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是國中化學進入微觀世界的第一節課,也是最難理解的一節課。今天第一節課順利講解了分子與原子的概念及化學變化的實質,感覺效果較好,特記錄如下: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多媒體教學給我們傳統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好處,但是有的時候很多老師往往侷限於多媒體而忽視清晰條理板書所帶來的效果。分子與原子很多老師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感覺效果不錯。課之前,我也做了非常好的課件,但是上課前,我準備還是不用課件講了,因為這樣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因為我們的學生上課時走神的較多。完全集中精力去聽課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我用板書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把水的蒸發和水的電解講解的淋漓盡致,同時我也把以後要用的C60分子模型在這裏分析了“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學生也聽得非常入神,能夠完全配合老師的講解內容,從多個側面讓學生去感覺、去體會、去認知、去學習“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明白“分子、原子、物質間的關係:物質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通過畫出來的分子和原子能夠很好的分析了物質化學變化的實質,這樣一總結,學生完全掌握和理解了,整體效果很好!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中,我首先利用噴灑空氣清新劑,聞到花香,讓學生用手對着臉扇風的感受,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從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着手,認識到物質由粒子構成,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新知識,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大膽猜想,並進行實驗探索分子的性質。以苯分子的圖示和水分子的質量及一滴水中的分子數目讓學生直觀的感到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以品紅的擴散為演示實驗和氨分子擴散實驗為例,指出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用“1+1”是否等於注射器抽壓實驗比較驗證,形象説明分子間有間隙。

最後,選擇六位同學表演,分別扮演氫原子、氧原子,演繹電解水的微觀過程。使得變抽象的微觀知識 更為形象,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化學變化的實質在整個過程中,都以探究教學為主線,不斷髮展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變抽象為現實,化難為易。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了探究活動的過程、方法和成功後的喜悦,從而使學生產生親近化學、熱愛化學,渴望進一步瞭解化學的情感,樹立學好化學的信心。

成功之處:

1、學生試驗現象明顯,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啟發學生的思考,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有關基本操作能力;

2、這一課題中由於聲畫、型、文並茂,形象活潑,使抽象知識具體化、複雜知識明瞭化,學生能體驗到化學變化實際上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物資分子的過程,為深入理解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分子、原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鋪墊;

3、最後設計的習題,為學生理順了用分子原子觀點説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根本差別,也理順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關係和根本差別,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接受這些較為抽象的知識。

不足之處:

本節課反映出學生對身邊的化學物質瞭解不多,對常見的化學現象注意不夠,對一些較為複雜的例子,還難以用適當的語言去描寫。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全方位、多角度來考慮問題、描寫問題,培育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宏觀現象想象微觀世界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感受到:

1.我們的概念教學一定要遵照學生的認知習慣。

2.我們的講解一定要從生活中來,向生活中去。

3.把握大綱,統覽教材一定要心中有數。

具體來説就是:

1、學生的認知習慣是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不能空想一口吃個大胖子,一步到位的想法在中學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

2、學生接受知識的道路是“先建模,再抽象,最後才運用,而且運用的時候一定要小步走,逐漸提高”。

3、化學學習不能脱離生活,要多舉例子,從中找到規律,切記不可過於抽象。

4、還要適當進行知識融合,到了一個階段,就要利用近期所學的新知識對舊知識進行升級。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3

1、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最難的就是舉例子,既要舉能夠反映微觀世界的還要保證這個例子能使學生對於微觀世界的特徵長期有印象。

2、由於本課屬於微觀世界,所以對學生來説非常抽象,學生難以懂得分子和原子真正的涵義,如何激發他們的興趣是我在進行這堂課之前必須好好思量的。當然經過實際教學,仍有一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物質的宏觀和微觀。

3、在教授本課時,我覺得還應加大實驗力度,讓同學們通過實驗大膽猜想。例如除了書上品紅的實驗外,還可以做紅墨水在水中運動的實驗、蔗糖溶解的實驗、將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的實驗。

4、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應該化難為易,讓學生們熱愛化學,懂得如何學習化學。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的內容是國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課題2 分子和原子。為了分散教學難點,我將這個課題分為2課時,第一課時只講分子。原子的知識第二課時再學習。

