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

在設計活動《我們的祖國真大》時,我根據詩歌內容,設計了活動教學目標,就是讓孩子通過看看美麗的祖國風光,讓孩子瞭解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產生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最重要,其次是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祖國有南方和北方之分,瞭解南北方不同的氣候差異。這兩點的落腳點也是為孩子理解兒歌的內容作準備,讓孩子再通過朗誦兒歌的詩句,感受祖國真大、真美,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精選15篇)

通過觀察中國地圖瞭解祖國的地大物博,資源遼闊,孩子們都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從而引導幼兒説我們的祖國真大……以通過看南北方的四季特徵,瞭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從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了兒歌的內容。並以“冬爺爺”“春姑娘”找家的遊戲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從直觀上學習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2

今天上午我上了一節語言活動——《我們的祖國真大》在課的開始,我就帶領大家看了祖國風光的圖片,孩子們都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國真美”“祖國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徵,瞭解了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從而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同時我感到電腦帶來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適時播放圖片。在觀看南北方景色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看了好幾遍,讓幼兒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異。

我以遊戲“我是小導遊”的方式,和大家觀看大屏幕上的中國地圖,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因為在詩歌中有一句是:啊,祖國媽媽,您的孩子在同一個時間裏,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詩句。讓孩子們在瞭解祖國人們在同一時間裏的不同活動,從而激發孩子去探索世界上人們在同一時間裏的不同活動,孩子們説出了很多其他國家的名字,積極性很高。

在整個活動的組織過程中,幼兒初步理解了中國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圖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氣候情況及人們的活動。兒歌的內容比較簡煉,應該比較容易掌握,但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的學習熱情還不夠高漲,可能有的提問設計不是太合理,導致幼兒回答問題出現針對性不夠。有的兒歌的內容教師的解釋不夠到位,幼兒理解不夠。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3

通過觀看大屏幕上中國地圖,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因為在《教師用書上》出現:啊,祖國,媽媽,您的孩子在同一個時間裏,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詩句。讓孩子們在瞭解祖國人們在同一時間裏的不同活動。在教授時可以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適時播放圖片。在觀看南方景色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們看了三遍,充分了解南方的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的特點。

在課上,當講到南北兩個方位詞時,幼兒對於關於地理方面的知識瞭解不夠深,分不清南北在哪,還應該是在活動前的準備或活動後的延伸部分或生成的課程,不應占據這一活動的多半時間。我覺得自己在活動中,缺少了情景性的語言,應該多培養幼兒在語言方面的鍛鍊。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4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稱讚的效果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是上的是《稱讚》的第一課時,其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字詞方面: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打好識字基礎。課堂開始,先請出了文中的兩個任務小刺蝟和小獾,要刺蝟和獾帶着生字寶寶來和大家見面,然後,我列出了課文中的4個關鍵詞來進行認讀。這個挑選的四個詞語來認讀的方法來引出課文的方法,有些許的不足,這樣就會遺漏其他比較難的生字認讀。同時,優點就是可以緊緊銜接着課文內容。然後請同學識記這些生字的時候,提出了同是"木"字旁的"椅""板"兩字,但是這個環節裏有點不足,我沒有給同學識記其他生字的時間,有同學正好説到了我要距離的生字,我就直接跳過去了,太倉促。在課堂裏,開火車比較常見的遊戲還是很吸引學生的,舉手來認讀生字的小朋友也比較多,同學們也比較積極合作。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5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閲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因為帶着集體智慧的結晶,再加上多次磨課與熟練的背誦,所以今天去上課時輕鬆且自信。然而,課至後半,越來越覺得學生的難以調控。回來後反思,課不是僅僅背出就可以了。備課,更要備學生。

一、對學生要有靈敏的感覺。

老師還需要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有一對善於傾聽的耳朵,有一顆善於捕捉學生閃光點的心,這樣才能從學生的突發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善於觀察,觀察學生的行為舉止,觀察學生的神情變化,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

現在回想自己在上課前跟學生的課前談話,只要自己敏鋭點,從課前談話就可以察覺到這班孩子不是自己曾接觸過的,他們很活躍,有時有些習慣比較隨意,這也是孩子的天性,比如有同學出錯,他們不是舉手指出而是坐着自己隨意講。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如果不光只是自己“背教案”,而是多注意去調控他們的紀律,那麼在教學中會稍微順利一些。

二、老師自己要當學生。

“教”服務於“學”。以前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對於備課時自己設計的問題,非要自己先想想答案。現在深有體會,假如自己都回答不了又叫學生如何回答。假如自己都沒有考慮答案,又怎麼去啟發、引導學生。

