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精選18篇)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精選18篇)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

學完課文,我還讓孩子們同桌合作,一個做影子,一個做小孩,表演書本的內容。其他孩子邊看邊念課文。這似乎讓學習變成了遊戲,孩子們非常投入地準備,又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鞏固了課文。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精選18篇)

思考:

1.教學內容如何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教學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培養他們的“質疑問難”能力,這個要求會不會過高?

教學這個課時後,我有如下體會

1、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應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如教學一開始,我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説説: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 友。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2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後再領着孩子們練習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採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説一説 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後左右”還有“上下”,於是我藉機將“前後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 ,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説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説, 我的右面是一面牆,我的左面是一面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3

教學《影子》時,明顯感到學生很喜歡這篇課文。還沒上課,他們都會背了。我提問:“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然後同桌説一説:我的左邊是右邊是,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學生們很興奮,馬上左看看,右瞧瞧後,同桌就互相進行説話訓練,然後指名説。

接 着我引出了課題。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看看,現在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想想,你在什麼時候看到過它?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舉手想發表自己的看 法。我趁勢引入課文教學。請學生們看圖,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出示第一幅圖),學生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小手就陸陸續續地舉起來了,有的説:太陽在小朋友 的前面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後面。也有的説:小朋友向太陽走,影子在小朋友的後面。我一一肯定。又故作神祕地説:小朋友怎樣走,影子會在他前面?有個學生馬 上站起來説:“老師,我知道。小朋友揹着太陽走,影子就會在他的前面。”多聰明的孩子啊,我大大表揚了他一番,誇他是我們班裏的小博士。聽到表揚,孩子顯 得很高興,坐下來後,腰背挺得筆直。(這是一個上課不太聽,卻很聰明的孩子。)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4

從這一段課堂教學中的“意外”,我感受到了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極為活躍,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

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主體,是知識文化的創造者,是課程的開發者。

”在這段教學中,學生不但敏鋭地發現並提出了問題,並且憑藉自我的力量,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中的思維碰撞中順利地解決了問題。自始至終,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有了“疑”就有“問”,敢問是好學的標誌,善問是會學的體現。要想讓學生自發地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就要努力營造自由、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熱情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了問題,異常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進取情感的驅動下自主地、能動地閲讀,使他們的思維活起來,想象飛起來,實現語文再創造。

二、

教師是促進學習的引導者。

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者,課堂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教師的職責是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使他們的靈光得以閃現。教師要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火花,精心充當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教師不要直接把結論教給學生,而是充分運用對話策略

,不斷地啟發點撥,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促進學生讀書、思考、提驗、交流。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識和經驗,交流各自的情感、體驗,提升自我的認識與審美。這樣的課堂就充滿了活力,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台。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5

做國小英語教師以來,課餘我們都在反思,國小英語應該怎麼教?到底存在那些弊病?以下就是我實踐及參考歸納總結的幾點想法。

在中國,很多人忽視了英語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是英語學習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那麼,第二語言與外語究竟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同一概念不同風格的用語,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對英語教學的效果會產生怎樣的作用?

其實,我們知道,second1anguage與firstlanguage相對,而foreign1anguage和non-nativelanguage是與mothertongue和native1anguage相對的。

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誌,那就是看當地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如果除了英語課,其他課程用母語講或大部分用母語講,英語教學就是英語外語教學(TEFL)。顯然在中國,英語是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中國缺乏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環境。母語可以習得,二語也能習得,但外語是不能習得的。

而在我們的國小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着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35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説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國小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説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國小英語教學應較多地採用採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__大量重複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説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説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枴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國小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實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國小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__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國小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國小生每週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__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説、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説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説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不斷反思,集體討論,積極瞭解訊息是我們現代教師必須作到的功課,我們的不斷積累和成長才能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進步。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6

《天安門廣場》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飽含讚揚之情的狀物類文章。曾經教學時,我為了讓學生讀懂課文,瞭解誒天安門廣場建築的雄偉壯觀,學習本文按方位順序寫天安門廣場的方法。我設計瞭如下程序來教學1-3自然段。

1、初讀課文1-3自然段,説説天安門廣場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再讀1-3自然段,説説文中向我們介紹了天安門廣場的哪些建築,它們的位置分別在哪兒?分別用“----”和波浪線畫出。

學生交流後,我相機引導它們完成課後練習4。

3、讓學生再讀,抓住建築物的特點,讀出其雄偉壯觀。

4、讀寫結合,學習按照方位順序介紹學校建築。

上完後,我很不滿意。學生似乎只是在上了一節地理課,對“雄偉壯觀”並沒有感覺,也同樣無法體會文章遣詞造句之妙,佈局謀篇之美。

於是,我修改了程序,在第二個環節後,添加了一個內容。首先,我出示2-3自然段的三組詞語。

(1)紅牆黃瓦 藍天白雲 金光閃閃

(2)雕樑畫棟 漢白玉 盤龍花紋

(3)橫跨 挺拔 矗立 巍峨壯麗 遙遙相對

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列,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説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根據學生思考討論情況,相機“獎勵”欣賞相關圖片。這樣,學生也許能真正潛入文本,靜心琢磨那色彩的磅礴大氣,那建築的精美絕倫,以及廣場的寬廣。當然,他們還會收穫作者遣詞用句的精妙。