分子這一節是學生由宏觀世界進入微觀世界的開始,也是解決化學教學難點——對宏觀的現象進行微觀解釋的關鍵,還是繼續學習化學方程式和溶液等章節內容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和工具,但由於這一部分知識比較抽象,處理不當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分化點,為此我首先以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如打開香水瓶蓋,為何能聞到香味?在客廳,為何能聞到廚房炒菜的味道?等)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力求讓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境進入課堂。讓學生想象、分析討論,最後清晰的認識到分子體積小、質量小且總是在不斷運動着。緊接着:創設承上啟下的問題情景,引出影響分子運動快慢的因素。品紅擴散的演示實驗我改為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實驗的真實性,決不是老師説啥是啥。最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生活例子(如“濕衣服放在太陽底下比晾在屋檐下幹得快,”)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且運動的速率與温度有關。再者 “1+1是否一定等於2”這個問題的提出馬上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因為它已經打破了數學上的簡單加和運算。 由於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後體積小於200ml,學生難以理解,不能準確分析,所以我設計了一個操作簡單、可見度強的宏觀模擬實驗——黃豆與小米的混合,通過類比學生很容易理解微觀粒子間是有間隔的,使這一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同時也注重了啟發學生充分利用家庭用品來完成實驗,使課堂力求生活化、自然化,讓學生自主設計成為學習主人,讓學生轉化思想——做探究、做實驗,不一定進實驗室,生活才是一個大課堂。

對於分子概念的教學又是本節課的另外一個難點,所以我採用創設問題情境和動畫課件——水通電分解,讓學生充分討論得出分子的概念。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同時我也感到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圖文並茂,形象生動,為老師減輕了負擔,對於學生理解微觀、抽象的知識是非常有益的,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學生進行理性思考,從而通過現象歸納出本質和規律。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智力從“常態”躍遷到“激發態”,由此迸發出思維的火花。最後,習題的佈置我力求來源於生活,使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同時也使得學生對分子性質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5

我們都知道,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基本粒子有三種——分子、原子、離子。教學中先出現分子,然後才陸續出現原子和離子。當教學中出現了原子、離子之後,就必須向學生提出: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和離子這兩種微粒。而每當這時,學生就很容易將這三種微粒進行比較。這對國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微觀想象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好多學生理解起來就產生了障礙。例如:有的學生會問:“老師,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那原子呢?”這時,我就要用許多相關的內容去給他們解釋。可很多時候學生聽後,從他們的表情中我就能看出來:他們並沒有完全聽懂。因為對於國中學生而言,他們剛剛接觸化學知識,所以想讓他們理解透徹,那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況且現在的農村教學,還沒有達到能把課件製作、網絡教學帶到課堂去幫助學生們“想象”的程度。

其實,我認為,對於分子、原子、離子這三種微粒,只有當它們直接構成物質時,才能保持這種物質的化學性質。根本不能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無關的大小比較,還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礙。因此,我仍贊同以前的舊教材(三年制國中教材)的説法: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這種説法最恰當不過了,因為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還有原子、離子呢!這樣,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接受了。

“ 原子”的定義是: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我感覺這種説法欠妥。因為當我給學生講到“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時,對於水和NaCl的形成過程中,出現了形成共用電子對和電子的轉移的情況。結果,課後有的同學就問我:“老師,不是説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了嗎?那2H2+O2=2H2O這個反應中,怎麼從原子中分出了電子,而且還形成了共用電子對,在2Na+Cl2=2NaCl中,也從原子中‘跑’出了電子的轉移了呢?”我木然。因為事實確實如此。

所以,我認為,在國中化學的學習中,對於初級階段、啟蒙階段的國中學生而言,如何給“分子、原子”下一個更好的定義,能夠幫助他們去更容易理解、接受這些微觀粒子,是很必要的。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6

《稱讚》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很有啟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它,使它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 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所以稱讚的效果多麼神奇啊!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 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這篇課文,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學會稱讚別人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自然揭題,營造氣氛

在課伊始,我對學生每一個積極的表現都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輕鬆愉悦的氛圍,如:課始,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坐的真端正,你們的學習用品擺放得多整齊啊等)。這樣,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到輕鬆,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讀紅悟意,讀中悟情

