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精選19篇)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精選19篇)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

《藏戲》這篇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藏戲的來歷以及藏戲的三個特點。是為了讓孩子們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精選19篇)

這篇課文雖然是一篇閲讀課文,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課文,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因而我在教學的時候還是花了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為這篇課文中優美的詞句較多,同時在説明方法上也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為了讓孩子真正有所收穫,我覺得保證教學時間是一個必要條件。本課條理清晰,內容比較易懂,但距離孩子的生活比較遙遠,可以説是從未接觸過,並且本課有些詞語屬於少數民族特有的稱謂,所以,讀通課文、理解課文、瞭解藏戲是本課的重點。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2

《藏戲》是12冊第7課,是以介紹民風民俗為主題的單元中的其中一篇,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在教法上將它上成了精讀,我想這樣的“略讀”文章“精度化”,也是值得的。

剛剛教完第六課《北京的春節》,雖然兩篇文章都是介紹民風民俗的,但兩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於是,我就藉助學生的預習和課堂上的自學,在正式進入《藏戲》文本之前,我就引導學生從“內容”、“表達順序”、“表達的方法”和“語言風格”等幾方面來比較兩篇文章的不同點。在比較的基礎上再去進入本文的學習。我想,這樣的處理方法是站在學生綜合能力的高起點上,在比較高的起點上再去回落到文本細節上。

本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容清楚,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從文采上來看,“藏戲的形成”這一塊內容是比較突出的,我講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而對於“藏戲的藝術特色”這一內容還是處理得比較“略”的,只要學生能找出相關句段,找到藏戲的藝術特色即可,在語言就不過多細細推敲。我自認為在“藏戲的形成”這一內容上處理得比較出彩的是這麼幾個設計:1、探究唐東傑布傳奇故事的優點。其實歷史上有真實的故事記錄,那為什麼課文要以傳奇故事的形式出現呢?(傳奇故事能加入更多的想象,給讀者一定的想象空間,也能更多地去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2、從這一傳奇故事中解讀唐東傑布這一人物;3、找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簡説原因。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3

首先,個人素質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備課環節上考慮的不夠成熟,預設的課堂程序和實際的教學過程存在差距。再者是課堂語言缺少一步到位感。靜心自對,思過學賢,學以致用,儘快提升素質是當務之急。其次,在高年級小組評課上,聽幾位領導的評述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感受到我在教學高年級略讀課文時要把握住幾個點:一是整體把握課文的體系,以文章前面的導學思考題入手,將問題簡化突破重難點即可,不能放不下學生,扶的過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類課文的字詞關應一帶而過,不可過細,將精力放在理清條理上,感悟語言,體悟表達方法上。二是要學會及時捨得,把多餘的教學語言、教學環節捨去,去粗留精,為迴歸課文整體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節省教學時間,以利於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語言特色,學習寫作方法並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其三,學會盡快從線狀教學過渡到塊狀教學,從繁瑣的閲讀指導分析中解脱出來,以幫扶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鍛鍊學生學文能力而服務,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其四,課前精心備課,深入鑽研教材,既備文本,又要備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控課堂。

在處理生字詞時,除了將帶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還將一些藏族特有的稱謂出示,並教學生讀準理解,為他們讀通課文打下基礎。此外,我還引導學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詞語,讓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對課文有了大體的印象。我覺得這樣做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特別是中下等的學生,不至於課文學完了,卻讀不準生字,讀不通課文。

課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的順序來寫,內容清楚,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從文采上來看,“藏戲的形成”這一塊內容是比較突出的,我將體驗的重點放在這一部分,引導學生重點學習這部分,體會唐東傑布為民造福開創藏戲的艱苦經歷。學生從課文的4——7自然段讀懂了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4

北京雖然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其實它離我們還是很遠的,它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城市對於孩子們來説更是模糊的。而本組課文又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國的美。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為孩子們找了視頻——魅力北京。從各方面讓孩子對北京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課前我也讓學生蒐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最後我按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佈置學生收集“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名勝古蹟”、“優美公園”“高樓大廈”等,讓學生把對“北京”的認識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聚焦”,抓住重點對北京的美通過“窺一斑見全豹”的形式呈現出來。結果學生興趣昂然,每個孩子都通過電腦、摘抄、剪貼等多種途徑認識、瞭解了北京。

