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辯論賽 >

辯論賽技巧分析歸納

辯論賽技巧分析歸納

辯論賽技巧分析歸納

辯論賽技巧分析歸納

一、開篇立論

一辯的開篇立論在各種賽制中都是必有的環節,它是重中之重。一個好的一辯立論直接可以給以後的各個環節奠定基調,限定界限,給出己方攻擊點,築起己方防守堡壘。因而開篇立論應下足功夫,切不可小覷。

首先,是辯詞中關鍵詞的解析。這裏我們要切實強調權威性,我們可以從周圍找到各種工具書或者藉助英特網搜索,在各種不一的解釋中,儘量以權威的詞典辭書為準,這樣在以後的闡述中才可以理直氣壯,否則被別人抓到明顯曲解意思的把柄,就直接陷入被動甚至滿盤皆輸。知道了這一點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點來創造優勢。例如在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金錢是/不是萬惡之源》中,反方辯手説萬字是一切的意思,正方説不是。雙方膠着,反方説“正方辯手不看原典,你知不知道它原典出自《提摩太》第六章第十節?”正方將要陷入被動,四辯從容不迫拿出《漢語大詞典》説“我可以告訴你中文的原典在哪裏,《漢語大詞典》中萬字一共九種意思,沒有一種是一切的意思,對方辯友可以自己去查。”瞬間立穩腳步並且強力扳回一局。

其次,破題釋義,定出標準主線。在有了關鍵詞的解釋之後,緊接着就是對整個辯題的剖析,剖析的關鍵點在於定出客觀評價標準,找出攻擊點,並由此找出對方攻擊點,確立己方防守線。這裏強調一點是切勿將此工作單獨推給一辯去做,且不説工作太重,單説一辯難以思考全面,如果一辯思維走偏,直接後果是己方戰線全部走偏。一定要經過雙方四位辯手綜合討論質疑修改才能確立。所謂標準,就是在比較性的辯題中確立一個客觀的評價分析點,讓自己的攻擊做到有準可依,有的放矢。這個標準一定要基於客觀實際或者哲學理論或者邏輯分析,嚴謹科學,能讓大多數人信服,否則會弄巧成拙。例如1993年《温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反方經過邏輯推理得出,必要條件是有之不必然,無之必不然,那麼可以得出正方必須論證沒有温飽一定沒有道德,反方的總體思路便歸在人類歷史不温飽的情況比比皆是,可是人類歷史上有沒有一個時期一個地方一點道德都不談?顯然沒有。另一個邏輯點,温飽分開看,温而不飽的情況,減肥小姐是温而不飽,她談不談道德,若不談,那麼減肥中心是不是就變成了拳擊場?這樣嚴謹的推論很容易令人信服。

最後,破題立論,化整為零。有了辯題的解釋,有了標準依據,接着是把一個完整的辯題劃分為幾個小的着力點,來進行嚴謹的論證,也就是確立分論點。有了分論點能讓一個宏大的辯題顯得有層次有條理,也能為後面辯手的針鋒相對給定線路。這裏確立分論點有幾個經典的方式,例如:“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社會、家庭、個人”三方面、“邏輯、理論、事實”三方面等等。不論層面如何,其結果都是為中心論題服務的。論點的確立同樣也要由四位辯手綜合討論後得出,並且幾位辯手要牢記論點內容,確立進攻思路。

有了以上內容,就等於提綱挈領,再由一辯對各個論點的論述內容進行填充。辯詞的措辭上關鍵看各位辯手的語言功底,這個一般不容易速成,但是多參考一些經典精彩的辯詞,適當借用其精華也可以對自己有一定地提高。

