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實習 >實習報告 >

植物實習報告範文4篇

植物實習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植物實習報告範文湛江植物實習報告植物學野外實習報告植物園實習報告範文

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植物地理學實習報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植物實習報告範文4篇

一.

為配合植物地理學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質量,使同學們對學科知識有更全面的認識,鞏固教學成果。我們在周興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針對本學期課程內容的野外實習。XX年5月30日我們在校園內認識校園植物種類及分科情況;XX年6月16日至6月18日,我們從學校出發,先後到達大明山、馬山縣弄拉風景區,最後一天我們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主要是瞭解和掌握廣西的植物的主要類型、性狀及分佈規律;瞭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佈規律及生長環境;學會羣落的抽樣調查。

二.

野外實習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措施,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野外實習,印證課堂理論,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土壤和植物的發生、發展與分佈規律;學會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為將來從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礎。

三.

通過野外實習,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點,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規律及其應用、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係等內容,激發對祖國、對廣西大好河山的熱愛,增強珍惜資源、合理和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為達成人與自然和諧之目標,為建立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四.

5月30日:廣西師範學院

6月16日:廣西大明山腳(武鳴)

6月17日:馬山弄拉自然保護區

6月18日:廣西大明山(上林)

五.

(一)5月30日,我們在校園開始植物實習,主要認識校園內植物種類,並對植物進行分類。學校地處南寧,是位於北迴歸線以南歸屬南亞熱帶氣候範圍,因此植物種類繁多,且以熱帶植物居多。同時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分佈許多人工樹種及引進樹種。

(二)6月16日,我們來到武鳴大明山山腳進行植物地理學野外實習。大明山位於上林、馬山、賓陽、武鳴等縣交界地區,居北緯23°10′—23°8′,東經108°18′—108°5′,處於南亞熱帶向北熱帶過渡地帶,恰恰落在北迴歸線上。該山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總面積約1100平方千米。同時大明山也是我國南亞熱帶森林植被保護較好的區域之一。區內地貌複雜,土壤為赤紅壤,微團粒性和滲透性較好。氣候條件多樣,森林植被茂密,為眾多植物的生存與繁衍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根據大明山氣候特點,原生植被羣落應屬於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然而由於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現植被類型主要是以馬尾松—桃金娘灌叢為主。通過觀測,山腳森林由於人類大面積栽種經濟樹種和用材樹種,破壞了原有的森林結構和生態結構植被,但植被生長良好,覆蓋較好,但植物羣落簡單,植物種類較為單一,主要森林植被優勢種為馬尾松,灌木層植物主要是桃金娘,草本植物則有鐵芒箕。如今,大明山低海拔處退化的生態系統植被正處在恢復當中,處在馬尾松先鋒林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明山原生生態系統能夠得到較好的恢復。

當天,我們在武鳴縣大明山西南坡麓,海拔230米左右,北緯23度31分28秒,東經108度20分14秒左右的地方,對當地的植物羣落進行了抽樣調查。在樣方面積為10*10㎡的觀察內,我們主要對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及層間植物的數量及生長狀態進行了調查, 結果分析如下:

喬木調查表:(見表2)

灌木層調查表:(見表3)

草本層調查表:(見表4)

層間層調查表:(見表5)

喬木層的建羣種是馬尾松,鬱閉度大約為0.5左右,層高3至8米左右。

灌木層的優勢種是桃金娘,鬱閉度大約為0.38左右,層高0.2至2.0米左右。

草本層主要代表植物為鐵芒箕,其生長活力旺盛,鬱閉度大約為0.1左右,層度多在0.1到0.6米 左右,且多數處於孢子期。

層間植物多為爬山虎、木防己、海金沙、牛白藤等藤類。層高遍佈整個植物樣方。

(三)6月17日,我們來到廣西弄拉自然保護區。弄拉自然保護區是位於馬山縣東部,以古零鎮為中心的喀斯特石山區,與大明山的不同,這裏是由白雲巖、龍巖、石灰巖發育而成的黑、棕色石灰土,有石漠化。土壤淋溶等現象,屬峯叢窪地型地貌。東西長15公里,南北寬5公里,保護區總面積84.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43.7%。該保護區也是石灰巖地區適生樹種造林技術推廣示範區,該地石山區原生植

