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是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以第一人稱敍述的口吻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為對方打雨傘的場景,表達了爺孫間純真的至愛親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親情之愛,教學時,我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精選23篇)

1、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在反覆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對前後兩個場景的描寫,並通過想象再現兩幅畫面。一幅是:雨的世界裏,一個鬢髮雙白的老人和一個小姑娘同行。老人撐着一把墨綠色的傘,傘外向了小姑娘。老人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裏,一個鬚眉皆白的老人和一個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蹣跚。女青年同樣撐着那頂墨綠色的傘,傘歪向了老人。女青年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她似有所思。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孫女,到後來外孫女也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到外公的愛幼之愛和“我”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感悟“傾斜的傘”所傾注的所傳遞的那種温馨的情意。

2、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等,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課文注意寫了人物(特別是外公)的神態,透過人物的神態可以窺見人物的情感變化。寫外公的神態,是由當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到多少年後的聲音“微微顫抖”“渾濁的雙眼淚光點點”,由其神態可以看出其情感的變化時由當年施愛於晚輩而高興,到後來得到晚輩的關愛,受到了愛的回報而激動。“我”則是有當年的“驚訝”“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後“心熱”“不知不覺中”“做着外公當年做過的事”。在外公愛心的浸潤和潛移默化的到的影響下有所感悟。通過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愛的力量,感悟不僅親人之間需要互相關愛,而且應該推而廣之,珍惜人間真情,使所有人都生活在愛的世界裏。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2

這學期,我任教三年級語文。整本教材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傾斜的傘》,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章敍述了雨中在那把墨綠色的大傘下發生的感人的故事。文章以“傾斜的雨傘”為線索,通過寫外公和我彼此給對方撐傘的故事,以小細節見真感情,表現了祖孫兩代之間深深的愛。文章讓人感動,讓人體會到親情的温馨。

本文在結構上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前後兩部分內容穿越了時空。傘下的人物發生了變化——開始的傘下,是外公呵護着我,傘歪向了“我”這邊。後來,外公變得蒼老,而“我”已經長大成人,“我”在雨中,傘又歪向了外公。兩部分情節相似,語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在課文的結尾部分,作者在抒發着內心強烈的情感。雨中傘下籠罩着的是濃濃的親情,時空變幻傳遞着的也是濃濃的不變的親情。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上完這節課,給我的最初感覺是同學們真正的體會到了那種濃濃的親情,加深了對愛的理解、對感恩的理解,我自己也完全沉浸在了課堂中,認真地和學生們一起去品讀、體會文章中的每一個詞語和每一個細節,和學生們一起去感受祖孫之間濃濃的愛。在課堂的最後,我和同學們一起講述了生活中的“愛的體驗”,師生的述説昇華了情感,讓學生能夠聯繫到自己的生活,聯想到自己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學會感受愛珍惜愛。愛不僅僅來自長輩,只要你用心去感受,會發現愛來自老師、同學、朋友,來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的……愛其實很簡單,一個眼神,一次撫摸,一個微笑……就是愛的傳遞。教育他們在接受別人關愛的同時,要學會去關愛別人。

《傾斜的傘》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細膩生動、真摯感人,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學生的體驗,但還是少了一些靜心品味的過程。若是能讓學生在初步領悟課文內容時靜靜地默讀,教學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融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讀,讀中悟情,讀中理解。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會學會做人。

《傾斜的傘》帶給我的不僅是教學的思索,更是人生的思索。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3

《傾斜的傘》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敍述的口吻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為對方打雨傘的場景,表達了爺孫間純真的至愛親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親情之愛,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多種朗讀形式,我採用默讀、分角色讀、大聲讀、範讀、自由讀、齊讀,小聲讀等,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真情,學生也運用這種方法比較深入地學習了課文,並在朗讀中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真切地體會到了外公對丹丹的愛及丹丹對外公的愛,學生對課文的認識也完成了由感知到深入理解的過程。

二、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大多數學生都能由課文聯想到自己的父母等長輩對自己的關愛。也懂得了去回報愛,付出愛,所以在學完課文後,我給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一個時間,每個小組各選了一種表達愛的方式進行創作展示,使課文中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在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下,我努力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課堂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在有效的、自主地獲取知識,學生的主動參與面廣。整堂課中,我比較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激勵來更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本着一貫的教學作風,“平實、踏實、真實”,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也存在一些不盡之處,比如,沒能準確地把握時間,導致學生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後面的學習也有些倉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互相之間的評價有些少,使這節課的教學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4

