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心得體會 >

影像醫師規培個人總結_影像醫師規培心得體會(通用3篇)

影像醫師規培個人總結_影像醫師規培心得體會(通用3篇)

影像醫師規培個人總結_影像醫師規培心得體會 篇1

一、培訓目標

影像醫師規培個人總結_影像醫師規培心得體會(通用3篇)

通過3年的規範化培訓,使住院醫師打下紮實的醫學影像科臨牀工作基礎,能夠掌握正確的臨牀工作方法,瞭解醫學影像學範圍內放射醫學、超聲醫學和核醫學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建立較為完整的現代醫學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診斷及其治療)。培訓結束時,住院醫師能夠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獨立從事醫學影像科臨牀工作的能力。

二、培訓方法

採取在放射科、超聲科、核醫學科及其他相關科室輪轉的形式進行。通過管理病人、參加門、急診工作和各種教學活動,完成規定的病種和基本技能操作數量,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認真填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登記手冊》;規範書寫病歷;參與見習/實習醫生和住院醫師的醫學影像科臨牀教學工作。

醫學影像科住院醫師培訓分為3個階段進行,各階段輪轉科室及時間安排見表1。

第1~6個月,根據住院醫師和臨牀培訓基地的具體情況,安排到相關臨牀科室輪轉,其中內科2個月,外科2個月,非指定科室2個月。根據本專業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兒科、婦產科、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據專業特點適當延長在內、外科的輪轉時間。

第7~21個月,在影像科內各專業組之間輪轉,其中放射影像診斷專業組7個月,介入組1~2個月,超聲科3~4個月,核醫學科3個月。放射影像診斷專業應包括神經、骨關節組各1。5個月,胸部、腹部各2個月;酌情安排在放射影像技術組的輪轉,可在放射影像診斷專業的各小組時間內各安排1周,或集中安排1個月,時間在各小組時間內減除;

第22~33個月,住院醫師在選定的執業方向的相關專業組內進行培訓。主要分為醫學影像診斷、超聲和核醫學三個執業方向。

三、培訓內容與要求

(一)第1~6個月

根據住院醫師和臨牀培訓基地具體情況,安排到相關臨牀科室輪轉。

1、輪轉目的

(1)拓展醫學影像科住院醫師的知識範圍,熟悉與醫學影像領域相關的臨牀知識,掌握最基本的臨牀急救技能和方法;明確醫學影像學在臨牀疾病診治過程中的價值和限度。

(2)在初步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熟悉醫學影像學診斷中各種常見病的臨牀表現(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明確醫學影像學診斷對這些病變的診斷和鑑別診斷價值。

(3)瞭解適於影像介入治療和核醫學治療的各種疾病的臨牀表現、各種治療方法及應用價值。

(4) 通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2、基本要求

內科(2個月)

要求掌握常規問診和物理檢查技術,並熟悉表2所列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和診斷要點。

外科(2個月)

要求掌握外科無菌操作技術,並熟悉表3所列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診斷要點,手術治療類型和術式。

非指定科室(2個月)

根據本專業日後工作需要,可選擇在兒科、婦產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眼科等科室進行輪轉學習。

1)兒科(1~2個月)

要求瞭解小兒常見疾病特點,與成年人疾病表現的差異,並熟悉表4所列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和診斷要點。

2)婦產科(1~2個月)

要求瞭解婦產科物理檢查和實驗室檢查方法,並熟悉表5所列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診斷要點和相關疾病的治療手段。

3)神經內科(1~2個月)

要求熟悉神經科疾病的物理檢查技術和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方法,並熟悉表6所列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

4)神經外科(1~2個月)

要求熟悉表7所列神經外科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診斷要點及治療原則。

5)耳鼻咽喉和口腔科(1~2個月)

要求瞭解眼、耳鼻咽喉和口腔科常規物理檢查和內鏡檢查方法,並熟悉表8所列疾病的臨牀表現、體徵、實驗室檢查、診斷要求和治療原則。

影像醫師規培個人總結_影像醫師規培心得體會 篇2

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醫學生畢業後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針對有志從事醫學影像工作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是我們國家培養醫德優良、醫技精湛、善於學習、富有開拓探索精神、具有良好溝通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能應用現代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全面實用型醫學人才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研究範圍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組成:①放射診斷學(醫學影像診斷),包括傳統的X線診斷、計算機體層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學;②超聲醫學(US),包括B型超聲、超聲心動圖、介入超聲;③核醫學,包括γ照相、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和核醫學治療。