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閲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5

這節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啟發。如果説有“閃光點”,我自認為有以下 幾點:

一、 以誦讀為主。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有一定的難 度,誦讀是最好的方法。讀題,讀作者,讀課文,讀註釋,通過多次的“ 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語感,瞭解詞的思想感情。

二、質疑探究。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先在小組裏提 出,小組探究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師生一起探究。學生 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同學分析解決,老師點撥。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 提出的問題的“面”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討論延伸。由老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 把握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學生帶進作者所營造的意境裏,品 味這首詞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誦和背誦課文。

根據新課標精神,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實行民主、開放 、以生為本的教學,讓學生“走出灌注”。以上幾點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習勁頭高漲,與老師配合得較好 ,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這節課的學習目 標是:1、朗誦、背誦。2、感知、品味)。

這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教好古詩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課標的精神 ,指導教學活動,利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對古詩文的教學才有促進作用。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上課時情緒比較緊張,普通話不夠標準,對 這首詞還理解得不夠透切等。比如,一學生提問:“為什麼文題用“密州 出獵”而不用“密州打獵”?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作者當時想到“出”,沒有 想到“打”;另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他們打獵要走出城裏的原因。我的補 充回答是: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説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打獵”是口頭語, 而“出獵”是書面語。這顯然是不到位的牽強的回答。造成這原因是因為 對古詩文知識積累不多,理解不夠透切。這警示我趕快廣泛閲讀古詩文 ,積累這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6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而教材又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還是先引導學生理解古文的含義。我讓學生嘗試在不借助譯文的情況下自己試着理解,若真的有哪個句子不明白的再參考一下譯文。孩子們聽後馬上用手把下面的譯文捂住,認真地思考起來,不時有個別孩子讀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偷偷地看了看譯文。在給足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後,我再請學生把整則寓言故事完整地描述出來,大部分孩子能較具體地表達出來。

接着我再挑出文中個別難於理解的字詞讓孩子們挑戰,他們一下子也解釋了出來。我讓孩子們帶着理解有停頓、有感情、有味道地讀課文,有些孩子們還拿着書,搖頭晃腦有模有樣地讀了起來。看着他們那認真勁兒,我不禁笑了起來。

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後,故事的寓意也深入淺出了。從中孩子們明白了故事諷刺了那些頭腦愚蠢,不懂得靈活變通的人。許多孩子表示今後千萬不能做那樣的人。

最後我利用那個人撈不到劍的有趣場面在孩子腦海裏填補形象空白,我讓學生討論:船上岸後,那個人怎樣跳下江去撈劍的?怎樣撈?他沒撈到時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做些什麼?這一填補,不僅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含意的領悟,還訓練了表達能力。

而這節課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有位學生提出了:如果這個人果真在掉劍後,馬上跳入河中,他真能撈得到劍嗎?這個是課堂很好的生成點,但由於下課時間快到了,我只能匆匆結束,讓學生課後再討論。我想下節課一定騰出時間讓大家暢所欲言,讓孩子們獨特的思維不斷碰撞出奇異的火花來!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7

學 生有了問題才會去探索。本課中我設計的小組活動任務:討論圖中四個小朋友的愛好,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小組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人人有角色,人 人有機會運用新句型,交流新詞組。隨後的集體彙報,更使優等生有機會展示自己,同時教師能及時從學生那兒獲得反饋信息。

此外,本課我所設計的聽讀訓練既讓學生了解了課文,也讓學生通過課文進行閲讀理解訓練。在練習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帶着問題多次閲讀課文,讓學生在每次閲讀中都有不同的收穫。練習評講,在優等生展示自我的同時,也讓學困生有更多大膽練習的機會。

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組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有待完善之處:

首先,教學重點的設定和內容的處理上還有待斟酌。其次,學生的參與面雖夠廣,但活動形式還不夠新活。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學生運用完整的句型及設計合理的句羣進行班級交流的機會,還不是很多等。