這篇課文是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以第一人稱敍述的口吻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為對方打雨傘的場景,表達了爺孫間純真的至愛親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親情之愛,教學時,我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在反覆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對前後兩個場景的描寫,並通過想象再現兩幅畫面。一幅是:雨的世界裏,一個鬢髮雙白的老人和一個小姑娘同行。老人撐着一把墨綠色的傘,傘外向了小姑娘。老人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裏,一個鬚眉皆白的老人和一個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蹣跚。女青年同樣撐着那頂墨綠色的傘,傘歪向了老人。女青年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她似有所思。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孫女,到後來外孫女也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到外公的愛幼之愛和“我”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感悟“傾斜的傘”所傾注的所傳遞的那種温馨的情意。

2、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等,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課文注意寫了人物(特別是外公)的神態,透過人物的神態可以窺見人物的情感變化。寫外公的神態,是由當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到多少年後的聲音“微微顫抖”“渾濁的雙眼淚光點點”,由其神態可以看出其情感的變化時由當年施愛於晚輩而高興,到後來得到晚輩的關愛,受到了愛的回報而激動。“我”則是有當年的“驚訝”“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後“心熱”“不知不覺中”“做着外公當年做過的事”。在外公愛心的浸潤和潛移默化的到的影響下有所感悟。通過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愛的力量,感悟不僅親人之間需要互相關愛,而且應該推而廣之,珍惜人間真情,使所有人都生活在愛的世界裏。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5

在《沙漠中的綠洲》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以課文重點“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作為線索展開教學,抓住難點“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認識到環境和人類的關係”進行突破。

上完課後我細心體會,總得來説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語文閲讀教學,整體的教學設計能結合學生實際,抓住課文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我能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共鳴,從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學生表現比較活躍,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首先,我創設了一個環境惡劣的沙漠情境切入,過渡到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綠洲,讓學生認識到“沙漠中的綠洲”的美麗,通過對比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這份美麗是來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價的。

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點阿聯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和怎樣愛護它們的。在這一重點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句子,出示重點句子讓學生進行圈划動作詞並配合動作體會他們的付出;在體會阿聯酋人民如何愛護花草樹木時就讓學生把看到的演出來,再讓學生説感受。這樣學生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來,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在這一教學中也有一些遺憾,就是學生讀的機會和演的機會還不夠多,指導學生在朗讀阿聯酋人下決心改造環境時那種語氣不夠到位,學生品詞品句還不夠深入。

最後,指導學生體會阿聯酋人民如何對環境的保護,同時聯繫我們的實際談談自己在環境保護中的看法和做法,這個內容源於學生的實際他們也就有東西可講,所以同學們都很踴躍發言,學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但是,這節課也有一定的遺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朗讀課文的訓練,這節課學生朗讀課文的形式稍微少了一些。時間的安排有些前鬆後緊,課堂上的練習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在最後的課堂小結還做得不夠,沒能很好地總結全文,學生在整體認識上就沒有梳理好,還有就是在佈置作業“續寫愛的故事----迪拜街頭風光”時為了簡化難度本來是想讓學生先説的,但還是時間的不允許就匆匆收場了。這也使我認識到要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注意調控,不斷在一節課中完善,並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受益。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是一句現代名言,也激勵着我們不斷地學習、研究、探索、實踐、總結,讓我在今後做得更好。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6

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於幼兒,而是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幼兒有自己的見解。尊重對於幼兒來説意義重大。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尊重幼兒呢?我認為,尊重幼兒,就要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化的發展。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髮展。幼兒園教育《綱要》提出:“幼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對於幼兒而言,什麼個性的幼兒都有。有動作慢的,有性格開朗的,有做事毛糙的,有不愛講話的,有脾氣死擰的等等,無論什麼個性的幼兒,都有他的內心發現。教師就應該要從心理上理解、瞭解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智力、氣質及性格,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支持引導每個幼兒的發現。

