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針對解決“國小高年級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個問題設計的,根據平時的教學,發現每次讓學生準備學具上課,經常遇到沒準備或準備不當的情況,這樣嚴重影響上課質量。因此,課前充分準備好教具、學具材料是很重要的,我覺得如果老師能夠統一提供適當的學具,將大大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積極性。再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決定從探索“四度”數學課堂入手。所謂的“四度”數學課堂,即國小數學課堂要具有“寬度”、“高度”、“深度”和“温度”。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一、教學過程有意義創設與設計,讓數學課堂有“寬度”。(知識技能)

本課從包裝1盒磁帶,複習舊知;到包裝2盒、3盒、4盒相同的磁帶探究新知,從而逐漸完善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不僅要考慮重合最大的面,還要考慮重合最多的面才能減少最多的面積,也可以觀察拼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只有使長、寬、高最接近,這樣表面積最小,才最節約包裝紙)。各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不止停留在淺層次,而是不斷迎接着新的挑戰。他們被數學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數學思想有意識挖掘與滲透,讓數學課堂有“高度”。(數學思想)

在解決包裝兩盒磁帶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擺放、比較、交流,給予他們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讓他們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當學生體驗解決策略多樣化的同時,再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究最優策略,通過探究最後得出:重合面積最大,包裝表面積就最小,從而最節約包裝紙。這樣就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和滲透分類思想。在操作過程中,能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伴以思維和語言的表達,對那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創新,能否採用多種方法去動手操作。

三、數學本質有機地建構與提升,讓數學課堂有“深度”。(數學思考)

在“拓展創新”環節,我設計了3個層次的練習。一是:包裝3盒磁帶,目的是讓學生不通過計算,運用剛才發現的規律,直接觀察、判斷得出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法。

為了不讓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節約包裝紙只需重疊最大的面。我又設計了第二個練習:包裝4盒磁帶及4盒伊利純牛奶盒。先讓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動手擺一擺確定節約方案,在引導學生對這一結論進行質疑:為什麼不是重合8個面的重合面積最大呢?從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老師只是引導組織與適時點撥,並在最後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到:包裝多個相同長方體,要節約包裝紙,除了要考慮重合最大的面,也要考慮重合最多的面。再通過對4盒伊利純牛奶盒的包裝,讓學生研究發現,拼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表面積的大小。

最後,再靈活運用總結出的節約包裝紙的方法,判斷思考題:包裝4個特殊的長方體。

四、學習情感有效地激勵和喚醒,讓數學課堂有“温度”。(情感態度)

課始,我聯繫生活,創設“送學生六一禮物,讓學生欣賞精美的禮物”的教學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為什麼要學習包裝的熱情和探索最佳方法的慾望,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就在身邊。並通過包裝1盒磁帶,複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為接下去的探索、創新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與知識基礎。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激勵較弱,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2

《包裝的學問》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綜合實踐內容之一,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也有了合併、分割正方體、長方體的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個內容要2課時才能完成,本節課是第一課時。

在課前,我設計了兩道複習題,計算圖形的表面積。為新課學會包裝的計算作鋪墊。

在學一學的過程中我設計了3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嘗試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特別是“畫一畫”,通過動手操作以後,由抽象到直觀,充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在算一算的過程中,學生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方法:1、先算出平成新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然後再計算它的表面積;2、先算出2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之和,然後減去重疊的面積,就是拼成新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學生完成以後,我點了幾個同學板演。沒想到,他們畫的立體圖形很標準,出乎我的意料。並且把計算過程展示出來後,他們發現了把2個長方體重疊後,重疊最大的面的時候,節約包裝紙。由此,學生也推導出:把幾個長方體的物體包裝在一起時,重疊的面越大,越節約包裝紙。學生們嚐到了甜頭,都覺得這個內容太簡單了。這節課他們是快樂的。

算出了2盒如何包裝節約後,我又向他們提出了新的問題:3盒、4盒、5盒包在一起,一共幾種不同的包法呢?學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馬上以小組為單位,開始用數學書擺。我在學生當中巡視,發現有的小組是這樣擺的:我們先一層一層地擺,每次擺的時候要不重複、不遺漏。可以想想它的因數。然後擺兩層、四層等等。擺完以後,學生開始彙報。我們在求有幾種不同的包裝方法時,可以先找出這個數的因數,然後一層一層地開始擺,最後把每層擺的種數加起來就可以了。同學們也一致同意這種方法。沒想到學生的思維是如此活躍,看來包裝真的真的很有學問。

