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通用22篇)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通用22篇)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

通過教學可以感覺到,整節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情。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和意識。在朗讀感悟中通過多種方式積累詞語,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樂於學習,樂於參與。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通用22篇)

但是從課堂中表現出來一些問題,需要重視。

(1)學生的朗讀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説有的學生朗讀做到了正確流利,但是感情朗讀還不太到位;有的學生還把握不好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領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較多,而自己的體會感悟的表現較少等。

(2)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需要加強。有的學生光顧表現自己而舉手,根本沒聽老師的提問和其他同學的發言,造成站起來什麼都不會,影響了其他同學聽講的情緒。

(3)學生還是缺乏訓練,發言聲音普遍太小,這是一種膽怯的表現,也是一種很不好的説話習慣。

(4)本人自己的調控能力、應變能力都應該繼續加強,過渡語言、評價語言都比較貧乏,缺乏對學生的激勵。以上幾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加強注意,把對學生聽、説、讀、寫能力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2

《蘭蘭過橋》這篇課文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向同學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實用的塑料橋,同時也讓我們瞭解了迅速發展的科技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一課文章較長,要使學生能充分地朗讀,必須抓住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進行練讀,這樣學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橋的特點來學習課文。吳老師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句子,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通過反覆朗讀,欣賞圖片感受,實物展示,學生對於橋的特點是比較明確的,並運用了好幾個句式練習,讓學生學會完整地説話。

在教學中,我抓住“潛水橋奇妙在什麼地方?”這個主要問題,開展整堂課的教學。首先,教師複述了第一段的大意,然後問:

“是什麼奇妙的事呢?”請學生自己仔細讀讀2、3、4自然段劃出你認為奇妙的部分。然後,又問:

“蘭蘭在潛水橋上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景物呢?”教師還給學生句式:

“水裏大大小小的魚有 ,有 ,還有 ,真有趣!”來説話,學生能有目的的説説。

學生通過教師一步步的引導,能夠初步感受到潛水橋的奇妙,完成了課堂的教學任務。通過教學可以感覺到,整節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到了學情。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和意識。在朗讀感悟中通過多種方式積累詞語,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樂於學習,樂於參與。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3

這一課文章雖然較長,但這樣科普性的課文,學生還是比較感興趣,因而常常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課本,讓語文課變了味。因此我採取瞭解通過讓學生找一找這兩種橋的特點,然後通過課文當中的一些句子來體會的方法進行教學。要使學生能充分地朗讀,必須抓住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進行練讀,這樣學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橋的特點來學習課文。我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句子,説説自己喜歡的理由,通過反覆朗讀,欣賞圖片感受,實物展示,學生對於橋的特點是比較明確的。

文章前四自然段文字向我們介紹了潛水橋,我先請學生找句子,然後將其概括成詞語,總結了這座橋的特點。同時又讓他們展開想象,探索這座橋其中包含着的科學,感受科學的神奇。在這裏,潛水橋不僅僅起到了橋本身具有的交通功能,更增添了讓人欣賞水中世界的樂趣。所以,我請學生説説當自己身在河底看着這些景象時,你的心中是什麼樣的想法呢?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去嘗試體驗潛水橋所具有的獨特之處帶我們的樂趣,同時也感受到了這種加入了科學技術的橋樑真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4

老師讓學生拿出年曆卡,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學生如魚得水,激情高漲,因為他們從年曆卡上發現了許多從未明白的知識。我順着學生的思路整理板書,當提到平年和閏年有什麼區別時,一生説:“二月份的天數不同”,另一生説:“閏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説出二月份的天數不同不足為奇,但能説出平年與閏年全年的天數相差一天,確實是了不起,説明學生的思維上升到了必須的高度。在學生思維碰撞最激烈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引出公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就應除以400這個決定方法,既解開了學生的疑惑,又恰倒好處,學生自然理解。一節課,我拋開了自己原先設計的思路,完全跟着學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師的想法強加於學生,又能在關鍵的時候拉學生一把,使每個學生的思維有機會得到最佳的展示。

學生只有親手“做數學”,才能親身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探究:首先,要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將教學過程變成機械兑現教案的過程;第二,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於得到圓滿的答案;要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個性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