植被類型屬於,其中分為實驗區、緩衝區和核心區。其中保護區海拔最高山峯為766m。弄拉林區森林資源較為豐富,同時為了發展經濟,在保護區中有許多用材林、經濟林和農作物。藴藏的生物種類較多,同時由於土壤性質特點,不利於植被的生態恢復,因此建立保護區對保護原生態植被和野生動植物有重要作用。

在弄拉我們觀察到了許多植物,包括內容如下:

蕨類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類,是高等植物中比較低級的一門。是最原始的維管束植物。大都為草本,少部分為木本。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其中保護區內的蕨類植物主要有蜈蚣蕨、烏蕨等。

雙子葉植物是被子植物門中兩大類之一。種子的胚有兩枚子葉。植物體各異,葉脈網狀,花的各部多為五數。保護區內包括的雙子葉植物主要有豆科、馬鞭草科、大戟科、無患子科、芸香科、薔薇科等。

單子葉植物葉脈常為平行脈,花葉基本上為3數,種子以具1枚子葉為特徵。絕大多數為草本,極少數為木本,維管束分散,莖及根一般無次生肥大生長,葉一般為單葉、全緣,葉片與葉柄未分化,或已明顯分化,井常有葉柄的一部抱莖成葉鞘。區內包括的單子葉植物主要有禾本科、龍舌蘭科等。

在保護區的山腳樹木覆蓋率達到30%左右,多為人工種植的用材樹種,有高大的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在山腳優勢種主要是頂果木、狗骨木、圍涎樹、任豆、肥牛樹、墨西哥柏等。

隨着海拔的升高,大約在200m到300m左右的石灰巖山地區,由於坡度變陡,植被開始發生變化。主要的優勢羣落變成灌木層,優勢種為老虎刺,還有吊絲竹、芸香竹、米念芭、菜豆樹、相思樹、苦楝樹等。

海拔大約500m左右,山體土壤薄而少,因此,主要是灌木草本植物,沒有高大的喬木。優勢種是芸香科的芸香竹。其他為五節芒、粽葉蘆等。這些植被都表現為矮小、莖細,適應土層薄的地方生長。

因為石山地區土壤比較貧瘠且總量較少,土壤堆積在石縫中,為提高存活率和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也為獲取更多的營養以保證植物本身的生長需要,在此種惡劣的環境條件下,植物經過自然選擇進化出了發達的根系,這在整個石山地區都比較普遍。

我們並沒有到達入核心區,老實説該地區經過長期的封山育林,大部分已經恢復成石山地區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其中山頂以殼鬥科青崗櫟為建羣種,而山腰以下則栽種較多的竹子、菜豆樹、龍眼等經濟林與用材樹種,這種種植模式已經成為石山地區資源立體化應用的典範,對石山地區的植被恢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弄拉自然保護區通過封山育林,植樹造林,保護植被等有效措施,使生態植被得到恢復。保護區內保存着原生性很強的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生態系統,這些闊葉林水源涵養豐富,對維護生態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隨着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於生態建設越來越重視,提升自然保護區的級別,以更好地保護好保護區內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及原始性的自然景觀,對於維護自然生態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保障農業穩產、高產和進行科考等項工作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6月18日,我們來到上林縣,該縣位於大明山的東北坡,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大明山植被的垂直分佈規律。上林地區的大明山脈地處北迴歸線以北,擁有良好的氣候環境條件和豐富的植物種類。我們跟隨老師從山腳一路行走一路學校認識植物,直到到達海拔650米的緩衝區。

由於植被地理分佈不是決定於某個單一因素,既有緯度地帶性的痕跡,也存在着經度地帶性的烙印,而山地植被垂直地帶性規律,又是受水平地帶性的制約,即服從緯度和經度地帶性規律綜合的影響。植被在山地垂直分佈有着一定的規律,隨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現不同的植被帶,它們在結構、外貌上均出現差異,並與整個環境條件的變化相關。理論上大明山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事實上大明山,800-900m以下為季風常綠闊葉林,(800-900)——(1200-1400)m,為山地常綠闊葉林,1200-1400m以上的為山頂矮曲林。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大明山現狀植被垂直分佈規律大致為:海拔200 m以下多為人工農業植被,如:水稻、玉米、甘蔗等; 200- 500 m是大面積的馬尾松林、崗鬆等次生灌叢及少量的次生溝谷雨林;500-800 m主要是馬尾松林、人工八角林及次生闊葉混交林; 800 - 1000 m 分佈着次生常綠闊葉林或局部的針闊混交林;1000 m 以上為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和次生常綠闊葉林(1000-1400 m)及山頂苔蘚矮林(1400 m以上)。