在組織幼兒練習拍球的過程中,我採用比賽的形式為每個幼兒提供展示的機會。但班裏的小慧瑩就是不願意參與到活動中,我怎樣鼓勵都無濟於事,總是在樓道里自己玩玩具。我認為她可能不會拍球,就尊重了她的選擇。但是經過幾天觀察,發現她不但不是不會拍,而且還拍得還挺好。我便問她:“為什麼老師讓你拍,你不拍,看你拍得多好呀”。她微微一笑,小聲告訴我:“那麼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呀”。噢,我終於瞭解到了她的真實想法,原來是她對自己缺乏自信。對與這樣的孩子我就要幫助她看到自己的優勢與潛力,注意為她創設獲取成功的機會,在後來的活動中,我經常鼓勵她,在小朋友面前表揚她,樹立她的自信心,慢慢地小慧瑩進步了,自信心提高了。上課的時候經常能看到她參加活動時自信的樣子。使她在有了自信之後獲得許多成功的感受。

在户外活動時,我經常發現孩子們趴着玩滑梯,作為幼兒教師來説,看到這樣的情景,心裏難免有些緊張,生怕孩子磕着、碰着。經過我幾次勸阻,孩子們還是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方法來進行。當我問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玩時,他們對我説,他們發現坐着玩,滑得慢,趴着玩,滑得快。我觀察了一下,孩子們講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他們在玩的過程中發現了阻力的存在,坐着的阻力可能比趴着的阻力大。看孩子們多了不起。因此,我尊重了幼兒的想法,支持了他們的做法。但是為確保安全,我請孩子們説一説要怎樣保護自己,孩子們高興極了,大膽地説出自己是想法。看到他們玩的時候,有的把頭往上抬,有的用手捂着嘴,怕磕着,有的在旁邊,作監督員,不許後面小朋友推前面的人。這樣在教師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滑滑梯的秩序也得到了維持。作為教師,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賞識幼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掘幼兒的潛能。

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肩負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重任,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與時俱進,主動學習實踐先進的教育和管理經驗,認真分析我們所遇到的新課題,勇於迎接新挑戰。對於幼兒園教育這項十分艱辛、複雜而又細緻的工作。我將繼續貫徹《綱要》精神,更好地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在幼兒教育中,尊重幼兒的潛能,尊重幼兒的個性,充分運用“尊重”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心靈的金鎖,培養出健康活潑、誠實勇敢、富有個性的新一代接班人。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7

勞動教育是貫徹落實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是國小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國小開設勞動課,是向國小生有計劃地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它對於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學會勞動,在德、知、體諸方面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校3—6年級安排了勞動課程,每週各年級一節,由各綜合實踐老師或勞動課老師來上這節課,並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不同要求,按年級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

一、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中

在勞動課教學中,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課以勞動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二、認真備課,加強現場教學

勞動課也要認真備課,選好教學內容、勞動場地,通知學生帶好勞動工具,加強現場教學,並儘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操作示範。例如《釘鈕釦》一課,教師備好課後,事先通知學生帶好縫衣針一枚,兩眼扣兩粒,四眼扣兩粒,碎布一塊,小剪刀一把,線團一個。在勞動課上,老師用投影機出示兩眼扣和四眼扣的圖片和一件上衣的圖示,讓學生懂得釘釦子釘在什麼位置合適,又動手做示範怎樣握針,怎樣穿針引線,並教學生:“注意線不能太長,否則容易繞結。”並告訴學生左手怎樣按緊扣子,左右手怎樣配合,防止被針刺手指或不小心釘在自己穿的衣服上。老師講完釘釦子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釘釦子的比賽,最後引導學生針線和小刀要放好,不要亂丟亂放,以免扎傷自己或別人,並讓學生談談學會釘釦子的好處,進行思想教育。

三、加強與社會、學生家庭的聯繫

利用勞動課時或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到工廠、商店、社隊、車站和軍烈屬、五保户家裏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學到勞動本領。我校有綜合實踐基地,在勞動課時可以帶領學生到基地觀察、探究、勞動和體驗,真正做到教學做和一。

四、積極開展科技文體活動

我校根據新課程計劃,把“興趣小組”活動列入課程。做到課堂打基礎,課外多實踐。我校設有10多個活動小組。每逢這節課,各輔導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編織、摺疊、繪畫等手工,並動手做發豆芽、種花、種菜、植樹等試驗,開展穿襪子、繫鞋帶、扣扣子、戴紅領的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兒童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通過勞動課,學生掌握了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的技能和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培養了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8