有時候,對學生完全放手,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3

反思整個課堂設計,在創設情境環節頗費功夫,怎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能體現本課的主題呢?經過多次試講、研討後,最終 確定從送學生精美禮物入手,然後讓學生嘗試包裝導入新課。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都被調動起來,紛紛加入“包裝”的行列,體會到“包裝”裏面還有學問,感受 到數學就在身邊。這一小“細節”的處理得當,使得學生在下面的各環節中都處於高度集中、高度興奮的狀態,為後面的合作探究做好鋪墊。

“合 理安排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是我在教學設計中顯現出的另一個特點。學生在探究包裝4個奶盒時,對於方法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通過動手操作 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法,但思維無序,對於方法的歸納和總結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進行研究, 同伴之間相互補充,共同歸納總結,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的有序性。另外,多數學生能通過獨立思考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組織合作學習。如包裝3個奶盒,由於 有了包裝2個奶盒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就想到給3個奶盒包裝的不同方法,讓學生大膽猜測哪種方法最節約包裝紙並説明理由,這一環節只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獨立 思考時間,學生完全可以自行獨立解決。

每一次試講學生都會給我不同的驚喜,讓我感受到學生的潛力之大。本課在探究包裝四盒牛奶哪種方法最 節省包裝紙這一環節時,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產生了兩種意見:一部分學生認為“6個大面重疊”的方法最節省包裝紙;另一部分學生認為“4個大面、4箇中面 重疊”的方法最節約。面對學生的爭論,我沒有制止,而是讓他們分別闡明自己的觀點,説出理由。認為“6個大面重疊”的方法最節省包裝紙的理由是前面包裝2 盒奶、3盒奶都是重疊大面最省包裝紙,依次類推包裝4盒奶也是如此。這時一位同學馬上站起來反駁道:“6個大面”中抽出4個大面和“4大4中”中的4個大 面抵消了,剩餘的4箇中面大於2個大面,那就説明重疊4個大面4箇中面最節約包裝紙。他這樣一解釋所有的同學都不禁點起了頭,這時我順勢問道:其他同學還 有疑問嗎?(生:沒有)你怎麼知道這4箇中面大於2個大面呢?這位同學馬上拿出奶盒,邊比較邊解釋道:2箇中面大於1個大面,那4箇中面就大於2個大面。 聽到這使我感到振奮,真為這位學生感到驕傲,他清晰的數學思路、完整的表達都讓人不禁喝彩。但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係,沒有再對包裝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應 該還有很多數學內容是可以挖掘的,還有很多學生是可以表達他們的想法的,如果課堂時間再長一些,讓他們把話説完,讓學生的精彩完全呈現出來,讓有些問題再 暴露出來,學生一定會從問題中進一步感受包裝中所藴涵的學問的。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針對解決“國小高年級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個問題設計的,根據平時的教學,發現每次讓學生準備學具上課,經常遇到沒準備或準備不當的情況,這樣嚴重影響上課質量。因此,課前充分準備好教具、學具材料是很重要的,我覺得如果老師能夠統一提供適當的學具,將大大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積極性。再精心設計動手操作的步驟,使教具、學具直觀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根據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我決定從探索“四度”數學課堂入手。所謂的“四度”數學課堂,即國小數學課堂要具有“寬度”、“高度”、“深度”和“温度”。

一、教學過程有意義創設與設計,讓數學課堂有“寬度”。(知識技能)

本課從包裝1盒磁帶,複習舊知;到包裝2盒、3盒、4盒相同的磁帶探究新知,從而逐漸完善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不僅要考慮重合最大的面,還要考慮重合最多的面才能減少最多的面積,也可以觀察拼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只有使長、寬、高最接近,這樣表面積最小,才最節約包裝紙)。各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不止停留在淺層次,而是不斷迎接着新的挑戰。他們被數學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數學思想有意識挖掘與滲透,讓數學課堂有“高度”。(數學思想)

