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總結 >

生態環境實習總結

生態環境實習總結

前言:生態環境是以人類為主體的整個外部世界的總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能量基礎、生存空間基礎和社會經濟活動基礎的綜合體。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着人類的健康。遷安工業比較發達,尤其是近幾年鐵礦大量開採,給我市的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生態環境實習總結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遊客的交流,增進我們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以及瞭解人們對於環境的真正需求。

2.實習路線及內容: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後,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

3.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繫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後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分析與討論

注意到這次實習中不論是老師的講解,自己的觀察還是進行訪問的過程中,都提到了不少關於植物的問題,因此這一部分想着重探討周圍環境中植物的選擇,以及對實習過程中想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1.關於居民對周圍植被看法的問題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對環境進行修理,而對野生的植物則有一些深惡痛絕,這與老師的一些觀點有些背道而馳。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自然環境能讓人覺得舒服,使人產生深刻的體驗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對自然環境感興趣;其次,要看自然環境的物理特徵。例如,一片矮樹林旁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人們從矮樹林中一條小路穿過,坐在草地上玩耍,會產生一種擺脱都市枯燥、乏味、緊張工作壓力的感覺,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種情況下,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無法通過的灌木叢,這類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對人類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齊修剪過的草地,花園,還是有它們存在的心理基礎的。我們在學這門課之前不也是對一些人工修剪,設計過的園藝作品讚不絕口嗎?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壇,綠地,在心理學上,能夠有較高的清晰度,更能夠吸引人。當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個限度,適可而止。

老師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的,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諸如,種類豐富,無需太多人工管理等優點。從城市整體的角度來講,還是要以自然植物為主,這樣對資源和環境都有益處。但處處都是這樣,未免讓人產生荒蕪雜亂的感覺。居民的不滿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當然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是人們的心理需求重要,還是環境生態重要?設計要以人為本,又要以環境為基礎,兩者兼顧似乎很有難度。如何處理,改變人的觀念?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合適的立足點,將二者有效的調和起來。但,這立足點在哪裏呢?

2.關於路邊種植杜仲樹的問題

前面提到,在去往頤和園的路上,對路旁種植穿“鎧甲”的杜仲樹不理解,回來後特意查了一下該樹的特徵,發現自己當時的看法過於簡單,是錯誤的。

當時看到的樹,因為是剛移植過來的,樹幹很細,也沒有枝葉,再加上那圈鐵衣,覺得不是很美觀。其實,據查得的資料②,杜仲幹形直,枝繁葉茂,樹冠多呈圓形或圓錐形,遮萌面積大,且樹體抗性強,病蟲害很少,不需噴灑農藥,是城市園林綠化非常理想的樹種。北京、南京,杭州、洛陽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樹或進行公園、庭院綠化,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而且由於杜仲根系發達,耐乾旱瘠薄,也是廣大山丘地區理想的水土保持樹種。杜仲樹耐旱,耐寒,耐鹼,卻不喜濕熱,在北京種植非常理想。

杜仲樹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可以説渾身都是寶,尤其是它的樹皮,這也是給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閲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杜仲樹的樹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對主幹某一區段樹皮進行全部環剝,只要及時採取保護措施,短期內在剝掉皮的木質部上又可長出新的樹皮,3~4年後即可趕上未剝皮部分樹皮的厚度。通過環剝皮還可以促進樹株直徑的生長。杜仲不管幼樹或老樹都存在樹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壯齡樹再生能力最強。所説的保護措施,簡單來説就是用有網眼塑料薄膜包裹樹幹。

我想,既然剝皮不會給樹造成太大的損傷,反而在一定意義上説還對樹有好處,何苦要把樹圍起來呢。而且我看那鐵圈很小,沒有給樹留生長的空間,不如沒有。希望這是因為樹還沒完全長好,進行保護的緣故,以後能看到小樹解脱枷鎖。

