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中國人的修養蔡元培

中國人的修養蔡元培

《中國人的修養》完美結合了中華傳統修身與現代公民教育的觀念,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出發點,用淺顯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來直接引導讀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國人閲讀體會的道德進修手冊,《中國人的修養》主要講什麼呢?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人的修養蔡元培
《中國人的修養》蔡元培簡介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漢族,原籍浙江諸暨,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説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算法與語法。”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

《中國人的修養》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修養》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最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並收錄他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於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從形式上看,《中國人的修養》原是普通學生所用的教科書,乃是通俗的指導實踐之書,而非學術理論著作。它完美結合了中華傳統修身與現代公民教育的觀念,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出發點,用淺顯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來直接引導讀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國人閲讀體會的道德進修手冊。

公民素質的進步,是一個民族富強與文明的必備條件。當下的我國社會,物質文明已經相當發達,但人們的精神道德體系卻幾盡崩潰。民眾個人道德素養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極大擔憂。面向大眾的基礎道德修養的有力引導,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道德危機下的良心承諾——民族企業、政府官員、社會精英必讀。

全國人大、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市前副市長、新教育實驗領袖 朱永新 專文推薦。

百歲老人、北京大學倫理學泰斗 周輔成教授 鼎力支持。

一部被遺忘60年的國民修身經典 一部百年罕見的公民道德實踐之書。

《中國人的修養》作品評論

一部優秀的公民道德建設教科書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運動領袖、全國人大、民進中央副主席、前蘇州市副市長)説:

相比陶行知而言,蔡元培先生對於近現代中國教育做出的貢獻,我們一直沒有足夠的重視。其實,無論是1920xx年他擔任教育總長期間,還是1920xx年他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他對於那個時代以及此後的中國教育乃至中國社會,都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

在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蔡元培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辦學方針,主張廢科設系、教授治校,為中國引入了現代大學的理念與精神。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

而蔡元培先生在擔任教育總長期間的貢獻,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其實,儘管左右半年左右的時間,但是他領導和組織了對於封建教育的改革,為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新教育體制做了大量工作。他明確提出了國民教育的方針“應從受教育者本體上着想”,養成他們健全的人格。而健全人格的教育,應該包括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五個部分,並且以此來取代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的教育宗旨。其中軍國民教育是指軍事教育與體育,實利主義教育是指以實用知識與技能為主的智育,世界觀教育是指讓人們具有遠大理想與高深見解的哲理教育。五育之中,蔡元培先生特別重視公民道德教育,他認為,軍國民教育固然可以強兵,但是兵強以後“溢而為私鬥,為侵略,則奈何?實利主義教育固然可以富國,但是國富以後“不免智欺愚,強欺弱,而演貧富懸絕,資本家與勞動家血戰之慘劇,則奈何?”

為了推廣公民道德教育,蔡元培先生還親自編寫了《中學修身教科書》和《華工學校講義》,一本是面向學生的公民道德課本,一本是面向大眾的公民道德讀本,兩本教材內容既系統嚴謹又通俗易懂,融合了中華傳統修身與西方現代公民教育的優點,對當時的青年學生和社會大眾形成正確的公民道德觀念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公開出版後很快多次再版,其中不少篇章還多次收入全國通行的語文教科書裏。

我們所處的時代與蔡元培先生的時代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都處於社會轉型的時期,道德重建的時期。無論是剛剛發生的河北三鹿集團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是不久前發生的山西尾礦庫潰壩事件,甚至是遠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社會道德危機的體現。和所有快速崛起的時代一樣,我們面臨着精神道德體系和共同價值觀崩潰的危險,這遠比潰壩更為可怕。因此,建設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加強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修養教育,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學修身教科書》,從修己、家族、社會、國家、職業、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全面闡述瞭如何處理個人與自己、家庭、社會、國家、工作、未來的關係,文字娓娓道來,道理明瞭深刻。如在“修己”的篇章中,蔡元培告訴青年人如何進行體育運動,保持健康體魄;如何形成良好習慣;如何養成勤勉、自制、勇敢的個性;如何修德修學;如何從師交友等,像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敍述,一個師長對學生的談心,沒有我們許多教科書的“説教”色彩。

蔡元培之後,打着同類旗號的書籍不可勝數,但真正適合大眾的國民道德讀本卻寥若晨星。本來一般國民,在中國小時期的“道德”課程裏,就應該養成正確的公民道德觀,但我國近幾十年來的學校道德教育,一直比較片面和空洞,缺乏實質性的正面影響,延誤了不只一代的青年人。因此,蔡先生當時的主張放在當下,對於大眾來説,仍深具“補課”的價值;對於一些苦於學校道德修養課程枯燥乏味的學子來説,亦不妨將此書作為一種補充或替代方案。

總之,中國工人出版社重新策劃出版蔡元培先生的這部作品,既切合當下普通大眾的個人需要,對於我們現在努力創建成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標籤: 修養 蔡元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pxez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