以上是我在執教完5B Unit 3《Hobbies》第一課時後的一些體會,如有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只有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嘗試,才能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邁上一新的台階。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8

本文節選自古典名著《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水滸傳》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説。課文節選部分寫了晁蓋、吳用等人劫取樑中書生辰綱的經過。本文在課本中是篇幅比較長的課文,並且文白參半,方言較多,這些都增加了學生閲讀的難度,另一方面,文章情節跌宕起伏,饒有趣味。全文緊緊圍繞一個“智”字展開,在文中“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吳用的智取、楊志的智送。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兩個主問題:

1、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努力在課堂中體現新的教學理念。我首先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做了一番努力,本篇教學將主要採用“主問題討論式”,讓學生在主問題引領下主動走進文本,討論探究。這樣,既體現了整體閲讀的性質,又給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空間,是符合新課標倡導的整體閲讀教學思想的。學生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就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構思的精妙、人物形象的鮮明,還可以感受到語文之美、語言之美。同時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答案,培養學生通過語言分析課文的方法,因為任何架空語言的分析都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從而實現閲讀能力的遷移。在分析以晁、吳為首的英雄羣象“智”的過程中,我着重引導學生從(1)智用天時;(2)智用地利;(3)智用矛盾;(4)智用計謀等四個方面,在智用計謀這一環節我插入了視頻欣賞(播放《水滸傳》的精彩片段,創設情境)(視頻4),這樣不僅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故事情節,同時也緩解學生的課堂疲倦,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播放完之後請學生找相關的語段,p114倒數第二段。並請學生找出有關動詞做上記號(採用替換法)、瞭解作用,齊讀體會。並與視頻4進行對比。最後我進行小結歸納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喝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説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着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通過這些描寫有力地表現了晁、吳諸雄的足智多謀、隨機應變、團結戰鬥的過人膽識和超羣智慧,讚美了農民起義英雄。其次文章刻畫了楊志這一生動的藝術形象,並且緊扣楊志的身份經歷,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表現他複雜的個性。在引導學生分析楊志的性格特徵並體會塑造這一典型形象的意義時,我重點從智藏行蹤,智變行辰,智選路徑等方面表現楊志是用心良苦的,為保生辰綱的安全是煞費苦心的。第三,瞭解文章景物描寫的特色。文章用不少筆墨描寫了“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後(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雲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裏無半點雲彩,其實那熱不可當。”“赤日炎炎似火燒”的酷熱天氣,有的是直接描寫,有的通過人物語言動作間接表現。赤日酷暑的描寫為情節發展作了必要鋪墊,為表現人物作了有力烘托。就這樣讓學生通過語言分析,通過自己的閲 讀思考,實現對文本的理解,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分析與表達能力。整堂課上下來,總感覺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重點是突出的,最終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落實。

至於導入的設計,我採用播放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關於《智取生辰綱》的片斷(視頻3)學生看完後我提問:1、片斷中有那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目的是引出課文中有那些人物?從而進入課文中主要人物的研討分析,許多老師認為既然是第二課時,因此就沒有必要在這個堂課的開始播放電視劇的片斷了,而且這個片斷是一種視覺感受,與文學作品的以文學為載體的感受關係不大,因此將它刪掉比較合適。這個建議是十分中肯的,文學作品的鑑賞應該立足於文字本身而不應該大量藉助現代化手段,這是目前許多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我曾有思考過,但我保留意見。

誠然,一堂課總是有許多的遺憾的,我這堂課也不例外。就效果看,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預習不夠充分,課文內容不熟悉,導致課堂的沉悶。因為這是第二課時的內容,原來我預先準備好的第一課時《導學綱要》,是用來指導學生預習的,這《導學綱要》我沒來得及發給學生看,練,也就匆匆忙忙去上第二課時了,所以也就出現了課堂的這種場面。本來應該説這堂課是非常熱鬧的。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9