那我們要怎樣選擇種植的植物呢?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當地的環境,因地制宜。不能將人的意志強加給環境。正如在實習中看到的,針葉樹的落針有一定酸性,會使周圍的土壤酸化,因此樹下的植被很少,我們強種上草也沒有用;還有在頤和園山坡上看到的側柏,它本是一種耐旱,耐鹼的植物,所生長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園如果片面的追求綠化效果,鋪上草坪,為保養草坪又澆灌很多的水,反而會對側柏的生長不利。還有前幾年,北京提出要給楊樹做“節育手術”,因為每年一到春天,楊絮就鋪天蓋地,無孔不鑽,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這是當初種植時所沒想到的。這些都是由於設計者不瞭解植物的習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們追求的一切,和諧才是基礎。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鄉土植物的應用。所謂“鄉土植物”是指未經人類作用引進的那些植物。“在鄉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材料,它們生長繁茂,管理粗放,無需對土壤作特殊的處理,可供選擇用於公園、娛樂場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噴泉花壇等處的鑲邊栽種。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應用鄉土植物種植可為城市居民區提供一個近似於自然林地和開闊田野的環境。孩子們在這裏可以自由地攀爬樹木,摘取花朵和進行其他活動,而這正是現在很多設計沒有考慮到的。鄉土樹種還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季節變化,而引入的外來樹種卻不能反映季節的特點。在當前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中。鄉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風貌,也許更能引起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從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條件不良的地段,鄉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較強的抗性來維持正常生長。在不具備表土的地段,更可顯現出其特殊的栽培價值。許多鄉土植物並不需要優良的表土。貧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過量生長,並減少相應的管理問題,而且這些植物在貧瘠土壤中生長的壽命往往比在優質土中更長。燕南園中幾乎遍及各處的二月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牆角,土坑都成為它生長的場所。

前面也有提到關於人們對修剪得很好的花壇,綠地的需求。鑑於以上所説的鄉土植物的優點,我們可以考慮以其作為園林設計,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生態和人們心理需求的統一。

最後,我想到靜園被砍掉的蘋果樹,也想到高中校園裏的那排柿子樹,那是我們學校的一道風景,一到秋天樹上掛滿了柿子,但沒有人去摘它。長滿果實的樹木能給人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與欣喜。在校園等地種植一些適宜當地環境的果樹,讓人有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應該被提倡。

三、收穫與問題

實習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環境的機會,在實習的過程中,經老師的講解,我體會到“生態無處不在”這句話。同時通過提出與解決問題,增進了知識,加深了理解,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錯誤認識。

在這次實習中,我感覺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們的需求或者願望與生態的矛盾。要改變人的認識,但這絕非我們短暫的一生所能實現的,我們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糾正人的意識上面,還要努力去尋找協調二者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應該就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

與之相關的還有植物選擇,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問題,這雖在前面有所討論,但由於缺乏足夠的植物知識,顯然還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討。

在海淀公園發現樹少反而成為人們放風箏的好地方,所以不應該僅僅以樹木的多少來衡量公園的好壞,還要看植物的分佈以及其在人類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應該怎樣安排園中的植物,當然最好應該沿用其原有的狀態,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再根據不同地方的特點來設計。而究竟具體應該怎樣做,還待討論。

通過實地調查及各種渠道瞭解,發現了現存的幾點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存在問題

(一)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少數村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不強。由於受傳統生產、生活習慣影響,部分農民缺乏生態環保意識。秸稈亂堆、垃圾亂倒、生活污水亂排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個別村甚至出現了“垃圾圍村”的現象;少數農民在施用化肥、農藥、農膜以及畜禽養殖過程中,缺乏標準化生產意識,隨意性比較大,容易造成農村土壤、水體污染;有的偏僻地區缺乏秸稈處理能力,就一燒了之,不僅污染了大氣,也白白浪費了可利用資源。這些現象的存在,與中央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二)農村區域工業環境污染仍然存在,個別地區表現突出。一是農村區域工業企業污染治理不穩定。有的企業經過多年治理雖然能夠達標排放,但受經濟利益驅使,環境污染治理主動性不強,環保意識淡漠,個別企業治污達標不穩定和偷排偷放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是極少數小作坊式企業或偏遠地區小民營企業,治污設施落後或形同虛設,所產生的污水、廢氣、廢渣直接排往農田、河道、水庫。有的排污企業離居民生活區很近,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村內飲用水污染。