反方的一辯有一個小技巧就是在陳述之前花10幾秒的時間對正方的一辯陳詞進行簡單反駁,體現的是一名辯手的應變能力。但切記不要強求而弄巧成拙。

二、再立論

二辯的再立論與一辯論點的確立過程大致相同,這裏只簡單闡述一些思路上的問題。與開篇立論相比,二辯一來省去了對辯詞解釋和標準確立,二來雙方二辯因為都已經聽了雙方一辯的立論,也瞭解了對方的思路。在此環節,有經驗和能力的二辯可以針對對方的論點或者釋義標準等提出簡單質疑,但大部分的時間,仍要留在對己方的論述上。二辯的論述思路可以參考國際大專辯論賽的舊賽制,就是雙方一二三辯交替闡述,大多數比賽中二辯選手採用的是針對一辯論點中的某一個方面進行闡述。例如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不可以並行》,反方一辯從理論、事實、價值三方面闡述了觀點,二辯三辯詳細從事實角度闡述。二辯主要從近現代發展史發達國家的歷程闡述,三辯又詳細從發展中國家的歷程來闡述,顯得條理非常清晰。或者如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温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中,反方一辯從邏輯闡述,二辯從理論闡述,三辯從事實闡述,四辯從價值闡述,從開篇到結尾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三、對話

對話環節是整場比賽中最考驗選手臨場應變能力的環節之一。因為雙方二辯都要在對話中維護和鞏固己方觀點,並且攻擊對方觀點。但考驗臨場能力絕不僅僅是空手而上,恰恰相反,事先的充分準備反而更起決定作用。對話環節對二辯選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充足的問題來攻擊對方,還有要對己方的立論構架和標準、論點等等足夠清晰。一般而言,辯論場上每一方都希望佔據主動權,引領比賽的節奏,所以在對話環節每回答對方一個問題,都要緊接着拋出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對方跟着自己的節奏往下走。選手在場下需要準備的是:一、問題;二、對方最可能的回答方式。選手要由充足的問題,也要在場下與己方隊員交流,確立對方大致的回答方向,以免屆時手忙腳亂。

另外,這個環節還有很多的技巧,一些萬能的辯駁方式和一些典型的例子應當熟記,並學會舉一反三。關於這一點,我將在第三大部分“辯論中的經典辯駁”作詳細闡述。

四、盤問

盤問環節對被盤問者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對盤問者來説,工作就輕鬆了很多。

然而輕鬆了也絕不是不用下功夫,其實一個好的三辯,盤問問題最能顯現其功底。最基本的要求,三辯的盤問問題一定要有一定的尖鋭性,最好是從論點或評判標準延伸出,切不可不痛不癢或者問一些“小兒科”問題。在往深一個層次的要求來説,三辯的四個盤問問題最好是有一定的聯繫性,最好能環環相扣,或者逼迫對方兩位或者幾位辯手產生矛盾。這個環節在歷來的各種大型賽制上較少出現,因而沒有鮮明的例子。但大家可以參考從XX年以後的“國際大專辯論會”(XX年後國辯更名為“國際大學羣英辯論會”)有一個環節,就是提問嘉賓提問環節,例如XX年的國辯由蔣昌建、餘磊等歷屆國辯的最佳辯手作為提問嘉賓,總決賽由他們對某一方提問,該方一位辯手回答問題。

另外盤問和台灣大選的電視辯論中一個環節很相似,也可以作為積累的一個參考。例如XX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公開電視辯論上,有六位媒體代表在“質詢”環節對台上三位候選人分別提出一個問題,三個人依次來回答。仔細分析媒體的提問方式,首先是一定要把問題問明確,其次在問題的選擇上一定要夠尖鋭,例如台灣與大陸的兩岸問題。體現在我們的辯論上,三辯的價值體現也在於問題一定要足夠尖鋭,最好能直接擊中對方的致命點。

對於被盤問方來説,如何迴應對方的問題就較多體現個人能力了。四位辯手有30秒的時間回答對方的盤問,好的一點是對方不允許發言反駁。因而在自己回答的過程中可以“暢所欲言”,但我們發現的情況是往往很多人臨場情緒控制太差或者準備不夠充分,30秒的時間

