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社交營銷陷阱有哪些

社交營銷陷阱有哪些

20xx年是社交網絡商業化集體爆發的一年。這一年,無論是餘温未散的微博,大紅大紫的微信,還是不斷壯大的陌陌、微聚、58同城,為了完善平台的生態系統,都紛紛推出了支付和分享功能,在商業化上不斷“探索”前行。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盤點一些頗具典型性的社交營銷陷阱和對策吧!

社交營銷陷阱有哪些

陷阱一:代購詐騙

“海外奧特萊斯直郵”、“配原單小票”、“支持國內專櫃驗貨”……在如今的社交網絡當中,類似的海外代購信息可謂是無處不在,而來自朋友圈和微博等渠道的圖文並茂分享,讓不少網友都產生了購買的衝動。

“大多數代購的商品價格奇低,真很誘人。”微信網友“月月鳥”接觸微信朋友圈不久,但是由於他的微信好友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記憶力。導致很多時候他無法分辨朋友圈裏分享的內容到底是現實中的好友還是隻是素未謀面的網友,而一些微信的“好友”通過朋友圈和鏈接分享出來的各式代購服務也讓他忍不住出手購買,但是當他滿心歡心地在線付款後,卻苦苦沒有等來自己期待的海外直郵名牌。當他再去尋找當時分享內容的微信好友時,卻早已經不知所蹤。

消費提醒:在社交網絡營銷陷阱當中,代購詐騙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騙取錢財的方式,不少利用代購的方式進行詐騙的不法分子註冊多個微信賬號,通過發送和分享代購信息引起消費者的興趣,然後收取代購款甚至要求消費者支付“關税”等方式騙取錢財,一旦得手後即刻消失。

陷阱二:二維碼藏毒

由於每個社交應用的獨立性,不少網友在社交網絡上希望進行購物的時候往往會遇到無法直接瀏覽商品的問題,而不少在社交網絡營銷的商家往往會通過發送商品二維碼的方式讓用户掃碼直接進入商品頁,方便網友的購物和瀏覽。

“現在掃碼都非常普遍了,我也未必一定要買某個商品,反正掃了碼去瀏覽一下應該沒什麼問題吧?”網友小偉就對在社交網絡上掃碼習以為常。據南方日報記者瞭解到,大部分在社交網絡上的網友對於掃描二維碼並沒有太多的疑問,對親朋好友甚至不認識的商家網友發送過來的二維碼也是照掃不誤。

消費提醒:據財付通發佈的《20xx年網上支付安全報告》顯示,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騙子會將木馬病毒偽裝成圖片、網址、二維碼等形式,以電腦需要升級、安裝插件、瀏覽商品等為由,誘騙網友解壓運行木馬病毒。而一旦網友不設防而掃描了含有木馬的二維碼,木馬病毒甚至會盜取用户的銀行賬户和篡改頁面或者篡改金額的方式,使用户的資金自動轉賬到網購賬號,然後進行消費或變現。

陷阱三:熟人售假

“日常見面的朋友,怎麼突然轉行賣面膜賣名牌包了?”還在讀大學的林同學對於不少同學在朋友圈熱衷分享的各種銷售信息頗為不解。據林同學表示,從去年開始就發現越來越多的同學好友開始在朋友圈和微博中推銷各種的面膜化粧品、名牌鞋包和衣服等,“還在讀書上學的同學,怎麼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賣家了呢?”

“其實絕大多數在朋友圈賣東西的人都不是自己有貨源的。”據一位在自己朋友圈裏面賣名牌運動鞋的網友小陳向記者透露,自己和大多數利用社交網絡做營銷的網友一樣都只是中間商,向上線或者一些微店獲取銷售信息,然後在自己的朋友圈進行發佈。“其實已經類似‘傳銷’,一些微信微博的大號推廣給下線,下線就主要以自己朋友圈裏的親朋好友為發展對象並把商品推銷宣傳出去,用熟人的關係來進行銷售。”而由於對貨源無法掌握,小陳自己也坦言並不清楚所銷售的到底是真貨還是假貨。

消費提醒:面對熟人推銷的商品,大多數消費者會放鬆警惕,但實際上銷售的商品可能親朋好友也未必掌握實情。而據目前不少在社交網絡上進行購物的網友反饋,社交網絡售假的行為已經非常普遍。而據一些品牌方的人士也表示,正規企業一般不會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直接的個人傳播銷售,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可因為熟人傳播就信以為真。

陷阱四:點贊騙信息

集贊送港澳遊、送電影票、送大禮品……在不少網友的朋友圈內,集贊送禮品的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只要輕輕在微信裏點一下贊並且轉發,就可以免費獲得各式各樣的誘人獎勵,這樣的“好事”引來了不少網友的參與。

“點一下就能獲得獎品,還是挺好玩的。”微信網友小珏是一名集贊達人,只要一有商家點贊信息,就會分享至微信羣。“早期還能拿到一些電影票、餐券之類的,但是現在門檻越來越高,求贊也越來越難了。”據小珏表示,如今就算努力達到了點讚的要求,商家也開始百般推脱,無法兑現承諾。“部分商家往往以‘活動過期’、‘禮品送完’等各種理由食言。”

消費提醒:點贊送禮品的營銷方式曾經在微信中非常盛行,但是隨着這種營銷手段的泛濫和被不法商家利用,點讚的行為已經充滿了“危機”。據南方日報記者瞭解到,不少不法商家打着點贊送禮品的噱頭,要求“中獎者”先匯出“運費”,也有要求匯出“税金”等説法。此外,還有不法分子通過微信點贊獲取網友的個人信息,然後通過這些個人信息來實施詐騙,更讓人防不勝防。

陷阱五:假公號行騙

在微信和微博等的社交網絡中,以公眾號和認證號等形式存在的大號往往得到用户的信賴,但是在網友放鬆警惕的背後,卻並不能夠獲得百分百的安全保障。

據微信官方的“謠言過濾器”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攔截詐騙信息超過14萬條,封停公眾賬號67個。其中,不乏微信名稱為“xiaomi”(微信ID“zhangshangxiaomi”)、“健康養生”(微信ID“jkjk300”)等的公眾號。據“謠言過濾器”表示,騙子的虛假信息不僅誘人——獲獎零成本(只要提供姓名、地址、電話方式,都會免費贈送禮品),而且假公眾號做得也很“認真”——自定義菜單、頗有官方口吻的宣傳語、顯眼的企業LOGO(提供網友的辨識度),甚至比一些真的官方公號還要逼真。

消費提醒:雖然打着貌似真實的外表,但是這些假公號往往會對網友帶來極大的信息安全威脅。有網絡安全專家提醒,網友如果遇到類似事情,切不可給對方任何驗證碼。須知,正常的活動,信息可以相互參照(比如同時刊登在報紙上或官方網站上),而且活動方不會要求任何微信用户的賬號、密碼以及驗證碼信息。

標籤: 陷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98p3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