在講授本課時,我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這兩句相互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通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讚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好心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身臨其境地朗讀,指導朗讀第二句話時,我拿出了一個大蘋果引導學生讀,把蘋果的香味通過學生的朗讀瀰漫在了整個教室。

三、拓展延伸,入情入境

本 節課中我還充分體現了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架起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生、教師, 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最後拓展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稱讚稱讚周圍的人。如:同學、老師、警察、父母、消防員等。來體會他們給我們帶來的幫 助。學會感恩,在這一民主、平等、和諧、温馨的氛圍中,激勵了學生敢想、敢説、樂説的學習精神,促進了情感的交流,人性的體驗。

當然,本課中我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應改進:

1、時間分配有點不合理,造成前鬆後緊的課堂節奏。

2、預設與生成有一點距離。

3、學生在課前對教材的熟知度不夠,導致學生開始對文本理解不深。

其實,諸多的不足和遺憾,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程的關係重大,我會緊隨教改之路,繼續學習進取,努力讓自己的課堂煥發有內而外的生機。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7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梅花魂》主要講述了身在異國的老華僑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深深的眷戀,表露了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課文敍述的順序是: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過吟詩落淚、珍愛梅圖、不能回國傷心落淚、贈送梅圖、贈送梅絹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這部分是全文的重點,難點體現在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第十三自然段)上。最後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首尾呼應,結構十分嚴謹。

一、優點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取在讀中感悟、聯繫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教學重難點的基本要求,從而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落實課題思想。

1.設計思路新穎,層次清楚,抓住了重、難點進行感悟。

課堂上以背誦歌頌梅花的古詩入課,使學生感受到歷代文人墨客都很喜愛梅花,歌頌梅花。使學生產生疑問: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愛梅花呢。帶着好奇心進入課文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隨後,整體感知課文,説説課文都寫了哪些事情,認識到這些事都和梅花有關,為重點感悟做了鋪墊。再直插重點段(第十三自然段),讓學生進行畫批,讀一讀,滲透學習方法,對文字進行深刻感悟,找到人們喜愛梅花的理由是:喜愛梅花那不畏嚴寒、不怕困難的精神、品格,認識到梅花的氣節與品格,就象我們有骨氣的中國人一樣。先舉例説説有骨氣的中國人,再做四個愈的填空,進行語言訓練,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有許多具有梅花一樣品格的人,為此而感到驕傲,產生熱愛祖國的榮譽感,進而感悟到外祖父是想念祖國、熱愛祖國。通過有語氣地朗讀表達情感。再由重點段擴展到其內容,找一找哪還能看出外祖父熱愛祖國的,讓學生結合找到的句子,談理解,有語氣朗讀,體會到外祖父把愛國的情感都寄託在了梅花上。真正明白課題的含義,明白海外遊子的中國心。

2.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學習情境。

入課時,背誦學過的關於梅花的古詩,使學生感受到人們都很喜愛梅花,課文中的外祖父也不例外。講課過程中伴着老師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無比的自豪。結尾讓學生體會到海外遊子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不足

本人在課堂上的狀態不夠好,情感不夠投入,沒能真正放開,沒有能通過自身感染學生,使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好。

處理隨機情況的能力有待於提高。有一個學生找到答案,我先處理前這一段,説一會兒再解決她那個問題,結果由於緊張給忘了,忽視了學生的學習。 

教學機智少,駕御課堂的地方需要提高。當學生舉例説知道的有氣節的中國人的事例時,學生説了很多例子,隨後我梳理不夠明確,沒能與中心聯繫起來歸納,顯的這個環節有些偏題了。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8

經過撰寫教案,充分的備課,踏上了磨課之旅。在研磨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問題。第一次試教,按照設計好的環節來一步步實施課堂,然而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問題有:環節的設計過多過雜,有些重點不突出;古詩指導有些生硬;時間的分配也不太合理。導致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是沒能做好充分的課堂預設,教學環節的設計還沒經過仔細的推敲。

在進行自我的教後反思和聽取備課組老師的意見之後,再次修改教案,調整教學環節,明晰了必須抓重點,有詳略,以古詩的朗讀為主,在讀中去理解,在理解的過程中感悟。先抓後放,讓學生一步一步來讀好古詩,理解古詩。