往往只用了5-10秒,浪費了大部分時間。這裏,對於有經驗有能力的選手來説,針對這一問題正面回答之後可以詳加闡述,或者進行延伸與己方的論點進行對接;而經驗不足的選手,則應該提前做好準備,解釋之後可以迴歸到一段自己熟悉的辯詞當中,例如一辯選手可以引申一下自己某一個強有力的論點等等。此處切忌胡言亂語,被對方抓到把柄。同樣的,有一些經典的辯駁是可以借鑑的,如果熟悉某一些辯論的邏輯辯駁方式,應付盤問應該不成問題。

五、盤問小結

顧名思義,盤問小結就是三辯對自己剛才的盤問出現的問題或者發現的對方的漏洞進行總結闡述。這兩分鐘的時間説短則短,説長則長。正如上文對盤問的闡述中所説,好的盤問問題對盤問小結來説也尤為重要。如果你的三個問題是環環相扣導致對方几位辯手口徑不一,那麼在盤問中就可以直接指出,並詳加分析,通過適當渲染來對對方的整個立論構架進行釜底抽薪。但如果是經驗不足的選手便往往覺得這兩分鐘的時間十分難熬,針對這個情況,我建議三辯可以依據對方可能的回答事先擬一份小結,到時候根據對方的回答稍加改動,務必使自己的應答做到連貫有序,井井有條。

另外,三辯的盤問也可以參考四辯的總結陳詞方式,用簡短的話進行對方的錯誤指正,緊接着從某一方面繼續闡述己方觀點。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後面總結陳詞的分析部分。

六、自由辯論

自由辯論是每一場辯論賽中最容易出彩的地方。因為它的節奏要求很快,對於選手的反應速度和語言組織能力要求也很高。只要一方有一兩個人反應速度快,語言能力強,便能很好的帶動整場比賽。同樣的,如果雙方選手能力都不是很強,則很容易造成冷場現象,那麼正常比賽的可觀性也就沒有了。

自由辯論對語言的要求和對場上表現的要求有一定的“先天性”,也就是如果一些人本身就是伶牙俐齒、口舌如簧,他肯定就佔據了一定的優勢。這裏不討論個人的突出表現能力,關鍵看自由辯論階段的一些基本要求。

首先,是問題的準備要充分。自由辯論與二辯的對話環節一樣,都需要雙方做足準備工作,特別是自由辯論,需要一定的發言來控制節奏。如果一方發言完畢,另一方冷場了便尤顯尷尬。所以需要在事先對自己手裏的問題下足功夫,一方發言完畢,另一方應及時回答,然後拋出自己的問題,否則容易陷入對方的節奏,被對方牽着走。

其次,是團隊的配合。自由辯論與其他環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一方的每一位辯手可以自由發言,不受發言次序和次數的限制,對方不得指定某一位選手發言。因而為了體現配合,在發言次序和數量上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説,發言開始由雙方的四辯作開始階段的發言,因為先前的環節四辯發言較少;緊接着,發言的重心儘量落在二三辯身上,一般整個自由辯論階段,如果每方總共發言次數在25次,二三辯一般要佔據16次左右,一四辯發言在9次左右。簡單來説就是一四辯每個人起身發言3-5次,其餘時間交給二三辯。此時切忌一個人過分突出,連續發言4、5次或者總共發言十幾次,更忌諱某一位選手一次都不發言;然後是在內容上,最優秀的配合是某一位選手提出問題,對方難以回答或者回答有誤,己方另一位選手發言時可以指出並加以分析,或者起身強調“請對方辯友正面回答我方二辯剛提出的問題”。比較極端的例子有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上《人性本善/惡》上,反方几位辯手輪流起身將“善花如何開出惡果”強調了5遍,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強調一兩次足矣。如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以成敗論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反方四辯提出“到底成功是成為英雄的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正方無法正面回答,迴避了,反方三辯發言