之後,我再讓學生帶着思考與體會,帶着體驗與情感來朗讀。

我想對自己説,別捨不得課堂時間,只有充分的閲讀與必要的指導,才能真正讓教材發揮語言訓練與審美的效用。每一篇教材,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反覆體會思考。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7

經過一年多的英語學習,明顯的感覺到孩子們的英語語感和接受英語信息的能力增強了,有些教學活動比以前好操作了。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我們對英語作業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語音拼讀練習和語言綜合運用練習。

語音拼讀練習:根據直呼式語音教學法,在一年級時對孩子們的要求是根據老師的讀音拼讀出單詞;現在要求孩子在拼讀出單詞的同時,還要將其規範地書寫在作業本上,將要求提高一步。這些基本在每個單元的第一或第二節課進行,即在新授課上進行。為了避免因機械書寫而不明就裏,我們還要求孩子在每個單詞後面根據詞意配上簡筆畫。整個流程為:理解新單詞---聽音---拼讀---書寫---簡筆畫,對孩子的要求頗高。因為孩子的程度不一,並且有時間的限制,實施起來有相當的難度,孩子們也在調整適應當中。

語言綜合運用練習:根據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一幅切合本單元教學主題的畫或據此做手工,用自己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在這個過程當中,鍛鍊孩子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家長對這種作業形式很滿意,認為它擺脱了重視抄寫的傳統作業方式,激發了孩子的想象,活學活用。在近段時間裏,我們完成了2A最後兩個單元,分別是關於文明禮儀的標識和建築物的方位。根據教學內容,我們在每個單元結束的時候佈置了下列作業:

A. 做各種形狀的英語文明標識,並對其進行隨心所欲的裝飾。孩子們的想象力讓人吃驚,標識形狀各異,色彩斑斕。我們將這些標識貼在教室後的黑板上,配上插圖。標識被選上的孩子特別得意。

B. 在彩紙上設計“My Dream Park”,畫出自己的夢幻公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公園管理員和遊人的對話,檢驗了孩子對介詞的理解以及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設計和描述俱佳的作品被選出來展示在年級展板上。

但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單詞部分。教材中出現了大量生詞,每課時的單詞甚至多達二十多個,其中大部分被教材默認為香港孩子已經學過的單詞對於內地的孩子來説確實全新的。在這部分的處理上花費了大量時間,要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很困難。為了趕進度,遊戲的部分少了,老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辛苦,這對於我們來説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希望在後續的教學中能解決這些難題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8

一、利用遊戲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遊戲比賽在國小體育教材中佔有相當的份量,通過遊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團結合作、熱愛集體和遵紀守法等優良品質。而這些優良品質正是一個人健康心態的集中體現。遊戲深受學生的喜愛,也為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機。例如,在遊戲比賽中一些個性較強的學生因不服輸而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動武”;也有失利組的學生互相埋怨,導致受指責的學生產生層場心理而退出比賽。這樣一來,不僅影響了遊戲教學的正常進行,而且還傷了同學之間的和氣。這時,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耐心地教導學生特別是有偏遊傾向的學生認識遊戲比賽的意義,正確看待比賽的成敗,批評有礙團結的不良傾向。同時還要與學生一道分析造成失敗的原因,找出制勝的有利因素,最終使學生化“沮喪”為“振奮”,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

二、培養善於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

任何人從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同樣,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難免會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場班際拔河比賽中,因教師發現一名外班的學生參與了某班的比賽,故大聲斥責,結果使該班的學生轉移了注意力而導致失敗。這種由於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學生難於接受,情緒非常惡劣。對於這種意外事情的發生,教師要主動地向學生説明真相,講清道理,充分肯定他們的實力,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並提供再賽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通過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賽出師不利的典型事便來教育學生,使學生了解任何比賽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養學生接受意外事實的能力,從而增強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力。

三、利用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於合羣的性格

性格是個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對於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而人的性格與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聯繫。國小階段是性格形成期,我們應當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使他們樂於交往,興趣廣泛,與人和諧相處和積極進取。如在體育分組活動中,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願參與活動,只是坐在一旁觀看或四處走走,詢句為何?大都強調客觀原因。經深入調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導致不合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親自出馬,帶領不合羣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指導小組活動方法,並在巡視中不時地過問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活動情況,及時表揚小組成員取得的成績,使不合羣的學生增添信心、融入羣體。此外,還可創設兩人合作的遊戲比賽,讓這類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與同伴打成一片。這樣日積月累,持這以恆,就能幫助學生培養起良好的性格。

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衡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一項創新活動的完成,必須具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精神和樂觀的情緒。為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手段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及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體現健身性、趣味性和實用性,以促進學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熱愛體育,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還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以開發學生的潛能和完善人格,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並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創造力、競爭力。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9

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裏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前兩句寫詩人秋夜的孤獨寂寞,後兩句寫夜深偶見籬下燈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樂生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作者王維十七歲時寫的詩,一首抒寫思親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備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的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查找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培養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3、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品重點字詞,反覆吟誦,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初步預習課文。2.教具與學具:錄音機、圖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不僅僅是佳節,其實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宋朝詩人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二、初讀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邊讀邊思考詩的大意,劃出不懂的字詞。

3、釋題,用自己的話説説詩句的意思。

三、悟情

詩人葉紹翁久居在外、歸家不得,再讀古詩,對照插圖,你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難過這許許多多的思鄉念親的情感嗎?