《我的小天地》一課屬“造型·表現”領域,旨在讓學生觀察身邊所熟知的環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美感因素,提高審美與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討論、分析,使學生在初步瞭解有關居室設計文化、習俗的基礎上進行觀察、表現與體驗,感受美好,體驗樂趣。導入環節所創設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其次通過觀察、記憶、想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意。作品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小天地中充滿着孩子自己喜愛的牀鋪、桌椅、書本、玩具,還有自己美好的、難忘的生活、學習場景,畫面完整、色彩鮮豔、富有創意。

這樣一種表現生活中有特色的環境的創作練習,使學生在體驗生活情趣的同時,提高了繪畫表現技能,學會了裝飾和美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此過程讓孩子意識到愛護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的重要性,對父母為他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懂得感恩,並培養自己良好的衞生和勞動習慣。

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傢俱的描繪和空間感的處理還存在較大問題。這其實涉及到透視知識,教材中還沒教到這個知識點,新課標也不需要三年級的學生去掌握。即使學生對此有所瞭解,但這本身也是一個難點,需要很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因此,在作品評價時,我們也相對淡化這一概念。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9

1、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集體備課顯得特別重要。集體備課重在集體的交流和研討,這是提高備課質量、節省時間的最好的方法。我們要確實做到個人自備──集體交流──個人整理有機結合起來。使每一次備課都有所創新,有所進步。同時強調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製作課件,讓師生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2、新課程提倡開發課程資源和活用教材,但是開發課程資源不能冷落教材。四個省份的課改實驗區唯一政治教材統一採用人教版,所以在重視教材的前提下用好教材,學會拓展教材,但是不能過早、過多和無限地補充教學內容。

3、活動設計中,要從新的教材觀、學生觀出發,並且結合本地區本校學生實際,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活動,並在活動中遵循相應的科學性、操作性、開放性等原則。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參與,使活動課更具有實效性。

4、隨着新課改的實施,我認為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和不確定因素將大大增加,這對我們教師的應變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形成嚴峻挑戰。所以我們教師不僅要做“教書匠”,更要做新課程的“研究員”。我們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覺地更新觀念,主動、積極地投身於教育創新的研究和實踐之中,與時俱進,才能走在課程改革的前例。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0

《搭積木》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讓學生做積木增減的遊戲開始,剛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但是一節課上下來讓我感觸頗深。在講課之前我沒有進行試講,但是講過了才發現原來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問題。通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由於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僅僅是以書本上呈現的各種例子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建立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運算模型時沒有用到直觀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時就缺少了橋樑,課堂也因為這個原因一度很沉悶。課後和其他老師交流時發現用小棒或者是計數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學生解釋清楚。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模型對學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太少。課堂一開始的積木增減遊戲我只是請了一部分學生上台來做,班裏還有一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參與進來 ,這也無疑削弱了許多學生的積極行性。其實我應該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剪好的色卡紙代替積木,這樣上課時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遊戲中,會更有利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3.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體會,所以對所講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以後要多給學生一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從自我發現觀察中學到屬於知識。

4.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在上課時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呢?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講課時的聲音要有磁性、要抑揚頓挫、要對學生有吸引力,我要學會用自己的聲音為學生營造一個有親切感和興奮感的認知環境。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還要認真學習教材,多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1

《秋遊》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記敍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去郊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情景。我覺得這節課的亮點就在於我能隨着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學生的朗讀為主,串起看圖、想象、説話,讓學生在讀讀、看看、想想、説説中,用心體驗,用情表達。

一、以讀為主,引導看圖、想象,培養語感。

低年級的閲讀教學要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

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繪形繪色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為幫助學生體會秋天的美麗。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顏色是“藍藍的”,美在“一望無邊”,美在白雲的形態變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闌。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白雲有時像什麼?有時像什麼?”我着力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培養語感。當學生把白雲的變幻,田野的五彩斑闌描述得很美時,我創設了一個語言情境:“小朋友説得可真美呀!誰來把這美景讀出來?” 這時我有意先讓一名朗讀水平一般的學生讀,再讓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讀,當一名學生朗讀時,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讓學生評議他們的朗讀。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創設了朗讀 情境,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使學生真心投入,真情流露。