之後緊接着説“請對方正面回答我方四辯剛提出的問題”。正方仍然找藉口,反方二辯又提出“還是請對方辯友明確告訴大家,到底成功是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是不是沒有關係呢?”。事已至此,正方劣勢已現,最出彩的是反方一辯發言時直接乘勝追擊:“既然成功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對方不能回答,那麼就請對方辯友回答一個反面的例子,失敗是成為非英雄的充分條件還是必要條件?”瞬間佔領主導。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問題,每個人的發言都要注意自己的時間,簡短的問題10秒鐘之內回答,需要解釋的問題可以適當延長到20秒之內。最後的時候會出現某一方時間用完而另一方有剩餘,此時剩餘時間一方切不可放棄,一定要爭取用完時間,最好是每一位辯手都起立發言若干次,進一步強調配合。 最後,辯論技巧的應用。一些常用的和一些高級的辯論技巧都值得學習。常用的一些辯駁知識和典型的例子可以幫你應付一般的邏輯問題,高級的技巧強調大家在辯論中採用嵌套問題,設計一些兩難的回答。當然,不論如何,每個人對於己方論點、概念、標準等等都應該熟記,所有的辯論和反駁都不應超出本次辯題的範圍,高級技巧的應用最後也應該要返璞歸真,迴歸到己方辯題之上。辯論技巧詳見後面兩大部分。

七、總結陳詞

一般來説,每一場辯論賽四辯總結陳詞都是最難出彩的一個環節,同樣的,但凡是表現非常精彩的四辯往往都能點燃比賽的氣氛,主宰比賽的勝負。

新賽制下,四辯的總結陳詞佔據了4分鐘的時間,是全場單人最長的發言時間,四辯的任務其實很簡單:扣題、到位。以下我就針對四辯的陳詞書寫作詳細闡述。

對於新接觸辯論賽的四辯選手來説,為了使其更容易瞭解四辯的本職工作,我們將四辯的陳詞分作兩部分:一、抓錯;二、繼續闡述。一般來説,四辯的抓錯就是針對全場比賽過程中對方出現的各種錯誤進行一個歸納總結,包括邏輯上的、事實上的、理論上的、價值上的等等。凡是辯論,每一方都會出現很多的漏洞,犯很多錯誤,這就要求四辯在比賽過程中集中精力,準確抓到對方的錯誤。當對方錯誤很多的時候,為了節省時間,要集中凸顯出關鍵的錯誤,也就是對方在根結上的錯誤。這部分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分半鐘,在一分鐘左右即可。剩餘的大部分時間,要留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地方。而剩餘時間的論述可以參考二辯的再立論環節,但此時不應只闡述某一方面,而應該着意在總結二字,可以從幾個大的方面着力渲染,最後重新落筆至一辯闡述的幾個論點之上或者評判標準之上,形成整體配合上的一個圓滿之勢。

四辯的陳詞不同於其他各位辯手的地方還在於其昇華之上,總結陳詞的部分可以適當拔高,體現出辯論的意義所在。總的來説,辯論不在於比賽本身的勝負,而在於通過“辯”來明理顯義;與時代結合的命題可以結合時代的意義,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狀況。例如XX年校辯賽上,辯題《大學生就業應當以社會需求/個人需求為主》,其意義就不應只是在勝負,而是體現在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上,從理論上説是為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討論出路,因而在我的總結陳詞最後一段就用幾位獻身貧苦山區或者西部的楷模為例,提煉出以社會需求為主的意義所在,凝練出“做中華脊樑”的口號。

傳統四辯高手中的典型是1993年復旦大學的蔣昌建。以《温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一場的總結陳詞為例,蔣昌建首先以“經過一番脣槍舌劍,我的肚子已經餓了,但我仍然要將道德問題談清楚”,幽默巧妙切入;緊接着直擊對方的四大錯誤:“李代桃僵”(温飽等同生存)、“揚湯止沸”(解決貧寒不看手段)、“避實就虛”(温飽下可以更好談道德,而沒強調必要)、“指鹿為馬”(將談道德的效果等同於談道德);之後,其切入己方主題:“今天,我方已從邏輯、理論、事實上論證了只要基於理性的人類存在,就能談道德。下面,我主要從價值層面論述我方立場”,緊接着,蔣昌建從談道德的必要條件和在飢寒下談道德