學生不僅僅要獨立探索,還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忙,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培養聽、説、交往等各項技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處於一種“放鬆的警覺狀態”中,這種放鬆着的思考狀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於激發學生靈感和創造欲的狀態。]

思路一變天地寬,只要我們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變了,學生就會變得好學、樂學、會學,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新的生機!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5

屬於中國畫教學。是“造型·表現”領域的課。學生通過欣賞中國畫畫家的繪畫作品,認識中國畫表現的特殊效果,理解畫家是怎樣用概括的筆墨表現各種動物的臉的,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道理。通過本課學習,可以學習和了解中國畫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體會中國畫特有的魅力。培養學生使用中國的傳統繪畫工具,進行表現創作的能力,通過對中國畫的用筆用墨方法的講解和練習,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筆墨技法,能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大膽地表現動物的臉。

一般的國畫教學都以講解技法,臨摹寫生為主, 程式化的教學再加上技法難以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興趣漸失,創作的作品也很少有有創意和韻味。為了能將這節課上成學生喜歡,讓他們感到快樂的課,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強調突出趣味性和實踐性,併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物世界》的片頭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然後利用猜謎遊戲,使學生有意瞭解不同動物的臉部特徵……通過種.種手段,變枯燥的技法教學為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培養了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

經過討論和觀察,學生對一般動物的臉部特徵有了較全面的認識,並總結出了用筆、用色的規律。考慮到學生對技法步驟不甚瞭解的情況,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演示,為了防止學生看不清楚的現象發生,示範環節我特意用比學生用的畫紙大一倍的宣紙演示了畫動物的臉的過程。經過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掌握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6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三組課文中的一篇課 文,本組教材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提升孩子們的愛國 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20__年7月13日,北京申奧勝出後,歷史的瞬間成了歡樂的永恆,中國人終於圓了一個世紀的奧運夢。作家肖復興也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及激動,寫了這篇《嚮往奧運》,全文表達作者申奧成功後的興奮與激動,也表現了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這篇文章語言曉暢,情感真摯,耐人尋味,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操和愛國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在上這節課時所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進行低年級閲讀教學",主要是想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但在上這節課的過程中感覺到,我這堂課的設計存在和多問題,總感覺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根本沒有進入文本中。課下我也進行了反思,通過老師們的評課,我知道了問題所在,首先我把這節課閲讀教學的目標拔得太高,所以設計了很多問題,試圖把學生引導我的思路上來,沒有給學生留夠自主學習和體會閲讀的時間,使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這一目標沒有達到。這次的研討課,每節課都訂了研討的主題,我的這節課主要是研究低年級的閲讀教學,但是可得一開始我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生字的複習上,致使後面的教學時間有些不夠。我們現在的教學提倡課堂的高效性,我的這節課有些環節出現了無效,所以我覺得這是一節失敗的課。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多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課堂生高效、快樂的學習。

有一位教育家説過:給學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台。

為了打造好這個平台,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

2.“以讀為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閲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悦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7