在解決包裝兩盒磁帶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擺放、比較、交流,給予他們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讓他們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當學生體驗解決策略多樣化的同時,再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究最優策略,通過探究最後得出:重合面積最大,包裝表面積就最小,從而最節約包裝紙。這樣就充分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和滲透分類思想。在操作過程中,能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並指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伴以思維和語言的表達,對那些思維敏捷的學生,多鼓勵他們創新,能否採用多種方法去動手操作。

三、數學本質有機地建構與提升,讓數學課堂有“深度”。(數學思考)

在“拓展創新”環節,我設計了3個層次的練習。一是:包裝3盒磁帶,目的是讓學生不通過計算,運用剛才發現的規律,直接觀察、判斷得出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法。

為了不讓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節約包裝紙只需重疊最大的面。我又設計了第二個練習:包裝4盒磁帶及4盒伊利純牛奶盒。先讓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動手擺一擺確定節約方案,在引導學生對這一結論進行質疑:為什麼不是重合8個面的重合面積最大呢?從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老師只是引導組織與適時點撥,並在最後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更清晰的認識到:包裝多個相同長方體,要節約包裝紙,除了要考慮重合最大的面,也要考慮重合最多的面。再通過對4盒伊利純牛奶盒的包裝,讓學生研究發現,拼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表面積的大小。

最後,再靈活運用總結出的節約包裝紙的方法,判斷思考題:包裝4個特殊的長方體。

四、學習情感有效地激勵和喚醒,讓數學課堂有“温度”。(情感態度)

課始,我聯繫生活,創設“送學生六一禮物,讓學生欣賞精美的禮物”的教學情境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為什麼要學習包裝的熱情和探索最佳方法的慾望,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就在身邊。並通過包裝1盒磁帶,複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為接下去的探索、創新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與知識基礎。

不足之處:對學生的評價激勵較弱,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5

《包裝的學問》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反思整個課堂,我努力創設情境,積極組織引導,取得了優良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

一、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本節課,我創設了“為母親節準備禮物”的情境貫穿課的始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入手,提出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二、層層遞進,提升探究深度

本課從包裝1個長方體磁盤引入複習舊知,揭示課題;到包裝2個、3個、4個相同的磁帶盤探究新知,從而逐漸完整最節約包裝紙的包裝方案(不僅要考慮重疊最大的面,還要考慮重疊最多的面才能減少最多的面積,從而減少包裝面積,節約包裝紙)。各環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不止停留在淺層次,而是不斷迎接着新的挑戰。他們被數學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自主參與,開放探究空間

“自由是創新的源泉。”只有具備了充裕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才有基本保障。為了保證探究的實效,而不是走過場;為了不把學生當“操作工”,而是真真正正的“探究者”。我充分開放課堂,讓學生去猜想,並自己想辦法驗證猜想,主動去獲取、發現、鞏固、深化知識。特別是在最後一個環節——包裝4個磁帶盒時,我更是大膽地把課堂的空間讓給學生,讓持不同包裝方案的同學展開一場小小的辯論會,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不斷形成共知,課堂達到了另一高潮。老師在此時只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或指導,起到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鞏固認知,發展思維,體驗成功,培養了樂趣。

五、不足之處

1、老師在教學中似乎急於滲透“優化思想”,急於探究“最優策略”,而忽視了學生對“策略多樣化”的體驗。

2、在小組合作環節中,小組內的交流還不充分教師便急於組織課堂交流,顯得小組交流似乎有點“走過場”。

3、本節課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激勵性評價單一等,有待今後繼續改進。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6

《白鵝》一課主要着眼於白鵝的性格特點,高傲,而且高傲的可敬可愛。從作者剛把鵝抱回家,它左顧右盼的姿態中,留下了高傲的第一印象。到跟它相處的時間長了之後,感受到的:“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作者用明貶實褒的寫法再現了它對白鵝的喜愛。整篇文章趣味十足。課中從高傲入手,抓重點詞語來感悟。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個性化的朗讀