的必要性兩方面共四點闡述了其價值上的意義;最後,其用了一段昇華結束了四辯陳詞:“講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島的一位名叫康德的老人曾説過的一句話:‘這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從心裏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謝謝各位!”蔣昌建用指點江山的抓錯、慷慨激昂的闡述和激情四溢的昇華為我們獻上了完美的一個結尾,並最終拿下了93年的最佳辯手。

從總體上來看,正常辯論賽 “抓錯”應當是最難得一部分,因為以我們的語言水平,即使抓到了錯誤也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整理出優美而有條理的語言。這裏給新手一個技巧就是:提前抓錯。辯題在這裏,對方的一些思路和攻擊點也不難猜測,想做充足準備,那麼就在事先把對方所有可能犯的邏輯、理論錯誤一一列出,然後就組織語言如何批駁,最後在賽場上,如果對方恰巧落入自己的預想當中,那麼就信手拈來進行反駁;如果沒有想到某一點,就可以臨時花些時間組織語言。總的來説還是可以節約不少時間。

在大型的賽事上,凸顯過不少的優秀且特別的四辯,他們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陳詞寫法。以下我就簡單談談其他風格陳詞寫作技巧。

最為典型的是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上的馬來亞大學的胡漸彪,胡漸彪尤善邏輯分析,因而他的辯題中邏輯分析的比例佔據了很大一部分。以總決賽《金錢是/不是萬惡之源》為例,正方的優勢在於語言流利清晰且優美,反方華語稍差但反應敏捷,分析也非常到位。截止四辯陳詞之前,反方已經奠定了不少優勢,博中了正方的命門:“貪”才是萬惡之源。因而在總結陳詞之時,胡漸彪從容不迫展開邏輯分析:“對方的陳述是給定了兩個前提,然後依據這兩個前提開展出三個論點”,針對對方的整個理論構架的兩個前提和三個論點進行了逐一批駁。然後後半段又順着對方的思路分析,指出:“錢既可以導出善,又可以導出惡”,那麼錢是不是既是萬惡之源,又是萬善之源,對方是不是隻看到了惡的一部分。隨後胡漸彪説:“我們效仿對方,只看惡的部分”,可是世間的惡分為“和錢有關的惡”、“和錢無關的惡”,“和錢無關的惡”自然錢不是“其之源”,而對方為何只討論“和錢有關的惡”。胡漸彪説,“那麼我們再效法對方,只看和錢有關的惡”,和錢有關的惡,到底是錢是萬惡之源,還是貪錢是萬惡之源。通過層層批駁,完美的將對方的理論構架和辯論思路分析地淋漓盡致,導致正方四辯在總結陳詞之時擔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發揮稍顯失常。

那麼,大家對個性化的四辯陳詞也就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其實就是“隨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説,在我們做四辯陳詞的時候,可以以較長的篇幅去剖析對方的構架以及辯論思路,將對方所有的支撐點逐一批駁推倒,並加以輔助己方觀點的正確性來做對比論證。但是很顯然,它對辯手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經驗不足的選手很容易出現怯場或者緊張引起思路表達不清和語言不流利的現象,這在辯論場上是非常忌諱的。希望大家量力而行,多參考經典的陳詞,再來創新出自己的風格。

八、辯論中的經典辯駁

以下,我就為大家總結在重要比賽和在我們身邊出現的一些非常經典的辯駁,併為大家分析其適用範圍。大家應該做的是牢記這種思維辨析方式,最好學會舉一反三,否則千篇一律容易令人產生審美疲勞。

1、烤鴨理論

“a包含了b就代表a是b嗎?好比,我方二辯今天吃了一隻烤鴨,他包含了這隻烤鴨,你能説我方二辯就是一隻烤鴨嗎?”