認識到不這些缺陷與不足之後,便開始了重新的備課。在第二輪的磨課後,效果明顯的比第一次好,然而還是發現有部分孩子未能充分進入課堂,回答問題不積極,動手寫的時候又寫不好。在聽取聽課老師的意見之後,總結原因主要如下:

一、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

主要問題集中於古詩的朗讀指導和古詩的詩意評價不到位。對於學生互相的評價欠缺引導,導致這一環節有些走過場之嫌。

二、教學語言不夠豐富。

總覺得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比較貧乏,欠缺生動。特別是指導這一類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的時候,老師富有詩意的語言往往能讓學生專注於課堂,自然地融入詩情畫意當中,然而,這一點還是做得遠遠不夠的。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9

在這節課上,我覺得以下幾點比以前有所進步:

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善於觀察、研究的好習慣。成熟的桃子落地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誰也沒去考慮過“為什麼”。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採用了遊戲導入,讓學生把桌子上的鉛筆舉到半空,然後再鬆手,學生看到的是鉛筆掉落的現象,這樣就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搬到”課堂上,調動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啟發他們架設並建構新知的平台,使學生開始興趣盎然地注意這個平時沒去思考過的熟悉的現象。這樣,他們在對課文的探究性閲讀中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設計本堂課的時候,一直有個問題困擾着我,就是如何在一堂課中將識字和閲讀兩不誤。任何老師在上公開課時,都不想把精彩的部分省略,可那樣就會使得眉毛鬍子一把抓,課堂中就沒什麼重點可言,都是輕描淡寫地走過場。

這節課上,我始終堅持着抓住識字教學這個重點,並把它跟讀文緊密的地結合在一起,自由通讀全文,初識生字朋友,課件領讀字音,生字擴詞練習;分段指名讀文,及時訂正字音。識字中不僅關注漢字的讀音,還重點關注漢字表意的特點,抓住“桃”與“跳”, “球”與“求”等的不同形旁巧識巧記,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這一點也更堅定了我的一個信念:課堂要遵循規律,抓住重點,不能面面俱到,要捨得放棄精彩但可能無效的教學形式,要準確把握好教材和組織教材,落實有利於學生終生髮展的教學環節。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10

由於本首詩要求背誦,所以我也在課堂上設計了背誦環節,以填空的方式出現,目的是讓孩子能在理解中背誦課文,能把這首小詩熟記於心。

將 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指導自己的行動,樹立環境意識,積極參與治理污染,這是當代語文要做的重要事情,所以在教學中,充 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也是本節課力求達到的目的。讓學生自己説對生活的希望,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自由發揮了想象力,説 出了自己內心的希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也是本節課力求達到的目的。另外,一節完美的語文課是少不了寫字的,所以我在課文中加 了一個小練筆,就是讓學生在書上寫下自己的希望,對自己的説話內容也進行了總結。

上完這節課,我進行了總結。好的方面就是把課堂的時間交 給孩子,老師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課堂上學生學會了讀好課文,也達到了背誦課文和拓展説話的目的了。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就是對學生的評價還欠針對性和獨特 性。另外課堂設計環節中,背誦部分不夠完美,沒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背誦,所以這個環節孩子沒有真正把詩歌背誦下來。以後在上課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 真正做到讓孩子來掌控課堂,讓孩子真正學到東西。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11

一、設計意圖

本課是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説明文。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1、瞭解本文説明的主要內容;2、學習本文的説明順序和説明方法;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並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生態環境,培養其科學的興趣和精神。在具體教學實施中,我採取“初讀課文,理清順序”、“細讀課文,掌握方法”、“精讀課文,深入思考”三個步驟循序漸進,希望引領學生把握文本、鑽研文本、吃透文本。

本節課我合理運用教學媒體,整合教學,在導入新課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取名為“你認識我嗎”?其中展示了文中提到的生物,請同學們認出來,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課堂氣氛,在此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效果不錯。由於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多次接觸説明文,對説明文的特質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不是告訴學生們,這節課我要教給你們什麼,而是讓學生自己思索,這篇課文我可以學到什麼。事實證明,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了説明文學習的精髓,即説明內容、方法和順序。