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之後,應該及時跟進,鼓勵個性化的朗讀。

如:第三自然段對厲聲叫囂和引吭大叫的教學。這兩個詞表達的程度不一樣。因為生客進來了,鵝要叫的兇一點。籬笆外的不用叫的那麼兇,警告一下就行了。二者不可互換。有學生讀的不到位時,可以這樣做:誰能讀的更高傲一點?或者誰能把他的感受讀出來?誰再來試試。多麼高傲的一隻白鵝,我們一起來讀。

這樣處理,在學生有了體會後,及時跟進,把他的感受推波助瀾,擴散開來,在教室裏形成一種競讀的氣氛。朗讀的效果更好了,課堂的氣氛也渲染出來了。

二、理解重點詞句的方法

運用邊讀邊表演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優美詞句的意思,更準確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原本沉寂的課堂氣氛開始出現生機。在理解“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學生都能認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錯。看的學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的突出特點。還有運用詞語造句來理解意思。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處理鵝吃相那幾段時我放手讓學生體會鵝的高傲。讓學生大面積交流,討論。我想學生自己體會的更深比老師講出來的更好。可惜時間倉促學生交流少。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7

以前老是認為一節課順利按教案完成的課才是成功的好課,但是一年多的課改實踐,使我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閃光的金子》一課更使我認識到一節好課的評價在於課堂的生成多少,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充滿活力。蘇教版第四冊第16課“閃光的金子”寫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講述了水電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崗位上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熱心為附近居民排憂解難的動人事蹟,讚頌了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質。每上這種課文,學生們大都會無精打采,對課文內容提不起多大興趣。雖然徐虎就在不遠的上海,新聞、各類報刊上也都有他的報道,可孩子就是孩子,總對那有趣的寓言、知識性的童話或是描寫美麗景色的課文感興趣。

課上了大半進入了尾聲,師總結要讓學生從事例中體會到徐虎全心全意、熱情為他人服務的那顆像“閃光的金子”般的心。雖然根據自己的教案進行教學學生是能聽懂的,能答上來的,但也只是浮於表面。正在我要要想個好方法聯繫生活實際總結全文時,坐在第二排的一個男生嘔吐了起來,邊上的幾個學生在同一時捂起了鼻子,我看到這情況説:“某某同學身體不好,請大家諒解!”這突發情況我備課時可沒備到,這本來就不是能預設的嘛,更巧的是偏偏在這堂課,在講到最關鍵地方。我抓住這一生成,不緊不慢地説:“今天課上我們認識了全心全意、熱情為他人服務的全國勞模徐虎,那我們是不是也該用行動表示一下呀?”話音剛落,刷刷刷,不約而同舉起了大約30幾隻小手,有幾個嘴裏還叫着:“我來,我來,我去拿些沙子來。”“我來拖地。”我感動極了,沒想到效果這麼好,大家這樣積極。我隨意點了3個男生,我把他們稱為“小徐虎”,班上小朋友馬上笑開了,笑得他們怪不好意思的。他們利索地開工了,只一會兒工夫就把地面搞乾淨了,可見他們平時也是樂於為班級、為他人服務的好孩子,不然沒那麼麻利。在3個“小徐虎”工作時,我便在一旁抓住這一“生成”有情有境的總結了課文,並鼓勵學生要像徐虎學習,像身邊的“小徐虎”學習。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8

《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北京絢麗多彩的夜景,文中有很多美詞佳句需要學生去理解、學習,這篇課文也是學生練習朗讀的好教材。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充分利用課件圖片,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課始,我播放北京白天一些風景名勝的課件,讓學生説説看後的感受,對北京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接着我又播放了北京夜晚的景色,我及時地抓住學生的表現,讓他們談感受,讀讀課文是怎樣描寫北京夜晚的美景,從而對課文有初步的整體感知。

2、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展開教學。在教學本課時,為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我摒棄繁瑣的分析,用一個問題“北京夜晚的景色有什麼特點”?貫穿全文,讓學生找出文中的總結句“北京的夜晚多麼明亮,多麼輝煌”,圍繞這句展開學習。

3、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讀文、看圖,看看作者抓住了北京哪些地方的景色來寫的?用了哪些詞語?然後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詞語的優美。