“烤鴨理論”適用的地方在於對方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包含了本方觀點,妄圖通過整體大於局部的方式來使本方的辯駁為對方服務。這時如果用理論來強辯首先難以辯清楚,其次容易弄巧成拙。這時候如果採用烤鴨理論類似的類比即可巧妙地推翻對方的理論。

關於這點,在辯論中應該牢記,雙方的觀點不論是對立還是並行,一般不會出現包含現象,如果可以用己方觀點包含對方觀點一般都會死的很慘。

典例:在XX校辯賽第一輪上,信工(正方)對人文(反方)辯題為:《大學生擇業應以社會需求/個人需求為主》。期間反方拋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所以社會的需求歸根結底是屬於個人需求。正方三辯當即指出:“社會包含了人就代表社會需求是個人需求嗎?好比,我方二辯今天吃了一隻烤鴨,他包含了這隻烤鴨,你能説我方二辯就是一隻烤鴨嗎?”可謂是四兩撥千斤,贏得了場上陣陣的掌聲。

2、並行/包含理論

“同時存在就叫做並行嗎?那麼今天您在論證您方觀點,我在論證我方觀點,那我們雙方的觀點也可以並行嗎?那麼請對方同學待會並行地論證一下我方觀點吧!”

“對方同學,如果您方觀點已經包含了我方觀點,那麼我們今天的辯論還有什麼意義?如果我方觀點是您方觀點的一部分,那就請您在論證您方觀點的時候也論證一下我方觀點吧。” “並行/包含理論”其實與“烤鴨理論”是異曲同工,但適用性更廣一些,在花辯裏,借用一種巧妙的辯駁,將對方拋給自己的難題拋回給對方叫借力打力。但凡在辯論中,某一方強辯,將對方某些觀點或者整個辯題拉回己方者,都可以採用這些類似的理論將難題拋回去。 典例:在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初賽香港大學(正方)對武漢大學(反方),辯題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不可以並行》,正方對並行的概念有意模糊,認為凡是同時進行的都可以叫並行,反方先是以“有人保護環境,有人破壞環境”這樣同時進行的矛盾進行反駁,正方仍然強辯,反方四辯當機立斷,指出:“同時存在就叫做並行嗎?那麼今天您在論證您方觀點,我在論證我方觀點,那我們雙方的觀點也可以並行嗎?那麼請對方同學待會並行地論證一下我方觀點吧!”巧妙借力打力,贏得掌聲。

3、炒飯理論

“難道多了就更重要嗎?做炒飯的時候要放入很多的飯,只放一點點的鹽,難道你能説飯就比鹽更重要嗎?”

“炒飯理論”適用於“在××比××更重要”等等的比較性辯題當中,某一方一味強調多等同於重要,遇到此情況,可以使用類似的例子做類比,言簡意賅,還能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典例:在XX年校辯賽第二輪上,土建對管理的比賽中,正方一直在強調數量多因而重要,反方從容回答“難道多了就一定重要嗎?我們做炒飯的時候,飯肯定是放很多,而鹽只放一點點,難道説因此炒飯的時候飯就比鹽更重要嗎?”這句話一時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炒飯理論”。

4、輪胎汽車理論

“整體可取,難道局部就也是可取的嗎?請大家想一想,輪胎是汽車的一部分,坐在汽車上是可取的,難道坐在輪胎上也是可取的嗎?”