通過3年的規範化培訓,使住院醫師打下紮實的醫學影像科臨牀工作基礎,能夠掌握正確的臨牀工作方法,瞭解醫學影像學範圍內放射醫學、超聲醫學和核醫學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建立較為完整的現代醫學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診斷及其治療)。培訓結束時,住院醫師能夠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際溝通能力,具有獨立從事醫學影像科臨牀工作的能力。以下就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談談我們的幾點體會和初步經驗。

一、近年來,醫學教學研究方興未艾,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湧現,我院自建立醫學影像教研室以來,針對影像醫學教學特點,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現代影像醫學實用性高素質人才,深化影像醫學教學改革,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建立規範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嚴格管理我院醫學影像專業規培醫師是由繼續教育科統籌,影像系具體安排,輪轉科室日常考勤與臨牀教學科不定期抽查考勤相結合共同管理,我院通過自願報名,經醫學基礎、英語考試、面試篩選合格學員進入醫院培訓,每位規培醫師經過為期三年有計劃地培訓,將剛畢業的本科生培養為具有一定臨牀經驗的,醫學影像知識全面的高年資住院醫師,在任何一個醫院都可以勝任日常的醫學影像工作。

二、將醫德教育融於日常工作

每一個醫護人員在進入醫學院校之初都曾宣過誓,真正面對金錢的誘惑,面臨不公正的對待和評價,該如何去堅守崇高的理想,堅持高尚的道德操守,卻令一些年輕醫生迷茫。利用身邊好榜樣的力量,在實實在在的臨牀工作中體現對患者的關愛和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醫德教育可追尋的一條道路。

因此我們將在長期臨牀工作中湧現出來的醫德高尚,醫技精湛,作風嚴謹的主治或副主任醫師挑選出來作為帶教老師。他們和年輕的規培醫師每天工作在一起,通過他們與患者真誠和藹地交流溝通,設身處地急患者之所急,為患者和家屬的利益考慮,為患者優選檢查方法,注重醫療過程中的放射防護、隱私保護,最大能力地維護患者的利益,儘自己所學為患者準確診斷、解除病痛,將醫德教育融入點滴,滋養醫德的種子,使它在我們青年醫師的心裏播種、生根、發芽,在醫療行業內形成良性傳遞。

三、紮實培養臨牀技能,多采用現代教學手段

現代教學手段極大地促進了醫學影像學教學的發展。在教學中使用幻燈、投影、錄像使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更便利,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裏接觸到較多的典型片子,為今後的臨牀工作打下基礎。通過書寫日常影像診斷報告掌握各系統常見疾病的影像診斷要點及鑑別診斷。堅持日常晨讀交班制度,將前日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典型病例進行全科討論,鼓勵規培醫師敢於發言、多發言,不要有畏錯情緒,把每一次發言看作是一種鍛鍊,從臨牀表現、檢查技術到影像徵象、鑑別診斷均可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後由教授總結,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梳理。這樣學到的知識記憶會非常深刻,並且能迅速擴充知識點。堅持每週一次業務學習,由教授或副教授進行專題講座、新技術應用培訓、追蹤病例讀片分析等,使規培醫師基礎得到迅速提升,形成完整的醫學影像知識體系,以達到完成培訓以後可以獨立完成醫學影像診療的目的。

四、教學、科研能力同步培養

當今社會對一名優秀的臨牀醫生不但要求有過硬的臨牀技能,同時希望具有一定科研創新和教學傳承能力。本着高標準培養的目標,我們在規培醫師的培訓過程中也注入了科研、教學方面的能力培養。敦促他們廣泛閲讀醫學類雜誌,接觸醫學影像學的新技術和新進展。如此可以儘快地培養起他們對醫學影像學的學習興趣,開闊眼界和診斷思維,養成自我學習習慣,也為探討科學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經過為期三年的培訓,規培醫生已經建立了一個醫學影像專業的知識構架,此時安排他們指導實習醫師一方面是讓他們建立起傳承醫學教育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以教促學,在帶實習的過程中他們能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疏漏點,及時查漏補缺,完善自身的醫學知識體系。

目前我們國家的醫學影像專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尚在初級階段,培養臨牀操作能力強,具有良好自學能力和後續發展潛力的醫學影像專科住院醫師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我們相信隨着更多的規培醫師踏入不同醫院的醫學影像工作崗位會給我們反饋更多的需求信息,幫助我們完善影像專科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和方法,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醫學影像專業人才。