20__年4月,我有幸在漳州市普教室舉辦的國小語文閲讀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開課,我特別激動,也特別珍惜這次歷練的機會。尤其是能近距離聆聽專家評委的精妙點評,和與會老師的真誠互動,讓我猶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回顧備課到上課的過程,確實經歷了一次次的否定,在否定中改進、昇華,這一過程對我的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獨聽寒山半夜鍾”——選題緣由 “到客船”的“夜半鐘聲”在楓橋邊悠悠迴盪,從而使千百年來的讀者着迷。因為這鐘聲迴盪着歷史的回聲,使每位讀者自覺不自覺地聯想到人生,人生苦短,來去匆匆,誰沒有愁緒呢?誰都能從鐘聲有所得,這是我選擇並喜歡這一課題的原因。 “幾度經過憶張繼”——文本解讀 作者為什麼會聽到夜半鐘聲呢?因為睡不着,因為有旅愁、在思念。所以這首詩歸根結底就是在寫詩人的愁思,詩人創造了這樣一個詩中有畫、畫中有聲、朦朧多義的愁境。 這首詩的題目很精練。“楓”是季節;“橋”是地點;“夜”是時間;“泊”是事件,四個字, “吝嗇”到了極點。 首句直接進行景物描寫。“月落烏啼”,有聲有色有情。在古詩詞中,凡用“月”、“烏”者不外乎“悽愁悲苦”四字,不解人意的霜氣偏偏充盈天地,為這深秋之夜和張繼心中灑下絲絲涼意。視覺、聽覺、觸覺三管齊下,恰如其分地現出了他的心境。同樣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有不同的感覺。同樣是秋夜對月獨處孤舟,李白、蘇軾二人定是要“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了。但換了失意的人,不過是“獨步漫長宵,風過花零,遙望月空鳴”而已。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個“愁”字點出全詩主旨。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漁火點點,一片片枯敗楓葉劃過張繼心頭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對故鄉的思念,對前途的迷茫,對國家內亂的擔憂,他的心中僅剩下一種感情——愁。秋風送寒,獨卧小舟,輾轉反側無法入睡,這“對愁眠”甚至有幾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孤苦伶仃了。於是,一個落第書生形象躍然紙上。 恰在此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每年正月七年級凌晨鳴鐘一百零八響,因為佛法認為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種之多,故而鳴鐘解憂。一百零八鐘響,一百零八憂解,開始新的一年。這誠然是美好的祝願,可惜張繼秋季到此無緣聆聽,他聽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鐘”,但這也讓張繼聯想起了“鐘聲解憂”的傳説。鐘聲聲聲敲在張繼的心坎上,撞擊他心中的苦悶,他多麼希望這憂這愁真能隨鐘聲而去。作者用這樣兩句作尾,應該是激勵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使始終壓抑鬱結的詩境有了個還算昂揚的結尾吧!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8

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是日常生活中分配的一種常見形式,其結構是已知幾個數的和與這幾個數的比,求這幾個數。在解法上可以用整數的思路來解答,如果把幾個數的比轉化成各佔總數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用分數乘法來解答。因此這部分內容與分數乘法有着緊密的聯繫。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按比例分配這類應用題的結構,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難點是比與分數的轉化。整個教學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為新知的教學做必要的鋪墊。為了能在教學中化解難點,使學生輕鬆進行比與分數之間的轉化,課一開始就安排了一些求部分佔整體的幾分之幾的練習,為以下例題的教學做好準備。

第二、放手讓學生探求新知。在教學例題時,教師緊緊抓住“幾部分的和”與“這幾部分的比”,以“3:2是誰與誰的比”、“播種面積的比是3:2是什麼意思”為題,來引起大家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分析其中的數量關係,是教學中的難點化為烏有。在學生獨立解答時,教師並沒有完全按照教材中所要求的都用分數解答,而是把解答過程放手給學生,鼓勵他們用學過的知識去解答,可以用整數的思路,也可以用分數的思路,最後在各種方法都得到認同後再指出用分數解答比較簡捷,並鼓勵學生用分數的思路解答。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給今後的學習指明瞭方向。

第三、精心設計練習梯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練習的層次的安排上,教師不滿足於教材中的基本練習,而是在完成這些練習之後,又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適當的擴充。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練習設計的層次性非常明顯,能讓學生在練習中既不感到梯度過大,又可以不斷“跳起來摘桃子”,學起來饒有興趣,同時使學生一步一步地看清了按比例分配這類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增加了解題的靈活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例題的教學設計不拘一格。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現實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也就是説,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例2時緊緊抓住教學中的難點,師生共同由分析數量關係入手,在學生徹底弄清“3:2”的含義之後,立即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例3為學生模擬了一個植樹的場景,去確定分配方案。這樣做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學生明白了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這個例子再次告訴我們: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為教材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積極主動探索和追求,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從而讓我們的“教材”成為我們學生真正喜歡的“學材”。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9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經典之作,其清新的語言、靈巧的構思、寫景狀物的高超技藝讓人歎服!

經常聽老師上《荷塘月色》的公開課,沒發現好的使人難忘的好課,自己上來也覺得無趣。一篇如此優美的抒情散文到了老師手裏怎麼就變樣、變味了呢?