(一)一二句

1、蕭蕭是什麼意思?(風聲)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2、蕭蕭梧葉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3、拓展促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杜甫《登高》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唐】李煜

這蕭蕭梧葉送來寒氣逼人,讓人感到——孤獨、淒涼(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4、這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明白了這一點,自然就容易理解,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5、情感朗讀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2、學生想象孩童捉促織玩耍時那種天真無暇,快樂的情景。讀——知有兒童挑促織

3、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什麼呢?(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

4、一燈明:他看見的只有一盞燈,觸景生情,多麼孤單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父母、親人)

5、情感朗讀三四句

(三)配樂吟誦

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詩人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讀——

四、拓展

1、無論在鄉間還是身處繁華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樣的處境,一樣的是思鄉情,齊讀兩首詩。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遊子吟》、《長相思》、《秋風引》等,這些是老師從書籍、網絡中查找到的。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我們來開個“ 九月九日誦詩會”。

五、作業

1、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詩 引入新課

背李白的《靜夜思》,説説詩人李白在這一首詩裏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思念家鄉、親人) 板書:思鄉 念親

唐朝另一位詩人叫王維,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僅擅長寫詩,還精通書畫音樂,他在17歲那年,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求學,也寫過一首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二、初讀全詩 瞭解重陽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

2、正音:“為”這裏應讀“wéi”,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來。

3、釋題:

重陽節:指名讀,齊讀書上註釋,並指出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節日裏人們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因為兩個九意味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又叫老人節。

“茱萸”:(讀書上註解)一種有香味的植物

“憶”即“思”,思念、想念;“山東”,陝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連起來説説題目的意思: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三、反覆吟誦 體會孤獨

(一)與詩題相對應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重陽節,説説我國其他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元宵節、元旦、春節

憶——思,兄弟——親,每:每當;逢:遇着、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人們無不興高采烈、歡度節日,可詩人王維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歎,是什麼原因使詩人在這美好的日子裏如此深深地思念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看詩中哪些字眼點明瞭詩人“倍思親”的原因。

(二)一二句:

1.“異鄉”:他鄉,李白離鄉來到長安,長安對他來説就是“異鄉”

2.“異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紀漂泊在外,獨居他鄉,身份是“異客”。

3.“獨”:獨自一人,還隱含着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想象:當我們離開家,孤獨寂寞的時候,(我們可以打開電視,解解悶);想家的時候,(可以給家裏打個電話,跟親人聊上幾句);實在忍不住就(坐車,坐飛機回家)。

但是王維生活在古時候啊,沒有電話,晚上也沒有電視,該有多寂寞啊。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孤獨、寂寞)

4.他15歲離開家鄉,這種舉目無親的日子經過了兩年。兩年啊,七百多個日日夜夜,詩人沒有哪一天不在思念着親人們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員啊!此時詩人心中除了孤獨還有什麼?(有家不能回。難過)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難過)

5、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目睹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心中的思鄉之情就再也掩飾不住了,於是一發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佳句。(齊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古詩的一、二兩句。

(三)三四兩句:

1、王維的思鄉情感猶如潮水般奔湧而出,此時此刻,他思緒萬千,想到了什麼?

2、想像兩年前的與親人共度重陽節的美好情景:

兩年前的重陽節,給王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温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時時浮現,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

思緒萬千的王維,想起的又何止僅僅是兄弟呢!那年邁的父母啊,已雙鬢斑白,他又何嘗不是時時惦記,九九重陽又被稱為老人節,可王維卻無法伺奉左右,承歡膝下,此時此刻,他真想對雙親説:父母啊……

3、家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説話——

4、但如今卻沒人與他共度佳節,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這高高的山上,遠遠地望着家鄉,他心裏該與多少傷心難過啊,讀——

四、配樂誦讀 深華情感

1、配樂讀全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詩人王維僅僅是在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思念親人嗎?學生想象在不同的節日裏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五、背誦全詩,書寫生字

1、背誦

2、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3、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4、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葉紹翁 思鄉 念親 王維

孤獨 寂寞 難過

教學反思:(20__學年)

這節課學習的古詩,都是寫出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在教學時也正是中秋節過後,學生對於過節的氣氛,家人團聚的幸福感都有所體驗,這樣對於課堂的教學,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時候,課堂中我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詩意,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第一首古詩《夜書所見》的時候,對於第一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想想當時詩人所想,所感。課堂中通過我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創設情境,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的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會想到感覺很孤單,想家裏的親人等等,通過這樣的想象很好的讓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感受,體會了詩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

10.《風箏》教學設計及反思

導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詩中描繪了春天孩子們放學後忙着去放風箏的情景。

師:很好。詩的後兩句讓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春》中的哪句話?

生: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師:是啊,早春時節正是孩子們爭相到户外活動的時候,放飛美麗的風箏,也正是放飛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風箏》來共同研讀。(教師書寫課題)

二、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複述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字,通讀了課文,有誰能夠為大家複述一下課文的內容?