二、閲讀教學中重視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教學要切實地對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新課程理念,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緊扣“開心”一詞,讓學生説説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同學們玩得很開心,再通過想象訓練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説話,來喚起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當學生通過有關的語句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快心情時,我引導學生轉變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課文,融入課文,鼓勵他們學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藍天亮開嗓子,有的孩子喊:“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豐收季節。” 有的孩子喊:“我們多麼開心呀!我愛這美麗的秋天。”學生完全被感染了,“開心”在課堂上空飄蕩着。這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着課文,在讀體會、感悟,表達這種心情。

三.不足之處:

1、在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説話時,學生説得不太好,我應該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來説説:你來到草地上,會做哪些事情,再啟發學生將話説得更具體些,這樣的訓練才會更紮實。

2、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時,學生讀出了莊稼的色彩美,但整句話讀得不夠流暢,欣喜的語氣還不夠。如果我在備課時能夠充分研讀教材,把場面和語言表達形式結合起來指導學生朗讀,那麼學生才會在讀中體會莊稼豐收時農民伯伯內心的愉悦!

3、在指導學生用“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想象説話時,圖片放得過快,對學生的説話沒有起到很好地提示作用。另外,學生想象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沒有及時加以引導。因此,我覺得在低年級,老師適時啟發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只有這樣,一堂課才會更完美!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在第一課時先讓學生學習兩岸的風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學生通讀了全文後找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並用—劃出來,再讓學生通過品讀每一句來體會作者描寫的優美的兩岸風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後在第二課時學習小潔愛護環境的句子來體會小潔美好的心靈,在學生邊讀的時候邊用橫線劃出,再通過讀來體會。採用分兩條線進行教學的方法,通過初讀,學生就能感受到文中風景的優美和小潔美好的心靈。

針對本課特點,我在教學第一課時時,先讓學生欣賞課本插圖,然後説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觀察,欣賞能力。在教學中,力圖從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實現語文教學的本真出發,通過想象,對比等方法。讓理性的文字變得感性,使學生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在反覆的讀和説中使學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優美,文中描寫山石的句子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讓學生先理解“這邊,那邊”兩個詞語。再通過引導和啟發進行想象説話,用“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來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同時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化的山巒。”這句話時,我讓學生主動思考,説説類似的句子。從而接觸學習比喻句。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3

這是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全詩以:“我想”為主線,以獨特的視角,親切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們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個純真的精神世界與想象世界……字裏行間充滿了童心、童趣。詩中的“我”熱愛春天,熱愛自然,對生機勃勃的春天充滿了熱切的嚮往。於是“我”的願望在春天萌發了:身體的一部分與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後自己融進春天的大地……詩歌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朗讀。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通過導語的精心設計,力求與文本、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其次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想像、評讀、賽讀、對讀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結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發掘心靈中的真、善、美,並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達出來,深入進去感悟詩歌的美、生活的美。在這個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我們雙方互相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我與他們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自己的情感進一步被激活、被淨化、被昇華。

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及表現能力的不同,同樣的一段文字反應在不同的孩子頭腦中,可能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可能是一首短詩;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這些不同的反應,也帶來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面對優美的文字,有些孩子高聲誦讀,通過讀表達來表達理解;有的孩子拿起畫筆,寥寥幾筆,文與圖巧妙結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用詩一樣的語言對文章進行再創造,有的孩子默默凝思,在內心深處反覆品味……此時,我便趁此機會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我手寫我心”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和小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達到聽説讀寫相結合的訓練目的。如我班王潤茁寫的:“我想把水彩筆掛在柳樹枝上,拿一支支水彩筆,畫呀畫—— 畫出五顏六色的圖畫,把我們的祖國裝扮得更加美麗。”再如王文卓寫的:“我想把腳丫連接在大輪船上,伸進清涼的水中,劃呀,劃——劃到遼闊的太平洋上…… 還有好多孩子也都寫出了自己美好的願望。

整個教學過程,各種不同方式在課堂上所呈現:一句句優美的小詩,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一聲聲飽含激情的朗誦……使學生不僅在閲讀中學到了知識,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這種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孩子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使閲讀成為一種享受,使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台。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4

隨着“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也給我們地方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和標準。 從事地方課程“成功訓練”教學的幾年裏,對地方課程如何進行“以學為主、當堂達標”教學有了一些理解和認識,大體上歸納為六個字“悟其行,研其教”。 “悟其行”就是作為一名地方課程的教師一定要領悟到所教學科的教學宗旨是什麼,自己應當以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去參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自己應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起到那些作用;而“研其教”則更説明了一個硬道理,我們都知道“成功訓練”課程的教學是將成功學的理念轉換為各種“體驗式學習”的活動。