當天因為時間原因,我們未能登上山頂。但通過一路上的觀察,發現大明山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其原生植被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積的八角林。因此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植被由於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原因,將處於一個動態的變化和演替過程。人類的長期活動,會導致原始森林植被遭到破壞,原生植被不同程度的消退,淪為各類次生林、次生灌叢、草叢等的逆行演替;另一類是,經過封山育林、人工栽植以及合理開發利用野生植物資源等措施,使植物羣落向着復生的方向演替,這就是利用植被本身對環境條件改變引起植物羣落的不斷變化,使其朝着地帶性頂級羣落髮展的順向演替。

(五)在四天的野外實習中,我們認識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植物,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專業知識。

湛江植物實習報告植物實習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實習目的:瞭解自然界植物的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認識植物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學會識別植物的途徑。

實習時間:XX年9月13日至XX年9月25日

實習地點:寸金公園、森林公園、南亞植物園、湖光巖風景區、高橋紅樹林、石城謝鞋山原始野生荔枝林

實習內容:進行植物樣方調查、植物物種調查、植被類型調查,編寫寸金公園、湖光巖風景區的植物名錄;搞清亞熱帶氣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佈類型和特點;完成每人15份的植物標本製作。

實習生:

[一]概況:湛江地處北迴歸線的南側,為南亞熱帶和北熱帶的交界地區,是三面臨海的半島,氣候資源優越,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無霜,雨量充沛。

XX年9月13日至9月25日,我們進行了為期兩週的植物實習,對湛江的植物的分佈、植物種類、植被類型等進行了考察,選擇了寸金公園、森林公園、南亞植物園、湖光巖風景區、高橋紅樹林、石城謝鞋山等有代表性的地方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考察。通過這次實習,我們不論在知識面,還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對亞熱帶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佈類型和特點有了較系統的瞭解。

[二]分述:

一、寸金公園:寸金公園是湛江的八景之一,其以抗法時寸土寸金的寸金浩氣而命名,處於湛江市區內,是市區內保存得較有價值的“植物王國”。XX年9月14日至XX年9月15日兩天,我們分組對寸金公園的植物、植被進行了地氈式考察。在寸金公園的兩天考察中,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工作:植被資源調查,為了較準確掌握寸金公園的植物資源狀況,我們在全面踏查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盡的計劃,將我們人員進行了分組,各小組在自己區內分別進行喬木樣方、灌木樣方、草本樣方的調查,樣方標準分別為15*15、5*5、1*1,並進行植物的種類、數量、多度、鬱閉度等作了詳細調查,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整理出寸金公園的植物名錄。

寸金公園,因是市內公園,人為干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真正的植物、植被分佈,但還有很多是人為干擾較少的半原始地帶,我們對這些地方進行了重點考察。首先我們進行了全面踏查,找尋最具代表的地方進行樣方調查,並於14日完成。15日我們進行植物物種的全面調查,記錄植物名錄數據,且進行了全面整理。在這兩天中我們也進行了標本採集和植物的辨認,通過老師的指導和工具書的查閲,我們基本弄清楚了寸金公園的植物物種,並發現了一些有代表的物種,其植物的科屬、種名、用途如下:(1)桃金娘科:桃金娘,全株藥用,果可食用和釀酒。(2)使君子科:欖仁樹,觀賞植物,種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藥,樹皮與幼葉可作為染料。(3)棕櫚科: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綠化觀賞樹。(4)蘇木科:洋蹄甲,木材供農具及傢俱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綠化樹。(5)棟科:桃花心木,木材作農具及舟車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綠化觀賞。

進行了兩天的寸金公園考察後,基本搞清了該地的植物名錄、分佈特點和植被類型,寸金公園總體來説是喬木層佔多數,其鬱閉度各處差別較大,平均鬱閉度約0.62。草本有些地方由於人為干擾過重而過於單一,但總體上還是較能反映亞熱帶的地帶性分佈的。

二、考察完寸金公園後,在XX年9月16日至XX年9月22日,我們還分別對森林公園、南亞植物園、湖光巖風景區的植物進行了考察。在這幾天的考察中,我們真是大開眼界,認識了印度紫檀、神祕果、澳洲堅果、印度第倫桃、蛇瓜、野生豬籠草等等,不僅看到了很多珍貴的人工培育品種,而且看到了許多珍貴的野生植物品種。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在學校和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特別是森林公園育的植物種、南亞植物園的奇花異果,深深地吸引了我們的眼光,使我們都在噴噴稱奇,都佇立在他們面前不想離開。