抒情散文不好上,我想是許多老師一致的看法。原因不一:情感不好把握有之,分析不到位有之,不知從何講起有之,等等。而《荷塘月色》是眾多散文中比較難上的一篇,不好找突破口,我上課喜歡找突破口。你從文眼“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開始,但不好繼續講下去,想去開導學生,課堂死氣沉沉。你從作者行程開始,顯得單調膚淺。你從朗讀開始,課堂重點不突出。難,真的難,難於上青天了。大多老師上公開課喜歡分析描寫荷香月色的那幾段,因為比較好駕馭。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0

《伊索寓言》三個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學生,讓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節讀下去。故事結尾,一句精煉的話語道出寓言的深刻內涵,引發學生去思考,去回味。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發揮,我在教學中進行了這樣的嘗試:

1.充分發揮想象。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會有一些可供學生進行想象的空間存在。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課,狐狸會想盡辦法吃葡萄,於是我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學生興趣來了,盡情地交流:有的學生説: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後猛地跳起來,但卻失敗了。有的學生説:它拿來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還是不能夠着。有的學生説: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準水平實在太差,一個也沒有砸下來。還有學生説: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細太軟,它的爬樹的本領又不行,幾經努力還是失敗了。學生的想象力讓我欣喜,然後我再讓學生體會狐狸此時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鋪墊之後,故事的寓意學生自然而然就説出來了。

2.恰當運用表演。在語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後寫到了牧童的兩次大叫。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體會,自己琢磨這兩次的大叫有什麼不同。有所體會之後,讓學生開始表演了。最後在出色的表演中學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體語言傳遞出的是他們對牧童否定,對寓意的深刻領會。

3.注意故事對比。《蟬和狐狸》與我們曾經學過的故事《狐狸和烏鴉》有其相似之處,但一貫被視為狡猾的狐狸在這則故事中沒能實現自己的心願。抓住這個不同結局,我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為什麼烏鴉會上當而蟬沒有呢?這個以舊帶新話題吸引了學生,他們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時,自覺地探究出蟬的聰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訴我們的深刻寓意。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1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作為書法作品,歷來為人推崇,被尊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書”之譽。其實,作為入選教材,文章也是文辭優美,識見高遠,至今膾炙人口,熠熠生輝。而作為一篇文言文來教學,如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妥善處理好文言關係,打破傳統機械的先“言”後“文”教學模式,卻值得探討研究。我的這節課是《蘭亭集序》的第一課時。主要學習內容是文章一二兩段,解決的是三個問題:一是瞭解作者及其創作的緣由,瞭解書序的相關知識;一是掌握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一是體會作者的感受及寫作的特點。

本節課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到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情緒沒能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不是很好,原因當然有很多,有學生預習不夠,導學案完成情況比較差;也有我自己備課上的問題,比如在解決字詞這一塊學生就很被動,感受作者的的感受的時候也不夠深刻。

基於此,於是我參照新課標精神嘗試改變文言文教學思路,從由教師講解變成讓學生誦讀,從重視翻譯到重視感悟。在教學中多讓學生去讀,多讓學生去説去感受。

首先加強誦讀,多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適當時候才做點撥。

第一遍聽讀: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讀錯誤。勾畫出自己有疑問的字詞,讀完後討論。

第二遍自讀:自由誦讀第一自然段,讀出自我體驗。

第三遍誦讀:齊讀,從每一段中找出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情。

第四遍悟讀:帶着感情誦讀,在朗讀中分別體現出歡樂、痛惜、悲傷的感情。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歡樂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為何而悲?

採取誦讀的教學方法後,我發現,許多過去需要講解的知識在誦讀中就解決了。在誦讀中去感受“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三句話中的情感就跟自然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終身受益不盡。” 誦讀是文言文學習的金鑰匙。

其次我更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比如以填表格的形式完成一二段內容的教學,並對其進行了分析和總結,還讓學生自己在本節課結束前總結歸納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自動學習,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我想:只要我們教師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就一定能將古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實踐探究更實用的方法。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的三個子目:“黃埔軍校的建立”、“北伐勝利進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全部都是課標中要求學生知道或瞭解的內容。故此,三部分內容的活動設計都必須體現其重要的有效性。