三、臨場發揮,隨機應變。

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想法與自己預計的不相吻合,打亂了原有思路,使教學任務無法按既定的方案實施。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是由於我們備課時沒有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這就更顯出“備學生”的重要性了。

今天在讓學生演“女媧求雨”這一幕時,沒有想到在自己鋪墊了女媧是怎麼打動女神時,有一桌孩子上來表演還是説“雨神不同意”,於是,這裏又多了一個“求”的環節,使課堂氣氛顯得有些散,孩子們似乎也沒有沉浸入女媧的“苦苦哀求”反而成了一場隨意的表演。自己在這裏少了教學機智,如果針對孩子的隨意性,立刻調整為自己當女媧來感染他們可能效果會不一樣。

教學完《女媧補天》,深深覺得教學的深遠,決非一日之功,而是終身備課。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6

《秋姑娘的信》一課是通過秋姑娘給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寫信,展現了一幅楓葉飄落、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食、小樹穿“冬衣”的秋景圖,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這節課我總共上了3次,課堂氣氛一次比一次活躍,大部分孩子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對照自己的教學設計反思如下:

前兩次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了教學設計,逐段進行教授,講的很細緻,也很囉嗦,學生不但興趣不高,而且教師指導朗讀也很形式,表面化,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朗讀沒有多大的提高。課下,組裏的老師很誠懇的提出了很多建議,於是在後兩次的教學中,我完全顛覆了教案 ,重新設計了教學環節。

這一課我設計了圖畫式的板書,用黃色卡紙做了許多楓葉,讓學生想象會飄到什麼地方,然後教師隨機把楓葉貼在相應的地方,學生既一目瞭然地觀察到秋天楓葉飄飄灑灑的輕逸,又受到構圖意境的薰陶,而且對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秋天的特點起到了輔助作用。

一、注重朗讀訓練。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以小組為單位,讓每個同學讀給組員聽,選出優勝者賽讀,以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學習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在朗讀時能夠表達出秋姑娘對好朋友無微不至的關照,我先範讀,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讓他們向老師挑戰,看誰讀得比老師更象秋姑娘,然後分組賽讀。在最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時,我讓兩個學生範讀評議後,用同桌一問一答,老師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來體會奇怪的語氣和舒暢的語氣。

二、注重學法指導。

本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我指導學生進行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後,讓學生仿照上面的學法,想想秋姑娘又給誰寫信,信上説了什麼,該怎麼讀好秋姑娘的信,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3—5自然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培養創新意識。

文內容新穎活潑,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實踐。在教學中,我努力挖掘文中的“空白”處,如:秋姑娘還給誰寫了信,説了什麼?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讀了她的來信後,你會怎麼做?以此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7

對於《鄭人買履》,由於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別,學生學習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我本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在熟讀之後參考註釋進行復述,再抓住重點語句想象其情境,入境悟道,體會古文包藴的道理,實現對古人進行客觀評價,落實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堂上,我採用課件輔助教學,這樣的好處是既可以節約上課的時間,又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我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提供了一個條件。教學下來,我認真進行了反思,具體如下:

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的設計關注到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要求,不高、不低、不空。從“讀準、讀通”到“讀懂”,再到“悟寓意”,最後到拓展延伸,環環相扣,螺旋上升,實現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

二、重點引領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學習課文。這過程中教師進行適時適當的引領和點撥,讓學生讀準、讀通、讀懂古文。目的是讓學生既“學會”又“會“會學”。課堂上先放手讓學生的自學,再讓學生提出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我才進一步進行指點。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把時間和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旨在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學習習慣。具體體現在“讀準、讀懂、悟理”三個教學環節中,我都要問問學生:“你認為哪些句子不容易讀好?讀時注意些什麼?”、“你覺得哪句話不好理解?”、“從這則寓言想開去,你認為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等。在自主學習前提下,開展合作學習,實現資源共享,生生相互促進、提高。

三、由文本走向生活

陶行知早就提出:“生活即是教育”。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學在課內,得結於課外。我在讓學生深入理解鄭人死板,頑固的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引申到生活中去,領悟其中包藴的道理:“做事要靈活變通,具體情況下采用具體辦法”,讓學生多發現生活中類似的人或事情,並引以為戒,由此讓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也有一些不足:

1、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方面不夠。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的瑰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傳統的民族美德等無不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因而學習文言文,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國小階段選編這四篇文言文(第十一冊兩篇,第十二冊兩篇),旨在讓學生初步瞭解漢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感受古文遣詞造句的凝鍊,精要之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國中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文言文對於國小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讀得拗口,多感到枯燥無味。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孩子們感到古文的“易”、“趣”、“活”,這將會極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今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要給予充分的關注。