一、學習角的知識,並非僅僅是明確地提出需要達到的結果性目標,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教材的充分挖掘,創設情境,把握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維的切入口,由此形成有助於學生髮展的體驗性目標。我在本課教學時重點放在學生動手操作上,通過“畫角——記錄——總結畫角方法”的路線。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直觀、有趣。在小組共同活動中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愉悦。達到了在潛移默化中的情感交流。實現了新課標的:“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的要求。

二、學生在活動中有的用三角板上的60°的角描畫出60°的角,有的用量角器畫出60°的角。活動後我讓學生代表展示這兩種方法。當同學們討論的時候,有的同學提出用三角板畫出的60°的角不夠標準,因為三角板的尖角不好描畫,可是另外一個同學馬上反對,他説,只要先描畫出兩條邊,再延長兩條邊相交,角就出現了,而且也很標準。看到同學都讚許地點頭,我不禁也露出了真心的微笑。這樣,同學一致認為兩種方法都很好。

在活動中還有的學生在畫直角時使用課本的一個角來畫,我及時表揚了學生善於觀察和運用,指導他們用三角板的直角去驗證。這恰好説明了學習數學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與生活緊密相連。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0

這篇課文是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以第一人稱敍述的口吻寫了外公和外孫女兩代人之間互相為對方打雨傘的場景,表達了爺孫間純真的至愛親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親情之愛,教學時,我只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引導學生認真讀懂課文,在反覆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文對前後兩個場景的描寫,並通過想象再現兩幅畫面。一幅是:雨的世界裏,一個鬢髮雙白的老人和一個小姑娘同行。老人撐着一把墨綠色的傘,傘外向了小姑娘。老人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裏,一個鬚眉皆白的老人和一個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蹣跚。女青年同樣撐着那頂墨綠色的傘,傘歪向了老人。女青年的半邊衣服已被淋濕了。她似有所思。學生從當年外公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孫女,到後來外孫女也把關愛更多地給予外公的畫面中,體會到外公的愛幼之愛和“我”的愛老之愛都是一種親情之愛,體會到這種親情的至純至真。感悟“傾斜的傘”所傾注的所傳遞的那種温馨的情意。

2、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等,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課文注意寫了人物(特別是外公)的神態,透過人物的神態可以窺見人物的情感變化。寫外公的神態,是由當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語”“開心地笑”,到多少年後的聲音“微微顫抖”“渾濁的雙眼淚光點點”,由其神態可以看出其情感的變化時由當年施愛於晚輩而高興,到後來得到晚輩的關愛,受到了愛的回報而激動。“我”則是有當年的“驚訝”“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後“心熱”“不知不覺中”“做着外公當年做過的事”。在外公愛心的浸潤和潛移默化的到的影響下有所感悟。通過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受愛的力量,感悟不僅親人之間需要互相關愛,而且應該推而廣之,珍惜人間真情,使所有人都生活在愛的世界裏。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1

很喜歡一位語文老師説的一句話,讓語文課味正情濃,這也是我在課堂上一直想要追求的.教學了<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使我更有這樣的觸動.

1、關注字詞的教學.我在教學中力圖找到最佳方案幫助學生感悟、理解、拉近與文本的距離。如理解“沉思片刻”我設計了小資料讓學生拓讀,在理解“濃墨塗抹”和“輕筆細描”先讓學生試着用自己已有的經驗,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再通過錄象直觀的方式,使學生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清晰化和深入化。

2、關注朗讀訓練的過程:《新課標》提出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閲讀行為,提倡學生自主感悟、自主閲讀,是讓學生思維的個性能從教師一味地牽引出來釋放出來。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活動中,依據文本,憑自己已有的舊知去發現、嘗試、並通過不斷反饋,達到新的實踐。在畫技高和人們誇讚兩塊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方式,前面是讀議結合,讀悟結合,在後半部分是讀演結合,不僅停留在理解而是運用,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語文表達能力。體現讀的層次性以及文本的生成過程,這也是符合文本是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出發點和語文學習的目的。