一、“黃埔軍校的建立”——“結識黃埔人”小活動

在課堂上,把黃埔軍校的部分師生名單呈現在學生面前,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黨內比較重要的人物,或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學生通過直接的瞭解,就能夠得出黃埔軍校在歷史的卓越地位和對歷史的貢獻。

二、“北伐勝利進軍”——“軍情觀察室”活動

“軍情觀察室”是鳳凰衞視中文台每逢週三的一檔軍事觀察節目。借用它的名字就是為了直接的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參與的興趣。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被假設成為北伐軍的指揮人員,參與北伐戰略的總決策,讓學生們自己去設計北伐的順序。學生通過這個活動能夠學習北伐戰爭的主要對象和進軍路線,培養讀圖識圖能力,而且,也順便學習了一些戰爭常識。

三、“南京國民政府成立”——“找政府”活動

這是一個幫助學生打破慣性思維的活動。假設教師不提醒學生,學生就會習慣性認為,一個國家只有一個政府,而忽視了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的歷史產物。通過“找政府”活動,讓學生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和細緻觀察、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3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在這節課中,我抓住了兩大主要內容展開教學:1、學習理解倒數的意義。2、學習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我以玩文字遊戲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給學生灌輸“倒”的想法,把遊戲的現象融入到數學當中。在理解倒數的意義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乘積、互為”來理解,並強調倒數不是孤立的,而是對於兩個數來説的。有了文字遊戲的導入,學生觀察到了互為倒數的兩個數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倒換了,對求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倒數容易掌握了,因而課堂的氛圍很濃,積極踴躍回答問題的同學很多。但對自然數的倒數以及小數、帶分數的倒數,大部分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還轉不過彎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説出方法。對於特殊的數1和0,學生基本上能夠知道他們的倒數。

這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求一個數的倒數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一個數乘以另一個數,乘積是1,那另一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倒數。如5×( )=1 ,括號裏的數就是5的倒數。這個方法在這節課中,我沒有明顯強調出來,還不能讓學生真正去理解倒數的意義。因此,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還不能完成達到。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4

本單元教材以“動物”為主題,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要求學生能聽懂並準確運用句型I like…Do you like …? Yes, I do. No, I don’t.重點掌握詞彙like, animal, cute, fat, cat, dog, panda.。

Story time板塊是單元的核心內容。該板塊以一節自然課為場景:Mr Green在桌子上擺放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玩具,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孩子們互相談論起自己喜愛的動物,由此呈現了本單元的句型。在導入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已知,利用brain-storming遊戲鞏固已學的動物類單詞,激活學生的思維。接着讓學生觀看課文背景圖,得出對話的人物、場景、事件。然後播放教學光盤整體輸入story,讓學生勾選故事中提到的主要動物,然後細讀課文找出文中人物最喜歡的三種動物,引導學生逐層理解課文意思。在朗讀過程中,我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符號標註,爭做"Super tape",看誰讀得最像錄音,特別注意一般疑問句的朗讀時要用升調。然後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模仿朗讀及表演,利用真實場景進行小組會話表演,重點指導學生在小組表演的時候讓其他同學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學生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課後,我讓學生上網瞭解“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name?”,舉出其他動物類單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今後的教學建議:

1. 在教學本單元時,要及時鏈接舊知,有效複習學過的祈使句,以達到温故知新。如本課的場景是自然課,但Do you like …?句型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可以用來談論顏色、玩具等

可以創設其他場景拓展操練。

2. 儘管在教學句型Do you like…?時已經重點強調過like跟可數名詞複數形式後面要加s,表示一類。但還有一部分學生老是遺忘,要加強專項訓練。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5

對本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寫黃山景色秀麗神奇,又有具體形象的描寫“仙桃石”, “猴子觀海”等4種奇石。作者形象生動語言文字極具感染力地把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對在校的學生來講,很少有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大多數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 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藉助電化教學手段,聲情並茂,生動形象地強化學生感知,努力學懂這篇課文。