考慮到本文是一篇説明文,內容不易激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本地視頻新聞鏈接《剷除“一枝黃花”,當下正是時候》的導入和展示了實物“一枝黃花”。其目的就在於使課堂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讓知識講授變得更加鮮活直觀,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參與性。

二、存在問題

1、學情掌握不足。學生在課堂中明顯表現出對文本不夠熟悉,對課文信息的搜尋概括能力較為薄弱。我在設計課堂問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點,導致課堂被動

2、 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體驗反思部分,假如時間允許,同學們的討論可以更充分些。

3、學生參與不足。本堂課學生參與情況實難讓人滿意,這其中有師生生疏的的因素、有學生緊張的原因,但很重要一點是我未能很好地調動組織學生、激起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課堂上,我雖也採取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的方法,希望能夠發動學生參與進課堂。但在實施中,學生討論小組的組織不力,各個學生的責任不明,導致討論小組名不副實,班級學生依然各自為戰,課堂之上缺少了思維火花的撞擊。

4、課堂機智不足。囿於課堂教學經驗的缺乏,也因為教學過程中的緊張情緒,我在本課的教學中缺少對突發情況的機智應對。在學生情況變化和課堂生成的情況下,我欠缺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必要變化調整。我在教學語言上也比較生硬,少了臨場的發揮,沒有起到調動學生情緒、調節課堂氣氛的作用。

5、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説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三、反思感想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現在想來,如果能對學情的把握更充分一些、與學生的應變更靈活一些、在課堂的教學更輕鬆機智一些,這一堂課我一定能夠上得更加出色。教學的根本在於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在對文本的研讀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與創造力。

總之,聯繫《生物入侵者》這篇課文的教學,學生面對這篇課文只是一個文本,其意義是多樣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的責職並不在於對教材、教參或某種觀點的詮釋,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從繼承性學習轉向到創新性學習,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情感體驗出發去實現與文本的視角融合,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從而激發創新慾望。我真心地希望經過探究和剖析,發現不足,並在日後的教學中使自己更上一層樓。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12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抒情文章,作者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三亞落日這一美妙絕倫的景象,表達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這篇課文用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瞭解文章的結構,還精讀了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本課時是第二課時,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過程與方法,一方面通過反覆吟誦,感悟語言文字中藴含着的思想感情,另一面,通過賞析交流,體會比喻句和擬人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本課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反覆誦讀三個比喻句,體會三亞落日的美輪美奐,並在此基礎上再次出示中心句“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除此之外,在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的方法理解詞語,如理解“温和”時文中的近義詞“柔和”,理解“醉醺醺”時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碩大無朋”時可結合課文內容或查找工具書等方法。

此外,《語文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課程目標中指出:“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所以,本課我讓學生找出比喻句、擬人句,感悟三亞落日的美及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學習在寫作中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優美。此外,練習用“先……然後……再……最後”把一件事按順序表達清楚。( 勵志天下 )

本節課研究的一個主題是“現代化教育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在一開課的時候,首先用一組三亞的圖片幫助學生回憶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再以一組落日的圖片,帶給學生一種視覺的衝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第3、4自然段的時候,將自學邀請投在屏幕上,能使學生在自學時更加明確學習要求,從而更好地自主學習,這就比傳統意義上由教師口述,學生操作有效果。有時我們的要求提多一些的話,一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根本記不住,最後,以《永遠的邀請》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來總結昇華,讓學生回味無窮,繼續陶醉在美的藝術享受中。

