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學校工作計劃 >

國小-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國小-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學校特色的有效途徑,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制定計劃能夠讓課程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國小20xx-20xx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國小-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國小20xx-20xx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一)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根據學校地處城鄉結合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事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區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色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

校本課程是相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一種課程,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在理解國家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和資源,組織並開發實施的課程。學校將開辦講座,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校本課程的理論,使教師領會校本課程實施的要領,掌握校本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校本課程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使所有的教師都參與到課程實施中來。我校科技製作、歷史教育、手工製作、編織等科目,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內容豐富多彩,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師都要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三、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羣體智慧。

2、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裏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教學時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內容,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4、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校本課程的內容編排:

《心理健康》(1——5年級);《養成教育》(三年級);《開眼看世界》(一、二年級);《綜合實踐》(3——5年級)

2、校本課程的授課時間:

校本課程安排在每雙週校本課進行。

3、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處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的教案檢查、教師上課情況的檢查、均衡學生選修科目和班級的選擇,監督學生上課的情況。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國小20xx-20xx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的方法選擇和內容選擇,體現教育內容的多元性和選擇性。我校的校本課程開發堅持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為指導,結合我校整體建設與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展的目標,探索網絡環境下校本課程開發的新途徑,反思自身實踐,外部經驗,堅持在改革中不斷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發展,以校本課程《綠色教育》的開發為突破口,逐步把本校建成辦學上的高標準、教學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長上的高質量、社會上的高信譽為標誌的特色學校,使教師參加課程的開發,贏得繼續教育的良機,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要,儘可能地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學業有所長的未來人才。20XX至20XX學年度的校本課程實施將以《國務院關於基礎教》的精育的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神為指導,嚴格執行學校《關於校本課程開發的暫行規定》,精心組織實施學校審議通過的校本課程,並創造性地進行校本課程的教學及研究。

二、課程目標

1、力爭用一年的時間使校本課程開發工作初具雛形,充分發揮實驗點校的作用。

2、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一專多能的複合型、科研型的教師羣體。

3、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創造性地發展,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課程要求

1、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需要,分別開發三個層次的課程內容。即一、二年級為低年級層次;三、四年級為中年級層次;五、六年級為高年級層次。

2、課程的組織形式以活動形態為主,課堂交流為輔。3、同年級學生可打破班級界限,按照自願組合原則選題學習、開展活動。

4、實施課程的教師由教務室統一安排。

四、課程內容

《綠色教育課程》共分三大塊:(適用於低年級組)第一塊為〈綠色人文篇〉;具體內容包括:綠色常識、綠色人物、綠色事件、綠色機構和綠色行動等。(適用於中年級組)第二塊為〈綠色自然篇〉;具體內容包括:綠色動物、綠色植物、綠色環境和綠色行動等。(適用於高年級組)第三塊為〈綠色綜合篇〉。具體內容包括:人類衣食住行、工業農業交通和綠色行動等。

五、實施原則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知識性學習,更注重實踐活動與操作技能的訓練。

2、分層遞進原則: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實施不同層次的課程內容,並按教育邏輯進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則:同一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不同的課題或活動方案進行學習。

4、充分利用資源原則:儘可能地利用學校和社區的教育資源,並充分開發為本課程服務,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

5、創新性原則:勇於實踐、大膽探索、敢於創新,不斷提高教師課程技術和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具體操作、需求論證

(一)1、利用現有資源,徵集教師意見,確定課程的具體內容。

2、將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項目上報區教研室審議,經同意後定稿。

3、將開發的課程拿到學生、家長中徵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否喜歡,是否需要,確定本課程開發的內容、規模。

(二)對實施本課程的教師進行上崗培訓,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

(三)由教務室統一安排課表、課時,相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本課程的各層次課程的實施。