如果説,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麼想象則是“維繫美麗花朵生命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如品味“猴子觀海”時,我引導學生説説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麼?“海”又指的是什麼?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峯間像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為一體,稱為“猴子觀海”。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着”“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説:“這隻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雲海驚呆了。”有的説:“這隻猴子被眼前的雲海嚇壞了。”還有的説:“這隻猴子望着翻滾的雲海在沉思。”這時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隻石猴,而是一隻真猴,面對翻滾的雲海,它會想到什麼?”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説:“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着雲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説:“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遊個痛快。”還有的説:“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其次,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做寫作資源的開發者。於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後,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寫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寫道:“兩隻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着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隻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着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麼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台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也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現在,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6

首先,我在教學開始時,讓全班同學齊讀課文一遍,接着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閲讀本文的興趣,如,“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把描寫桑娜、漁夫家裏“窮”的語句畫出來,把最能體現他們“窮”的詞語圈畫出來,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學生自主閲讀、自主圈找、自主感悟以後,就進行全班彙報,補充,隨即結合句子,指導學生體會作者通過對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神態、動作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寫作方法,並及時進行閲讀的指導,使學生的情感體會等到進一步的昇華。接着,我設計了第二個主要的環節:他們雖然生活窮苦,但是他們的心卻一點也不窮。讓學生把能體現出桑娜、漁夫的善良、樂於助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句子、詞語圈找出來,自主閲讀、自主感悟,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體會。

通過全班的彙報、交流、補充,學生找出了描寫桑娜、漁夫的語言、心裏、動作、神態等的句子,我再次通過感情朗讀來體會其抒發的桑娜、漁夫的美好品質。因為課後小練筆是續寫《窮人》。桑娜告訴丈夫自己已經把孩子抱回家後,課文就戛然而止了。孩子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桑娜與漁夫又會帶領孩子怎樣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這些問題牽動着學生的心。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第三個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對課文的結局進行大膽想象和創造。於是,我先舉行《窮人》續寫交流會,先讓他們進行小組的交流,説説接下來的情節將會是怎樣的。然後讓他們繼續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下一段精彩而又富有個性的續寫,全班交流。在學生的彙報中,我欣喜地發現原來學生的想象能力是如此豐富,他們充滿愛心,編寫的結局迂迴曲折、引人入勝。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7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讓學生自主質疑,然後圍繞疑點深入研讀課文,逐字逐句體會、尋找答案,最後熟讀成頌、昇華感情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既體現語文課的教學特點,又切實有效地進行了思想教育,一舉兩得。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醜小鴨的種.種不幸遭遇,進而感受面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只要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幸福的生活一定會到來,並且能汲取課文的精神力量來鞭策自己的學習。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課伊始,理解了課題,簡要學習了生字詞後,我便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請學生仔細品讀:“‘新來了一隻天鵝,一隻美麗的天鵝!’孩子們在湖邊叫起來。醜小鴨太高興了,他揚起翅膀,伸長脖子,從心底裏發出快樂的呼喊:‘ 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福的一天!’”初讀之後,學生知道這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興奮、喜悦的心情。但深究下去,卻並不只是這麼簡單。醜小鴨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為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究竟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是什麼讓醜小鴨如此興奮、喜悦呢?這些問題是打開文章思路的重要環節。於是我引導學生針對這段話提出些什麼問題。學生準確的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於是課堂的教學因疑而起,學生的探究熱情開始激發。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風浪,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問題和困難挑戰,就一定能獲得成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信心? ”這些話既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暗中滲透了本文的精神——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學生在我的鼓勵下便開始分成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積極從課文中尋出問題的答案,為後一環節的交流作準備。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8

漢語拼音已經教學一個月多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積累了一些學習漢語拼音的經驗。執教了an en in一課,我作了充分的預習準備。但還是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課前導入,我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去摘韻母蘋果,在這過程中孩子們發言很積極,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在掌握an、en、in發音時,我讓學生自己觀察、找規律,然後再進行尾音-n的發音教學,掌握髮音規律。之後學生能在互相交流中得出韻母“an en in”的發音方法。這樣使學生學得快,掌握得好。在檢測時,發現學生基本都能準確地讀出。

三、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鍛鍊孩子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教學聲母與an、en、in相拼的音節詞時,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帶着小朋友重點學習第一組音節,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引出所要學的前鼻韻母。在學了這三個前鼻韻母之後,又利用語境歌幫助孩子們練習聲調,最後利用詞語的拼音連線進行鞏固。這樣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同時我採用了多種的形式,比如男女生讀,開火車讀等給孩子們練習新學的韻母。