“輪胎汽車理論”適用於某一方可以擴大範圍,將己方立場中的關鍵部分歸納到一個大的體系之中,妄圖以整體的優勢來凸顯局部的可取。此時便可以用輪胎汽車理論,將對方偷樑換柱的想法明確指出。

典例: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複賽:新加坡國立大學(正方)對武漢大學(反方),《以成敗論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場中,正方自己明確以成敗論英雄有很大侷限性,因而在戰略上將其定位一種追求成功的價值觀,並且這種價值觀受到社會上其他真善美的價值體系共同制約,屬於社會價值體系的一部分。反方三辯當即指出:“整體可取,難道局部就也是可取的嗎?請大家想一想,輪胎是汽車的一部分,坐在汽車上是可取的,難道坐在輪胎上也是可取的嗎?”可謂是言簡意賅,精確指出對方的混淆是非。

5、校徽理論

“對方同學今天的黑西服上也有一點白色,那就是對方同學的校徽,難道我能因此就説對方同學的西服是白色的嗎?”

“校徽理論”適用於某一方以偏概全的時候。校徽理論的適用性恰好與輪胎汽車理論相反,其使用的情況為,當某一方因為辯題中觀點或者立場不斷受到對方攻擊,難以自保的時候,容易只抓住己方立場中的某一點優勢來反攻,這時候便可以用校徽理論來進行反駁。

典例: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複賽:新加坡國立大學(正方)對武漢大學(反方),《以成敗論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場中,正方先以整體的社會價值體系論述,被反方駁回。難以全線反駁之時,正方開始一味強調“為什麼作為一種鼓勵成功、追求成功的價值觀,它是不可取的?”反方二辯指出:“誰都不能否認追求成功是可取的,但有一點的可取之處就是可取嗎?對方同學今天的黑西服上也有一點白色,那就是對方同學的校徽,難道我能因此就説對方同學的西服是白色的嗎?” 以形象的類比言明大義。

6、州官放火論

“對方舉出了一點的可取之處就叫可取,我方舉出了再多的不可取之處也不叫不可取,這是不是叫‘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呢?”

“州官放火論”適用範圍非常之廣。在辯論場上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某一方舉出許多例子或者名人名言的時候,統統被對方給否認。例如:正方舉出名人名言,反方一味強調“名人也會犯錯啊!”這時候正方的凌厲攻勢會被反方一個“金鐘罩鐵布衫”給化解掉。此時若呈口舌之快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如果換一種方式,例如説 “為什麼支持我方的名人都是錯的,而支持對方的名人卻都是對的,難道是非對錯都由對方説了算?您這是不是叫‘只許州官放火,而不準百姓點燈’呢?”這樣就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典例: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複賽:新加坡國立大學(正方)對武漢大學(反方),《以成敗論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場中,正方為樹立己方穩固立場,從邏輯上玩詭辯,正方二辯指出:“從邏輯上講,我方只需要證明有可取之處便能證明其可取,而對方如果要證明不可取,必須證明在任何層面,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取的。”已有胡攪蠻纏的嫌疑,此時反方三辯起身説:“對方舉出了一點的可取之處就叫可取,我方舉出了再多的不可取之處也不叫不可取,這是不是叫‘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呢?”準確化解了對方的邏輯攻勢。

7、是非理論

“誰都不能否認岳飛和文天祥是英雄,對方同學説他們成功了,這可真是,説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説不敗就不敗,是敗也不敗啊。對方同學這種觀點我只能説‘不可取啊’”

此句可謂是辯論史上最經典的而有力的一句反駁。適用情況其實與“州官放火理論”相似,就是在某一方有一些“無賴”做法,毫無根據地否認對方所有的論據,認為對方所有的都是錯的,只有自己的才是對的。這時另一方往往會非常無奈,因為絲毫沒有着力點。此時便可以以此句反駁:“對方同學可真是‘説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説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這種強詞奪理的論證方法,大家能信服嗎?”當然具體語境,需要大傢俱體變通來使語句明瞭。

典例:XX年國際大專辯論賽複賽:新加坡國立大學(正方)對武漢大學(反方),《以成敗論英雄是可取/不可取的》一場中,反方一再問岳飛、文天祥等等失敗了的歷史人物是不是英雄,正方拒不正面回答。多次質問無果後,反方三辯起身説:“誰都不能否認岳飛和文天祥失敗了,卻仍是英雄,對方同學説他們成功了,這可真是,説你成你就成不成也成,説不敗就不敗,是敗也不敗啊。對方同學這種觀點我只能説‘不可取啊’”巧妙結合辯題,引起全場轟動。

8、基礎悖論

“吃飯是活着的基礎,那麼吃飯就比活着更重要嗎?”