(三)農村區域水土保持工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礦產資源開採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人為破壞問題比較突出。北部山區有的採選礦主重採選、輕治理,尾礦砂亂堆亂放淤塞河道等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仍很龐大。

(四)農村飲水不安全和飲水困難村比重較大。據年統計,農村飲水不安全和飲水困難村很多,涉及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53.7%。飲水不安全的主要問題是含氟超標、苦鹹水、未經處理的各類不合格地表水、污染嚴重的地下水及其它水質不達標的水等;飲水困難的主要問題是地下水位下降導致水量不足、北部山區居住分散打井成本過大、個別村地質條件複雜水源難找、村民只能到較遠的地方拉、運水吃等。

(五)農村新能源利用發展不均衡。一方面,全市除沼氣外的其它新能源利用率普遍不高。一些安全、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等在適用地區都沒有達到普遍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全市沼氣開發利用在各地區發展也不均衡。經濟狀況較好的地區,沼氣入户率較高,而經濟狀況一般的地區,沼氣入户率偏低,沼氣池的利用情況也不均衡。在規模化畜禽養殖較高的地區,沼氣池利用情況較好。沼氣原料較少的農户,沼氣池利用率偏低。

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農民參與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的自覺性。各級政府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科普講座、舉辦培訓班、農廣校、農民夜校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對農民進行教育培訓,提高農民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責任意識,增強參與的主動性;要充分發揮各地區已建成的為數眾多的文明生態村的典型示範作用,引導廣大農民羣眾象愛護自己的小家庭一樣來愛護、建設“大家庭”環境。摒棄陋習,倡導新風,自覺投資投勞。引導他們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條件與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目標結合起來,共同建設好自己的家園。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解決農村飲水困難問題。飲水問題是關係廣大農民身體健康的大問題。政府應在原有飲水解困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快飲水解困進度,使困難地區農民從根本上改變生存條件,提高生活質量。

(三)普及與提高並重,加快沼氣池健康發展。沼氣池建設的好處是多方面的,也被廣大農民認可。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這項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一是在普及率上有一個較快的提高。要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大本地投入,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上下結合、促進發展。二是在普及同時,把管理與利用向更高層次發展。一方面,沼氣日常安全管理要上位,防止出現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引導沼氣向生產領域延伸,如搞沼氣發電、生產有機肥、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等。使沼氣發展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對促進農民增收發揮積極作用。

(四)增強對農村的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強化農村環境保護的執法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對工業企業的監管力度,確保治污穩定達標。對於不符合環境評估條件的新上企業,一律不予批准。同時提倡農村的工業企業進入工業園區,統一進行污染治理。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強環保執法隊伍建設,增強農村環境保護執法力量,不斷提高對整個農村的環境保護覆蓋面。

(五)深入開展農村水土保持工作。一是嚴格控制新的水土流失。對於無證開採、濫採亂挖、污染環境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要給予嚴厲查處。同時,要貫徹“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督導礦山企業通過封礦回填、恢復植被等方式做好生態環境恢復工作。二是對原有水土流失區域的治理,要嚴格按規劃,保質保量、達標治理,治理一片、鞏固一片,使生態環境在十幾年後有一個大的改善。

總之,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生態環境建設的力量源泉從來就植根於廣大社會公眾之中。在依靠政府加大環境治理保護力度的同時,必須動員廣大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這既符合現階段我國國情,更是徹底改善生態環境的根本。

標籤: 實習 生態環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zongjie/krme6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