通過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式的體驗與探究,培養學生走向成功。但如果單一的為了活動而活動,不去鑽研教學,不去了解學生需要什麼,更不去想學生會不會喜歡而盲目地去教學,甚至在教學中教師拿着教材“照本宣教”,這樣不但收不到地方課程的教學目的,而且會在學生的心裏逐漸對《成功訓練》課產生無趣和厭學的想法,一個讓學生不感興趣的教學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失敗。針對一節普通的課堂教學,課前仔細鑽研教材,體會教學目的所在。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以活動體驗、交流、溝通、合作等多種手段為教學基礎,情景教學活動為中介,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活動中的角色扮演、情景體驗、行為訓練、談話溝通、經驗分享、認知澄清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形式,在師生共同參與活動之中,引發學生相應的身心體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適應能力。針對“以學為主、當堂達標” 課堂教學改革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參與,並能真正體會地方課程的學習樂趣及收穫。結合成功訓練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經驗,和大家交流一下對成功訓練課程中“以學為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教學看法。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5

《醜小鴨》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課文,也是安徒生非常有代表的一篇童話故事,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可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是無論無何也不會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寫這篇童話的真正用意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理解課文內容,指導他們讀好這篇童話才是教學的真正難點和重點。

一、讀準讀好課文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和空間。例: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得正確到讀出一定的語感;默讀課文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指名讀,男女分角色讀,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讓孩子在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讀之間的橋樑

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象,,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醜小鴨的朋友你會怎樣嘲笑他?如果你是醜小鴨你會想些什麼?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並讓他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想象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語言文字積累也很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 “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課文中的很多詞語課後我也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這樣會對他們今後的寫作打好基礎。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6

教學完之後,感到還缺點什麼?想來應該就是讓學生動筆的機會太少。古詩是很好的讀寫結合的材料,既可以有一般的詩句翻譯,也可以根據詩中內容進行補充、理解的練筆,很可惜課堂上少了後種。

《送孟浩然之廣陵》可以讓學生來寫寫“煙花”的比喻句,也可以寫寫對朋友祝福的話。《送元二使安西》可以讓學生來寫寫勸朋友喝最後一杯的話。

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我是以“找出哪個景物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礎”為問題背景的。學生找出了相應的意象之後,對“酒”、“柳色新”的感受談的比較多,而且不乏有見解的理解,但是很可惜,我沒有讓學生寫寫,錯過了一次“點評”古詩的練筆機會。在談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其實已經把詩句的理解説出來了,讓學生説過之後,加以整理,寫一寫其實很有好處,至少要比只是被動記一些我講的解釋的句子有效得多!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7

這是一篇抒情的寫景物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荷花細緻的描寫,體現了荷花的美麗。在教學中我聞荷花、看荷花、贊荷花、變荷花又回到看荷花這樣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文章的脈絡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1、抓住重點詞來體味——重點詞“冒”

《荷花》這篇文章非常適合閲讀,並且學生可以利用這篇文章進行仿寫,其中有許多好詞佳句,適合學生積累,運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寫荷葉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單單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三個特點——多、綠、圓。描寫荷花姿態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讓學生有感情地體會,就是要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其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研討。在這段話中,雖然有許多好詞佳句,但是畢竟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我們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須有詳有略,所以,在這段話中,我重點抓住了“冒”字,讓學生來體會這個字用得真好!一開始,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在這段話中,那個詞語或那個字你覺得用得特別好?學生一下子找到了“冒”這個字。接着我問:怎麼樣的長出來才叫冒呢?在我的預設之中,學生應該會非常活躍,答案也會豐富多彩,例如:高興地長出來,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但是另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學生都沒什麼反應,一看這個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麼預設,也沒想到學生會是這樣的反應。因此,我只能換一個問題:荷花冒出來是想幹什麼呢?這下,學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説因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長出來了,有的説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鮮空氣,快速地長出來了,還有的説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來打招呼,很高興地長了出來……沒想到,問題一更改,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處!由此可見,教師的提問至關重要,好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好的體會句子中重點詞把握。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8

一、整體把握。

開課初讀後,請學生説説,九寨溝什麼最吸引你?