(四)分三步走:第一步:醖釀準備階段。資源分析、需求調查、課程開發定位,並寫出方案。

第二步:開發實施嘗試階段。分步開發課程內容,並付諸實施。

第三步:初步定型,階段總結。認真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善和提高課程質量。

七、課程保障

1、由課程開發領導小組負責審議和監督實施。

2、建立課程實施階段彙報制度,及時觀察課程的實施動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改進。

3、保證課程開發、實施經費4、力爭上級領導、家長、社區、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

八、課程評價

構建合理的課程評價方式,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承認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要,評價內容上,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活動和體驗、經歷;在評價形式上,注重多樣性,即可以是表演式、競賽式、彙報式等;在評價主體上,注重多元性,即可採取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等形式;在評價方法上,以鼓勵為主,注重學生的發展發現;評價的結果多樣,可定量,也可定性。

國小20xx-20xx學年度校本課程教學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總體目標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從小積澱祖國語言文字,增強語文素養,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人格品質。

三、課程實施的建議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突出該課程的特性:

1、突出課程的生活性

要遵循兒童的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要緊扣兒童行為習慣培養要求,以正確的行為習慣觀念引導兒童開展行為習慣養成的實踐活動。

2、突出課程的全面性

要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課程內容要讓兒童感興趣,並涉及到學習、生活、遊戲各個方面,涵蓋兒童的全部生活時空。要從學校擴展到家庭,從課堂擴展到社會,在學校、社會、家庭的配合和聯結中交互構建,彈性延展。

3、突出課程的實踐性

要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行為習慣實踐活動為課程呈現形態,重視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實踐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實踐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養成,而非單純地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踐,理解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並在生活中主動加以體驗、實踐,養成良好的習慣。

4、突出課程的活動性

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養性,在活動中修身,在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不僅符合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規律,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學校的“活動育人”特色。

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遵循習慣養成教育的原則

1、從最簡單、最容易做到的開始

寧少勿多,寧易勿難;注重行為細節,循序漸進,反覆訓練。

3、先做後知,重在實踐。

好習慣是養(天天做)出來的,不是説出來的,所以,可以不明白,但必須去做。

2、嚴格要求,堅持就是勝利

嚴格要求:養成貴在嚴格,沒有嚴格就難養成,所以,身教為先,耐心細緻;絕不姑息縱容,決不敷衍。堅持就是勝利:不斷重複,養成好習慣的祕訣就是重複,好習慣不在難,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但要不斷地重複。持之以恆,永不放棄。貴在堅持!難在堅持!成在堅持!好習慣在堅持中養成!

五、具體措施

(一)切實做好培訓工作

為了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我校將以講座、自學、交流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師學習,為校本課程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二)切實抓好實驗進程

我校校本課程,學生的參與面廣、可開發空間大,課程研發組地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實驗的管理與督導,不斷推進此項工作的深入實施。教師必須按照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按照學校對各科的課時要求之規定,確保課程的有效實施。

(三)切實搞好教師大賽及評價

本學期將組織全體校本課程教師的教學展示課活動,通過大賽的評比,使每位教師更充分的利用和挖掘校本課程,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提升教師的研究能力的同時,更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和修正校本課程。

教師考核評價

(1)定期查閲教案,聽課評價,作出意見反饋,給予指導。

(2)召開學生座談會,開展學生評教師活動,並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改進教學。

(3)任課教師交流感受,互補互學,取長補短,及時反思、總結。

(四)切實組織好學生展示

依據不同年級所學校本課程內容的不同,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評比活動,檢測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效果,激勵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考核評價

(1)檢測對良好行為習慣知識的掌握,以試卷答問形式進行。

(2)日常行為舉止的觀察檢測,以此為重點,學校定期講評,及時鼓勵,加以強化。

(3)學生自我檢測,互相交流收穫感受。

(4)學生互相評價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掌握學習知識與培養行為密切結合,重在行為培養。

(5)綜合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等級評定由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共同評定。

總之,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使用和管理,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此促進我校新課程的改革,使我校的素質教育再邁上一個新台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xuexiao/3ednv.html
專題