三、紅樹林保護區:XX年9月23日上午,我們去考察“海上森林”,位於廉江市高橋鎮的國家級紅樹林生態旅遊區,它是我國內陸現存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帶。我們早上七點多出發,經過差不多兩小時的車程才到達目的地。本來我們準備好了要進入林區進行詳細的調查,可不巧我們到達時剛好碰上漲潮,使我們無法按原計劃進行。接着,我們進行了計劃調整,將原來深入林區調查改為聽取有關人員作詳細介紹和考察還未被漲潮所淹沒的林區。

“紅樹林”名稱的由來源於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這種樹的木材、樹幹、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樹皮的部分可以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河口、海岸沼澤區域的耐鹽性常綠灌木或喬木,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紅樹林是陸地過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隨潮水漲落而出沒,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稱。由於不同紅樹林種適應灘塗土壤條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階段不同,各個種都有特定生長區域,分佈在灘塗的不同部位,在灘塗平面上形成與海岸帶相垂直的生態序列。

通過考察調查,我們得知高橋紅樹林主要分佈在高橋鎮的紅寨,德耀、坡禾地三個村的沿海灘塗,區內有紅海欖、木櫻、桐花、秋茄、木欖、白骨壤等26個品種。其中,核心區紅寨的500多公頃的紅海欖和木欖羣落保護完好,平均樹高達6米多,樹齡達80多歲。紅樹林由於特殊的位置、環境,註定其有特殊的作用。(1)紅樹林生長茂密,根系發達,相互交錯,形成一道“綠色長城”,減緩風浪對海岸的衝擊,保護堤壩基圍。(2)紅樹林能淨化水源,防止赤潮發生。(3)豐富漁業區,據查,林內有硅藻159種,浮游植物97種,昆蟲133種,浮游動物26種,底棲動物111種,這為XX多種魚類、無脊椎動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棲息地。(4)藥用價值:因富含單寧,它有收斂、止血等作用。(5)食物利用:海桑果實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經處理可食用、作軟飲料等。(6)旅遊業開發:由於紅樹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環保宣傳、科普教育等。XX年9月,項目總投資3600萬元的中荷合作廣東省雷州半島紅樹林綜合管理和沿海保護項目正式在高橋啟動,這對提高沿海地區羣眾認識和保護紅樹林的意識,加大旅遊業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當天下午,我們還對石城謝鞋山原始野生荔枝林進行了考察,保護完整的原始森林讓我們對湛江地區的植物、植被有了更完整的瞭解,並讓我們對亞熱帶的地帶性分佈有了更多的認識,得到了滿意的收穫。

[三]實習小結與建議:

這次實習我們達到了預期目的,對湛江地區的植物種類、分佈特點、植被類型等有了較系統的認識,植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有了深切體會,所以實習是成功的。通過這次實習,使我對古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認識,實習的過程是難忘的,學到的東西將使我終身受用。但是,也有一些情況令我們擔憂,有些植物、植被,由於開發過度等原因遭到了破壞,如謝鞋山原始樹木被砍伐、紅樹林遭破壞等。在此,我們建議加強植物保護區的管理,加大物種作用宣傳,物種的人工馴化研究與繁殖,開發利用應有序化,避免出現經濟效益而破壞生態效益的情況。

植物學野外實習報告植物實習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植物學野外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觀察,準確、熟練掌握和應用常用的植物形態學術語。

2.通過實習,進一步瞭解植物的多樣性,掌握植物界各大類羣以及種子植物的常見科、屬的主要特點,認識和區分常見種子植物科、屬、種,擴大和豐富植物分類學的知識範圍。

3.驗證、複習和鞏固課堂和書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聯繫。

4.通過觀察、解剖、描述和採集、壓制、製作標本以及應用工具書和檢索表鑑定植物等,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學會鑑定植物的方法。

5.瞭解常見的植被和羣落類型,加強學生對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的認識,培養我們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認識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過實習,進一步培養獨立能力。

7.學習懂得用科學的方法觀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徵。

二.實習意義

1.通過實習可以培養學習科學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團結協作精神。

2.利用野外實習可以很好的讓同學們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野外實習不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和鞏固、對課堂知識的補充和深化,同時也是對綜合素質的全面鍛鍊和提高。野外實習對於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習內容