影像醫師規培個人總結_影像醫師規培心得體會 篇3

在醫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為了加強影像醫師的規範操作,提高診斷水平,拓展診療視野,院裏特安排我參加20xx年醫師規範化培訓計劃,首先要感謝醫院給予我這個寶貴的機會,放射科是我的第一站,X片照片技術、CT掃描、MRI掃描及其各類機器的維護保養等技術工作成為了我第一站“第一堂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兩個月的學習工作,圓滿完成了影像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技術崗位的要求,並對放射科的技術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這些都得感謝科主任及各位同事,因為他們的辛勤工作,因為他們的細心教授,才有我的收穫。

雖然畢業已經兩年了,但之前對於放射技術的理解僅僅侷限於好像是個體力活,通過這次的規範化培訓才深深的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是多麼的表面和可笑。

首先來到一個崗位,必須先了解這個崗位的職責及規章制度,每天都看着牆上的放射科各崗位制度及職責,包括標準化的操作規程、嚴格的獎懲制度、各種設備的定期保養和檢查等等,這些早已謹記於心。

放射科醫師區別於臨牀醫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不會直接接觸患者及其家屬,但放射科技師不一樣,每天接觸的患者比任何臨牀醫師都多,而且隨着目前醫療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醫療設備的先進化,放射科技師每天接觸的患者量直接反應着醫院的門診及住院量,可想而知那是一個相當大的數目,其中不乏脾氣暴躁和蠻橫的人,這就決定了技師的工作相對於醫師風險較高,更重要的是直接要求了技師的處事能力及應急能力;每天上班時間大約就8小時,必須面對成百甚至幾百的檢查者,一邊因為看病心急如焚卻不得不等待着檢查的人,一邊因為檢查量大而忙忙碌碌的技師,稍微有所差錯,就會猶如導火索一樣燃爆檢查者的情緒,這進一步決定了技師工作的風險及工作重任;目前全國各個醫院各個科室都在實行三好一滿意服務,那麼患者所能理解放射科的優質服務,大部分取決於他們直接面對的檢查技師,這更加要求我們的技師工作必須優秀。在我的身邊,他們就是這樣一羣人,他們讓我懂得了也學會了放射科技師工作不是每天喊“進來、站好、憋氣、可以走了”這樣流水程序。每天跟着帶教老師學習這些,我想在非專業技術的能力上我成功了。

放射科技師在服務好患者的同時,還必須時時注意各個設備的使用情況,一旦出現大問題,這將是醫院的重大損失。這些設備看似龐大結實,內部確是精細無比,有的時候一丁點輕微的聲音,稍微高一點或低一點的濕度、温度,如不及時查看或糾正,都將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甚至產生故障。這一點不得不再一次佩服各位技師同事的聽覺和觀察能力,是他們每天細緻的工作維護着放射科設備的正常運轉。通過這兩個月的學習,雖然不及各位技師同事,但我對各個設備的“習慣”也有一定的熟悉,再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繼續學習設備的維護的保養,爭取能夠為醫院多增加一分力量。

如果您和我以前一樣以為放射科技師不需要診斷,那就完全錯了。這兩個月來,有着數不清的次數,如果沒有技師們的診斷能力,那將會讓許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輻射,並增加患者的就醫流程。舉個簡單例子吧,臨牀醫師申請單讓一患者做胸部CT平掃+增強掃描,做平掃的時候發現肝臟有個病灶,但並未顯示完全,那麼他只需要掃描範圍稍微向下擴大一些就免去了患者再一次做上腹部增強所受到的傷害,首先技師要發現肝臟這個病灶,其次他必須對肝臟的疾病有所瞭解,基本要明確這個病灶是不是應該進一步增強掃描,才能做出是否擴張掃描範圍的判斷。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在這期間,我更進一步學會了如何做好一名技師,也從帶教老師那裏學到了很多診斷方面的知識。

最後回到這兩個月的又一重點——檢查技術,期間學習了《影像技術學》,並通過這一次學習工作,完全掌握了X片各個部位的照射條件、標準體位。能夠完成16排、64排CT機、MRI機的各個掃描,並能夠完成後處理工作。認真學習了造影劑過敏的處理原則,並作了針對性的應急演練,增強檢查時造影劑出現過敏情況能夠熟練處理。對於危重病人檢查出現意外情況時,明確處理流程,並在護士長的安排下,去急診科作了心肺復甦的急救演練且熟練掌握。

總之,這是我的“第一堂課”,相當於我放射工作的“啟蒙老師”,收穫了很多,完成了影像醫師規範化培訓的階段性任務,同時也知曉了自己的差距,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不斷努力,提高完善自己,不辜負醫院對我的栽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shixi/9zop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