3、在《畫家和牧童》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動筆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所組成的詞語,然後同桌之間交流標畫的詞語,合作學習。在學習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誇讚、稱讚、讚揚”等近義詞標畫出來,並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這三個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相關的語句來理解這些詞語。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2

探究學習主要強調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掌握“是什麼、為什麼”的知識的同時,要強化“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技能的訓練轉化為素質,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複習泥塑的揉、壓、 搓、捏等技法,一步步給學生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瞭解花點心的製作方法,隨後,讓學生自己試着來做,學生通過嘗試,發現其中的要領,在練習中不斷完善,發現問題,比如要製作花點心,先要運用基本的方法制作出花點心的基本圖案,如圓形、五角星形、桃心形等,在進行裝飾,有的學生開始完成的作品基本圖形做得小導致作品完成之後不能立起來,塌了下來,裝飾的上一層全部掉落了,我及時鼓勵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學生經過思考説:老師,上面的裝飾品太多、太重,所以塌了下來,那麼我們在裝飾的時候除了要求體現“花”,在做的時候要考慮花要細緻一些,體積要小一些,比點心的底部要小一些,經過不斷的嘗試練習與探究,終於完成了作品。

通過教學,我體會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生機,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很濃,他們嘗試着學習和思考,雖然我執教的班級是剛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的學生,但是他們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得到了鍛鍊,逐步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究與發現。這節觀摩課教學我的收穫匪淺。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3

新教材在引入倍數和因數概念時與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減去“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一點教學體會。

(一)設疑遷移,點燃學習的火花。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採用“拼拼擺擺”作為談話進入正題,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一對應、相互依存。對感知倍數和因數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拓展。

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時,我依據學情,設計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3的倍數。我設計了嘗試練習——引出衝突——討論探究這麼一個學習環節。學生帶着“又對又好”的要求開始自主練習,學生找倍數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訣等等。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圍繞“好”展開評價,有的學生認為:從小到大依次寫,因為有序,所以覺得好;有的學生認為:用乘法算式寫倍數,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數的影響,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幾個倍數是多少,學生髮現3的倍數寫不完時都面面相覷,左顧右盼。學生通過討論,認為用省略號表示比較恰當。用語文中的一個標點符號解決了數學問題,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學生從中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多媒體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 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三)注重細節,注重學生的習慣培養

學生在找一個數的因數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學生怎樣按一定順序找全因數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學生交流彙報時,我結合學

生所敍思維過程,相機引導並形成有條理的板書,如:36÷1=36,36÷2=18,36÷3=12,36÷4=9。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教師能像教材中那樣一頭一尾地成對板書因數,這樣既不容易寫漏,而且學生麼隨着流程的進行,勢必會感受到越往下找,區間越小,需要考慮的數也就越少。當找到兩個相鄰的自然數時,他們自然就不會再找下去了。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我相信像這樣潤物無聲的細節,無論於學生、於課堂都是有利無弊的

由於這節是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但並不意味着學生完全被動地接受。教學之前我知道這節課時間會很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鑽研了教材,仔細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時間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總結倍數的特徵,這一環節裏縮短出示時間,直接以3個小問題出示,,實際效果我認為是比較理想的。課上還應該及時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找的因數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自己的發現: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應該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4

本單元的主題是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對祖國的熱愛,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本文是一首詩歌,我在教學中就以朗誦為主要手段設計教學,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誦,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在朗讀過程中,學生始終興趣高漲,優美的文字深深打動着每一箇中華少年的心,通過朗讀,明顯感覺孩子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中華少年》是一首現代朗誦詩。教學中,我主要是採用分組的形式進行朗頌表演,通過朗誦體會詩意、掌握節奏、學習集體朗誦的一些技巧。全班同學均以4人為單位自由分組,進行朗誦,大家訓練十分踴躍,除三人外,其他44位同學都在同學們面前展示了風采。