學生很快的説出水、雪峯、動物。

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出示四個詞語雪峯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這就是就在溝最吸引你們的地方,也是九寨溝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

在中國旅遊界流傳着這麼一句話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神奇的水使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它的水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呢?出示圖片,請去過九寨溝的同學介紹一下他看到的水。作者有是怎麼將九寨溝神奇的水介紹給我們的呢?

二、精讀感悟

學生自由的讀課文第三段。用幾個什麼詞來形容你聽到的,讀到的,看到的九寨溝的水呢?可以用書上的詞。

學生很快説出了清澈見地、五彩繽紛、高低錯落、謂為壯觀……我們在看看這些詞語,總結出,湖泊是從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氣勢上吸引人的。請學生自由讀出湖泊色彩的美,怎麼美就怎麼讀。請學生讀,其餘學生聽,共同評議,比賽讀。瀑布的句子請男生讀,要求讀出瀑布的氣勢。評議後全班讀。

接着整體讀第三段,讀前提醒:將你體會的美的不同讀出來。

教師過渡:水滋養着山,山青翠欲滴,山上有許多動物,也是飲用這水長大的。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九寨溝有哪些可愛的動物呢?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四段,並畫出動物的名稱。説説你最喜歡文中寫的九寨溝哪種動物,為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金絲猴體態粗壯

熊貓憨態可掬

羚羊善於奔跑

小熊貓行動敏捷

教師提出九寨溝還有小松鼠、山雞……動物,你能用什麼詞來一一形容它們呢?

學生開始暢所欲言,教師將不可能出現在九寨溝的動物點出來,由此擴展到其他地域的動物的形容。請學生圍繞着他用的詞,用一句話來介紹一種動物。

然後,根據學生的喜好,將他們分成不同小組,進行小組合作朗讀。

三、弱化一二段,疑問帶過。

九寨溝這樣迷人,你們想去嗎?可是它在什麼地方?我們怎樣才能去呢?請你們做個小導遊,介紹給我聽聽吧。

四、觀看《神奇的九寨》音樂碟,整體感知全文。教師在一旁提點文中用的詞語。

思索:

本文很美,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內容的理解和感受上,我們不要只是想交給學生課文寫的是什麼?而是交給學生課文是怎麼將這樣美的景觀寫出來的。這才是我們教學的目的。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緊緊把握這一點展開教學。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19

學生參與面小,並且不夠興奮活躍,主動性不強。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教師本身的原因是很值得深思的。課堂一開始,學生回答還是比較積極主動的,尤其是我導入後和同學們談節日和吃的關係的時候,由於有點幽默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是很融洽的,我問同學們從文中讀出什麼以後,幾個同學談的都不錯。我還趁機讓幾個同學勾勒梳理出文章的輪廓。

但是到了我談 “汪曾祺是一個嘴饞的人”這個問題時,同學們顯然不感冒,一度出現冷場,幾個同學分析也沒有圍繞這個點展開,教師比較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讀出問題上來,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上完課後,我和淄博市教研室的崔老師交流才得知,桓台本地特產就是馬踏湖的鴨蛋,感到非常的惋惜,自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切入和拓展的資源!所以説教學設計沒有觸發學生的興奮點,對學情估計不夠充分,是應該吸取的一個教訓。另一個教訓是教學中應變能力欠缺。如果當時冷場時,我組織同學們結合這一點討論交流,並且結合文本説明理由的時候,可能會是另外一種情況。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20

教學時,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好好品析,讓學生體會情感。

課文在追溯那難忘的往事時,出現了好些“血”,“淚”的詞語,比如:“失去了唯一的親人”中的這個“失去”,充分説明了朝鮮人民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獻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親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説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説明朝鮮人民為志願軍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通過琢磨詞句,讓學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學生“內心體驗”。讓他們深深體會到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親人卻似親人的感情。

學生在領悟情感的同時,必然會激起表達感情、抒發情感的慾望。此時,我設計回讀,更好地讓學生抒發情感。每一次事件結束時都設計了“再見了,親人!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在一起”。渲染感情,讓學生體會中朝兩國之間的深厚情誼。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21