2、朗讀訓練

朗讀很重要,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文。加強朗讀,在新課標上已明確指出,文言文的朗讀最容易破句,所以要在重音、停頓、語速、語氣等方面加以指導。課上我雖然組織學生多次多形式的朗讀,但也忽略了一些基礎差學生的朗讀訓練。

3、教師的語言要求

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教師用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尤其是在提出問題或總結時語言要精練明瞭,讓學生一下子就明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的課堂語言要進一步錘鍊。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8

《第八次》是一篇外國曆史故事,課文講述了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軍,屢戰屢敗,幾乎喪失信心。後來,從蜘蛛結網終獲成功的事情中,深受啟發,重新振作起來,經過第八次戰鬥,終於趕跑了外國侵略軍,取得了勝利的故事。

學生的想象是豐富的,如果我們無法創設一種情景讓他盡情“散發”,那麼無疑會抑制學生想象力的發展。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課文的情景中,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來思考、來動作。從而讓學生來領悟體會當時布魯斯的軍隊七戰七敗,他自己也負傷後,幾乎失去了信心。

本節課,我採用談話導入,首先問孩子們在家預習了沒有?都預習了些什麼,在這輕鬆的談話氣氛中,我出示了貫穿課文的一些主要詞語,找孩子們讀,這時,孩子們掙着舉手發言。緊接着,我又讓孩子們大聲讀課文,並根據這些詞語試着複述課文,讓孩子複述課文,其實是對孩子的語言組織能了,概括能力的鍛鍊,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此方面的鍛鍊。

當學到王子看到蜘蛛結網受啟發時,我先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們聽,然後問他們都聽出了什麼?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傾聽,孩子們陸陸續續的説出,蜘蛛結網反覆失敗,結了斷,斷了結,但它沒有灰心,而是在第八次終於成功,緊着這我又問,你看到了一隻什麼樣的蜘蛛?學生立刻就明白了,這是一隻頑強的蜘蛛,不灰心的蜘蛛,由此體會布魯斯王子此刻心情,王子看到蜘蛛第八次結網成功時,“布魯斯感動極了。”我為了能讓學生再次感受布魯斯的心情,就出示書上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此時王子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有的説:“他想:蜘蛛結網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它卻不放棄,堅持不懈,最後結成了網。我如果也幹第八次,説不定也能成功呢!”有的説:“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蜘蛛都明白這個道理,我為什麼做不到呢?”還有的説:“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我終於明白這個道理了,我一定要幹第八次!”從他們與布魯斯王子一樣的動作——手握緊拳頭,從他們臉上堅毅的表情,從那高亢的聲音,我想學生體會到當時王子的那種必勝的決心了,讓學生感覺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王子形象就站在我們面前。

最後,我有讓學生以布魯斯王子的身份給蘇格蘭的同胞們寫一份動員書,充分體會王子當時的心情,最後讀給大家聽,看看誰的動員書最具有號召力。

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已成為世界先進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小語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也明確指出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在各種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插上創造的翅膀,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另外,還要要平時的課堂上訓練孩子的聽説讀寫等能力,本節課唯一遺憾的是讀書的練習有點少了。我想這是我以後需要努力!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的課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動且為學生熟悉的事實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進入猜想,要求他們不要盲目猜想,而應根據現有的知識或體會,進行有科學依據的猜想,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並自然地進入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巡視及時糾正學生操作上的錯誤,避免錯誤的數據誤導學生,使每一組都能順利完成實驗。課上能及時對學生作出客觀、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收穫成功的喜悦。

這一節課的關鍵是對數據的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但實驗結論隱藏在數據中不易被發現,因而在教學中選擇

適當的數據展示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尋找數據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得出結論。

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產生各種的猜想和結論,激發更多的學生髮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數據分析——歸納整理等。每個環節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而大部分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發現、實踐、歸納。通過該節的學習,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還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領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了主動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的精神。

實驗基本達到自己的預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實驗室提供的相同規格的鈎碼、槓桿,以至各小組的實驗數據十分類似。若實驗中槓桿由學生自己製作,用身邊的一些小物品作為阻力,實驗的數據不會類同就更有説服力,實驗的效果可能會更好,所以這一個探究實驗還有待完善。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0

