帶的成本也不高。推廣使用錄音機和錄音帶是既經濟又有效的做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錄音機,讓學生模仿真實、地道、自然的英語,從而在英語初學階段在語音語調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日後的英語學習鋪平道路。

以上幾點只是我個人的一些非常淺薄的看法,希望能夠得到沈老師的指點與幫助,謝謝沈老師。

國小美術教育教學反思 篇19

國小體育課堂教學反思:新構思新課堂

一。教學設計構思:教育不是訓練,是生活,是創新,現實的生活是教育資料的重要源頭,教育是現實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民族是一個光榮的民族,革命先輩艱苦戰鬥,創造了我們新生活。我們要繼承、發揚他們不怕苦的精神。結合我們的體育課,透過創設教學情境,選用了搶運彈藥,使光榮傳統在體育課教學中得到體現。

本課主教材教學選用了相互探索法、嘗試完善法和競賽法,始終把教師放在“導演”的位置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我尋求解決問題和掌握動作技能的方法。搶運彈藥技術的教學,注重對學生自學潛力的培養,讓他們在自學、討論、研究的基礎上,到達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目的。在搶運彈藥,創設了“怎樣才能送得快送得穩”來啟發學生思維羣策潛力,並在嘗試中提高對問題的認識,增強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意識,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有利於學生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的聯繫性,增強學生對中國革命的瞭解,滲透了德育,豐富知識,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家鄉的熱愛。

本課在教學中以情激人,陶冶情操,弘揚革命傳統。透過創設情景,使學生能夠很快進入主角,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滲透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瞭解革命傳統的同時,激發學生對完美祖國的熱愛,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建設服務。透過對《搶運彈藥》的教學,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敢於競爭、團結合作的精神。透過激勵評價,使他們能夠不斷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和發展自我。

二。。需要解決的問題

1。較好的運用遊戲(踩踩貓)組織方法。

2。如何有序的組織遊戲,如何在遊戲(蜘蛛爬行)的過程中持續隊形,順利的進行活動。

3。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選取蜘蛛爬行和過障礙的最佳途徑。

4。學生的參與性和興趣性的提高。

三。擬解決的方法

1。踩踩貓的遊戲強調不能用力踩,否則就算被踩。

2。蜘蛛爬行的遊戲時要持續隊形,否則每個在總成績上扣除5秒。

3。相互演示,相互糾正,相互分析,相互比較,互幫互助,找出最佳途徑。

4。激發興趣,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運用競賽的方法,激發他們的鬥志,增強運動慾望,進一步到達運動的目的,完成教師的預期目標。

四。教學實錄

1。導入常規

l教師導入狀況,引出問題

l小遊戲:踩踩貓

l學生分組練習

l教師評價

2。遊戲::

師:我們這天做一個遊戲,各小組比一比,那一小組最好。

生:議論…。。

師:同學們大家看過蜘蛛爬行嗎?

生:看過…。。

師:我們做一個蜘蛛爬行的遊戲。

方法規則學生練習分析比賽綜合評價

3。障礙跑:

師:力爭向上是我們的理想,勝利是我們的目標,剛才玩了一個遊戲,輸的肯定不服氣,是不是。

生:是……

師:下方老師再給你們一次機會。重新展示自我。下方進行一組障礙跑……

生:議論,歡呼……

遊戲方法要求示範學生探索練習師生討論分析競賽發展評價

3。結束部分

l放鬆練習

l綜合評價

l下課

五:教學流程

課堂常規

遊戲(踩踩貓)

蜘蛛賽跑

障礙跑(搶運彈藥)

享受運動

六:教學反思:

課改的學習和實踐使我領悟到體育教學中出現學生厭學的現象根源不在學生的身上,而在教師的資料和形式上。新體育應關注學生的需要,重視教師的變化,師生不再是某教材某資料的機械實踐者,應用教材和資源來完善人,培養人。一切以學生髮展為本,這些才是體育課程的最終目標。七年級的學生剛從國小升上來,好動、天真、活潑是他們的本性,表現欲極強,競爭意識十分激烈,遊戲作為體育課的一種形式,普遍適用於學生的練習,個性是低年級的學生,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相互競爭,相互提高的意識。在本課中,學生的參與性比較強,情緒高漲,發言用心思維敏捷,運用分組對抗法,極大的激勵學生的鬥志,體現了一個少年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以下是這節課較成功的地方: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協調性,柔韌性和靈敏性。我採用了蜘蛛爬行和搶運彈藥的情境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從而到達運動的功能和目的。七年級學生好動,但他們對以往的體育課並不感興趣,究其原因,無論是我們的組織安排還是資料,都太富競技性和技術性,本節課以障礙跑作為教學的主要資料,在教學中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學生用心參加到運動中來,透過遊戲輔助教學活動,鍛鍊了學生的身體,激發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同學之間構成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學生動了,快樂了,高興了。

2。如何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髮展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當前中國小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本案中,教師透過精心設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巧妙運用各種適合七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遊戲,科學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處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融合,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創造條件,帶給機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程資料務必與學生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相適應。舊的課程資源脱離了學生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創造了“搶運彈藥”,讓學生體驗成功。體育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而言,場地器材是有限的,但思維創造是無限的,要上好一堂課,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篩選資料,以及根據現有的場地和器材開發新資料、新項目。本課利用欄架、海綿墊、標槍、實心球等創編了項目——搶運彈藥。這十分貼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即豐富了教學資料,又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和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

不足地方:如何應對偶發事件。課堂教學環境並不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它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有一學生突然不舒服請假。遊戲“踩踩貓”是一對一的對抗性遊戲。這樣只能讓多出的那個同學充當裁判,致使那個學生失去一次參與運動的機會,看到其他同學興高采烈的玩,那個學生十分失望。那一幕也久久在我腦海中徘徊。所以當我們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與偶發事件“遭遇”時,要善於冷靜,以便從意外中得到更大的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ek80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