生:本文記敍了魯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飄飛的風箏,想起了小時侯自己不喜歡放風箏也不讓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風箏毀壞了。中年之後,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認識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非常後悔,找機會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經忘記了,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難過。

師:你的複述非常完整、準確。

2.分析人物形象

師: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師:請仔細地閲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名學生朗讀、自學5分鐘,教師點撥

生:從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體瘦弱。

生:從第3段“他只得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愛,特別喜歡放風箏。

生:從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靈手巧。

生:從第3段中可以看出魯迅獨斷專行。

生:從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的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特別冷酷,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師:“我”為什麼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生:“我”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師: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生:“我”是為了小兄弟好,是愛他。

師:我小時侯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後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師:剛才的自學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還有一些藴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下面我們進入自主提問、合作學習環節。

三、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1、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1)生: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生:“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樣理解?

(3)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4)生:兄弟的忘卻為什麼使我“心只得沉重着”?

(5)生: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説是“不幸”的?

2、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

3、師生交流,逐一解決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言,不必拘泥於問題的順序。

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的是“我”不顧弟弟的喜愛,粗暴地將風箏踏扁。

師:不過是毀壞了一個風箏,怎麼能稱為“精神的虐殺”?

生:因為這麼做傷了弟弟的心。

生:還有,放風箏可以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魯迅這麼做,使弟弟不能從中得到這些好處。

師:可以看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後悔、難過。

師:這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生:知錯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個問題。當年我認為自己的作法是對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説是“不幸的”。

師:你分析得很好。請繼續。

生:第2個問題我來分析。因為作者離家多年,所以説是“久經訣別的故鄉”,也因此看不到故鄉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動的風箏讓他想起了故鄉的春天。

生:第1個問題,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動的風箏讓“我”感到“驚異”,着讓“我”想起了小時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所以説“悲哀”。

生:我來解決第4個問題。“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卻了,可見小兄弟並不認為這是精神的虐殺,認為兄長當年做的是對的,我為他的不覺悟而感到更加難過。

師過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誰願意解決第5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説要“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為他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

師:那為什麼説“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僅僅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是説大家都沒有認識到玩具對兒童的意義,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認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師:是啊,人們的不覺悟讓人不寒而慄。

四、探究主題: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業

師:你喜歡哪種遊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麼做?

生:我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告訴他們打籃球可讓我精神放鬆、鍛鍊身體。

生:我喜歡玩布娃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對媽媽講,我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養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總結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們既可以讀出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請,也可以看到他接觸了科學之後時時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對“被虐殺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生活中善於觀察,長於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播放課件)同學們,我們一起伴着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們就學習《秋天的雨》。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1)同位互相指讀生字:同桌之間互相用手指着雙線格里的8個生字讀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2)集體反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字詞,重點強調“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3)誰願意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一讀?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

(2)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説一説,在秋雨裏,你都看到什麼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準備過冬,是不是?你們除了這些還看到什麼了?(銀杏樹、楓樹、柳樹、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的顏色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麼?

(“扇哪扇哪”讓我們彷彿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而“飄哇飄哇”讓我們感受到紅紅的楓葉多像一枚枚郵票,為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3)指導朗讀。運用聯繫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看錄像,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麼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5)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板書:藏着氣味)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1)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是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怎麼樣?

(2)師生互動演一演。

(3)指導朗讀。

這麼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昇華感情。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着清涼和温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板書:鑰匙)

2.拓展。小朋友們,説説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3.積累背誦。

想不想把這麼美的景色永遠留在腦海裏?就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讀一讀,背一背吧。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並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用你手中的畫筆為你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第二課時

一、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師:同學們,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門悄悄地打開,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們想知道嗎?(課件)

2、師:你們欣賞到了什麼?

3、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綿綿秋雨,來聽聽雨聲,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求讀準詞語,把句子讀通順了。

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三組詞語:

黃色 紅色 金黃色 橙紅色 紫紅的 淡黃的 雪白的

輕輕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飄哇飄哇 你擠我碰 爭着 頻頻點頭 勾住

A、第一組顏色詞指名讀,正音。

B、第二組疊詞要求輕讀“的”。讀中説這組詞的特點:疊詞。朗讀指導:使輕的更輕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讀。

C、第三組動詞教學: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可以做動作的詞語,可以加上你的動作,讀好它。生加動作讀詞。

2、檢查句子

師:下面的句子更長了,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了。

點擊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總結:咦,大家發現了嗎?這五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

生齊讀。

3、有目的通讀全文

導入:多麼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裏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裏,最有趣的還是每段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些話展開的。不信,讓我們再去讀讀文中的句子。邊讀邊思考:在綿綿秋雨裏,你看到了什麼?

生再次有目的的讀文。

三、精讀課文。

1、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師:誰能説一説,在秋天的雨裏,你感受到了什麼?(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還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嗎?你聞到了什麼?)誰能連起來説説你感受到的秋雨?