反覆朗誦後,學生也總結出本文是從中華的地域、文化、民族、風俗、歷史、人物、近代的恥辱、舊中國的災難、新中國的建立、改革開放的變化、我們的決心等方面來寫的,視野非常開闊,文筆遒勁有力。學生在不斷朗誦、不斷交流中,又瞭解了不少中國的知識。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照樣是由同學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其中,焦柔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詩中説‘讓東方雄獅從噩夢中奮起’,為什麼用‘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呢?”這個問題在我的意料之中,於是問同學們誰能回答,誰知全班竟然只有葛相君同學一人知道“南湖航船”的大約意思,這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5

在上第一課時,總想在這堂課上使課文的重點有所呈現,所以教學的容量安排得大了一些。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最大的不足是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存在明顯的疏漏,前半部分特別是預習檢查這一板塊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課堂教學結構有些前鬆後緊,以至本該是課堂教學的高潮部分草草收場。這也是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在這樣的教研課上也出現了,真是不應該,以後得認真加以改正。

另外,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也必須得注意。比如:讓學生談談對作家的瞭解的時候,應注意指導學生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讓學生交流課前已理解的詞語時,要讓學生説值得一説的詞語;生詞最好是指導讀寫後,還能讓學生默寫一下,以便及時地發現問題;在訓練概括完段意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訓練還需加強;要讓學生真正能體會到發生海難時人們驚慌失措的感覺,朗讀指導還要到位;有些問題的提問設計得還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等。

總結這堂課,如果要説好的地方,那應該是學生的表現,他們能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我能感受到他們情感的波瀾起伏以及智慧的輕舞飛揚,學生的情感與智慧活動是與本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和諧同步的。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6

瓊海市萬泉中心國小陳朱密

《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是本學期最後一課,也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自稱好漢的調皮孩子查理,在幫助一個殘疾女孩的同時,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兩個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幫助中,查理也改變了自身的弱點的故事。因此我在教這一課時,根據課文的特點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把空間留給學生。我們都知道: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手去做的精神。在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桌互評互讀,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班上彙報來解決了理解課文內容的重點問題。這樣即考慮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又確保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最高原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大膽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提一些不找邊際的問題。但是這樣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的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在我的幫助下學生們解決一些淺顯的問題,最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了課文的難點:查理變化的原因。這個問題是文章的靈魂,通過學生的質疑,解題。最終促使學生感知、感悟,既突出了課文的教學目標,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邊讀邊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如自己周圍的同學、夥伴,去讀去感悟,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從而把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能力與發展學生的個性有機的結合起來。

在教學重我重視了讀的訓練,讓學生從讀中感悟語言。留足時間讓學生反覆的去讀,指導去讀,在讀中理解,讀中揣摩,讀中品味,讀中有所感,讀中有所悟。初讀階段,側重指導認讀感知。學生邊讀邊感知語言,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整體感知課文。精度階段,側重於揣摩感悟。讓學生反覆讀重點句子,或通過生生互動練習對話,師生互動練習對話等潛心體會語言的含義,讓學生與課文的主人公查理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樣有效促進了語言的內化,昇華了情感。

閲讀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好漢查理》這篇課文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是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設計中,通過課件出示《蘇珊的帽子》這個故事,讓學生自主閲讀,既擴大了閲讀量,豐富了學生語言積累,又培養了學生獨立的能力。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7

《愛蓮説》,百來字的歷久傳誦不衰的佳作。但日常教學中常以串講為主,結果詩味蕩然無存。此教例以讀為主,讀、析、講、背的手法綜合運用。很有個性特點。教者明白,好詩好文,其優美意境、深摯感情,都是通過語言來表現的。教學詩文而不讀,詩文哪裏還有光彩。但此教例設計的祕訣還不在此。它的精采在於:有鮮明的但又不易讓人發現的教學層次。請看:

第一步:朗讀——這是讓學生反覆品味、熟讀成誦,其教學目的是讓學

生品.味.精.粹.的.語.音.之.美.。

第二步:析讀——這是指點學生明確全文的主體形象是如何得到反覆點染刻畫的。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精.妙.的.形.象.之.美.。

第三步:講讀——向學生講析作品的章法、情感、表現手法和意境。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領.略.文.章.雋.永.的.意.境.之.美.。