上課開始,我先讓一學生誦讀全詞,其餘學生聽辨音,看有無讀錯的字,並及時糾正。然後讓學生結合註釋再讀,最後再齊讀,儘量讀出節奏、韻律、語調和情感。

第二步是整體感知。讓學生説説全詞寫作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學生多能説出作者寫的是一個婦人,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説的不準確。在此我沒有立即給學生答案,而是就此留下一個懸念,激起學生探討的積極性。

接 着進入全詞的分析環節。詞的上片我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1、李清照《詞序》:“歐陽公作《蝶戀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李清照為何酷愛 這句?引述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進行引導,因李清照本人是疊詞高手,故酷愛這句。2、首句中的三個“深”字該如何理 解?學生多能答出兩重意思,一是無重數的簾幕,二是站於高樓也不能望見外面(章台路),第三點是堆霧的層層楊柳。這一點學生答不出,可能是沒有切身體會 吧。然後我作了一個總結:三個“深”字重疊,前兩個重疊直接強調深的程度,第三個“深”又推進一層,與“幾許”構成疑問語氣,與下面“楊柳堆煙,簾幕無重 數”呼應起來,別有一番情趣。上片開頭三句寫“庭院深深”的境況,“深幾許”於提問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煙”狀院中之靜,襯人之孤獨寡歡,“簾幕無重 數”,寫閨閣之幽深封閉,是對大好青春的禁錮,是對美好生命的戕害。

詞的下片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1、前兩句寫的是什麼意思?“春”字如 何理解?學生回答的僅是作者在寫“雨橫風狂催”送着殘春,深層含義則不懂,其實這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語意雙關,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 天,又指詞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華。2、結句是觸景生情還是借景抒情?這個問題難度較大,於是我補充了關於“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含義的理解。王國維 《人間詞話》裏將情景交融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觸景生情就是無我之境,把自己激動的心情加到客觀的景物裏去,緣情造景,這就是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 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中“淚眼”表明詞裏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經非常激動,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亂紅”之上,這應該是借景抒情。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22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課後獲得些許的讚揚。反思本節課一個個真實的情景,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建構活力課堂頗有感悟。

1、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課堂

程少堂老師認為: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育(主要是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係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富有學科個性和教學個性的審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課中,我主要通過靈動多姿的朗讀(聽讀、賽讀、評讀、範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薰陶感情,從而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的課堂。學生讀得非常認真,雖然讀得不是很好。於是在我的啟發誘導之下,有不少的同學大膽地用稚嫩的童聲來讀,重音、語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馮爾學當讀到“我不告訴你”時,那稚嫩的略帶撒嬌的童聲引起在場聽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笑聲。

2、關注動態生成,把握瞬間精彩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時,就提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他還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關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引領課堂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課時,我在課的結尾設計了一個環節:以“假如你在媽媽生日的這一天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會變成什麼呢?” 請學生傾訴內心至愛。有一個男孩子説,會趁媽媽出去的時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乾乾淨淨,把家裏的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也有同學説,希望變成一架飛機(一艘輪船),讓媽媽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遊。也有同學説,希望變成一棵樹,春天勤生綠葉,長得枝繁葉茂,夏天母親可以在樹下乘涼,為她遮風擋雨,秋天樹上的果實成熟了,母親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錢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樹枝去賣……我以及聽課的老師都被同學們的真情深深打動了。在這種氛圍中,許多上課很少主動舉手發言的同學都紛紛發言表達對母親的愛。此時下課鈴聲響起,我説出了此番結束語:同學們,沐浴着母愛成長的你們要懂得加倍地回報,去愛你們的母親,愛你們的同學,愛你們的老師,愛祖國和人民。願你們在被愛與給予中擁有一個豐富美好的人生!”

在這裏,學生在老師營造的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與本文對話、與自我對話,敞開心靈,思緒飛揚,從而在薰陶感染中建構起新的思想鏈條,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李鎮西老師曾經説過:“在課堂上,沒有純粹的理念,一切細節同時都是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説,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課在許多細節處理上反映了教師的理念仍有待轉變。如:問題的探究未夠深入,學生的思維仍受着老師的操縱。我想,要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讓語文課因每一個富有個性的“我”而精彩吧。

傾斜的傘教學反思 篇23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自己去思考,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教後的幾點反思:

一、我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提問學生:“曹衝是用什麼辦法稱得起這頭大象的重量呢?”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説,發現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標籤: 反思 教學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97krx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