但是我沒有把“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更好的落實,在指導拼讀時還不夠全面,不夠紮實和深入,導致整堂課流程有些快。而且,我所使用的激勵性語言表達不夠清楚,對學生的鼓勵平淡而過。

總之,在教學中,由於經驗的不足,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課堂時間設計不太合理,致使鞏固環節顯得倉促,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時候沒進行有效的指導。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提高,努力改正的地方。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使自己能更靈活駕馭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發揮。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19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介紹雲彩知識的科技小品。課文以雲的變化為線索,以怎樣看雲識天氣為重點説明了雲和天氣的關係、雲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告訴人們可以看雲識天氣。

本案例是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運用部分中央遠程教育資源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説出雲和天氣的關係,能識別雲,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一、收穫與亮點: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貫穿課堂始終。從情境導入、出示學習目標,創設問題以引導學生自習、學生帶着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到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總結延伸,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重要思想,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只是觀察和思考、發現和指導、激勵和監考,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自我堅持、發現、改正的過程。

其次,本案例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即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即運用“互教”、“班教”、“導教”的方法,即以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有代表性和共性的問題教師設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討論中掌握知識;對於個性的或通過以上環節仍然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回答。

再次,在練習環節裏,本案例採用自練、互練、導練等方式,鞏固學習效果。

總之,本案例體現了老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教學做得到了和諧統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節多,課堂容量過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節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引用的遠程教育資源——圖片過多,導致情境導入時間過長,時間分配不合理,且設置問題放置太散,不利於學生集體討論也是導致時間不夠的一個原因。

3、對於學生的發言,沒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三、改進方法。

1、科學有效地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育的弊端,突破傳統教育的時空侷限,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2、結合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開展課堂教學,讓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合理安排每節課的內容、時間,從40分鐘裏要質量。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20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誕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的一個城鎮。她的一生為人們樹立了與命運拼搏的榜樣。

海倫?凱勒是舉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儘管命運之神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這位女子卻用勤奮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她的名字已經成為堅韌不拔意志的象徵,傳奇般的一生成為鼓舞人們戰勝厄運的巨大精神力量。

安妮?莎利文老師半個世紀一直與海倫朝夕相伴,用愛心和智慧引導她走出無盡的黑暗和孤寂。海倫一生創造的奇蹟,都與這位年輕傑出的聾啞兒童教育家密不可分。海倫在她的名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發她對莎利文老師的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親愛的老師。”

莎利文到海倫家擔任家庭教師的那一天,就送給她一個玩具娃娃,並用手指在海倫的小手上慢慢地、反覆地拼寫“d-o-l-l”(玩具娃娃)這個單詞。海倫立刻對這種遊戲產生了濃厚興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師的動作,從此開始懂得世間萬物都有各自的名字,開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en Keller”(海倫?凱勒)。此後,海倫陸續學習並掌握了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聾盲卻能掌握五門語言,海倫的成功被稱為“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海倫的“啞”是因為喪失聽力而造成,聲帶並沒有受損。十歲那年,海倫開始學習説話,因聽不到別人和自己的聲音,只能用手去感受老師發音時喉嚨、嘴脣的運動,然後進行成千上萬次的模仿和糾音。當首次像正常人那樣説出“天氣真熱”這句話時,驚喜之餘,她和莎利文老師都意識到,在她們頑強的毅力面前,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海倫的一生中,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甚至成為她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除了嗜書如命,還喜歡騎馬、游泳、划船,酷愛戲劇表演藝術,靠着不屈不撓的意志,海倫學會了脣讀,可以通過“手”聽到馬克?吐温為她朗誦的短篇小説,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的學業。讀書不但使海倫成為一個學富五車的學者,也陶冶了她美好的心靈。

馬克?吐温稱她和拿破崙是19世紀最傑出的兩個人物之一。

她為了改善美國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四處奔走,為美國盲人基金會和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現名為海倫?凱勒國際組織)廣籌善款,她創造了非凡的業績,獲得了無數榮譽。