第四步:鞏固教學效果。音美→形美→意美,層層鋪墊,順利推進,水到渠成。教學過程流暢、自然、輕快。百來字的短文尚且如此講究教學層次,長文章的教學就更應細心琢磨了。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8

作文難寫,這也是很多學生的心聲。那麼,語文老師,怎樣上好作文指導課呢?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文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讀題,找到作文“要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教師只在學生不懂或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釋即可。其次,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審題,獨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如審題的規律、確立中心、選材的方法、佈局謀篇的方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自如寫作。再次,鼓勵學生説真話。讓學生把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過的事真實記錄下來,哪怕是錯的也要如實記錄。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二、幫助學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去考慮問題。面對話題,多方求問就是激活思維的有效途徑。比如:圍繞話題“錢”,可以自問“誰在賺錢”、“他是怎樣賺錢”;“誰在用錢”、“他又是怎樣用錢”;“錢的作用有多大”、“錢是不是萬能”;“學生在花錢問題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現”;“未來的世界裏錢還會不會存在”等等。多角度解讀話題,使學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穎。第二,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從小事中抽取出帶有本質性的東西,豐富學生作文的選材。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這些小事中提煉出中心,這對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開拓學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讀與寫相結合。教師要把讀和寫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讀”去解決寫作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典範的文章,非常適用於“寫”的指導。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訓練上,很多都照顧到了“讀”與“寫”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些範文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在學生寫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找到方法。

“讀”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內容,在選取內容時,通常是為了解決作文中的某一問題,而選取一個片斷,讓學生通過閲讀,對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領會。

四、作文與做人相結合。作文指導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造成一些學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問題。

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結合具體的類型作文,同時滲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物”的作文時,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選取先進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刻畫出人物的特點,啟發學生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

藏戲教學課堂反思 篇19

《我選我》這一課中,“我選我”,是三個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國小生。“我選我”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選勞動委員這件事本身。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非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開課時學生就根據課題提出了“我”指的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為什麼選自己?結果怎麼樣?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來也並不是很困難。所以我決定在講這篇課文時,重點放在創設一種選舉的情境,讓學生在那種具體情境中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説話時的語氣。

教學本課時,我讓同學們認真讀書瞭解了課文大意後,便開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師,來了一段獨白:“同學們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李小青,前幾天轉到別的學校上學去了,現在我們要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我的話剛説完,教室裏頓時鴉雀無聲,有不少同學託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掃視班裏所有的同學,看來多數同學理解了課文內容。我抓住機會表揚了同學們,並且讓他們説一説為什麼這樣表演。

當讀到 “教室裏靜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這句話時,我隨機一問:“為什麼這時候這麼安靜?”有的説:“選勞動委員是班裏的大事,大家都在認真思考,到底選誰合適。”那接下來讀:“選誰呢?教室裏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讀出思考的語氣,既輕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時,扮演王寧的幾個同學站起來説:“我選我。”這時,我就扮演林老師説道:“王寧,説説吧,你為什麼選自己?”幾個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説得頭頭是道。有的説:“我要學習李小青熱愛勞動關係集體的優點。”有的説:“我相信自己能當好勞動委員,為大家服務,給班級爭光。”説到這裏,教室裏真的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於是我抓住機會,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要鼓掌?”有的同學手都沒舉就嚷嚷開了“我們相信王寧能當好勞動委員。”“王寧我真佩服你!”回過頭來再讀王寧的話,自然而然地就能讀出那份自信,那種堅定的語氣。

就這樣,整篇課文就在選舉的情境中很容易就被體會的很好,所以再講這樣的課文時還是要努力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的把握人物的語言和內心世界。

班級選班幹部是一件孩子們都關心的事,學生易於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教學中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為別人服務的心。我採用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的朗讀形式,使學生讀熟課文,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的優美。誇誇我自己,讓同學正視自己的優點。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身為班幹部,隊幹部,或者是承包了某項任務的同學,你準備怎樣為班級、為同學服務?這個問題具有全面性,因為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的擦黑板,有的擦電視機,有的負責關燈等,學習了這一課,學生懂得了要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己,懂得應當為人民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8vlm0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