《少年王冕》這篇課文講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如何孝敬母親、學畫荷花的故事,表現了王冕刻苦學習的頑強意志和好學精神。通過學習課文,要讓學生體會做什麼事都要下苦功夫,要孝順自己的父母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王冕的“勤奮刻苦”和“孝敬母親”這兩個方面與文本對話,抓住課文重要語句來體會。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覺得人物語言最能體現出人物性格和心理,因此我主要是緊扣語言文字從讀到議、到填、再到讀,這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理解母親無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捨不得”、“積攢”等重點詞語,讓學生認真細緻地“咬文嚼字”,從語言文字中感悟王冕買書的不易,從而認識到王冕是個好學的少年。抓住重點段落,緊扣關鍵詞句,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揣摩中,領悟人物性格特點。這樣既是提高了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優良品質的薰陶。推敲詞語,是感悟的有效策略。王冕不僅孝敬母親,而且勤奮好學,在引導學生體會王冕的勤奮好學時,我抓住重點句:“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後,便大有長進,那荷花的精神、形態、顏色,沒有一處不像真的。”推敲重點詞,感受了王冕學畫勤奮刻苦,我根據學情設計了一項想象説話:三個月裏,王冕學畫歷盡了千辛萬苦……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思緒,感受王冕學畫的艱辛。

由語言文字材料構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從古到今,“讀”一直是最基礎的學習方法,因為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領悟,課文的感情需要朗讀去表達。所以在本課教學中,突出“讀”的訓練,把“讀”貫穿全文。採取了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堅持讓學生在“讀中理解,理解中讀,自讀自悟”,做到與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希望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學習王冕的一些高貴品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深受啟發:語文課上,能夠感動學生的是真摯的感情,高尚的情操,優美的意境,率真的童趣,當然,教師的情感投入是至關重要的,當老師全情投入,感動了自己,也感動了學生。教師只有細心研讀文本才能使學生學得輕鬆,讓教師教得應手。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1

這是一篇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充滿着濃濃的鄉情與友情。題目是吹糖人,但實際上講的是糖人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享受。文章通過描寫孩子們對糖人的企盼,對吹糖人師傅手藝的驚奇,對糖人的分享,童真、童趣躍然紙上。

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吹糖人師傅的高超技藝和孩子們的無比驚奇之後,讓學生朗讀相關內容,使之對文字的感悟更加真實,而且更加激發了學生對於糖人的興趣。在探究課文過程中,我以“你從哪裏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快樂?”的問題切入,讓學生帶着這個中心議題在校組內交流。並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句體悟,他們抓住“腳底板生風”這個詞語,從而感受到了鄉下孩子的那種渴望,那種急切的心情。他們從“驚奇”感受到了鄉下孩子們的那種充滿疑惑。他們從“瞪圓雙眼,恨不得翹開他的嘴”看到了自己。他們從“好奇”感受到了我也是這樣的,就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就在他們的閲讀中自然的與這些鄉下的孩子門走在了一起。通過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重點詞句,讓他們深刻的理解孩子們從急切的盼望到買糖人的喜悦再到吃糖人的甜蜜,並深刻體會糖人給孩子們帶來的快樂與享受,並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幫助學生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2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整首詞最後收束到了一個“愁”字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品讀這種“愁”的三個切入點,以便學生自主完成賞析任務,就像新課標要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由於大家對李清照的生平較為熟悉,所以我擔心學生都從“聯繫詞人的生活遭遇”這一點來品讀,這樣容易導致思路侷限而且品出的“愁”脱離文本,不夠深入。於是,我就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一點,讓學生集中精力從二、三兩個切入點進行品讀。

在我語言的感召帶動下,學生們都很積極地發言,特別是從第三個切入點賞析時,課堂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在對“憔悴損”的理解上,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的説“憔悴損”指的是“菊花”,有的説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對他們的理解都給予了肯定,他們才停止了爭論,並都不自覺地鼓起掌來。

課堂的另一個高潮出現在賞析完全詞後,學生朗讀整首詞時。這一遍朗讀,和初步感知時的朗讀真是天壤之別。當學生由這三個切入點,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飽受的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感受着清照低吟的名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他們積攢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讀中傾瀉而出了。

當然,最令我滿意的還是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課都圍繞着一個“愁”字展開,分析了《聲聲慢》和《一剪梅》中的“愁”,並且比較了這兩首詞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時,指導學生賞析的方法,這種賞析的方法也是貫穿在整堂課的賞析過程中的。

總的來説,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也得正視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讀不充分。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對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讀都十分重要,更何況是一首詞。正式上課時,我卻因為緊張,幾處都忘了讓學生朗讀。特別是在賞析“尋尋覓覓”這句時,提到疊詞的音樂美,卻沒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這很不當。還好學生極賦深情地朗讀,幫我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在給學生提示,降低問題難度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處理。