1動員大會

6月25日我們召開了野外實習動員大會。實習地點是五大連池,在大會上老 師和我們説明了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習的目的和意義,並對我們提出了 具體要求和時間內容安排。老師主要告訴大家野外實習的注意事項。

2具體行程

a.6月28是日是植物野外實習啟程的日子,早晨10點出發,下午3點左右抵達我們住處.第一天沒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為明天做好充分準備.

b.6月29日是我們開始實習的第一天,目的地是筆架山。我們8點半準時出發,徒步行走了將近3個小時,由於天氣炎熱,大家走的都比較吃力,在途中稍作休息後又繼續行進。到達山腳已近中午,歇息片刻便開始爬山,筆架山沒有台階式的山路,樹木也很繁茂,山坡很陡,經大家的努力,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分散採集,每個人都採到了不少奇特植物,之後便下山乘坐客車回到了旅店,休息一下我們又開始壓制標本.這天很累,但在大家的相互鼓勵下我們終於完成了第一天的任務.

c.6月30日是最重充實的一天.我們7點出發,乘車去了火山熔巖冰雪洞遊覽區。到了遊覽區,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先在山腳下采集了一些植物,然後老師便帶領我們參觀了冰洞。把採集的植物送回旅店後,我們又繼續參觀了藥泉湖。下午壓制標本。晚上參觀了二龍泉,並爬上藥泉山。

d.7月1日我們集體參觀了老黑山國家地質公園.

e.7月2日早晨我們乘車返還.

3.植物的形態學觀察、描述和分析,植物多樣性

我們分別對常見觀賞植物、山地植物、樹木的植物形態特徵、種類及分佈規律進行了詳細的觀察、記錄、分析和鑑定。對不認識或不清楚的植物我們就通過查閲植物誌、檢索表等進行鑑定。

4. 植物標本的採集和製作

標本的採集和製作是這次實習的重要內容。標本的採集要講究技巧,必須要有花或有果的、葉子較完整的、長勢相對較好的植物才有價值。標本採集回來必須及時進行壓制。壓制時最好全小組都參與,這樣有利於大家都掌握壓制方法。壓制時除了要注意葉子要翻平之外,還要注意葉子應該要有正、反兩面。壓制完之後的頭三天要每天都換紙,之後可以隔一、兩天再換,直到壓幹為止。

四.實習總結或體會

記得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老師就跟我們説在第二學期期末要進行野外實習,從那時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認為終於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實習的日子終於到了,在興奮與期待中我們踏上了旅途。真正實習時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難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時又要穿上長衫長褲,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雖叫苦連天,大家在野外實習時卻絲毫都沒有馬虎。每到一個實習地點,大家就先認真採集植物,然後見到不認識或聽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師問個不停,為了弄清楚一個問題把老師都問到煩了也不肯停下來。在這灑滿汗水的實習生活中我們收穫了許多,覺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這短短的幾天植物學野外實習中,我親身體驗了辨別植物、採集和製作標本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領會了野外實習對專業的鞏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檢驗理論的一塊試金石;是課堂內與課堂外的互補;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教與學的互動;是感性和理性的昇華。這幾天的實習過程,也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了我們的綜合與分析能力,讓我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新奇與美麗的驚歎與熱愛之情。我們學會了獨立思考、團結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實習鞏固了我們的課堂知識,讓我們親自體驗了壓制標本的過程。我們在實習過程中積極運用課堂知識去觀察、識別各種植物、仔細辨別類似植物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理論聯繫實際,不僅加深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印象,而且培養了我們對課本知識的運用能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體看上去就很像,很多同學在辨別這兩種植物的時候就發生了困難。我們只要摘一個枝條下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葉子和枝條就很容易辨認的了:麻楝的葉子和枝條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服的感覺,而人面子就沒有這些特徵。而且我們親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屬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稱細葉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學還採集的了有藥用價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絲子。

在實習過程中,我們去了五大連池著名的風景區,山色秀麗,風景怡人,我們看到了很多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花草樹木,有些花開得特別豔麗、有些果長得很奇特、每當這時同學們就特別高興、問題也特別多。這很好地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還擴大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在國家地質公園,我們看到了在康熙年間噴發的火山經歷了幾百年歲月以後的狀態,那裏有火山楊對生命的讚歌,有火山噴發後石海的奔騰,有站在火山口俯瞰整個五大連池看到的人間仙境。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奇與壯美,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不屈。

因為我們實習的時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時候,而且我們選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條件比較艱苦,所以這次實習也很考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力。在實習過程中雖然大家都又苦又熱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家都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互相團結,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實習任務。實習中大家忙中偷樂,有説有笑,實習的道路上不僅留下了同學們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當然還有很多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這一次實習已經歸來了,我們在實習中也遇到過困難,也有苦悶的時候,但是在我不斷的努力後,我找到了更多的實習方法,我也找到了很多的實習經驗,不過在野外有的時候怕怕的,真的是有點發怵,不過我都克服了。大二的第二學期期末我們還要到魅力之都——大連的海邊去實習,有了這次的實習經驗,我相信,到那時我會做的更好!