課後,肖迪老師、信息部的老師們及我校的王虎校長、李定教導對我這節課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肖老師對這節課的總體評價是:朗讀加強,練習穿插,圖片結合。她認為作者把落日比作孩童的這個部分,我在引導時,僅侷限於第三自然段,其實還可以聯繫第四自然段中的“頑皮地蹦跳”等,這樣更能提醒文章的整體性;在學習“醉醺醺”這個部分,出示的圖片不夠恰當,因為“醉醺醺”是一種狀態,用圖不好解釋,而且圖釋容易固定學生的思維;在出示的其中一張落日圖中,要處理下載時其中的字眼;在範讀“我瞪大雙眼”時,先用敍述的語氣,不要突然讀得高亢,這樣更能體現層次感;“生怕”這句話的情感是否串到結束語,放到總結中,把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體現出來,深化主題;最後的總結句“哦!這就是三亞落日!”應該用一組聯繫性的圖片把三亞落日呈現出來。我校的王副校長建議,在學生自學時,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指導朗讀時再做足一些,此外,在引導學生複述落日的變化過程時,可以讓學生先抓住關鍵詞説話,如果學生有困難再出示“先……然後……再……最後”這個句式引導。李定教導提出落日的美還更應該觸發學生的心底,可以抓住“美輪美奐”這個詞通讀全文,讓學生體會這種意境的美,還可以學生拓展想象,落日還會像什麼?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家的意見我虛心聽取了,要想上好一節課,還真的需要多下工夫。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篇13

《火燒雲》是一篇非常經典的描寫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被大部分版本的教材選用。文章描寫的是鄉村傍晚火燒雲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表現了大自然景象的瑰麗和變幻無窮,表達了作者對火燒雲的讚歎之情。全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把火燒雲的動態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給人一種美的享受。這篇課文的另一個特點是,想象豐富、有趣,能引起讀者無限遐想。它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課文是怎樣描寫火燒雲顏色和形狀變化的。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時,我力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一、 抓住一個“奇”字,想象情景美

課文第1小節寫火燒雲上來時,地面的景象。作者描繪了火燒雲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馳神往!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一個“奇”字,啟發學生思考:

1、什麼是火燒雲?並用情境讓學生領會“燒”字的妙用。

2、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發生了哪些神奇的變化,你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二、 抓住一個“多”字,領略色彩美

課文的第三節主要描寫火燒雲的顏色紛繁豔麗,變化萬千,教學時,啟發學生思考:

1、你還讀出火燒雲的顏色變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什麼地方?

2、“還有説也説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你能説出來嗎?

3、引導學生讀出顏色的美,並積累這些詞語

為了讓學生感受火燒雲的顏色美,我在理解完書中幾種顏色後,又及時的進行擴展詞彙的練習。“想想天空中火燒雲還會有哪些顏色?”並且要求像課文那樣,分三種形式來説(金燦燦,半灰半百合色,梨黃)。學生的思路被激活了,個個情緒高漲,相互啟發,短短的幾分鐘,他們就説出了多個不同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既加深了對火燒雲顏色美、變化多的理解,又發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 抓住一個“變“字,深悟情感美

課文一直在“變“中描寫火燒雲,由霞光之美寫到色彩美,再到姿態美,而這三種美都是美在變化中,有靜態美,有動態美,從而抒發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火燒雲還會變出什麼形狀?(指名學生想象説話)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設計了一個練説的內容:火燒雲的形狀難道只有這幾種嗎?天空中還可能出現什麼?什麼樣子?怎麼變化的?通過這樣的提問,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框架,也促進學生的想象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確。學生們有的説像一條龍,有的説像是一隻貓,也有的説像是金字塔……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高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此時,他們主動地實實在在地進入了語文學習和語言思維的鍛鍊中。最後,讓學生仿照課文,寫一寫奧運會開幕式的禮花,做到讀寫遷移,激發美好情感。

四、抓住一個“讀”字,在讀中錘鍊語言美

《火燒雲》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寫的。課文描寫了日落時晚霞的美麗景象,以“變”字統領全篇,且節節有“變”,使自然之美、人與物之美在“變”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注意錘字煉句,有時一個字,就含不盡之意。比如“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一個“燒”字,道出了火燒雲的範圍之大,氣勢之宏,色彩之豔。文中還用了很多疊音詞,如‘笑盈盈”“紅通通”“金燦燦”“偏偏”以及“跑着跑着” “恍恍惚惚”等,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感,而且形象地描繪出火燒雲的色彩、形狀變化及人物的情態。

所以,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火燒雲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火燒雲乃至自然景觀的喜愛。

對本文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貫穿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自思、互相討論、大膽嘗試。通過教學,讓學生受到大自然美的薰陶,也懂得美是要我們去發現的。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0xd8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