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禮儀知識 >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高質量的幼兒教育要靠高素質的幼兒教師來實現,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有哪些?下面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思想素質)

個人無論幹什麼都要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工作負責,否則將一事無成。事業心幹一行愛一行,做幼兒教師首先要愛孩子,愛本職工作,有了“愛”就一定會付出。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説:“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對孩子對事業的真誠。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

記得有一位園長説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好的幼兒園教師的難度,不比當一個好教授的難度小。這位園長很體貼教師很善解人意。做一名幼兒教師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動物、植物、自然想象等樣樣精通,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什麼都想知道的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甚至是象孩子學習的教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孩子的求知慾。幼兒園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博,而不是專、精。專業技能在幼兒園工作中用得很多,張嘴就會唱,拿起筆就會畫,聽到音樂就會跳。打開書就會講。也因此才會造成幼兒教師只要會彈,唱、跳、畫就可以的錯誤認識。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師要知道每一個活動的教育目標要有三個方面,即情感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目標確定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説明教師應幹什麼,把教師作為主體來實現的。如: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培養幼兒……能力等。

二是從幼兒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能夠運用三角形的大小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學會……;懂得……,這些目標含有操作性很強的動作動詞。屬於行為目標。

三是用領域概念或內容要素表述的目標,如:動物的分類、領唱與合唱的特點,這種目標既沒有説明教師該做什麼,也沒有指出幼兒應學到什麼,隨意性很強,因此幼兒園課程目標很少採用這種表述方式。

其次,設計活動過程,課程設計內容是教師實現教育目標的依託。因此選擇教育內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標,又要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要注意兩點:一是生活化,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教育內容,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和場所,如:草編。用草編出小辮子、拖鞋、手鐲等等。這樣的內容不僅幼兒能學會,而且感到所學的東西有用,材料也不難找。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創造性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改善生活。二是興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內容應該是幼兒感興趣的,不是感興趣的也要通過一定方式讓孩子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 因為都學過教法這點就不多講了。利用我們所學的遊戲的方法,用幼兒能接受的教學語言,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施教。幼兒園教師要做全才。幼兒園教學是不分科的,各領域相互滲透的。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較強的觀察力(撲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孩子的觀察、對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觀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樣都是陰面,是土地上的先化,還是落在石頭(鐵蓋)上的先化?為什麼?這就需要做教師的去觀察、主動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麼鳥?(蜂鳥)最大的鳥是?(鴕鳥)大家都知道,小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他可能會問老師鳥都吃蟲子嗎?有吃蟲的、也還有吃米粒的(還有吃草葉等植物的鳥),鳥都怎麼吃蟲子?(有的鳥很聰明藉助於小棍捉蟲吃,是人與自然節目播的)。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使用媒體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很豐富,我們要動腦、動手去製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環境。另外,實際生活中使用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確使用實物投影儀、會用電腦查找資料,製作課件等等。

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養: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要學會與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學會與同事合作藝術;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技巧。

教育幼兒不單是幼兒園教師的事,家長有義務配合幼兒園工作。與家長溝通不等於告狀,要在溝通中使家長知道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共同呵護。因此在形式上,對採用一對一的形式,顯示出對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對多,就是採用召開家長會的形式;還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內容上,可以介紹孩子在園一天參與活動的表現如何,情緒怎樣,習慣養成等現象;也可以是發現的個別現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與家長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樣,教師與家長講話要講究策略,不能信口開河,語氣要婉轉,表達要清楚。不要以為與家長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講給他聽,如:你們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孩子聽見了心理緊張,家長聽了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長也可能採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極態度。那麼就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應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內在精神壓力的一種表現方式。例如: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幼兒是父母或教師管教得嚴厲等。在強烈的心理壓力或高度焦慮的情況下,開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習慣,即使不緊張,也會經常發生這種現象。告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更咬,只有從消除孩子精神壓力入手,要和家長共同商討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多肯定孩子的長處,多鼓勵,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説,勸戒和責罰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時候,應更要注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liyi/0n9d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