植物園實習報告範文植物實習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華南植物園植物分類:

1、蕨類植物:

槲蕨科:崖蕨、槲蕨、崖姜、川滇槲蕨、石蓮姜槲蕨

實蕨科:長葉實蕨、多羽實蕨、中華刺蕨、華南實蕨

鱗毛蕨科:無蓋鱗毛蕨、美麗複葉耳蕨、絆倒鱗毛蕨、鐮羽貫眾

叉蕨科:地耳蕨、大齒叉蕨、虹鱗肋毛蕨、下延叉蕨、三叉蕨

腎蕨科:腎蕨、長葉腎蕨、鐮葉腎蕨、

鳳尾蕨科:白羽鳳尾蕨、鳳尾蕨、劍葉鳳尾蕨、半邊旗

桫欏科:黑桫欏、筆筒樹、火焰蘭

鐵蕨科:巢蕨、鐵線蕨

水龍骨科:二歧鹿角蕨、有翅星蕨

金星蕨科:華南毛蕨

2、裸子植物:

蘇鐵科:蘇鐵海南蘇鐵、蘇鐵、華南蘇鐵、叉葉蘇鐵、台灣蘇鐵

銀杏科:銀杏

南洋杉科:異葉南洋杉、大葉南洋杉、南洋杉、貝殼杉

杉科:杉木、台灣杉、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

羅漢松科:竹柏、雞毛鬆、短葉羅漢松、羅漢松

紅豆杉科:南方紅豆杉、紅豆杉、雲南紅豆杉

3、被子植物:

桑科:高山榕、鈍葉榕、見血封喉、桂木、榕樹

蘭科:台灣杓蘭、兜蘭、紫紋兜蘭、杓蘭、彩雲兜蘭、白脣槽舌蘭

美人蕉科:黃花美人蕉、蘭花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美人蕉

姜科:益智、黃姜、姜花

旅人蕉科:火鳥蕉、鶴望蘭、旅人蕉、粉苞火鳥蕉

豆科:海南紅豆、紅思子、豌豆、扁豆、蠶豆

醡漿草科:陽桃、紅醡漿草、黃醡漿草

使君子科:使君子、欖仁樹、風車子、訶子

仙人掌科:仙人掌、木麒麟、量天尺、縮刺仙人掌、

木蘭科:白蘭、野含笑、白花含笑、天女木蘭、黃蘭

睡蓮科:紅睡蓮、蓮、延藥藥睡、黃睡連、王蓮

豬籠草科:豬籠草

十花科:蘿蔔、油白菜、白菜、紫羅蘭

景天科:長壽花、東南景天、落地生根、圓葉景天

毛茛科:毛茛、黃連、牡丹、芍藥、白頭翁

殼鬥科:蒙古櫟、板栗、麻櫟、栓皮櫟

石竹科:石竹、香石竹、剪夏羅、剪秋羅、錐花絲石竹

藜科:菠菜、甜菜、灰綠藜、藜

莧科:千日紅、莧、凹頭莧、刺莧

柳科:山楊、垂柳、旱柳、小葉楊、銀白楊

茄科:曼陀羅、枸杞、辣椒、馬鈴薯

菊科:紅花、萬壽菊、孔雀草、萵苣、大麗菊

棕櫚科:大王椰子、可可椰子、棕竹、棍棒椰子、蒲葵、酒瓶椰子、三藥檳榔

紫葳科:吊瓜樹、火燒花、火焰樹、貓尾木、鐵西瓜

桃金娘科:桃金娘、檸檬桉、洋蒲桃

漆樹科:芒果、人面子

含羞草科:含羞草、美蕊花

夾竹桃:麪條樹、盤架子、鈍葉雞蛋花

澤瀉科:東方澤瀉、慈姑

梧桐科:梧桐樹、銀葉樹、白葉樹

天南星科:菖蒲、龜背竹、廣東萬年青、馬蹄蓮

山茶科:白十八學士、粉十八學士、白雪塔、山茶花

馬尾草科:冬紅、藍花藤

竹亞科:鳳尾竹、剛竹、鐵竹、麻竹、小梨竹

薔薇科:枇杷

蘿藦科:氣球花

柏科:側柏、鋪地龍柏

大戟科:麒麟花、佛肚樹、秋楓、銀柴

植物介紹:

一、金毛狗

拉丁文學名: cibotium barometz

別名: 黃毛狗、猴毛頭

科:蚌殼蕨科

屬:金毛狗屬

性能:苦温,能止血,補肝腎,強腰,祛風濕。採集加工,四季可採根莖陰乾。止血用毛;內服去毛切片,灑拌蒸熟曬乾。

產地分佈:在我國南方和西南地區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台灣、貴州、四川與雲南南部均有分佈,亞洲熱帶其他地區也有,是熱帶亞熱帶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形態特徵 :金毛狗為大型樹狀陸生蕨類,植株高l~3米,體形似樹蕨,根狀莖平卧、粗大,端部上翹,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長茸毛,狀似伏地的金毛狗頭,故稱金毛狗。葉簇生於莖頂端,形成冠狀,葉片大,三回羽裂,羽片長披針形,裂片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可達120釐米,棕褐色,基具有一大片墊狀的金色茸毛,它的幼葉剛長出時呈拳狀,也密被金色茸毛,極為美觀。它的孢子囊羣生於小脈頂端,囊羣蓋堅硬兩瓣,成熟時張開,形如蚌殼,也頗具特色。

生長習性:多生於山麓陰濕的山溝或林下蔭處的酸性土壤上。金毛狗生長時喜散射光,適宜生長温度夜温為10~15℃,晝温21~26℃。北方可在温室內種植,南方可種植在蔭棚內。空氣濕度宜保持在60%~80%,空氣乾燥會使葉片枯焦。它的栽培土壤以疏鬆、透水的酸性土壤較佳,一般用壤土、腐葉和河沙混合。金毛狗在生長季節需要較大的空氣濕度,但冬天生長緩慢時要少澆水,過多水分會導致爛根。盆栽時可施些基肥,在生長期可施些液肥。栽培過程中應將帶茸毛的根狀莖露出土面。

園林用途 :金毛狗株形高大,葉姿優美,堅挺有力,葉片革質有光澤,四季常青,頗有南國風光意境。在庭院中適於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蔭處種植。它也可盆栽作為大型的室內觀賞蕨類。特別是它長滿金色茸毛的根狀莖能製成精美的工藝品供觀賞,如圖中做成的金毛狗盆景栩栩如生。同時,由於其富含澱粉,可食用和釀酒。另外,其根狀莖入藥時稱金毛狗脊,具有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壯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莖上的茸毛能止血。

繁殖培育 :金毛狗的繁殖以孢子繁殖為主。操作時於夏季採集成熟孢子,均勻撒播於盛細磚屑的播種淺盆,播後噴水並蓋上玻璃保濕,保持20~25℃,每天噴水l~2次,使盆內濕潤,1個月能發芽,長出原葉體,待長大有幾片葉時,可進行分植上盆。

金毛狗多用分株繁殖,生長期內均可進行,做法是:將根狀莖切成數段,切口處塗上草木灰,栽入經過滅菌的腐殖土中,注意遮蔭、保濕,春季半個月,夏季約1個月就可萌發展葉。

二、 紫薇樹

拉丁文學名: lagerstroemia indica

別名: 百日紅、滿堂紅、癢癢樹

科屬名: 千屈菜科、紫薇屬

生態習性:喜光,稍耐陰;喜温暖氣候,耐寒性不強;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澇。萌菜性強,生長較慢,壽命長。

產地與分佈:紫薇產在東南亞直至大洋洲,而以中國為其分佈中心和栽培中心。在原產地多生野生老株和粗大的古樁。在北京、西安等北方城市,尚有露地栽培或盆栽。大花紫薇產中國華南及印度、南洋等地,性喜温濕,在兩廣、閩南、台灣、西雙版納等地生長良好。紫薇的露地栽培分佈,東至中國青島、上海,南至台灣和海南,西至西安、四川灌縣,北以北京、太原為界。國外則日本、朝鮮國較多,近年來在美國和南歐等地栽培漸多。