學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給秋天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聞到了秋雨中有果實成熟的香甜味道,聽到了秋雨的聲音和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聲音。(板書:看 聞 聽)

2、這麼美的景色是由誰帶來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術師。

第二段: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顏色。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有的同學看到了小動物、有的同學看到了很多水果,還有的同學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顏色。你們師從哪兒讀懂的銀杏樹、楓樹有着漂亮的顏色呀?(生: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誰了?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師:這麼多顏色,多漂亮呀。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塊來交流交流,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銀杏樹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們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總結:(“扇哪扇哪”説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來的;讓我們彷彿看到了銀杏葉象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的、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扇,使原本靜靜的畫面立刻動了起來,不但把銀杏葉寫美了,更把銀杏葉寫活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楓葉

師: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句話,你從“飄哇飄哇”中感受到什麼?你們想看看楓葉師怎樣飄的嗎?(播放課件)(生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句“他把紅色給了楓樹……”)

田野

師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洋。

果樹

師:我剛才聽出來了,你們在讀的過程中把“你擠我碰”“爭着”讀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呀?

(師評價:説得真不錯,就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種水果,再來讀讀吧!)

菊花

師: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課件)你能説説這些菊花的樣子嗎?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會在秋雨裏頻頻點頭呢,因為他得到的顏色的確很多,讓我們也來和他分享快樂吧!(生齊讀第二段的最後一句)

3、美讀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這麼多的顏色,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就是(五彩繽紛)

4、積累背誦。

師:你們選擇了這麼多精彩的句子來讀,讀得真不錯,這些優美的句子都是寫“秋天的顏色 ”的,如果我們能背誦下來該多好啊!

第三段:體會氣味的香甜

師: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着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願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1)、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2)、好香啊,我們一起來聞一聞,你聞到了什麼氣味?還有嗎?(結合生活實際説)

(3)、秋雨過後,空氣那麼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麼誘人,令人垂涎!難怪它能勾住我們的腳步!誰能朗讀這段,讓聽眾流出口水!指名讀。

四、拓展

1、過渡:我們都該感謝秋雨,它帶來了絢麗的秋色,帶來了成熟的果香,還帶來了冬天即將到來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秋天的雨!齊讀第五自然段。(切換回課件)

2、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請大家在讚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讀課文。

3.拓展。同學們,説説看,學了課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課件演示:秋天的雨是( )的。

學生寫句子,交流。聽了你們的發言,我覺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們個個都是小詩人!

《秋天的雨》教後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用了多種修辭把秋雨人格化,教學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隨風起舞的落葉、饞涎欲滴的水果,還有那淅淅瀝瀝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全文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欣賞完之後問:“你欣賞到了什麼?你欣賞了景色之後,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呢?”

教學生字詞時,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而我的教學過程也遵照這一點,讓學生自已讀並展示自已最喜歡的部分,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着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美。學生們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熱的夏天已經走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這就是多讀的收穫。評到“菊花頻頻點頭”時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文中把菊花當成人,評到“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我問:“香味怎麼會勾住腳?你的腳被勾住過嗎?” 然後讓學生將“勾”換一個詞,可以換成“吸引”或“迷”進行比較,然後引導學生想象自已在果樹花香旁時會怎麼做,學生讀的激情越來越高,一個個抒發着自已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説説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一思索,學生能説出很多個比喻句,但絕對不能説出意境如此優美的句子,萬一課堂上出現了“冷場”的現象,那就不好了。想想還是不要這個環節吧。實際上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只能待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12.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音樂中師範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着像什麼?黃葉對大樹媽媽説:“       ”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着翅膀,和陽台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着“       ”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他們在説些什麼呢?(課件)捨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裏       果園裏       ……人們的心裏

(你能用朗讀表現麼?)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髮散説,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説。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説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裏,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裏,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裏,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裏多麼——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悦吧!

佈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着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裏也開始秋意飄飛。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陽光的顏色就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悦目,呃……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着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裏的童年……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  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着我講秋天……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0

國小五年級體育課《助跑投擲輕物》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是助跑投擲輕物,是國小五年級體育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想體現"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玩起來"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創。下面就談談本人上完課後的反思:

玩是國小生的天性,國小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麼這節體育課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於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快樂教學。無論是學習投擲技能,還是知識延伸,或是放鬆身心,我都設計了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學生始終在玩中開展技能的練習,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創新實踐,愉悦身心。整節課幾乎每個人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樂於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並敢於在活動中表現自我。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助跑投擲的技術方法,即掌握投擲的交叉部為此我專門設計上不同部署的投擲步練習並能在實踐練習中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許多平時體育不是太好的學生也輕意的學會了這個技術動作。這種教學方法要比教師直接講解示範的效果要好,而且在這種教學實踐中,學生接受技術不是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獲取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強調探究性學習的思想。我在課的結束部分設計了一個"合作創新,愉悦身心"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根據遊戲的器材、場地該創編規則,調節遊戲的競爭程度,適應不同學生練習的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這節體育課上完後的一個教學心得,當然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密度的掌控,學生掌握技術的反饋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教師跟着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着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1

現在,國小生開始學習英語的時間越來越早,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但是,由於許多孩子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覺得學英語太枯燥、太難,導致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甚至畏懼心理。 半個學期一轉眼過去了,期會考試也早已結束了,看着學生的成績,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存在的漏洞以及不足。逐題看過學生的試卷後,綜觀學生答題情況,我針對學生各方面的掌握情況做以下分析及教學反思:

一、試卷質量分析 六年級下冊的這次期會考試的試卷的層次是分開的,也有一定的梯度,實際上是一張綜合試卷,大部分內容超出了本冊的範圍,但也可以看出學生對以前的一些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套試卷共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語音測試,第二部分為詞彙測試,第三部分為單項能力測試,第四部分為閲讀測試,第五部分為綜合能力測試 . 本套試卷覆蓋了整個國小階段所學的詞彙、語音、語法和日常用語等內容,着重考查了詞彙、日常交際用語、閲讀能力和重點句型及語法。整套試卷中滲透了國小階段所涵蓋的語法知識,如:介詞in,on,at,to的正確運用;冠詞a,an,the的正確運用;名詞單複數的正確運用;形容詞的比較級的正確運用;代詞的主格、賓格、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和名詞性物主代詞的正確運用;實義動詞have,has與be動詞的用法,所涉及的時態有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第三人稱單數的正確使用,以及否定句、一般疑問句的句式結構等等。 該試卷充分體現了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為主要目標的命題原則,堅持依據於課本但避免教材的機械操作,靈活遷移。在試卷設計上增加了對學生閲讀理解能力、重點句型及書面寫作能力的考查,注重學生的積累運用,對以後的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二、試卷整體情況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考查了語音知識ow,oo,ee,ea字母組合以及元音字母a,o在重讀開、閉音節中的發音,1、2小題失分較多。第二部分考查了詞彙及其中文意思,並滲透了詞語搭配,如look like,look after,like doing等,其中look after超出範圍。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一題,大部分學生得分不高;第三部分及第四部分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閲讀能力、語法掌握等各個方面,學生對詞彙的記憶力不強,反映在書面寫作中,錯別字特多,這給我們反饋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學生邊學邊忘,掌握不牢。學生掌握句子的困難程度,從側面反映出學生練得太少,或者説學生除了課堂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學英語。 這次考試成績令人不滿意,平均分、優秀率均較低,原因之一是題型太活,主要原因還是老師的教學工作沒做到位。

三、改進措施

在這次期會考試,令我遺憾的是,學生的成績沒有提高反而下降得厲害,就是因為他們浮躁的學習態度,影響了成績。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在後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要重點針對出現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同時繼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着眼點,讓同學們能夠在我的指導下盡情享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讓他們都能以優秀的成績進入中學。

1.進一步強化基礎知識,要求人人過關。

2.為了給學生打好英語學習的基礎,做好與中學的學習銜接準備,教學中仍應注意各種詞類轉換的歸納性訓練和運用性練習,培養學生的初步的語言感知能力 。

3.注重詞語的運用性練習,在機械記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可以通過多種題型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4、知識訓練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和意志品質的培養。注重低段教學與高段教學之間的教學形式和培養目標的轉移。將課堂由興趣化逐步過渡到思維化和意志化學習。同時關注潛能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採用有效措施,儘可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

5.在優化課堂組織教學、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加大訓練強度和密度的基礎上,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2

國小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廣播操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每天必須參加的課外活動。做廣播操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反映一個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也是當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窗口,是學生鍛鍊身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因此,每學年新生廣播體操教學就成為體育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是廣播體操的學習恰恰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廣播體操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運用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是教好新操的前提,教師也應當對新的廣播操應具有較強的動作示範能力和一定的音樂素養。由此,教師課前要充分熟悉新廣播操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熟練做好鏡面示範。先做完整示範,使學生對新操有所認識,形成完整生動的動作表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教學中體現新廣播體操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學習動作能力。

新廣播體操對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動作方位感、節奏感、音樂美感、動作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先對學生進行基本動作的“強化”練習,使學生基本動作方法有一個初步瞭解。如手型、步法以及跳躍移動練習,先學習單個較難掌握的技術動作,然後再進行組合練習。

3、讓學生做小老師去教學,發現並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以優帶差的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學得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充當小老師去教學。教師發現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應及時予以糾正。如果是少數人的錯誤,可用簡短的語言或者是動作的暗示予以引正,如果是多數人的問題,則要求全體停止練習予以糾正。

4、通過分組比賽,提高學生自覺練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每次課的結束前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看誰的動作完成得好,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學習新操前可以向全校發出舉行新廣播操比賽的通知,引入競爭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

廣播體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高估計學生接受能力,前四節操教授速度過快。

2、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沒有樹立好廣播體操強身心,健體魄的思想,致使個別學生視學習廣播體操為一種負擔或應付差事。

3、細節動作抓的不夠嚴密。

4、學生協調性急需提高,音樂節奏感不強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3

常有幸到成都市國小美術骨幹教師研修班這個優秀的團隊中學習。在一週的研修培訓中,我感觸良多!

一、通過培訓,反思自我。

作為一線教師,能靜下心來深入思考、研究自身與學生髮展的機會不多。通過這次的專家講座、優秀老師做課、參觀博物館等培訓活動,我更加認識到自身在教育理論、專業素質等方面的欠缺,對發展缺乏長期、科學的規劃。

二、通過培訓,明確了方向。

在培訓之初,郭小平老師就給我們明確提出了三年培訓規劃:第一年理論提升;第二年專家跟崗督導;第三年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拓展活動展示學習的悟與得。有了這樣的安排,我們更體會到了“骨幹”二字的含義和份量,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三、通過培訓,思想上得到了提升,開闊了眼界。

通過馮恩旭、辜敏、郭小平、匡敏、陳興中等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引發了我們對於新課標和文化藝術深層次的關注和思考,而這種思考又將引領我們的教育教學。另外,通過參觀博物館讓我們走進了各種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也為教育教學收集到了珍貴的資料!