她給世界以愛心,世界回報她崇高的榮譽。1919年,海倫的故事被好萊塢搬上銀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55年,她榮獲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受此殊榮的婦女。

她留給人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就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本書是對海倫?凱勒一生詳細記述,被認為是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應該説在我小的時候,海倫凱勒曾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她是我們那個時代年輕人所追的“星”之一。所以我在準備這課書時自然就把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放在了第一位。

課前我將海倫凱勒的資料印發給了學生,並且提了幾個問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了解海倫凱勒,讓海倫凱勒打動學生,從而為課堂做好鋪墊。

課前為了讓學生讀好書,我將學案發給學生,讓他們帶着問題去讀書。

課上我精心設計了四個問題——

莎莉文是怎樣教育“我”認識事物的?試舉例説明。

幼年的海倫得病致殘以後,愚昧而又乖戾,但後來卻成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大學生。這個“再塑生命”奇蹟的創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説是莎莉文老師雋永深沉的愛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結出的碩果。文中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課文文筆優美,充滿詩情畫意。請學生再讀全文,品評並積累文中優美而精警的語句。

在這些事件中,作者表現出來的老師是怎樣一個人。請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分析。課文展示了兒時海倫的性格特點和人生起步的足跡。請學生通讀全文,聯繫作者的生平經歷,説説海倫性格中的特點。

這四個問題從宏觀到微觀,從抽象到具體,從事件到中心,從人物到情感,從情節到語言,層層深入,由淺入深, 便於學生的理解。

設計問題時要特別明確提問的目的是什麼,學生理解的難度在哪裏,因此不僅要追求問題的新穎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要注意問題的梯次性,讓學生像爬坡一樣一點點的不知不覺中走到終點,不能在學生面前樹立壁壘。

這些我懂,慶幸的是這節課我做到了,學生自然就表現的比較活躍。

遺憾的是在處理情節時有些拖沓,課沒有完全講完。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21

<<光世界巡行>>在教參上的建議是一個課時,所以我也採用是一課時完成。現在我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如下:

設計的閃光點:

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學習進行展示。

不足之處:

課上的虎頭蛇尾沒有達到設想的效果。

原因分析:

(1)沒有把握好教材,沒有合理分配時間,這節課若用兩個課時可能效果會好一些.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討論光的用途,以便認識光的重要性,更好的激發學生對光的探究興趣,然後學習完成自主學習的練習.第二課時再去突破難點.那樣就不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現象了.

(2)沒有放手大膽的設想,縮手縮腳,所受的牽制太多.比如教參,教材,六環節等多方面,結果成了四不象.

課改的道路艱難而漫長,我還需要不斷的摸索反思,才能成長. 

《蘭蘭過橋》教學反思 篇22

一、 在選材上,貼近幼兒的生活,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進行了刪減。

由於前段時間剛開展了主題活動《我喜歡的水果》,幼兒對水果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因此選擇了本教材。原故事中小白鳥吃了各色果子後要變成黑色,考慮到小班的幼兒對顏色混合發生的變化還較難理解,因此我只截取了故事的前半段,使幼兒易於理解和閲讀。並制定了相應的目標:1、感受圖畫書中白鳥通過吃各色果子變成彩色鳥的神奇過程.2、知道正確翻閲圖書的方法.使他們初步養成逐頁閲讀圖書的習慣。

二、 以情為主線,引導孩子在猜測中聯想與表達

故事中的小白鳥吃下去的果子其實是孩子們經常能接觸到的水果,和吃有關係的內容,很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的經驗能反應出故事提問中所需要的答案,但由於我的提問針對性不強,至使幼兒在開始時説不出:紅紅的果子會是什麼。當呈現小鳥吃了某種顏色的果子以後,會長出漂亮的羽毛時,老師用棉球點上相應的顏色,激發了幼兒的猜測慾望,小鳥還會吃什麼水果?是什麼顏色的?吃了以後會怎麼樣?當孩子們的猜測被證實以後,他們會不由自主地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興。在猜測和證實中,較好地激發了幼兒能想能説的能力。同時通過延伸活動:幫助小白鳥變成彩色鳥,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在玩色過程中感受故事清潔的發展和延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dv00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