關於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彌補。在聽老教師的課時,我更加關注他們的設問、提示以及降低問題難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問題的設置,在課堂上注意簡練自己的評語等,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3

解決問題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解決問題,對題目的題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格式與計算方法的選擇上。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關鍵。

下面我針對我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以舊引新,以舊促新。首先,我複習了簡單的圖畫問題,學生根據圖意用加法計算。第一題是根據生活經驗理解圖意繼而用加法計算。即河裏本來有3只螃蟹,又游來了2只。學生自然會想到現在有幾隻的問題,並用加法計算。第二題應用了集合圈,讓學生清晰的看到是把兩盤蘋果合起來了,因而也要用加法計算。使學生在複習舊知的同時,為下一步學習有大括號和問號的圖畫問題做好了鋪墊。

二、調動多種感官,幫助理解。然後,教學用加法解決圖畫問題。我先出示小白兔採蘑菇的畫面:

讓學生觀察後説一説圖裏有什麼?也就是解決問題的兩個條件。再比較與複習中看到的兩幅圖有什麼區別,從而以認識新朋友的形式引出“大括號”,明確“大括號”表示的意思。接着在大括號的下面寫上“?只”,讓學生考慮問號表示的又是什麼意思?大括號加上問號表示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通過步步追問讓學生逐層理解,明確圖意:“左邊有4只,右邊有2只,一共有幾隻?”然後讓學生完整的説一説圖意,再加上手勢邊比劃邊説一説圖意,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大括號就是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而大括號下面的問號及幾隻就是問“合起來有多少隻?”。就要把兩邊的只數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此時,學生對這題已基本理解,我又設計了讓學生用符號或者圖形代替小兔子來畫一畫圖的意思,讓大家看明白的環節。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用三角形、正方形、數字等形式很好的表達了圖的意思,使學生對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有了深度的理解。本環節教學,我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通過用眼看一看,用口説一説,用手比劃比劃,用筆畫一畫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思,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更易於學生接受。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4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節課在學校四樓電教室,我參加了學校“適度教育綠色課堂優質課比賽”。從以往教學來看,一年級的孩子對《口哨與小狗》這節音樂欣賞課興趣濃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歡這首樂曲,所以我重新將這節課的內容進行了整合並拓展,參加了這次優質課比賽。

在教學設計中,我意在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發展音樂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會聽、會想、會説、會演。按照這個思路,課堂上我一是引導學生進行對“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體會創編的樂趣;二是在打擊樂演奏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初步瞭解樂曲的結構、旋律和內容;三是把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繫,喚起學生對於寵物的愛心情感,這種體驗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孩子們沉浸在了一種遊戲般的歡快之中,不知不覺就接受了音高、節奏、聽辨、協調統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堅持以音樂為本,倡導完整而充分的聆聽,並將其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突出音樂聽覺體驗。但是,要培養一年級學生認真、安靜聆聽的習慣,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個很大的問題,對此我主要採用“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興表演等與音樂相關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聆聽的興趣。而培養聆聽音樂的好習慣,最主要就是讓學生會聽音樂,熟悉音樂。於是在課的一開始,我沒有過多的語言介紹,也沒有運用過多教學手段,採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設計問題,直接讓學生坐端正安靜的初聽全曲,奠定了學生安靜聆聽的基礎。

當然聆聽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帶着問題去聽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欣賞時,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隨着遍數的增加問題逐漸加深難度,讓學生不斷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後,我先讓學生對樂曲結尾的口哨聲和狗叫聲,進行想象討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讓學生熟悉A段主題音樂,用動作表示聽到主題音樂的次數,孩子們很喜歡這樣聽節奏走動,會跟着音樂的變化做一些自編自導的動作,甚至表情。讓孩子們自由、自主地活動,能在很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習慣性模仿和從眾,真正輕鬆愉快的學習。

通過反思,我覺得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講故事時,樂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隨身話筒,這個環節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為了追求節奏的動態效果,我採用了在黑板上隨音樂直接展示圖譜,夠直觀但不夠美觀。這些細節都是以後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總體來説,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 篇15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儘可能的將“喚醒、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體會、體味、感悟”教給學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紮紮實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

但同時也激活了學生的再造想象,對三種自然現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並通過極具個性化地朗讀向別人表達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和自主朗讀慾望,從而達到理解、領悟、深化的教學目的。這應該

就是語文基礎的滲透性教學,就是關注學生語感的能力培養,就是“讀”與“練”的有機整合吧。

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猜出“我”就是水,但是對水的各種形態的變化認識的還不夠。特別是“雲”,有的同學不明白雲是水蒸氣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太少,很多學生都見過水的變化但是説不出來,應教育學生多留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96e4o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