四、這次培訓體現了老師們的主體性。

這次培訓最大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專家會不時圍繞主題拋出一個個話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百家爭鳴!在這一過程中,大量的信息在碰撞、在反饋!老師們學得主動、熱情!

總之,這次研修讓我更清楚地意識到該站在什麼樣的高度、角度去看待、規劃自己,使我更有信心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去不斷追求、完善自我!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4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搞笑,情節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裏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覆的試教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學理念在變化,教學設計也隨之改善。

一、課文主線的把握:體會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説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温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鮮而易見。開始,我一向把抓人物性格作為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尋找人物神態,反覆朗讀對話的過程中加深對陶罐和鐵罐的印象。於是乎,大家對鐵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很感興趣,他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動作、語氣,把盛氣凌人的鐵罐表現地活靈活現。而對謙虛温和的陶罐,大家則表現得不温不火。因而整堂課的反面人物形象過於強調,突出了鐵罐而忽略了陶罐,輕重倒置,難怪學生在結尾對陶罐鐵罐説的話中,寫到:“我喜歡鐵罐,因為他很威風。”這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輕蔑與惱怒的結果,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貶義詞,只是幫忙體會人物性格,無須過分強調,陶罐才是一個正面的,讓學生有價值去體悟的人物形象。

朗讀對話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服務,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對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這才是整堂課的核心。於是,在之後的教學中,學生不只是簡單地朗讀課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層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觸,陶罐的謙虛温和是因為他看待問題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結果。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超多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資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篇課文帶給學生的不只是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給他們就應正確地看待問題,要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的轉換:按部就班讀對話順水推舟入情境

傳統的教學總是在教師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後,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跟着問題一步步串着走,這主要體現了教師是主導而完全忽視了學生是主體。我們説,教案要板塊設計,非線形的一問一答,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發各種多元化的思考,閃爍出課堂的亮點。應對陶罐和鐵罐來一回的對話,我以前試過先讀鐵罐所有的話,體會他情緒的變化,再讀陶罐應對鐵罐説的所有答話,烘托出陶罐的氣概。但是這樣的朗讀脱離了對話情境,對話對話,本來就是對着説話的,一味讀一個人的語言,使得課文學習支離破碎。之後我又設計了一組組對話朗讀的模式,請三組同學模仿人物,分別讀好這三次對話。但是這三次對話平鋪直敍下來,均勻指導,層次又不明顯。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之後,經過許多老師推薦,教師在課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麼有意思的故事,為什麼不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隨着情節發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於是在之後的課堂中,隨着故事的發展,我與學生們一齊成了裏面的陶罐和鐵罐,

三、教學設計的變化:單一地側重由面到點

在我的觀念中,一堂好課就要有重點,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環節,因此,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一向把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作為設計重點,用不同步驟和方法來烘托這個亮點。但是漸漸地,我發現整堂課讀對話,學生容易疲倦,課堂的氣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讀到最後雖然感情是有了,但是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學生興趣減弱,整堂課的資料含量也很單薄。之後有聽課的老師提出,教師上課需要大氣,不能過重計較一些細節,過於強調對話,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後聯繫,學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讀越沒興趣。於是我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使對話部分變得粗線條一些,在品讀對話前加入一個全文感知的填充課文資料的小練習。學生在自由讀文後,看着資料提示,很簡單地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資料,這對後面的學習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備工具性,為了充實課堂,讓學生能在這堂課中學有所獲,實現人文與工具的結合,在課堂尾聲時,又有一個寫話的練習——陶罐,我想對你説______________。鐵罐,我想對你説_______________。學生在感悟文章,認識兩個人物後,對他們的性格,對他們的品質,對他們看待問題不同的態度,都有了或深或淺的想法,請他們寫寫想對這課文人物説的話,這是一個人文性的綜合練習,在寫話中學生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對你説:“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點,我要向你學習。”

陶罐,我想對你説:“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度那麼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

陶罐,我想對你説:“應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麼心平氣和的説話,你可真有風度啊!”

鐵罐,我想對你説:“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

鐵罐,我想對你説:“陶罐對你那麼好,你還那麼傲慢,你必須交不到朋友的。”

……

這樣豐富精彩的寫話是學生基本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所有的感觸。這樣的語言文字綜合性練習是新課程課堂所需要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始終想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但是在課件出示對話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態的詞語,直接打在説的話後面,原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看着課件上的提出神態語,更快、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但是這樣急於發揮語文工具性的做法,卻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讓學生失去了在對話中親身感悟的經歷,教師直接給學生,而不是學生自己悟到的,這是嚴重喪失語文人文性表現。這樣單獨出現神態語,讓它脱離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適宜的。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歷中,我學習到,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就是這樣一步步練成的,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後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鑽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5

教學本課,我用一個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民族國小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不同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國小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裏,從一條條開着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同學們眼前彷彿出現這樣的景象:早晨,民族國小的同學們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空氣多麼清新,景色多麼美麗。接着又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國小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出的聲音是多麼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子在潔白的粉牆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麼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

同學們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有少數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國小,因為學校大多數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説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國小是不同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國小生,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我們是在不同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很少,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