形態特徵: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紫薇為小喬木,有時呈灌木狀,高3~7米;樹皮易脱落,樹幹光滑。幼枝略呈四稜形,稍成翅狀。葉互生或對生,近無柄;橢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7釐米,寬2.5~4釐米,先端尖或鈍,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光滑無毛或沿主脈上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4~20釐米;花徑2.5~3釐米;花萼6淺裂,裂片卵形,外面平滑;花瓣6,紅色或粉紅色,邊緣有不規則缺刻,基部有長爪;雄蕊36~42,外側6枚花絲較長;子房6室。蒴果橢圓狀球形,長9~13毫米,寬8~11毫米,6瓣裂。種子有翅。花期5~8月,果期7~9月。

宋代詩人楊萬里詩讚頌:“似痴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 目前紫薇品種最全的在江蘇紫薇基地:分別有高杆紫薇分枝點1.5米.叢生紫薇蓬徑10-100數量100萬左右. 明代薛蕙也寫過:“紫薇花最久,爛熳十旬期,夏日逾秋序,新花續放枝。” 北方人叫紫薇樹為“猴刺脱”,是説樹身太滑,猴子都爬不上去。它的可貴之處是無樹皮。物以稀為貴,世界上千樹萬木之中有幾種是無皮的?年輕的紫薇樹幹,年年生表皮,年年自行脱落,表皮脱落以後,樹幹顯得新鮮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樹,樹身不復生表皮,筋脈挺露.瑩滑光潔。 紫薇樹長大以後,樹幹外皮落下,樹幹愈老愈光滑,如果人們輕輕撫摸一下,立即會枝搖葉動,渾身顫抖,甚至會發出微弱的“咯咯”響動聲。這就是它“怕癢”的一種全身反應,故稱“癢癢樹”,實是令人稱奇。

紫薇耐旱、怕澇,喜温暖潮潤,喜光,喜肥,對二氧化硫、氟化氫及氮氣的抗性強,能吸入有害氣體。據測定,每千克葉能吸硫10克而生長良好。紫薇又能吸滯粉塵,在水泥廠內距污染源200~250米處,每平方米葉片可吸滯粉塵4042克。因此,它是城市、工礦綠化最理想的樹種,也可作盆景。 紫薇還具有藥物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解毒作用。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的功效。葉治白痢、花治產後血崩不止、小兒爛頭胎毒,根治癰腫瘡毒,可謂渾身是寶。

三、血散薯

拉丁文學名:stephania dielsana

別名:金不換、一滴血(廣東),山烏龜、獨腳烏桕(廣東、廣西)

科屬名:防己科 千金藤屬

產地分佈:分佈於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

生態環境:生於山谷、溪邊、林中、石縫及峭壁上。

形態特徵:多年草質藤本。全株無毛。塊根近長圓紡錘形或不規則塊狀,常露於地面,直徑10~15cm。外皮褐色、粗糙、有許多疣狀小乳突。莖常帶紫紅色,枝、葉折斷有紅色液汁流出。葉互生、紙質;葉柄與葉片等長或稍長,於葉柄近基部處盾狀着生;葉片闊三角狀卵形,長、寬均為6~12cm,先端有小突尖,基部平截或近圓形, 有時微心形,全緣或有時具數個不規則粗齒。傘形聚傘花序腋生,雌雄異株;雄花序復傘狀,小聚傘花序有明顯的梗,疏鬆簇生於假傘梗的末端,萼、瓣均紫色,花瓣貝殼狀,內凹,內面無腺體,雄蕊花絲合生成柱狀;雌花序頭狀,花期不見假傘梗,花被左右對稱,萼片1,花瓣2。核果較小,內果皮長不超過1cm,其上的雕紋末端呈彎勾狀。花期5~7月,果期7~9月。

化學成分:塊根含生物鹼,其中含左旋四氫巴馬亭、千金藤鹼(stephanine),克班寧(crebanine)及青藤尖鹼(sinoacutine)。據醫科院藥物研究所薄層層析,總鹼有與青藤尖鹼、高阿莫林鹼、西法安生、左旋四氫巴馬亭、木蘭花鹼相對應的斑點。

性味及功效: 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於胃痛、神經痛、牙痛、胃腸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跌撲損傷、毒蛇咬傷、瘡痛等。用量9~15g;秋、冬季採挖,洗淨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患處。

採收和儲藏:秋、冬採挖,洗淨,曬乾。

用藥禁忌:孕婦禁服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瘡癰;胃痛;胃腸炎;牙痛;神經痛;跌打損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ixi/baogao/7mln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