4、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當學生一次又一次觀看北京的夜景,反覆的朗讀課文後,在學生的腦海裏呈現出一幅亮麗多姿的景色,這麼美的北京,如果外國人來到北京,你會説些什麼?激發學生作為一箇中國人感到由衷的自豪,從而發自內心的感歎:我愛北京,我愛中國!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因為條件的限制,在學習中學生的操作互動還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這個問題我將會在以後的教學中充分重視。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9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於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並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藉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瞭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説明文中的幾種説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説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為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説明方法時,就採用了“授之於漁”的教學形式,先範舉了如何掌握樑龍有説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説,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又如彙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學生説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後,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徵,並用上説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為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着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10

《早發白帝城》是一首七言古詩,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題目的意思是: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全詩通過描繪作者從白帝城到江陵時行船的輕快和沿途壯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喜悦歡暢的心情。。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有效閲讀,升騰情感,並能舉一反三呢?

每一首詩都反映了特定的時代背景或詩人的心境。我先給學生以故事的形式講古詩的背景: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到很遠很遠,荒無人煙的夜郎城。一路上,他的心情極其悲傷。他走呀走呀,當小船慢慢地,慢慢地行到白帝城時,李白突然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他被赦免了,可以重新獲得自由了!欣喜若狂的他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決定清早就從白帝城出發,返回江陵。途中,他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古詩《早發白帝城》。這一環節為學生理解詩意作好準備,為朗讀教學醖釀情感。

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提出學習要求,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主學習生字,朗讀古詩並根據課後的詞語解釋初步理解詩意。教學中,我打破傳統的逐字逐句牽引,而後串講詩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獨立學生思考,小組合作,自由發揮想象。如,從“彩雲間”三個字中你能想像到什麼?學生説:“白帝山山勢險峻,高聳入雲。清晨,一抹朝陽映照在朝霞上,五彩的朝霞繚繞在白帝城上,給白帝城披上了美麗的霞帔。在這樣的美景中,詩人的心情是愉悦的、興奮的。”

“以讀為本”是本課的設計的理念,讀書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範讀,有抽生讀,評價性讀,集體朗讀,有感情地讀,吟誦,背誦。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一輪輪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詩的意境,情感得到了昇華。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11

1、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覺得我缺少一定的語文素養。

上課之前,我每天不斷的練習朗讀,但是這次課上下來,我認識到自己的朗讀還是不夠到位,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範讀十分重要,在這方面我還需做更多的努力。其它的教師的語言表達我也比較欠缺。

2、缺乏作為教師的教學機智。

在朗讀過程中,有幾個孩子的朗讀很投入,如:一個小女孩面帶微笑的在朗讀,從那專注的眼神看得出很陶醉,但我沒能及時地給與評價,忽略了關注學生的內心發展。

由於我第一次做評優課的緊張心態,在指導朗讀時不夠顧及全體學生,在每個環節過渡時過於急躁,對文本的朗讀砸得不夠實,沒能達到預想的效果。也沒能更好的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將詩歌讀透,這點讓我感到很遺憾。

這首詩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童真的世界,本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孩子們感受詩歌的韻味美、詩人的豐富想象,受到美與情感的薰陶,激發孩子們讀詩的興趣,享受美好的兒童詩的潤澤,體會童年的快樂,更加的熱愛生活。由於我個人多方面的不足,對課堂的把握上還有所欠缺,因此造成本課結束的早了些。

另外,小練筆的操作本打算有時間就在課上進行,沒有時間就留在課後。課下我經過思考,認為應設計在課堂上進行效果會更好,做到“趁熱打鐵”,但操之過急的我加上駕馭課堂能力的欠缺,沒能有效的實施此環節,這是本節課另一個遺憾的地方。

包裝的學問教學反思 篇12

《電腦住宅》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介紹了一棟實驗性綜合電腦住宅的有關情況。它位於日本東京市中心,建築面積370多平方米,內部安裝有100多台電腦,設計師是東京大學教授阪村健。課文表現了電腦的神奇和它給人們帶來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適,使我們體會到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喚起學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對科學技術的探索與追求。

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邊默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那裏的電腦有什麼功能?是怎樣工作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如,填寫表格,將電腦住宅的具體設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內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或按照課文的講述順序畫出電子住宅的示意圖,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畫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zkw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