“基礎論”是在比較性的辯題中常常被使用的一種論證方式,就是一方會説,我方立場是你方立場的基礎,因而我方立場更重要。一時聽來無可辯駁,然而事實上基礎與目的本身沒有可比性。此時便可以使用基礎悖論:“對方同學,基礎就一定更重要嗎?吃飯是活着的基礎,難道吃飯就比活着更重要嗎?”當然,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大家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選擇更為合適的悖論來巧妙地反駁對方。

典例: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初賽:劍橋大學(正方)對復旦大學(反方),《温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一場中,正方刻意強化温飽二字的意義,將其等同於生存,其認為温飽是生存的基礎,也是道德的基礎。反方首先利用歷史實例反駁温飽等同於生存,反方二辯季翔又用類比來反駁了基礎論:“人吃飯是為了活着,但是活着就是為了吃飯嗎?”(言下之意,吃飯是活着的基礎,但是人活着是為了道德、理想等的精神層面,指出對方刻意拔高温飽重要性的做法)

9、評委至上論

“你的論點不是自己説成立就成立了,如果所有的是非對錯都由對方定,那麼還要我們的評委幹嘛?”

其實這一點就是有關場上如何迎合評委老師和凸顯評委老師作用的一種做法。我們常常在比賽中對某一個或幾個強勢的“無理取鬧”選手無可奈何,對方總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唯我獨尊”,此時我們便可以以一句“你的論點不是自己説成立就成立了,如果所有的是非對錯都由對方定,那麼還要我們的評委幹嘛?”來提醒評委對方的“無理取鬧”。往往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典例:1993年國際大專辯論賽初賽:劍橋大學(正方)對復旦大學(反方),《温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一場中,正方的某一些論斷反方沒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辯便説:“對方沒有反駁我方的論點,那就證明了,我方論點是正確的!”一時滿場失笑,反方三辯從容不迫指出:“你的論點不是自己説成立就成立了,要不然還要我們的評判團幹嘛?”全場鬨堂大笑。

10、海馬非馬論

“請對方辯友不要望文生義,如果像對方辯友這樣咬文嚼字,難道,海馬也是馬,蝸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豆嗎?”

“海馬非馬論”也是一個適用性非常廣泛的辯駁,在我們的賽場上,狡辯肯定會層出不窮,某一方會為了己方利益而有意或無意曲解辯題中的關鍵字詞,望文生義,咬文嚼字。在賽場上,大家常常不會有太多時間反思,因而聽來似乎覺得非常有理,此時如果另一方能找對症結,指出對方的混淆與片面,就會得到明顯的優勢。

典例:1997年國際大專辯論會決賽:首都師範大學(正方)對馬來亞大學(反方),《真理會/不會越辯越明》一場中,反方指出辯其實並非盡拿真實在辯,因為辯手就經常説假話。正方在反駁中指出:“如果對方把狡辯、詭辯都叫做辯,那麼請問:海馬也是馬?蝸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豆嗎?”可謂言簡意賅,獲得場上陣陣掌聲。

11、其他精彩反駁

“難道我們可以仰着脖子,等着天上吧唧吧唧往下掉餡餅嗎?”

比喻對方的言論只是空談而沒有實際基礎。

“對方同學不要只看到它無邊鈔票滾滾來,看不見它一江毒水向東流啊!”

形容對方只顧及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長遠的危害。

“這分明是送走了閻王,又迎來了小鬼嘛~”

形容對方解決問題只是治標不治本,根本沒有解決癥結問題。

標籤: 辯論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bianlun/mmwk6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