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同之處:我們在教室裏讀書,外面只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着;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遊戲,可以把小鳥,松鼠和山狸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通過比較不同,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快樂。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6

第一處對比:開課時,由“佳節”導入,喚起學生對過節時團聚、開心的心理體驗,體會甜美的親情温暖。當學生們談得正開心時,教師提到“提起過節,同學們都是滿心的歡喜,洋溢着快樂,而唐代有位詩人,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佳節的快樂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對比,使學生有隱約的情感體驗。

第二處對比: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與王維當時的心情對比,回顧生活中這樣歡聚過節,興高采烈遊玩的經歷,體會王維孤身一人在外求學時,眼見別人家團聚而自己卻不能與兄弟們團聚的孤獨感和思鄉情。

第三處對比: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整篇文章情感積澱的關鍵環節。這一段中詩人回想以前和兄弟歡聚登高的時刻,再回到現在與兄弟們天各一方不能相見,再次情感的落差使得學生情感流露,欲要表達。此時,回到詩文,學生再來吟誦詩文,就顯得字字傳情,聲聲動情了。

這樣學生三次對比,走進文本就越深,也就越強烈地感受到王維思鄉之苦,鄉情之濃。同時以“倍思親”為主線層層遞進,用一個“情”字將之串聯成一個整體,使學生的心翻騰在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充滿鄉愁的重陽節,使他們的心與王維的心在那一刻交匯。再加上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與詩人的情感交融,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在體驗中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7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回首本課的教學,由於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的引導上,偏重分析課文內容,學生的批註過多,整整説了一節,由於本課是文言文課文有很多語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電腦上找到翻譯成白話文的內容,通過屏幕讓學生仔細讀了兩遍,學生們頓時茅塞頓開,已不像開始初讀課文時接連不斷的向我詢問詞句的意思。

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在朗讀方面花的時間就顯得少了。教學中沒有較好地落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加深對文章理解的。如果我把更多的時間分配到學生充分地朗讀上,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領悟人物形象,可能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國小課文《影子》反思 篇18

《小攝影師》這課是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來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質的。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小攝影師動作、語言、表情的句子,然後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説從他“鞠躬”、“擺弄”、“跑出去”、“哭着”等詞語和句子體會到了小攝影師有禮貌、對自己負責辦牆報的攝影工作認真負責、懂得體諒他人、對自己的大意非常自責等等。高爾基的語言動作的詞句有:“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是個小男孩嗎?”從這些句子體會到高爾基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不讓雜誌社的記者採訪,説明他不慕虛名,不圖名利。不是為了宣揚自己,而是為了讓下一代的孩子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一些精神。

既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高尚品質。那麼,我們來寫一寫:小攝影師第二天又來找高爾基照相了嗎?請接着往下寫。

看李南池寫的:

第二天,高爾基早早地起了牀,他來到辦公室,還是非常惦記着昨天來的那個小男孩。為此,他昨晚一夜沒睡好覺。 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馬路,歎了口氣説:“哎!多可愛的一個孩子啊!多麼希望今天能夠再來啊!”高爾基一整天都沒有離開過辦公室,一直等着男孩的再次出現。傍晚,高爾基正準備下班回家,突然聽到祕書的稟報:小男孩來了。高爾基喜出望外,趕緊叫小男孩進來。只見小男孩氣喘吁吁跑進來,深深地鞠了一躬 ,愧疚地説:“對不起高爾基同志,昨天浪費了您寶貴的時間,請您原諒!今天本來不想再打攪您了的,可是我們學校的同學都非常喜歡看您寫的文章,非常希望在學校的牆報上看到您的照片,所以我只好在放學後趕來了”。高爾基抱起小男孩,非常激動地説:“你終於來了,知道我有多惦記你來嗎?你真是一個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孩子!來吧,給我照,多拍幾張”。小男孩這次很麻利地拍完照,正準備走,高爾基喊來祕書,還讓祕書給高爾基和小男孩照了一張合影。

劉雨秋的:

第二天,高爾基早早地起了牀,來到辦公室,正在自言自語地説:“多麼可愛的一個小男孩啊!可惜他可能再也不會來了。哎!”突然,高爾基眼前一亮,在昨天小男孩往地上坐着哭的地方有一張小男孩掉下的學生證。高爾基喜出望外,趕緊吩咐祕書循着學校地址去找那個小男孩。果然小男孩找來了。小男孩非常慚愧地低下了頭説:“昨天真的很抱歉,浪費了您寶貴的時間,今天又麻煩您派人接我來,真的謝謝您。您知不知道,學校的同學聽説我給您照相失敗,都非常失望,遺憾。都埋怨我做事馬虎呢!我可是慚愧得一個晚上都沒睡好覺呢!” “呵呵,我就知道你會這樣。”高爾基一邊撫摸着小男孩的頭一邊説 :“今天,我讓你多照幾張相,送你一些書,拿回去給他們看”。“太好了!太好了!”小男孩高興得蹦起來。

本課的難點在於要求從對話中把握人物心理。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才會在續寫中實實在在地運用這種寫法。

續寫故事是想象力、表達力、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在這堂課中應該説是比較好的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使他們產生了想説想寫,還寫得比較好的願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6drm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